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室内设计中传统空间意境的营造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

大108

摘要: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空间设计的精华并能充分体现当代室内空间设计的时代精神,是探讨、表现当代室内设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当代室内设计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传统空间意境的特点,并从色彩、形式、材料以及当代科技的支持四个方面对当代室内空间中传统意境的营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传统空间意境的传承和表现,应通过对意境的追求表达对空间使用者的人文关怀。

关键字:室内空间;传统;空间意境;营造手法

一、前言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凸显已然成为一种时尚,遍及时装、建筑、以及工业产品等各个领域。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已经从“宜居”发展到“宜情”。独特性、美观性以及对设计的文化内涵的不断追求与功能性一样成为高品质室内设计的必备条件。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提到的“历史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当代中国的室内设计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以期走出一条既充满本国文化特色又充满时代精神的设计之路。当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室内空间越来越多得受到人们的拥趸,但更多的却是肤浅的模仿与简单的元素堆叠。对传统意境的追求,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学习传统空间营造的精神而不囿于形式,才能突破现有得意识局限。

二、中国传统空间意境的特点

“意境”在《辞海》中得解释:“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优秀的文学艺术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可见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具象为基础的,通过对具象的把握与经营,触发观者的想象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艺术境界。当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只有充分把握住传统空间意境的特点,才能唤起使用者的情感,使各感觉相通,从而使空间使用者产生情感认同。也使空间中的人更容易通过对形的捕捉,感受到形式背后对空间意境的高远追求。

1.虚实相生、空间雅致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道德经》中的这段话形象的阐述了中国人对有与无,虚与实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实与虚的对比和共融体现着整个室内空间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追求。中国传统的空间布局,多是利用“框、显、遮、借”等手法,使空间曲折掩映,隔而不断,尽显“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层次之美。

借景,在传统空间中的营造与布置中有着重要的位置。计成在《园冶》中提到“轩槛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由此便知,窗已经超越了“通风、采光”的本义,成为了取景框,引远处的风景入眼帘。古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既是对这种意境的写照。除此之外,漏窗也着意于保护墙内的私密性,同时漏窗使墙面产生了虚与实的对比,更由于隔窗看景,景物若隐若现,光影斑驳,增强空间通透感的同时,也能随着观者的脚步,步移景异,增添空间的层次感与趣味性。不只是室外,室内空间中,以帷幕、屏风等组成的隔断,都是利用空间中的虚实对比产生雅致共通,隔而不断的空间意境。

2.材美工巧、陈设经典

成于春秋末年的《考工记》中有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深刻反应了中华

民族崇尚自然,巧法造化的思想。“材”因合“天时、地气”而美,而美材更需要巧工来外化材之美,这是造物是否美观的先决条件;其次,因物选材,选择最能表达器物气质的材料,如:竹的清秀雅致,如玉的温润谦和,如陶土的古朴淳厚等等,把握材料的特质,使功能与美感达到完美的契合。在材美的基础上,意匠之巧亦为重要。在《荀子》中提到:“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器械。”强调了“工巧”的重要性。

“材美工巧”深刻反映了“利兼万物”这一哲学思想。而提到“材美工巧”不得不提到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经典家具和陈设。明式家具结构合理、造型美观、展示了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且在美学、力学与使用功能上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仿佛山水画般的肌理效果与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精美而不繁缛的装饰,都体现着古人不凡的审美意境和卓越的人文追求。

三、传统空间意境的营造手法

将当代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使当代室内设计充满传统韵味。那么,如何把握这种“大象无形”的感觉?如何提炼和运用传统的元素?这就成为了目前最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代美学大师宗白华曾说过:“艺术意境之表现于作品,就是透过秩序的网幕,使鸿蒙之理闪闪发光,这秩序的网幕,是由各个艺术家的意匠组织线、点、光、色、形体、声音或文字成为有机谐和的艺术形式,以表现出意境”。

1.色彩的重构

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先从色彩开始,透过视觉触及知觉,引起人们从感情到记忆以及思想的变化。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来自于日常的生活经验,因此,拥有相同生活经验的人通常对色彩有着相似情感共鸣,而且不同的色彩组成的调子所表达的情感通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室内设计中固定的色彩搭配所表达的意象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色彩的重构便是利用这种明确的指向性将原有物象标志性的色彩元素注入新的结构体和新的环境中,通过色彩的表达唤起观者对原有物象特征的认同感。

色彩在中国古代建筑与造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南北园林建筑的设色也有明显差别,北方华丽,多以黄、绿两色琉璃瓦为屋顶。柱、隔扇等木作则为朱红色,加之自然山水的映衬,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南方淡雅,以灰色的青瓦为顶,木作等是纯度极低的深棕色或栗皮色,墙垣涂以粉白色,从色彩上关系看,强调明暗差别,纯度的对比很弱。这些色彩搭配和谐而巧妙,将之赋予当代的室内空间设计中,很容易唤起人们对传统空间或富丽堂皇或清雅古朴的记忆,从而达到烘托传统空间意境的作用。如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在现代的外形下运用粉墙黛瓦的灰白调子即与整个苏州古城区融为一体。

2.结构的变异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建筑与造园文化都形成了完整的形制和空间结构。并且建筑结构的构造系统是按照严密的组织层次建立起来的,所有构件都有相应的“模数”关系。伴随着当代建筑结构的改变,建筑平面自由度也随之扩展。在当今的室内设计中,完全照搬古制,将古建筑中的建筑与装饰元素,不假思索的移入室内,并不能体现传统意蕴的所在。这个时候,原有空间与建筑结构的变异就成为必然。在传统建筑与空间组织形式的基础上,简化、分解、抽象、重构其形式,使富于传统韵味的设计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审美。同时,结构的变异也要考虑与当代室内空间的尺度相适宜。这种异化原始形态,通过简化、叠和、穿插、等手段改变其原本结构形式的方法,通常强调的是象征性和符号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能指”与“所指”中达到高度统一,以营造出颇具现代感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传统空间意境。

当代室内设计中传统空间意境的营造手法

安 慧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理论研究・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