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三峡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教案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出处,能整体感知内容大意,运用方法背诵文章。

2.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a掌握朗读方法;通过正字音,标停顿,再结合注释译课文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在此基础上品味语言。

b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c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通过教读本文,领略自然美,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

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以及文言文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方法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因为学生对景物描写方法的学习是在初一第一学期,再学

本文时,需要将知识再巩固,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掌握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色彩、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减字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 情景导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六、教具准备:U盘

七、课时安排:2课时,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对节奏;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教给背诵方法,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三峡图片,让学生在休息之外,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水)。“峡”在词典的解释:两山夹水之地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三峡。

二、进入新课:

1、先来了解作者:郦道元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今河北人,著有集地理、游记、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水经注》.

2、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出示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初步掌握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3)掌握方法,背诵全文。

3、一读:朗读课文需要把握正确的读音,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标注不确定的字音。(生读。师生共同正音。)出示重点字音检测。

二读:字音关已过,我们还要把握节奏。老师给大家范读课文(配乐),请同学们用斜线标注停顿的地方。(师读,学生标注)出示句子指名学生断句。

三读:要了解三峡更多的知识,欣赏三峡风光,我们要再读课文,(出示要求)(1)自己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意。(2)小组交流成果,讨论不理解的句子。(3)派代表提出解决不了的句子,师生共同研讨。

(翻译完毕后)出示重点词语及句子强化理解。

4、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就来欣赏美景。出示问题:你会选择在哪个季节去三峡?为什么?请你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作答。(也可用原文句子作答,尽量读出感情。)

5、我们可以发现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景?(山、夏水、春冬、霜旦)以山为例,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山的景色的?(自由读,思考,交流)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烘托。(旧知识回顾:欣赏景物,要抓住景物特征,发动各种感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观察。要把握写景的顺序,按时间或空间写出层次。)请同学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课下分析水的特征。

三、教授方法,背诵课文。三峡美,《三峡》文更美,全文共155字,我们要试着把它背诵下来。运用减字法来试试。出示图片,学生背诵。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长江三峡的古诗。(2)、请以“ 般的三峡”为题写片段作文。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翻译了课文,回顾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了一种背诵课文的方法。也随着郦道元的文笔领略了三峡的风光,谢谢大家的配合。

六、课堂反馈。

七、板书设计

景物特点手法

山连绵险峻正面侧面结合

三峡夏水宽广迅急修辞手法

春冬良多趣味由低到高色彩

晴初霜旦凄凉哀伤多种感官引

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有以下值得反思

课型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时下文言文教学有着过分重视文言知识传授的倾向,使本来意蕴丰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词、句,这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见其“言”而不见其“文”。我用充满诗意的导语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优美的意境,简明地作了一句文学常识介绍后便进入了课文的学习。首先,我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弄清字音,自行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由老师带感情朗读,配合优美的乐曲,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由学生仿读,边读边体会,读中导,读中悟,在两遍三遍的朗读中,学生大多对文章有了较深的印象,至少大多数同学都能流畅自如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我把这一教学过程称为“品读”的过程。因为我特别欣赏洪镇涛老师创导的“品读”教学法。所谓“品”即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品”要以“读”为基础,而“品”过之后要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先读后品,品品读读,反复诵读,涵泳文意,才是学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特别是如《三峡》般美若仙境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