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艺技术与方法》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的生产实验项目性质:本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水产品加工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了《水产食品加工学》这门课程之后,将其课堂上学习的水产品加工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的一个设计性试验。

该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通过实验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全面了解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掌握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这项工作,将有利于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所属课程名称:水产食品加工学计划学时:10一、实验目的1、掌握冷冻鱼糜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技术;抗冻剂防治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的作用;鱼肉蛋白质变性的特征变化。

2、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弹性的因素。

3、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生产技术。

4、掌握鱼糜凝胶化和凝胶劣化的性质。

5、学习鱼糜制品弹性感观检验方法。

二、设计指标设计的鱼糜制品(鱼丸)主要考虑如下质量指标:1、鱼丸的凝胶强度2、鱼丸的风味3、鱼丸的香气4、鱼丸的产品成数5、鱼丸的白度6、鱼丸的水分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2、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按5人为一实验小组,学生自己拆装、调试设备。

各实验小组自己根据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各组自己制定鱼丸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用各实验小-1-组自己制造的冷冻鱼糜原料制造鱼丸。

各实验小组要提前一星期,把自己制定鱼丸生产工艺,所需工具,产品配方报实验室老师,由实验室老师准备、购买。

指导教师只对关键工序进行指导。

3、要求学生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规范和卫生标准进行,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

《食品包装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食品包装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食品包装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食品包装技术及对食品保鲜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熟悉与掌握典型食品保藏包装工艺及其操作过程;2.选择一种食品,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包装设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食品保藏包装工艺及其操作实验;3.检验保藏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

二、实验类型本实验类型:设计性。

三、实验器材DQB-360N 呼吸式气调包装机。

四、实验器材工作原理1.外观结构见图1-12.用途:本包装机可以适用于茶叶、肉松、果仁,红枣、糖炒板栗、干果蜜饯、膨化药品、果蔬脆片等软包装药品及土特产、名贵药材、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电子元件等,以达到杀菌、防氧化、防霉变、防变形及保质保鲜的功能,能有效延长包装物品的保存期。

3.主要技术性能:(1)包装能力:1~2次/包;(2)封口尺寸:360×12mm ;(3)换气率:90%~98%;(4)重量:125kg;图1-1DQB-360N 呼吸式气调包装机(5)功率:0.5kW;(6)外形尺寸:750×650×1220mm;(7)电源:AC220V;(8)普通包装:600次/h;(9)真空包装:360次/h;(10)真空充气包装:300次/h;(11)呼吸式包装:240次/h;(12)使用包装材料:铝塑、塑塑等复合材料。

4.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功能本机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触摸屏可编程显示器、PLC控制,增设了二次真空或二次充气呼吸式包装,能更有效地延长包装物品的保质保鲜期。

该产品为国内最新软包装机械,整机结构新颖、风格独特、电路先进、工作稳定、效率高、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5.真空包装机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真空泵油位要保持1/2~3/4油标高,定期加油换油,连续工作一个月换油一次,用真空泵或N68机械油代替,换油前须使泵预热;(2)真空表指针一般调节在-0.098MPa左右。

(注:真空泵极限标准为≤1KPa,约相当于表值-0.099MPa,但随着使用地区海拔高度的提高,其真空将相应下降,此时真空表指针也应作相应调整)红针一般调节在-0.09~-0.08MPa之间(注:真空度过低,则气嘴不能正常伸缩);(3)封口时间设定范围为0~3秒,一般设定在1.5秒左右。

成套电气组装工艺

成套电气组装工艺

电气作业指导书有限公司2017年6月16日目录电器元件安装调整通用作业指导书1 设备工具吊装设备、普通呆扳手、力矩扳手、钢卷尺、台钻、手电钻、钻头、螺丝刀、裁规器等。

2 工艺过程2.1 柜体检查2.1.1柜体结构尺寸符合图纸、生产计划、技术协议要求,附件正确、齐全、完整。

2.1.2框架和柜体附件的机械强度、各部位外形尺寸允许偏差以及骨架结构焊接质量应符合要求,低压开关柜要符合GB7251.1-2005第5条规定。

2.1.3产品的焊接应牢固,焊缝(或焊点)应光洁均匀,无焊穿、裂缝、咬口、溅渣气孔等现象。

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2.1.4 加工的零件边际和开孔处应平整、光滑,无明显毛刺及裂口。

2.1.5 仪表门开孔符合图纸、生产计划要求。

2.1.6 柜体表面颜色正确,无磕碰、流挂漆现象、各单位门无明显颜色差异、开启灵活,门缝一致。

2.1.7 接地装置周围无漆膜及锈蚀现象,地刀联锁灵活可靠。

2.1.8 柜体的一次方案模拟牌应与系统图一致,其颜色符合标准要求。

2.1.9 眉头标识符合图纸要求。

2.1.10 柜体内部应清洁,无油污和杂物。

2.2 元件检查2.2.1看装配图、一次单线图及生产计划,对领取的元件详细检查,内容包括:元件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安装方式、数量等,若元器件带有装箱清单,必须核实无误。

2.2.2领用的元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外观检查不得有损伤。

若发现包装箱外观有损伤,应与供应部、仓储部相关人员共同开箱检查。

2.2.3元器件的随货资料(包括实验报告、合格证、说明书等)齐全。

低压关键元件必须贴有“3C”标志,否则视为不合格产品。

2.2.4检查领取的元件附件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要求。

2.2.5安装用的螺栓、平垫、弹垫等紧固件均应有符合要求的电镀层(若无特别要求,统一使用彩镀锌螺丝)其规格强度选用应符合安装元件的要求。

检查重点:1. VS1断路器绝缘筒是否有破损、是否带有航空插座;2. 刀熔开关、刀开关是否配有合分指示牌,配套螺丝是否齐全;3. 带有瓷罩的接触器是否有裂纹、破损,配套螺丝是否齐全;4. DW15断路器是否配有线圈、接线端子、配套螺丝;5. 电流互感器的穿芯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一次线的制作需要;6. 电流表,电压表指针是否在“0”位置,是否能调“0”;7. 母线夹、零线夹尺寸是否是否有破损,2.3 工艺要求2.3.1根据装配图纸,开孔尺寸、位置及元件的型号、规格及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第1章药品生产概述 (4)1.1 药品生产流程 (4)1.1.1 原料采购与检验 (4)1.1.2 制剂工艺 (4)1.1.3 生产过程控制 (4)1.1.4 质量检验 (4)1.1.5 包装与储存 (5)1.1.6 销售与运输 (5)1.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5)1.2.1 合法合规 (5)1.2.2 质量第一 (5)1.2.3 预防为主 (5)1.2.4 持续改进 (5)1.2.5 全员参与 (5)1.2.6 责任明确 (5)1.2.7 诚信自律 (5)第2章工艺流程与操作规程 (5)2.1 工艺流程设计 (5)2.1.1 工艺流程概述 (5)2.1.2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6)2.1.3 工艺流程设计步骤 (6)2.2 操作规程制定 (6)2.2.1 操作规程概述 (6)2.2.2 操作规程制定原则 (6)2.2.3 操作规程制定步骤 (6)2.3 工艺验证与优化 (7)2.3.1 工艺验证概述 (7)2.3.2 工艺验证内容 (7)2.3.3 工艺优化 (7)2.3.4 工艺验证与优化流程 (7)第3章原料与辅料质量控制 (7)3.1 原料质量控制 (7)3.1.1 原料来源及供应商管理 (7)3.1.2 原料质量标准 (7)3.1.3 原料检验 (7)3.1.4 原料放行 (8)3.2 辅料质量控制 (8)3.2.1 辅料来源及供应商管理 (8)3.2.2 辅料质量标准 (8)3.2.3 辅料检验 (8)3.2.4 辅料放行 (8)3.3.1 原辅料验收 (8)3.3.2 原辅料储存 (8)3.3.3 储存环境管理 (8)第4章生产设备与车间环境 (8)4.1 生产设备选型与维护 (9)4.1.1 设备选型 (9)4.1.2 设备维护 (9)4.2 车间环境要求 (9)4.2.1 环境要求 (9)4.2.2 环境监测 (9)4.3 清洁生产与消毒灭菌 (10)4.3.1 清洁生产 (10)4.3.2 消毒灭菌 (10)第5章生产过程控制 (10)5.1 生产过程参数控制 (10)5.1.1 参数范围设定 (10)5.1.2 参数监测与调整 (10)5.1.3 参数记录与分析 (10)5.2 在线检测与监控 (11)5.2.1 在线检测设备配置 (11)5.2.2 在线监控系统设置 (11)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1)5.3 生产异常处理 (11)5.3.1 异常情况识别 (11)5.3.2 异常情况报告 (11)5.3.3 异常情况处理 (11)5.3.4 预防措施 (11)第6章质量检验与分析方法 (11)6.1 质量检验流程 (12)6.1.1 样品接收与登记 (12)6.1.2 检验计划制定 (12)6.1.3 检验方法准备 (12)6.1.4 样品处理与分析 (12)6.1.5 数据处理与记录 (12)6.1.6 检验报告出具 (12)6.2 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 (12)6.2.1 分析方法开发 (12)6.2.2 方法验证 (12)6.2.3 方法转移与确认 (12)6.2.4 方法持续改进 (12)6.3 检验结果判定与处理 (12)6.3.1 检验结果判定 (12)6.3.2 不合格品处理 (13)6.3.4 持续改进 (13)第7章稳定性研究 (13)7.1 药品稳定性影响因素 (13)7.1.1 生物学因素 (13)7.1.2 化学因素 (13)7.1.3 物理因素 (13)7.1.4 包装材料与容器 (13)7.1.5 存储条件 (13)7.2 稳定性试验设计 (13)7.2.1 加速稳定性试验 (13)7.2.2 长期稳定性试验 (13)7.2.3 中间稳定性试验 (14)7.2.4 实验设计原则 (14)7.3 稳定性结果分析与应用 (14)7.3.1 数据分析 (14)7.3.2 质量变化评估 (14)7.3.3 有效期与储存条件确定 (14)7.3.4 质量标准与控制策略 (14)7.3.5 药品标签与包装说明 (14)第8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4)8.1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14)8.1.1 质量控制原则 (14)8.1.2 质量控制组织架构 (15)8.1.3 质量控制流程 (15)8.1.4 质量控制文件 (15)8.2 质量风险管理 (15)8.2.1 风险识别 (15)8.2.2 风险评估 (15)8.2.3 风险控制 (15)8.2.4 风险监控与沟通 (15)8.3 质量保证措施 (15)8.3.1 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控制 (15)8.3.2 生产过程控制 (15)8.3.3 成品质量控制 (16)8.3.4 质量保证人员培训 (16)8.3.5 变更控制 (16)8.3.6 供应商管理 (16)8.3.7 持续改进 (16)第9章包装与储存 (16)9.1 包装材料选择与验证 (16)9.1.1 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 (16)9.1.2 包装材料的验证 (16)9.2 包装过程控制 (17)9.2.1 包装设备要求 (17)9.2.2 包装过程控制措施 (17)9.3 储存条件与有效期 (17)9.3.1 储存条件 (17)9.3.2 有效期 (17)第10章验证与合规性 (18)10.1 生产过程验证 (18)10.1.1 验证计划制定 (18)10.1.2 验证执行 (18)10.1.3 验证报告 (18)10.2 清洁验证 (18)10.2.1 清洁验证计划 (18)10.2.2 清洁验证执行 (18)10.2.3 清洁验证报告 (18)10.3 合规性检查与审计准备 (18)10.3.1 合规性检查 (18)10.3.2 审计准备 (19)10.3.3 审计报告与改进措施 (19)第1章药品生产概述1.1 药品生产流程药品生产流程是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样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样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11、一旦外观全检、尺寸抽检、功能测试合格,品管部新品工程师应出具《样品检验报告单》与《实验测试报告》给技术部;
12、整个样单,品管部新品工程师仅出具一份合格的《样品检验报告单》与《实验测试报告》,不可多次检验合格后,数量累加;
13、若技术部提供的样品,其良品数量不够时,样品应由品管部新品工程师保管,直到技术部将合格的样品数量提供足够后,品管部新品工程师方提供相关的合格证明;
23、若客人能接受所收到的样品,业务应根据客人所反馈的信息与参考所留的参照样品视需要及时提供3支以上样品以及色差板给品管部;
24、品管部文员收到签样后,应妥善保管,并将相关信息录入《样品台帐》;
25、品管部新品工程师应根据《样品台帐》,以及样品检验时的具体情形,制作《产品检验标准书》,以便批量生产时作为生产与检验的主要依据;
3、《实验测试报告》
4、《实验测试申请单》
六、作业内容
1、当新产品由产品的设计进入过程的设计时,技术部会制作样品供客人确认;
2、当产品的设计由客人提供,客人为了评估公司产品的实现能力时,会要求业务提供样品,以便进行产品最终确认;
3、业务会转达客人的打样相关信息《打样通知单》给技术部,由技术部主导,其他部门配合制作样品;
4、所需制作的样品数量,由业务部通知技术部;
5、无论何种原因,技术部制作样品给客人确认,样品完成后应提交给品管部新品工程师检验,评估;
6、品管部新品工程师针对样品的检验项目:外观、尺寸、功能测试、包装检查、数量确认、及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
7、品管部新品工程师对样品进行检查的依据是:
(1)QC工程表;
5、最终检验及出货检验标准;
6、品质瑕疵程度分类表;
7
1、生产部、技术部负责样品的打样与检验;

化妆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生产作业指导书第1章原材料采购与储存 (3)1.1 原材料的选择与采购 (4)1.1.1 选择原则 (4)1.1.2 采购流程 (4)1.2 原材料储存与管理 (4)1.2.1 储存条件 (4)1.2.2 管理制度 (4)1.3 原材料检验与质量控制 (4)1.3.1 检验流程 (4)1.3.2 质量控制 (5)第2章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 (5)2.1 生产设备的选型与维护 (5)2.1.1 设备选型原则 (5)2.1.2 设备选型要求 (5)2.1.3 设备维护与管理 (5)2.2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5)2.2.1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5)2.2.2 工艺流程设计要求 (5)2.2.3 工艺流程设计内容 (6)2.3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与消毒 (6)2.3.1 卫生管理要求 (6)2.3.2 消毒管理要求 (6)2.3.3 人员卫生管理 (6)第3章配方研发与试验 (6)3.1 配方设计原则与方法 (6)3.1.1 设计原则 (6)3.1.2 设计方法 (7)3.2 配方试验与调整 (7)3.2.1 试验方法 (7)3.2.2 调整方法 (7)3.3 稳定性测试与保质期评估 (7)3.3.1 稳定性测试 (7)3.3.2 保质期评估 (7)第4章生产准备与质量控制 (7)4.1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8)4.1.1 原材料检验 (8)4.1.2 设备与工具的准备 (8)4.1.3 人员培训与分工 (8)4.1.4 生产环境控制 (8)4.1.5 物料准备 (8)4.2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8)4.2.2 在线检测 (8)4.2.3 检验与记录 (8)4.2.4 清洁与卫生 (8)4.3 成品检验与判定 (8)4.3.1 外观检验 (9)4.3.2 理化指标检验 (9)4.3.3 微生物检验 (9)4.3.4 成品判定 (9)4.3.5 成品贮存与运输 (9)第5章乳化工艺与设备 (9)5.1 乳化原理与乳化剂选择 (9)5.1.1 乳化原理 (9)5.1.2 乳化剂选择 (9)5.2 乳化设备操作与维护 (9)5.2.1 乳化设备操作 (9)5.2.2 乳化设备维护 (10)5.3 乳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0)5.3.1 乳化效果不佳 (10)5.3.2 乳液稳定性差 (10)5.3.3 乳液分层 (10)5.3.4 乳液粒度不均 (10)第6章灌装与包装 (10)6.1 灌装设备的选择与操作 (10)6.1.1 灌装设备的选择 (10)6.1.2 灌装设备的操作 (11)6.2 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11)6.2.1 包装材料的选择 (11)6.2.2 包装材料的应用 (11)6.3 灌装与包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2)6.3.1 灌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2)6.3.2 包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2)第7章常见化妆品类型与生产工艺 (12)7.1 乳液类化妆品生产工艺 (12)7.1.1 乳化原理 (12)7.1.2 生产工艺流程 (12)7.1.3 注意事项 (12)7.2 液态类化妆品生产工艺 (13)7.2.1 溶液型化妆品 (13)7.2.2 生产工艺流程 (13)7.2.3 注意事项 (13)7.3 固态类化妆品生产工艺 (13)7.3.1 膏体类化妆品 (13)7.3.2 生产工艺流程 (13)第8章生产环境与人员管理 (14)8.1 生产环境的卫生与控制 (14)8.1.1 环境卫生要求 (14)8.1.2 环境卫生管理 (14)8.1.3 空气质量管理 (14)8.1.4 工艺流程卫生控制 (14)8.2 生产人员培训与管理 (14)8.2.1 人员培训 (14)8.2.2 人员健康管理 (14)8.2.3 人员行为规范 (14)8.2.4 人员激励机制 (15)8.3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15)8.3.1 安全管理制度 (15)8.3.2 安全设施 (15)8.3.3 安全操作规程 (15)8.3.4 处理 (15)第9章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 (15)9.1 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 (15)9.1.1 检验方法 (15)9.1.2 仪器设备 (15)9.2 化妆品质量标准制定 (15)9.2.1 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16)9.2.2 质量标准制定流程 (16)9.3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与运行 (16)9.3.1 质量控制体系概述 (16)9.3.2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16)9.3.3 质量控制体系运行 (16)9.3.4 质量控制体系改进 (16)第10章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 (16)10.1 生产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 (16)10.1.1 废弃物分类 (16)10.1.2 废弃物处理方法 (17)10.2 环保法规与环保设施 (17)10.2.1 环保法规 (17)10.2.2 环保设施 (17)10.3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17)10.3.1 绿色生产 (17)10.3.2 可持续发展策略 (18)第1章原材料采购与储存1.1 原材料的选择与采购1.1.1 选择原则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

包装检查实训报告

包装检查实训报告

包装检查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掌握包装品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标准,提高包装品质量的准确评估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检查,学生将能够了解包装品检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对包装品进行检查和评估。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包装品检查的相关知识介绍:包括包装品检查的重要性、标准和要求,以及常见的包装品缺陷和问题等。

2.包装品检查的工具和设备介绍:包括放大镜、刀具、吊秤、测量工具、温湿度计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包装品检查的流程和步骤:包括包装品外观检查、尺寸检查、重量检查、材料检查等步骤的详细介绍和操作示范。

4.包装品检查的标准和评估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对包装品进行评估和测试,确定其合格与否,并记录检查结果。

5.包装品缺陷的原因分析和改善措施:对于不合格及有缺陷的包装品,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三、实训过程3.1 包装品检查知识介绍在实训开始前,导师向我们介绍了包装品检查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我们了解到,包装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售和用户体验,因此对包装品进行准确评估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包装品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我们需要根据这些要求对包装品进行检查。

3.2 包装品检查工具和设备介绍在实训过程中,导师向我们介绍了常见的包装品检查工具和设备,并讲解了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我们学习了放大镜的使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包装品的细节;刀具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包装的密封性和完整性;吊秤和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包装的重量和尺寸;温湿度计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包装品的储存环境等。

3.3 包装品检查流程和步骤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导师的指导,学习了包装品检查的流程和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对包装品的外观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划痕、凹陷、污渍等缺陷。

然后,我们需要对包装品的尺寸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

制药工艺技术指导书

制药工艺技术指导书

制药工艺技术指导书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制药行业的发展日益迅速。

为了确保制药过程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制药工艺技术指导,帮助制药企业规范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工艺原理制药工艺技术是指将药物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物理或生物学的处理,转化为符合药品标准的最终制剂的过程。

工艺流程包括药物原料的采购与检验、制剂的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参数的确定、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监测、制剂的包装与储存等环节。

工艺原理的正确理解是实施有效工艺技术的关键。

1.药物原料的采购与检验药物原料作为药品制备的基础,必须具备高纯度、良好的稳定性和质量可控的特点。

采购过程中,需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依据药典和法规要求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2.制剂的配方设计制剂配方的设计是制药过程中的第一步,合理的配方设计可确保产品具备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稳定性。

配方设计应考虑原料的特性、目标产品的要求以及药品的制备工艺等诸多因素。

3.生产工艺参数的确定生产工艺参数的确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生产工艺参数的选择应基于科学的实验研究和丰富的工程经验,确保工艺参数能够稳定控制产品的质量指标。

4.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监测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监测包括原料的准确称量、工艺步骤的操作指导、生产环境的控制、关键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误差和批次间的差异,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5.制剂的包装与储存制剂的包装与储存环节是确保产品在正常条件下保持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包装过程中,应选用符合药品包装要求的材料,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装操作。

储存环节中,要对产品储存条件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光、热、湿、氧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三、工艺技术指导本节将对工艺技术中的主要环节进行指导,以确保制药工艺的规范和有效性。

1.药物原料的采购与检验指导(1)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要求供应商提供药物原料的产地证明、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

工艺文件编制指导书—范文

工艺文件编制指导书—范文

工艺文件编制指导书一范文1 .目的对产品制造工艺文件编制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编制的产品制造工艺满足产品图纸的设计要求。

2 .范围本文规定了编制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依据和程序。

本文适用于公司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

3 .编制工艺文件的主要依据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3.1 产品生产纲领、计划、质量计划;相关的法规、标准;3.2 产品生产性质和公司现有生产条件;工业卫生和环境控制要求;3.3 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先进工艺技术资料。

4 .编制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工艺文件是直接指导现场生产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5.2.15 备注:检验阶段的说明:A:进料检验、B、首件检验、C、制程检验、D、尾件检验、E、入库检验、F、出货检验.5.2.16 制/修订日期:填写该版次的制/修定日期。

5.2.17 制/修订内容:如为新制定,即描述新制定即可,如为修改,即重点描述修改内容。

5.2.18 版本:参照《文件管制程序》进行版次制定及更新。

5.2.19 制表:此产品的品质工程师进行签章审核:由该部门主管进行审核。

5.2.20 核准:由制作SIP部门的经理进行审批核准。

5.2.21 编号:依照《文件编码作业指导书》执行编码。

5.2.22 发行日期:填写此标准受控发行日期,由文控参照《文件管制程序》进行受控发行。

5224制程检验规范(SIP )的修订: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需修订SIP ,例如:-客户要求的变更;-检验项目优化、新增检验项目、收紧公差要求、原测量项目初检具取代等。

5.3 工艺参数类文件制定,是在各类参数验证0K后,标准化形成的结果,各工序包装作业规范参照《包装指标书标准格式》进行制定,成型条件需参照《成型条件标准表标准格式》进行成型参数的制定,调油参数需按照《调油工艺标准书标准格式》进行制定,喷涂工序的工艺标准参照《喷涂工艺标准格式》进行制定,各工序关键管控参数均需按照《CTQ标准格式》进行制定,各工序干燥温度标准参照《干燥条件标准表标准格式》制定。

化工生产与操作作业指导书

化工生产与操作作业指导书

化工生产与操作作业指导书第1章化工生产基础知识 (4)1.1 化工生产特点与要求 (4)1.2 化工生产基本过程 (4)1.3 化工单元操作 (5)第2章化工生产安全 (5)2.1 安全生产法规与标准 (5)2.1.1 国家安全生产法规 (5)2.1.2 行业安全标准 (6)2.2 危险化学品管理 (6)2.2.1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 (6)2.2.2 危险化学品储存与运输 (6)2.2.3 危险化学品使用与废弃 (6)2.3 应急处理与防范 (6)2.3.1 应急预案与演练 (6)2.3.2 报告与调查处理 (6)2.3.3 防范措施 (6)第3章化工设备与工艺流程 (7)3.1 化工设备类型与结构 (7)3.1.1 反应釜 (7)3.1.2 蒸馏塔 (7)3.1.3 储罐 (7)3.1.4 泵 (7)3.1.5 风机 (7)3.2 设备材质与防腐 (7)3.2.1 设备材质选择 (7)3.2.2 防腐措施 (7)3.3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 (8)3.3.1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8)3.3.2 工艺流程设计步骤 (8)3.3.3 工艺流程实例 (8)第4章传热与传质 (8)4.1 传热原理与应用 (9)4.1.1 传热基本概念 (9)4.1.2 传热方程式 (9)4.1.3 传热系数 (9)4.1.4 传热应用 (9)4.2 传质原理与应用 (9)4.2.1 传质基本概念 (9)4.2.2 传质方程式 (9)4.2.3 传质系数 (9)4.2.4 传质应用 (9)4.3 传热与传质设备操作 (9)4.3.1 传热设备操作 (10)4.3.2 传质设备操作 (10)4.3.3 处理 (10)第5章反应工程 (10)5.1 化学反应动力学 (10)5.1.1 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 (10)5.1.2 反应级数与反应机理 (10)5.1.3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与估算 (10)5.2 反应器类型与设计 (11)5.2.1 活塞流反应器 (11)5.2.2 搅拌反应器 (11)5.2.3 固定床反应器 (11)5.2.4 流化床反应器 (11)5.3 反应过程控制与优化 (11)5.3.1 反应温度控制 (11)5.3.2 反应压力控制 (11)5.3.3 反应物浓度控制 (11)5.3.4 反应过程优化 (11)第6章分离技术 (11)6.1 蒸馏原理与操作 (12)6.1.1 蒸馏原理 (12)6.1.2 蒸馏操作 (12)6.2 吸收与解吸操作 (12)6.2.1 吸收原理 (12)6.2.2 吸收操作 (12)6.2.3 解吸原理 (12)6.2.4 解吸操作 (12)6.3 液液萃取与固体干燥 (13)6.3.1 液液萃取原理 (13)6.3.2 液液萃取操作 (13)6.3.3 固体干燥原理 (13)6.3.4 固体干燥操作 (13)第7章结晶与颗粒技术 (13)7.1 结晶原理与设备 (13)7.1.1 结晶原理 (13)7.1.2 结晶设备 (14)7.2 颗粒制备与处理 (14)7.2.1 颗粒制备方法 (14)7.2.2 颗粒处理技术 (14)7.3 结晶与颗粒技术应用 (14)7.3.1 结晶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14)7.3.2 颗粒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15)7.3.3 结晶与颗粒技术在新兴产业中的应用 (15)第8章流体输送与压缩 (15)8.1 流体力学基础 (15)8.1.1 流体的性质 (15)8.1.2 流体力学的定律与原理 (15)8.1.3 流体流动状态及判定 (15)8.2 流体输送设备 (15)8.2.1 管道与阀门 (15)8.2.2 液体输送泵 (16)8.2.3 气体输送压缩机 (16)8.2.4 流体输送过程中的辅助设备 (16)8.3 压缩与输送过程控制 (16)8.3.1 流体输送参数的控制 (16)8.3.2 压缩过程控制 (16)8.3.3 流体输送与压缩系统的优化 (16)8.3.4 故障处理与维护保养 (16)第9章自动化与信息化 (16)9.1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16)9.1.1 自动控制基本原理 (16)9.1.2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16)9.1.3 常见自动控制策略 (17)9.2 化工过程监测与控制 (17)9.2.1 化工过程监测 (17)9.2.2 化工过程控制 (17)9.2.3 故障诊断与处理 (17)9.3 信息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17)9.3.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7)9.3.2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17)9.3.3 集散控制系统(SCADA) (17)9.3.4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17)9.3.5 信息化安全管理 (18)第10章化工生产操作实例 (18)10.1 某典型化工生产操作流程 (18)10.1.1 原料准备 (18)10.1.2 反应过程 (18)10.1.3 中间品检测 (18)10.1.4 产品分离与干燥 (18)10.1.5 产品包装与储存 (18)10.2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18)10.2.1 操作步骤 (18)10.2.2 注意事项 (19)10.3 生产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 (19)10.3.1 案例一:原料泄漏导致中毒 (19)10.3.2 案例二:反应釜爆炸 (19)10.3.3 案例三:产品储存不当引发火灾 (19)第1章化工生产基础知识1.1 化工生产特点与要求化工生产具有以下特点:(1)原料及产品多样化:化工生产涉及各种原料,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矿物、生物资源等,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中药药剂学实训指导书

中药药剂学实训指导书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实训指导山西药科职业学院编写说明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和规格,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各种现代成熟技术制备中药制剂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实训指导根据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有关教学大纲的意见和编写原则,以及中药系中药制药工程教研室各位教师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提供的意见,首先对不同专业《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进行了认真的修订,经编写而成。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和全国医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现代中药制剂检验技术》为主教材,以突出实用技术为原则进行编写的,着重体现中药制剂工作的实践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中药制剂制备的方法和技能。

本书在编排结构上,尽量注意到剂型的完整性,对各实训内容作了适当的组合。

全书共分九个实训,涉及到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既有传统剂型,又有现代剂型,以及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辅料等内容,并严格遵循现行的国家药品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本书适用于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药与新品开发专业、中药质量检测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等,根据各个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选择使用不同的实训内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努力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要求编写,但由于时间仓促,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

中药制药工程教研室2004.12目录中药药剂学实训须知 (4)实训一 (5)实训二 (8)实训三 (11)实训四 (14)实训五 (17)实训六 (20)实训七 (24)实训八 (28)实训九 (30)中药药剂学实训须知一、实训目的现代中药制剂技术是整个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造纸实践课堂教学设计(3篇)

造纸实践课堂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造纸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

- 掌握造纸的基本工艺流程。

- 理解纸张的组成和特性。

2. 技能目标:- 能够亲手制作纸张。

- 学会使用简单的造纸工具和材料。

- 能够对制作过程进行简单的调整和优化。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对象初中或高中学生,对科学实验和动手操作有一定兴趣。

三、教学时长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造纸实验教材或教学视频。

- 造纸实验所需材料:废纸、水、浆料、筛网、框子、压板、晾晒架等。

- 造纸工艺流程图。

- 安全须知。

2. 学生准备:- 收集废纸材料。

- 了解造纸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讲解与准备1. 导入:- 以“纸的发明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授新课:- 讲解造纸的历史、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 介绍纸张的组成和特性。

- 展示造纸工艺流程图,让学生对造纸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废纸进行造纸实验。

4. 实验准备:- 每组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准备实验材料。

- 教师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实践操作与总结1. 分组实验:- 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造纸实践。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实验步骤:- 溶解废纸:将废纸浸泡在水中,使其充分溶解。

- 浆料制备:将溶解后的废纸浆料进行过滤和搅拌。

- 涂布:将浆料均匀涂布在筛网上。

- 压榨:用压板将湿纸压紧,去除多余水分。

- 晾晒:将压榨后的湿纸晾晒干燥。

3. 实验观察:- 观察纸张的质地、颜色和强度等特性。

- 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总结:- 各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5. 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造纸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新推荐】作业指导书文件标号-推荐word版 (11页)

【最新推荐】作业指导书文件标号-推荐word版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作业指导书文件标号篇一:1文件和资料编码规则作业指导书11.目的对文件和资料进行编码,以便于分类控制。

2.适用范围本公司范围内之质量体系受控文件。

3.职责办公室负责对文件和资料进行编码。

4.文件编码方法(1)质量手册QM □□□文件序号(2)程序文件QP 文件序号章节目录号(3)作业指导书一般文件类:WI —□□□文件序号表格类:MR —□□□ □□□对应条款(4)外来文件WL —□□□文件序号注:质量记录表格只在行政部保存的表格原件正面上作编号及版次标识。

4.1 为便于记录及管理,现制定分发号如下:分发号:发放序号总经理:01 管理者代表:02办公室:03业务部:04 生产部05品管部06 说明:(1)属破损文件重发,分发号不变(2)属遗失重新发放时,分发号改变,原分发号注明作废。

4.2 文件修改状态:表示为“版本号/修改次数”,以A、B、C??表示文件版本号,以0、1、2??表示文件修改次数。

4.3 文件的改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修改9次后换版(有重大修改时可提前换版),作业指导书修改9次后换版,质量记录表格修改9次后换版。

5 相关的文件 5.1 文件控制 6.0 质量记录 6.1 受控文件一览表篇二:文件制作编码作业指导书ISO1.目的:为落实文件管理,使文件编制、编码管理时,有遵循的依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文件。

3.定义3.1机密级文件资料文件泄漏后,足以危害到客户、公司、供方的利益,或对公司之营运及声誉有重大、深远影响的文件资料,(如客户提供之技术资料、产品开发与技术研究资料、知识产权、营业秘密及限制特定承办人员办理之特殊文件资料等,由公司特派人员进行管理)。

3.2一般级文件除机密级以外,其它的文件资料均属之4.职责4.1制作人员:按实际作业制订/修订变更文件内容及版次。

酒类生产与品控作业指导书

酒类生产与品控作业指导书

酒类生产与品控作业指导书第1章酒类生产概述 (4)1.1 酒类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4)1.1.1 原料处理 (4)1.1.2 发酵 (4)1.1.3 蒸馏 (4)1.1.4 陈酿 (4)1.1.5 勾兑与调配 (5)1.1.6 过滤、澄清与稳定 (5)1.1.7 灌装、包装与储存 (5)1.2 酒类生产原辅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5)1.2.1 原料 (5)1.2.2 辅料 (5)1.2.3 原料处理 (5)1.3 酒类生产设备与设施 (5)1.3.1 发酵设备 (6)1.3.2 蒸馏设备 (6)1.3.3 陈酿设备 (6)1.3.4 过滤、澄清设备 (6)1.3.5 灌装、包装设备 (6)1.3.6 检测与实验室设备 (6)第2章酿造微生物及其应用 (6)2.1 酵母菌的筛选与培养 (6)2.1.1 酵母菌的筛选 (6)2.1.2 酵母菌的培养 (7)2.2 霉菌在酒类生产中的应用 (7)2.2.1 霉菌的糖化作用 (7)2.2.2 霉菌的风味作用 (7)2.2.3 霉菌的防腐作用 (7)2.3 其他酿造微生物的作用 (7)2.3.1 细菌的作用 (7)2.3.2 放线菌的作用 (8)2.3.3 其他微生物的作用 (8)第3章糖化过程控制 (8)3.1 糖化酶制剂的选择与使用 (8)3.1.1 酶制剂种类及特点 (8)3.1.2 酶制剂的使用 (8)3.2 糖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8)3.2.1 糖化酶的最适温度 (8)3.2.2 温度控制方法 (8)3.3 糖化过程中的时间控制 (9)3.3.1 糖化时间确定 (9)3.3.2 时间控制方法 (9)第4章发酵过程控制 (9)4.1 发酵过程中的溶解氧控制 (9)4.1.1 溶解氧的重要性 (9)4.1.2 溶解氧的控制方法 (9)4.2 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9)4.2.1 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9)4.2.2 温度控制方法 (9)4.3 发酵过程中的pH控制 (10)4.3.1 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10)4.3.2 pH控制方法 (10)4.3.3 注意事项 (10)第5章蒸馏与陈酿 (10)5.1 蒸馏设备与工艺 (10)5.1.1 蒸馏设备选型 (10)5.1.2 蒸馏工艺流程 (10)5.1.3 蒸馏过程中的辅料添加 (10)5.2 蒸馏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控制 (11)5.2.1 蒸馏温度 (11)5.2.2 蒸馏压力 (11)5.2.3 蒸馏速度 (11)5.2.4 蒸馏液分离 (11)5.3 陈酿过程及其对酒质的影响 (11)5.3.1 陈酿设备 (11)5.3.2 陈酿时间 (11)5.3.3 陈酿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控制 (11)5.3.4 陈酿过程中的氧化与还原反应 (11)5.3.5 陈酿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 (11)第6章酒类产品质量控制 (12)6.1 酒类产品质量指标 (12)6.1.1 物理指标 (12)6.1.2 化学指标 (12)6.1.3 微生物指标 (12)6.2 酒类产品质量检验方法 (12)6.2.1 感官检验 (12)6.2.2 理化检验 (12)6.2.3 微生物检验 (12)6.3 酒类产品质量控制策略 (12)6.3.1 原料质量控制 (12)6.3.2 生产过程控制 (13)6.3.3 设备与设施管理 (13)6.3.4 成品质量控制 (13)6.3.5 质量追溯与改进 (13)第7章酒类产品的稳定性 (13)7.1 酒类产品中的沉淀物控制 (13)7.1.1 沉淀物来源 (13)7.1.2 沉淀物控制方法 (13)7.2 酒类产品的氧化与防腐措施 (13)7.2.1 氧化过程 (13)7.2.2 防腐措施 (13)7.3 酒类产品的光照与温度稳定性 (13)7.3.1 光照稳定性 (14)7.3.2 温度稳定性 (14)7.3.3 光照与温度控制措施 (14)第8章酒类产品包装与储运 (14)8.1 酒类产品包装材料的选择 (14)8.1.1 包装材料要求 (14)8.1.2 常用包装材料 (14)8.2 酒类产品包装工艺与设备 (14)8.2.1 包装工艺流程 (14)8.2.2 常用包装设备 (15)8.3 酒类产品储运条件及注意事项 (15)8.3.1 储运条件 (15)8.3.2 注意事项 (15)第9章酒类产品安全性保障 (15)9.1 酒类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15)9.1.1 生产环境卫生 (16)9.1.2 原料及辅料卫生 (16)9.1.3 工艺流程卫生 (16)9.1.4 人员卫生 (16)9.2 酒类产品中有害物质检测与控制 (16)9.2.1 有害物质检测 (16)9.2.2 有害物质控制 (16)9.3 酒类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6)9.3.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16)9.3.2 食品安全管理实施 (16)9.3.3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17)9.3.4 食品安全培训与宣传 (17)第10章酒类产品创新与研发 (17)10.1 酒类产品新品种开发 (17)10.1.1 市场调研与趋势分析 (17)10.1.2 原料选择与酒体设计 (17)10.1.3 酿造工艺研究与优化 (17)10.1.4 新品种酒类产品的品质评价与安全评估 (17)10.1.5 新品种酒类产品的标准制定与法规遵循 (17)10.2 酒类产品风味改良 (17)10.2.1 酒类产品风味特点分析 (17)10.2.2 风味改良目标设定与技术路线规划 (17)10.2.3 酿造工艺调整与风味物质调控 (17)10.2.4 酒类产品风味改良效果评价 (17)10.2.5 风味改良酒类产品的市场推广与消费者接受度分析 (17)10.3 酒类产品健康属性研究与应用 (17)10.3.1 酒类产品健康属性成分分析 (17)10.3.2 健康属性成分的功能研究与验证 (17)10.3.3 酿造工艺优化与健康属性提升 (17)10.3.4 健康酒类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17)10.3.5 健康酒类产品的市场定位与消费者教育 (17)10.4 酒类产品市场营销与消费者需求分析 (17)10.4.1 酒类产品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17)10.4.2 消费者需求调研与市场趋势分析 (17)10.4.3 酒类产品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 (18)10.4.4 营销渠道拓展与线上线下融合 (18)10.4.5 酒类产品市场反馈与持续优化措施 (18)第1章酒类生产概述1.1 酒类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酒类生产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环节的复杂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工艺环节:1.1.1 原料处理粮食类原料的清洗、浸泡、蒸煮、摊凉等;水果类原料的挑选、清洗、破碎、压榨等;蔬菜、野生植物类原料的预处理。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第1章食品安全基础知识 (3)1.1 食品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3)1.2 食品中有害物质来源及危害 (4)1.3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4)第2章食品质量控制体系 (4)2.1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4)2.1.1 概述 (4)2.1.2 核心要求 (5)2.1.3 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5)2.2 HACCP体系 (5)2.2.1 概述 (5)2.2.2 核心步骤 (5)2.2.3 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5)2.3 GMP与SSOP (6)2.3.1 GMP(良好生产规范) (6)2.3.2 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6)第3章食品原料质量控制 (6)3.1 原料采购质量控制 (6)3.1.1 供应商选择 (6)3.1.2 原料标准制定 (6)3.1.3 采购合同管理 (6)3.2 原料验收与储存 (6)3.2.1 原料验收 (7)3.2.2 原料储存 (7)3.3 原料检验方法与标准 (7)3.3.1 检验方法 (7)3.3.2 检验标准 (7)3.3.3 检验流程 (7)3.3.4 检验周期 (7)第4章食品加工过程控制 (8)4.1 加工设备与工艺流程 (8)4.1.1 设备选型及要求 (8)4.1.2 工艺流程 (8)4.2 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8)4.2.1 卫生管理原则 (8)4.2.2 卫生管理措施 (8)4.3 加工过程的质量监控与记录 (9)4.3.1 质量监控 (9)4.3.2 记录管理 (9)第5章食品包装与储运 (9)5.1 包装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9)5.1.2 质量控制 (9)5.2 包装过程控制 (9)5.2.1 包装环境 (9)5.2.2 包装操作 (10)5.3 储运条件与保质期 (10)5.3.1 储运条件 (10)5.3.2 保质期 (10)第6章食品添加剂管理 (10)6.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10)6.1.1 定义 (10)6.1.2 分类 (10)6.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与标准 (11)6.2.1 使用原则 (11)6.2.2 使用标准 (11)6.3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 (11)第7章食品检验与检测 (12)7.1 食品检验方法 (12)7.1.1 物理检验方法 (12)7.1.2 化学检验方法 (12)7.1.3 微生物检验方法 (12)7.2 食品检测仪器与设备 (12)7.2.1 物理检测设备 (12)7.2.2 化学检测设备 (12)7.2.3 微生物检测设备 (12)7.3 食品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处理 (12)7.3.1 判定标准 (12)7.3.2 结果处理 (12)7.3.3 检验记录与报告 (12)7.3.4 检验结果反馈 (13)第8章食品追溯与召回 (13)8.1 食品追溯体系建立 (13)8.1.1 追溯体系概述 (13)8.1.2 追溯体系建立原则 (13)8.1.3 追溯体系建立步骤 (13)8.2 食品召回程序与实施 (13)8.2.1 召回定义 (13)8.2.2 召回分类 (13)8.2.3 召回程序 (14)8.3 食品召回后的处理与改进 (14)8.3.1 召回食品处理 (14)8.3.2 分析原因 (14)8.3.3 改进措施 (14)第9章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14)9.1.1 目的 (14)9.1.2 范围 (15)9.1.3 方法 (15)9.2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15)9.2.1 目的 (15)9.2.2 范围 (15)9.2.3 方法 (15)9.3 食品安全风险沟通与教育 (15)9.3.1 目的 (15)9.3.2 范围 (15)9.3.3 方法 (16)第10章持续改进与员工培训 (16)10.1 持续改进策略与实施 (16)10.1.1 改进策略 (16)10.1.2 改进措施 (16)10.1.3 改进实施 (16)10.2 员工培训计划与内容 (17)10.2.1 培训计划 (17)10.2.2 培训内容 (17)10.3 员工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17)10.3.1 培训效果评估 (17)10.3.2 培训改进 (17)第1章食品安全基础知识1.1 食品安全定义与重要性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种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中,不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能够满足消费者合理预期的安全水平。

《色彩构成》课程实验指导书

《色彩构成》课程实验指导书

《色彩构成》课程实验指导书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计算机应用专业部目录实验一色彩构成中的形态要素 (1)实验二Photoshop 基本工具运用与图形图片处理 8实验三色彩构成 (13)实验一色彩构成 (22)实验四色彩构成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实验23实验五色彩综合运用实验 (27)实验一色彩构成实验 (30)实验一色彩构成中的形态要素一、实验课时8课时二、实验目的掌握选区、裁切、自由变换、变形选取工具的使用。

掌握选区、色相/饱和度的选择与调整。

掌握数码色彩的原理。

三、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一:照片矫正基础1.修饰策略1.组织高效的任务序列2.根据使用图像的方式调整处理流程2.分辨率和图像尺寸【重点1】【难点1】1.图像分辨率:图像中单位长度的像素数目2.显示器分辨率:显示器单位长度的像素数目3.打印机分辨率:3.操作流程概述(以处理后的图像将用于使用Adobe InDesign进行排版):查找、打开、另存为。

4.修齐和裁剪图像『实验3.1』【重点2】5.使用自动调整6.手动调整色调范围(画面的黑白灰层次)【重点3】1.直方图2.色阶7.消除色偏8.替换图像中的颜色9.用“减淡”工具调整明度10.使用海绵工具调整饱和度11.应用USM滤镜12.比较手工调整和自动调整的结果13.保存用于四色印刷的图像实验内容二:色彩模式1.选择和选取工具2.案例概述3.用魔棒工具进行选择1.使用魔棒工具选择某种颜色的区域2.移动选区4.结合使用魔棒和其它选取工具5.选择椭圆和圆形区域1.创建选框时调整其位置2.用键盘快捷键移动选中的像素3.用方向键进行移动4.从中心点开始选择5.移动和修改选区中像素6.移动的同时进行复制6.使用套索工具进行选择7.旋转选区8.使用磁性套索工具进行选择9.裁剪图像和擦除选区中的像素10.更改图片的色彩模式实验内容三:色彩调整1、拍摄完成了,现在来为MM的裙子换个颜色吧。

原图2、一般在提到换颜色时大家最快想到的一定是使用“色相/饱和度”或者“替换颜色”命令,这两种方法确实是很快捷,但是在改变颜色后图像的层次会发生改变。

SMT作业指导书

SMT作业指导书

SMT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自动贴片技术(SMT)是电子元器件表面贴装技术的一种主要方式,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对SMT工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特编写本作业指导书,引导学生完成相关SMT作业。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1.了解SMT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学习掌握SMT工艺中的关键技术;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

三、实验材料1.电路板:提供给学生的实验电路板;2.贴片元件:提供给学生的SMT贴片元件;3.工具:焊锡台、烙铁、喷嘴、焊锡丝、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以下是本次SMT作业的具体步骤:1.准备工作- 清洁工作区域,确保工作环境干净整洁;- 检查实验材料,确认电路板和贴片元件齐全。

2.贴片元件的安装- 根据电路板上的元件安装图,仔细查看元件型号和位置;- 使用镊子将贴片元件从包装中取出;- 将元件按照图纸上的位置正确安装在电路板上;- 注意对极性元件的方向,并避免元件之间的短路。

3.焊接贴片元件- 准备好焊锡台、烙铁和焊锡丝;- 将焊锡台加热至适宜的温度;- 将焊锡丝融化,涂抹在贴片元件与电路板焊盘之间;- 通过烙铁进行焊接,确保焊点牢固可靠。

4.质量检查与故障排除- 检查焊点是否完整,没有冷焊、虚焊等现象;- 使用万用表或测试仪器检测电路的连通性;- 如果发现问题,根据焊接技术要求进行修复或替换。

5.完成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其他意外事故;2.仔细阅读工艺流程和元件安装图纸,确保操作正确无误;3.注意焊点的质量,确保焊接牢固且没有短路或冷焊等问题;4.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实验环境整洁有序。

六、实验评分标准学生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分:1.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贴片元件的正确安装和焊接质量;3.故障排除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效果;4.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最终灭菌包装确认方案(已经过GMP和CE)【范本模板】

最终灭菌包装确认方案(已经过GMP和CE)【范本模板】

包装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吸氧管一次性使用吸氧面罩编制:审核:批准: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录1.0 概述---—--————-—---———------————--—-———-——-—-------————-———----- P32.0 验证目的———-—----——-—--—-—-—----———-—----——--————-———-—-----—-—- P33。

0 文件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P34。

0 确认范围——-——-———--———-——-———--—-----—-—------—-—------——-—--——- P35。

0验证依据及标准---———--———--——-———-—------——-——-——-——-——---—-————— P36。

0 确认项目-————--—-———-———---—---———--——--—-——-——-—-———————-———---- P46。

1 包装材料和系统的验证-—-——-—---—-———--——--———-—--—--—-—-————---——--—— P46.2 包装过程确认(所有试验包装袋中均装有产品进行试验)—--————-——----—-—---—- P77.0重新确认条件--————---————-—————-——----——————-—-—----——---—--——--- P128.0 最终评价及验证报告---——-—-—————-—--——--—-------——---—---—--—-—-—- P121。

0概述1。

1我公司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采用中封袋,中封袋为PET和PE复合膜+透析纸热合而成,具有高透气性、灭菌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GB/T 19633-2005/ISO 11607;200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要求.对我公司的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进行确认.1.2确认过程:1.2。

包装作业指导书

包装作业指导书

包装作业指导书标题:包装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包装作业指导书是企业为了规范包装作业流程、提高包装作业效率、确保产品包装质量而制定的一份文件。

它包含了从包装材料准备到包装完成的全过程操作规范,对于保证产品包装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包装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包装材料准备1.1 确定包装材料种类和规格- 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和包装要求,确定所需的包装材料种类和规格。

- 确保包装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和美观性。

1.2 包装材料检验- 对进货的包装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 检查包装材料的外观、尺寸、强度等指标,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导致包装失效。

1.3 包装材料存储- 合理存放包装材料,避免受潮、受热或者受压等影响。

- 对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进行分类存放,确保使用时便于取用。

二、包装作业流程2.1 包装准备- 根据产品包装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包装材料和工具。

- 确保包装作业场地整洁,避免杂物干扰包装作业。

2.2 包装操作- 按照包装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包装操作。

- 注意包装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包装顺序,确保包装效果符合要求。

2.3 包装检验- 对包装完成的产品进行检验,确保包装质量符合标准。

- 检查包装是否完整、坚固、美观,避免因包装不当导致产品受损。

三、包装标识3.1 产品标识- 根据产品要求,添加产品标识信息,如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

- 确保产品标识清晰可见,避免因标识不清晰导致误解或者混淆。

3.2 包装标识- 添加包装标识信息,如包装规格、数量、分量等。

- 确保包装标识与产品标识一致,避免因标识不统一导致混乱。

3.3 运输标识- 添加运输标识信息,如运输方式、运输温度要求等。

- 确保运输标识符合运输要求,避免因标识不当导致运输事故。

四、包装作业记录4.1 包装作业记录- 记录包装作业的具体操作流程和结果,包括包装材料使用情况、包装质量检验结果等。

- 为了日后追溯包装作业情况,确保包装作业的可追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工艺技术与方法》实验指导书
实验1 热收缩包装工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热收缩薄膜的收缩特性和收缩率的测定方法;
2. 加深对热收缩薄膜遇热收缩(即热收缩包装工艺)的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任务
1.测定PVC(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和POF(双向拉伸聚烯烃)热收缩膜的标准收缩率;
2.绘制PVC(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和POF(双向拉伸聚烯烃)热收缩膜特性曲线,并加以
分析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三、实验设备及操作步骤
1. 实验设备(BS4525喷气式收缩机,如图1所示)
喷气式收缩包装机是目前过国内独有的采用喷气原理进行喷气收缩包装设备,节电高效(节电15%以上);收缩温度和电机速度稳定可调,且调节范围广.故本产品具有设计先进,性能极其稳定可靠,收缩效果良好,操作维修方便等特点,而且产品使用寿命明显比同类产品提高,喷气式收缩包装机试用于PVC、POF、PP等收缩膜收缩包装,特别适合PVC收缩膜包装收缩。

图1 BS4525喷气式收缩机
1 箱体;
2 箱门;
3 排气阀;
4 超温调节器;
5 工作室;
6 保温层;
7 试品搁板;
8 散热板;9 电加热器;10 鼓风电动机;11 搁板支架;12 边门。

主要技术参数:
2.实验步骤及方法
1) PVC (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和POF (双向拉伸聚烯烃收缩膜)的标准收缩率测定;(依
据行业标准ZBG-33009-89)
将被测膜裁切成100×100mm 正方形试样三片,并编号,在每片试样上用精度为0.5mm 的钢板尺画出相互垂直的直线,放在7~15目金属网之间,放入开水中煮沸1分钟取出,测量两直线的长度,并记录.按下式计算收缩率:
%1000
0×−=
L L
L S ; 上式中:S — 收缩率; L 0 — 原始长度;
L
— 收缩的长度。

2) 绘制PVC(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和POF(双向拉伸聚烯烃)收缩膜特性曲线。

将标有直线的被测试样放在7~15目金属网之间,再放入干燥箱加热两分钟。

取出后测量标线长度变化。

干燥箱温度设定为70、80、90、100、110、120、140,计算收缩膜每种收缩温度的收缩率,分别绘制收缩膜横纵向的收缩率特性曲线。

四、思考题
1. 比较分析PVC(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和POF(双向拉伸聚烯烃收缩膜)的收缩特性,试说明造成两种收缩膜收缩特性差异的原因;
2. 计算收缩膜定向比值,以确定该膜适用于哪种特点的物品的哪种形式的包装要求。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说明实验的目的、任务;
2. 实验所用设备的名称、型号;
3. 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
4. 认真回答思考题。

实验2 真空包装实验
一、预习知识
1. 复习《印刷包装材料学》相关知识,适于进行真空包装工艺的复合塑料薄膜的结构特点
是什么?
2. 为什么常用的真空包装袋都是无印刷的复合膜包装袋?
3. 真空包装工艺对被包装产品的化学变化与生理生化变化的作用是什么?
4. 结合软包装复合膜生产的复合工艺,简述干法复合工艺与共挤复合工艺有何不同。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真空与充气包装工艺的原理,了解真空充气包装机的操作规程及结构;
2.通过实验加深认识适用于真空包装机真空充气包装材料的特性。

三、实验任务
1.学会操作DZ-4002D型真空包装机;
2.使用NY/PE(尼龙/聚乙烯)和PET/PE(聚酯/聚乙烯)真空包装颗粒状的物质。

四、实验设备及操作步骤
1.实验设备(DZ-4002D单室真空机)
该机适用如:肉类加工、酱腌产品、水产、海产品加工、蔬菜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果脯、粮食、豆制品、药材、电器、化学制品等颗粒、粉状、液体等食品进行真空后充惰性气体包装、可以防止产品氧化霉变、腐败、防潮达到延长产品的储存期限。

1.实验设备(DZ-4002D单室真空机,如图2所示)
1.上工作室
2.密封圈
3.下工作室
4.急停按钮
5.摇杆
6.控制面板
7.时间继电器
8.热封温度选择开关
9.抽气时间选择
10.电源开关
11.真空表YX
图2 DZ-4002D单室真空机
主要技术参数:
2.工作原理(真空包装工艺)
该机由上、下工作室合并构成一真空腔室,下工作室与真空系统相连,当上、下工作室合并时,同时真空系统开始工作,对真空腔室开始抽真空,同时腔室内的包装
物也同时被抽真空。

当真空度达到设定要求时,热封系统开始工作,对被包装物进行
封口工艺。

待热封工艺完成后,腔室充气,上工作室自动抬起。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真
空包装工艺过程。

3.实验步骤
1)分别用NY/PE(尼龙/聚乙烯)和PET/PE(聚酯/聚乙烯)包装袋装入被包装物,一
般达到包装袋容积的2/3~1/2即可。

注意:不能将被包装物遗留在包装袋封口处,
以免影响包装袋的热风强度。

2)将装有包装物的包装袋依次摆放在热封条上,并用压条压住。

对于做充气包装时,
还应使包装袋口对准充气嘴。

3)调整工艺参数,即抽气时间与热封温度(按包装袋材料的热封层的热风性能及包装
袋厚度确定)。

本次实验设定为抽气时间20s,热封温度3级,热封时间2.5s。

4)将上工作室与下工作室合并,同时抽气行程开关,开始抽真空。

当真空度达到后,
机器自动在真空条件下对包装进行热封。

5)待上工作室自动抬起后,既可取出包装袋,完成了真空包装工艺。

五、思考题
1. 结合《包装自动控制》和《包装工艺技术与方法》课程相关知识,回答真空包装机是如
何实现自动抽真空—→热封—→成品—→充气工艺流程的。

六、实验报告要求
1.说明实验的目的、任务;
2.实验所用设备的名称、型号、工作原理;
3.认真观察实验,比较包装效果;
4.认真回答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