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全生产)四川省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规划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19•【字号】川府发[2006]29号•【施行日期】2006.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川府发[2006]29号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未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行动的纲领。
确保《纲要》顺利实施,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对今后5年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至关重要。
为此,省政府决定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市(州)和各部门,纳入年度发展目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分工原则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应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
(一)突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紧扣《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并从规划、指标、法规、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进行落实,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
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政府相关部门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职责,进行约束性目标和任务分解;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的领域不作目标和任务的分解。
(三)落实责任主体。
按照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要求,依据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同时将耕地保有量、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3个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市(州)人民政府和重点行业。
安全生产科技规划
安全生产科技规划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四川省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规划( 草案 )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OO六年七月前言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保障。
依靠安全科技进步和创新,全面提升安全科技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引领和推动安全发展,是安全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实现四川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的重要时期。
在“十一五”时期,四川安全科技工作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安全科技发展方针,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激励安全科技创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院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四川安全科技创新机制,提升四川安全科技整体水平,促进四川安全生产稳步发展。
本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科技现状、问题与需求,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条件和措施,附件五个部分,是“十一五”时期四川组织实施安全科技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目录一、现状与问题(一)安全生产面临形势(二)安全生产科技现状(三)安全科技需求分析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思路(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安全理论体系(二)加强实用技术研究,提高隐患防治功效(三)加大重点科技攻关,提升安全科技水平(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安全科技产业化(五)注重技术标准研究,强化监管监察手段;(六)加大救援技术研发,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四、保障措施(一)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安全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二)加大科技投入,确保安全科技研发支持力度(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安全科技研发能力(四)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安全科技开发动力(五)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安全科技工作创新五、附件(一 ) 7大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二 ) 46个优先发展的安全科技研究方向(三 ) 96项重点安全科技推广技术(四) 16项安全科研项目及经费(五 ) 6项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六 ) 6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四川省“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规划为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结合国家“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四川省“十一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回顾及“十二五”规划设想
监察工作不断深入 ,事故 应急救 援保 支 撑 计 划 重 点 项 目 ; 预 防 煤 矿 瓦 斯 点技 术示范工程 ,发挥 了巨大 辐射带 “
障体 系不断巩固 ,安全生 产宣传 教育 动力 灾害 的基 础研 究”“ 矿 突水机 动 作 用 。 特 别 是 结 合 煤 矿 瓦 斯 、火 灾 煤 及国 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拓 宽 ,安全科 理 与 防 治 基 础 理 论 研 究 ” 等 被 纳 入 国 与顶板 重 大灾 害防 治关键 技 术研究 ,
2 加 快 安 全科 技 重 点 工 程建 设 . 安 全 科 技 成 果 推 广 应 用 ,是 实 施
技 术 发展 规 划 纲 要 (0 6 2 2 2 0 - 0 0年 )
( 《 国家 “ 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危害 预防关 键技 术及 装 备研究 ”“ 煤 “ 技 兴 安 ” 战 略 的 重 要 环 节 。 依 托 科 矿 瓦 斯 、火 灾 与 顶 板 重 大 灾害 防治 高等院校 , 术研发机构 的研究成果 , 技
用 日益 突 出 。
1 .实施 安” 油 与 防治技 术、高瓦斯矿井轻型放顶煤 “
气 田现 场 立 体 检 测 与 应 急救 援 机 器 人 开 采 自燃 火 灾 综 合 防 治 技 术 、深 部 矿
“ 十一 五” 以来 ,在 科技 部、发 系 统 ” “ 持 大 型 公 共 设 施 安 全 问 题 井煤岩动 力灾害综合 防范技 术、煤矿 支 改委、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委大 研 究的虚拟现实 系统研 发”等项 目被 重大灾 害预警及综合监控 系统 等示范 结合非煤矿 山典型 灾害预测控 力支持 ,我国煤矿 、非煤矿 山、危 险 纳 入 国家 高新技 术 研 究计划 (“6 ” 工程 ; 8 3
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安全生产是国家的重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生产安全水平,中国政府于2006年制定了《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是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制定的。
规划提出了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增强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性。
根据规划,要加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法制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
在规划中,国家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
首先,要加强生产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行业的监管,加强安全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推广。
其次,要推动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要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规划强调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推动安全生产专业化发展。
《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对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规划中要求到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总量要比2005年下降20%以上,重大事故总量要下降40%以上,事故死亡人数同样要下降40%以上。
同时,还要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实现安全生产标准的全覆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总体来说,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对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动安全生产科学发展,保障工人和公众的安全,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安全监管总局、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科技〔2011〕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科技厅(委、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精神,加快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大力发挥科技进步重要支撑作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工作通知如下:一、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认真总结评估“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规划执行情况,系统分析取得的经验、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把握“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科技战略需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十二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
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通过制定实施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完善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控制能力和事故防范能力。
各省级科技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以坚持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服务、为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目标,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科技需求,针对制约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技术瓶颈,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加大安全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技术支撑平台等能力建设,使“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新发展,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坚持把预防事故作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主攻方向,着力提高生产企业防、管、监控科技能力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和科技部门要始终坚持把预防事故作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围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职业卫生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科技需求加大研发力度。
当前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
当前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近日,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详细阐述了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主要任务。
我们要围绕这个规划,不断开拓,踏实工作。
1、将安全生产理论创新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
我们要以安全生产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在安全生产社会科学基础、安全科学基本理论、安全行为理论、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典型工业事故发生机理及其各自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理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安全经济及安全管理理论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国家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微观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2、将隐患治理技术和应急救援技术研发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重点。
要针对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灾变因素和危险源特性,开展事故隐患辨识与评价、监测与控制及治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
根据矿井动力性灾害及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重大火灾、重大交通事故、大电网事故等事故灾难特性,进行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应急响应、应急信息交换、共享与集成、人员定位和搜救、应急抢险等方面的应急救援技术与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将事故隐患治理技术和应急救援技术研发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重点和主体。
3、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核心。
要树立创新观念,以科技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核心,培养高水平的安全科技人才,形成有利于安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安全理论创新,安全技术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技术手段创新,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科技保障。
4、将科技示范和推广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动力。
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和企业在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安全生产科技产业化。
5、将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支持。
2023年四川省“安全生产月”知识主题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四川省“安全生产月”知识主题试题含参考答案公司:________ 部门: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单选题(100题)1.焊割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封闭容器和管道时,必须要( )。
A.通风合格B.清洗合格C.清洗和密封合格D.清洗和置换合格2.触电事故中,绝大部分是( )导致人身伤亡的。
A.烧伤B.灼烧C.人体接受电流遭到电击D.电休克3.以下不属于应急演练的基本类型的是( )。
A.桌面演练B.功能演练C.综合演练D.全面演练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 )劳动合同。
A.合作B.口头C.书面D.非合作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 )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A.15B.45C.30D.606.下列关于初起火灾扑救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火情可以采取边扑救、边报警的方法。
B.要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方法灭火。
C.人被包围的情况下,应首先救人。
D.在场群众不能参与灭火工作,只有消防人员才能进行灭火。
7.大量事故统计表明,()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
A.人的误操作B.工艺设备故障C.安全管理上的缺陷D.能量控制失效8.天气较热时,打开腐蚀性液体,应该()。
A.直接用手B.戴橡胶手套C.用纸包住塞子D.用毛巾先包住塞子9.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 )承担。
A.患者家属B.劳动者本人C.用人单位D.政府部门10.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的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权利。
A.宣传教育舆论监督B.宣传教育监督举报C.宣传贯彻舆论监督D.宣传贯彻监督举报11.对事故整改的“三定原则”不包括( )。
A.定责任人B.定整改时间C.定投入经费D.定整改措施12.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中,前期预防管理包括( )。
成都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成都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Have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November 2, 2021成都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目录一、序言“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取得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十一五”,我市将向工业化中后期迈进,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产业发展水平与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因素依然存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大;“三农”问题仍是难点;与此同时,还面临国内发达城市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通过实施“成都·高科技行动计划纲要”,我市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显着成效;在集成电路设计、磁悬浮列车、红外线毫米波、肿瘤生物治疗、新型航空器、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技竞争力显着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发明专利数量偏少,研究开发水平有待提高;科技资源整合利用欠佳,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科技投入总量不足,财政引导作用有待加强;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同时也具备良好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既对科技发展产生巨大需求,也为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我市拥有较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一些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经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具备科技大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三是开创对内对外开放新局面,使我们能够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分享世界科技进步成果,加速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步伐;四是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五是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和谐包容、务实创新、智慧诚信”的城市精神,为科技进步与创新聚集浓厚的文化氛围;“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加强自主创新,深入推进高科技成都建设,为构建和谐成都、实现“新三最”目标努力奋斗;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以高科技成都建设为主线,加强自主创新,以重大专项为抓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高科技竞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科技强市;二基本原则1.衔接国家战略,突出成都发展需求我市科技发展要服从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对接国家和省确定的战略重点及重大专项,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布局中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同时,突出我市经济社会对科技进步的迫切需求,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重点突破;凝炼出促进产业发展的科技重大专项和优先主题,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注重科技创新,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我市市情出发,注重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提供有利于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充分发挥效能的制度安排,克服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中央与地方、市内与市外、军工与民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以及创新要素的有效结合;3.注重面上引导,突出重点跨越在科技工作的安排上,注重前瞻性,体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抓住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环节,开展攻关,力求突破,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跨越,提高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院校地合作、军民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全国一流的研发水平、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初步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科技竞争力领先中西部地区,进入全国前列;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以上,全市专利年申请量突破12000件,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经过5年努力,我市科学技术的若干方面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网络通信等行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以及行业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水平;二是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能力和中药现代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三是在精密机械、成套装备制造以及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四是石化、建材、冶金等基础原材料、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稀土与磁性材料等特色材料研究开发技术进入全国先进水平;五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先进适用的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得以应用,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六是核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和节能技术取得突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初步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七是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八是地方性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着提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技术取得突破;九是有关城市管理的先进适用和智能化技术得到有效利用,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等公共安全能力以及城市道路管理智能化水平得到提高;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点领域是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有一定技术基础、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确立优先主题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突破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掌握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问题,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一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成都及其周边地区,聚集了大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IT企业和高水平研发机构,但是产业发展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高端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产品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与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跟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提高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化应用水平迫在眉睫;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和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思路:1突破自主发展信息产业和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提高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大型应用软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应用水平;2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的集成创新,提高设计制造水平,培育新技术和新业务,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3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开发支持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关键产品,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优先主题:1.面向应用的软件开发重点开发行业应用软件;安全中间件技术;以数字家电、网络通信、航天及航空电子、汽车电子为重点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软件;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家庭娱乐终端游戏等具有市场潜力的数字娱乐软件;2.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研究开发专用、通用集成电路芯片,在基础芯片、高端系统芯片SOC、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与芯片、CMOS电路新技术及应用等实现产业化突破;在新一代网络通信、网络电视IPTV、数字视听、信息安全专用产品和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实现IC设计制造与产业化应用的紧密结合;3.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重点支持开发高性能网络宽带接入技术;核心网络的光交换与接入技术;基于先进网络技术的各种应用系统;智能终端与家庭网络设备和系统;基于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相关产品研发;网络电视IPTV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4.先进光电设备技术、数字显示技术与应用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器件、投影显示光学部件、微显数字投影产品、平面电视关键部件等产品;发展空间探测、遥感、遥测民用领域的先进光电设备技术;5.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开发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内容监控管理、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二生物与医药生物与医药产业是我市主导产业之一,但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品种匮乏,技术储备不足; 研发力量分散,层次重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优势不明显的问题还非常突出,影响了我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生物与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促进我市生物与医药产业集聚和优势产业链形成的重要途径和客观需求,是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发展思路:1通过技术创新、多学科融合及产学研结合等多层次的合作,开展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一批疗效显着的现代中药新产品,提高中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促进现代中药提取、分离、纯化、制剂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中药行业整体水平;2积极发展医药生物技术,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医药化工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新药创制中的应用,攻克新药创制关键技术,推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和化学药物的自主创制与产业化;3攻克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先进释药系统医药新制剂的创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推进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的自主创制和产业化;优先主题:6.中药现代化重点开展创新中药和中药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川产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特色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植物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研究开发;现代提取、分离、纯化和制剂技术在中药材开发中的推广应用;川产道地药材及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及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药国际化合作研究;7.生物制药重点研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关键技术,开发新型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小分子药物、重大原料药及新型抗生素药物、血液制品、生化制剂、快速诊断试剂盒等制剂和产品;8.生物医学材料重点研究组织诱导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等设计、制备和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开发生物活性骨及关节材料,组织工程软、硬组织修复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和血液净化材料,先进释药系统及材料等生物医学材料和制品;开展仿生材料及可降解智能材料研究,推进传统中药与生物医学材料的结合研究;三制造业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基础;成都制造业门类齐全,具备一定的信息优势和科技优势;但是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能耗过大,因此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整体水平是“十一五”制造业的重要任务;发展思路:1提高装备设计与制造能力,建立一批共性技术平台,着力解决行业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2用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清洁生产,发展绿色制造;促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优先主题:9.精密机械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制造技术与应用研究开发数控装备、工程机械、发电设备等制造技术,重点对能源电力装备技术、新型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军民两用航空产品设计制造研发及其维修技术、先进特色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高速轨道交通装备配套技术等进行攻关;10.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开发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建立面向航空航天、机械含汽车、光电等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平台,开发面向鞋业、家具等特色产业信息化共性技术;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等;推广应用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和管理集成技术等;四新材料我市是国内重要的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涉及材料及相关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190家,工业总产值130亿元;新材料是我市未来发展的重点高技术领域,有望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发展思路:1在石化、建材、冶金等基础原材料行业中,促进技术集成与创新,推广新技术,完善产业链,为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2重点围绕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稀土与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特色新材料,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纳米技术的开发应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优先主题:11.石化、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基础原材料的技术开发及应用在石化、建材、冶金等我市重要基础原材料行业中,研究开发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性能材料及新型结构材料;解决石油化工以及产业链中的相关技术;精细石油化工产品及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开发、推广轻质高强度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中的重大新技术、新工艺;12. 光电信息、磁性、纳米等功能材料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重点开发光电信息材料、稀土及磁性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光通讯材料、半导体发光材料等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五农业农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由于自然资源的硬约束明显,人地矛盾尖锐,产业化发展水平及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农业生产要素流失严重等制约因素,决定了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思路:1以高新技术带动农业技术升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技术集成配套,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选育、快繁和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等;2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农产品加工安全监测技术等;3开发农林生态技术,确保农林生态安全;加强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开发高效环保肥料、新型安全饲料、生物农药、植物生长保鲜调节剂创制及利用关键技术,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等;优先主题:13.农业新品种引选育及配套技术重点开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新品种和粮油新品种引选育;研究开发对环境友好、节本高效的动植物新品种配套的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技术、快速繁育技术和检测技术;14.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应用围绕粮油、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林竹、畜禽、奶类等优势特色农产品;重点开展农产品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安全生产技术、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绿色储运技术,鲜活农产品保鲜与冷链运输系统技术、农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15.农业生态与安全重点发展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农林重大灾害、病虫害等生态灾害及气象灾害的检测与防治技术,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开发新型安全饲料、生物农药创制关键技术,专用复混合型缓释、控释肥料及施肥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和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农药及科学施药技术,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与土壤修复技术,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快速检测及去除技术;六能源与资源成都人口众多,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相对匮乏,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于全省或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全市能源与资源约束矛盾将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节能降耗,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并对科技提出了重大需求;发展思路:1加大对现代核技术应用、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等重大能源配套技术的科技攻关;2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3坚持节约优先,降低能耗;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优先主题:16.现代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开发第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技术,形成核电系统技术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建成我国重要的核电站关键部件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应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技术产业,包括辐照加工、环保应用等;17.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及应用重点针对生物质能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开发能适应多种品质原料的生物柴油新型加工工艺、可移动式生物柴油生产装置及配套工艺,解决淀粉质原料为基础的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等;积极开展新型太阳能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研究,加大新型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研究;18.节能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与装备,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七环境我市中心城区空气污染依然存在,酸雨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的问题突出,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尚需努力,环境保护还处于污染的末端自理阶段,全过程控制污染与清洁生产还处于开发阶段;潜在的、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的隐患不容忽视,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思路:1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开发重污染行业污染综合治理技术;2发展城市污水、垃圾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开发城市居住区和室内环境改善技术,显着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促进特色环保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环境微生物制剂与高效废水处理设备,烟气脱硫脱硝成套技术与设备;开展污染治理技术在不同尺度的应用集成示范;优先主题:19.清洁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重点研究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钢铁、煤炭、电力、建材、有色、化工、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开展循环经济与工业零排放清洁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20.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研究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室内污染物监测与净化技术,城市环境生态调控技术,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城市与城镇群污染防控技术,居住区最小排放集成技术,生态居住区智能化管理技术;八人口与健康目前,我市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尚未健全,重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预防技术比较滞后,新发疾病预防技术不能适应新的疾病谱的变化;重大疾病医疗技术不能满足市民健康要求;医疗卫生安全监控技术需要加强;职业病、精神病、老年病诊疗技术落后;现代医疗技术发展不足;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发展思路: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水平监测、优生优育等关键技术及产品,为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身缺陷提供有效的科技保障;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加强重大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研究,显着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优先主题:21.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重点研究安全、有效避孕节育新技术,重大出生缺陷早期筛查、检测及诊断技术,遗传疾病生物治疗技术及生殖健康疾病防治技术;22.重大及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重点研究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等防治技术;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控制技术;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老年病诊疗技术,建立急救医疗卫生体系;23.城乡社区卫生医疗适用技术重点研究城乡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测、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远程诊疗和技术服务系统;积极开展农村和社区卫生适用技术的推广示范;九城市管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和财富的大量集中,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等造成的各种重大事故及灾害事件不断增多,致使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市在生态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火灾、地震、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城市道路的管理、监控、诱导、发布等智能化水平还很低;对人为造成的食品中毒事。
四川省“十一五”规划建议八大亮点解读
工业 强 省 ”作 为发 展 战 略 写入
在 四川 发 展史 上 是第 一次 ,是 省 政 府 树 立 和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刻 分 析 省 情 ,把 握 经 济 规 律 ,
j 进经 验 作 出 的重 大 决策 。工 业
城 乡二元 结 构特 征 明显 ,城 乡差 距 有 拉 大之 势 。全 面建设 小 康社 会 ,重 点
的重 大历 史任 务 ,这 对 四川来 说 尤 为
重 要 、尤 为 紧迫 ,更 具针 对性 。以统
的重大 基础产 业和特 色产业项 目。 “ 一 五 ” 期 间 ,四 川 有 一 大 批 十
项 目将 陆续 开 工建 设 ,从 已基 本确 定
筹 城 乡发 展 的思 路 为指 导 ,逐步 建 立 以工 促 农 、 以城 带 乡 的新 型 城 乡 关 系 ;坚持 用 抓工 业 的理 念抓 农 业 ,着 力 培育 龙头 企 业 ,积极 发展 农 村专 业 合 作经 济组 织 ,强 化产 业 支撑 ,推 进 现代 农 业 建 设 ;打 破 城 乡 二 元 结 构 , 消除 城 乡体制 壁 垒 , 进 农 村经 济社 促 会 全 面发 展 ;大 力发 展县 域 经济 ,加
设指 明 了路径 。
『《 关于 制定 国民经 济 和社 会发
・ 一
个 五年 规 划 的 建议》 f 以下 议》 ,确 立 了 四川 省 未 来 五 1
召开 “ 业强 省 ”工 作会 议 ,对 工 业 工 工作 进行 全 面部 署 ,要求 抓 工业 的思 想 更 统 一 , 目标 更 积 极 ,思 路 更 明
维普资讯
十一五规划 ・
・
SeI Rpr pc I eo a t专 题 研 究 》
安监总科技[2007]16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各有关单位:为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落实《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构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提升安全生产自主创新能力和公民的安全科学素质,现就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指导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整合安全生产科技资源,构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坚持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原则(一)坚持“鼓励创新、强化投入”的原则。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产、学、研三方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加大安全科技投入,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二)坚持“突出重点、典型示范”的原则。
针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重点安全生产问题,集中科技力量,组织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攻关,对于取得明显实效的成果,典型示范,推广应用。
(三)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原则。
通过强化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安全科技的组织指导作用,加强从事安全科技的企事业单位间的组织协调,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安全科技资源整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四)坚持“端正学风、求真务实”的原则。
树立求真务实的学风,抵制学术研究上弄虚作假,防止和纠正广种薄收、空泛浮浅的现象,提倡奉献精神,不断加强安全科技队伍建设。
三、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科技管理体系建立政府支持引导、企业为主体、研究单位广泛参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科技管理体系。
“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
( ) 全 生 产 面 临 的 形 势 一 安
是 粗 放 型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与 安
党 和 政 府 历 来 高 度 重 视 安 全 生 产 。 危 害 严 重 。 卫 生 部 统计 , 止 20 据 截 02 党 的 十 六 大 明 确 提 出 : 高 度 重 视 安 年 全 国 累 计 检 出 尘 肺 病 患 者 5 万 “ 8
欠 账 严 重 ; 三 是 部 分 行 业 安 全管 理 弱 化 , 全 监 管 体 制 不 健 全 ; 是 企 安 阴 业 安 全 生 产 责任 不 到 位 , 理 混 乱 , 管
违 规 作 业 、 章 指 挥 、 反 劳 动 纪 律 违 违
年 ) ( 下 简 称 《 划 纲 要 》 确 定 》以 规 ) 的 指 导 方 针 、 标 和 总 体 部 署 。 实 目 落 中 共 中 央 、 务 院 《 于 实 施 科 技 规 国 关 划 纲 要 增 强 自 主 创 新 能 力 的 决 定 》, 特 制 定 “ 一 五 ” 全 生 产 科 技 发 展 十 安 规 划 , 导 “ 一 五 ” 期 安 全 生 产 指 十 时 科 技 工 作 , 实 现 安 全 生 产 状 况 进 一 步好 转 , 撑 和 引领 安 全 发 展 。 支 现 状 与 问 题
为 贯 彻 十 六 届 五 中 全 会 和 全 国 和 社 会 的 转 型 期 ,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科 技 大 会 精 神 , 照 《 家 中 长 期 科 不 均 衡 , 全 生 产 基 础 薄 弱 , 全 生 按 国 安 安 学 和技 术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06 22 产 形 势 依 然 严 峻 。 20 — 00
全 生 产 摆 在 了 与 资 源 、 环 境 等 同 等 重 要 的 地 位 。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制 定 国 《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
Zege hnc丽
( 上期 ) 接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 “ 十一五"专项规划
安监总规划【0 71 6 - 2 0 】6 --  ̄ - ̄ o七年八月八 1 - 3
殴、 “ 十一五”期 间重点工程
依 据 《 全生产 “ 安 十一 五”规 划 》
到 10 0 %,事 故 信 息完 整 率 10 0 %。有关
特别 重大 事故 、重大 事故 信息上 报在 专
网覆 盖范 围 的系统 内实现 随时报 送 ;明
故 调 度 快 报 、事 故 统计 、行 政 执 法 统 计 、职业 病危 害统计 、煤 矿经 济运行 统 计和安全生产辅助决 策支 持等子系统 ; 供 国家 矿 山应急救 援 中心使 用 的矿 山应急救援信息 管理 系统 。 ( 3)数据库建设
的主要 任务 和重点 工程 , “ 一五 ”期 十
依托公 网及 已有 网络 基础 设施 ,构
建 国家安 全生 产信 息系统 的 网络平 台 , 实 现覆盖 国家 安全 监管总 局 ( 括 国家 包
容 、方 式 和 责 任 ,实 现 国家 、省 、 地
( )、县 四级机 构安全 生产信 息互 通 市 互联 和资 源共享 ,并 和其 它部 门实现 资
源共享接 口。
间安全生 产信 息化 的重点工 程是 安全 生
产 信 息 系 统 建 设 工 程 (即 “ 安 ” 工 金 程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工程 、国家 安全监管总局办公 内网和政府 网站群改造 扩容工程 。
煤 矿安监 局 )到省 级机构 、其 中1个 省 1
到 所属 的 16 1 个地 ( )级 机构 和9 0 市 o+
“ 安 ”工 程 一期 投 资估 算 为 金
关于印发《“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Ⅸ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在分析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现状和需求的基 础上 ,研究确定 了安全生产科技 发展的指导思想 、 目 “ 标和主
要任务 ,提 出了实现科技发展 目 标及主要任务的保障条件和措 施。 现将 《 十一五 ”安全生产科 技发 展规 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 、本部 门、本单 位的实际情况,组 织做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工 “ 作 ,加快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 。
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处 罚:
报 有关部fl 建设项 目所在地 的安全生 产监督 管理部门。 il 第二十九条 建设项 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安全生 产监督管
理部门应当按 照各 自 职责 , 对建设项 目安全许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 )建设项 目安全设施竣工后未进行检验 、检测的 ; 一 ( 二)施工期间修改建设项 目安全设施设计未保存记录的 ; ( 三)在申请建设项 目安全行政许可时提供虚假文件 、资料的 ; ( 未 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研究提 出建设项 目试生产 ( 用) 四) 使 可 能出现的安全 问题及对策或者未制 定周密的建设项 目 生产 ( 试 使用 ) 方案 ,进行试生产 ( 使用 )的;
第三十一条 建设项 目安全许可实施部门工作人员有 下列行 为之一 的,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 构成犯罪的 ,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发现 建设项 目未依法取得安全许可擅 自从事生产、储存活 一
动 ,不依法处理的 ;
安全许 可 第三十六条 本实施办法规 定的行政处 罚 ,由建设项 目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依 照 Ⅸ 危险化学 品安 全管理 条例》第五十七 条的规定 处罚 : ( )建设项 目设立未经安全审查批准 ,擅 自从事危险化学 品生 一
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2006 ~ 20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二○○五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1)一、现状与问题 (22)(一)伤亡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 (22)(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66)(三)主要原因 (77)(四)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88)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99)(一)指导思想 (99)(二)总体目标 (1010)(三)到2010年重点行业和领域目标 (1010)三、主要任务 (1111)(一)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 (1111)(二)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监督管理 (1212)(三)提升科学技术支撑能力 (1515)(四)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1616)(五)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平台 (1616)(六)强化安全生产培训 (1717)(七)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1717)(八)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1818)(九)加强职业危害监督检查 (1818)(十)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 (1818)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919)(一)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919)(二)加强安全生产法治 (1919)(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020)(四)加强监管监察能力建设 (2020)(五)加大安全投入 (2121)(六)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2222)(七)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条件 (2222)(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323)五、重点工程 (2323)(一)科技创新和技术示范工程 (2323)(二)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2424)(三)重点技术支撑中心建设工程 (2424)(四)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2525)(五)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工程 (2626)(六)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2626)(七)法规、标准及安全文化建设工程 (2626)(八)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侦办工作保障工程 (2727)(九)煤矿事故预防与主要灾害治理工程 (2727)(十)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 (2727)前言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四川省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规划四川省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规划(草案)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OO六年七月前言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保障。
依靠安全科技进步和创新,全面提升安全科技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引领和推动安全发展,是安全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四川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的重要时期。
在“十一五”时期,四川安全科技工作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安全科技发展方针,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激励安全科技创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院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四川安全科技创新机制,提升四川安全科技整体水平,促进四川安全生产稳步发展。
本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科技现状、问题与需求,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条件和措施,附件五个部分,是“十一五”时期四川组织实施安全科技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目录一、现状与问题(一)安全生产面临形势(二)安全生产科技现状(三)安全科技需求分析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思路(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安全理论体系(二)加强实用技术研究,提高隐患防治功效(三)加大重点科技攻关,提升安全科技水平(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安全科技产业化(五)注重技术标准研究,强化监管监察手段;(六)加大救援技术研发,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四、保障措施(一)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安全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二)加大科技投入,确保安全科技研发支持力度(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安全科技研发能力(四)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安全科技开发动力(五)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安全科技工作创新五、附件(一)7大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二)46个优先发展的安全科技研究方向(三)96项重点安全科技推广技术(四)16项安全科研项目及经费(五)6项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六)6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四川省“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规划为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结合国家“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四川省“十一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一)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十五”期间,在全省上下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总体平稳并趋于好转。
从事故趋势看,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万人死亡率平均0.82,低于全国1.01的平均水平,五年减少死亡1058人,下降14.44%;从行业领域看,煤矿、非煤矿山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总体呈逐年下降之势,煤矿事故降幅均为70.00%,非煤矿山事故幅分别为68.75%。
但是,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事故总量居高不下。
“十五”期间,全省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39485起,死亡34097人,平均每天发生事故131.2起,死亡近19人。
二是重特大事故多发。
“十五”期间,全省共发生重大事故695起,死亡了2841人,起数增加33起、死亡人数增加104人。
特大事故38起,主要分布在道路交通(60.73%)和煤矿(19.8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例高且事故最为频繁,平均每天发生101.1起。
三是公共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职业危害较为严重。
四是主要安全指标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005年,全省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别是0.85、4.88、9.38、6.0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造成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基础脆弱的因素,也有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制不落实、管理不严的问题,特别是安全科技水平不高,科研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支撑力量分散且保障不力等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安全生产科技现状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起步较晚,起点不高,但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省各级和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重视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依靠科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意识进一步深化,有关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科技力量逐步涉足安全生产领域,全省安全生产科技得到了较快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科研队伍,成立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研发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成为我省安全生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四川安全科技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四川省作为科技大省,虽然安全科技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人均指标相对较低,安全科技力量区域差别明显;企业安全创新主体作用较弱,安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安全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缺乏有效整合;安全科技服务经济的功能不强;安全成果应用转化市场途径不畅;安全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安全科技体制尚未建立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制约着安全科技的发展。
其主要表现是:(1)安全生产科技整体水平不高。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和转化率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安全生产科技贡献率低于全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平均水平;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和领域长期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共性、关键性科技问题尚未被攻克,安全生产的科研储备匮乏。
(2)安全生产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各行业主管部门相继撤消后,安全生产理论、公益性和共性技术的科研投入无论在绝对数还是在相对数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没有明确的、可靠的资金渠道。
(3)安全生产理论研究滞后。
没有形成能够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论体系,对安全生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及其规律、方法等的研究不足。
(4)安全生产技术装备落后。
目前全省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公共安全等行业和领域技术装备落后,难以适应危险源监控、预警和事故应急救援的需求。
(5)安全技术标准不能满足需要。
现有安全生产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还相对滞后,技术标准过时和欠缺的现象较严重,对执法的技术支撑仍然薄弱。
(6)事故预测、预警及监控能力较弱。
各类安全生产信息未能实现有效整合,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事故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预测、预警、监控的关键技术、平台核心技术和重要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三)安全生产科技需求分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科学技术发展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和行业领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创新已作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家战略。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更加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安全生产科技已成为四川省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保障。
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职业危害,实现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迫切需要依靠安全科技来支撑安全生产,同时也对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巨大的需求。
(1)迫切需要系统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
急需研究建立安全生产基础理论体系,建立与安全生产在经济和社会中地位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科技政策和措施,为安全生产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2)迫切需要加大安全科技攻关力度。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危险因素种类不断增多,灾害防治更加复杂化,一些共性和关键性安全技术与装备制约着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
急需开展共性、关键性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集成,提升安全防护整体水平。
(3)迫切需要先进完善的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急需大力开展安全评价技术、检测检验技术、重大危险源管理技术、安全信息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颁布执行,对与之配套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安全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需要技术标准的支撑和促进;加入WTO后的新形势需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4)迫切需要建立安全技术支撑平台。
加强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做好安全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装备;开展安全示范工程建设,为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试验研究基地,形成安全科技促进安全发展的典范,带动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的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整合安全科技资源,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构建安全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机制和体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为实现四川省安全生产稳定好转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思路在发展路径上,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安全生产科技的战略基点,以科技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组织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攻关,重视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培养,促进安全生产持续好转。
在创新方式上,从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大力推进安全理论、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监察手段创新,培养高水平的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创造本质安全化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在创新机制上,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院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四川安全科技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在发展部署上,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安全科技发展方针。
“自主创新”即要从增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安全生产科技优秀成果的评选、转化与推广应用力度,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
“重点跨越”即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煤矿、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和公共安全等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共性、关键技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安全生产科技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