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

合集下载

(整理)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整理)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第六章沥青路面设计计算说明书 6.1 交通量计算及分析6.1.1 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表6-1 轴载换算表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交通量1 小客车11.5 23 1 双轮组0 23002 中客车16.5 23 1 双轮组0 10003 大客车28.7 68.2 1 双轮组0 3054 小货车25.75 59.5 1 双轮组0 19005 中货车28.7 69.2 1 双轮组0 5506 中货车23.7 69.2 1 双轮组0 9507 大货车49 101.6 1 双轮组0 6008 其他车50.2 104.3 1 双轮组0 4009 拖挂车60 100 2 四轮组>3 65设计年限15 车道系数0.5 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9.5 %6.1.2 累计标准轴次计算结果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Nh= 2725 ,属重交通等级。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3332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17302620 ,属重交通等级。

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2568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13335280 ,属重交通等级。

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

6.2 干燥状态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计算设置:输入计算土基回弹模量:E0=60MPa6.2.1 方案一(半刚性基层)6.2.1.1 基本参数新建路面的层数: 5路面设计层层位: 5标准轴载:BZZ-100 设计层最小厚度:150 (mm)6.2.1.2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路面设计弯沉值: 20.9 (0.01mm)表6-2 容许拉应力表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5 0.43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2 0.34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0.8 0.234 水泥稳定碎石0.6 0.28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完整版)沥青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完整版)沥青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沥青路面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资料21.1 公路等级情况及周边情况21.2 公路2007年交通量调查情况如下表:21.3 沿线地理特征32 轴载分析32.1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32.1.1 轴载换算32.1.2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42.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42.2.1 轴载换算42.2.2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53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53.1 路面等级53.2 面层类型53.3 结构组合与材料的选取54 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64.1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64.2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64.2.1 确定路基的平均稠度64.2.2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75 设计指标的确定75.1 设计弯沉值75.2 各层材料的容许底层拉应力76 设计资料总结87 确定石灰土层的厚度88 计算路面结构体系的轮隙弯沉值(理论弯沉值)109 验算各层层底拉应力109.1 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的验算109.1.1 第一层地面拉应力验算119.1.2 第二层地面拉应力验算119.1.3 第三层换算129.1.4 第四层换算129.2 计算中层底面弯拉应力。

13水泥路面设计131 设计资料131.1 公路等级情况及周边情况131.2 公路1998年交通量调查情况如下表:141.3 沿线地理特征142 交通分析142.1 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142.2 交通分级,设计使用年限,和累计作用次数152.2.1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作用次数152.2.2 交通等级的确定及初估板厚163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164 确定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164.1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与计算回弹模量164.2 复合式混凝土面层的截面总刚度与相对刚度半径175 荷载应力计算175.1荷载疲劳应力计算175.2 温度疲劳应力计算186 路面接缝处理196.1 纵向接缝196.1.1 根据规范的要求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而定。

沥青路面计算1

沥青路面计算1
b.确定公路的所在的自然区划,以及沥青路面气候分区,以此从环境温度、降雨等方面提出对路面 功能的要求。 c.公路所在地有大量的水泥、石灰、碎石供应,因此,基层
拟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石灰土。 d.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三层结构,总厚度15cm。 e.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方案如下表。 g.各层厚度及材料参数如下表。
第3 层路面顶面竣 工验收弯沉值 LS= 28.9 (0.01mm)
第4 层路面顶面竣 工验收弯沉值 LS= 33.1 (0.01mm)
第5 层路面顶面竣 工验收弯沉值 LS= 100.1 (0.01mm)
土基 顶面竣工验收 弯沉值 LS= 292.5 (0.01mm)(根 据“基层施工 规范”第88 页公式)
1
80
1
60
1
80
1
60
1
80
1
60
1
80
2.2
60
1
80
1
80
2.2
60
1
80
2.2
80
2.2
60
1
80
1
70
3.4
60
1
80
2.2
70
3.4
C2
ni(次/日)
6.4
2000
6.4
2000
6.4
600
1
600
6.4
600
1
600
6.4
300
1
300
6.4
300
1
300
6.4
200
1
200
1
200
6.4
4).计算结果汇总
结构层数
材料名称

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

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

*******************************公路新建路面设计成果文件汇总*******************************一、交通量计算公路等级三级公路目标可靠指标 0.84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100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 10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 10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5 %方向系数 0.55车道系数 1整体式货车比例 10 %半挂式货车比例 10 %车辆类型 2类 3类 4类 5类 6类 7类 8类 9类 10类 11类满载车比例 0.08 0.34 0.1 0.44 0.31 0.54 0.36 0.46 0.39 0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55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 252501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轻交通荷载等级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624529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4.090851E+07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624529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052195二、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路面结构的层数 : 5设计轴载 : 100 kN路面设计层层位 : 5设计层起始厚度 : 15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模量泊松比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mm) (MPa) 料弯拉强度( MPa) 永久变形量( mm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0 9750 0.25 1.5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10500 0.25 2.53 水泥稳定碎石 180 10000 0.25 1.54 水泥稳定砂砾 200 8000 0.25 1.35 天然砂砾 ? 185 0.356 新建路基 50 0.3------第 3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 H( 5 )= 15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 KA= .8温度调整系数 KT2= .971现场综合修正系数 KC= .624第 3 层层底拉应力σ= .083 MPa第 3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 NF2= 3.803222E+12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NZB2= 4.090851E+07 轴次第 3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第 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 H( 5 )= 15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 KA= .8温度调整系数 KT2= .971现场综合修正系数 KC= -1.012第 4 层层底拉应力σ= .302 MPa第 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 NF2= 5.70788E+08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NZB2= 4.090851E+07 轴次第 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验算------路面所在地区低温设计温度 TSJ=-29 ℃表面层沥青弯曲梁流变试验蠕变劲度 ST= 120 MPa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厚度 HA= 70 mm路基类型参数 BLJ= 2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 CI= 3.9 条沥青面层容许低温开裂指数 CIR= 7 条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值满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 TPEF= 18.1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NZB3= 624529 轴次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分层数 N= 4第 1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 RAI( 1 )= .02 mm第 2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 RAI( 2 )= .07 mm第 3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 RAI( 3 )= .25 mm第 4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 RAI( 4 )= .22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RA= .56 mm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RAR= 20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满足规范要求.第 1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 5139 次/mm第 2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 2412 次/mm验算路面结构防冻厚度 :路面结构最小防冻厚度 500 mm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结构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水泥稳定碎石 180 mm----------------------------------------水泥稳定砂砾 200 mm----------------------------------------天然砂砾 150 mm----------------------------------------新建路基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 :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 KAT= .8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 LG= 298.8 (0.01mm)路表验收弯沉值 LA= 32.9 (0.01mm)。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第六章沥青路面设计计算说明书6.1 交通量计算及分析6.1.1 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表6-1 轴载换算表设计年限15 车道系数0.5 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9.5 %6.1.2 累计标准轴次计算结果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Nh= 2725 ,属重交通等级。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3332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17302620 ,属重交通等级。

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2568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13335280 ,属重交通等级。

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

6.2 干燥状态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计算设置:输入计算土基回弹模量:E0=60MPa6.2.1 方案一(半刚性基层)6.2.1.1 基本参数新建路面的层数: 5路面设计层层位: 5标准轴载:BZZ-100 设计层最小厚度:150 (mm)6.2.1.2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路面设计弯沉值: 20.9 (0.01mm)表6-2 容许拉应力表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表6-3 结构层设计参数表计算设置:路面最小防冻深度不进行验算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0.9 (0.01mm)H( 5 )= 250 mm LS= 22.2 (0.01mm)H( 5 )= 300 mm LS= 20.2 (0.01mm)H( 5 )= 282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5 )= 282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282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282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282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282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5 )= 282 mm(仅考虑弯沉)H( 5 )= 282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水泥稳定碎石 200 mm----------------------------------------石灰粉煤灰碎石 282mm根据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厚度为180mm~200mm,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282 mm,分两层施工。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书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书

K0+000-K1+000段(支线)改造工程补强厚度计算书一、改建路段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厚度 20℃平均抗压 标准差(mm) 模量(MPa) (MPa)原路面实测弯沉值(0.01mm) 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1200 0118 102 156 186 264 312 178 122 186 164 2 水泥稳定碎石 ? 1300 0212 132 164 134 172 68 86 78 124 246 3 改建前原路面 53.6172 168 326 88 98 182 108 138 214 232326 184 176 232 168 146 98 84 68 154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弯沉值按新建路面 F 公式计算)174 176 138 152 198 212 236 156 164 220196 128 124 98 64 76 82 132 152 146 LD= 59.6 (0.01mm)198 154 282 312 264 178 178 186 136 64 H( 2 )= 200 mm LS= 63.3 (0.01mm)78 198 134 212 216 254 352 272 232 246 H( 2 )= 250 mm LS= 49.6 (0.01mm)212 176 134 158 166 174 168 138 146 162146 188 154 182 126 158 174 128 162 110 路面设计层厚度 :84 62 H( 2 )= 213 mm(仅考虑弯沉)舍去的过大或过小弯沉值为 : L( 77 )= 352原路面有效弯沉数 : 101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原路面平均弯沉值 : 165 (0.01mm)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原路面弯沉值标准差 : 60 (0.01mm)----------------------------------------测定汽车轴载 100 kN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改建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水泥稳定碎石 220 mm与保证率有关的系数 1.5 ----------------------------------------原路面沥青面层厚度 0 (mm) 改建前原路面季节影响系数 1.2 湿度影响系数 1 温度修正系数 1 三、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原路面计算弯沉值 : 306 (0.01 mm) 公 路 等 级 : 四级公路加铺路面的层数 : 2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 : 53.6 (MPa) 标 准 轴 载 : BZZ-100二、改建路面加铺补强层厚度计算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厚度 20℃平均抗压 标准差 综合影响系数(mm) 模量(MPa) (MPa)公 路 等 级 : 四级公路 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1200 0 1加铺路面的层数 : 2 2 水泥稳定碎石 220 1300 0 1标 准 轴 载 : BZZ-100 3 改建前原路面 53.6路面设计弯沉值 : 59.6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2 计算改建路面各加铺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按新建路面 F 公式计算)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57.1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69.9 (0.01mm)。

长沙理工大学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

长沙理工大学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

第1页8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8.1标准轴载及设计交通量计算8.1.1相关资料设计理论: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理论体系;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路面类型及等级: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 标准轴载:BZZ 100-;设计年限:JTG D502006-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因此本设计中取设计年限为15年;车道特征:双向四车道; 车道宽度:3.75m 415.00m ⨯=;车道系数:JTG D502006-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表 3.1.6,双向四车道公路的车道系数取值范围为0.4~0.5。

本设计中车道宽度为3.75m 415.00m ⨯=,有中央分隔带,根据规范有分隔带时车道较宽取低值的建议,取车道系数0.4η=。

表8-1 交通量资料注:上表为双车道双向交通量调查结果。

8.1.2轴载换算1.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各级轴载按式(8-1)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轴次N 。

4.35121Ki i i P N C C n P =⎛⎫= ⎪⎝⎭∑ (8-1)式中:N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d 次;i n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d 次; P ——标准轴载()kN ;i P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 1C ——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2C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 K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大于3m 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式(8-2)计算。

()11 1.21C m =+- (8-2) 式中:m ——轴数。

计算结果如表8-2所示:表8-2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计算表则有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13215.441Ki i N N ===∑次/d2.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各级轴载均应按式(8-3)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轴次N '。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沥青路面构造设计与计算书1 工程简介本路段车站北路城市道路,采用二级标准.K0+000~K2+014.971,全线设计时速为40km/h。

路基宽度为21.5m,机动车道宽度为2×7.5m,人行道宽度为2×2.5m,盲道宽度为2×0.75m。

路面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沿线工程地质特征及结合当地筑路材料确定路面构造为:机动车道路面的面层采用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和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20cm厚水稳砂砾〔5:95〕,底基层采用20cm天然砂砾。

2 土基回弹模量确实定本设计路段自然区划位于Ⅵ区,当地土质为砂质土,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表F.0.3查得,土基回弹模量在枯燥状态取59Mpa.3 设计资料〔1〕交通量年增长率:6% 设计年限:15年〔2〕初始年交通量如下表:4 设计任务4.1 沥青路面构造组合设计4.2 沥青路面构造层厚度计算,并进展构造层层底拉应力验算4.3 绘制沥青路面构造图5 沥青路面构造组合设计5.1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如表10-1所示。

5.1.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5.1.1.1 轴载换算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35.4121∑=⎪⎭⎫⎝⎛=ki i i P P n C C N ,()11 1.211c m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5.1.1.2 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二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取15年,车道系数η=0.7,γ=6.0% 累计当量轴次:()[][]596.369071406.07.06.6203651)06.01(3651115=⨯⨯⨯-+=⋅⨯-+=ηγγN N te次5.1.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5.1.2.1 轴载验算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为:轴载换算结果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5.1.2.2 累计当量轴次参数取值同上,设计年限为15年,车道系数取0.7,那么累计当量轴次为:5.2 路面构造层设计与材料选取由上面计算得到设计年限一个行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8.1标准轴载及设计交通量计算
设计理论: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地基上多层弹性体理论。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

8.1.1相关资料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路面等级: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
设计年限:依据规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本设计公路为高速公路因此取设计年限为15年;
车道特征:双向四车道;
车道系数: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表3.1.6,双向四车道公路的车道系数取值范围为0.4~0.5。

公路无分隔时,车道窄宜选高值,
车道宽宜选低值。

本设计中行车道宽度为 3.75m,因此取车道系数
0.4。

=
表8-1 交通量资料
第1页
注:上表为双车道双向交通量调查结果。

8.1.2轴载换算
1.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各级轴载按式(8-1)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轴次N 。

4.35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 (8-1)
式中:N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d 次;
i n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d 次; P ——标准轴载()kN ;
i P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 1C ——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2C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 K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大于3m 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式(8-2)计算。

()11 1.21C m =+- (8-2) 式中:m ——轴数。

计算结果如表8-2所示:
表8-2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计算表
则有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13215.441K
i i N N ===∑次/d
2.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各级轴载均应按式(8-3)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轴次N '。

8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8-3)
式中:N '——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d 次; 1C '——被换算车型的轴轮系数;
2C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

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式(8-4)计算。

()1121C m '=+- (8-4)
式中:m ——轴数。

计算结果如表8-3所示:
表8-3 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计算表
则有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1
3481.583/d K
i i N N =''==∑次
8.1.3设计年限累积当量标准轴载数及交通等级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次数e N 按式(8-5)计算。

()111365
t e r N N r
η⎡⎤+-⨯⎣⎦=⋅⋅ (8-5)
式中:e N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
t ——设计年限()年;
1N ——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d 次;
r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η——车道系数。

1.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次数:
()()()1571113651+9.1%1365
=3215.4410.4 1.3910/9.1%
t e r N N r η⎡⎤⎡⎤+-⨯-⨯⎣⎦⎣⎦=⋅⋅⨯⨯=⨯次车道 属于重交通等级。

2. 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次数:
()()()1571113651+9.1%1365=3481.5830.4 1.5010/9.1%
t e r N N r η⎡⎤⎡⎤+-⨯-⨯⎣⎦⎣⎦=⋅⋅⨯⨯=⨯次车道 属于重交通等级。

3.每车道、每日平均大型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
()50158586479868860
1748/d 2
h N +++++⎡⎤=
=⋅⎣⎦辆车道 属于重交通等级。

4.根据以上分析计算,取一个较高的交通等级作为设计交通等级,则本设计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

8.2拟定路面结构层
表8-4 沥青路面结构层拟定方案汇总表
续表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