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下复习纲要.doc

合集下载

植物学复习提纲含答案电子教案

植物学复习提纲含答案电子教案

植物学复习提纲1、 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细胞壁,液泡。

动物细胞: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2、 了解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生长概念。

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成熟的根,这种植物体 的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这种生长过程称为 根的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 同组成根的结构,称为根的初生结构。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 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形成了茎的初生结构。

3、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哪三部分?原生木质部 『 (外始式)后生木质部 原生韧皮部 初生韧皮部 (后生韧皮部I 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表皮皮层 初生木质部 维管柱F 管束初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i 髓和髓射线4、双子叶植物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及起源。

出现在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是原形成层在初生维管束的分化过程中留下的潜在的分生组织,在以后茎的生长,特别是木质茎的增粗中将其主要 作用5、凯氏带的概念和作用?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

对水分和溶质有着障碍 或限制作用。

表皮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凯氏带)维管柱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初生维管组织 (外始式))6根毛的形成及利于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特征。

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外壁延伸而成,是根的特有结构。

外壁上存在着粘液和果胶质,加强了与土壤的接触,有利于根毛的吸收和固着作用,使根毛对控制土壤侵蚀比根的其他部分可能更为重要和有效。

根毛生长速度较快,但寿命较短,随着分生区衍生细胞的不断增大和分化,以及伸长区细胞不断地向前衍伸,新的根毛也就连续地出现替代枯死的根毛,随着根毛的生长,向前推移,进入新的土壤区域。

7、典型的细胞水势包括哪四个部分?= ^s +护+ t g+ i)m为细胞水势,书s为溶质势(渗透式),书p为压力势,书g为重力势, 为衬托势。

植物学复习纲要

植物学复习纲要

一、总论基本内容:生药、中药、草药、中草药的定义和范畴;生药的分类方法;我国古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本草著作的整理、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及简单的历史评价;生药学科的进展。

生药的化学成分的分类、性质和鉴定;生药鉴定的意义和方法;生药的资源及主要产区;中药炮制的目的及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生药拉丁名的基本格式;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中药的定义和范畴2.熟悉生药按药用部位、按化学成分、按功效、按自然分类法分类的优点以及不足3.掌握我国古代著名本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的整理、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及简单的历史评价4.熟悉生药的化学成分的分类、性质,掌握常见化学成分的鉴别方法*5.掌握生药原(动)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检定的基本方法及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掌握生药的DNA分子标记鉴定方法*6.了解生药的资源及主要产区7.熟悉中药炮制的目的及主要方法8.掌握植物学名、生药拉丁名的基本格式,熟悉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二、藻类、菌类、蕨类、裸子植物生药基本内容:藻类、菌类生药的特点;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茯苓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茯苓与猪苓的区别。

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

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麻黄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银杏的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性状区别。

基本要求:1.掌握藻类、菌类生药的特征、分类和主要化学成分2.熟悉螺旋藻*、昆布、海藻、海人草*的来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3.掌握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熟悉冬虫夏草混淆品状况4.掌握茯苓的来源、采收加工、商品规格、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主要药理作用及功效。

植物学复习重点教学提纲

植物学复习重点教学提纲

植物学复习重点绪论1.园林植物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可应用于花艺、园林,以及室内外布置和装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总称,又称为观赏植物。

第一章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形状有圆球形、长柱形、长筒形、长方体形、星形、多面体形、线形、梭形等。

植物细胞的大小:几个μm——数十个μm(高等植物)3.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

细胞壁由胞间层(中层)、初生壁、次生壁组成;原生质体又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4.细胞后含物(内含物)?植物细胞内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植物次生物质,称为后含物。

5.细胞周期及四个时期?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四个时期:(1) DNA合成前期(G1期);(2) DNA合成期(S期);(3) 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6.细胞分裂的类型?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7.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细胞生长是指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后发生的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长。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同源细胞逐渐变为在形态、结构、功能和生化特征上彼此互异的过程。

8.细胞的全能性?大多数生活的植物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都具有经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1.植物组织?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组织: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的细胞群称为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组织包括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部分。

成熟组织包括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2.分生组织?根据来源和性质分生组织可划分为哪几种?根据在植物体内分布的部位分生组织又可划分为哪几种?分生组织是指位于特定部位、能持续或周期性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群。

植物学(本科)复习提纲

植物学(本科)复习提纲

植物学(本科)复习提纲植物学(本科)复习提纲植物细胞部分1.细胞学说的内容及主要意义是什么?2.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学结构)包括哪些部分,超微结构包括哪些部分?3植物体中每个细胞所含的细胞器类型是否相同?试举例说明。

4.质体有哪些类型,存在于植物体的哪些部位,各自的作用是什么?5.液泡有什么功能,主要含有哪些物质?6.细胞内含物主要包括哪几种,各有何意义和利用价值?7.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有何区别?各包括哪些成分,各自的功能如何?8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是否都存在?9植物细胞有那些结构保证了多细胞植物体中细胞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传递。

10.说明细胞壁主要的4种次生变化及相应功能。

11.何为纹孔,胞间连丝,有什么作用?纹孔有几种类型?画图表示之。

12.植物细胞的分裂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主要不同?各发生在什么部位和时期?它们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各有何联系?13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试说明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14.名词解释: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器,质膜,细胞质运动,花青素15.说明使用普通显微镜时正确的操作步骤。

植物组织部分1.名词解释: 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2.说明分生组织的概念及其按来源和位置的不同分类,各类的细胞特点。

3.植物组织一般分为几类,基本组织(薄壁组织)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哪些组织?4.比较表皮和周皮的起源,功能、结构特征和分布的异同?从外观上如何区别具有表皮的枝条和具有周皮的枝条?5.说明气孔的结构及其气孔开启-关闭的机理6.输导组织在植物体内如何分布?导管和筛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不同?7.简述机诫组织和分泌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8.说明管胞、纤维、导管之间结构和功能的区别和联系9.被子植物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们的基本组成有什么异同点?10.维管束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说明各种类型的维管束各自主要存在于哪一类植物或哪一类器官中?种子部分1.说明种子的结构、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植物学的复习提纲

植物学的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三、藻类植物(一)藻类概述1.藻类的概念及主要特征2.藻类的繁殖和生活史有几种繁殖方式,几种生活史类型,世代交替的定义3.藻类分门的主要依据(二)蓝藻门1.蓝藻的形态结构特征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特征;藻胆体及其组成;异形胞2.蓝藻的繁殖:藻殖段;外生孢子;内生孢子3.代表种类色球藻;颤藻;念珠藻4.蓝藻原始性的依据(三)裸藻门1.多数无细胞壁(柄裸藻除外),具周质体2.构造:胞口,胞咽,储蓄泡(行动物性吞咽);茸鞭型鞭毛,眼点,细胞核(中核),色素,同化产物3.主要类型:裸藻属,囊裸藻属,扁裸藻属柄裸藻属(具细胞壁及胶质柄)(四)甲藻门1.主要特征细胞壁(纤维素);色素及同化产物;鞭毛的类型及着生位置;细胞核(中核)2.主要类群:多甲藻属角甲藻属(五)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1.三个门的载色体、色素比较,光合产物的比较,鞭毛情况2.金藻门代表类群:合尾藻属,锥囊藻属3.黄藻门的代表类群:黄丝藻属,无隔藻属(重点: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4.硅藻门的主要特征:细胞壁的成分;形态特征(各种名词及其意义);鞭毛“9+0”,无中央轴丝;具壳缝(自发运动)5.硅藻的繁殖:营养细胞分裂;复大孢子1.硅藻的代表类群:小环藻属,羽纹硅藻属(六)绿藻门1. 细胞壁,载色体,色素,同化产物,鞭毛2.繁殖:游动孢子,静孢子(似亲孢子),接合生殖3.代表类群:重点:衣藻、团藻(团藻目总体特征及进化路线)、水绵(接合生殖)、石莼生活史,轮藻的有性生殖及生活史其它:鞘藻特征,丝藻特征4. 绿藻门的演化地位(七)红藻门1.红藻门植物体生长方式,细胞壁特征,载色体结构,贮藏物2.生活史特征:紫菜亚纲;真红藻亚纲3.紫菜生活史;多管藻生活史(八)褐藻门1.褐藻门的体型,细胞结构特征2. 孢子囊、配子囊的类型4.褐藻门的代表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九)藻类的起源和演化1.藻类色素进化的三条路线2.藻类繁殖、生活史演化四菌物(一)菌物概论主要了解菌物的概念、营养方式及其分类(二)粘菌门1.了解粘菌门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个类群2.发网菌的主要特征(三)卵菌门1.卵菌门与真菌门的区别2.水霉属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史;白锈菌属与霜霉属的主要特征,卵菌门的演化(四)真菌门1.真菌门的通性:营养方式,菌丝体特征(有隔菌丝、无隔菌丝;穿孔情况;细胞壁成分;菌丝组织体的类型及主要特征)2.真菌门的繁殖方式及各种孢子类型(五)鞭毛菌亚门1.鞭毛菌主要特征:无隔菌丝,纤维素细胞壁,单鞭毛游动孢子(两种类型)2.简要了解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的生活史过程。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植物学(下)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种: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

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间可以繁殖出正常的能育后代。

不同种生殖隔离。

2、孑遗植物:在地质历史的较老时期曾经非常发达,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了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立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动)物。

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及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都是著名的孑遗生物。

3、花图式:是用花的横剖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情况,以及在花托上的排列位置,也就是花的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平面所作的投影。

4、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是植物学中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5、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

它和苔辞、蕨类植物的相同之处是具有颈卵器。

能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胚珠和种子裸露而得名。

6、活化石:广义的概念:凡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至现代还生存着的生物,都可叫活化石。

狭义的概念与孑遗生物相近,现代孑遗生物一定都是活化石。

7、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合子,二相染色体,2n),发育为胚;另1个与2个极核融合后,发育为三相染色体(3n)的胚乳。

8、花程式:是借用符号及数字组成一定的程式来表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的关系。

二、填空: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2、双名法的构成: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倡导,采用拉戊文或其他文字拉戊化来书写。

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属名:各级分类群种重要的等级,常为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及用途等。

是植物成分命名的基础。

《植物学》下册汇总

《植物学》下册汇总

植物学Ⅱ(下册)-系统分类部分前言1、回忆上册所学:植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2、下册涉及内容:分类、系统参考文献1、《植物学(下)》,贺士元等人编,北师大出版社2、《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马伟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言一、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简史在人类应用和认识植物的过程中产生的.1、人为分类时期人为分类法: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至几点较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

如:1.1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哲学家、博物学家)将植物按高大程度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1.2 李时珍(明代) 《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195种。

植物被分为草、谷、菜、果、木等五部分。

草部又依环境不同分为山草、芳草、湿草、青草、蔓草、水草等11类;木部分类为乔木、灌木等6类。

1.3 瑞典林奈根据有无雄蕊、雄蕊数目及着生情况把植物分为24纲,其中1~23纲为显花植物(如单雄蕊纲、二雄蕊纲等),第24纲为隐花植物,雌蕊的特征分目,果实的特征分属,叶子的特征分种。

2、自然分类或系统发育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时期自然分类法:最接近进化理论、最能反映植物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方法。

是生物学家以追求种系发育路线,力图依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建立的分类系统。

这是在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下才出现的分类系统。

现代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以恩格勒和柏兰特(Engler & Prantl)的《自然植物科志》(Die Naturlichen flanzefamilien)最为著名。

3、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界通常被分为16个门:1.蓝藻门(Cyanophyta)2.裸藻门(Euglenophyta)3.绿藻门(Chlorophyta)4.轮藻门(Charophyta)5.金藻门(Chrysophyta)6.甲藻门(Pyrrophyta)7.红藻门(Rhodophyta)8.褐藻门(Phaeophyta)9.细菌门(Bacteriophyta)10.粘菌门(Myxomycophyta)11.真菌门(Eumycophyta)12.地衣门(Lichens)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16.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分类阶元(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有序排列后形成阶层系统亚分类系统: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应用较多的:科(aceae)、亚科(oideae)、族(eae)、亚族(inae)茶在分类等级中的名称和归属(物)种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生物类群3、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

植物学复习提纲

植物学复习提纲

植物学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原生质体,细胞器,细胞周期,.胞间连丝,组织,分化,初生壁与次生壁,纹孔,初生分生组织与初生结构,次生分生组织与次生结构,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内始式,凯氏带,根瘤与菌根,分生组织,心皮,同源器官(举例说明),同功器官,器官变态,皮孔,胎座,离层,不定根,繁殖与生殖,单性结实,无融合生殖,双受精,生活史与世代交替,叶隙与枝隙,叶迹与枝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于向性运动,感性运动,生物钟,光敏素光形态建成,光周期现象二、填空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真核和原核两大基本类型。

2.根据质体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3.原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初生结构,维管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次生结构。

4. 一片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和叶托三部分。

一朵完整的花由雄蕊群、雌蕊群、花冠、花萼、花托、花柄六部分组成。

5. 根尖由下往上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个区,植物茎尖由上至下依次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三个区。

6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主要由周皮-部分皮层薄壁细胞、-韧皮部、-微管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

7.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群。

8.马玲薯食用的部分是块茎,甘薯食用的部分是块根,荔枝食用的部分是假种皮。

9.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两种不同形状的细胞构成。

10.叶根据其叶肉组织的结构特点可分为掌状叶和针形叶。

11. 根据导管次生壁增厚方式不同,分为环、螺、梯、网和孔-五种类型。

12.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采用的人工营养繁殖措施有扦插、压条、嫁接和细胞组织培养等几种。

13.根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成熟方式是外始式,而茎却是-内始式14.侧根起源于中枢鞘,称内起源。

维管形成层活动,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而向内分裂则产生次生木质部;木栓形成层活动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 ,向内分裂则产生栓内层。

植物学总复习大纲

植物学总复习大纲

第一章植物细胞一.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一)植物细胞的概念及其细胞:1.定义:是植物体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一切生物有机体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构造的基本单位。

(二)原生质:1.定义:是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具有一定的粘度和弹性,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的所有的具有生命活动的有机整体,由原生质特化而来。

二.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在光学显微镜下大致能看到三个部分: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1.细胞膜:又名质膜,单位膜。

其横断面在电镜下呈现“暗——明——暗”三条平行带,内外两层暗带由蛋白质分子组成,中间明亮的带由脂类分子组成。

这种膜就称单位膜。

2.细胞质:细胞质可进一步分为胞基质和细胞器。

(1)胞基质:是包围细胞器的细胞质部分。

特征:旋转运动、循环运动(2)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包括: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类合成或聚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由前质体发育而来。

动物,细菌,真菌和蓝藻没有质体。

分化成熟的质体可根据颜色和功能不同分为:叶绿体:显微结构:有色体:白色体:类型:合成酯类的白色体叫造油体。

合成淀粉的叫造粉体。

合成蛋白质的叫造蛋白体。

②.线粒体:是与物质分解代谢有关的主要细胞器,具有自己的遗传物质。

真菌,蓝藻,厌氧真菌中没有线粒体。

能随细胞移动而移动。

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细胞器。

③.内质网: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槽,池或管,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系统。

类型:粗糙型、光滑型④.核糖体:具有单层单位膜。

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产所。

⑤.高尔基体:是动态的,凸出面是初形成的,凹面是成熟的。

具极性。

A.结构:是一叠由平滑单位膜围成的囊组成,直径约为1~3um。

⑥.液泡:A.定义及其组成:是由单层单位膜包被的细胞器。

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存在。

液泡的膜称为液泡膜。

液泡内的液体称细胞液,由大量的水和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植物学》下册汇总(DOC)

《植物学》下册汇总(DOC)

植物学Ⅱ(下册)-系统分类部分前言1、回忆上册所学:植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2、下册涉及内容:分类、系统参考文献1、《植物学(下)》,贺士元等人编,北师大出版社2、《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马伟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言一、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简史在人类应用和认识植物的过程中产生的.1、人为分类时期人为分类法: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至几点较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

如:1.1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哲学家、博物学家)将植物按高大程度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1.2 李时珍(明代) 《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195种。

植物被分为草、谷、菜、果、木等五部分。

草部又依环境不同分为山草、芳草、湿草、青草、蔓草、水草等11类;木部分类为乔木、灌木等6类。

1.3 瑞典林奈根据有无雄蕊、雄蕊数目及着生情况把植物分为24纲,其中1~23纲为显花植物(如单雄蕊纲、二雄蕊纲等),第24纲为隐花植物,雌蕊的特征分目,果实的特征分属,叶子的特征分种。

2、自然分类或系统发育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时期自然分类法:最接近进化理论、最能反映植物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方法。

是生物学家以追求种系发育路线,力图依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建立的分类系统。

这是在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下才出现的分类系统。

现代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以恩格勒和柏兰特(Engler & Prantl)的《自然植物科志》(Die Naturlichen flanzefamilien)最为著名。

3、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界通常被分为16个门:1.蓝藻门(Cyanophyta)2.裸藻门(Euglenophyta)3.绿藻门(Chlorophyta)4.轮藻门(Charophyta)5.金藻门(Chrysophyta)6.甲藻门(Pyrrophyta)7.红藻门(Rhodophyta)8.褐藻门(Phaeophyta)9.细菌门(Bacteriophyta)10.粘菌门(Myxomycophyta)11.真菌门(Eumycophyta)12.地衣门(Lichens)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16.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分类阶元(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有序排列后形成阶层系统亚分类系统: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应用较多的:科(aceae)、亚科(oideae)、族(eae)、亚族(inae)茶在分类等级中的名称和归属(物)种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生物类群3、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

植物学复习提纲.doc

植物学复习提纲.doc

绪论一、什么是植物一般认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植物多行自养生活及有无限生长的特性。

根据以上特征,可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和动物界。

依“二界分类系统”,藻类、菌类、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都属于植物。

二、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多样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从个体大小看; 2. 从结构方面看; 3. 从营养方式看; 4. 从寿命方面看; 5. 从生长环境看植物的多样性是来自连续不断的种的形成过程,这是植物有机体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经过长期不断的遗传、变异、适应和选择等一系列的矛盾运动,有规律地演化而成的。

三、植物的重要性1.参与生物圈形成,推动生物界发展;2.合成有机物,贮藏能源;3.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4.是天然 xx 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资源。

我国的 xx、水杉和水松素有三大活化石之称。

四、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分支学科概述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及其器官在个体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结构的规律和形态形成过程,并以控制这些过程和创造新类型为目的的科学。

植物解剖学:研究植物组织和器官显微结构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研究植物种类,探索植物间亲缘关系,按照植物进化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相互间及植物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五、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一章植物细胞第一节概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细胞的遗传、生理上所担负的功能及对环境的适应。

而且伴随着细胞的 xx 和分化,往往也发生着形状上的相应改变。

根据细胞核的有无,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P13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

原生质体:细胞内由原生质组成的各种结构的统称。

一、原生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是原生质的结构物质,也是调节各种代谢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核酸是遗传物质( DNA),并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RNA);脂类参与膜结构和细胞壁的形成;糖类是原生质的结构物质并提供原生质生命活动的能源。

【精品】植物学复习纲要

【精品】植物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植物学?试述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学习植物学的意义。

答:植物是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真核生物。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分类等.植物学的研究及其成果将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的人口增长,粮食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等重大问题中发挥重大作用.2、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一些植物曾吸引了你的特别注意?试用生物学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来解释。

第二章答:竹子一般不开花,开花后可能会死亡。

竹是被子植物中一生只开一次花的物种之一,与水稻小麦等一样,只是因为他是多年生植物而比较特殊.开花的时候根茎叶中的营养会进入花中导致竹的死亡。

第三章细胞和组织1、基本概念:纹孔、初生壁、胞间层、细胞分化、次生壁、胞间连丝、组织、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复合组织、厚角组织和后壁组织。

答: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初生壁:初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前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间层,存在于胞间层内侧,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少量结构蛋白。

胞间层:存在于细胞的最外面,是连接相邻细胞初生壁的区域,其主要成分是果胶。

细胞分化: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

次生壁: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次生壁内侧继续积累形成的细胞壁层,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半纤维素,常含有木质素。

胞间连丝:在初生纹孔场集中分布着许多小孔,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相连,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叫做胞间连丝。

组织:组织是指生物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即由同一个或一群细胞生长分化而来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

分生组织:植物中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成熟组织是指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能力,进一步生长和分化,形成其他各种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范围:第1章绪论,第5章藻类植物,第8章苔藓植物、第9
章蕨类植物,第11章祼子植物,第12章被子植物
二、总体思路
以进化的观点掌握各大类植物的特征:从原始到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或者再到简化
以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各类植物的区别,比较与分析是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一)藻类植物以门为单位掌握分门的主要依据及各门的特征(蓝藻、裸藻、绿藻、硅藻、红藻、褐藻);植物体类型、细胞类型、细胞壁有无及成分、光合作用色素及产物、鞭毛有无、类型和着生位置、生殖方式及生活史特点
(二)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苔纲和藓纲的区别
(三)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各亚门的主要特征与区别
(四)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区别
(五)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注意高等植物各门的共有特征和区别,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的区别,重点科的特征及相近科、亚科、属的区别、各科特有或重要的鉴别性特征。

重点科:木兰科、樟科、毛茛科、桑科、壳斗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或蝶形花科)、葡萄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唇形科、菊科、天南星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
(六)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命名法规(双名法)、花程式和花图式、检索表、工具书、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主要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二、主要名词
双名法模式法与模式标本原核生物与中核生物
藻殖段外生孢子和内生孢子复大孢子和似亲孢子
世代交替接合生殖(梯形接合)同配、异配和卵配
果胞和果孢子原丝体与原叶体环带与弹丝
小型叶与大型叶营养叶与孢子叶孢子同型与孢子异型
顶枝学说与突出学说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真花说和假花说
三、分类群的比较
松科杉科柏科木兰属与含笑属毛茛属与铁线莲属
桑属与榕属棉属与木槿属山茶科与猕猴桃科
葫芦科与葡萄科杨属与柳属十字花科与蝶形花科
木兰科与毛茛科含羞草、云实和蝶形花亚科柑桔属与花椒属
伞形科与五加科芸香科与大戟科茄科与旋花科
唇形科与玄参科筒状花与舌状花亚科禾本科与莎草科
禾亚科与竹亚科小麦属大麦属水稻属百合科与兰科
天南星科与棕榈科
三、叙述题
1.藻类植物各门的分类依据及主要特征
2.以团藻目为例说明植物界的进化趋势
3.什么说绿藻门在植物界系统演化上处于主干地位
4.为什么说苔藓植物是植物界系统进化上的盲枝
5.比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异同,并说明后者比前者进化的理由
6.试述蕨类植物孢子囊着生位置、方式及其组成的各式结构
7.试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和区别,后者有哪些进化特征?
8.指出高等植物各门首先出现的进化特征及其意义所在。

9.试述各大类群植物的生活史特点及其系统学意义(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

10.单叶和复叶如何区别,复叶有哪些类型?
11.什么是花序?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2.什么是胎座?有哪几种类型?它与心皮数目的关系如何?
13.雄蕊有哪些类型?它们的代表植物是什么?
14.果实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5.了解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如何防止外来杂草的入侵?
16.以真花说和分类原则说明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17.分析毛茛科的原始特征和进化特征(与木兰科比较)
18.以检索表形式区分壳斗科各属
19.试述蔷薇科分亚科的依据,并指出各亚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20.为什么说菊科是最进化的双子叶植物,有哪些适应特征
21.为什么说兰科是最进化的单子叶植物,有哪些独特的特征
22.简述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23.比较目前广泛应用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主要依据与观点
24.如何鉴定不认识的植物,在鉴定中要注意些什么
25.植物分类检索表是如何编制的,试编写一个定距式检索表区别下列各科26.已知学名,如Salvia liguliloba,你如何能知道它属于哪个科?有什么特征?分布在哪些地方?
四、一些鉴别性特征
1.指出下列花的性状为哪一科植物所具有:副萼、十字形花冠、蝶形花冠、舌状花冠、花药瓣裂、聚药雄蕊、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合蕊柱。

2.指出下列果实特征为哪一科植物所具有:角果、荚果、柑果、双悬果、坚果、颖果、瓠果、盖裂的蒴果、孔裂的蒴果、聚花果、聚合果、壳斗。

3.指出下列蔬菜所属的科及食用部分的主要特征:白菜、青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苋菜、菠菜、蒿菜、莴苣、黄花菜。

4.指出下列果树所属的科及果实类型:柑桔、柚、杨梅、枇杷、梨、苹果、桃、草莓、葡萄、猕猴桃、无花果、枣、柿、山核桃、板栗、荔枝、龙眼、椰子、香蕉、菠萝。

5.指出我国十大名花(牡丹、梅花、菊花、兰花、荷花、月季、茶花、杜鹃花、桂花、水仙)及蜡梅、芍药、玉兰、海棠、紫薇、紫藤、郁金香、康乃馨、唐菖蒲、百合、蝴蝶兰所属的科
期末考试大纲
一、选择填空(20分)
二、是非题(10分)
三、名词解释(20分,4对)
四、简述题(20分,分类群比较,5小题)
五、叙述题(30分,3-5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