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组织与控制

合集下载

生产管理五大要素

生产管理五大要素

生产管理五大要素生产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组织条件下,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以达到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生产管理的五大要素是: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控制、生产决策和生产评价。

第一要素: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的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目标和计划。

首先,需要分析市场需求,了解用户对产品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

其次,要评估公司的资源情况,包括设备、人力、资金等,以确定生产能力和生产周期。

最后,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定每个时期的生产任务和计划产量。

第二要素:生产组织生产组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计划,合理配置和调度生产要素,保证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

首先,需要确定生产线和工艺流程,合理分工,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合理调度生产资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能的充分利用。

同时,还需要对生产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三要素: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监督和控制生产过程,确保按照计划和要求进行生产。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规范操作。

其次,要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避免生产故障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同时,还需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四要素:生产决策生产决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目标要求,进行各种决策,指导生产活动的进行。

首先,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策略,包括产品定位、规划产能等。

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决策,以适应市场和公司的变化。

最后,要及时分析和评估生产数据,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要素:生产评价生产评价是对生产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以改进生产过程和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生产评价体系,包括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其次,要进行生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和优化空间。

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技术

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技术
设备利用率低
由于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差异大,设备利用率不均衡,部分设备 可能长时间闲置。
质量控制难度大
由于产品种类多,质量标准和要求各异,质量控制难度增加,需 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
精细化生产计划与调度
通过精细化排产,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 产效率。
设备柔性改造
对设备进行柔性化改造,使其能够适应多种产 品的生产需求,提高设备利用率。
成本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成本消耗,及时调整生产 计划和资源分配,控制成本在预算范围内。
成本分析
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 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优化点,降低生产成 本。
04 成批生产方式的应用和发展
CHAPTER
成批生产方式的应用案例
汽车制造
01
成批生产方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通过批量生产降低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
家电制造
02
家电产品如洗衣机、冰箱等也采用成批生产方式,满足市场需
求的同时保持成本控制。
服装行业
03
服装行业通过成批生产方式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成本并提
高产品质量。
成批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优化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通过引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技 术
目录
CONTENTS
• 成批生产方式概述 • 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 • 成批生产方式的控制技术 • 成批生产方式的应用和发展 • 成批生产方式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01 成批生产方式概述
CHAPTER
成批生产方式的定义
成批生产方式是指按照预先确定的产 品种类和数量,分批进行生产的方式 。

浅谈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

浅谈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

浅谈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摘要: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是研究企业怎样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合理地组织产品生产,使生产过程能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得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产组织劳动消耗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研究企业怎样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合理地组织产品生产,使生产过程能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得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任何产品的生产,都必须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成品制造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有机结合。

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其按照预定的目的改变形状、结构、性质或位置的过程。

自然过程是指在某些情况下,生产过程的进行还需借助于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如冷却、干燥、自然时效、发酵等。

企业的生产过程,就其对产品产出所起的作用来看,主要可认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等。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指产品投产前所做的全部生产准备工作,如产品设计、工艺准备、材料与工时定额的制定与修改、调整劳动组织和设备布置等。

基本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直接从事加工、制造产品的生产过程,如汽车零件的加工、装配过程等。

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正常进行所必要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如动力生产、工艺装备制造、设备维修等。

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如原材料、半成品、工具的保管与发放、厂内运输等。

此外,有的企业还有附属生产过程或副业生产过程。

在企业产品过程中,基本生产过程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按产品结构和工艺特点不同,基本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工艺流程式生产过程和加工装配式生产过程两类。

工艺流程式生产过程,是指原材料从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按照固定的程序,经过连续加工而成为产品的过程。

生产管理的四个职能

生产管理的四个职能

生产管理的四个职能生产管理是企业内部最重要的管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现代企业中,生产管理不仅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更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

生产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职能进行详细介绍。

计划在生产管理中,计划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职能,它包括确定生产目标、编制生产计划、确定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源的分配。

计划是生产管理的起点,它为后续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指导,帮助企业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避免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组织组织是生产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它包括确定生产活动需要哪些资源、如何分配这些资源、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责任制。

组织是为了实现生产计划,确保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一个好的组织能够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领导领导是生产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领导者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激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取得成功。

领导者还需要根据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生产活动能够按时完成并保持质量。

控制控制是生产管理的最后一个职能,它包括对生产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生产活动按照计划进行,维持生产活动的正常秩序。

控制还包括不断改进生产管理的过程,寻找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方法,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综上所述,生产管理的四个职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只有将这些职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员工管理水平。

生产管理的各个职能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组织形式及计划控制

生产组织形式及计划控制

生产组织形式及计划控制1. 引言生产组织形式以及计划控制是企业生产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本文将从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2. 生产组织形式2.1 传统生产组织形式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一般采取分工生产的方式。

生产过程被分解成许多独立的环节,并由不同的工人负责完成。

这种组织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生产过程简单的产品。

优点是生产效率较高,但缺点是协调难度较大,信息流动不畅。

2.2 现代生产组织形式现代生产组织形式多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

将各个环节的工人组织成一个团队,共同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这种组织形式具有优势明显:可以提高协作效率,促进信息共享,快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适用于规模较大,生产过程复杂的企业。

2.3 柔性生产组织形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柔性生产组织形式逐渐兴起。

柔性生产组织形式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产流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通过采用柔性工艺设备和灵活的生产流程,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快速调整生产计划。

3. 计划控制3.1 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制定是生产组织中的核心环节。

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合理规划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计划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市场需求、资源供应、生产能力等。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还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2 生产计划执行生产计划执行是将制定好的生产计划转化为实际的生产行动的过程。

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需要保证各个环节的协调与配合。

相关部门需要密切沟通,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及时监控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产出符合要求。

3.3 生产计划控制生产计划控制是对生产计划执行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环节。

通过对生产情况的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概述

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概述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亲密,破坏友谊。20.12.102020年12月10日星期四2时21分32秒20.12.10
谢谢大家!
制造装配型生产模式
制造装配型生产的分类
1.大量流水生产; 2.单件订货生产; 3.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
大规模定制模式
制造装配型生产的分类
大量流水生产
在较长时间内重复进行一种或少数几种类似产品,
特:
(1)生产率高(工人分工细,高度专业化,设备及工艺专业化) ;
(2)工人操作熟练程度高(工人重复做简单的操作); (3)作业计划简单(一旦流水线调试能正常生产,就按节奏进行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
大规模定制方式:可客户化-----由用户选择他需要的产品;
自适应产品----- 由产品去适应用户的需求。
大规模定制生产关键技术:
1. 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可制造设计、CAD、PDM….. 2. 采用敏捷制造:成组技术、可重组制造、柔性加工 3 对市场周密的调查,建立客户数据库。
特点 1. 生产流程相对固定不变;
2. 产品一般面向有组织的用户(包括商业系统), 顾客数量较少; 3. 产品标准程度高,很少是顾客需求订制; 4. 产品品种少,生产稳定; 5. 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专用化程度高,设备昂贵; 6. 设备故障造成损失很大。
关键 抓好综合生产计划或称年度计划,抓好设备的定期维修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工业工程系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世界机电产品中多品种小批量的占: 1960年代约为:50%,到1980年代上升到:85% 成组技术就是为适应这种生产而发展起来的:利用几
何形状和加工方法的相似性,将加工零件分组。 如:轴类占23%;轴套类占25%;法兰类占9%; 柔性制造系统(FMS)是加工设备自身的柔性来适应

生产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生产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制定方法:滚动 计划法、甘特图 等
制定原则:科学 性、可行性、灵 活性等
生产计划执行
生产计划的目标和任务 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调整 生产计划的执行和控制 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生产计划调整
生产计划调整的必要性: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生产能力不足或过剩等问题。
生产计划调整的方法:调整生产排程、优化生产流程、增加或减少生产班次等。
生产进度控制
定义:生产进度控制是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生产进度的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计划按时完成。
目的: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客户需求。 关键要素: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生产调度、生产统计、异常处理等。 方法:采用生产进度表、生产调度会议、生产统计报表、异常处理流程等手段进行控制。
定义:生产布局优化是 指通过合理规划生产设 施和设备的位置,以提 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 成本的过程。
目标:实现生产过程的 连续性、平衡性和灵活 性,提高生产效率、降 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 浪费。
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 和工具,对生产设施和 设备进行合理布局,实 现生产过程的优化。
实施步骤:评估现有生 产布局、确定优化目标、 制定优化方案、实施优 化方案、评估优化效果。
生产安全控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定义:生产安全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 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目的: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内容:包括设备安全控制、工艺安全控制、人员安全控制等方面,涉及生产过程 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生产计划调整的时机:定期评估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

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
制定详细的成本预算,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 用进行准确核算。
成本控制措施
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如降低原材料消耗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
成本分析与监控
定期进行成本分析,监控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偏差,及时调整成本控制措施。
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制定
01
根据生产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进度计划

进度监控与调整
环境可持续性的要求
绿色制造技术
采用环保材料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 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循环经济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 产生,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会责任
成批生产企业应关注社会责任,积极 参与公益事业,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和品牌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质量控制
01
质量标准制定
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要求,制定 明确的质量标准,确保生产出的 产品符合要求。
02
03
质量检验与监控
质量改进
通过定期的质量检验和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 质量问题。
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找出问题 根源,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 ,提高产品质量。
成本控制
成本预算与核算
自动化和智能化
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流程的自 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
生产设备优化
设备评估
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评估,确定设备的性能 、效率和可靠性。
设备更新
根据评估结果,对老旧、低效的设备进行更 新换代,选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
设备维护和保养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确保设备 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定制化生产的趋势

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

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

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介绍成批生产是现代制造业中最常见的生产方式之一。

它通过将相同的产品进行批量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然而,为了使成批生产能够顺利进行,需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

本文将探讨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成批生产的组织1. 任务分配在成批生产过程中,任务分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需要确定每个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明确他们的工作范围和职责。

其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务的分配和调整。

例如,可以根据员工的技能和经验进行任务的分配,以确保任务能够高效完成。

2. 生产线布局成批生产通常采用生产线的方式进行组织。

在布置生产线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工作站的合理布局:根据生产流程和产品特点,合理设置工作站的位置,使得产品能够顺利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和生产。

•物料的供应和转移:为了保证生产线的连续性,需要设置合适的物料供应和转移机制。

可以使用输送带、货架等设备来实现物料的供应和转移。

•设备的布局: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之间的依赖关系,合理布置设备的位置,确保设备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3. 人力资源管理在成批生产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管理和调度人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下是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培训和技能提升: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员工绩效评估: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进行奖励或惩罚,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合理调度:根据生产计划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工作不饱和。

成批生产的控制1. 质量控制在成批生产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抽样检验:从每一批次生产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检验,以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过程控制:通过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时调整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偏差,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指导、组织、控制作用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指导、组织、控制作用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指导、组织、控制作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指导、组织、控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够明确企业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使全体从业人员知道“应干什么”或“什么事应该由谁干”,有利于避免为实现安全生产应干的事没有人干,有利于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其次,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够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明确全体从业人员在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生产操作时应“怎样干”,有利于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的质量;有利于规范生产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避免因不安全行为而导致发生事故。

此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够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的秩序。

它明确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的具体方法、生产的工艺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企业能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秩序。

总的来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指导、组织、控制作用体现在明确职责、规范行为和维护秩序等方面,旨在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有效地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

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

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概述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的计划控制,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本文将以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为主题,介绍其基本概念、重要作用以及常用方法。

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指的是企业内部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所采取的各种组织形式。

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适用于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生产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组织形式。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生产组织形式:1.线性组织形式:线性组织形式是最常见的生产组织形式之一,适用于简单的生产流程和规模较小的企业。

在线性组织形式下,生产流程是依次进行的,每个环节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管理,但缺点是效率相对较低。

2.矩阵组织形式:矩阵组织形式适用于复杂的生产流程和规模较大的企业。

在矩阵组织形式下,生产流程被划分为多个部门,每个部门负责不同的环节,并通过交叉功能团队进行协调。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高效灵活,能够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专业优势,但缺点是协调管理较为复杂。

3.项目组织形式:项目组织形式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具有独立性的生产任务。

在项目组织形式下,生产任务被划分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具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灵活高效,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但缺点是资源管理和协调难度较大。

计划控制计划控制是指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对生产过程进行周密规划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通过合理的计划控制,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协调和优化。

以下是常用的计划控制方法:1.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制定是整个计划控制过程的关键步骤。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生产能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应包括生产目标、生产数量、生产周期和生产资源等要素。

2.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进度符合计划要求。

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及时获得生产数据,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生产进度的稳定和高效。

第9章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_[全文]

第9章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_[全文]

第9章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本章关键词成批生产(Batch Production)批量(Quantity)经济批量(Economic Quantity)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生产周期(Produce Cycle Time)提前期(Advanced Period)成组技术(Group Technique)工艺流程分析(Craft Procesure Analysis )互联网资料http://.mhhe3></a>/pomhttp:// /omindexhttp:// 202.120.24.209/yygl成批生产是指工业企业(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在一定时期重复轮换制造多种产品的一种生产类型。

成组技术是成组加工和成组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对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企业组织生产的一种有效方法。

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又能进一步按照市场上用户、消费者的需求不同进行生产。

9.1 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9.1.1 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成批生产是指工业企业(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在一定时期重复轮换制造多种产品的一种生产类型。

根据其批量的大小、每个工作地完成零件工序数目以及各种零件重复生产的程度,成批生产可分为大批、中批和小批生产;凡产品品种不多,每批数量较多,出产相当稳定,接近于大量生产的为大批生产;如产品品种很多,每批数量很少,虽有重复但非常不稳定,接近于单件生产的为小批生产,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批生产。

批量是花费一次准备结束时间投入生产的同种产品(工件)的数量,准备结束时间是指生产开始前熟悉图纸,领取工卡量具,调整设备工装,试切,安装调整冲模、锻模,准备砂箱型板等所花的时间。

生产间隔期是相邻两批同种工件投入(或产出)的时间间隔。

在周期性重复生产的条件下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有如下的关系:n=R·dn——生产批量;R——生产间隔期;d——工件的平均日需求量。

生产组织控制管理办法

生产组织控制管理办法

生产组织控制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明确各部门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职责,规定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内容和完成周期,使公司能够更好地完成生产计划,满足客户对产品、供货周期等方面的要求,以利于公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整体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2. 使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与顾客要求识别、生产计划、生产准备与执行、包装、储存、交付、过程监视和测量等产品实现流程中涉及的所有相关部门。

3.职责3.1 销售部门负责与客户联络,识别客户需求,下达要货计划,代表客户验货。

3.2计划管理部门负责下达制造计划,调配生产资源,监控生产进度,监督和考核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

3.3技术部门负责产品状态、要求的设计、更改和确定。

3.4配套部门负责下达采购计划、组织配套资源。

3.5物管部门负责制造物资的入库收发,缺件报告和成品入库报告。

3.6制造部门负责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及时反馈制造异常情况。

3.7品质部门负责进货检验,成品实施抽检;负责组织对特殊、重要订单进行质量策划。

4.程序、要求4.1生产计划控制的作业模式〈见附表-〉4.2要货计划的编制4.2.1销售部门在接单后,销售内勤结合成品库房库存,以《港腾公司供货计划通知单》形式下达要货计划,并传计划管理部门,相关资料应当满足下列条件:1)状态、数量、包装要求及特殊要求等。

2)要货时间明确,且为我司交货时间。

3)应当有销售部门部长或者销售内勤的签字。

4)如我司交货时间为次日或交期为1天的《港腾公司供货计划通知单》应立即传递。

5)交期为2天以上的《港腾公司供货计划通知单》在当日17:00传递到计划管理部门。

4.2.2销售部要识别订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对重要、特殊进行质量策划,并下发各部门执行。

4.3生产计划的形成4.3.1生产计划(状态)的编制4.3.1.1计划管理部门接到要货计划后每日上午11点前,统计员编制《装配预排计划》下发配套部、制造部、物管部、销售部门做准备工作。

4.3.1.2计划管理部门在每日下午3:30前,根据销售部门要货计划的相关要求,配套等部门的资源准备情况,结合公司的产能状况,制定第二日的《装配计划安排表》,经部门主管审核、公司计划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公司各部门执行。

生产管理要素是什么

生产管理要素是什么

生产管理要素是什么生产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生产目标,有效利用资源,通过科学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等活动,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管理活动。

在生产管理中,有许多重要的要素需要考虑和管理,下面将详细介绍生产管理的重要要素。

1.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生产计划是指确定生产目标、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实施的过程。

通过生产计划,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浪费,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2. 生产组织生产组织是指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的活动。

通过生产组织,企业可以合理划分生产任务、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有效的生产组织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 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指对生产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通过生产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生产活动按照计划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4. 生产协调生产协调是指协调各个生产环节和生产资源,确保生产活动高效顺畅进行的过程。

通过生产协调,企业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生产环节的冲突,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5. 生产决策生产决策是指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出的各种决策。

生产决策涉及到生产资源的配置、生产计划的调整、生产过程的优化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生产管理要素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控制、生产协调和生产决策等关键要素。

只有合理有效地管理这些要素,企业才能实现生产目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生产管理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管理五要素范文

生产管理五要素范文

生产管理五要素范文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组织、协调和计划的管理活动。

为了有效地实施生产管理,我们需要了解生产管理的五个要素,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控制、生产协调和生产改善。

下面将对这五个要素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一个要素是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为生产过程提供指导和依据的活动。

它包括制定生产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任务、编制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评估等。

通过生产计划,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第二个要素是生产组织。

生产组织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合理布局和组织,确保生产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的活动。

它包括制定生产组织方案、确定生产流程、设置生产部门和岗位、确定生产工艺和工作内容等。

通过生产组织,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可管理的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个要素是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跟踪、监督和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的活动。

它包括制定生产控制策略、制定生产控制计划、执行生产控制程序、实施生产控制和监控生产过程等。

通过生产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和降低风险,确保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四个要素是生产协调。

生产协调是指对企业不同生产部门和岗位之间进行协调和沟通,保证各个环节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的活动。

它包括制定生产协调方案、进行生产资源调配、协调各个环节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冲突和问题等。

通过生产协调,企业可以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避免资源浪费和时间延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五个要素是生产改善。

生产改善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改进和提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活动。

它包括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制定改善方案、实施改善措施、跟踪改善结果等。

通过生产改善,企业可以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组织与控制
情景五:任务1、一、对于制造业来说,物料成本占整个产品成本的比重较大,大多数制造业的采购原料成本都占产品总成本的50%以上。

二、采购量的确定:(一)、采购程序:1、接受采购单或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和用款计划。

2、选择供应商。

3、询价、洽谈、发出采购订单(合同)。

4、订货跟踪。

5、货到验收,结账与费用核算。

(二)、采购量的计算:1、定量采购方式确定采购量,这种方式比较适于价值较低、备运时间短的物资。

订货点的计算公式:订货点=平均日需用量*备用天数(订货提前期)+保险储备量。

2、经济采购批量总库存费用=库存保管费用+订货费用+物料价值即:TC=QH/2+RC/Q+RP Q——每次订货批量(件)H ——单件库存平均年保管费用(元/件*年),H=P*F P——单位产品价格(成本)(元)F——年库存保管费率R——某库存物料的年需求量(件/年)C——单位订货费用(元/次)
经济采购批量:EOQ=√2CR/H=√2CR/PF
3、定期采购方式确定采购量
订货量=平均日需用量*(订购周期+订购间隔期)+保险储备量—现有库存—已订货未交量
例题:已知某物料平均45天订购一次,每次订购时间需10天,平均每日需用量为20吨,保险储备定额220吨,订货余额为20吨,计算物料订购量和订货点量。

订购量=20*(45+10)+220—20=1300吨
订货点=20*10+220=420吨
任务2 一、准时制采购的含义准时制采购也叫JIT采购,基本思想表现为五个恰当: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价格。

准时制采购是准时化生产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它不但可以减少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提前期、提高采购的质量。

二、准时采购的特点1、采用较少的供应商2、对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不同3、交货准时性的要求高4、小批量采购是准时制采购的基本特征之一
任务3二、编制计划1、确定物料需用量(1)、原料及主要材料需用量的计算某种物资需用量=[计划期产量×(1+不可避免的废品率)]×单位产品消耗定额-计划回用废品数量
2、折算系数=1kg实物燃料发热量/7000
实物燃料需用量=计划产量×消耗定额×1/折算系数
电力需用量=计划产量×消耗定额
物料采购计划表
某种物料采购量=该种物料需用量+计划期末库存量-计划期初库存量-企业内部可利用资源
例题:某企业2008年需要用A材料来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各产品的计划产量、物料消耗定额等有关资料见表,预计2008年A材料的期初库存量为700吨,期末库存量为460吨,企业内部可以回收利用及代用的材料为72吨。

求2008年A材料的采购量。


解:计划期A材料需要量=8000*100*(1+0.05)+6000*150*(1+0.08)=1812000公斤=1812吨A材料计划采购量=1812+460—700—72=1500吨
工艺消耗定额包括净重和工艺消耗。

采购定额包括工艺消耗定额(车间用)和采购保管损耗(做计划用)。

情景八
1、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特性。

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

(2)、要求。

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或期望。

2、工序质量是指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与检测方法和环境;俗称人机料法环。

3、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4、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5、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都以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谨、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生产全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方式,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

6、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是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

(2)、是全面的质量管理。

(3)、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是全员的质量管理。

7、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

8、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1)、计划阶段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找问题)。

第二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影响因素。

(找原因)。

第三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一边抓住主要矛盾,解决质量问题。

(找因素)。

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效果。

(做计划)
(2)、执行阶段第五步,实施措施,执行计划。

(3)、检查阶段第六步,调查事实结果,并于预期结果对比。

(4)、处理阶段第七步,总结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到相应的标准或制度、规定中,以巩固成绩,防止再犯。

第八步,提出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转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

9、PDCA循环的特点:(1)、大环套小环,相互促进。

(2)、循环上升。

(3)、强调提高计划质量。

10、生产工序质量控制的步骤:(1)、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

(2)、操作人员控制。

(3)、机器设备控制。

(4)、材料控制。

(5)、工艺方法的控制。

(6)、测量控制。

(7)、环境因素控制。

11、两图一表法
(1)、排列图法又叫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雷特图,是用来寻找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工具。

P172(2)、因果分析图.P173
12、直方图是指将收集到的数据,按其大小等间距地分为若干组,以组距为底,以组内数据个数(频数)为高的一系列直方形所连起来的矩形图。

表见课本P175-179
Cp值得判断评价标准
13、控制图法
控制图法又称管制图,是休哈特提出的。

(1)、质量波动原因分析:一类是随机性原因(也称偶然性原因),另一类是非随机性原因(也称系统原因)
随机性原因是对产品质量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一般来说,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它们对质量波动的影响小,不易避免,也难以消除,可以不必加以控制。

非随机性原因是可以避免的因素,系统因素引起的波动称为异常波动,异常波动造成的误差大小往往可以在造成波动的物体上测量出来。

(2)、控制图的作用:①用于工序控制,即用于判断生产过程、工序质量的稳定性是否正常。

②用于工序质量分析。

③为评定质量以及确定对机器设备、工装的调整规律提供依据。

④用于改进产品检验的方式或改变检验的范围。

(控制图见课本181页)
情境九:优化生产现场
一、车间总体布局:1、基本生产部分。

如机械加工车间的各种机加工设备(车床、铣床、磨床、钻床、插床、等)。

基本生产部分的布置要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尽量缩短物料流程。

2、辅助生产部分。

如机修组、电工组、磨刀间等。

辅助生产部分的布置要便于向基本生产部分提供服务,如机械加工车间的工具室应设在工人领取工具方便的位置,并与磨刀间相靠近。

3、仓库部分。

4、国道部分。

5、车间管理部分。

6、生活设施部分。

二、车间设备布局:1、设备布局的要求:⑴、尽量使产品通过设备的加工路线最短。

(2)、便于运输。

(3)、确保安全。

(4)、便于工人操作和工作地的布局。

(5)、充分利用车间的生产面积。

2、单件小批生产类型企业的车间设备布置。

单件小批生产的特点是品种多而不稳定,每种产品的产量也低,每个工作地上所担负的品种数和工序数都很多。

工艺专业化布置是按照生产工艺性质的不同来布置车间。

工艺专业化布置的优点:(1)、适应性强。

(2)、有利于实行专业化的工艺及设备管理。

缺点:(1)、经济效果差。

(2)、管理工作比较复杂。

3、大批量生产类型企业的车间设备布置:大批量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固定、品种少、生产量大、生产的重复性高。

对象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布置是把工厂专业方向规定生产的各种产品(或零部件),分别交友不同的生产部门生产,每一个生产部门只担负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或零部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的生产任务,独立(或基本独立)出产产品(或零部件)。

对象专业化的优点:(1)、经济效果好。

(2)、管理工作相对简化。

缺点:(1)、适应性差。

(2)、开展工艺技术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

4、成批生产类型企业的车间设备布置。

、成批生产的特点是产品的品种较少,每种产品有一定的产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工作地上成批轮番地生产不同的制品;工作地专业化程度较高。

三、1、小批生产产品移动方式是顺序移动方式。

公式见课本199页。

2、大批量生产产品移动方式是平行移动方式。

公式见课本200页。

3、成批生产产品移动方式是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公式见课本201页。

四、6S管理的内容是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提高素养和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