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师道之我见

合集下载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师道之我见古人语:“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指的是“老师,就是用来传授(知识)道理,教授学业,解开疑惑的”。

师就是从师,师道就是从师的风尚。

我认为师道内涵丰富,至少包括“师之重、师之责、师之慎、师之道、师之法、师之本、师之爱”等思想素养,是师道师德的浓缩,是为人师表的集中体现,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解读,是习总书记对“好老师”认可的重要标准。

“见贤思齐焉”亦是师道的一种表现。

比如,爱心,就是为师的一种表现。

爱可以传递,心情可以互相感染。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这是人的本能,而爱其他人的孩子你就是神”,“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因此,我想,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老师,就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其实一个教师要做到爱学生并不困难,难的是能做到爱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包括那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

工作中,其实每位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点,关键是你能否发现他的优点。

例如,我在前两年所教的那一届学生中,曾经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给我写道:说阿老师,虽然我的成绩不好,但你一点都没有责怪我,我很爱这个班集体,很喜欢你们两位老师,我虽然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我每天都会认认真真的对待我的工作,每天我都会把班级的地面打扫干净。

当时看了,我心里很受感动。

的确是这样,教师的关爱是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

你送给他们一束温暖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哪怕是一个小小纪念品,他们都会倍受感动,并铭记在心。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

”爱,是教育的前提,洒满爱的教育,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能开花结果。

我羡慕好老师,巴望自己也能成为“传道受业解惑”的好老师。

寻寻觅觅,发现身边的好老师她们都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爱心铸就师魂,用劳动创造美,用不舍付出成就亘古的幸福!师道,是为师的基石。

师道,是为师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风向标。

中华师道之我见.DOCX

中华师道之我见.DOCX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一、师德的定义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既包括人的基本品德,也包含教师的职业道德。

人的基本的道德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是组成师德的两个基本内涵。

其中,人的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师德基础,教师职业道德是师德的基本特征。

二、新时代的师德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爱”于胸。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

”“教师不热爱儿童,就如同歌唱家没有嗓子,音乐家没有听力,绘画家没有色彩感,都将一事无成。

”爱是教师影响孩子精神世界的关键因素。

这种爱建立在以真诚炽热的情感、理智、智慧、丰富思想和高尚情操为基础上的正确的爱、明智的爱、人道的爱。

其次,教师要有“责任”在肩。

“爱”就意味着责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

“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他“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人”。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心,那怎能胜任教师职业,怎能实现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怎能完成家庭的、国家的重托?“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永平县龙街镇上村村完小赵品辉师道的第一个含义讲的是师承、师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道”即“为师之道”,与“教育之术”“师承、师传”等相区别,指称为师者在履行自己职责时所应当秉持的根本价值原则和所应当追求的根本价值使命,是儒家之道在教育领域内的具体化和规范化要求。

道为师魂。

师不可离道,离道则不可为师。

也只有这样“师”与“道“一体化的老师,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和使命。

师道,我觉得就是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个教师的永恒魅力在于对人文精神和文化的坚持,更在于其对教育对象的深深热爱。

教师要懂得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热爱教育对象、学会教育方法。

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我们的责任在于培养未来社会的优秀建设者,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

我记得有教育大家说过,“要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在于学生的成功,在于学生的喜爱,在于家长的信任,在于自己教学思想的一次次飞跃。

教师的最大幸福永远在课堂,当我们的课堂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舞台,当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获得了后续发展需要的能力与方法,意识与思想,当我们的课堂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在课堂中永远充满求知的兴奋的眼神,我想,此时的我们应该是最幸福的。

因此,新时代教师应当始终将孩子的成长,未来的发展放在心上。

不断追求课堂的改变,追求专业的成长。

新时代教师还应当具有更加博大的爱心。

首先,真正地爱学校。

我们既然选择了老师,就不要有任何怨言,应当有一种归属感,真正把自己当成是学校的主人,你才会与学校未来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你才会去考虑学校未来将何去何从,你才会思考,我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什么。

爱一所学校,你才会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去呵护它,关心它。

其次,真正地爱学生。

传统宗教中华师道之我见

传统宗教中华师道之我见

传统宗教中华师道之我见
作为一个法学硕士,我对传统宗教中华师道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华师道是华夏民族传统宗教中的一种重要体系,它承载着我们
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观。

在我看来,华师道的核心理念是敬业、奉献和传承。

华师道强
调了对师长的尊敬和孝道,这体现了我们华夏民族对长辈和榜样的
崇敬之情。

在华师道中,师道被视为一种精神纽带,连接着过去、
现在和未来的各代华夏子孙。

华师道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凝聚集体智慧的文化传统。

通过师道,人们可以传承祖先智慧,研究和推崇各个学派的经典典籍,借鉴历史经验并汲取智慧的精髓。

华师道中的传承理念有助于
维持和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更是一种思想的
指引和道德的规范。

华师道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现代社会中,师道被重新诠释为教育和学术道德的核心价值观。

师道的传统对于
现代教育理念的塑造和教育者的激励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华师
道的思想也有助于人们思考如何面对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困境和价值观的多元化。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多元化和宗教自由是必须尊重和维护的原则。

华师道作为一种传统,应该兼容包容,不能成为对其他的排斥或歧视的借口。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宗教自由,形成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

总而言之,华师道作为传统宗教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通过师道理念的传承,弘扬了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其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华师道依然是我们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要传道,首先自己要有师道。

所谓师道,就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

师德要好,离不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淬炼、不断地提升。

生活中也要经常检视自己,见贤思齐焉。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无论多忙,睡觉前对自己一天的行为都要有一番认真的思考,真诚的反省,得失一目了然。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师的修养定能不断加强。

新时代更需要高尚的师德。

道貌岸然,是绝对不行的,时代需要真君子,而不是伪道者。

我们生活在这个从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以下师道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不可或缺的: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容不得半点糊涂。

二、坚持伟大的理想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人之所以能够百折不弯,靠的就是坚强的理想信念和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一个人只要心里充满阳光,他的世界一定是阳光灿烂的。

这样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一定是满满的正能量。

三、坚持锲而不舍业务攻关精神。

说到底,一个人要屹立不倒,靠的是精湛的、走在时代前沿的业务水平。

这也是师道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师道的优秀传统,可以用一句诗句作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中华师道之我见(2)

中华师道之我见(2)

中华师道之我见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参加工作6年,回首过往,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张一张稚嫩天真的笑脸、一间间简单整洁的教室、一幕幕附耳恭听的专注神情、一幕幕苦口婆心的言传身教的影子……陪伴我最多的是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孩子,教会我不断进步的也是这一群群无忧无虑的孩子!是他们让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足、修炼身心、认识自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时光中让我变得越来越稳健求实上进!为师之道,于我而言也是学习进步之道,接下来略谈一下师道。

一、师道师道内涵丰富,包括“师之重、师之责、师之慎、师之道、师之法、师之本、师之爱”等思想素养,是师道师德的浓缩,是为人师表的集中体现,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解读,是习总书记对“好老师”认可的重要标准。

初心不改,信念为纲。

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从教初心不动摇,坚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信念不松懈。

希望不灭,爱心为本。

对每个学生都心怀希望,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以仁爱之心面对孩子,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使命不忘,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每位师者都应该以此为鉴,牢记育人使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学练不弃,素养为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求知必须学会教己求知,给学生半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因此,不能放弃勤学苦练的品质和习惯,要时刻以“术业有专攻”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打牢教人基础才能更好培育人。

二、新时代的师道教育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在每一个机会面前尝试与思考。

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他们的专长。

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

同样的,教师呢,作为活在孩子中间的成年人,和学生一起面对世界,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师为传道授业解惑者。

可见,教师在传播知识,文化等方面取到了很高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工作特殊性,教师面对的是会变化发展的人,而人是根本。

人与人的交往又存在很多的艺术,所以,教师需要了解更多的艺术。

从古至今,师道在历史更迭中不是消失殆尽,而是弥加精贵。

所以,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这说明了我们都在不断的向前推进文明。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世道不同,师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现代社会,信息化越来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多元趋于一同化,在这个潮流中,我们更应该,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推进师德的建设,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弘扬师道的传承,求同存异。

新时代,要求我们师道,大力弘扬中华历代的优秀师德,践行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为后来之人做好榜样,不断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形象。

因为师德,是爱的教育,有爱才有师德。

在全社会德共同呵护下,师道会更上一个台阶。

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品质,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自己多学习优秀文化,并且将优秀文化传播给学生,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我来说。

和孩子们相处是快乐的,但有时又是极其愤慨的。

但是,就像一位教育家说的,“老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是枯萎的心灵也会苏醒”。

所以,在全社会的共同呵护下,教育环境会越来越有爱。

那么,我也相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份爱传播出去,另一个收获到爱,这份爱还会继续传承,集聚正能量成为一名好老师。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师道,在百科中的意思是指尊师重道之理,从师问学之道。

最早见于《汉书·匡衡传》:" 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

"但是细究起来,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犹师法。

指老师的学问或技艺体系。

2. 为师之道。

3. 指师之地位、作用以及尊师之风尚。

、在本次的学习中,我认为狭义的师道,指的就是“为师之道”。

我认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有以下特点:一、德行美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根本来观察和思考问题。

《左传》说:“德,国家之基也。

”一个人是如此,一个王朝、一个政权也是这样。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德性的重要。

《玉篇·帀部》有“师,范也,教人以道者之称也”的说法。

西汉学者扬雄在《法言·学行》中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

”都在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是学生行事的榜样,视听言动的模范。

教师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品格和风范,才有可能把学生塑造成“圣贤的坯璞”。

二、学识丰博教师的职责不止于“授业解惑”,但也包括了“授业解惑”。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没有好的品行不行,但只有好的品行而没有一定的学识更不行。

古人在强调一个教师要“行谊谨厚”时,也要“文义通晓”;在突出“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同时,也指出“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绝对必要;在说明教师必须“以身率人,正心术,修孝弟,重廉耻,崇礼节,整威仪,以立教人之本”的同时,也强调要“守教法,正学业,分句读,明训解,考功课,以尽教人之事”。

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经明行修、品端学粹、品学并称、文行俱美,或者说是行为世范,学为人师。

三、尽心敬业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桩良心活。

石成金在《传家宝》中,专列《师范》一章。

其中既有《随时用功》,提醒塾师启蒙教育不是一件轻易的工作,不可一刻放松,对于童蒙“一切内外事体,都宜时加提拔,不是教伊句读识字,便足塞责”;更有专门的《时刻尽心》,教诫老师“督课必须严紧,讲贯必须透彻。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1.您是怎么理解师道的?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我认为的师道是: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

要想为人师,首先得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个没有良好道德的老师,他是无法教好学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将会误导学生。

学生走入社会而没有良好的道德,可能就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处处都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会影响一个学子。

其次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扎实的学识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传道受业的能力。

2.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
我认为新时代的师道要求教师要做到立德树人、敬业爱岗、爱生如子。

道德永远是规范教师的首要标准。

教师是从事育人的职业,是将个人的思想品德传递给新一代的学子。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刻在心里。

干一行,爱一行,教师这一职业不能给人创造大富大贵,只有真心热爱这一职业,才能干好这一行。

从教一生,学生数千人,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未来。

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国家把培养人才的重任降达教师,作为教师应该还需要具备仁爱之心,爱生如子。

3.结合本次学习,您对师道有什么新的理解?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师道的优秀传统。

习总书记说过,一个学生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他的幸运。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将好老师作为自己的信念。

新时代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约束自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为祖国培养人才!。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韩愈在《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为师”就是“传道”。

“道”即是“思想”即是“灵魂”。

“为师”的德行、学识、言传身教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传这个“道”给学生。

所以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灵魂影响另外一个灵魂。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一下几点感受。

一、初心不改,信念为纲。

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从教初心不动摇,坚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信念不松懈,牢记职责和使命,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不放松。

二、希望不灭,爱心为本。

对每个学生都心怀希望,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以仁爱之心面对孩子,师爱生,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三、使命不忘,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每位师者都应该以此为鉴,牢记育人使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四、学练不弃,素养为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求知必须学会教己求知,给学生半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因此,不能放弃勤学苦练的品质和习惯,要时刻以“术业有专攻”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打牢教人基础才能更好培育人。

五、自省不断,师德为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从教之路也是学习进步之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育人是一场自我修炼,需要静坐常思己过,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需要平心静气,学会自我克制和调节,在磨砺中淡去暴躁、冲动和失落,在反思中换来淡定、从容和自信,执念于追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师德最高之境不放弃!六、激情不减,尽责为要。

工作要有热情,生活要有激情。

心中有追求,梦想就无限。

平淡的岗位不能缺少一颗尽责之心,更何况我们铸就的是一代人的梦想,从事的是最伟大的“良心”工程,更是离不开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竭尽所能付出和拼搏,不敢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求“呕心沥血无愧于心”……总之,师道自古传承,内涵博大精深,吾将不忘求索!。

中华师道之我见(1)

中华师道之我见(1)

中华师道之我见一、师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谓道,即圣贤相传之道。

孔子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佛陀也说自己没有在古佛所说之外增加一字。

师道其所以尊严,是因为真正的明师皆不标榜自己,而只是为往圣继绝学,传承古圣先贤道脉的传道者。

老师成就慧命,使人明道。

古人云:“千金不卖道。

”古代的老师不用学问谋利,如遇清寒而又真心向道的学生,不仅不收供养,还要补贴学生。

正是为师者“谋道不谋食”的品质,倍受社会尊重。

二、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新东方教师董仲蠡在节目《我是演说家》里说,教育的核心目的,不仅是增长知识,更是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认知自己,提高自己。

那么,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读书、教育是“为天地立心”,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为生民立命”,修养自己的心灵;“为往圣继绝学”,弘扬先贤之道;“为万世开太平”,让现代人重新找回文明的家园。

现代教师应重在“修身”、“修眼力”、“修品味”、“修自己”、“修生活;课堂教学的宏观策略上,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做好学生的指引者,能够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

三、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师道?古人入私塾读书,要先行拜师礼。

而行礼者不仅是学生,连学生的父母都要向老师行跪拜礼。

上净下空老和尚曾讲述自己拜师的经历,当时父亲带领他,先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之后老师入座于夫子牌位前,接受父子二人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礼。

如果是一个家族礼请老师教育子弟,就由家中最尊长者代表族人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古人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所谓人师,乃德行才识并皆卓越者,可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无论在诚意正心的修养上,还是在平治天下的智慧上,先贤们都堪为学人表率,足为后世取法。

正是他们表里如一的为人演说圣贤之道,才令无数人重拾对圣贤教诲的信心,使圣贤文化薪火不灭、代代承传!孟子尊孔子,“虽未得为孔子之徒也”,却“私淑诸人”以求其教诲,学为“亚圣”而超于孔子门生。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尊重教师,礼敬教师,与这种尊崇相适应,全社会普遍对教师有着极高的期待,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希望和要求一个教师德行完美、学识丰博、尽心敬业、善教有方。

身为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新时代下的师道对教师有更深的要求,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

这种职责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

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唐代韩愈以前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

教育学生是不是多上几节思品课,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就能够了呢?不是的。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我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我们正面临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在教育作用日益被认清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标准,“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可以说“四有”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根本遵循。

因此,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师道的优良传统,我们教师 1.有爱心。

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侮辱学生,做到让学生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主动学,也才有可能学得好。

中华师道之我见5

中华师道之我见5

中华师道之我见一、对师道的理解1、在爱岗敬业方面,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

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

2、在关爱学生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在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特别是要求学生方面,还不够严格。

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

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

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尚待努力。

二、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新时代需要的师道有:1、教书育人方面,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

所以必须不断学习。

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

2.在为人师表方面,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还不够理想;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应当通过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

3 在终身学习方面。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

4、积极工作。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

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三、对师道新的理解,继承和弘扬传统师道的优秀传统做任何事情,离开热情都不行。

中华师道之我见 符文5篇

中华师道之我见 符文5篇

中华师道之我见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教育传统,师道在不断的传承中发展,逐步积累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师者风范要求。

重温师道的含义,继承和发扬传统师道,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让教师这一职业在今天依然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文化传承的精神使者,具有重要意义。

老师的朋友圈比较多,所以最近朋友见面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谈论老师的话题。

对于老师来说,这不是一个创意主题,韩愈的世界”,宣扬,知识和安抚”早已熟悉,但仔细想,光更多的知识从老师的工作内容,无论美德,一个人只要有教师证书,似乎自然有资格做这三件事。

当然,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宣扬什么教义,他在教导什么因果报应,他在解决什么疑问。

说到“德”字,《说文》上讲“德,升也”,这不禁让人想到冯友兰先生把人的不同生命境界所做的四种划分:第一境是“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第二境是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只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第三境是“道德境界”的人,只做符合道义的事;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境界,简言之就是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他们由低级向高级渐次而成。

说白了,德是什么?它就是人生逐渐脱离低级走向高级的那些台阶,是孟子所说的自“从其小体”而到“从其大体”的过程。

《康熙字典》上是这样解释“德”字的: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

从造字法来看,德的甲骨文写法,左边是“彳”(chì),表示“行走”之义;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眼睛要看正;二者相合就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之义。

到了金文阶段,又在右边的眼睛下加了“一颗心”,也就是说,这时人们又给“德”加了一条标准,即除了“行正、目正”外,还要“心正”,可见人们对“德”字要求越来越高。

事实上,任何一个对“德”有要求的人,都会有一种敬畏之心。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正是因为我们常常要和自己容易放逸散乱的心角力、要和本能和私欲作抗衡,所以君子人格才能成为少数人才所具备的黄金一样珍贵的东西。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中华师道之我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有幸作为一名师者,我万分荣幸的同时也感到惭愧。

“传道,授业,解惑。

”然后以身作则,成为“受道,获业,提惑”者榜样,是我作为一名师者想要做而很难做得如意的事情。

关于“师道”,我将个人愚见与大家共讨。

一、何为“师道”。

师道:一篇师之重,二篇师之责,三篇师之慎,四篇师之道,五篇师之法,六篇师之本。

咱们来说说《师道》第四篇,“师之道”。

师之道:仁爱之道,师范之道,谦德之道。

作为一名师者,首先要有仁爱之心。

有仁爱之心,才会将所学尽囊授予学生,才也会择益,择才教学。

作为师者,教学的根本是教导学生向善,“师者”心若不正,即便学生的书本知识学得再好,也没有太大意义。

其次,教好学生的同时,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学生所敬仰,所敬重的师者榜样。

再次,作为师者,不以有识自傲,不以有为自大,不以有德自夸。

梁王召见达摩,问他,“我广建庙宇,善待僧人,有没有功德?”达摩答曰:“无功无德。

”梁王不悦,愤然将达摩赶出宫外。

一名师者若是见人便说自己成就,那么,岂不和梁王相似?梁王之功德,人人皆知,何须他自己宣扬?师者之功德,天下谁人不知,又何须常挂嘴边?本来是有功德的,可总想着要经常得到别人的赞扬称颂,那便“无功无德”了。

二、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个人认为,无论是古时代也好,新时代也罢。

师道之仁爱,师范,谦德都不可或缺。

当然,新时代与旧时代在人的意识和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差异,但是这些根本的东西是不能去改变的。

个人认为,咱们要做的是在教法,教学形式上去思考。

最后,经过本次的学习,让我对“师道”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古时之“师道”在新时同样适用,也将随中华文明一同继续发扬光大。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热爱每一个学生,尽我所能教好每一个学生,以身作则,常常反思自己的过失,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传统价值观中华师道之我见

传统价值观中华师道之我见

传统价值观中华师道之我见引言中华传统价值观中的师道观念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被视为一种崇高的道德榜样。

本文将从道德伦理、教育理念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传统价值观中华师道的理解和见解。

道德伦理师道观念在中华传统价值观中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价值,教师被视为社会的楷模和学生的榜样。

在师德方面,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言传身教,以正确的行为和道德标准引导学生。

同时,教师也应该具备自律、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品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育理念在传统中华师道观念中,教育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其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

传统师道强调教育的全面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素养。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潜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社会影响传统中华师道观念对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

通过教育,传统师道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革新。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有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升。

而教育中传承的中华师道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塑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价值观念。

传统中华师道所提倡的师生关系的和谐互动,也有助于建立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结论在传统中华师道观念中,师道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和伦理价值。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应该以身作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素养,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传统中华师道观念的影响不仅限于教育领域,也对整个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在《论语》的开篇就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学”字做为整部《论语》的领起,可谓意味深远,说明学是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关键。

古人所学乃圣贤之道,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不尊师则无法超凡入圣,修齐治平亦沦于空谈。

故《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尊师、敬学对于明德、传道、治国、平天下皆至关重要。

一、尊师与明德纵观当今之世界,无论贫富贵贱,大多身心不安。

究其原因,实为不学圣贤教诲、迷失本性所致。

《礼记》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华严经》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可见,古人所学者,道也;目的是明明德,亦即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大教育家佛陀告诉我们,人类的烦恼和痛苦是由于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错误认识而造成的。

就是因为混乱,才有了产业,也因为混乱,才有了痛苦。

一个人如果能在宇宙中建立对生命真理的正确认识,他就能很好地利用它,得到他想要的。

通过学习圣贤的教导,人可以突破奥秘,获得启迪,最终摆脱痛苦和幸福。

只有佛陀(觉悟的人)才能摆脱痛苦和快乐。

中国文化大师方冬梅教授曾对上京下关老和尚说过:“学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

”老和尚非常信任师父,从此开始学习和实践佛陀的教诲,并以他一生的学习经历来验证师父的话的真实性。

虽然老和尚是近90岁了,但他还是继续每天教学,他是完全配备了财富、健康、智慧和佛法世界上幸福的人,这样的人注定是接近他可以有信心在佛陀的教育。

《说文解字》谓:学,觉也,效也。

后觉习效先觉之所为也。

可见,师,先觉者也;弟子,后觉者也。

弟子拜师,以求觉悟也。

而觉悟是自性本具,必从真诚恭敬心中求得,故世尊告诫阿难,师与弟子当两俱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

《六方礼经》:“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当敬难之,二当念其恩,三所教随之,四思念不厌,五当从后称誉之。

”《长阿含经》曰:“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给侍所须,二礼敬供养,三尊重戴仰,四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中华师道之我见5

中华师道之我见5

中华师道之我见一、对师道的理解1、在爱岗敬业方面,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

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

2、在关爱学生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在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特别是要求学生方面,还不够严格。

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

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

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尚待努力。

二、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新时代需要的师道有:1、教书育人方面,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

所以必须不断学习。

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

2.在为人师表方面,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还不够理想;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应当通过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

3 在终身学习方面。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

4、积极工作。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

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三、对师道新的理解,继承和弘扬传统师道的优秀传统做任何事情,离开热情都不行。

【上线】中华师道之我见

【上线】中华师道之我见

【上线】中华师道之我见XXX师道之我见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教育传统,师道在不断的传承中发展,逐步积累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师者风范要求。

对于从教二十四年的我来说,不管在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来加强和改进。

现在仅凭自己以前的研究和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还谈不上对“师道”悟出多少道理,只能浅谈我对于师道的一些看法。

一、何为“师道”所谓“师道”,这里的“道”我觉得就像哲学中所讲的规律,走上教师这条道路,我们势必要去寻找一条适合学生、适合自己更好向前进的“规律”,教育好学生,同时也提升自己。

传道,传授XXX之道,又称先XXX、中庸之道、仁义之道、良知之道。

也就是身教胜于言传。

教书二十年多了,而我却愈发地感到“教师”这一词语的沉重,乃至感觉到——神圣。

不断地扪心自问,还是觉得“良心如枕”来形容我的境界比较恰当,清白的良心如同一方温柔的枕头,伴我教书,还伴我育人……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2、新时代需要的“师道”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高屋建瓴,提高自身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大爱、和谐的心灵。

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平等心和责任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只有“德高”、“学高”、“技高”方能为师。

XXX为师。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工夫、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类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根蒂根基的。

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学术、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技高为师,是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师道之我见
闲暇时光,浏览信息化的微信朋友圈,真善美丑在涌现,酸甜苦辣地诉说;漫步在校园的早晨,吮吸新鲜的空气,则心旷神怡;走进朗朗书声的教室,欣赏最美的一瞬间;徜徉于阅览室书海之中,吸取知识的营养。

这一切都是生活最美的风景。

每每此刻,幡然醒悟:教育之真理在于师爱。

“师爱,为师之魂、教育之本”。

沿着古人师道之路,顺着师爱之心,回顾板仑中学发展历程。

一幕幕,一幅幅活灵活现:“你怎么了,看着没精神?……迎检,加班熬夜了!”、“老师,您生病了,……没事,就是有点累!”如此事件,不胜枚举。

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初心不动摇;坚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信念不松懈;牢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职责和使命不放松。

这就是当代为师之道,为师之爱。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教育传统,师道在不断的传承中发展,逐步积累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师者风范要求。

重温师道的含义,继承和发扬传统师道,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让教师这一职业在今天依然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文化传承的精神使者,具有重要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有幸作为一名师者,我万分荣幸的同时也感到很惭愧。

“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榜样,是我作为一名师者想要做而很难做好的事情。

一、何为“师道”。

“师之道”仁爱之道,师范之道,谦德之道。

作为一名师者,首先要有仁爱之心,才会将自已所拥有的知识授予学生。

作为师者,教学的根本是教导学生向善,作为教师,如若心不正,即便学生的书本知识学得再好,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其次,教好学生的同时,老师应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应当做好学生所敬仰,所敬重的师者榜样。

再次,作为师者,不以有识自傲,不以有为自大,不以有德自夸。

我们时常教育学生,学习好了,成绩考好了,不能骄傲。

那作为师者,在学生面前,更应该做到这一点。

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更应谦虚解答。

二、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新时代。

师道之仁爱,师之典范,师之谦德都不可或缺。

当然,新时代和旧时代在人的意识和思想上虽有了很大的差异,但是作为师者,但是这些根本的东西是不能去改变的,这些也正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所需要的。

我个人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咱们要做的是在教法,教学形式上去思考。

三.自身对于师道的新理解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为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传承者,有一些只要课讲得好,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对此,我是不大认同的。

即便是极力倡导师道尊严的古代社会,人们也深知“经师易得,人师难寻”,毕竟,德行是很难仅仅以外在标准来衡量和判断的。

传统中国所说的“学”并不仅仅是知识性学习。

与此相应,所说的“师”,也并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教师。

学、师,重要是在道德、人格高度层面上来说的。

用朱熹、王阳明的话讲,就是区分“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前者对应知识性学习,后者对应德性。

如今,很多人常常将师道尊严简单地理解为社会要尊重教师,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告诉我们,并非因为我们是教师,社会就应该无条件地给予尊重,重要的是你的身上有没有“道”。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常常有一种紧迫感:在当下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我们要用什么保持自己可以不断授业解惑的能力?更应该时时自问自省,自己是否做到了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又如何才能不辜负学生的信赖,在上下求索宇宙大道和生命的终极意义上可以引领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将热爱每一个学生,尽我所能教好每一个学生,以身作则,常常反思自已的过失,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

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

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仅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

”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

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我羡慕好老师,自己也能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因为我心中的老师是:分享成长的快乐,成就孩子的梦想,需要脚踏实地,催生孩子成长的力量。

我心中的孩子是:属于孩子的世界,关注个别差异,换个角度审视。

我的信念是:一个也不能落下。

我的追求是:播种希望,传播美好,收获未来!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师爱成就教育的梦想,让孩子成为祖国未来的希望!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师爱铸就师魂,付出成就幸福!师道,传承千年,博大精深,吾将永生求索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