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优秀7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优秀7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优秀7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归去来兮辞并序》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

鉴赏抒情散文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

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读其文,我们若穿越其田园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来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

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引入问题,注重由语言之路径、入文学之堂奥。

多数学生喜欢陶渊明,如果诱导得当学生是会积极参与的。

以前也学过许多陶渊明的诗文,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把握他诗文的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

而对于他在文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则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把握即可。

但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既要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又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三、设计思想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这样的要求: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归去来兮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归去来兮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归去来兮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篇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二必修的《归去来兮辞并序》。

二、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归去来兮辞并序》跳出局限性,思考世界的宏观性和历史的持续性;3.学生能够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体悟到庄子哲学的特点、思想家的特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讲解《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哲学内涵,以及在文学特性上的独具特色;2.难点如何让学生从本篇文章中领悟庄子的经典思想和哲学观点。

四、教学方法1.文本解析通过来回解读《归去来兮辞并序》进行文本解析。

2.讨论式教学在学生解读之后,通过老师点燃的问题,不同学生们之间进行讨论式教学。

3.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竞赛,比较各个小组对于文章的理解深度和推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进入本篇文章的解析之前先对庄子的一些知识进行了解,为本篇文章的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2.讲解与分析讲解庄子哲学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并序》,分析庄子哲学的内涵、文学特性等。

3.观察和讨论通过老师针对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观察和发现庄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4.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文本分析,推理和理解深度的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本质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六、教学资源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老师展示、纸笔等教学资源七、教学评估1.小组竞赛的成绩单2.个人练习证明3.因材施教八、拓展思路本篇文章在讲解庄子哲学之后,可以放宽主题,进行拓展性的思考。

例如:分享庄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或者本篇文章与其他哲学或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点等本次教学针对庄子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并序》,通过文本解析、讨论式教学和小组竞赛等多样化的方式,旨在深入理解庄子哲学的内涵和文学特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4.doc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4.doc

《归去来兮辞》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

2.了解辞赋的特点。

3.积累重要实词、虚词,掌握特殊文言句式。

4.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吋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出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他的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积累重要实词,虚词,掌握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反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一、导入新课1、带领学生观看视介绍陶渊明的视频,和学生共同回忆陶渊明的《饮酒》诗,进入课文的学习。

2、文体介绍:辞,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韵文。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被称作楚辞;乂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又称作骚体。

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区别:赋进一步散文化,写法上讲究铺排,内容以咏物说理为主。

辞内容重在抒情,富有浪漫的气息。

押韵,句式较整齐,以四六字句为主体。

二、听读课文,注意注音,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熹微(xl) 盈樽(zun) 盘桓(huan) 眄(mian) 窈窕(yaotian)出岫(xiih)遑遑(huang) 棹(zhao) 耘籽(zl) 景(jlng) 翳翳(yl) 东皋(gdo) 2、学生自读课文,总结文言知识(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仃)重要实词田园将芜胡不归乐夫天命复奚疑晨光之熹微三径就荒抚孤松而盘桓农人告余以春及哀吾生之行休归去來兮既自以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载欣载奔引壶觞以自酌审容膝之易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景翳翳以将入请息交以绝遊感吾生之行休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帝乡不可期登东皋以舒啸聊乘化以归尽(2)—词多义现象心因事顺心既自以心为形役夫问征夫以前路乐夫天命复奚疑事将有事于西畴尝从人事故故便求z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奚奚惆怅而独悲乐夫天命复奚疑(3)通假字乃瞻衡宇景翳翳以将入(4)词类活用现象策扶老以流憩园日涉以成趣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善万物之得时乐琴书以消忧乐夫天命复疑携幼入室眄庭柯以怡颜(5)古今异义词知來者之可追将有事于西畴既窈窕以寻壑悦亲戚Z情话策扶老以流憩于是怅然慷慨尝从人事幼稚盈室寻程式妹于武昌(6)文言特殊句式皆口腹自役既自以心为形役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z寻程式妹丧于武昌农人告余以春及乐夫天命复奚疑三、作业: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1(3课时)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1(3课时)
《归去来兮辞(并序)》第一课时学案
课题:《归去来兮辞》时数(第 周第1课时) 班级:编写人: 编写时间: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文章体裁探究
文章的主体是一篇有韵的“辞”。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故用语气词“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四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精讲与点拨
眄庭柯以怡颜 使动用法,使……愉快
园日涉以成趣 名词作状语,每天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用法,以…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探求什么?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为乐
小结: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检查点评背景简介、作者简介、基础知识
自学与诊断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1(学生版)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1(学生版)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1(学生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作家作品知识、写作背景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3、背诵课文【重点难点】1、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把握文意,梳理文章思路。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溢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修改后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修改后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 ,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

3.积累文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学习重点: 、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

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学习难点: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

学习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内容和步骤:一、【知识链接】1、陶渊明(367-427)名,字,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诗人,我国的第一位诗人。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

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2、本篇选自《》。

归去来,意为。

兮,。

辞,一种文体,一般要。

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3.写作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仕选择的自由。

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4、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惆怅飏眄岫翳皋棹二、【自主学习】串释“小序”(重点解释加点的词语和句子,写在课文文本相应的行间位置)快速看书,合书自我检测:1、翻译句子:(1)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 篇1教学目的:1、把握本辞淡远洒脱的风格,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3、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4、了解作者解印去职的直接原因。

5、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

教学重点: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了解创作背景、作者情况,及辞这种文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1、掌握本课出现的各种文言知识。

2、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3、把握本辞淡远洒脱的风格,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第一节一、导入:初中时我们学过陶渊明的一篇文章。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我们今天要学的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归去来兮辞》。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

东晋大诗人、词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死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他生于东晋后期晋宋交替之际,其时家势已渐衰落。

后因家境贫寒,29岁时走上仕途。

年轻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但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看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41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20多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贫病交迫中去世,终年63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2021学年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优秀学案

2021学年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优秀学案

2021学年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优秀学案【文本解读】《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序”一散体叙事,“辞”以骈体抒情,二者相得益彰。

“辞”的部分是阅读的重点。

作者反复铺陈、连续咏叹,抒写自己回归田园、重返自然的欢愉,也透露出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界,感受其骈偶押韵的语言特色。

【素养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文章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了解辞赋特点,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3.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本文中诗人形象。

4.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5.反思陶渊明的精神追求在当下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文化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字,又字元亮,东晋、、。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其为“”。

陶渊明出身于名门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道中落,生活拮据,29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下级官职,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让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41岁时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的二十二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却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终年62岁。

2.相关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一天的彭泽令。

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3.了解文体“辞”“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学习目标:1、读序文,知人论世。

2、读文本,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课。

二、读序文,用四句话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辞官的原因)。

用三句话介绍作者。

三、如何理解课题?四、自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试着读出一定的节奏。

1、根据文章的语言,介绍“辞”这种文体(句式、字数、韵)。

2、押了哪些韵并找出该韵韵脚的字。

3“归去来兮”出现几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五、齐读文本,初略感情(节奏把握)。

思考:文章可以用“?”、“。

”“!”三个标点符号来表达感情,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六、品读文本,领悟情思。

(文章在叙事和抒情中情景交融,本诗除去开头一句“归去来兮”独立处理外,共有60句。

两句为一组,四句为一节,共15节,每节就是一幅图画。

1、小组任选6副图画,用四个字的词语给图画命名。

2、说说你命名的理由。

3、用有声的语言把你图画“画”给大家。

作业:1、仿“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另造一对偶句。

2、诵读课文。

七、再读课文,收集罗列本课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翻译句子。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翻译句子:(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八、拓展:1、如何理解“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蕴含的思想。

2、结合不同作家作品,理解“兼济天下”的古之文人不得不归的情怀。

九、结合句子,谈谈文本的艺术手法。

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优秀5篇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优秀5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优秀5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篇一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明确本文的特点,把握古汉语分类常识。

二、整体感知该辞运用对比,触景生情,卒率显志等形象化手段抒发自己“乐于安命”的情怀。

另外,在古汉语常识的把握中,要注意通假字:“曷”通“何”的用法。

注意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注意以下词类活用的词,如:生、怡、傲、容膝、流、棹、行等,及辞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讨论写作特点,并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2.按座位四人一组讨论,推荐一人发言。

3.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以出题训练为主。

训练式,分类归纳有关知识及特殊句式。

(1)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2)古今异义词于时**未静(**,指战乱。

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句意是,这时候社会不安定。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交,交互,都。

今常用义“交通”、“交友”等。

句意是,饥寒虽然很急迫,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

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

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

句意是:阳光暗了太阳就要落山。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

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句意是:喜欢和亲戚们谈知心话。

)(3)一词多义心①因事顺心(心意)②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之类。

)夫①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②乐夫天命傻奚疑?(助词)事①将有事于西畴(指耕种的事)②从人事(指治人之事)故①故伎求之(所以)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③四方之事(助词“的”)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奔①载欣载奔(跑去)②情在骏奔(奔丧)(4)词类活用生生所资(生,动词活用成名词——生活。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一、序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是每个人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学校中的学生还是职场中的员工,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对于我个人而言,学习一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且最乐趣的一部分。

在写作这篇文档之前,我决定以“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为标题,来表达学习对我的重要性。

二、归去来兮“归去来兮”来自于古代诗人辜鸿铭的《己亥杂诗》。

这句诗意味着一种返璞归真、回归初衷的思考。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迷失自我,被琐事和外界干扰所迷惑。

我们需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和初心,找回我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无论是为了追求职场的成功,还是为了充实自我、提升个人能力,学习应该是持续的、自我驱动的过程。

我们需要时刻反思自己的学习动力,保持初心,坚持不懈地向前行。

三、辞并序学案辞表示放弃、拒绝的意思,序则表示顺序、计划。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辞去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和负担,从而为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辞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消遣活动,如无意义的社交媒体浏览和电视剧追剧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辞去一些不必要的担忧和顾虑,放下“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我没有足够的天赋”等消极思维,而是积极寻找学习的机会和方法。

然后,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有序、可操作性强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以包括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时间的规划等。

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配时间和资源,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四、学案的重要性学案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内容,还能够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一个好的学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当具体而明确,帮助我们知道学习的方向和要达到的效果。

2.合理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避免一次性贪多求全。

3.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应当包括每日、每周、每月的学习时间安排,以及学习进度的跟踪和调整。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归去来兮辞》复习一.作者介绍: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二.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衡”通“横”解释:横木三.指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愉快(2)形容词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喜悦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3)形容词用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形容词用作动词(4)名词用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时常(5)名词用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弹琴,名词用作动词;书,读书,名词用作动词或棹孤舟──棹,划,名词用作动词策扶老以流憩──策,拄,名词用作动词(6)动词用作名词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活,动词用作名词审容膝之易安──容膝,仅能容下双膝的小屋动词用作名词四.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幼稚古义:小孩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2)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等工作(3)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4)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5)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6)有事古义:干农活今义:泛指有事情(7)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五.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

宾语前置句(1)耕植不足以自给翻译:耕田植桑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2)皆口腹自役翻译:都是为了谋生而役使自己疑问句宾语前置句(3)复驾言兮焉求翻译: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翻译: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又想到哪里去呢?(5)乐夫天命复奚疑翻译:乐于顺从天命又疑虑什么呢?被动句(6)遂见用于小邑翻译: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7)既自以心为形役翻译:既然自己让心志被形体役使状语后置句(8)农人告余以春及翻译:农夫们把春天来了的消息告诉我。

学案3: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学案3: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你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跨越百年的沧桑仍留在人们的心中,你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你放下官印,扛起锄头,义无反顾地走向田间地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你揉揉酸痛的肩膀,拍拍裤角的泥土,心底却是从未有过的自在和满足。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你几经波折,几度追寻,终于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从此与日月同生同息。

你是中国诗坛最为秀丽的那朵奇葩,你的丰碑永远竖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你,就是自然中释放生命芬芳的陶渊明。

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无奈地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活,他怀抱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奔走仕途……他曾在满朝文武钩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愤怒地望着钱财万贯,望着昏暗的官场,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迫于不满,他怀抱满心厌恶,毅然告别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参军……他曾在市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骜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满足地望着春色满园,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为免于玷污,他怀抱满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乡的田园,故乡的山水,远离尘世。

他曾在硕果累累的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课内素材陶渊明厌恶官场,决心归隐。

“田园将芜”,故应归家,只是心为形役,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的可悲啊!但是,归意已有,决心已下。

正如他在《归园田居》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从他的自恕自慰之词中,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情感。

陶渊明依恋山水,性情旷达,应该说是一种禀赋。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归去来兮辞》学案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作者、文体及写作背景知识有感情地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字句2、过程与方法诵读感知、借助学案,通其大意、师生探究,解决疑难、通过题目,落实字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陶渊明的思想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全文难点:通其大意文言字词落实二、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2、作者简介《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

陶潜,字元亮,一字渊明,私谥靖节。

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

可见本文的成就与地位。

作者的代表作有《桃花源记》等。

3、加点字注音:求之靡.途(mǐ)心惮.远役(dàn )稔.( rěn )敛裳.( cháng)轻飏.(yáng )载.欣载奔( zài )眄.(miǎn )西畴.( chóu )窈.窕.(yǎo )(tiǎo )耘耔..( yún)(zǐ)三、互动探究:1、诵读师生逐段、交互诵读。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3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3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胡、奚、曷、焉、何”等疑问代词的用法,“行、引、乘、策”等词的意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欣赏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用典自然,想象丰富。

3.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作家作品简历: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一类是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代表作: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组诗等。

课文背景:陶渊明义熙元年(405)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

据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县吏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资料卡片本文是一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

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

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充分突出了这种文体的特点,利用这种特点为内容的表达服务。

如他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就极尽铺陈之能事,而这种铺陈是分清主次、有所选择的。

在句式上,整饬对仗之中又包含参差错落。

作者将满腔的感情都寄寓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之中,词采华美、音韵和谐却又“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鲜明地突出了辞赋在词采和音韵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

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1.了解陶渊明及山水田园诗派的有关知识,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一、背景知识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二、文学常识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

后世称靖节先生。

有《陶渊明集》。

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

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 陶渊明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怅然( ) 一稔( ) 轻飏( )熹微( ) 眄庭柯( ) 流憩( )出岫( ) 翳翳( ) 盘桓( )棹孤舟( ) 寻壑( ) 耘耔( )参考答案:chàng rěn yáng xī miǎn qì xiù yì huán zhào hè zǐ四、整体感知梳理结构层次(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一、序言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会有归去的冲动。

归去不仅仅是身体的回归,更是心灵的归宿。

正如文学巨匠辞并所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这句古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纷繁世事的告别。

而序学案则是我们实现归去的途径和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回归自我,重新认识自我,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思考的空间。

二、序学案的定义与特点1. 序学案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练习来实现内心平静的学习方法。

2. 序学案强调专注和思考,以发掘个体的潜力为目的。

3. 序学案旨在提高个体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并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

三、序学案的设计与实施1. 目标的设定在设计序学案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的目标。

这包括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升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我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 学习资源的整合在实施序学案时,我们需要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学习社群等。

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培养综合能力。

3. 学习方法的选择序学案在学习方法上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些人适合阅读,有些人适合实践,有些人适合交流。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 学习过程的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是序学案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学习的不足和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反思也是激发内心活力和智慧的重要手段,使我们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

四、序学案的价值与意义1. 促进个体的综合素质提升序学案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培养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2. 培养个体的思考能力序学案强调思考和理性观察,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个体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使个体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主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学案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作者、文体及写作背景知识
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掌握重要字句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感知、借助学案,通其大意、师生探究,解决疑难、通过题目,落实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知陶渊明的思想
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难点:
通其大意
文言字词落实
二、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2、作者简介
《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

陶潜,字元亮,一字渊明,私谥靖节。

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

可见本文的成就与地位。

作者的代表作有《桃花源记》等。

3、加点字注音:
求之靡.途(mǐ)心惮.远役(dàn )稔.( rěn )敛裳.( cháng)轻飏.(yáng )载.欣载奔( zài )眄.(miǎn )西畴.( chóu )窈.窕.(yǎo )(tiǎo )
耘耔
..( yún)(zǐ)
三、互动探究:
1、诵读
师生逐段、交互诵读。

要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结合译文,通其大意。

参考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的依靠,没有办法解决。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忽然产生了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恰逢有出使到外地的事情,蒙州郡长官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

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等到过了一些日子,因思念田园而产生了归乡的念头。

那是为什么?因为本性率真,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谋生而役使自己。

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仍然希望公田的庄稼收获一次(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
去。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

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

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
第一段: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归去!既然自己让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

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早晨天色朦胧,还不十分明亮。

第二段:
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

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

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

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然自得的心情,深知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适。

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

拄着手杖走走歇歇,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

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日光渐暗太阳将要落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第三段: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

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耕耘。

有时坐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

有时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沟,有时经过道路崎岖的小丘。

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

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第四段: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

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

有时扶
着拐杖除草培苗。

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

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

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四、当堂训练:
解释下面加点字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何,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为什么哪里
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使……愉快
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
乐.琴书以消忧意动用法,以……为乐
翻译下列句子: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探求什么?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

4、作业:背诵正文部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背诵正文部分
2、过程与方法
以文解文,深入体察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理解陶渊明归隐的感情
重点:
赏析重要语句,以文解文
难点:
背诵全文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全文背诵
三、互动探究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语段,分析其妙处。

四、当堂训练:
1、语段扩写
在陶渊明的笔下,回归田园的路是急迫的,又是潇洒的,请选择其中的几句话或一段话进行扩写。

要求:文笔流畅,有细节描写,要写出陶渊明回归时的喜悦心情,但不能写成对文章的翻译,重在写出文章的神韵。

教师示范:
扩写内容:第一段
扩写:当尘网尘封了曾经飘逸四海的猛志,当乡里小儿的颐指气使玷污了纯洁的心灵之湖,桃花源正在激越地拨响内心的归隐之弦,是留下,忍辱负重;还是回归,快意人生?迷途中的反思,让回归更加坚定。

一袭白衣,一叶轻舟,前路未明又何惧,开阔天地任我行!
扩写内容:
扩写:
2、师生交流互动,升华提高
四、作业:做完市学案一、二课时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