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师幼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好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发展
片断一:
早晨,老师刚来到教室,就有一位家长领着一个男孩走进了班级,“老师好”孩子一声清脆的问候打破教师里的寂静,而老师似乎在低头忙着今天的教学准备吧,“恩,好!”头也没抬,孩子扫兴的自己玩去了,家长也败兴离去。
片段二:
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散步,突然一个孩子大叫“花大姐,花大姐,啊……”随着惊叫声望去,一只“花大姐”随从孩子身上飞走了,另有几个孩子一起尖叫着,还有的孩子说“有啥可怕的”,可是遗憾的是孩子刚才发生的一幕并没有引起老师太多的关注。
分析与反思:
在以上两个片段中,老师都没有对孩子的言行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冷漠的态度和对孩子言行的忽视绝对与我们所倡导的“平等和
谐的师幼关系”是背道而驰的。往小处说老师可能偶而没有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错过了一个教育契机;往大处说就是老师不懂教育艺术,没有教育机智,冷漠的态度显现出师德的严重缺陷。那么在一日活动中如果教师常常以此态度来对待孩子必然会导致孩子丧失了主动活动,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是细细回味我们过去的工作,有哪个
老师敢说自己身上就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片段呢?我们每天对孩子的活动都能做到全程关注吗?我们每天都能把目光无时无刻不投入到孩子身上吗?我们总是能够做到把孩子放到与老师平等的位置上,跟他聊天、跟他游戏、跟他学习、跟她一起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吗?我想,当然很多老师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们提倡:优秀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平等互动是真诚地爱孩子,关心孩子,理解孩子的表现。建立平等互动的师幼关系,既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又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证。那么如果对于以上两个片段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做:
片段一:
看到有小朋友来到班级立刻放下手中一切事物,走到门口来蹲下身子迎接孩子和家长的到来,首先热情的回应孩子“早晨好啊,
***”,再转向家长问候一句或送上一个微笑,请孩子跟家长说“拜拜”,然后跟宝宝聊聊“早晨吃饭了吗?”(因为该幼儿是第一个来园的,起床一定很早,可能没吃早饭)“昨晚看了什么动画片或图书啊?”(因为这可能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等等问题,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沟通感情,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老师像朋友。
片段二:
听到惊叫声,立刻跑过去,把孩子搂在怀里,安慰她别怕,“花大姐”并不可怕,然后可以到周围看看还有没有,老师来抓一个,再问问其他小朋友谁能抓住它,也来试着抓一抓,然后就地组织观察(或带回活动室),讨论关于“花大姐”的相关知识,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孩子简单介绍:“花大姐”是瓢虫的“小名”,是一种身披“盔甲”的半球形小动物,大多是红黄色、黑红色的,半个黄豆粒大小。她能飞善爬,大多数以捕食蚜虫为生,是农业、林业的好帮手。我们不要怕她。就此教师顺势生成了一个小主题活动,还可以再组织绘画、泥工等活动,使孩子们真正的从内心中不再惧怕瓢虫,甚至愿意和她做朋友。这样的一次教育体验,一个过程是孩子们喜欢的,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也是平等师幼互动的良好表现,这种做法更是孩子开始主动学习的起点。
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中的一种教育观念,表现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等,那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怎样做才能使每一为幼儿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呢?
一、创造宽松、自由的互动氛围;
二、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
三、在家园、师幼的共同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在新《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
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此,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如果离开了互动,教育将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那么,在实践中,教师应如何让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呢?
一、创造宽松、自由的互动氛围促进幼儿发展。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如果始终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只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根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幼儿连自己的基本想法都无法表达,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互动。因此,要想进行积极的互动就要积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住,加以引导,再把问题反馈给幼儿。如:在一次观察菊花的活动中,王言小朋友无意中捉到了一只蝴蝶,孩子对蝴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拿花和草给蝴蝶吃,并且把它养了起来。可是几天后,蝴蝶死了。孩子们在难过之余,感到很奇怪:我们喂蝴蝶东西吃了,为什么它还会死了呢?它到底吃什么呢?我及时抓住了这次机会,和幼儿一起讨论起了“蝴蝶吃什么?”的问题。开始,幼儿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蝴蝶吃叶子和草。”有的说:“喝花上的露水。”有的说:“吃蜂蜜。”还有的说:“它吃玉米叶子。”这些只是幼儿最初级的认识,他们凭自己的想象寻找
出了答案。并且都认为自己的最正确。这时,我没有及时把正确答案告诉幼儿,而是给幼儿留了一个小问号:到底谁的答案对呢?正如皮亚杰所言:教师应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儿童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后你的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平常。果然,几天后幼儿纷纷找回了答案,他们自然也知道了:原来蝴蝶喜欢吃蜂蜜。
其次,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瑞吉欧的教学理论中就曾把教学过程比作是教师和儿童在进行乒乓球游戏,教师“必须接住儿童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继续游戏,并且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或许还能发展出其他游戏”这种游戏是双方合作进行的,离开任何一方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虽然合作双方的经验水平不对等,但教师不应因此去控制、限制幼儿的行为,或代替幼儿的研究探索,相反,教师应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和自由表达。正如,在进行“蝴蝶喜欢吃什么?”的活动之后,幼儿特别想再捉只蝴蝶进行观察实验,但是冬季来临了,蝴蝶一直没捉到,于是幼儿又生成了新的疑问:“冬天蝴蝶去哪儿了?”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又积极开始了答案的查找。第二天,何琪小朋友找回的答案是:蝴蝶在冬天来临时,产下卵就死了,等到春天到来时,卵就孵化成幼虫,然后变成蛹,最后变成蝴蝶。而我查到的结果是:冬季,蝴蝶躲在蛹里面,挂在树枝上,在风里摇摇荡荡。当我把查的结果告诉幼儿时,他们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不对,冬天蝴蝶生下小宝宝就死了,小宝宝在春天时再变成小虫子,然后变成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