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群孔抽水试验在工程中的应用
抽水试验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的运用
抽水试验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的运用摘要:近年来,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基于现阶段各地经济往来的需求,城市轨道工程越来越多。
研究指出,地质勘察是交通工程施工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后期应用均会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充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地质勘察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当中。
抽水试验则是地质勘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指从自抽水井中抽取一定水量,并观测不同时间段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的工程实验,可较为准确地反映施工现场含水层的实际状况。
关键词:抽水试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运用引言在施工过程中,将相应地段的水文地质参数经固定公式计算、地下水流理论、图表法等方法解析后所得结果,可为项目整体施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目前根据不同标准,可将抽水试验分为多个不同类型,按抽水孔数可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和群孔干扰抽水等;按水位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流、非稳定流抽水;按抽水孔类型则可分为完整和非完整井抽水。
研究指出,抽水试验是评估地下水状况的重要手段,对保证城市轨道工程顺利施工、提升施工效率及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1.地质勘察中应用抽水试验的重要性分析抽水试验的目的在于查明施工区域内的含水层情况,具体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性能、涌水量大小、埋藏动力及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情况等;可为后续施工中基坑开挖、疏干、降水、排水、止水方案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原始数据。
通过抽水试验获取可靠的地质水文参数是城市轨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体现,也是项目后续安全施工、建成后正常使用的必要保证。
目前在各城市轨道工程中,地质灾害频发,有研究表示,抽水试验不仅可以使工程建设更加合理,还能有效减少城市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般来说,城市轨道的地质勘察工作与抽水试验是同步进行的,将抽水试验结果进行现场绘制后所得的曲线图与其他地质勘察结果相结合,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是地下工程支护机构设计、基坑降水及止水设计的重要数据支撑;而抽水试验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对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施工、安全生产均有重要意义。
群孔抽水试验总结
群孔抽水试验总结1. 引言群孔抽水试验是一种常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探与管理的方法,通过对地下水系统进行抽水试验,可以获取关于地下水的水文参数和水力特征的信息。
本文对群孔抽水试验的目的、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进行总结,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和应用该试验的指南。
2. 目的群孔抽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水井的产水能力、水井周围地下水系统的水力特性以及水井间的干扰程度。
通过抽水试验可以获得以下信息:•水井的产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水井的排水区域范围;•水井的充水能力;•水井的水位恢复速度。
3. 步骤进行群孔抽水试验的基本步骤如下:3.1. 准备工作在进行抽水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选择试验点和确定抽水井的参数。
试验点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试验点周围地下水系统应密封良好,避免干扰因素;•试验点应能够代表整个研究区域的地下水系统。
确定抽水井的参数包括确定抽水井的位置、深度、管径以及抽水速度等。
3.2. 进行抽水试验在确定抽水井的参数后,开始进行抽水试验。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抽水速度,然后对抽水井进行连续抽水,并记录抽水时间和抽水量。
3.3. 记录水位变化在抽水试验期间,需要在抽水井和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的观测井中记录水位的变化。
观测井的位置和水位的记录应满足以下要求:•观测井的位置应选择在抽水井周围形成一定的半径范围内;•观测井的水位记录应具有足够的精度和时间分辨率。
3.4. 结束试验并复原当达到试验结束条件时,需要停止抽水并记录停抽时刻的水位。
然后恢复水井的正常供水状态,使地下水系统回到先前的平衡状态。
4. 数据处理进行群孔抽水试验后,需要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相关的水文参数和水力特征。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绘制抽水井产水量-时间曲线;•绘制水位变化曲线;•根据曲线拟合方法计算水位衰减系数、渗透系数等参数;•进行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
5. 结果分析在群孔抽水试验完成后,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结果分析。
群孔压水试验在松山大坝防渗检测中的应用
以下段 的压水压 力、 主帷幕检查孔均采 用 1 a . MP , 0 上 游 检 测 孔 均 采 用 08 a .0MP ;压 力 阶 段 均 采 用一
个 压 力阶 段 。
2 ・ 8
L ( j・ m) / r nm・ 之间 , n 均小于 0 3L ( i・ m)质 . /m nm・ , 0
易行、 效果显著。
表 2 2 号趾板 主帷幕 检查 孔与上游 检测 孔、 7 下游 观测孔水 力联 系情况汇 总表
【 收稿 日期】 0 1 6 8 2 1 -0 -0
・29 ・
个
一 ● ●w—下 - - - 21 0 7 ● ● - z- 一
‘ ● ^ 7 TT, T1 ’ … J一 4‘ ‘-
主帷幕线
● -
的 12 15 11 ,/0 / ,/ ,/5 16 .求得 相 对 应 的水 头 差之 比
A S值 依 次 5 %, 0 67 1 %时 , 上 、 游 X 0 2 %, .‰ . 7 其 下
图 1 7号趾板 单元 帷幕群 孔压水试 验检测钻 孔布置 图 2
2 %为 连 通 性 强 :0 0 2%≥△ ≥67 为 连 通 .. .% 67 %≥ A S 1 %为连 通 性 弱 ;X < .%为 连通 性 微 弱 。 X≥ . 7 A S 17
2 压 水 试 验 主 要 技 术 要 求
量合 格 。 412 7号 趾板 单 元 主 帷 幕检 查 孔压 水 试验 .. 2 2 7号趾 板 单 元 主 帷幕 检 查 孔 ( wj7 ) 水 z 2—1压
‘
5) 水 时 帷幕 上 、 游 侧 孔 水位 升 高观 测 。压 压 下
・
2 1 年 第 9期 01
多孔抽水试验在高层海景建筑勘察中的应用
多孔抽水试验在高层海景建筑勘察中的应用刘海兵【摘要】通过与其他抽水试验在理论上的对比,并结合秦皇岛地区某高层海景建筑场地的多孔抽水试验工程实例试验成果,突出了在高层海景建筑勘察中多孔抽水试验的适用性及优越性,指出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5(041)020【总页数】2页(P65-66)【关键词】多孔抽水试验;渗透系数;基坑降水【作者】刘海兵【作者单位】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95现在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使得地下或深基坑工程施工越来越多,尤其在高层海景建筑基坑开挖时,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浅,水量较大,为了防止地下水作用而引起的渗流、流砂、管涌、坑底隆起、边坡滑塌以及坑外地层过度变形,保证施工过程中处于疏干和稳态的工作条件下进行开挖,必须做好对地下水的控制工作,因此在基坑设计前,应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基坑设计所用到的水文地质参数,如:地下水位、含水层渗透系数及给水度,其中尤以渗透系数为基坑设计里最重要的设计参数,它关系到基坑降水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1 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测定渗透系数的方法有室内试验和抽水试验两种,优缺点如下:室内试验具有设备简单、费用低的特点,但由于取样的扰动和土样尺寸、方向及脱离天然环境的局限性,使得测得的渗透系数与土的实际渗透系数有所偏差,测出的渗透系数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土体的实际渗透性。
抽水试验测得的结果为整个渗流区较大范围内土体渗透系数的平均值,更能贴近实际情况。
抽水试验主要分单孔抽水试验和多孔抽水试验。
单孔抽水试验由于无专门水位观测孔,只能用经验公式及试算法求影响半径,使单孔抽水试验资料所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精度较差,其使用价值亦因此受到局限。
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对于掌握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具有良好的效果。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群孔抽水试验的应用初探
在进行群孔抽水 试验开始时 .便将相应 的抽水孔处于开启状态 . 同时对不同抽 水孑 L 的水位进 行观测 和记录 在试 验结束后 . 则将抽 水 孑 L 关闭 , 然后对抽水孑 L 中的水位恢复情 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发现 在试 验初期 的抽水量有 较大的变化 , 而随着试验 的持续 . 在 结束时 的抽 水 量则逐渐趋于稳定 , 并且可以观测到的水位发生变化 的幅度较小 上 述几个观测点 的数据 中 . 1 3 、 1 4灰的部位都形成 了相对 较为稳定 的沉 降。同时 , 在含水层方面也发现一些断裂构造 . 当条件符合 . 便 会发生 水力变化 。 引起地下水位的巨大变化 另外 . 奥灰等的水位相对较为稳 定, 而且地 下水 的水位呈 现出 由西 向东逐 渐降低 的变化趋势 . 这 也说 明地下岩溶水的流经方向是 自西向东的 . 而且水位 的梯度变化 逐渐减 1 . 群 孔 抽 水 试 验 的 作 用 水 流 逐 渐 趋 于 平 稳 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应用群孔抽水试验有着显著 的作用 . 主要 少 . 体现在 : 第一 . 可 以增加对该地区水文地质信息的了解。 在煤 矿开采的 3 。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 中应用群孑 L 抽水试验的注意事项 过程 中. 对 于某些水文地质状 况较为复 杂的地 区. 如果 不进行群孔 抽 3 . 1 抽 水 设 备 的 选 择 水试验 . 则无法掌握相应的地质信息 . 无法保证开采工程 的顺利 开展 . 在进行群孔抽水试验时 .抽水设备 的选择对其实验结果有着重要 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 而通过群孑 L 抽水 试验对开采地 区 的影响 , 一般根据地 下水的最 深水位以及过滤器的直径进行选择 如果 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勘察 .可以更 多的了解 该地 区的水文地质情 况. 地下水位 不深 .一般应当避免使用深井泵 .因为深井泵 的流量一般不 利用试验获得相应的数据 . 可以为煤矿开采提供更多依据。 第二 . 可以 大 . 如果孔 内出现较大的涌水量 , 则无法满足试验 的要求 . 这也是 当前 提供更多涌水量的信息 。 利用群孔抽水试验可以了解主孔抽水时的状 群孑 L 抽水试验 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所 以要根据地下水 位的深度选择合 况, 以此为基础便可 以了解周 边地 区的水位情况 . 通 过计算可 以获得 适的抽水设备 , 达 到合理的要求。如果在抽水过程中使 用离心泵 . 也可 相应的涌水信息. 这样便可以为开采人员提供数据参考 . 做好必要的 能会遇到不 水或者水量不足的情况 . 这与水泵 自身有 一定 的关 系. 可 控 制措施 , 预防涌水事故 的发生 第 三 . 有利于 寻找 更多新 的水 源信 能是 由于水泵灌水不足 、水泵阀门不同或者水泵管道内存有 空气等几 息 。煤矿开采过程 中需要大量 的地下水源 , 如果开采地 区的地下水资 个因素引起 的. 所以在使用离心水泵时也要 注意上述问题 的产生 源不够 丰富 . 则可 以利用 相关的水源信 息获得更 多矿坑水 . 作 为水源 3 . 2 抽水试验孔结构 的确定 的补充 . 这样可 以在满足煤矿开采用水的 同时 . 减少对地下 水的消耗 . 选择科学 的试验孑 L 结构可 以保证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 . 在实际 的抽 也可 以避 免对周 围居 民生活用水产生 的不利影响 水孔 结构选择时 , 需要 考虑到 以下 几个因素 : 一是保证抽水 孔 内具 有 足够 的涌水量 , 可 以满 足抽水 的需 要 : 二是保证 吸水泵 的管道与过 滤 2 . 煤 矿水 文地 质 勘 探 中应 用 群 孔 抽 水 试 验 的 方 法 可 以安放观 测管道 : 三是要 考虑到地质 条件对井 壁 在群孑 L 抽水试验中. 需要运用稳定流试验的方法 . 对相应的数据进行 器的直径相吻合 . 如果地 质条件较差 . 就会 导致 抽水的难度增加 . 要适 处理和计算: 同时采用泰斯及雅各布等公式对影响半径进行计算 . 以此来 产生 的不利影 响 . 获得相应的试验数据。 在群孔抽水试验结束后 , 需要根据煤矿开采 的要 当缩小井壁的直径。 3 . 3过滤管骨架孔 隙率 求, 选 择合适 的钻孔作为观测孔 . 获得地下水水位 和涌水 量信息 . 并且 通常使用 的人工加 工的滤管直径 一般在 1 0 — 1 2 a r m.孔 隙率 一般 对断层带的水 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 可 以形成完整 的地下水观测系统。 在3 0 — 4 0 %左右。如果孔隙过大 . 则会在抽水的过程中渗人大量砂石 , 2 . 1 试 验 方法 如果孔隙过小 . 就无法达到抽水 的要求 , 不能达到 群孔抽水试验首先需要 设计疏水 参数 . 根据群控抽水试验对水 量 导致观测结果失效 ; L 隙率 . 才能保证 达到抽水效 的大小和流量 的稳定 性的要求 . 在满足动力 学原理 的基础 上 . 确定 渗 有效的抽水试验结果 只有确定合理的孑 果的同时 . 不会 由于涌砂而对其结果产生影响 透系数和影响半径文地质勘探 ; 群 孔抽 水试 验
抽水试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抽水试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摘要】抽水试验是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手段,对岩土工程勘测有重要意义。
文章中,作者阐述了将抽水试验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背景,解读了抽水试验的含义及其水文地质意义,并指出了进行抽水试验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抽水试验,岩土工程勘察,背景,含义,意义,注意事项社会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完善。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人类建筑逐渐向高空和地下进发,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地下设施多如牛毛。
高层建筑和地下设施数量的剧增,给地质和地下水评价、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获得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保证高层建筑和地下设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高层建筑和地下设施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抽水试验是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手段,对岩土工程勘测有重要意义。
文章主要分三部分对抽水试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交代将抽水试验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背景,第二部分说明抽水试验的含义及其水文地质意义,第三部分指出抽水试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将抽水试验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背景岩土工程于许多建筑工程而言是基础工程,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岩土工程勘察的结果。
可以说,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和工期。
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首先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勘察技术存在短板,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我们有必要将新技术引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
另外,岩土工程勘察中,查明地下水的相关情况,比如地下水的埋藏情况、补给、水位、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等,是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由于岩土工程勘察的设计系统无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和分析,岩土工程的勘察结果并不能满足建筑工程建设希望全方位掌握地质、地形等相关地理信息的要求。
这种现状同样对勘察技术提出了新要求。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群孔抽水试验的应用初探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浅部煤炭资源的枯竭,开采深度逐渐加大,深部开采已成为今后开采主要方向。
由于在开采过程中,遇到复杂地质条件,使煤矿资源开采呈现高温、高渗透及高地应力的特点,尤其含水层突涌水已成为影响煤炭安全开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旦发生含水层突(涌)水现象,势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因此,对煤矿开采中的水文地质进行勘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 煤矿水文地质概况某煤矿区域内沉积岩发育,其形成及赋存条件受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地形及地貌等综合控制,在井筒施工中极易发生较大涌水,进而为防水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影响该煤矿主要开采煤层的地下水主要有十三、十四灰岩及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详见图1所示)。
在17煤层的底板构造地段间接充水水源(十三、十四灰岩及奥陶系灰岩)可转化为直接充水水源,十三或十四灰岩含水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群孔抽水试验的应用初探董小兵(晋城市煤田地质勘探队 山西晋城 048000)摘 要:群孔抽水试验是一种技术含量高、耗时较长且管理难度较大的水文地质勘探方法,一般用于煤矿复杂地质条件的水文勘探,能够动态观测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而为开采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以某煤矿为例重点探讨群孔抽水试验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以望对后期类似工程勘探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煤矿 水文地质勘探 群孔抽水试验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c)-0104-02层富水性中等,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水性极强。
2 群孔抽水试验方法及结果当前,群孔抽水试验采用稳定流试验方法,其资料处理采用泰斯及雅各布等公式进行计算影响半径、渗透系数等参数。
在勘探过程中,进行群孔抽水试验结束后,选择最合适的钻孔作为各含水层及断层带的配套观测孔,以后可随时观测含水层地下水水位,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地下水观测系统。
2.1试验方法群孔抽水试验疏水参数的设计:群孔抽水试验采用较大流量及较长时间的稳定性流抽水,对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得以充分了解。
天津某深基坑工程群井抽水试验研究
天津某深基坑工程群井抽水试验研究论文
天津某深基坑工程群井抽水试验研究
本文重点对天津某深基坑工程群井抽水进行实验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群井抽水的效果。
首先进行的是地质调查,以掌握现场条件,为实施群井抽水做准备。
根据地质调查,确定群井的布局,并规划井位的位置。
然后,根据地下水的情况,绘制可行性设计方案,确定抽水井的最大水深,抽水量以及抽水时间。
然后,对群井进行封闭,做好隔水防渗工程,以及安装抽水泵。
在抽水测试之前,先进行保压试验,以确定外力的影响程度,考虑到地下水的特殊性,如溃坝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计算,控制抽水量,使其不超过地下水承受的极限。
接下来,开始进行抽水试验,抽水量在3m3/min ~ 5m3/min之间,试验时间在15min ~ 30min之间,监测井相关参数,如抽
水时可以观察井内水位和井内水压,同时也要观察外围环境渗漏量等。
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与设计中的差异,由此可以得出群井抽水的实际效果,最后进行总结,对该工程的运行提供参考或指导。
以上就是本文对天津某深基坑工程群井抽水试验的研究,通过
实际抽水试验,可以更好地了解群井抽水的效果,为该工程的运行提供参考或指导作用。
抽水试验在确定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应用
270抽水试验在确定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应用孟庆结(山东省地质测绘院,山东 济南 250002)摘 要:伴随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地铁工程也获得了极大地发展,同时也出现很多与铁路线路临近的基坑,尤其是一些投入使用的地铁线路,基坑施工降水会严重影响到运行地铁。
为此,结合实践,利用多种抽水试验方法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确定,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铁;基坑;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中图分类号:P64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3-0270-2收稿日期:2020-03作者简介:孟庆结,男,生于1984年,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抽水试验,包括自抽水井抽取一定水量而在某距离之间观测井测定不同时间地下水位的变化,观测数据利用各种地下水流理论式或其图解法分析抽水试验的结果。
根据抽水试验孔数不同,抽水试验有单孔抽水试验和多孔抽水试验以及群孔干扰抽水试验之分。
同时基于水位稳定性分析,又有稳定和非稳定抽水试验之分;依照抽水孔类型有完整井和非完整井之分。
文中结合地铁工程实际,利用多种抽水试验方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并对基坑方案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旨在能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1 工程概况冲积阶地是拟建场地最原始的地貌单元,场地中堆填大量的建筑垃圾,场地范围内主要的地层岩性与野外特征,包括人工填土,砾砂、黏土和残积砾质粘性土以及冲洪积黏土,同时还有粗粒花岗岩(燕山期),场地范围的额对地下水类型多言,主要有承压水、空隙潜水以及上层滞水,和裂隙承压水,存在中弱的透水性及富水性,大气降水以及侧向径流是其主要的补给方式。
工程项目和运行的地铁线路相临近,为了对场地中的水文地质情况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开展相应的抽水试验,通过抽水试验的实施,主要是对场地中的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和透水性充分查明,对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展开测定,更好地指导基坑设计以及施工工作,提高基坑设计水平,保证施工安全性,确保地铁线路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贵州省遵义锰矿铜锣井矿段大型群孔抽水试验及其实用意义
同时还可 以 割或巷 道的下掘造成 的 , 地下水来 自于二叠 系中统茅 口组 和栖霞 但可以完全满 足生产单位一段时间的生活用水要求 , 又可 以确切 的 组 第一 段( P 2 q + m ) 含 水层 , 铜锣井背 斜两翼含水层补 给条件好 , 4 0 解决 部分 生产 用水 。然而通过本次群孔抽水试验 , 指出 , 在将来 的建井及 开采过程 中 , 随着 采深加大 和主要含水 系 统被揭露 , 地下水将 向矿井排水 中心汇流 , 此时 , 4 0号泉亦 即随之 3 . 2为贵州省遵义锰矿铜锣 井矿段矿坑涌水量预测提供 了可 靠依 断流 , 7 8 4 — 1 突水点随之消失 , 试验主孔( D Z K 2 3 0 5 ) 水位 随之大 幅 据 度下 降 , 生活水源无法保证 。根据本 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坑涌水 通过本 次大型群孑 L 抽水 试验 , 可 以看 出当主孔 ( D Z K 2 3 0 5 ) 抽水
号 泉是该含水层最主要 的排泄点 。 从 长远 考虑 , 贵州省遵 义铜锣井地 区的矿 山供 时, 各 主要 观测孔水位 几乎是 同步整体 大幅度下 降 , 这种情况类 量预测成果来看 , : 3 组 和栖霞组 第一段 ( P z q %m) 含水 似 于一次矿 山排水疏干试验。由此可 以设想将来开采井巷工程涉 水 方 向立足 于二 叠系 中统 茅 1 及 到该含水层 的这些部位 时 , 在矿 山排水作用下必然也要形成一 层并 采用排供结合 的方案是最切实可行 的。 个群孔抽水试验相似 的水位整体下 降现象 , 因此可 以利用群孔抽 4结 语 水试验所得水位 降低值及相应 的涌水量 为基 础 , 采用相应 的涌水 通过 贵州 省遵 义锰 矿铜 锣井 矿段 群孔 抽水 试验 , 加深 了对该 量 曲线方程来预测未来矿坑涌 水量 , 这样既可 以避开涌水量理论 查 明了矿源 主要含水层及各层 的富水 方程计 算 中的许 多难 以确定 的参 数 ,又不 受复杂边 界条件 的限 矿段水文地质 条件 的认 识 , 性 和导水性 。取得 了单孔抽 水试 验无法取 得的水文地质参数 , 同 制, 简单又准确。 时 , 为矿山提供 了新 的水 源地 。 3 . 3为贵 州省遵义铜锣 井地 区正在开采的相邻矿段 的地 下水 防治 参 考 文献 提 供 了依 据 【 1 ] 钱家忠 , 吴剑锋 , 朱学愚 徐州市张集水源地裂 隙岩溶水群孔抽 贵州省遵 义沙坝 矿段 目前正在开采 , 它与铜锣 井矿段属 同一构 水试 验研究[ J ] . 水科学进展 , 2 0 o 3 ( 5 ) 造单元且 紧密相连 , 因之前未对二叠系 中统茅 口组 和栖霞组第一 f 2 ] 林 贵生 , 李 赞遵 义锰矿 地质 特征及 找矿潜力分析[ J ] . 中国锰业 , 段( P 2 q l + m) 含水层进行勘探 , 加之其他原 因 , 给建井 和开采工作 0 0 6 ( 3 ) 带来 了严重后果 , 该矿 主井 之前发生 突水 事故后 , 多 年封井未 能 2 【 3 1 王安则 铜 锣井锰矿矿 区水文地质勘探 与防治水 实践 [ J 】 . 中国锰 下掘 , 近几 年曾采用 帷幕 注浆工程治理 , 至今 尚未完成 。目前矿井 业, 1 9 8 4 ( 1 ) 突水仍是该矿 山存在 的主要水文地 质问题 。可以预料 , 该矿在将 来 长 期 的 开 采 过 程 中 ,二叠 系 中统 茅 口组 和 栖 霞 组 第 一 段 作者 简 介 赵翠 ( 1 9 8 4 一 ) , 山东 聊城人 , 毕业于 中国矿业大学 ( J L 京) 环境 ( P 2 q + m) 含水层地下水仍是开采工作的主要威胁 。 工程专业 , 研究 生 , 助理工程师。
多孔抽水在双峰寺水库抽水试验中的应用
多孔抽水在双峰寺水库抽水试验中的应用晏凤辉【摘要】介绍了双峰寺水库多孔抽水的试验过程,分析了多孔抽水常见问题及不同的边界条件对所求出的渗透系数的影响,对比单孔抽水试验,突出了多孔抽水试验在大型水库建设中的应用.【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双峰寺水库;多孔抽水;渗透系数;降落漏斗【作者】晏凤辉【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73拟建的双峰寺水库位于滦河一级支流武烈河干流上,水库总库容1.37亿m3,正常蓄水位389.0m;是一项以解决武烈河流域防洪为主,结合城市供水,兼顾生态环境及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抽水场区地处承德市区上游12km处的小庙子坝轴线附近,在武烈河左侧滩地,仅发育一级阶地,高出滩地2m,左岸一级阶地宽150m,连续性差,可见由少粘性土构成的阶坎,推测为原阶地被侵蚀或人工改造所致。
抽水主孔距右岸240m,距左岸150m,距河漫滩地边缘25m,河床因人为采砂严重,形成大小不一,深度为2~4m的砂坑。
抽水孔及观测孔位置区域地形较平坦,没有人为破坏及采砂的痕迹,地表大部分由植被覆盖,多为树木及庄稼。
本次抽水试验为1个抽水主孔的多孔抽水试验,试验工作严格执行SL320—2005《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及相关规范和文件。
因坝基开挖穿越源厚卵砾石层,为更精确地了解该坝址附近下伏卵石层的渗透情况,以及为基坑开挖排水提供依据,故根据有关方面的要求进行本次潜水完整孔多孔抽水试验。
根据勘探结果,该场地地质结构为土、岩双层结构。
抽水场区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al+plQ4)砂壤土、卵石及太古界单塔子群(Arb)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
覆盖层表层为砂壤土(al+plQ4),层厚0.7~1.0m。
覆盖层中部为冲洪积卵石(al+plQ4),色杂,以灰白、灰黄色为主,中密~密实,内充填中、粗砂,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及云母,层厚6.3~9.0m。
水文地质试验 抽水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当含水层富水性较好, 而勘探中使用的水泵出水量又有限时,则很 难达到上述抽水降深的要求。此时,要求S max等于水泵的最大扬程(或吸程)即可。 当Smax降深值不太大时,相邻两次水位 降深之间的水头差值也不应小于1m。
2抽水试验流量的设计
由于水井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位降深的大小, 因此一般以求得水文地质参数为主要目的的抽水试 验,勿须专门提出抽水流量的要求。但为保证达到 试验规定的水位降深,试验进行前仍应对最大水位 降深时对应的出水量有所了解,以便选择适合的水 泵。其最大出水量,可根据同一含水层中已有水井 的出水量推测,或根据含水层的经验渗透系数值和 设计水位降深值估算,也可根据洗井时的水量来确 定。
公式所计算出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精度。
这是因为:i观测孔中的水位,不存在抽水孔水跃 值和抽水附近三维流的影响,能更真实地代表含水 层中的水位。ii观测孔中的水位,由于不存在抽 水主孔“抽水冲击”的影响,水位波动小,水位观 测数据精度较高。iii利用观测孔水位数据参与 井流公式的计算,可避开因R、a值选值不当给参 数计算精度造成的影响。
在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的详勘阶段,当希望 获得开采孔群(组)设计所需水文地质参数 (如影响半径、井间干扰系数等)和水源地 允许开采量(或矿区排水量)时,则须选用 多孔干扰抽水试验。当设计开采量(或排水 量)远较地下水补给量小时,可选用稳定流 的抽水试验方法;反之,则选用非稳定流的 抽水试验方法。
§3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当抽水试验带有专门的水位观测孔时,距主 孔最远的水位观测孔的水位稳定延续时间应 不少于2-4h。此外,在确定抽水试验是 否真正达到稳定状态时,还必须注意:
i稳定延续时间必须从抽水孔的水位和流量 均达到稳定后计算起;
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设计
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设计李子园水源地勘探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设计前言根据《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及《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44-86,》关于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相关要求、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河南省地矿局评审通过的《河南省濮阳市地下水源给水工程李子园水源地勘探设计》的工作部署~43为了评价水源地8×10m/d允许开采量~开展本次群孔抽水试验。
群抽工作由河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和濮阳市自来水公司共同组织实施。
群孔抽水试验的主要任务是:1,充分揭露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流场特征以及边界条件,2,确定总抽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提供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参数,如水位过程资料等,~评价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3,监测抽水过程中不同阶段、探采井水质的变化、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及其补排关系的转化,监测不良水体对水源地的影响~并提出防治建议, 434,提出水源地8×10m/d的开采井布置方案。
1(群抽水量的确定及时间安排1.1群抽水量确定43根据规范要求、水源地设计开采能力为8×10m/d等~将本次抽水试验设计为不小4343于2×10m/d、4×10m/d的两次降深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1.2群抽时间安排1.2.1 群抽时间安排为避开丰水期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以及满足水量保证程度分析计算~群抽时间安排在:3,5月份~水位出现稳定则稳定延续时间不少于15天~总抽水时间约为35天。
1.2.2 水位恢复时间安排群抽水位稳定延续时间满足规范要求后~即可停抽~停抽后进行恢复水位观测~参照单孔及孔组抽水试验资料~恢复观测时间暂定为5天,届时根据水位恢复情况确定终止时间。
2(抽水孔(井)及观测孔,井,的布置2.1 抽水孔(井)的布置443群抽可利用的抽水孔共22眼~为了满足2×10、4×10m/d两次降深抽水试验~分1别需要启动10眼和21眼井。
群孔抽水试验动静储量转换的绘图计算和应用
2 动静储量转换
抽水过程中,动静储量转换规律为:
式中,Qc 为抽水量;Qj 为消耗的静储量;Qd 为
地下水径流量,即动流量
在整个群孔抽水试验过程中,其动流量、静储
量变化和转换过程分析如下。
在刚开始抽水时,承压含水层瞬时释水,消耗
静储量,地下水位下降。此时,抽水量为静储量,动
收稿日期:2020-02-12 作者简介:李红伟(1978-),女,湖南临湘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防冶水研究工作。
抽水试验一般目的是求取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 数,为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一般采用单孔稳定流 抽水试验。但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为了使抽 水水量对天然流场有较大的扰动,尽可能暴露静储量 与动流量的转化关系和矿区的水文地质边界,人们需 要进行群孔抽水试验。在地下水渗流运动方程的基础 上,群孔抽水还应用了叠加原理,其计算过程复杂。 利用作图法和动静储量转换原理可直接忽略渗透系 数、影响半径、降落漏斗体积、给水度(或释水系数) 等水文地质参数的估算,快速求出稳定动流量。
停止抽水后,抽水量为零,动流量继续转换成 静储量,水位继续抬升。
抽水试验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抽水试验数据流量与时间(Qc-t)的 关系曲线图,可分别求出每次降深阶段的抽水总量, 即 Qc 与两坐标轴之间的面积,同时还可求出各降深 阶段的平均抽水量。 其次,4 个关键时间点的相对稳定状态下,根据 动静储量转换原理,求出稳定动流量。动流量关系曲
- 71 -
应用研究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第4期
流量为零,即 Qc=Qj。 随着抽水的继续,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之后
趋于平缓,抽水量由以静储量为主逐渐转为以动流量 为主。当出现地下水位匀速下降时,抽水试验处于平 衡状态,此时的动流量和静储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动流量小于抽水量,Qc=Qd+Qj。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抽水试验概述
任务四水文地质试验二、抽水试验概述掌握抽水试验目的任务、抽水试验类型,掌握不同抽水试验的原理、课程目的适用条件、用途,具有合理选取抽水试验类型的专业技能1、掌握抽水试验目的任务课程任务2、掌握不同抽水试验的原理、适用条件、用途1、抽水试验目的任务课程内容2、抽水试验目的任务重点、难点不同抽水试验的原理、适用条件、用途一、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抽水试验:是以地下水井流理论为基础,通过在井孔中进行抽水和观测,来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富水性和判断某些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野外试验工作。
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是:1、直接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Q以一定降深(抽水水位降深10m为准\一定口径(口径91mm)的单井出水量来表征的含水层富水程度《水文地质术语》(GB12719∙1991)C1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富水性[注]分为以下四级:a.弱富水性:qV0.lL/s.m;b.中等富水性:0.lL∕s.m≤q≤l.0L∕s.m;c.强富水性:1.OL∕s.m<q≤5.OL∕s.m;d.极强富水性:q>5.OL∕s.m o2、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如K、T、ue、ud、a、Ke等)3、研究井孔的出水量Q与水位降深S的关系,及其与抽水时间t的关系,研究降落漏斗的形状、大小及扩展过程4、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地下水补给通道和强径流带位置等5、确定含水层(含水体)边界位置及性质6、通过抽水试验,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水文地质数据。
如:通过单孔抽水, 确定井孔的影响半径R,单井出水量Q、单位出水量q等;根据开采性抽水试验或疏干模拟抽水,确定合理的井距L、开采降深S、合理井径r。
,井间干扰系数等。
7、通过开采性抽水试验,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地下水充许开采量。
(二)抽水试验的类型一般根据抽水试验所依据的井流公式原理、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和方法要求等分类。
1、按依据的井流理论划分(1)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要求流量Q、水位降深S(或动水位h)同时相对稳定(即不随时间而变),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
大型抽水试验在藏东高原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
其 弊 端是 引起 的地 下 水变 幅较 小 , 反应 的水 文 单 元在 广 度 和 深 度 方 面都 很有 限 , 为提 高地 下水 资 源 评价 的 准确 性 和可
靠 程度 , 在 较高 级别 水 资源评 价 中 往往 要 求 进 行 专 门 的大 型
抽 水试 验 。本 文 以玉龙 铜矿 供 水 水源 地 勘 探 为 例 , 探 讨 了在
波 里 拉 组 回 推 测 断 层 因 上 升 泉 群 [ 三 河 流 圃
甲 丕 拉 组田 实 测 断 层回
拟 建 水 源 地
拳 系回 繁 毒 分圃
囊 蒙 一 石 下 降 泉 群
图1 研 究 区 水 文 地 质 略 图
觉 高 曲河 流 受 降水 和冰雪 融 水 控 制 , 常 年有 水 。拟 建 水 源 地
・ m, 渗透 系数 0 . 0 9—1 9 2 . 0 m / d 。 区内气 候 为大 陆性 温 带半 干 旱 高 寒 山地 气 候 , 多 年 平 均
降水 量 5 0 0 . 3 mm( 1 9 8 4~ 2 0 1 1年 ), 降水 多集 中于 6~9月 。
回 囤
圆
阿 堵 拉 组 回 地 层 界 线困
发 生 危 害性 环 境 地 质 现 象 。
[ 关键 词 ] 群 孔抽 水试 验 ; 水源地 勘探 ; 地 下水 系统 ; 允许 开采 量 [ 中 图分 类号 ] P 6 4 1 . 7 [ 文献 标识 码 ] B [ 文章 编号 ] 1 0 0 4—1 1 8 4 ( 2 0 1 7) 0 1—0 0 4 9一o 3 情况 , 最终 确定 地 下 水 允 许 开采 量 , 并 判 定 开 究 区西 面 、 北面 、 南 面为 地 表 分水 岭 , 觉 高 曲河 流横 贯 中部 , 为 当地最 低 侵 蚀 基 准 面 , 东 面 分 布 着 上 三 叠 统 甲丕 拉 组 砂 页岩 相对 隔水 边 界 , 构 成一 个 完 整 的 水文 地 质 单 元 。主 要 含水 层 为上 三叠 统 波里 拉组 灰 岩 岩溶 裂 隙 含 水层 组 , 其 透 水性、 富水性 分 布 不 均 一 , 钻 孔 单 位 涌水 量 0 . 1 9—5 4 . 5 L / s
群孔抽水试验总结
群孔抽水试验总结1. 引言群孔抽水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地下水动力学试验方法,用于评估地下水资源的潜在储量、流动性和水质特征。
本文对群孔抽水试验进行了总结,包括试验原理、试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试验结果的分析。
2. 试验原理群孔抽水试验是基于地下水流动理论的一种试验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地下水含水层中钻取多个孔隙,在不同孔隙中进行抽水试验,通过观察地下水位的变化来确定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渗透性和水质特征。
3. 试验步骤3.1 孔隙钻取首先需进行孔隙钻取工作。
选择合适的钻探设备,按照设计要求钻探孔隙,并记录下不同孔隙的位置、深度和直径等信息。
3.2 抽水试验在孔隙钻取完成后,进行抽水试验。
通过合适的抽水设备将地下水抽出,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根据试验设计要求,选择抽水速度和抽水时间。
3.3 数据记录在抽水试验过程中,需要实时记录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可以使用水位计或自动记录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3.4 数据处理在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绘制地下水位变化曲线和计算流量、渗透系数等参数,来分析地下水的流动性和水质特征。
4. 数据处理方法4.1 地下水位变化曲线绘制将地下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
4.2 流量计算根据抽水设备的额定流量和试验时间,计算抽水流量。
将地下水位的变化量与时间对应,求取单位时间内的流量。
4.3 渗透系数计算通过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应用地下水流动理论,计算地下水的渗透系数。
根据所使用的试验方法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5.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从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渗透性和水质特征等方面评估地下水的潜在储量和可利用性。
6. 结论群孔抽水试验是一种常见有效的地下水动力学试验方法。
通过抽水试验和数据处理,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流动特性和水质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对群孔抽水试验的总结,包括试验原理、试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试验结果的分析。
群孔抽水试验在内蒙古干旱地区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群孔抽水试验在内蒙古干旱地区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杨闪;张晶【摘要】为准确评价干旱地区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以内蒙古某水源地为例, 通过大流量群孔抽水试验, 对地下水系统形成强烈干扰, 通过分析各抽水孔水位降深和抽水试验对第四系浅层水影响,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准确确定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量为18 091. 59 m3/d, 认为在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为7 000 m3/d时, 不会对水源地运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2页(P228-229)【关键词】干旱地区;群孔抽水试验;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作者】杨闪;张晶【作者单位】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地下水总资源量相对匮乏,对地下水的利用需要十分谨慎,因此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准确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大型群孔抽水试验对地下水系统形成强烈扰动,揭露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取得准确计算参数,为准确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提供依据[1-4]。
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区由构造剥蚀形成的波状丘陵和坡地组成,南高北低。
南北向大沟谷呈“人”字型贯穿全区,构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区内属典型的大陆性草原气候,年均降水量241.8 mm,年平均蒸发量1 032.2 mm。
区内沟谷存有季节性河流,最大流量27.8 L/s,最小流量1.64 L/s,平均流量7.9 L/s。
研究区水文地质见图1。
2 研究区地下水类型研究区地下水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主要分布于沟谷地带,岩性以含黏性土中粗砂及细砂为主,厚度一般为5~10 m,单位涌水量0.52 L/(s·m),渗透系数1.46 m/d,含水层透水性及富水性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一。
在主干沟谷下游地区,白垩系含水层水头一般高出第四系水头4~8 m。
第四系在沟谷低洼处含水,在其他地段基本透水不含水。
浅谈抽水试验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抽水试验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应用摘要:当前,我国地下工程和高层、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
为满足地下停车场和地下设施的需要,深基坑工程及地下隧道在工程建设也不断发展,深基坑工程的建设,反映出的对地下水的评价和治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高端的地下工程技术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通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能得知的更准确具体,从而保证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的安全可靠性,合理的勘察试验措施,详细的水文地质参数,有效的经济成本的控制,都对地下工程建设发挥积极影响。
关键词:抽水试验;地质勘察;应用引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为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渗透性和富水性,测定有关水文地质参数,为建筑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通常采用抽水试验确定建设场地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建筑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抽水试验技术要求1.1抽水井及观测井的设计要求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及现场条件、场区形状,在适当的位置,尽量均匀分布抽水管井,同时按抽水试验类型的确定,为求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抽水降落漏斗的影响范围,一般场地布置1~3眼抽水管井,进行单孔或多孔抽水试验。
应用多孔抽水试验时(1个主孔,3个观测孔)主孔位置的确定,一个是要考虑基坑开挖的位置,另外一个是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并根据试验的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分别作为抽水孔或观测孔使用。
水井设计:井深一般根据基坑工程需要及含水层分布厚度来确定,原则上穿过含水层或穿过基坑底若干米即可,井管材料、过滤器管材料均按成井要求制定。
1.2试验方法及要求根据抽水试验设计书的方案,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抽水试验,主要采用稳定流完整井进行抽水试验。
按井孔数量的多少,也可采用单孔、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与非稳定抽水试验方法,通过不同的试验方法,求得工程场区综合含水层组的渗透系数K与影响半径R;通过对获取参数的分析与利用,并针对工程场区地层分部情况,提出合理的降水施工方法和建议。
1.2.1抽水试验的落程要求正式抽水试验,一般进行3个落程,最大降升S3对于潜水应等于1/3~1/2H(H为从含水层底板算起的水柱高度,不完整井为自孔底算起的水柱高度),对于承压水应尽可能降至含水层顶板,且S2=2/3S3,S1=1/3S3。
浅析抽水试验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的相关公式,对影响半径进行计算 。 R=I O S 4 K ( 3 ) 通 过对该 次抽水 水文地 质试验 过程中的相
、
抽水试 验 抽水 试验的专业性很 强,试验过程 中,涉及的
关数据进行收集 、计算 和整理,即可 明确该 区域 具
体抽水试验情况 。承压 水非完整井环境下 ,采用 1 个抽水井托和 2个观测井 的方法 ,执行抽 水试验 , 并结合相关公式 ,得 出具体的渗透系数和抽水影 响
地 质 手 册 》 中的 计 算 公 式 ,求 得 渗 透 系 数 。
c
加合理。某住宅区域距离 白河约 7 0 m 。对它进行水文地质 勘察 ,以确定该 建筑区域含水层 的渗透系数 和抽水影响半
径等水文地质参 数。通过抽水试验 ,求得 设计过程中 的相
某建筑工程群, 占地面积 5 O 3 3 8 m 。 左右,一共 六栋。2栋 高层写字楼和超 高层酒店 ,高度是 1 0 0 ~ 1 5 0 m ;4栋高层住 宅楼 ,高度 是 9 0 ~1 2 0 m 。地 下室 2层。基层 开挖过 程中,最大深 度底标 高为 l 5 . 5 m , 地貌特征是白河 右岸 I级阶地地貌 ,地形相对 比较 平坦,与河堤的距离是 7 0 m左右。
城市建筑 I 研究・ 探讨 I U R B A N I S M A N D AR C H I T E C T U R E I R E S E A R C H ・ DI S C U S S I O N
浅析抽水试验在建设工程 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 朱立杰 张 恒 郭 凯 康 俊
该次 试验中,抽水试验 的主要执 行方法是应用 承压水非完整井条件下 1个抽水井托 2个 观测井 。 将 抽 水 井 与 两个 观 测 井 之 间的 距 离 分 别 设 定 为 7 . 6m和 2 8 . 2 1 m ,井深 以 3 0 m为宜,抽水井与白河 岸 的间距是 3 2 0 m 。实管和滤 管的主要设置 方法是 在抽 水井和 水位 观测孔井 内下置钢管 ,井管 直径 以 3 0 c m和 1 1 c m为 宜。 将抽水试验 的降深次数设定为 3次,从小到大 执行试验操 作。开展抽水试验过程 中,采用 正确 的 方法 ,分别 对出水量和动水位观测时 间予 以设定。 抽水试验开始之后 的 3 0 m i n之内,将 测量 次数控 制 为 l 1次,之后将测量时间间隔控制在 3 0 m i n或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群孔抽水试验在工程中的应用吴志伟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98)E-mail:wzw@摘要:大型群孔抽水试验是水文地质勘探中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计算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最直接、保证程度最高的勘察手段之一。
利用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资料可以确定诸如地下水补给来源、抽水影响范围、含水层的富水性及供水保证能力、地下水之间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断裂构造的水力性质、水源地抽水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等问题。
文中对试验技术要求和资料处理作了说明,介绍了计算水文地质参数与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方法。
关键词:群孔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水文地质勘察1. 概述在以往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抽水试验一直被广泛采用,通过它不仅可以探明地下含水系统的运动变化规律,还可以较准确地确定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参数。
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大多采用单井抽水试验,单井抽水所引起的地下水变幅较小,能反映的水文单元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很有限。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工程选址于地质条件不是很理想的地区,对水文地质勘查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对城市水资源的过渡开发利用,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如何对城市及其周边深层含水层做出科学评价、合理规划开采强度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大型群孔抽水试验是一种大流量、大降深、长时间的抽水,它能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整体暴露,具有技术含量高、观测精度高、反映信息多的特点。
虽然群孔抽水试验费用高、耗时长、实施难度大,但是由于它本身的优越性,在越来越多的工程勘查中开始采用大型群孔抽水试验。
大型抽水试验能够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进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与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1]。
例如:1977年小龙潭褐煤田江南井田补勘时,曾进行过大型群孔抽水试验,利用比拟法计算矿坑涌水量[2];还有1992年广东省封开县太子山矿泉水水源地的模拟开采试验[3];1993年河南省商丘永城电厂水源地勘查中利用大型抽水试验查明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条件,提高了对含水层组水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度[4];20世纪90年代期间,郑州地质工程勘查院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在郑州市北郊黄河滩地进行了四组大型抽水试验,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用来探讨开发黄河沿岸地带地下水的问题[5];2001年在平凉太统山岩溶水水源地勘查中应用的群孔抽水试验[6];2006年9月台安县锅称子村地下水可采资源的评价等[7]。
2. 大型群孔抽水试验技术要求2.1 研究区水文地质模型概化在试验之前必须开展普查勘探工作,查清工程区的基本水文地质特征,确定研究区域范围,对研究区域进行模型概化。
具体要查明含水系统边界的位置、特性、水流方向;结合物探钻探资料,查明地下含水岩组的岩性特性,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及各层之间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利用各种勘探手段和现场实测,结合地形构造、泉水出露、温度、电导率、水质分析等手段,探明区域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排泄规律;对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做出分析评价。
在查明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水文系统做一定的简化,形成由若干水文地质单元组成具有完整地下水补径排系统的水文地质模型。
2.2 抽水试验设计水文地质模型的建立为后期抽水试验设计提供了依据,抽水孔应尽量揭穿主含水层,才能保证出水量,揭露主要水文地质单元,达到研究目的,但同时也要考虑可行性问题。
抽水孔在平面上布置应充分考虑工区含水岩层埋藏条件,最好位于主径流带上,多个抽水孔布置成直线形、扇形、圆形等。
从保证井的涌水量出发,群井的布设,井距应为2倍的单井影响半径。
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用电线路过长会使造价提高很多,应依照客观条件对井距做出调整。
观测孔要合理利用已有的钻空或水井,这样会节省很多试验成本,但也要保证观测孔的数量以得到足够的观测数据。
试验应该选在枯水期,这样大气降雨对水文系统输入输出的影响就可以降到最小,同时还要避免农田灌溉、水库或河流水位骤变等对试验的干扰。
大型群孔抽水试验抽水量的设计非常重要:过小则不能充分暴露水文地质条件,降落漏斗延伸不到边界;过大则会对水文系统造成破坏,难以恢复。
在试验过程中可以改变抽水孔与观测孔的组合,也可同时做单孔抽水,这样通过多次多种试验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
2.3 观测要求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过程一般很长,由几天到几十天,因而对观测也有特别的要求。
在抽水初期,要加密观测次数,利用非稳定流计算参数,待抽水稳定后,记录各观测孔的降深—时间关系,观测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范,保证精度。
水位恢复过程对求参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试验中也要记录,当水位恢复到试验前自然状态,试验方可结束。
3. 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资料处理3.1 确定补给源大口径主孔一般是经过勘探过程逐步揭露,优胜劣汰,在后期选择的条件最优的钻孔,再加上建立在各个主要含水层、断层带上的配套观测孔,这种试验配置对于暴露整个勘探区流场十分有利,能够有效的确定勘探区的边界条件[8]。
边界附近在抽水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可以直观的反映该边界的导水性能。
如果是透水边界,观测孔的水位变幅不大,水位恢复较快;如果是隔水边界,在抽水过程中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停抽后水位恢复的也较慢。
例如河流附近由于受河水的补给,降落漏斗很快会恢复到抽水前的天然状态,说明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紧密,河水是勘探区的主要补给源。
3.2 确定主径流方向绘制区域水位降深场,可以清楚地看出降落漏斗的形态,长轴方向是主要的径流方向,外界水源主要通过这个条带补给研究区。
水力梯度场是反映地下不同区域水力联系强弱的有效方法,等值线图密集的地方水力联系强,反之则弱。
抽水期间,各孔水位降低和恢复速度的快慢,反映驱动性的强、弱不同,绘制降(升)速场分布图也为判断强弱径流带提供了直接依据。
在正向抽水和反向恢复水位期间,其压力传递速度也有差别,表现在正向传递快的地区,其驱动性比较强,反向恢复时则较慢。
3.3 判断主要断裂构造的水力性质断层附近观测孔水位与主抽水孔水位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则说明该断层导水性较好,断层两侧观测孔水位变幅不一致或有明显的滞后则说明该断层阻水。
水位恢复的快慢也反映出断层的过水性质,可以绘制相关观测孔的水位变化过程线予以说明。
3.4 评价富水性无论是矿坑涌水计算、基坑降水设计还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展大型群孔抽水试验都是必要的。
群孔抽水试验稳定后的抽水量就可以当作地下水可开采量,若是抽水量很大,达到疏干排水的程度,就要通过抽水试验资料确定抽水量(Q )与地下水位埋深(D )的关系式,再根据规定的最大允许地下水位埋深值,计算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在抽水过程中,若有稳定的补给源,且地下岩层下岩层渗透性较好,则地下水位降幅不明显,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管井抽水中出水量Q 与其相应的水位降深s 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如对数、幂、指数、抛物线关系。
这种函数关系均可通过单井抽水试验确定下来。
当抽水井以一定流量抽水时,观测孔水位降深与抽水井出水量Q 以及距离d 的关系可用一定的函数关系式表示,再把多井出水量按一定的权值叠加,这个权值可以通过井间干扰系数来确定。
由这个干扰井群抽水时降深与出水量Q 和距离d 的相关关系式就可以预测某点某一降深的出水量。
张焕智[9](1999)给出这一关系式:0123lg (lg )lg s b b Q b b Q d =+++ (1)由于大型群井抽水试验的抽水量大、影响范围广,对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比单井抽水科学的多。
3.5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3.5.1 基本原理承压完整井非稳定流的计算当前都采用泰斯(Theis )公式,即:()4Q s W u T π=24r u t α= (2) 式中:s 为在承压含水层中以定流量Q 抽水,在时间为t (从抽水开始时刻算起)时,与抽水井径向距离r 处的水头降深(m );T 为导水系数,T=KM (m 2/d );M 为承压含水层厚度(m );K 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α为压力传导系数(m 2/d );弹性给水度µ=T/α;W (u )为井函数。
2110()0.5572ln (1)!u i i u W u e u du u i i +∞+∞−−===−−−−⋅∑∫ (3)式(2)对时间t 求导:1*4u s Q e t T t π−∂=∂ (4) 当t 足够大(225r t α≥)时0.014r t α≤,240.99r t e α−=,1u e −→。
则式(4)可简化为:1*4s Q t T t π∂=∂ (5) 式(5)表明,在定流量抽水试验后期,即当延续时间较长时,水位降速与径向距离r 无关,除随时间变化外,同时与导水系数T 呈反比。
即水位降深随导水系数T 的增大而减小,其降速场的形态越平缓。
在抽水后期,岩层导水性越好的区域,水位下降的越慢。
将式(2)写成时间t 是Q 与水位降深s 的函数:211*44()r t Ts T W Q µπ−=(6) 由(6)式知在抽水初期,若r ,µ一定时,出现水位降深s 的时间t 值随导水系数T 的增大而减小,即降落漏斗传递速率最大方向和位置是导水系数最大方向地段,在平面上就是降落漏斗的长轴方向是导水系数较大的方向。
当u ≤0.01时,井函数用式(3)的前两项近似,其绝对误差不超过u ,为此可导出Jacob 公式:22.25ln 4Q Tt s T r πµ=(7)3.5.2 直线图解法或配线法[10] 在群井抽水试验中,假设单井流量为定值,分别为Q 1、Q 2…Q n ,抽水时间足够长,则某观测点水位降深可表示为:21 2.25ln 4ni i i i Q Tt s T r πµ==∑ (8) 式中:r i 为观测孔到各抽水井的距离(m );t i 为各抽水孔的抽水时间(d )。
式(8)两边同时除以1n ii Q =∑,再做简要变化得: 210.183 2.25lg lg n i i s r T T t Q µ=⎡⎤=−−⎢⎥⎢⎥⎣⎦∑ (9)式中: 22lg lg i i iir Q t r t Q=∑∑ 在单对数纸上,由上式可知:单位降深1n i i s Q=∑与2r t 为直线关系,做通用综合因素降深图,由直线斜率i 与截距20r t ⎛⎞⎜⎟⎜⎟⎝⎠得:0.183i T =−即: 0.183T i =−(10)202.25Tr t µ=⎛⎞⎜⎟⎜⎟⎝⎠ (11)由此可以得到导水系数T 和贮水系数或弹性给水度µ。
3.5.3 井群概化为单井的方法井群在抽水过程中会相互干扰,一般采用干扰井群公式。
刘志峰 [11]把降井群抽水概化为单井抽水,选取一个最具有区域典型代表性的单井作为主抽水孔,将其它抽水孔的出水量加权求和作为主抽水孔的出水量,再者利用多层次多目标系统模糊决策模型优选出受二维流影响最少,但水力联联系密切的观测孔,作为最佳观测孔,然后进行水文地质参数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