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虾蟹类增养殖预测试卷(新补充)(3)
虾蟹类增养殖预测试卷 (新补充)(3)
虾蟹类增养殖学期末考试预测卷一.名词解释1.头胸甲:头胸部由 14 节构成,第一节称为顶节,各节分节不甚明显,背面及两侧包被一层甲壳,称为头胸甲。
2.额角:头胸甲中央向前突出,形成发达的额角,以保护两眼和头胸部其它附肢,额角形状在种间变化很大,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齿式:额角上缘和下缘具有小齿,齿的数目和有无是分类依据之一。
齿数一般用齿式表示。
如中国对虾齿式为 7~9/3~5.4.纳精囊:雌性对虾头胸部腹面 4~5 步足之间的腹甲上有一交接器——纳精囊,用以储存交配后的精荚。
分封闭式和开放式。
*5.柄刺:虾类第一触角基部外缘有一刺状突起,称为柄刺。
6.内侧附肢:第一触角内中部向前伸出一能自由转动的叶片状突起,称为内侧附肢。
*7.肢腮:原肢的内外两侧具有由原肢壁的褶皱所形成的附属物,外侧的称为外叶,内侧的称为内叶。
外叶表面角质膜很薄,同时又非常发达,往往分枝而具备广阔的表面积,以利于呼吸,这种外叶特称肢腮(不具鰓轴) 。
8. 侧鳃:根据腮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9. 关节鳃:根据腮的着生位置,把着生于胸部附肢底节与体壁间的关节膜上的鳃称为侧鳃。
10.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1.颚舟片:虾类第二小颚的外肢发达,叶片状,称为颚舟片。
虾类生活时,借此片鼓动,使鳃腔中的水川流不息,以辅助呼吸。
12.侧板线:蟹类眼眶下线下方,斜向头胸甲前侧缘的颗粒隆起线。
13.内骨骼:甲壳的某些部分突入体内形成,主要作用为肌肉的附着点。
*14.并列影像:各小眼感知的像点联合形成的物体总影像,多见于白天活动的种类。
*15.叠加影像:个小眼接受的光集中形成的影像,多见于深海及夜行种类。
*16 胃磨:虾的贲门胃内壁,有许多角质的小齿形成的,可进一步磨碎食物功能的组织称为胃磨。
17.滤器:*18.肝胰脏:也称中肠腺,由中肠前端膨大延伸形成,多级分枝的管状结构,覆盖在胃周围,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吸收储存营养物质。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技术试题库判断题部分汇总
虾蟹增养殖技术练习题库判断题(√)1、增氧层是指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2、耗氧层是指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3、爬行虾类在胃壁的前侧方两侧各有1胃石,用于蜕皮时提供钙质。
(×)4、日本对虾潜底时由于沙粒影响会暂时停止呼吸。
(√)5、雄蟹腹部窄,呈长三角状,腹部退化,第一、二对腹肢特化为交接器。
(√)6、雌蟹成熟后腹部宽大,多为半圆形,卵圆形,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双肢型,刚毛多,用以抱挂卵群。
(×)7、新建育苗池酸性强,需浸泡1月以上(加工业碱液)。
(√)8、藻类培养过程要注意防雨和防强光照。
(×)9、SPF苗是指能抵抗病毒的苗种。
(×)10、SPR苗是指不携带特定病毒的苗种。
(×)11、目前市场上已生产出抗白斑病毒的对虾苗种。
(×)12、南美白对虾的促熟方式可采用移植精荚来进行。
(×)13、沼虾类的产卵方式都是产卵于水中。
(×)14、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澳洲龙虾最大特征是体呈红色,鳌足巨大。
(×)15、龙虾多数生活在寒带地区的浅海,生殖时往深海洄游。
(√)16、中国龙虾的产卵盛期在6-8月,多采用抱卵孵化。
(×)17、龙虾因体型巨大且蜕壳间期较长所以不具备附肢再生能力。
(√)18、虾蛄雌雄异体,繁殖期雌性胸部第6-8胸节腹面出现白色“王”字形胶质腺。
(×)19、虾蛄属于十足目中养殖规模较小的种类,主要通过捕捞获得。
(×)20、梭子蟹属于多次产卵类型,每次产卵后雌蟹都需要蜕皮后重新交配。
(√)21、水温升至39℃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22、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出后,其形态与母体在形态上相似,不经历变态期。
(×)23、克氏原螯虾养殖时种苗选择以虾体淡红色,显透明为佳。
(×)24、对虾的生长速度快说明选用的饲料好。
(×)25、对虾的饲料如果闻着很腥说明饲料品质就好。
水产养殖市场趋势分析与预测考核试卷
答案:
2.提高养殖密度一定会增加养殖效益。()
答案:
3.水产养殖业的疫病防控主要依靠药物防治。()
答案:
4.水产养殖市场预测只能依靠历史数据分析。()
答案:
5.养殖技术的进步对提高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答案:
6.水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
A.生态养殖
B.污水处理
C.自动投喂系统
D.生物制剂
8.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A.减少饲料使用
B.选择环保型饲料
C.提高养殖废弃物利用率
D.优化养殖布局
9.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水产养殖市场的供需失衡?()
A.季节性因素
B.政策变动
C.市场投机行为
D.国际市场波动
10.以下哪些品种的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8. ABCD
9. ABCD
10. ABC
11. ABCD
12. ABCD
13. ABCD
14. ABC
15. ABCD
16. ABC
17. ABCD
18. ABC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池塘养殖
2.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3.市场需求和供应数据
4.生物防治
5.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6产品质量、价格和品牌A.时间序列分析
B.因果关系分析
C.聚类分析
D.主成分分析
17.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水产养殖市场价格波动?()
A.季节性需求变化
B.生产成本变动
C.国际市场价格波动
D.国内政策调整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生物学试题
1、头胸甲:虾头胸部的背面及两侧包被的一片甲壳称谓头胸甲。
2、额角(额剑):头胸甲的前端中央突出形成,它是防御、攻击的武器。
4、口器:由大颚、小颚和颚足共同组成的咀嚼器官为口器,与摄食有关,蟹为口框。
5、尾扇:由尾肢和尾节组成,既可以在在游泳时司身体之升降,也有强大的拨水弹跳能力,在遇敌时能急剧后退,避免受到袭击和伤害。
6、肢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无鳃轴鳃丝之分的鳃称为肢鳃。
7、侧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9、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0、精荚:包被精子的豆荚状鞘,分为豆状估和瓣状体两部分。
11、体长:将虾体拉直后,眼柄基部到尾尖的长度即为体长。
12、全长:将虾体拉直后,第一触角基部到尾肢的长度即为全长。
13、触角板:第一触角的腹甲称为触角板,也叫触角腹甲。
14、胃磨:虾的贲门胃内壁,有许多角质的小齿形成的,可进一步磨碎食物功能的组织称为胃磨。
15、纳精囊: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位于第四及第五步足基部的腹甲上。
16、雄性附肢:雄性对虾在第二对游泳足内肢内侧各有一个细小的突起,称为雄性附肢。
17、雄性交接器:由第一对游泳足的内肢连合组成的雄性生殖器官称为雄性交接器。
18、棒状体:在卵子产出后即向卵外排出包被卵子表面的身在短棒状胶质物体称为棒状体,也称周边体。
P3919、螯足:蟹的第一对胸足呈螯状称为螯足。
21、自切:蟹的附肢在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时会在附肢基节和座节关节处断落,称为自切。
22、X一器官窦腺:由脑发出的视神经在眼柄内呈分节膨大,分别称为终髓、内髓和外髓,在外髓和终髓上有几处神经分泌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发出一条神经纤维束最后聚于一处形成窦腺,这几处神经细胞群和窦腺合称为X一器官窦腺。
激素是X一器官分泌的,经纤维束减至窦腺,窦腺是释放中心。
P3723、尖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第三、四、五节相愈合。
螃蟹养殖相关的试卷
螃蟹养殖相关的试卷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1. 螃蟹生长适宜的水温范围一般是()A. 10 - 20℃B. 15 - 25℃C. 20 - 30℃D. 5 - 15℃.2. 螃蟹养殖池的底质以()为好。
A. 沙质土B. 黏质土C. 壤土D. 岩石。
3. 螃蟹属于()动物。
A. 两栖B. 爬行C. 节肢D. 软体。
4. 在螃蟹养殖过程中,幼蟹的放养密度一般为()只/亩。
A. 500 - 1000B. 1000 - 2000C. 2000 - 3000D. 3000 - 4000.5. 螃蟹的主要食物来源不包括()A. 水生植物B. 小鱼小虾C. 泥土D. 贝类。
6. 螃蟹脱壳期间需要()A. 增加投喂量B. 减少投喂量C. 停止投喂D. 改变投喂食物种类。
二、多选题(每题8分,共40分)1. 螃蟹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A. 纤毛虫病B. 黑鳃病C. 水肿病D. 烂肢病。
2. 良好的螃蟹养殖池塘应具备的条件包括()A. 充足的水源B. 良好的进排水系统C. 合适的面积D. 一定的水深。
3. 螃蟹的生长阶段包括()A. 幼蟹期B. 蟹苗期C. 成蟹期D. 抱卵期。
4. 在螃蟹养殖中,水质调控的措施有()A. 换水B. 增氧C. 调节pH值D. 投放水质改良剂。
5. 影响螃蟹产量的因素有()A. 苗种质量B. 养殖环境C. 饲料质量D. 养殖管理。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简述螃蟹脱壳的过程及其在养殖中的注意事项。
2. 阐述螃蟹养殖池塘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
1、育苗场场址选择:1.海区的条件:盐度25~32,最低不低于20;pH值7.8~8.4;水交换好、无污染;底质以沙质或礁石为佳;藻相以硅藻优势、甲藻少;2.场基坚固,抗风能力强;3.淡水水源充足4.电力、交通便利。
2、育苗用水处理的程序1、沉淀与过滤:天然水域常受径流、降雨的影响,环境因子的变化大,有机物和悬浮物多,所以一般育苗场均建有沉淀池贮水。
沉淀池可选择土池或水泥池。
育苗用水经沉淀后需要过滤消除杂藻、有机物、敌害生物。
虾蟹育苗用水一般要经过二级过滤后方可使用。
2、盐度的调整:不同种类的虾蟹育苗对盐度的有不同的要求:对虾25~32;蟹类13~17;河蟹8~25;罗氏沼虾8~15。
盐度突变不得超过±2。
因此必须对天然海水进行盐度调整。
3、pH值的调整:虾蟹类苗种要求水的pH值为7.8~8.4,天然海区的pH值一般过高,可采用黑暗沉淀的方法降低pH值;pH值过低时可用生石灰提高。
4、重金属的调控:一般用浓度4~6 x 10-6 的EDTA-Na2螯合剂螯合重金属。
5、海水的消毒:药物消毒:氯制剂(漂白粉/强氯精/二氧化氯)、碘制剂(碘伏/季氨盐碘)、海因类、苯扎溴氨等;物理消毒:紫外线发生器;生物处理:光合细菌等益生菌类。
3、育苗水环境的控制1、水温育苗过程应保证水温的恒定,在适温条件下,尽量提高水温以缩短育苗周期(斑节虾25 °C, Z1~P1需12~15天;31 °C ,仅需5~7天)。
但应避免高温育苗。
添水、换水、或升温时应注意温差的变化:T水突变<±0.5°C;T水日变化<±2°C。
2.盐度:对虾盐度应控制在25~35范围内,育苗用水盐度尽量在最适状态。
沼虾、蟹类应控制在12左右,到仔虾或蟹大眼幼体后可以过渡到淡水。
育苗期盐度突然变化应<±2。
3.pH值:常规指标。
虾蟹类幼体对pH值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认为pH值应在7.0~9.0范围内,生产上要求pH值在7.8~8.6范围内,近似于自然海水,对于有些虾类在pH值低于7.5或高于8.6时对幼体发育不利。
川农虾蟹类增养殖学(本科)17年6月在线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80分。
)V1.供水系统中利用的输水管是。
2.对虾的卵子受精时是在()
3.以下动物中,不用鳃呼吸的是()。
4.虾的第六对腹肢和尾节一起组成()。
5.、中国对虾在越冬场时()
6.虾蟹成体眼睛属于()。
Ⅰ期与Ⅱ期的区别是。
8.仔虾出池的最低规格是()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9.幼体开始摄食是在()无
10.雌虾的性腺。
11.()是雌虾贮存精子的地址。
12.中华绒螯蟹有多少只()足。
13.中国对虾的产卵盛期是()
月
月
月
月
14.对虾的无节幼体()
Ⅳ期躯体散布
15.育苗生产中亲虾暂养的益处是()
16.幼体棘毛萎缩病()
17.对虾人工育苗中培育幼体时投饵一样()
18.沼虾的平稳囊位于()。
能感知躯体的方位。
19.将要产卵亲虾的卵巢发育期应为()
A.Ⅱ期
B.Ⅲ期
C.Ⅳ期
Ⅴ
20.雌虾交尾的标志是()
二、多项选择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V1.以下哪些种类场洞居、易打洞,养殖生产上应该增强防逃()。
D
2.虾塘综合养殖中,确信混养的条件是()。
BCD
3.虾蟹类的洄游包括()。
BC
4.虾蟹繁衍中关于精荚的移取,可采纳以下的那些方式()。
BCD
5.虾类增殖包括()。
D。
(完整版)虾蟹类增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08水产)(1)
(完整版)虾蟹类增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08水产)(1)《虾蟹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日照长度: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溶解氧的垂直变化:一般主要是因为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都有垂直的梯度变化,结果导致白天表层氧常常是过饱和,而底层由于光照不足及存在大量消耗氧气的有机物,所以氧气常很低,甚至接近于零。
溶解氧的水平变化:池塘中因风向,使各处受风力影响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是下风处的氧气条件好于上风处。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随着光线的增强及辐照时间是延长,池中溶解氧在白天逐渐增多,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时则由于水呼吸及养殖对象的呼吸,溶解氧又迅速下降,至黎明前往往降至很低,甚至造成虾蟹窒息死亡溶解氧的季节变化:溶解氧的变化幅度冬季小夏季大。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产生氧的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耗氧的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氧债:(OD)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
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OD=TOC-AOC (oxygen debt, theory oxygen consumption, actual oxygen consumption)潜在性酸性土壤: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
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
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
投饵率:每天的投饵量占养殖生物体重的百分比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的最小个体全长:额剑前端至未节末端的长度体长:眼柄基部或额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开放式纳精囊:开放式纳精囊则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粘附其上。
《虾蟹类增养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虾蟹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课程代码 222214)一、选择题1、对虾的卵子受精时是在()CA、产尾时B、精卵成熟时C、排卵时D、卵巢成熟时2、对虾口器附肢的作用?()AA、抱持和咀嚼食物B、捕食及爬行器官C、游泳D、攻击和自卫3、对虾育苗用水可采用()来消毒。
CA、煮沸消毒B、微孔过滤C、紫外线消毒D、高锰酸钾消毒4、中国对虾的产卵盛期是()BA、3月B、5月C、8月D、10月5、虾类育苗中藻类培养用水余氯如何处理?()BA、暴晒B、大苏打充气中和C、增氧充气D、臭氧消毒6、下列不属于健康的虾幼体的特征的是()AA、趋光性弱B、附肢干净C、游泳有力D、触底反弹7、三疣梭子蟹蚤状幼体一般经()次蜕皮发育成大眼幼体。
BA、3B、4C、5D、68、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一般经()次蜕皮发育成大眼幼体。
CA、3B、4C、5D、69、三疣梭子蟹抱卵后,需要时刻观察受精卵的发育状况,当发现卵团颜色为()表示幼体即将出膜。
DA、浅黄色B、橙色C、茶褐色D、灰黑色10、三疣梭子蟹是我国沿海传统的捕捞蟹类,其旺讯期为()AA、12-1月B、7-8月C、9-10月D、3-4月11、三疣梭子蟹一生要多次脱皮发育才能成熟,大约要经过()蜕壳。
CA、11次B、15次C、18次D、21次12、虾蟹类的呼吸器官是()AA、鳃B、肠C、肺D、口腔13、下列哪个是消毒药品()。
CA、EDTAB、土霉素C、福尔马林D、呋喃西林14、育苗生产中亲虾暂养的好处是()AA、能得到质量好的受精卵B、避免亲虾的机械损伤C、控制性腺成熟的时间D、提高亲虾的存活率15、下列哪种情况下对虾投喂需要加料()DA、溶氧低时B、严重处理水质时C、水温温差大时D、料台无残饵时16、下列哪种情况不是对虾养殖中后期氨氮、亚硝酸盐升高的原因()AA、天气沉闷B、投饵过多C、藻种老化D、抓虾过后的泛底17、下列不是池塘养殖底质恶化的表现的是()AA、水体表面出现泡沫B、底泥变黑且发臭C、底泥产生气泡D、饵料台有黑臭有机物18、供水系统中使用的输水管是()。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2015虾蟹养殖复习(打印)
2015虾蟹养殖复习一、名词解释(5*3分=15分)1、对虾工厂化育苗:利用先进的工业调控手段,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一种形式;2、生态育苗:方法比较简单,成本低,可批量生产,生产出来的苗较整齐,对环境适应力强,但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难控制,故少用;3、对虾产卵量:与动物大小、产卵次数、胚胎发育方式等有关,指一次产的卵的数目;4、产卵率:产卵雌虾与总雌虾之比5、受精率:发育正常成活的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
6、洗卵:将收起的卵子用30目滤去残饵及粪便,用洁净或消毒海水冲洗三分钟,冲洗去水中的病毒及细菌,放到培育槽孵化及培育。
8、高位池养殖:高位池一般要求随时可以排干虾池水。
高位池养殖模式由有过滤功能提水系统、位置较高的池塘、排水系统等组成,除了硬件要求比较高外,高位池养殖模式最重要的是高健康养殖技术。
其特点主要是,养殖用水可进行初步消毒和过滤,这是切断部分病原体水平传染的;9、工厂化养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有限水体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10、地膜养虾:用高强度的HDPE塑胶地膜,人工热黏合铺设覆盖整个虾池,包括池底和池坡,地膜虾池比较稳定,不受虾池底质影响,清理池底既方便又彻底,因此可以减少病害发生;11、精养:以人工投饵为主,用低质蛋白换取高蛋白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当前我国养蟹采用的主要方式。
面积约10亩以内,多为3—5亩,其放养密度较大,养成技术比半精养要严格,须彻底除害,投喂优质充足的饵料,调节水质,换水率较高,所以产量高,一般生产水平,亩产100公斤左右,高者可达200—300公斤。
12、半精养:又称人工生态系养殖方法,面积为几十亩,基本原理是通过清除敌害生物,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合理的放苗创造一个适于蟹生长和生活的生态环境,同时补充适当和饵料,以充分发挥和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
13、粗养:是一各较落后的养殖方式,面积从几十亩至几百亩,在养殖过程中不投饵、依靠水域中的天然生物饵料因此产量低,过去南方不少地方采用此种养殖方式,现在已基本不采用。
川农15年春《虾蟹类增养殖学(专科)》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75 分。
)
1. 弧菌病是()
A. 因重金属离子超标而引起的
B. 因水温过高或光线太强而引起的
C. 由细菌引起的
D. 由病毒引起的、
正确答案:C
2. 育苗生产中亲虾暂养的好处是()
A. 能得到质量好的
B. 避免亲虾的机械损伤
C. 控制性腺成熟的时间
D. 提高亲虾的存活率
正确答案:A
3. 虾蟹类大颚的最主要的功能是()。
A. 辅助呼吸
B. 咀嚼、磨碎食物
C. 辅助咀嚼
D. 感知
正确答案:B
4. 亲虾越冬期当水温最低光照应控制在
A. 50 勒克斯
B. 1000 勒克斯
C. 1000 勒克斯
D. 室内自然光强
正确答案:A
5. 纳精囊是()的性腺
A. 雄虾产生精子的地方
B. 卵子受精的地方
C. 雌虾贮存精子的地方
D. 雌虾正确答案:C。
(完整)虾蟹试卷1答案版
一、名词解释。
1、颚舟片甲壳纲动物的第二对原肢内形成2个小颚突起,外肢发达,形成扁平宽大的呼吸板,或称为颚舟片.2、生殖脱壳闭合式纳精囊的种类,雌性的对虾在交尾前一定要蜕壳,并在新甲壳还未变硬时交尾。
这次蜕壳与生殖有关2、3、精荚包被精子的豆荚状鞘,分为豆状估和瓣状体两部分4、亚鳌掌节宽扁,基部有一大刺,指节形镰刀,组成一个类似钳状结构,但无鳌功能5、触角板第一触角的腹甲称为触角板,也叫触角腹甲3、 6、自切蟹的附肢在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时会在附肢基节和座节关节处断落,称为自切4、 7、上肢5、 8、口器由大颚、小颚和颚足共同组成的咀嚼器官为口器,与摄食有关,蟹为口框二、填空。
1、在十足目的分类系统中,Mahiu&Davis系统地把十足目分为枝鳃亚目和腹胚亚目。
2、对虾无节幼体从第I期到第II期的尾棘对数分别为:1;1 对.3、虾蟹鳃的类型依其着生的位置分为侧鳃、足鳃、关节鳃和肢鳃。
4、从下目(次目)水平上看,真虾、螯虾、龙虾这几大类的虾都有抱卵现象。
5、龙虾的主要形态有,1 不具额角仅有触角板、2尾肢不具横缝,第二触角没有鳞片、3 无眼眶、4 体较扁平,头胸部比较发达 .6、对虾在幼体的排泄器官是小颚腺,成体的排泄器官是触角腺。
7、龙虾初孵幼体称为叶状幼体,罗氏沼虾初孵幼体称为蚤状幼体。
8、梭子蟹类的幼体包括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
9、雌对虾的交接器位于分别是第四,第五步足基部 ,雄对虾的交接器位于第一游泳足基部,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
10、黎明蟹科和馒头蟹科的主要区别是黎明蟹前后侧缘有一壮齿。
11、虾蟹的变色是由于X器官窦腺分泌的激素调节 ,虾蟹煮熟后体色变红是由于虾红素的作用。
12、对虾大鳄的主要功能是咀嚼功能;第二触角的主要功能是司身体两侧及后缘的触觉作用。
13、虾蟹的胃分两部分。
前部鼓大,称贲门胃,起切碎食物的作用,后半部称幽门胃,内布绒毛,起过滤食物作用.14、区分梭子蟹科各属的主要依据是前侧缘的齿数。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神卷
1、幼体分期(必考):对虾:无节幼体(6期)-蚤状幼体(3期)-糠虾幼体(3期)-仔虾(8~10期)沼虾:蚤状幼体(11期)-仔虾蟹类:蚤状幼体(5期)-大眼幼体(1期)-幼蟹龙虾:叶状幼体(11期)-后期幼体(1期)-幼虾2、虾蟹类的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大眼幼体:又第五期蚤状幼体变态而来,也称蟹苗,一对复眼着生于很长的眼柄末端。
扣蟹:子蟹经过120--150d饲养,培育成100--200只\ kg左右性腺未成熟的幼体。
3、3、虾蟹类鳃的类型:侧鳃;关节鳃;足鳃。
4、虾蟹类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循环系统。
(必考)5、虾蟹类排泄系统:它的排泄器官:小颚腺(幼体)、触角腺(成体)。
6、蜕皮分为五个时期:蜕皮后期、后续期、蜕皮间期、蜕皮前期、蜕皮期。
7、淡水与海水的虾蟹繁殖也必须在海水中进行。
8、四种生活史及代表(重点):一、完全河口区生活周期(例如新对虾属小型种类);二、近海偏好河口区生活周期(绝大部分对虾属);三、偏好近海高盐区生活周期(女神对虾属、鹰爪对虾属等);四、完全外海生活周期(似对虾属、洋对虾属等)9、日本对虾喜沙底;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喜泥底;刀额新对虾喜海草底质。
10、热、电、气应安排在育苗区的下风处,且它们的工作间尽量集中。
11、育苗用水的五个程序:一、沉淀与过滤;二、盐度的调整;三、pH值的调整;四、重金属的调控:五、海水的消毒。
12、在育苗用水处理中的重金属调控EDTA-2Na螯合剂螯合重金属浓度为4~6 x 10-613、眼柄摘除方法:切除法、挤压法、镊烫法。
14、水中产卵受精孵化(对虾)分为产卵池原池孵化和集卵移池孵化两种。
15、精荚的提取:解剖法、指压法、电击法(6~8V)、吸取法。
16、虾蟹类主要养成模式:一、粗放养殖:鱼塭养殖、人工生态系养殖、半蓄水养殖;二、池塘养殖:潮差纳排水、淡水添加、覆膜高位池、封闭式循环过滤养殖;三、工厂化养殖;四、网箱或围拦养殖;五、池塘综合养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虾蟹类增养殖学期末考试预测卷一.名词解释1.头胸甲:头胸部由14节构成,第一节称为顶节,各节分节不甚明显,背面及两侧包被一层甲壳,称为头胸甲。
2.额角:头胸甲中央向前突出,形成发达的额角,以保护两眼和头胸部其它附肢,额角形状在种间变化很大,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齿式:额角上缘和下缘具有小齿,齿的数目和有无是分类依据之一。
齿数一般用齿式表示。
如中国对虾齿式为7~9/3~5.4.纳精囊:雌性对虾头胸部腹面4~5步足之间的腹甲上有一交接器——纳精囊,用以储存交配后的精荚。
分封闭式和开放式。
*5.柄刺:虾类第一触角基部外缘有一刺状突起,称为柄刺。
6.内侧附肢:第一触角内中部向前伸出一能自由转动的叶片状突起,称为内侧附肢。
*7.肢腮:原肢的内外两侧具有由原肢壁的褶皱所形成的附属物,外侧的称为外叶,内侧的称为内叶。
外叶表面角质膜很薄,同时又非常发达,往往分枝而具备广阔的表面积,以利于呼吸,这种外叶特称肢腮(不具鰓轴)。
8.侧鳃:根据腮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9.关节鳃:根据腮的着生位置,把着生于胸部附肢底节与体壁间的关节膜上的鳃称为侧鳃。
10.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1.颚舟片:虾类第二小颚的外肢发达,叶片状,称为颚舟片。
虾类生活时,借此片鼓动,使鳃腔中的水川流不息,以辅助呼吸。
12.侧板线:蟹类眼眶下线下方,斜向头胸甲前侧缘的颗粒隆起线。
13.内骨骼:甲壳的某些部分突入体内形成,主要作用为肌肉的附着点。
*14.并列影像:各小眼感知的像点联合形成的物体总影像,多见于白天活动的种类。
*15.叠加影像:个小眼接受的光集中形成的影像,多见于深海及夜行种类。
*16胃磨:虾的贲门胃内壁,有许多角质的小齿形成的,可进一步磨碎食物功能的组织称为胃磨。
17.滤器:*18.肝胰脏:也称中肠腺,由中肠前端膨大延伸形成,多级分枝的管状结构,覆盖在胃周围,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吸收储存营养物质。
*19.绿腺:位于第二触角基部,为虾蟹类的排泄器官,主要作用是调节渗透压及离子平衡。
20.精荚囊:腺细胞分泌形成大囊,把所有的精小囊包围,形成豆状体,外侧包有瓣状体,进入精荚囊。
精荚囊上皮具有分泌功能。
*21.X—器:也称眼柄腺,由视端髓内一簇神经分泌细胞构成,细胞轴突一直延伸到血窦腺。
主要分泌物是性腺抑制激素和蜕皮抑制激素。
*22.窦腺:并排腺体,由大量神经轴突终端聚集形成,以薄膜和血管相隔,为X—器官神经分泌物的贮藏和分泌部位,位于内外髓之间。
*22.Y—器官:来源于内胚层,形状各异,位置也不同。
新对虾属的虾类在前胃的前上支腔的一条细长型组织,爬行类在大颚基部。
Y-器官活动受咽下神经支配,主要分泌蜕皮激素。
*23.大颚腺:分布于大颚基部,分泌物甲基法尼酯,可转化为保幼激素,促进卵黄合成和性腺发育及幼体变态。
24.生殖蜕皮:交配期雌性个体在交配前期先进性蜕皮,以便于在新壳硬化前交配或者蜕皮后性腺迅速发育。
25.发育蜕皮:也称变态蜕皮,幼体阶段随着蜕皮动物形态结构不断变化,有简单到复杂,逐渐完善。
26.生长蜕皮:形态发育完善的个体,蜕皮时已无形态上的改变,只是为了满足生长需要。
*27.窒息点:在一定条件当水中的溶氧降低到使养殖生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临界值,称为溶解氧窒息点。
28.自切:虾蟹类在打斗或者强烈刺激使附肢受到伤害时,会自行钳去或压断残肢使其脱落,这种现象叫自切。
*29.饵料最适密度:幼体摄入饵料的吸收率在某一饵料密度下达到最大值,即最大吸收率,其对应的饵料密度即为饵料最适密度。
饵料最大密度:幼体摄食率与藻类密度有关摄食率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某一密度下,摄食率达到最大值,这个密度值称为饵料最大密度。
*30.孵化效率:每克卵在标准条件下孵出的幼体总数。
*31.补偿深度:光强随水深增强而减弱,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也随之减弱,至浮游植物光合作产氧量恰好等于浮游植物呼吸作用耗氧量的水层深度即为补偿深度。
*32.氧盈:超过容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
等于当时的容氧量减去当时条件下的容氧标准饱和度。
*33氧债:好氧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一部分。
即理论耗氧值与实际耗氧值之差。
*34饵料系数:投饵量与对虾量之比。
其意义可以反映饲料质量的优劣、对虾利用饵料能力的高低、还能反映投饵技术的高低。
35.越冬洄游:值温度降低时,动物向深水区温度较高的越冬场移动。
36.肝刺:虾蟹类头胸甲上位于肝区、颊区、触角区之间的刺状突起。
37.中肠道盲囊:在前肠和后肠连接处分别有中肠前盲囊和中肠后盲囊,功能有:作为前后肠分界标志,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积。
38.后解索器:也称为神经—血器官,由游泳虾蟹类的围咽神经分支扩张形成。
39.池塘(鱼)虾生产力:水体保证鱼虾再生产速率的能力,可分为实际产鱼(虾)力与潜在产鱼(虾)力。
前者与鱼(虾)产力相当,后者指可提供最高鱼(虾)产力的能力。
40.依从型呼吸:动物耗氧率随氧气浓度而变化,当环境中氧浓度降低时时,动物缺乏维持恒定的好养能力。
41.调节型呼吸:在一定氧浓度范围内,氧浓度降低时耗氧率基本维持不变,通过加速呼吸器官的活动频率来从水中吸收较多的氧。
二.填空题1.中国对虾的中肠腺细胞分为4种不同类型:分泌细胞、吸收细胞、纤维细胞和肠腺细胞。
2.对虾是枝状鳃,螯虾是丝状鳃,沼虾类是叶状鳃。
3.触角腺的排泄口位于第二触角基部乳突的薄膜上。
4.虾类雌性生殖孔位置在第三步足底节基部内侧,雄性在第五步足底节基部内侧。
5.十足目精子分为两类:单棘型和多棘型。
6.中国对虾精子形态呈鸭梨状,分为后主体部、中间帽状体和棘突三个部分。
7.胃的分级:空胃—0级,残胃—1级,半胃—2级,饱胃—3级。
8.洄游的种类:生长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生殖洄游。
9.枝鳃亚目的产卵类型:直接产在水中。
对虾类产卵方式:产后抱卵。
10.海水池塘水水质按肥度划分为5级,对虾蟹养殖来说,2~4级水是适宜的,最适是3级11.过氧化钙在调控水质的作用有:供氧、杀菌、调节PH值。
12.十足目的幼体阶段包括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后期幼体等。
13.虾蟹类血细胞通常分为三类,分别是无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
血液的颜色在呼吸色素氧合型呈淡蓝色,脱氧型呈无色,造血器官是位于额角基部。
14.虾蟹体壁由钙化层和非钙化层组成,前者包括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后者称为膜层。
15.雄性河蟹附肢位于腹部1~2体节,主要功能是交配;雌性河蟹的附肢位于腹部2~5体节,雌孔位于愈合后的第三节胸板上。
雄孔位于??第四对步足底节基部?。
16.蟹类的幼体阶段包括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与虾类相比缺少无节幼体和糠虾幼体阶段。
17.水产资源的数量变动相关因素有补充、生长、自然死亡和捕捞。
18.对虾类的纳精囊可分成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前者如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后者如南美白对虾。
19.影响虾蟹类性腺发育成熟的主要因子有温度、光照、营养,卵巢发育第四期成为大生长期,卵母细胞组织学主要特征是卵黄积累。
20.虾蟹类神经内分泌器官主要有X—器官、窦腺、脑,复眼有成像功能,对于深海和夜行种类,多形成叠加影像。
21.虾蟹类附肢的基本构成是由基肢、内肢和外肢三部分构成。
22.对虾类的头胸甲上具有的刺、嵴、沟的构造是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肝嵴的对虾有:短沟对虾和斑节对虾。
具有额胃嵴的对虾有:日本对虾,澳洲对虾。
眼上刺位于眼柄基部上方和头胸甲前缘之间,鳃甲刺位于鳃和甲之间。
23.对虾类与真虾类在外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腹部第二腹节腹板的覆盖方式不同,后者的形态是第二腹节腹板盖在第一腹节上,如长臂虾、小长臂虾。
虾蟹类蜕皮分为A期蜕皮后期,B期后续期C期蜕皮间期D蜕皮前期E蜕皮期。
其中以D期中真皮层变化最为复杂。
24.虾类的步足1~3为螯状的如中国对虾、1~2步足为螯状的如长臂虾,全都是爪状的如龙虾。
25.虾蟹类头胸甲背部中线上隆起的嵴叫额角后嵴,其两侧的沟称为额角侧沟,眼眶触角沟位于眼胃嵴和触角嵴之间。
26.虾蟹类的摄食强度与温度、饵料种类、饵料丰度、健康状况等因子有关,生殖腺的发育成熟程度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的影响。
27.虾蟹类头胸甲上的刺称为颊刺,位于该刺与触角刺之间的是鳃甲刺,具有额胃嵴的对虾如宽沟对虾,具肝嵴而无额胃嵴的有短沟对虾。
中国对虾具眼眶触角沟而无中央沟。
三.问答题1.什么是健康养殖?实施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答:含义:一是以有效防治为主的措施,在养殖过程中消灭病原,改良养殖环境的各项理化因子,消除发病因素,使养殖生物在无污染、近似自然的、无胁迫环境下健康生长。
二是养殖产品是健康的、安全的、符合食品安全检查标准的绿色食品。
实施途径和措施:1.通过现代生物基因技术选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养殖品种。
2.培育健康苗种。
3.优化养殖环境。
4.确定合理的养殖容量。
5.合理的养殖模式。
6.科学的养殖方法。
7.高效饲料(减少污染)。
8.添加剂(提高免疫力)。
2.体壁的构成与功能?体色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答:体壁包括表皮层、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甲壳)、底膜(结缔组织形成)。
表皮层分上表皮(最外层,胶原纤维层)、外表皮、内表皮(几丁质-蛋白复合物)。
体壁功能:支撑身体、保护内部器官、防止水分蒸发、接受刺激、和附着其上的肌肉一起产生运动。
体色变化的生物学意义:1.形成保护色,趋于与环境一致。
2.形成婚姻色,与交配有关。
3.调节温度。
有的蟹类体色白天浅,夜晚深。
高潮时浅,低潮时深。
这均与其保护色和体温调节有关。
4营养状况。
长期饥饿,体色发暗。
日本对虾上市一个月前,投喂鲜杂虾类或者向饲料中添加胡萝卜素物质,体色鲜亮。
.*3.虾蟹类卵巢发育分期的依据是什么?各期有哪些特征?答:依据细胞学、发生学,结合卵巢的形态,将卵巢的发育分为:形成期、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恢复期。
各期特征:1,形成期:卵巢的形成阶段。
2.增殖期。
卵原细胞分类增值,然后发育为卵母细胞。
由于卵原细胞增加,卵巢逐渐增大,变透明。
3.小生长期:卵母细胞发育期,细胞核增大,细胞质增多,卵母细胞增大,卵巢也增大。
卵黄颗粒形成(淡绿色)。
4.大生长期:卵母细胞卵黄积累期,卵径增大,卵巢增大,颜色加深。
5.成熟期:卵黄积累终止,卵进入成熟分裂,卵核消失。
周边体呈辐射状排列。
(从成熟到排卵是个很快的过程。
)6.恢复期:成熟卵子排出,另一批卵子开始进入生长期,完成卵黄积累再次成熟。
*4.虾蟹类胚后发育的异同点?答:虾蟹类幼体发育复杂多样,都要经过复杂的变态发育才能形成与成体次盎司的幼虾和幼蟹。
对虾类初孵幼体分分六个时期:1.无节幼体2.溞状幼体3.糠虾幼体:4.大眼幼体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