三农问题材料题答案 PPT

合集下载

_三农问题 ppt

_三农问题 ppt

②报名参加合作社
图② 反映了我国哪 一次土地政策调整?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人 民 公 社 的 猪
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在探索建
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在农 村工作中出现了什么失误?
错误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同一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到什么作用?
1.建国后土地政策的第三次调
整指什么?
2.这次调整后土地所有制变了
吗?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3.这次调整有什么后果? 4.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政策失 误?
1.建国后土地政策的第四次调
整指什么?
2.这次调整后土地所有制变了
吗?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3.调整后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 到什么作用?
专题 :
中国史上的三农问题 (仅限于土地政策的调 整)
1.建国后土地政策的第一次调
整指什么? 2.土改依据什么法令进行的? 内容是什么? 3.土改后土地的所有权归谁? 4.土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什 么作用?

1.建国后土地政策的第二次调

Hale Waihona Puke 指什么?2.这次调整的方式是什么?
3.调整后土地的所有权归谁? 4.调整后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
结合上图回答: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在农 村实行了什么土地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结
1.建国后土地政策的四次调 整
分别指什么?
2.这些调整涉及土地所有制变
化的有哪些?分别是怎样改变 的? 3.哪几次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 的发展? 4.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①土改中农民埋界桩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 PPT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 PPT
3.要求回答核心内容应该把握什么
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
业展◆状品从况市并场建导和国致积重累后工工我业业发发国展展农缓的慢资村,金生成等为条产工件业关,发从系展而的调影制响整约到因中轻素工得。业到的发的
(启2示)是与材什料么一?相比,材料二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农
业发展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 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3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 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 变。中国共产党高层认为,随着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 键阶段,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在新的起点三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 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在制订农村政策时 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时期
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建国后
内容
天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
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 革命
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12)◆0材材世料料纪二一5中个0体毛—农泽7业东0在年的中农代国业所,创政我立策的的国精内农耕容细村有作的哪生生些产产?方关式系已经还
使进生行产力了的哪发挥些达变到了革极或限。调一整家一?户每的小一农步经济调,整生产的资核料微心
薄如内果、容不生以产引导分及散农结民、走生果组产如织规模起何小来?的、路农业,科不技仅落不后能、改劳善动农生民产的率生低活下,,而。

解读“三农”问题PPT课件

解读“三农”问题PPT课件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_龙__头_企__业__为纽带,形成生 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把农业的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 共同体。
• 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农村人 口和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 们迁入城镇;
• 所谓“投资农民”,就是投资于农村人 口和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这包括教 育、卫生和医疗、计划生育、清洁水供 应等公共服务,提高他们发展的能力和 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能力;
• 所谓“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 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 创造良好的人口流动、迁移、居住的政 策环境,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工作、选择 居住地点的权利,平等、友好相待;
二、“三农”问题 现状及分析
1、农业问题
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 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 益低下 。
2、农村问题
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 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 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 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 保障尤为突出。
3、农民问题
主要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 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 心问题。
3、坚持协调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4、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5、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建 立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加 快发展循环农业。
6、顺应潮流大势,坚定不移 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这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理论探索 的基本结论。
7、积极妥善解决“三农问 题”界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 ,以市场化引导小农经济走 向现代农业。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讲稿及配套PPT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讲稿及配套PPT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讲稿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三农”问题和农村政策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如下:•“三农”问题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我国农村政策的历史;•目前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和推行的措施;•农村政策未来的展望。

二、“三农”问题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简称,包括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国家重心向城市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较快,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劳动资源流失,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

2.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村经济的根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被征用和占用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农民无地可种、无业可做。

3.技术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逐步增多,但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支持不足,农民普遍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知识,限制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三、我国农村政策的历史为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政策。

这些政策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土地改革政策和“合作化”政策,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农民组织化和社会主义农业的建设。

第二阶段(1978年-1996年)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政府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流转等政策,试图改变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土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第三阶段(1996年-现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扶持现代化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旨在实现“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

四、目前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和推行的措施当前,我国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为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三农问题pptx

三农问题pptx

三、自治状况及乡镇机构
村民自治制度在很多地方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不少地方的 村委会和村干部成为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的侵吞者。久而久 之,习惯于家庭农作制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干脆不理会村委会、 村干部。 乡镇政府有自己独立利益和相应税收权利,乡镇机构越来 越膨大。我国拥有4.8万个乡镇、80万个行政村。
四、国家对农村和城市的投入量不均衡
· · · · · · ·
二、努力提高农民的政治、社会地位
1、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城乡 二元结构 2、将农民纳入中等职业教育系列,提高 农民的素质和自信心、社会地位 3、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 与水平,使农民的利益表达 制度化、有序化
· · · · · ·
三、努力加大对三农的各项投入
(一)教育方面
(一)、农业问题表现
(二)、农村问题表现
(三)、农民问题表现
一、农业问题表现
表现为:产业结构调整不尽合理、效率低下、发展 缓慢 、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1、经济问题:农副产品滞销
南北方同时上市致饱和 油价上涨运费增加 产品过剩 供求信息不畅
2、环境问题:
(1)人地关系紧张:土地沙化、盐碱化、开发 (2)污染:水和空气污染、基因污染、土壤污染
后来,这一阶段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 运动走向滑落,经历了刘少奇主导的分田试验的挣 扎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走向底端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安徽小岗村18位英 雄开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掌握了土地的自主经营 权,加之科技贡献度的大幅提升,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农 民生活实现了飞跃,全国也基本实现了温饱。
正确认识当前 我国“三农”问题
刁清
第一节 “三农”问题的现状
第二节 “三农”问题的成因 第三节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9) “三农”问题(10张PPT)

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9)  “三农”问题(10张PPT)

5.新中国农业科技的重大成就: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
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称为“杂交 水稻之父”。
科目三考试 科目3实际道路考 试技巧、视频教程
科目四考试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 C1 科目四仿真考试
专题(九) “三农”问题
专题(九)┃“三农”问题
知 识 网 络
专题(九)┃“三农”问题
要 点 整 合
一、中国历史
1.近代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由洪秀全 领导。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 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2)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一场大规模的 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沉 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专题(九)┃“三农”问题 二、世界历史
内容
日本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 有 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满足了人民对西部土地的需求,有利 于美国的西部开发 1933年,罗斯福新政对农业进行调整,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 补偿
美国
专题(九)┃“三农”问题
一直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高频考点大多围绕三农问
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命题尝试,这与中考命 题中体现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的理念密切相关。
专题(九)┃“三农”问题
此专题主要考查知识点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 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俄国农奴制改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南北战争和罗 斯福新政、日本明治维新等。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 列举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等。本专题在2014
专题(九)┃“三农”问题 4.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认识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是农业

三农问题 PPT课件

三农问题 PPT课件

2、三农问题的症结:人口与土 地的矛盾
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由来已久。中国秦汉到隋唐之间, 我国的人口规模通常在6000万左右,南宋时期突破1
亿。引进早稻:一是人口规模扩大;二是对长江 流域江河湖泊的围垦。 耕地仅剩14.2亿亩,人口规模达到13亿,人平 耕地只有1.2亩-湖南为0.86亩。 人地矛盾引发就业不充分,收入提不高 。
小增长:2001-2006年
增长阶段:2007-2010
(1)2007:9.5%、2008年:8.1% (2)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统
计局发布的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 去年(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 增长10.9%。这是自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 增长首次快于城镇居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央还加大了综合扶贫投入,财政 专项扶贫资金安排372.86亿元,增长18.7%。深入推进村级 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 助机制,补助248亿元。
二、“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哪些?
农民的生存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农民收入增长停滞 城乡差距扩大 社会稳定的根基受到浸蚀 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途径复杂化
2、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
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系统性的大机会没有了,市场机会是时刻存
在的 推进城镇化进程
3、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资源、人口、市场、基础、联系 农民自身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会农民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实施农村人口
转移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 普及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
三、破解三农的途径有哪些 ?
1、严格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 2、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 3、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4、加大对村官的监管力度。 5、精简机构和官员。减轻农民负担 6、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7、市场开放、区域协调、国内优先,扩大内需。 8、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农问题ppt

三农问题ppt
要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在稳定 总量的前提下,注意由单一粮食 生产向多种经营、优质、专用品 种转变,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粮食主产区
小 麦 优 势 产 区
玉 米 优 势 产 区
东北—内蒙古专用 玉米优势区
黄淮海专用玉 米优势区
棉 花 优 势 产 区
西北内陆棉区
黄河流域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
高油大豆优势产区
松嫩平原 内蒙古东部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 吉林中部
油菜优势产区
长江中游 优势产区 长江上游 优势产区
长江下游 优势产区
双高甘蔗优势产区
桂中南地区
滇西南地区
粤西地区
肉 羊 优 势 产 区
内蒙古东部及河北 北部肉羊优势区
西北肉羊优势区
中原肉羊优势区
西南肉羊优势区
肉 牛 优 势 产 区
东北肉牛优势区
例: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 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下图所示。读 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作物依次是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答案: D
(2)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A、自然条件 B、交通条件
★ 通过优势区域布局,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规
模化生产后,能够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 展,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机会。
★ 从各国情况来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
营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农业 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能够从地形、气候、土壤、 水源等自然区位因素,劳力、市 场、科技、交通、加工等社会经 济因素,分析这些农产品优势产 区布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以及划分的依据和作用。

三农问题ppt

三农问题ppt

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可能成为我国在国际 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一个优势产业。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 品的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的 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开拓市 场,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要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造,加快农产品 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 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
这些农产品优势产区划定的依据
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 强、区位优势明显的主产区。
重要意义和作用
★ 迅速做大做强这些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对带动我国
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推 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 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结构雷同的问
题,发挥各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 分工格局,也有利于打破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 参与竞争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4、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
主要靠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推 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是实现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发展中 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根本途径。
5、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沿海经济发达地 区和大城市郊区
发展高效农业和出 口创汇农业
生态脆弱地区
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 还林、还草、还湖,发展 林果业和畜牧水产业。
三江平原 吉林中部
油菜优势产区
长江上游 优势产区
长江中游 优势产区
长江下游 优势产区
双高甘蔗优势产区
滇西南地区
桂中南地区
粤西地区
肉羊优势产区
内蒙古东部及河北 北部肉羊优势区

高考地理热点追踪第三讲三农问题(共33张PPT)

高考地理热点追踪第三讲三农问题(共33张PPT)
命题思路:高考地理中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就是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是指21世纪的中 国,在历史形成的二元社会中,城市不断现代化,二、三产业不 断发展,城市居民不断殷实,而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 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三农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组 相互关系的问题。它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 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问题的总称。三农 问题是近年高考常出现的内容,也是容易产生思维火花的创新点, 立足于新热点、新思维,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进行知识迁移的 能力。
知识梳理:三农问题解决对策
6、加强组织建设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2)切实推进基层民主。 (3)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自身建设。 (4)加强作风建设,力戒无视群众利益甚至是严重损害群 众利益的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搞花架子的做法。
知识梳理:三农问题解决对策
典例探究:
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 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 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 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1~3题 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知识梳理:三农问题原因分析
3、政策因素
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上分析,“三农”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重点、排序和资源配置导向侧重于重工业和城市, 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再分配向不利于“三农”的方向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 下的主要表现是,政府一方面通过征收农业税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 另一方面又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规定较低的农业产品收购价格和较高的工业 产品供应价格,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 改革开放以后,工农业产品价格的扭曲虽有所纠正,农民也从农村制度创 新中得到不少实惠,但在国民经济运行操作层面上,宏观调控仍未能阻止 和扭转农业、农村资源的外流,政府的政策重心依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农业向财政提供的明税和暗税总量大于农业的财政 投入量,农业始终处于财政净流出状态。

解读“三农”问题PPT课件

解读“三农”问题PPT课件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一、认知“三农”
1、 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 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 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 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 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1、坚持全面发展,增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2、发展规模经济,实行农业 的优质化、高效化和专业化。
外出务工农民过年带回/寄回家的现金
文盲 小学文化程度 初中文化程度 中专文化程度 高中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种粮劳动力年生产粮食
3193元 4123元 4429元 5049元 5365元 6037元 1387公斤,市值1664.4元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_龙__头_企__业__为纽带,形成生 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把农业的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 共同体。
A、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B、有利于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意义

C、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D、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 农业转变。
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欧美国家的农业
1.英国圈地运动 2.美国罗斯福行政对农业的调整 3.苏联的农业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农业改革

三农问题PPT教学课件

三农问题PPT教学课件
思考:如何解决我国农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呢?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 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根本出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农业 实际是从片面追求数量转到量、质并重和提高效益上
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表现:①农业生产的

水平低,基础设施
薄弱,抗灾能力差。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 始终处于基
本平衡但
状态。(
基础的基础。)
③ 少、
多,
最大的制约因素。
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
④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突出问题: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⑤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 等)不合理。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苏北白菜和溧阳白芹经营方式的比较
项目 主体
苏北 农户 白菜
溧阳 农户+ 白芹 公司
加工程度
很少加工 或不加工
深加工, 提高附加

与市场联 系
脱节,不考 虑市场需

以市场为 导向
专业分工
没有分工, 专业化程度
低 分工细密, 专业化程度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具体措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
思考: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8)完善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 要任务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 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三农问题PPT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三农问题PPT课件
20
谢谢大家!
21
表1 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单位:元/人)
年份 纯收 入
工资 占比
性收 (%) 入
2001 2366 772 32.6
家庭经 占比 营纯收 (%) 入
1460 61.7
转移 性收 入
占比 (%)
47 2.0
其它 占比 收入 ( 33.9 1488 60.1 51 2.1 98 4.0
(2)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有利于促 进城市经济和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或答:为东部地区和城市发展提 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各种服务,改善和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 量);有利于加快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
(3)①平等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各类市场主体在商品交换、 投资、就业等方面应享有平等权利; ②城乡居民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这也是劳动法规定的公民得的劳动权利。
意义:
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有利 于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农村 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 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要求: 土地流转,发挥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土地流转,必须遵 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必须尊重农户市场 主体地位、依法进行流转、维护农民利益。
13
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认识: 第一、拖欠农民工工资表明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的缺陷;
第二、取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第三、拖欠农
民工工资,不利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不利于实现农民增
加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措施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①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
• ②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
3、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 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 路。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运动
材料二: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 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 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进行谈判天堂好 园。
大家好
• (3)后来面对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采 措施?结果如何?
• (3)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全 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60多年的发展 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 (4)必须不断坚持改革,充分调动生产积极 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必须遵循 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 (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 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4我国农村60多年的发展见证了共和国的风雨历程。阅读材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一五” 入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 材料二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
•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 (2)书39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
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 产……
• 历史认识 • 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 • 历史认识: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运动在全国展开。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
对农业实行
。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
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运动。十一届三中
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废除
实行
,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 (2)人民公社;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 响?
• (3)家庭联
•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 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 吃陈粮烧陈草……”——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 原因是什么?(2分)
大家好
•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 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 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 和比重变化表,见下图
•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 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2
(1)材料一中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当时的哪些农 (1)“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 (2)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各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这两 ?这两个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大家好
• (2)图1反映了大跃进运动,图2反映了人民公 • 特征:“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
• (1)行业:重工业。(1分) • 发展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答出“一五计划”也可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2
•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
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
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
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
心的运动;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 “大跃进”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大批不具备
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盲目追求“高速度” 例严重失调。 •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了我国国情和当时社会生 平,挫伤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是造成 的主要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展农 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等。
大家好
2、材料 我国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 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 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 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
(1)小明设计了一张“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 化”示意图(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补完未写出的 一个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 “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2分)
• (2)特点:高速度、“以钢为纲”(答出一点即可
• 消极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国民经济(农轻 造成三年困难局面。(答出其中1条即可,1分)
•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 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
十年代初,为解决人类温饱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1)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改造
(3)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袁隆平
大家好
• 分析对比 • (1)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 (1)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农业生产
磋商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1)A 土地改革. (2)在党和国家土地政策的法规指导下,B阶段生 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3)出现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 即可)
• (3)①对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主义缺少经验;
• ②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4)结合本地情况,对如何解决“三农”问 理化建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