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节日、民俗、艺术、历史等。
2. 诗词欣赏,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3.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讨论。
4. 传统艺术的学习,如书法、绘画、剪纸、陶艺等。
5. 实践体验,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民俗游戏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互动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2. 学生课后作业、实践报告、作品展示等方面的评价。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兴趣培养、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介绍,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 第二周:学习诗词欣赏,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3. 第三周:阅读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经典名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 第四周:学习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陶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
5. 第五周:实践体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民俗游戏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内容6. 传统礼仪的学习与实践,如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
7. 传统美德的传承,如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爱国守法等。
8. 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念,如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等。
9. 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观念,如和谐共生、公平正义、互助互爱等。
10. 总结与回顾,对整个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传统礼仪。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故事,引导学生传承美德。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见解。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第二章: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
教学步骤: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词,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程度。
3. 学生自己创作的诗词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三)第三章: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步骤: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3.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风俗习惯4.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代表人物、经典著作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经典著作、艺术形式、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
3. 分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
4. 讨论:组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5.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作业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3. 学生期末考试:设置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3.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影响4. 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实践5. 家庭、学校、社会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七、教学方法:1. 对比法: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2. 能够简单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重要意义。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中国的传统习俗和传统手工艺品。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料: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传统手工艺品等相关图片或视频,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材料:学生用于绘图、制作手工艺品的纸张、颜料、剪刀、胶水等。
3.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利用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中华文化的特点,例如穿唐装的人物图片或视频。
2. 宣读标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是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概念引入(约10分钟)1. 让学生观看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或视频,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例如,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2. 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简单介绍这些节日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内容(约30分钟)1. 分别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由来、庆祝方式和重要食品等。
适当利用图片资料或教具展示,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兴趣。
2. 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如中国人民喜欢戴红色的衣物、贴对联、燃放烟花爆竹以及包饺子等。
四、活动设计(约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一起完成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折扇、中国结等,以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
2. 学生完成后,可以进行展示,并描述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的特点和意义。
五、巩固与拓展(约1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总结学习过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巩固所学内容。
2. 提供更多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图书、视频等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六、小结(约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概括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一些传统习俗。
2. 以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结束本节课。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备课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备课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传统文化》三年级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一课《三字经》1、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阅读原文,熟悉原文,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理解内涵,受儒家经典影响,弘扬扬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理解原文的意思,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成为天才的深刻意义。
4、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三个部分:(I)激动人心的故事,(II)阅读理解,(III)扩展和升华。
6、教学过程(一)精彩故事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2.那么,你想听老师讲课吗?(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3.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怎么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性新教学:这个故事来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第二章。
让我们一起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正常的阅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注意他们不知道的单词的发音,尤其是扁平和上翘的舌头的发音。
(原文:过去,孟妈妈选择邻居,没有学会如何打破机器。
窦燕山有一个正义的药方来教五个儿子,名字叫巨阳)(2)。
学生们自由阅读。
他们需要在阅读时画出未知单词,并在拼音的帮助下阅读几遍。
(3)在同一张桌子上互相朗读。
要求:及时纠正声音,流畅地阅读原文。
(4),手指阅读,随时纠正声音,(5)、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阅读古文时,我们不仅要通顺地阅读,还要阅读节奏和节奏。
你想听吗?(播放三字经的阅读磁带。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3. 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如民俗、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利用展示法,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方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展示: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方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本地区特色文化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
2. 鼓励学生参与地方文化的实践活动,如观看地方戏曲、学习传统手工艺等。
第二章:地方历史名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历史名人,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尊重和敬仰历史名人。
3. 提高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名人,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2. 利用展示法,展示历史名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历史名人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历史名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名人,让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成就。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整理后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整理后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示例。
3. 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示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概念。
2.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示例。
4. 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5. 总结并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
五、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分享。
第二章: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3. 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传统节日的意义。
2. 讲解传统节日的概念和分类。
3. 分析常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4. 引导学生探讨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 总结并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三章: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3. 传统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有关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有关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鉴赏能力和传承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各地传统文化概述: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2. 地方特色文化介绍: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3. 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讨论如何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使之与时俱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地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方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展开讨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地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方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4. 讨论:组织学生就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展开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文化之旅: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如古迹、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
2. 手工制作:指导学生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刺绣等,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传统表演:邀请当地的传统表演艺术团体进行演出,让学生现场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七、教学资源1. 书籍: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地方文化的书籍,如地方志、民俗风情书籍等。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如地方文化网站、博客等。
3. 视频资料:播放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视频,如纪录片、采访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八、教学实践1. 文化传承计划:鼓励学生制定个人或小组的文化传承计划,如组织文化活动、推广传统手工艺等。
3.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成果展示,包括手工艺品、调研报告、表演艺术等,分享学习成果。
有关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有关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本土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地方历史与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传统文化习俗等。
2. 地方特色技艺:介绍家乡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如剪纸、土陶、戏曲等。
3. 地方名人事迹:讲述家乡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及其贡献,传承优秀品质。
4. 地方自然资源与景观:介绍家乡的地理特色、风景名胜、自然资源等。
5. 地方民俗风情:讲解家乡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人物、景观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方特色技艺、民俗风情等,让学生深入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有关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实地考察: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4. 小组讨论:划分小组,提前布置讨论话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及考察报告的质量。
4.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及讨论成果的完整性。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风景名胜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家乡历史与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
3. 学习地方特色技艺:讲解家乡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如剪纸、土陶、戏曲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有关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有关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的背景,解释为什么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目标明确本章课程的目标,包括学生能够了解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能够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
第二章: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1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定义解释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概念,包括传统文化的定义以及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
2.2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特点介绍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历史性和传承性等。
2.3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价值阐述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价值,包括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社会认同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意义。
第三章: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3.1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传承介绍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参与等。
3.2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保护讨论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包括政策支持、文化遗址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3.3 学生的角色与责任强调学生作为传承者的角色和责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第四章: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4.1 实地考察法介绍实地考察法在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学习中的应用,包括参观文化遗址、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4.2 采访调查法讲解采访调查法在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学习中的应用,包括采访当地居民、传承人等。
4.3 比较研究法介绍比较研究法在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学习中的应用,包括比较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特点。
第五章: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设计5.1 学习活动设计原则阐述设计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
5.2 学习活动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案例,包括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艺术表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参与等。
5.3 学生评价与反思讨论学生参与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和反思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节日、民间艺术、历史人物等。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民间艺术:剪纸、泥塑、中国画、书法等。
3. 历史人物:孔子、诸葛亮、李白、杜甫等。
4. 传统文化经典:成语、典故、古诗词等。
5. 传统礼仪:礼貌用语、鞠躬、拱手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故事。
2. 采用示例法,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传统节日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
4.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并了解其习俗。
2.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学会一种传统艺术技能。
3. 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感悟其品质。
4. 学生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成语、典故、古诗词等。
5. 学生能够做到礼貌用语,懂得基本的传统礼仪。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第二课时:欣赏民间艺术作品,学习一种传统艺术技能。
3. 第三课时:讲述历史人物的事迹,感悟其品质。
4. 第四课时:学习成语、典故、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经典。
5. 第五课时:学习传统礼仪,进行礼貌用语和礼仪实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节日探究: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自己家族的节日习俗,并在课堂上分享。
2.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邀请艺术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3. 历史人物讲座:邀请专家或老师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人物事迹中感悟其品质。
4. 诗词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背诵、理解和传承古诗词文化。
5. 礼仪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礼仪表演,如鞠躬、拱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传统礼仪。
三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
三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十二生肖》教案济南市闫千户小学孙燕2014年9月教学内容:三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十二生肖》教学目的:1、十二生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我国的古代民俗生肖文化可以说是最深入民心了。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十二生肖的名称和排列顺序,直到十二生肖产生的时间以及关于十二生肖的一些传说,了解传统的干支纪年法。
2、引导学生对十二生肖进行分类,加深学生对十二生肖的动物记忆;引导学生竖立中国古代早期的历史朝代,从秦到南北朝,培养历史定为能力,将一些事件的产生准确定位在具体的某个朝代;带领学生诵读关于生肖的诗词,加深学生对生效的认知程度。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介绍生肖的产生,使学生理解文化的产生和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关系;通过介绍生效产生的时代和生肖的传说,锻炼学生区别传说和史实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的名称,了解其产生的时间。
十二生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所以要学生掌握生肖的动物名称。
难点是地支与动物名称结合,形成的纪年法则。
因为十二地支学生接触较少,且有一些不认识的生词,所以如果要让学生记忆掌握十二生肖,要采用灵活的方式介绍十二地支于十二动物的结合。
教材分析:地支与动物名称结合,形成的纪年法则。
因为十二地支学生接触较少,且有一些不认识的生词,所以如果要让学生记忆掌握十二生肖,要采用灵活的方式介绍十二地支于十二动物的结合。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你属什么?你的爸爸、妈妈各属什么?我们为什么有属相?联系年纪,大家出生在哪年,便有一个人一那一年动物为标志的属相。
,比如今年是牛年,出生在今年的小朋友便属牛。
但是牛年还有一个名字,叫丑牛,引出十二地支。
(二)探究新知:1、带学生读两遍十二地支的名称:让学生熟悉地支的名称。
2、叫学生给十二生肖的动物进行分类。
:一类是六畜:有牛、马、羊、猪、狗、鸡;一类是野生动物:虎、兔、猴、鼠、蛇;一类是传说中的动物:龙。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介绍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强调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2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第二章:地方文化的定义与分类2.1 地方文化的定义解释地方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地域特色2.2 地方文化的分类介绍地方文化的主要分类,如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历史遗产等举例说明各类地方文化的代表事物和特点第三章: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3.1 地方文化的传承探讨地方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强调传承人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责任3.2 地方文化的保护介绍地方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地方文化保护的措施和策略,如法律法规、保护机构等第四章:地方文化的挖掘与创新4.1 地方文化的挖掘介绍地方文化挖掘的方法和技巧,如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强调地方文化挖掘的重要性和价值4.2 地方文化的创新探讨地方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如创意产业、文化交流等强调地方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五章:地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5.1 地方文化的传播介绍地方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如媒体、网络等强调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5.2 地方文化的交流探讨地方文化交流的意义和途径,如文化节、交流活动等强调地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促进作用第六章:地方文化的案例分析6.1 案例选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案例进行分析案例可以包括地方特色节日、传统手工艺、地方方言等6.2 案例分析对选定的地方文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案例中的文化元素、历史背景、社会价值等第七章:地方文化走进课堂7.1 教学设计设计地方文化走进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实践等7.2 教学实施实施地方文化走进课堂的教学活动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第八章:地方文化实践体验8.1 实践体验设计设计地方文化实践体验活动活动可以包括实地考察、传统手工艺制作、文化节庆参与等8.2 实践体验实施实施地方文化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记录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和认识第九章:地方文化项目研究9.1 项目研究设计设计地方文化研究项目项目可以包括地方文化历史研究、传统艺术分析、文化资源调查等9.2 项目研究实施实施地方文化研究项目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反思教案的实施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10.2 教案反思反思地方文化教案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教案的建议和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介绍与目标:明确课程背景和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地方文化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保护意识。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我国传统文化的分类与代表作品3. 地方文化的概念与特点4. 地方文化的代表性与独特性5. 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方文化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探讨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发展。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地方文化遗址,亲身体验地方文化。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相关教材、地方文化资料。
2. 课件:传统文化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 实地考察:地方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4.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网站、论坛、博客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报告:学生参观考察地方文化遗址后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3. 期末考试:传统文化知识测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文化素养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进度安排:每两周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共需七个教学周。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或事件,引发学生兴趣。
2. 讲授知识点: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包括传统文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地方文化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
4.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发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地方文化遗址,亲身体验地方文化。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活力。
有关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有关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方传统文化概述:介绍各地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地方传统艺术:包括戏曲、舞蹈、绘画等,以实例解析其艺术特色。
3. 地方传统习俗:介绍各地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感受民间风情。
4. 地方传统建筑:介绍各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5. 地方文化遗产:介绍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提高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方传统艺术、习俗、建筑等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地方文化的话题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传统建筑等,感受地方文化。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地方传统文化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地方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
3. 实地考察: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学生实地考察活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作业等表现。
2.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收获。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题目,测试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地方传统文化概述2. 第二课时:地方传统艺术3. 第三课时:地方传统习俗4. 第四课时:地方传统建筑5. 第五课时:地方文化遗产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展示地方传统文化的实例,分析其特点和内涵。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八、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地方文化课题研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有关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有关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传统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探究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各地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各地传统美食: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早茶等。
3. 各地传统艺术:如京剧、昆曲、地方戏剧等。
4. 各地古建筑:如故宫、布达拉宫、丽江古城等。
5. 各地民间传说和故事: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地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方文化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探讨各地文化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的文化遗址和景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地方文化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各地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方文化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各地文化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节日习俗体验:组织学生参加模拟传统节日的活动,如包饺子、做月饼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了解相关习俗。
2. 美食制作比赛:分组让学生尝试制作各地传统美食,如四川火锅、北京烤鸭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艺术欣赏晚会:组织学生观看京剧、昆曲等地方戏剧表演,让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4. 古建筑探索: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建筑,如故宫、丽江古城等,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 民间故事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相关的饮食,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体会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引导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学会合作,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
4.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随时随处包蕴的传统文化,牵引学生爱国情愫,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引导学生乐于交际,并把要说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叙述明白。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
教学准备课件生活照食物头饰调查表相关的儿歌童谣、妙语佳言等桌椅分成四大组,呈方阵黑板布置预设过程一、激趣导入,话饮食。
同学们,我们浙江可是个“鱼米之乡”,美味佳肴数不胜数。
那么,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呢?请学生各抒己见,并表演一下吃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时的样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食物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非常的重要,不仅如此,许多食品都包含着特别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板):饮食的传统文化。
从日常生活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经验、感受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食物,力求在课一开始就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起学生心底的期待与好奇,引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让他们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快乐表达。
二、重现生活,选饮食。
活动(一):观看饮食诉衷肠。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一章:了解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我国传统文化的来源和发展。
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来源和发展: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4.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5. 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看法,并进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来源和发展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程度。
第六章: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内容:1.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习俗。
2.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习俗。
3.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等意义。
4. 重阳节:登高、赏菊花、敬老等习俗。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春节的习俗: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
3.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4. 探讨中秋节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意义和价值。
5. 了解重阳节的习俗:通过实物展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6. 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看法,并进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程度。
第七章:传统艺术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樊营完小朱儒存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3'):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五、总结《子不学》教学目标: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教学重点: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教学难点: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
[爱的鼓励]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
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
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昔仲尼》教学目标: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
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
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
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
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学且勤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
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
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
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
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
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师生》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
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四、总结。
《花木》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
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二、教学新课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
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
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
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四、拓展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2、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教学难点: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教具准备:挂图、头饰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2、师: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二、学习新课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
7、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三、总结: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
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具准备: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板书课题,指名读。
3.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学习新课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了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大禹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三、总结大禹一心为百姓造福,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第二单元名人长廊孔子《万世师表》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对孔子生平进行了解。
教具准备:孔子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子吗?二、学习新课:1、教师阅读《万世师表》,学生想一想这段文章的意思。
2、学生练习读,并读一读解释。
3、教师结合《万世师表》,介绍一下孔子的成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山东曲阜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从十岁开始发愤学习,长大后游说各国,修学从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深受世人的尊崇和爱戴,被誉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4、学生再度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5、听孔子故事,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三、课后拓展:搜集孔子的故事。
《为人处事的准则——孔子语录》教学目标:1、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
2、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
教学难点: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有很多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