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修身---高山流水
民族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与技巧分析
HUMANITY·SOCIAL SCIENCES人文·社科文 蔺 莹民族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与技巧分析一、《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和发展《高山流水》是中国第一名曲。
此曲表现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相通悠远宽广的意境。
“高山流水”常喻知音难得,也喻乐曲高妙。
后世多将其分为《高山》、《流水》二曲。
时过千载在国家顶级的音乐厅内赵晓霞老师将“高山”“流水”重新合二为一,在民族管弦乐队烘托下,保留原曲古朴深邃、韵味悠长等特点的同时,使之高远意境更加层次化、立体化和形象化。
伴随着民族的文化交融和发展演变,《高山流水》在全国各地传唱,并被改编成不同的版本,其中河南版、山东版、浙江版等《高山流水》创作成功率最高,采取同名异曲的方式进行改编的《高山流水》,给人以不同的文化体验和感受,但是无论怎样改编,《高山流水》都没有脱离其主要表达的知己难求、珍惜友谊的情感主题。
二、《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一)题材特色《高山流水》这首民族声乐作品的题材主要选自传统民间的戏曲、民歌等艺术表现形式,在相关声乐艺术家、词作家将其与现代声乐艺术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再创作最终形成的民族声乐作品。
在众多改编的作品中,羊鸣作曲、韩静霆作词的这一版创作最为成功。
这一创作曲目在作曲风格上继承了古筝、古琴的悠扬流畅的曲风格调,强中有柔,柔中带刚,动静有致,给人以一种意境悠远的感觉。
在作词特点上,主要抒发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了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艺术特色在艺术特色上,《高山流水》采用的是二部式的声乐表现结构,创作主要采用的是试调的方法进行的,调式上采用转调,使得歌曲的接触面得以扩大,将作品的内涵进一步扩大。
在作品的带引子和尾声演唱环节,采用相对自由的散体结构,凭借柱式和弦的运用表现出高山巍峨壮观的意境美,又借助琵琶模拟出潺潺的溪水声,真正体现了“高山”和“流水”的特点。
三、《高山流水》的演唱技巧(一)旋律音和气息的掌握对于气息进行把握和调整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技巧,对于整个声乐节目的表演效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浅谈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之感想
浅谈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之感想
作为一首古琴名曲,《高山流水》给人一种深邃博大、宁静悠远的感觉。
这首曲子以流水为主题,通过琴音的起伏、变化,完美地表现了流水从源头到终点的曲折道路。
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较为复杂,需要以大量的练习来掌握。
然而,正是这种繁琐的技巧和不断的演练,才使得曲子表达出内在的深意。
演奏的气息、音响的高低、强弱之间的关系,通过古琴的流畅的音韵来呈现出来。
在听这首曲子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静谧,仿佛古人把生命的意义凝结在了这湖水山泉之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深远的山林、清澈的溪流,以及自然风景的魅力。
从音乐的角度来讲,它还可以让我们慢下思考的脚步,带着一份平静,陶冶情操。
总而言之,《高山流水》是一首充满魅力的古琴曲,它通过琴音的起伏变化,完美地展现了一条从源头到终点的曲折道路,使人深感人生的奥妙。
《高山流水》鉴赏
《高山流水》鉴赏《高山流水》的指法操作主要通过包含的“泛音、拂、绰、注、滚、上、下”等指法,来描绘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整首乐曲总共包含十段,每一段都有各自要表达的情怀,以下简单分析各段子所表达的意境:引子部分:俗称第一段。
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犹见高山之巅,飘忽无定、云雾缭绕的感觉,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
第2-3段:节奏活泼,泛音清澈,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第4-5段:旋律轻快如歌,如同行云流水,扬扬悠悠。
第6段:旋律跌宕起伏,上、下滑音大幅度增加。
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犹如独坐危舟过巫峡,惊心动魄,目眩神移,此身在激流峡谷中,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
”第7段:音势减弱,在先降后升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如同轻舟已过激流处,独见平湖自畅游的意境。
第8-9段:此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旋律加入了新音乐材料,前面如歌的场景进行变化后的再现,音乐充满着热情,流水之声再度响起,富于激情,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稍快而有力的琴声令人回味,9段末再次出现第4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
刚开始听音域不断跳跃,感觉虚无缥缈,有时又重重低音时隐时现,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须白发的长者抚琴于天地山水之间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飘扬。
天地间布满大雾,面对雄伟的泰山和延绵的河流,雄伟而庄重,滚滚的流水,宽广浩荡,好似无边的大海一般。
仿佛天地之间就只有抚琴者一人。
而后,感觉从前面一段的音乐中跳了出来,反而声音变得清澈,开始活泼明朗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仿佛整个人都飞了起来。
而后还有一小串清脆的琴声。
仿佛泉水流过小溪一样。
而后琴声变得舒缓,与之前的景象不同。
仿佛自己侧立与溪旁,静静地欣赏这缓缓地溪流,感觉十分静谧安心。
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曲式特征与演唱技巧探究
相对全面和宏观。
因此针对某个作品的曲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作品,掌握不同乐段的组合规律,可以为音乐的运动发展提供动力,有助于表演者的语气和线条相互呼应。
另外,详细且具体的曲式结构可以帮助演唱者正确联系不同乐段的内容,确保作品表达相对全面。
该作品为带引子以及尾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在使用传统民族调式的前提下新增转调,1-28小节属于引子,可以划分为两方面,首先是1-12小节,其中1-4小节使用纯四度的和弦叠置,左右手的节奏旋律模仿交替,自由的速度为听众带来一定的幻想空间,仿佛进入到山谷之间驰骋,呈现出古筝曲的韵味和音色,创造出空谷回声的感觉。
5-12小节基于3-2-1.-6的主要旋律使用琶音呈现,节奏从慢到快,仿佛伴随江水不断向前运动,巍峨高大的山川与江河彼此映衬,展现出自然的美好。
最后两小节使用音阶式的上行琶音和属和弦的震音到主和弦的处理引发作品的高潮,转移到第二个引子,也就是12-28小节。
整个部分依旧使用较多的琶音与左右手交替呈现的八度和弦,促使音乐意蕴丰富和饱满,节奏宏大,彰显出整个作品的调性、主题、节奏以及感情。
基于之前的遐想,此部分促使观众感受到山川的巍峨与涓涓溪流时,脑中自动呈现出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故事,甚至引导观众勇敢追寻知音。
第一部分重点是创造意境,在人世间寻找知音;第二部分展现出整个作品的主旨,寻觅知音且相伴到永远。
A段(29-46)主要包含四部分乐句,也是4+4+4+6的非方整性乐段,D大调。
第一部分可以分为2+2两个乐节,在属音上完结。
第二部分是2+2两个乐节,和第一部分保持平行关系,在节奏以及伴奏织体方面和第一部分的变化基本相同,第二部分的第一乐节存在一个六度的跳进和第一部分的第一乐节进行比较不断加深,告诉听众怎样找到知音。
第三部分在节奏型与伴奏织体方面和前两部分产生清晰的对比,稀疏的节奏型促使旋律相对舒缓,和前两部分紧密的节奏型产生对比,如同在感慨知音难寻。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1. 引言1.1 概述古筝曲《高山流水》古筝曲《高山流水》是中国传统古典乐曲中的经典之作,被视为古筝音乐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这首乐曲的曲调清新优美,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与推崇。
《高山流水》曲风优美悠扬,如清泉石上流水,勾勒出高山之美、流水之清的景象,展现出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这首古筝曲在演奏时需要运用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让听众感受到高山巍峨、流水潺潺的意境。
通过学习和演奏古筝曲《高山流水》,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水平,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美妙旋律和深刻内涵,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1.2 音乐风格特点古筝曲《高山流水》的音乐风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古朴典雅、清新脱俗、流畅悠扬。
这首曲子由两段组成,第一段描绘高山,音符跌宕起伏如同山势起伏,音乐节奏快速而富有变化,表现出高山的壮丽与雄伟。
而第二段则描绘流水,音符流畅柔和,如同潺潺流水,给人一种清新、悠闲的感觉。
整首曲子旋律优美,既展现了高山的雄伟壮丽,又表现了流水的柔和悠扬,融合了自然界的元素,传达了一种恬静雅致的美感。
古筝演奏中,演奏者需要灵活运用指法和拨弦技巧,清晰明快地表现出音乐的动感和韵律感。
整个曲子有着高雅的气质,展现了古筝音乐的独特魅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人仿佛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1.3 审美意蕴《高山流水》是古筝曲中一首极具审美意蕴的经典之作。
在这首古筝曲中,通过细腻的音乐描绘和精妙的演奏技巧,传达出一种深远的美感。
审美意蕴体现在古筝曲《高山流水》中,从曲调的构成到演奏技巧的运用,都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调清亮悦耳,仿佛令人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演奏技巧则是古筝演奏者通过手指的轻柔和力度的控制,将音符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腻而富有张力,给人一种心灵的愉悦和震撼。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高山流水》是一首古筝曲,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范畴。
它的音乐风格纯净古朴,展
现了中国的山水情怀,寓意深刻、富有审美意蕴。
以下将从音乐元素、形式结构、审美意
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鉴赏。
音乐元素方面,曲子以古琴曲原型改编,单曲面向,以E调大三度为主音。
曲子在音
域上分为高低两部分,低部分运用较多的低音和悬韵音,使曲子在意境上更具深度和广度。
曲子变化多样,通过不同的音符相互渗透,交织出层次丰富的旋律。
形式结构方面,曲子由四个旋律段组成,呈现出A-B-A-C-D-D-A-B-A-B-A的结构。
其中,A段为主部,呈现出优美、高亢的乐句,富有张力感;B段为过渡部,连接前后两部分,以变调为主要特点;C、D段为发展部,采用了升降调、多变的旋律元素,使得旋律更加多样化,曲子在和谐的基础之上更有浪漫之感。
审美意义方面,曲子的音乐风格柔美、静谧、深沉,与中国文人墨客山水意境相得益彰,寄托着中国人对大自然山水的深厚感情与向往。
在听者心灵上,曲子也能够唤起对人
生历程的反思与感悟,而且还可以引导人们进入内心深处,让人们更好地放松身心,舒缓
压力。
综上所述,《高山流水》是一首旋律优美、内蕴深厚的古筝曲,其音乐风格自然朴实、静谧含蓄,展现了中国文化所蕴涵的大自然主题和精神内核。
通过欣赏这样的音乐,人们
能够放松身心、感悟生活、修身养性,领略到正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中音乐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琴曲《流水》的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中的绘景抒情。
2、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审美意识。
3、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流水》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了解音乐中绘景抒情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音乐用《广陵散》片断。
一、欣赏与体验1、聆听音乐《流水》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a、聆听作品的同时,请你用给音乐命题。
(点题)b、作曲家是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景象的?c、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
(古筝与古琴对比)2、师生合作归纳音乐具有绘景写意的审美功能。
作曲家借助音色模拟、节奏模拟等手法,模拟、表现自然界音响,以此引发人们想象和联想,达到绘景写意的目的。
3、介绍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及部分古代乐器4、介绍音乐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5、作品分段欣赏与分析(音色三种,即散音、泛音、按音。
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洪亮,变化异常。
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
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6、完整欣赏作品,感受、体验音乐中的绘景抒情的特征。
(它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模拟性的描写为辅,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形象描写了涓涓流动的山泉和小溪,刻画了洋洋流水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
把富有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现象人格化了,实际上是人们崇高感情的升华,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思想境界。
)二、讨论与探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音乐能否表现出具体的情景?三、总结与拓展1、总结: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人的思想情感。
高山流水颂知音——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鉴赏及演唱分析
创作技术上还是演唱难度 和意义上 ,都具有研 究价值 。
对这 些优 秀的作 品进行 分析 和研 究 ,能使 我们 更好 的
进行享受欣 赏和演唱把握 。
一
声乐作品 《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
《高山流水 》音 乐作 品最早被人熟知 的是我 国著 名
的古筝 曲目。其具有典 雅古朴 、细腻浓厚 、情感 真挚 的
于 “俞伯牙碎琴谢 知音”的历史典故 ,伯牙与钟 子期 之
间深厚 、难遇的知音之情 ,他们之 间的故事深得人心 ,
感人肺腑。①后来世人将 “高山流水”作为高雅艺术的
代 名词 。声 乐作 品中的歌词有 了全新的诠释 。既尊重原
有 的故事背景 ,在 细品时又有新 的解读 。歌 曲歌词描写 我们 既可把 它 当作 对典故 伯牙 与钟子 期之 间知音惺 惺
生 。它 既有传 统音 乐文化 的风格 。又具 有其 相关 的 时
代 特色 。新创 作 的民歌根 植于 中 国传统音 乐文化 。并
进行挖 掘 ,创 造 出新特 色 的歌 曲。优 秀的作 曲家 们创
造 出的作 品很 具 民族特 色 ,在 写作技 法上 又符合 了现
代 演唱技术 和审美需 求。这些歌 曲有非常多 ,例如 :《黄
的民族调 式 ,在 调式上 有 了新的 突破 ,采 用 了转 调处
Y{nYuew uDao {99
理 。具有 传统 与现 代相 结合 的创 作 方法。作 品结 构 方 整 。曲调旋律优美婉转 。音域跨度较大 。节奏 多采 用附 点 四个十 六分音符 ,充满动 力 ,又 与旋律 中舒展 的长音 作 为对 比,形 成松 紧结 合 的旋律 乐音 。作 品 中引子 的 描 写用 了很长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8个小节 ,可分 为两个 部分 ,第一部 分 较 自由 的意境 描 写 ,旋 律 舒展 悠缓 ,采用 散板 的结 构 ,像是一幅 画安静地水墨浓郁 的山水 画 ,引人人胜 。 引子第 二个部分将作 品主题 奏出 ,拉开帷幕 ,为接下来 演 唱的音 乐旋律做铺 垫。作 品的第一个部分建立在 民族 调式 降 D宫调式上 ,作 品中有加偏音清角 、变徵 、变宫。 作 品 的第二个 部分 转 调到 降 F微 调式 ,属于 同主 音近 关 系转调 ,歌 曲衔接 自然、和谐 。歌 曲中旋律十分 出彩 , 这离不开 曲与词 的融合 ,歌词 唯美 亲切之 时 ,旋律优美 动听 ,在歌词激 昂深刻 的地 方 ,旋律 写作得热情高涨 , 例如 :句子 “我 的知音 ,在夜 雾茫茫云水 问……”和 “怎 不 为你憔悴疯癫 ……”这两 句旋律 的创作十分 到位 。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
3.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掌握《高山流水》的音乐特点、家国情怀。
难点:理解音乐与文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粉笔。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山水情怀》,详细内容为第一章“高山流水志家国”。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中寄情山水、抒发家国情怀的代表作——《高山流水》,掌握其音乐特点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及其所表达的家国情怀。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2.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3.课堂实践环节,注意观察学生的进度,灵活调整时间分配。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改进。
3.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教学内容的充实性:课后评估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是否需要补充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课堂氛围的营造:思考如何更好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1.反思: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检查学生对《高山流水》的了解程度,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鉴赏《高山流水》
鉴赏《高山流水》音乐鉴赏本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
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盛的听觉盛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深刻地欣赏音乐的基础。
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包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内心听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引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使欣赏者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欣赏者的内心听觉中创造性地再现,给音乐作品恰当、理性的评价。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此曲原是古琴曲,后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琴曲不同。
《高山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全曲共有九个小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
起:引子由缓慢的速度以散音奏出:这个引子音乐气氛静穆,接着旋律在宽广的音域内不断跳跃,变换音区,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
整个“起部”曲调节奏明朗,情绪活泼轻快,清澈的泛音犹如“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抒发了在深山茂林息心静听流水琮时的愉悦心情。
承: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细流。
这一部分用实音演奏,音乐进一步展开。
音乐写情多于写实,“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 转:用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 、“拂”等手法,如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转部”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中旋律出现大幅度的上、下滑音,犹见“激流中之洄澜,飞溅之浪花。
”后一部分连续运用“拂” 、“滋”等复杂的演奏技巧,“盖右手滚拂略无停机,而左手实音动宕其中,或往或来无窒碍,缓急轻重之间最难取音” 。
浅谈民族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
12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3风景之美,表达了人们对广袤自然的热爱之情。
它将大自然的各种景象人性化地展现出来,是对人性感情更深层次提升的表达。
这首乐曲以其新颖的音乐风格和典雅的演奏形式,成为琴家们追逐和学习的对象。
《高山流水》在几代琴师的加工和再创作下,逐渐成为中国乐谱中的珍品。
它被古代琴家们视为寻找友情的象征,在演奏过程中传递出深厚的情感。
这首乐曲的流传至今,得益于琴家们的传承和保护,使其成为中国音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2]。
2、古筝曲《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与古琴版本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二者不可混淆。
前文提到的古琴曲目指的是古代文人和朋友们共同演奏的音乐作品,用以表达高尚情感。
而古筝曲则更多地在民众中发展,其曲体和演奏方式也更为多样,成为独具特色的古筝名曲之一。
《高山流水》是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和浙江筝派三个流派中最为广泛传承的一首乐曲。
河南筝曲《高山流水》被认为是河南音乐中的第一部作品。
它在《老六板》和《老八板》两个音乐形式中既延续了传统音乐的特点,又对其句法结构、曲调、声韵等方面进行了丰富和改变。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河南筝曲《高山流水》与琴曲《高山流水》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仅在意境表达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
山东派琴曲《高山流水》与河南派琴曲《高山流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组相关的琴曲作品。
它在主旋律上继承了《八板》的变奏,并受到山东琴书、琴曲和民歌的深刻影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同时,来自浙江的《高山流水》也具有相当的艺术造诣,是该流派的代表作品。
浙江派《高山流水》源于江南民乐,与前两派迥然不同,其旋律婉转清丽,具备江南民乐的特点,独具音乐特色。
总而言之,这三首琴曲在山东、河南和浙江三个地区、三个流派中都有相应的发展。
虽然它们名称不同,但密不可分地相互关联。
这些音乐作品被广泛认为是各自流派中的经典之作。
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优秀传统的不断丰富、变化和发展,还传递了典故中有关人间真情、友情和爱的主题,具有相似的表达效果[3]。
中外音乐鉴赏--《高山流水》
山东筝曲《高山流水》鉴赏一、前言幼时不懂古风音乐的韵味,甚至不知何为余音绕梁之感,却也能在听到老人收音机里传出《高山流水》琴音之时,知道这是好听的、美的。
年少时再在音乐课上听到这首曲子,才知道竟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还是高自成先生编创的山东古筝名曲,原为山东大板套曲中四首琴曲联缀而成,1955年作者遵照周总理的建议进行了改编,1960年定名为《高山流水》,开始被广泛流传。
那时才开始懂得,原来一支真正有韵味的曲子,是真能流传百年,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能感觉其美妙的。
而后知晓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千古佳话,更是对《高山流水》有了更高的推崇,遂决定今日选此作为此次的鉴赏曲目,希望能对这一曲《高山流水》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二、出处背景史书《吕氏春秋》最早记有古琴曲《高山流水》,其由来更是引人入胜。
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俞伯牙精通琴艺很会弹琴,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初次遇到钟子期是在汉阳江口,钟子期说自己也精通曲谱会弹琴,但俞伯牙看其打扮将信将疑,于是对钟子期提出很多专业的器乐问题试探他,钟子期不仅对答如流,还如数家珍般认真,为了更好的试探钟子期对乐曲的理解,俞伯牙紧拨琴弦,就地演奏了一曲,琴声刚落钟子期就赞叹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
”伯牙不漏声色又继续弹奏一曲,子期忘情沉醉其中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伯牙大惊,推琴而起,连连施礼告罪:“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貌取人,岂不负了天下贤士?失敬!失敬!”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异姓兄弟,并相约次年再次相聚,两人虽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即由“知音”而结交为“契友”。
这琴,这曲,这故事,这人一直流芳百世流芳百世,被人们传颂着,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而今,筝曲《高山流水》也随着地域的特点被人们改变为很多个版本,比如:山东、河南、浙江等流传的三种异曲同名的乐曲,都属以上三大流派中的代表作。
这三首乐曲,虽相差万千,但还是有其共性的,首先是从板体上承袭了传统的老六板、老八板的变体,取材于民间乐曲、戏曲、板头曲,最重要的也是通过弹奏而从中悟出《高山流水》以琴声寻知音、觅知音,传播人世间真情友爱的真谛。
《高山流水》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意蕴
《高山流水》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意蕴作者:彭李千慧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2期【摘要】《高山流水》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属于一首名曲,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同时具有深刻内涵及价值。
在欣赏《高山流水》这首音乐时,除感受音乐韵律的美感之外,还应当了解其艺术风格及审美意蕴,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深刻了解及感受这一乐曲的内涵及价值,才能够獲得更好的听觉体验。
本文就《高山流水》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意蕴进分析。
【关键词】《高山流水》;艺术风格;审美意蕴【中图分类号】J647 【文献标识码】A《高山流水》是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曲,意境高远,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
《高山流水》这一乐曲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具有深厚的审美意蕴。
一、《高山流水》的艺术风格(一)《高山流水》具有和谐恢弘表现效果《高山流水》属于十分著名的一首古代琴曲,气势恢宏,整首乐曲不但具有和谐旋律及情感,并且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在变化,特别是高山篇及流水篇之间的衔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首乐曲整体性及和谐性,使不同乐段之间实现较好衔接及过渡。
演奏人员需能够对乐曲整体熟练把握,在此基础上深入揣摩研究每个乐段,并且应当对每个乐段间内在联系熟练掌握,以充分兼顾各个乐段及整体乐曲。
(二)《高山流水》具有丰富情感蕴藉对于《高山流水》这一乐曲而言,其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内涵,特别是包含对“高山”及“流水”热爱情感。
在演奏及欣赏时均需融入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领会该乐曲的情感内涵,从而真正体验其艺术价值。
因此,在对该乐曲的演奏过程中,演奏人员应当对乐曲进行细心体会及揣摩,使乐曲及自身真实情感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结合,并通过乐曲表达自身情感,演奏时传达出其情感蕴藉。
(三)《高山流水》具有多变处理技法《高三流水》这一乐曲存在较多韵律变化,并且包含较丰富的情绪,因而相关演奏人员不但要保证具有较高的演奏水平,还要能够对乐曲进行熟练处理,从而更好地进行演奏。
琴声合一 古传今颂--歌曲《高山流水》中西合璧的音乐呈现
当代音乐2018年第3期MODERN MUSIC琴声合一 古传今颂歌曲‘高山流水“中西合璧的音乐呈现林芳彬[摘 要]根据古筝名作‘高山流水“改编的声乐曲‘高山流水“,体现了传统古筝曲的中华韵味和古曲魅力㊂全曲以弦乐的大气磅礴作为基调,以古筝的优雅与笛子的空灵作为铺垫的点睛之笔,赋予这首声乐作品灵动的古韵气息㊂本文把此曲进行创新性的舞台演绎,将古筝的自弹自唱与当代声乐曲相结合,主要从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曲式分析入手,对作品的音乐特征对比㊁声乐演唱的舞台演绎与加入自弹自唱等方面进行尝试㊁分析和研究㊂[关键词]高山流水;声乐作品;古筝作品;音乐呈现[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3-0119-03[收稿日期]2017-11-25[基金项目]泉州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一般项目008)㊂[作者简介]林芳彬(1992 ),女,福建漳州人,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㊂(泉州 362000)‘高山流水“在许多人的既定思维中是一首古筝名作㊂作为一个弹奏过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声乐演唱硕士,笔者在聆听到由韩静霆作词㊁羊鸣作曲的现代声乐曲‘高山流水“时,被这种耐人寻味的古典韵味和声乐唱腔深深吸引了㊂惟妙惟肖的歌词诠释,更是醉心于怀,寓情于景,寓景于心㊂本文把此曲进行创新性的舞台演绎,将古筝的自弹自唱与当代声乐曲相结合,主要从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曲式分析入手,对作品的音乐特征对比㊁声乐演唱的舞台演绎与加入自弹自唱等方面进行尝试㊁分析和研究㊂一㊁声乐曲‘高山流水“音乐特征(一)古筝曲‘高山流水“简介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我国传统十大古筝名曲中的翘楚㊂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风格和曲调的‘高山流水“作品,但最为盛行的应数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㊂作为浙江筝派的作品,‘高山流水“具有空灵柔情之美,亦有荡气回肠之魂;有古朴细腻之雅,更有百转千回之风㊂该曲最早在‘吕氏春秋“中曾有记载㊂相传先秦时期俞伯牙在泰山乘船游览时抚琴一曲,幸得钟子期赏识,两人默契相投,很快成了相见恨晚的知音㊂后因钟子期离世,俞伯牙悲愤摔琴,从此绝弦隐世㊂‘高山流水“从此流传至今㊂(二)声乐曲‘高山流水“曲式分析由民乐改编的声乐曲‘高山流水“,不仅继承了古筝曲特有的典雅婉转,更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声乐演唱中民美唱法的技巧性与呈示性㊂该声乐曲为三段式的作品㊂全曲曲式示意图如下:全曲由12小节的前奏引入㊂前奏引用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华彩片段,进行古曲旋律再现㊂两小节的短句诠释,及两小节的摇指长句诠释,仿佛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对话,又仿佛是山与水之间的嬉闹㊂紧接着,打破安静祥和的旋律,是一潮盖过一浪的连托与连抹,音阶上行与下行并驾齐驱,加之钢琴模仿古筝的旋律,把音乐逐渐从古筝曲切入主旨乐思的呈示部分㊂进入歌曲A 段是由两个乐句组成,#C 调㊂A 段为全曲的音乐风格奠定了基础,延续了前奏中清新脱俗的风格,采用娓娓道来的演唱方式,表达对知音的相知相惜㊂在即将进入B 段的最后一小节,作曲者运用经过音和倚音,巧妙地模仿了古筝弹奏中上滑音㊁下滑音以及揉弦的演奏方式,增添了声乐作品中的难度技巧展示,同时也充分地将古典民乐元素与现代声乐作品相融合㊂歌曲B 段由两个乐句构成,#C b B,是整首声乐曲中的副歌部分㊂该部分除了保留原筝曲中的主要旋律之外,911还加入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㊂A段以古筝与笛子相辅相成构成主要旋律音色,而在B段则出现了弦乐的配合,拉宽了和弦结构,展现出宏伟磅礴之气,刻画出高山流水之妙㊂B'段是B段的再现段㊂该乐段几乎完全重复了B段的旋律,只删减了一小节的演唱,其和声织体则采用了Ⅴ Ⅰ的收拢型结束全曲的演唱部分㊂尾声的古筝旋律与前奏形成了前后呼应㊂全曲在经过 叙述 激情 回味”之后,又重返原点,像是一切已经落幕,也像是一切没有发生过,高山依然伟岸,流水依然静谧㊂(三)声乐曲‘高山流水“表现形式作曲者在对声乐作品‘高山流水“创作的过程中,以钢琴㊁古筝作为声乐演唱的伴奏乐器㊂钢琴作为全曲伴奏,古筝演奏出现在前奏与尾声部分,以及呈示部分的尾音装饰㊂1.钢琴与古筝相融合表现形式在‘高山流水“这首声乐曲中,钢琴与古筝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㊂前奏是古筝独奏的华彩片段,在尾音进行弱处理之后与钢琴一同进入B段㊂演奏情绪上慢起渐强,层层递进㊂从前奏引入古筝曲‘高山流水“主旋律,到尾声加入古筝旋律片段相互呼应,使全曲完整演绎了 相识 相知 分离 回味”的一个过程㊂在此处只有古筝作为独立演奏部分,为全曲画上圆满的句点㊂2.钢琴与声乐相融合表现形式作品呈示段以常规表演形式为主㊂将钢琴的音色融进古韵唱腔中,表现出一唱一和的完满画面感㊂钢琴在演奏时将流水般的强弱对比明显演绎,从而推动整体音乐发展;歌声与琴声在此处除了表现出磅礴的气势,更有连绵不绝的柔情,钢琴的指尖力度㊁音乐流畅性㊁音色的表现与气息的支撑相辅相成㊂二㊁声乐曲‘高山流水“分析及创新设想(一)声乐曲与古筝曲的对比分析‘高山流水“声乐曲与原筝曲虽乐思一致,但在音乐特征上还有许多异同点,时代变迁㊁地域差异㊁思维乐感等因素都可能构成差异性㊂笔者主要从作品的表演形式㊁调式调性㊁音乐风格㊁节奏旋律㊁音乐结构以及作品的内容归纳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如下:表一:‘高山流水“中声乐曲与古筝曲异同对比表现形式调式调性音乐风格节奏与旋律音乐结构作品内容声乐作品人声演绎#C b B(七声调式)悠扬飘逸荡气回肠2/4拍叙述 激情 回味”三段式乐曲以高山与流水为喻,表达知音难寻㊁相知相惜的美好情感古筝作品古筝演奏G宫D调(五声调式)余音袅袅行云流水4/4拍陈述 抒发激昂 回归”起承转合”以高山与流水为喻,表达相见恨晚㊁如诉如泣的真挚情谊 由上可看,声乐曲在音乐风格㊁节奏与旋律两个方面,与古筝曲有异曲同工之妙㊂在表演形式㊁调式调性㊁音乐结构及作品内容上,两者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㊂这些差异不仅是因为声乐作品与古筝作品之间的种类区分,更重要的是古曲与现代作品的时代元素的不同㊂这些异同恰好将我国传统的器乐名曲与当代发展在声乐前沿的音乐素材相结合,创作出独具匠心的声乐作品,是值得借鉴的素材和模范㊂(二)声乐曲‘高山流水“演绎设想‘高山流水“在二度创作中将古筝与钢琴作为伴奏乐器㊂笔者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认为这首作品若加入古筝自弹自唱,并启用另一台古筝的旋律伴奏作为全曲副歌部分的铺垫,将会是一种别样的雅致与大气㊂表二古筝功能设计演奏技法情感表达第一古筝自弹自唱节奏织体伴奏:大撮㊁小撮㊁琶音演奏等辅助演唱者情绪的推动,以歌词叙述的情感为主第二古筝旋律伴奏旋律伴奏:扫弦㊁摇指等将旋律线条所诠释的情感最大化,并展现古筝曲中知音难觅的苦涩与惆怅自弹自唱主要呈现在B段及B’段㊂第一古筝由演唱者担任,声乐按照原曲演唱,古筝根据旋律配以小撮㊁大撮和摇指三种指法的和弦音作为伴奏,演绎柱式演奏织体021当代音乐㊃2018年第3期与延长音的效果㊂第二古筝演奏在原曲旋律的基础上,运用扫摇㊁扫弦等演奏技法加以配合㊂两台古筝的协作配合以 一静一动㊁一唱一和”为首要准则,用琴声推动歌声,表现出行云流水的壮丽感㊂1.呈示部分采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示了高山与流水之间的和谐与静谧㊂音乐不仅沿用古筝曲的古朴风韵,同时也通过细腻的歌词描述缓缓带入情感的积蓄㊂风格较为静谧悠扬㊂第一古筝的琶音技法与第二古筝的摇指技法需默契配合,呈现出一唱一和的美轮美奂㊂2.抒情部分运用第一古筝和弦织体的琶音行进与柱式和弦的大撮效果,将积淀已久的情绪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并推动歌声将全曲宣泄情绪的部分一同带入㊂第二古筝在此时以豪迈的扫弦迅速在转调之后融合进入副歌部分,配以旋律演奏,将全曲推向高潮㊂加入第二古筝的配合,让声乐曲‘高山流水“在呈示段中情绪表达更为流畅,音乐审美更为贴切,表现形式更为丰富,视听感受更为精彩㊂声乐在钢琴及两台古筝的协作配合下,更能准确把握情绪,将典雅与大气贯穿始终㊂三㊁声乐曲‘高山流水“的舞台实践声乐曲‘高山流水“作曲者将古筝曲的高雅脱俗带入声乐作品中,笔者认为演唱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演唱技巧的诠释与运用㊂(一)吐字行腔唱韵味作品主要是讲述寻觅知音不易,知己间相依相偎的真挚情感㊂ 我是你的篷帆,你是我的渡船;我是你的手指,你是我的琴弦”,如此相知相惜的浓烈情感,对于咬字吐字的方式十分考究㊂演唱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字头㊁字腹㊁字尾间的技巧诠释㊂首先字头要靠前咬准,字腹要打开口腔,靠着后咽壁将声音往外送,最后要将字尾收得干净并精准归韵㊂对古筝自弹自唱的配合,要注意指尖弹拨力度与吐字时字头应同时发出㊂尾音要注意声腔位置保持一致,及时用古筝的琶音点缀尾音的结束,以增加古韵的味道,做到同进同出,一韵到底㊂(二)气息支撑说故事歌曲在呈示段中的悠扬清雅,娓娓道来的歌词和旋律,需要强大的气息来支撑㊂演唱者须加强气息训练,将歌词以说故事的方式呈现,用气息推动声音㊂B段部分,需注意胸腔和头腔辅助支撑,气息以叹气方式为主,辅以情绪的表达和宣泄,做出积极向前的紧凑流动感㊂由于演唱者在演唱的同时需担任第一古筝演奏,因此在演唱与演奏同时进行的B段部分,要注意肢体语言与歌唱节点的融合,将古筝演奏时的抬手呼吸,与声乐演唱的气口卡准,做到浑然天成,声断气犹在㊂(三)情感诠释颂层次该声乐曲情感描述十分细腻,因此能够精准地将跌宕起伏的情绪做出层次感才能完美诠释该作品㊂笔者认为应该先准确把握作品情绪的意境,才能演唱出音乐的画面感㊂在此基础上,自弹自唱时手指推动琴弦产生的带动性,也能通过肢体协调更好地诠释作品㊂随着情绪和音阶不断上行递进,演唱者要适当通过声音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及琴声由远及近㊁由内到外的推动,分层拉近后逐渐推移,将声音与琴声逐步叠加融合来抒发情感㊂结 语如果说词曲创作者是声乐曲躯体的诞生者,那么作品演绎便赋予了它灵动的生命和独特的气质㊂在声乐曲‘高山流水“中,不仅要遵循原作的曲谱,更需要在演绎曲谱的基础上,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时代背景,从而进行有效的演绎创作㊂笔者在声乐曲‘高山流水“的演绎中,加入自弹自唱的创新设想,旨在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该作品的情感深度,感悟到作品从旋律㊁歌词㊁段落中诉说的故事:茫茫人海,幸遇知己㊂因为相知,才有共鸣;因为懂得,心存感激㊂古筝韵起,拨动心弦㊂高山流水,‘知音“婉转,余音绕梁,温暖入怀[参考文献][1]魏 军.山东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析解[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2]翁 歆.古筝曲‘高山流水“演奏体会[J].大众文艺,2010.[3]周 耘.古筝音乐[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4]肖英群.声乐表演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5]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发行科,2003.[6]韩勋国,吴晓娜.音乐表演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责任编辑:崔晓光)121林芳彬:琴声合一 古传今颂 歌曲‘高山流水“中西合璧的音乐呈现。
乐曲赏析词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曲,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
现存谱初见于明代。
《渔樵问答》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现在的谱本有多种。
《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
」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霸王卸甲》,著名琵琶大套武曲,全曲共分十六段。
该曲和《十面埋伏》同样都是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不同的是,《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
此琵琶乐曲沉闷悲壮。
《霸王卸甲》是著名琵琶大套武曲,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这个曲子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
《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乐曲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
全曲共分十六段:(一)营鼓(二)开帐(三)点将一(四)整队(五)点将二(六)出阵一(七)出阵二(八)接战(九)垓下酣战(十)楚歌(十一)别姬(十二)鼓角甲声(十三)出围(十四)追兵(十五)逐骑(十六)众军归里。
《高山流水》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创新与改编
为了适应现代审美和观众需求,可以对《高山流水》进行 适度的创新和改编,如加入现代音乐元素、使用新的演奏 技巧和音效等。
融合其他艺术形式
可以将《高山流水》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舞蹈、 戏剧、影视等,以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观赏性的艺术作品 。
国际化的传播与推广
1 2 3
参加国际艺术节和音乐会
表现力
通过演奏者的情感投入和艺术想象,将乐曲的意境和内涵传 达给听众,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
03
《高山流水》的意境与内涵
高山的象征意义
雄伟壮观
高山通常象征着雄伟壮观,代表 着崇高和庄严,给人以敬畏之感
。
坚韧不拔
高山上的岩石和树木经历了风霜雨 雪的考验,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理想追求
高山是许多人心中的理想追求,代 表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培养审美
通过学习《高山流水》,学生可 以培养对传统音乐的审美能力和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传承文化
在音乐教育中传承《高山流水》 ,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自信。
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与创新
融合风格
许多现代音乐作品将《高山流水》的元素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 音乐风格,为传统音乐注入新的活力。
跨文化传播
通过《高山流水》等传统音乐的传播,中华文化 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认同。
增强文化自信
《高山流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有 助于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05
《高山流水》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传统音乐元素的保留
在未来的发展中,《高山流水》应继续保持其传统的音乐 元素,如旋律、节奏和演奏方式,以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 力。
《高山流水》古筝音乐鉴赏
《高山流水》古筝音乐鉴赏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欣赏)听高山流水,荡尘世浮尘.举首望孤星,低头抚古琴,高山流水吟不尽,空谷觅知音。
一曲高山流水尽,伯牙鼓琴遇知音!《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乐曲介绍《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2017年第10期(总第322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10,2017(CumulativelyNO.322)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石 蕊(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高山流水》作为我国著名的十大古筝乐曲之一,深受大众的喜爱。
本文主要介绍《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的产生背景,从而对音乐风格、审美意蕴、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与鉴赏。
【关键词】高山流水;音乐风格;艺术特色;审美意蕴【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高山流水》是我国古筝曲里的翘首,是我国的传统音乐的艺术精粹。
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现着古典音乐的特色。
以下就以该曲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该曲的艺术特色、风格以及审美意蕴,并从这些角度来对《高山流水》进行赏析。
一、古筝曲《高山流水》的主要内容以及艺术价值(一)古筝曲《高山流水》的主要内容在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研究史无前例的繁荣。
在乐曲方面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创造《高山流水》这首曲子的大师,是在当时很有名气的伯牙,伯牙的代表作便是《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不仅仅是知音、好友的代名词,更是古典艺术的代名词。
《高山流水》作为我国传统的音乐,虽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仍有不朽的魅力。
它主要有四部分包含起、承、转、合,运用了泛音等演奏方法。
(二)《高山流水》的艺术价值古筝艺术的发展是离不开传统音乐的传承。
要想深入的了解我国古典民族音乐首先就要分析像《高山流水》这样经久不衰的作品,在其中获得经验与灵感,毕竟这样的作品作为中国文化被传承了几千年。
三大古筝流派使《高山流水》更加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是因为它们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但是在我们的认知里,古筝是非常古老的乐器,有着久远的年代感,正是因为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韵味,才使得古筝有更顽强的生命力。
这些在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的文化,是历史积攒而来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是我们艺术创作与长远发展不可忽视的瑰宝。
古琴十大名曲欣赏
古琴十大名曲欣赏古琴,是中国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琴以其深远的文化底蕴和雅致的音色,在中国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琴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常常被用于修身养性、静心聆听和艺术表演。
下面为大家介绍古琴十大名曲,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古琴曲中最著名的一首,被誉为“古琴之神曲”。
它是唐代文人韩愈根据师友亦难知名人所著的《琴箫合奏齐琴纡新绝句》中的琴曲抄写而成。
《高山流水》通过琴音营造出高山流水的景象,寄托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敬和追求。
2.《广陵散》《广陵散》是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明代文人吴兑所创。
它以独特的音调和优美的旋律,表达出广陵之地的繁华景象和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被誉为“五弦天籁”。
3.《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古琴曲中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明代。
它以琴音婉转悠扬,表现出古代文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遥远故乡的眷恋之情。
4.《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古琴曲中气势恢宏的一首,启发于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这首曲子通过琴音的起伏和紧张的旋律,描绘了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关羽在长坂坡遭受曹军伏击的场景,展现了英雄壮烈的精神。
5.《流水》《流水》是古琴曲中的三大名曲之一,亦称《流水行云》。
这首曲子以古琴清脆绵长的音色,再现了流水行云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自然的感觉。
6.《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表现沙漠壮丽景色的古琴曲,让人感受到沙漠的广阔和辽远。
这首曲子选用了独特的音律和技巧,以琴音描绘出一幅幅沙漠中的风景画。
7.《鹧鸪天》《鹧鸪天》是一首唐代的古琴曲,创作于唐玄宗时期。
这首曲子通过琴音的流畅和起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乱世的无奈。
8.《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是一首描述秋天湖水中秋月明亮的古琴曲,以其优美的音色和流畅的旋律,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思考。
9.《琵琶行》《琵琶行》是一首富有传奇色彩的古琴曲,以传说中的女琴师白居易和她的琴艺为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与修身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做为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
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
山东《高山流水》是高自成先生编创并广泛流传的山东古筝名曲,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引出俞伯牙弹琴觅知音,与钟子期最终结为知心朋友的感人故事。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同名异曲,风格不同。
古琴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很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筝曲的高山流水曲调优美。
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
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
后半部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急。
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之意境。
从整体结构上说,此曲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
“高山”部分描绘了高山的美丽景色:或群峰叠起,连绵起伏;或奇石林立,直插云端;或苍松翠柏,古木参天;或野果压枝,山花烂漫……同时,将高山的雄伟气势表现了出来,表现出高山雄浑、深沉、肃穆、高洁的神韵。
“流水”部分描绘了一泄千里的高山瀑布,也描绘了丁咚作响的山麓清泉:或云雾绕山,瀑挂前川;或涓涓流水,小桥人家;或一泻千里,声震寰宇;或细流潺潺,清澈透天……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形象地表现了潺潺流水和巍巍高山相映成趣的意境。
全曲气势宏大,意境深邃,却又表现出秀丽、柔美的江南情调。
首先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
隐时现。
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描绘了山的孤傲、伟岸而起,展开了一幅“清山绿水图”,喧嚣的尘浮在潺潺的流水、淙淙的小溪的冲刷中变的清爽、雅静、幽幽。
琴弦有节奏地跳出流水的欢畅。
其宁静淡泊、清丽儒雅深化了这幅山水画卷的层次意境。
之后,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清脆的音符装典的是青山的无限生机,漫坡苍翠的绿树嫩枝翁翁郁郁,团团族族,生机盎然。
其间闪烁着五色的花朵,想巨幅绿幕上点缀的璀璨宝石,光彩绚丽,熠熠生辉。
有婉转的鸟鸣,有牛羊的呼应,有鼓噪的蝉声,还有牧童的吆喝,以及樵夫重斧的咚咚与瀑布的呼啸合鸣。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
这段结束,紧接着来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旋律,不消说便知此曲的高潮部分至矣,如万涛腾沸,澎湃汹涌而来,又似深流激湍下有蛟龙在怒吼,息心静听,好像坐在扁舟上穿越巫峡,紧张惊恐之余,目眩神移,令人惊心动魄,随时都有舟翻身藏鱼腹的危险。
“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穿过巫峡,换了一番景色,“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已过,势就徜徉,偶尔来几湾余波激石,旋浮微沤。
让人乘着古筝的旋律,升降玉高山流水之中,感觉身临其境。
之后,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
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
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乐曲临近结束时,音势已减,流水之声时有复起,与前面遥相呼应。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恰如“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流水本是自然之常态,琴者将其合于古琴这一方寸之间,法天地,征万象;通八风,合四气,使远物来集。
正是“求弦内如不足,求弦外则有余也”。
放情于自然,融情于丝弦。
心与弦皆动,流水融于内息,而自由却驰于声外。
自由者,首先精神独立,方能在行为上脱去羁绊。
听流水,可知天地自由精神所能挥洒出的奔放旷
达。
古琴曲大多是将外物纳于琴声,而《流水》则是将琴声还复自然。
且亦知完美越多,自由便越少,在《流水》中,乐曲仅是表达了洋洋乎流水的形态气势,并未更多地融入曲者的人文思想,不追求思想的深刻繁复,只诉诸事物的真实本然。
正因构思纯粹,别无旁支,使得流水神气激扬、气势斐然,情境真实毕现。
这首古筝曲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后人更是将《高山流水》作为高雅音乐的代名词,如同《阳春白雪》之于《下里巴人》,高雅与低俗相对之明显。
我感觉《高山流水》除了音乐方面有极高的成就和造诣外,人们现在更多的是回味自然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