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四、总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梁惠王上》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四、总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善相劝德皆建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 《弟子规》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③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希望对方更好。

四、总结我们不仅要多劝人为善,还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劝告。

听从别人的劝告才能少犯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成语故事,学会成语“精卫填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及其寓意。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1. 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细节。

2. 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寓意。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成语故事及重点内容。

2. 故事书或教材,用于引导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成语故事,如“愚公移山”、“孟母三迁”等。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个成语是关于填海的吗?Step 2: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 讲解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情节及寓意。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如“精卫”、“填海”等。

Step 3:课堂互动(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成员讲述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

2. 提问:同学们觉得精卫填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Step 4: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成语故事内容,完成填空题目。

2. 成语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成语都要与“海”有关。

2. 拓展活动:让学生课后查找其他关于填海的成语,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练习与巩固环节,学生通过填空练习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了所学内容。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学会成语“掩耳盗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古诗词等;(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成语故事1.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及含义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含义3. 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及含义第二单元:古代诗词1. 学习《静夜思》这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2. 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3. 学习《小池》这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故事及含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2. 难点:成语的典故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意境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成语故事和诗词的意义;2. 采用举例法,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地复述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2. 学生能流利地背诵并理解诗词的意义;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成语和诗词,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4.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有所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计划第1周:成语故事教学第2周:成语故事教学第3周:成语故事教学第4周:成语故事教学第5周:古代诗词教学第6周:古代诗词教学第7周:古代诗词教学第8周:综合实践活动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成语或诗词;2. 讲解成语故事或诗词:详细讲解成语的来历、意义及背后的文化内涵;3. 举例说明: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或诗词;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或诗词进行语言表达;5. 总结课堂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见解。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第二章: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

教学步骤: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词,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程度。

3. 学生自己创作的诗词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三)第三章: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步骤: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3. 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传承。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词。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传统节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3. 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的学习与传承。

四、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2. 掌握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习俗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2. 中国传统艺术:介绍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特色和魅力,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美。

3. 中国传统习俗:介绍一些常见的习俗,如拜年、贴春联、放鞭炮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写毛笔字、画国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4. 观看视频: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4.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能力,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1. 春节2. 清明节3. 端午节4. 中秋节5. 重阳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难点: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道德理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节日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如包饺子、做灯笼等。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春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2. 第二课时:介绍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3. 第三课时: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4. 第四课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5. 第五课时:介绍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7. 第七课时: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如包饺子、做灯笼等。

8. 第八课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悟。

10. 第十课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

3. 视频资料:收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4. 实践活动材料: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八、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2. 中国传统艺术:书法、国画、剪纸、陶瓷、京剧。

3.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成语故事、神话传说、古代诗歌、民间故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阐述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节日简介2. 第二课时:中国传统艺术欣赏3. 第三课时:成语故事讲解4. 第四课时:神话传说分享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背诵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

4.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价值观的树立。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习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

2. 中国传统智慧:数学、科学、哲学、医学。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仁、义、礼、智、信。

七、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2.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中国传统习俗讲解2. 第七课时:中国传统智慧欣赏3. 第八课时:道德观念阐述4. 第九课时: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认知和理解。

2. 学生对中国传统智慧的掌握和运用。

3. 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同和践行。

4. 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的表现。

十、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美术、品德与生活等教材。

2. 辅助材料:图片、视频、音频、传统文化书籍、网络资源等。

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2011-10-17 16:04:45)标签:杂谈第一单元蒙书诵读一、教学目的: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克服外界干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略)四、教学措施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课时20分钟的诵读时间,提倡课后诵读。

4.对于较难理解篇目,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

5.检查落实:分段抽查五、教学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三字经》(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

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多叫几个学生说,,一直说出“三字经”(二)、学习新知:一)、诗文解析: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要有始有终。

二)、全课背诵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2、学生独立背诵。

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

4、教师抽查。

三)、故事连接: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讲完后问: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以后我们如何做?四)、拓展活动: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三)、全课小节第二课时《三字经》(二)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四、总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③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希望对方更好。

四、总结我们不仅要多劝人为善,还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劝告。

听从别人的劝告才能少犯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春节和元宵节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书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传统文化的意义。

2. 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春节的基本知识,如春节的起源、习俗等。

2.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春节的重要性。

三、互动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春节的理解和体验。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春节的手工艺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反思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互动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书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民间故事和传说的重要性。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国传统习俗:拜年、贴春联、吃汤圆、扫墓、赛龙舟等。

3.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成语、古诗、民间故事、传统美德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剪窗花、包汤圆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学习相关的成语和古诗。

2. 第二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学习相关的习俗和民间故事。

3. 第三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学习相关的道德品质和美德。

4. 第四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学习相关的习俗和成语。

5. 第五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学习相关的习俗和古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列举出所学过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学生能理解并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价值观。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4. 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如孝顺、尊敬师长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春节文化体验:让学生通过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制作春节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等活动,亲身体验春节的喜庆氛围。

2. 元宵节猜灯谜:组织学生猜灯谜活动,让学生在猜灯谜的过程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3. 清明节扫墓祭祖:引导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或祖先墓地,了解扫墓祭祖的习俗,培养学生的敬意和孝顺之心。

4. 端午节包粽子比赛:组织学生动手包粽子,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节日、民间艺术、历史人物等。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民间艺术:剪纸、泥塑、中国画、书法等。

3. 历史人物:孔子、诸葛亮、李白、杜甫等。

4. 传统文化经典:成语、典故、古诗词等。

5. 传统礼仪:礼貌用语、鞠躬、拱手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故事。

2. 采用示例法,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传统节日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

4.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并了解其习俗。

2.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学会一种传统艺术技能。

3. 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感悟其品质。

4. 学生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成语、典故、古诗词等。

5. 学生能够做到礼貌用语,懂得基本的传统礼仪。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第二课时:欣赏民间艺术作品,学习一种传统艺术技能。

3. 第三课时:讲述历史人物的事迹,感悟其品质。

4. 第四课时:学习成语、典故、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经典。

5. 第五课时:学习传统礼仪,进行礼貌用语和礼仪实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节日探究: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自己家族的节日习俗,并在课堂上分享。

2.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邀请艺术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3. 历史人物讲座:邀请专家或老师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人物事迹中感悟其品质。

4. 诗词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背诵、理解和传承古诗词文化。

5. 礼仪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礼仪表演,如鞠躬、拱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传统礼仪。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

(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述、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2)结合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欣赏1. 《静夜思》2. 《春晓》3. 《登鹳雀楼》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2. 掩耳盗铃3. 刻舟求剑第三单元:传统文化知识1. 中国传统节日2. 传统礼仪3. 传统美食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2. 结合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诗词、成语默写及理解情况。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诗词欣赏(2课时)1. 学习《静夜思》(1课时)2. 学习《春晓》(1课时)第二单元:成语故事(3课时)1. 学习画龙点睛(1课时)2. 学习掩耳盗铃(1课时)3. 学习刻舟求剑(1课时)第三单元:传统文化知识(5课时)1. 学习中国传统节日(2课时)2. 学习传统礼仪(1课时)3. 学习传统美食(2课时)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诗词欣赏:通过朗读、默写、解释词语、分析意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美。

2. 成语故事:通过讲解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讲解、展示、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资源1. 诗词、成语文本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崇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课文1:《春节》课文2:《元宵节》课文3:《清明节》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课文4:《端午节》课文5:《中秋节》课文6:《重阳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每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每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传统活动。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课文中关于节日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4. 情境教学: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三单元:传统技艺课文7:《剪纸》课文8:《泥塑》课文9:《书法》2. 第四单元:传统美德课文10:《诚实守信》课文11:《尊老爱幼》课文12:《勤劳节俭》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每种传统技艺的特点和魅力,以及传统美德的含义。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每种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和特点,以及传统美德的内涵。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分享自己的经历。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教案:了解古代文化传统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教案:了解古代文化传统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影响和价值。

2.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传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让学生明白珍爱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告诉学生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的价值和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古代文化传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积极参与讨论。

二、新课讲授1.介绍古代文化传统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老师讲解古代文化传统的含义、起源、发展和传承,并指出它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讲解古代历史文明的代表性物品和事件。

老师介绍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四大发明、周礼、《论语》等知名的历史物品和文化事件,并向学生传达这些历史文明的精髓和内在价值。

3.讲解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影响和价值。

老师讲解古代文化传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艺术、科技、思想、教育、文学等,并讲述中华民族珍爱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统的各种形式。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古代文化传统,例如民间故事、节日庆祝、古代建筑、书法绘画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堂实践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了解古代文化传统的各种形式和内涵。

1.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老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传统工艺家到班级进行文化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观察和模仿古代文化传统的艺术形式。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或模仿古代文化传统的艺术形式,如戏曲、民族舞蹈、书法绘画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课后作业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例如写一篇感受古代文化传统的文章、制作一份书法作品或模仿古代建筑等。

【教学反思】该教案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自信。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一章:了解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我国传统文化的来源和发展。

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来源和发展: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4.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5. 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看法,并进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来源和发展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程度。

第六章: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内容:1.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习俗。

2.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习俗。

3.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等意义。

4. 重阳节:登高、赏菊花、敬老等习俗。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春节的习俗: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

3.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4. 探讨中秋节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意义和价值。

5. 了解重阳节的习俗:通过实物展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6. 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看法,并进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程度。

第七章:传统艺术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3'):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五、总结《子不学》教学目标: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教学重点: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容。

教学难点: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学生回答:操、孟子等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二、讲解课文容。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

[爱的鼓励]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

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

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昔仲尼》教学目标: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前面所学容。

二、学习新课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

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

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

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

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学且勤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

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

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

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

隋代人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

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师生》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1、教师示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

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四、总结。

《花木》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

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1、教师示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

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

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

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四、拓展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2、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教学难点: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教具准备:挂图、头饰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2、师: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二、学习新课1、教师示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 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

7、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三、总结: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

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具准备: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板书课题,指名读。

3.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学习新课1、教师示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了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大禹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三、总结大禹一心为百姓造福,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第二单元名人长廊孔子《万世师表》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对孔子生平进行了解。

教具准备:孔子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子吗?二、学习新课:1、教师阅读《万世师表》,学生想一想这段文章的意思。

2、学生练习读,并读一读解释。

3、教师结合《万世师表》,介绍一下孔子的成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曲阜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从十岁开始发愤学习,长大后游说各国,修学从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深受世人的尊崇和爱戴,被誉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4、学生再度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5、听孔子故事,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三、课后拓展:搜集孔子的故事。

《为人处事的准则——孔子语录》教学目标:1、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

2、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

教学难点: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有很多的至理名言。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新课1、学生练习阅读四句孔子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