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优秀 (2)课件
合集下载
《使至塞上》精品PPT课件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 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征__蓬__出__汉__ _塞__,__归__雁__入__胡__天__。 (2)《使至塞上》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 的诗句是:_大__漠__孤__烟__直___,_长__河__落__日__圆___。 (3)《使至塞上》描写边塞战士紧张生活, 表现他们为国戍边战斗精神的句子:_萧__关__逢__ _候_骑___,_都__护__在__燕__然___。
课堂检测
3、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 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 胡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 “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 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 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 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 “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 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课堂检测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 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 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 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 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 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 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导入新课
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时期,边 塞诗的创作,以诗人之众多,名作之如 林,而成为当时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线。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诗人王维, 也创作了40首边塞诗名作,甚至比边塞 诗人高适的20余首还多。今天我们来欣 赏王维惊艳了整个大唐一首边塞诗《使 至塞上》,体会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 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征__蓬__出__汉__ _塞__,__归__雁__入__胡__天__。 (2)《使至塞上》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 的诗句是:_大__漠__孤__烟__直___,_长__河__落__日__圆___。 (3)《使至塞上》描写边塞战士紧张生活, 表现他们为国戍边战斗精神的句子:_萧__关__逢__ _候_骑___,_都__护__在__燕__然___。
课堂检测
3、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 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 胡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 “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 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 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 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 “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 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课堂检测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 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 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 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 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 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 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导入新课
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时期,边 塞诗的创作,以诗人之众多,名作之如 林,而成为当时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线。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诗人王维, 也创作了40首边塞诗名作,甚至比边塞 诗人高适的20余首还多。今天我们来欣 赏王维惊艳了整个大唐一首边塞诗《使 至塞上》,体会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公开课《使至塞上》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诗。”
写作背景
•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 王维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旳。 当初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查访旱情, 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此 诗即写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 即奉命出使边塞。
1、结合背景,抓 住意象,品味诗 情。 2、品味诗中旳画。
归旳大雁一般飞入胡人旳上空。
大漠/孤烟/直, 只见那浩瀚旳沙漠上一股狼烟升 长河/落日/圆。 起又高又直,滔滔旳黄河边远望
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 在萧关巧遇巡查侦察旳骑兵,告 都护/在/燕然。 知我都护仍在遥远旳燕然前线。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交代了出使旳目旳和经过旳地点。 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单车”,写 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 “问”,慰问。“边”指边塞。“属国”, 典属国旳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指 代使臣,是王维自指。“居延”,城名, 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远在 西北边塞 。
(2)对这首诗旳分析,不恰当旳一项是(A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 像远飞旳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 天”,这么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 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旳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一股烟尘格外醒目,所以称 做“孤烟”。
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
缕、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写到达边塞旳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 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 紧张旳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旳爱国热情。
找出本诗旳对偶句,写景句。 体现了诗人旳什么情感?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写作背景
•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 王维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旳。 当初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查访旱情, 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此 诗即写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 即奉命出使边塞。
1、结合背景,抓 住意象,品味诗 情。 2、品味诗中旳画。
归旳大雁一般飞入胡人旳上空。
大漠/孤烟/直, 只见那浩瀚旳沙漠上一股狼烟升 长河/落日/圆。 起又高又直,滔滔旳黄河边远望
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 在萧关巧遇巡查侦察旳骑兵,告 都护/在/燕然。 知我都护仍在遥远旳燕然前线。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交代了出使旳目旳和经过旳地点。 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单车”,写 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 “问”,慰问。“边”指边塞。“属国”, 典属国旳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指 代使臣,是王维自指。“居延”,城名, 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远在 西北边塞 。
(2)对这首诗旳分析,不恰当旳一项是(A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 像远飞旳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 天”,这么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 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旳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一股烟尘格外醒目,所以称 做“孤烟”。
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
缕、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写到达边塞旳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 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 紧张旳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旳爱国热情。
找出本诗旳对偶句,写景句。 体现了诗人旳什么情感?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ppt课件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 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的大漠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 浓烟显得格外醒目。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浩瀚无垠的沙漠上那横贯其间的 黄河的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2.加修饰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展开联想和想象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一根直 指苍天的烟柱;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像玉 带一样从大漠里流来,一轮浑圆的红日, 正悬挂在西边天际地平线上的河面。
释义解析
骑马的侦察 兵。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关名,又名陇山 关,故址在今宁夏 固原东南。
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
句: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9、《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
繁的句子是: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
谢谢
“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 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3.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诗人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 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
问题探究
4.试着分析尾联的作用。(结构+内容+感情)
结构上:呼应开头,描写边疆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 侧面描写了战事频繁、紧张。 内容上:交代自己的行程,也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 景。 赞美了将士保家卫国的精神。
《使至塞上》优秀实用课件

背景链接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 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 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 番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 队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 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 诗作于赴边途中。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写 下了传诵不衰的诗篇。
合作探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 边塞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边塞的荒凉以及奇特壮美 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 有画”的特点,被王国维赞叹为“千 古壮观”。
合作探究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结合颈联 谈谈你的理解。
颈联两句诗中做到了一横、一竖、 一圆、一曲线的勾勒组合。大漠是一横, 孤烟是一竖,落日是一圆,长河是一结合使得这幅画充满了 力量。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轻车简从,出使边塞 自比蓬雁,内心郁愤 边塞风光,奇特壮丽 战斗紧张,战事繁忙
孤寂激愤 慷慨悲壮
拓展延伸
除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 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沙漠的诗句?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丰富的色彩运用也是这幅画出彩的 原因:黄沙漫漫、灰白烽烟、银色水波、
合作探究
橘红落日。 构图层次鲜明:脚踏近处的大漠,
眼望远处的烽烟,俯瞰长河,仰望落日, 远近高低,错落有致。
这就是诗人出使所见之景。
合作探究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 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一个“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 劲拔、坚毅之美;
“蓬草”“大雁”的自喻,形象地表 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怨和孤寂。句中的“圆” “直”二字尤为传神,既描绘出了一幅意 境雄浑,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又在长河 落日图中蕴含了诗人内心的忧怨孤寂之情。
《使至塞上》PPT教学课件

颔联承接首联,诗人以蓬、雁自比,传达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和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大”突出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景物的单调,使烽烟显得格外醒目。
默写常考句
【转】写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画风一转, 运用白描手法, 描绘了奇美壮 丽的塞外风光。
“直”表现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3.(鄂州中考)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 烽烟笔直地伸向天空。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 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 天空中。
结构梳理
首联(起) 叙事
使 至
颔联(承)
抒情
塞 上
颈联(转)
绘景
闲居 年后,任太乐丞时,因下属伶人擅舞黄狮子受牵连被
贬。27岁,辞官隐居淇上,后闲居长安。
中年 仕宦
33岁,拜谒张九龄,次年任右拾遗。36岁,因张 九龄被贬,出塞为官。
晚年 隐退
49岁,离朝归隐辋川。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被俘,被硬 委“给事中”之伪职并被软禁。唐军收复长安与洛阳后,肃宗 宽宥王维,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60岁,上书辞官, 隐居至终。
[参考答案]
“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 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 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节,能够“直” 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 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 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 的。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 画面感。①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②它有绘画一 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 象派的作品。③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 有色彩,引人想象。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ppt课件

【解析】D“大漠狐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 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
品读赏析
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 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 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 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 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文体知识
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 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 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 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 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 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个佳 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唐朝第一高富帅)
使 至 塞王 上维
新课导入
唐诗
基本形式六种:
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派别: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羁旅思乡诗派 浪漫诗派、现实诗派……
写作背景
《使至塞上》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 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 廷,但他还是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 的情景。
品读赏析
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 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 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 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 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文体知识
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 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 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 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 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 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个佳 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唐朝第一高富帅)
使 至 塞王 上维
新课导入
唐诗
基本形式六种:
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派别: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羁旅思乡诗派 浪漫诗派、现实诗派……
写作背景
《使至塞上》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 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 廷,但他还是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 的情景。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征蓬出汉塞( 名词作状语,像征蓬那样 ) 归雁入胡天( 名词作状语,像归雁那样 ) 萧关逢候骑(名词作状语,在萧关 )
理解词语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
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 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诗词详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 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 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趣味引入
广阔无边的大漠,黄沙漫漫,黄 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 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 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 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我们一 起学习今天的古诗吧!
13.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
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感悟诗意境。
2.品析诗的语言,理解诗人 蕴含的思想感情。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 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 有严格规定。
律诗各句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 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 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 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 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 其形式也不外两种:(一)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二)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 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 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理解词语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
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 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诗词详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 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 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趣味引入
广阔无边的大漠,黄沙漫漫,黄 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 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 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 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我们一 起学习今天的古诗吧!
13.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
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感悟诗意境。
2.品析诗的语言,理解诗人 蕴含的思想感情。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 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 有严格规定。
律诗各句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 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 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 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 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 其形式也不外两种:(一)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二)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 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 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使至塞上》课件 (共27张PPT) (2)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
征蓬: 都护:ຫໍສະໝຸດ 问边:候骑:过:
翻译 单车/欲/问边,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 属国/过/居延。 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 延。 征蓬/出/汉塞,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 归雁/入/胡天。 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 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人的上空。 大漠/孤烟/直, 只见那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 长河/落日/圆。 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 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 都护/在/燕然。 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红楼梦》第48回香菱评此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 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 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 出两个字来。
大漠孤烟直 诗中有画 长河 落 日 圆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构图美:
长河奔流 日 ——空间阔大
情 由 事 发
属国过居延。 抒情 征蓬出汉塞,内心抑郁 (即景设喻) 归雁入胡天。 绘景 大漠孤烟直, 塞外风光 (千古壮观) 长河落日圆。 叙事 萧关逢候骑, 山高路远 都护在燕然。
景 由 事 终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 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 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 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
征蓬: 都护:ຫໍສະໝຸດ 问边:候骑:过:
翻译 单车/欲/问边,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 属国/过/居延。 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 延。 征蓬/出/汉塞,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 归雁/入/胡天。 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 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人的上空。 大漠/孤烟/直, 只见那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 长河/落日/圆。 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 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 都护/在/燕然。 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红楼梦》第48回香菱评此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 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 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 出两个字来。
大漠孤烟直 诗中有画 长河 落 日 圆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构图美:
长河奔流 日 ——空间阔大
情 由 事 发
属国过居延。 抒情 征蓬出汉塞,内心抑郁 (即景设喻) 归雁入胡天。 绘景 大漠孤烟直, 塞外风光 (千古壮观) 长河落日圆。 叙事 萧关逢候骑, 山高路远 都护在燕然。
景 由 事 终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 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 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 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使至塞上》优质课件

Chapter
问题设置与提问技巧
针对性问题
根据《使至塞上》内容,设置针对性问题,如“诗中的‘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了什么意境?”
开放式问题
提出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你认为诗人通过这首诗 想表达什么情感?”
层次性问题
设置层次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如“诗中哪些词语体现 了诗人的心情变化?”
分析学习成果
评估自己在古诗鉴赏、历史背景了解、文学常识掌握等方面的学习 成果,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制定提升计划
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提升计划,包括学习方法改进、相关知识补 充等方面。
下节课预习任务布置
要点一
预习内容
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古诗《登高》的背景、作者及相关 知识。
要点二
预习要求
通读全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思考诗人在诗中所表 达的思想情感。同时,标注出诗中的生僻字和难点词汇, 为课堂讲解做好准备。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讨论成果,如PPT演示、角色扮演、
朗诵等。
分享内容
02
要求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主题、主要观点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促进全班互动交流。
评价与反馈
03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评价,给予积极反馈,同时引导学生对
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补充或质疑。
07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使至塞上》优质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课件背景与目标 • 《使至塞上》原文解读 • 诗歌鉴赏与意境体验 • 拓展阅读与知识链接 •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Chapter
重点词汇解析
关键字词
问题设置与提问技巧
针对性问题
根据《使至塞上》内容,设置针对性问题,如“诗中的‘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了什么意境?”
开放式问题
提出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你认为诗人通过这首诗 想表达什么情感?”
层次性问题
设置层次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如“诗中哪些词语体现 了诗人的心情变化?”
分析学习成果
评估自己在古诗鉴赏、历史背景了解、文学常识掌握等方面的学习 成果,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制定提升计划
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提升计划,包括学习方法改进、相关知识补 充等方面。
下节课预习任务布置
要点一
预习内容
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古诗《登高》的背景、作者及相关 知识。
要点二
预习要求
通读全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思考诗人在诗中所表 达的思想情感。同时,标注出诗中的生僻字和难点词汇, 为课堂讲解做好准备。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讨论成果,如PPT演示、角色扮演、
朗诵等。
分享内容
02
要求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主题、主要观点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促进全班互动交流。
评价与反馈
03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评价,给予积极反馈,同时引导学生对
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补充或质疑。
07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使至塞上》优质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课件背景与目标 • 《使至塞上》原文解读 • 诗歌鉴赏与意境体验 • 拓展阅读与知识链接 •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Chapter
重点词汇解析
关键字词
《使至塞上》PPT优秀课件

使至塞上
王维
-.
使至塞上
使,出使。至,到。 题目的意思是“奉命出使,到 达塞上”,交代了出使的地点。
王维,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 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誉为“诗佛”。
王维多才多艺并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他能诗能画, 精通音乐。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 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颔联,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以蓬草、 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 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 “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 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中,一股青烟孤然 直上,黄河尽头,西下的太阳 正圆。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 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 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 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 孤寂之情。
典属国的简称。汉 代称负责少数民族 事务的官员为典属 国,诗人在这里借 指自己出使边塞的 使者身份。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指黄河。
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 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 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路过 居延。
首联,交代出使任务及经过地区。 写自己轻车简从,出使边塞。
开元二十四年(736),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 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 崔希逸战胜吐番。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节 度使府慰问将士。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本诗即 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
慰问边关守军。
飘飞的蓬草, 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王维
-.
使至塞上
使,出使。至,到。 题目的意思是“奉命出使,到 达塞上”,交代了出使的地点。
王维,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 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誉为“诗佛”。
王维多才多艺并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他能诗能画, 精通音乐。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 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颔联,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以蓬草、 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 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 “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 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中,一股青烟孤然 直上,黄河尽头,西下的太阳 正圆。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 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 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 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 孤寂之情。
典属国的简称。汉 代称负责少数民族 事务的官员为典属 国,诗人在这里借 指自己出使边塞的 使者身份。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指黄河。
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 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 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路过 居延。
首联,交代出使任务及经过地区。 写自己轻车简从,出使边塞。
开元二十四年(736),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 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 崔希逸战胜吐番。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节 度使府慰问将士。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本诗即 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
慰问边关守军。
飘飞的蓬草, 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使至塞上》优秀课件PPT

诗文小结
颈联:“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国维 称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本诗中的“大漢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妙在何 处。(提示:大、孤、直、长、圆)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直”表现了烽烟之高,具有劲拔、坚毅之美。 “长”写出了黄河横贯沙漠,杳无尽头的景象。
拓展体会:《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 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 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无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 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 代。
6、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1、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战事的紧张繁忙。 2、“燕然”暗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 (用典) 3、诗句颂扬了守边将士杀敌报国之志和爱国精神,同时也暗示自己建功 立业之心。(慷慨悲壮、达观)
1、第三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2、营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人孤寂的情感。
4、这两句诗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请简要分 析。 ①构图美:从天边的落日(上)到空中的烽烟(中)再到地上的河流(下),从近处的 烽烟(近)到远处的夕阳(远)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背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②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概括性 强。 ③色彩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 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孤烟,直上高空,色彩鲜明、 引人想象。
颈联:“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国维 称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本诗中的“大漢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妙在何 处。(提示:大、孤、直、长、圆)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直”表现了烽烟之高,具有劲拔、坚毅之美。 “长”写出了黄河横贯沙漠,杳无尽头的景象。
拓展体会:《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 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 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无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 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 代。
6、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1、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战事的紧张繁忙。 2、“燕然”暗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 (用典) 3、诗句颂扬了守边将士杀敌报国之志和爱国精神,同时也暗示自己建功 立业之心。(慷慨悲壮、达观)
1、第三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2、营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人孤寂的情感。
4、这两句诗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请简要分 析。 ①构图美:从天边的落日(上)到空中的烽烟(中)再到地上的河流(下),从近处的 烽烟(近)到远处的夕阳(远)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背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②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概括性 强。 ③色彩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 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孤烟,直上高空,色彩鲜明、 引人想象。
部编版使至塞上PPT课件2完美版.ppt

练一练
选择题 4、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12徐州市)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3、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思想内容:《使至塞上》 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诗中有画。 有线条、有构图、有色彩。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 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品味佳句:
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构图美:
线条美: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景象,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孤寂的情绪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6.选出对王维《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12铁岭市) A.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奉使出征,要前往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 B.颔联中运用比喻,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抑郁、孤寂的内心情感,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C.颈联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视野开阔,意境雄浑,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D.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描写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人到达边塞时所见的景色。
选择题 4、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12徐州市)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3、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思想内容:《使至塞上》 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诗中有画。 有线条、有构图、有色彩。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 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品味佳句:
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构图美:
线条美: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景象,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孤寂的情绪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6.选出对王维《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12铁岭市) A.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奉使出征,要前往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 B.颔联中运用比喻,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抑郁、孤寂的内心情感,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C.颈联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视野开阔,意境雄浑,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D.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描写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人到达边塞时所见的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优秀 (2)
9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 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 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命出塞慰问将士、 察访军情 ,并为河西节度使幕府兼判官。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是一首诗 作于赴边途中,写沿途的景色的诗。
使至塞上优秀 (2)
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的情感。
使至塞上优秀 (2)
4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 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 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 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 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 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 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 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15
4、《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 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 象,不可替代。
使至塞上优秀 (2)
5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 派代表诗人、边塞诗代表诗人。人称“诗 佛”,因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有《王右丞集》《王摩诘文集》等。王维 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 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 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 后世影响深远,其诗和画被苏轼评价为“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优秀 (2)
7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 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 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 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使至塞上优秀 (2)
14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日圆。
构图美:近 长处 河烽 奔烟 流、—远—处夕空阳间、阔大大漠无边、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 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使至塞上优秀 (2)
使至塞上优秀 (2)
1
使至塞上优秀 (2)
2
1、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背诵、默写此诗。
2、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并理解诗 的思想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 美。
3、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的情感。
使至塞上优秀 (2)
3
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并理解诗的思 想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
然前线呢!
使至塞上优秀 (2)
8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 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明确:作者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 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 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 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 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山居秋暝》《鸟鸣涧》《鹿柴》《闻王
昌龄左迁龙使标至塞遥上优秀有(2)此寄》《竹里馆》等。
6
感情基调:孤寂、悲凉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居延。
V,慰问
指作者的使者身份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n作状语,像飘飞的蓬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jì
Yān 代指边防前线
使至塞上优秀 (2)
12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意境: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 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 圆且大。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 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 面开阔,意境雄浑。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落日”)
讨论:3、分析“孤”、“直”、
“圆”的作用?
使至塞上优秀 (2)
13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 “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 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 “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 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 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 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 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 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 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 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 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10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想一想:1、作者在首联中告诉了我们什
么信息?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交代了出使边塞的目 的(慰问边疆的将士)和经过的地方,为下 面具体写景做铺垫。
使至塞上优秀 (2)
11
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思考:2、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即景设喻,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 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 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 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 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使至塞上优秀 (2)
16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 在前线。
(呼应开头、交代自己的行程。 也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赞美 将士的爱国精神)
使至塞上优秀 (2)
17
诗中感情:
想到被排挤出朝廷之外 ——苦闷抑郁、孤独落寞
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感慨赞美
使至塞上优秀 (2)
18
阅读下面的诗,比较它与《使至塞上》的异同。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王维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