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材理解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村居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村居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村居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村居说课稿【第1篇】村居说课稿村居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教师应通过这首古诗带领学生感受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

第二、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

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村居》的学习,能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现出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教学理念。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视频图画讲解课文,动作教学背诵古诗。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情感与态度目标: 教学过程中感悟古诗的精妙与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第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难点:领会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设立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 教法:主要采用视频引入法、音乐共鸣法、动作教学法、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法。

2. 学法: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动静结合、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我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其一,激情引入首先视频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

从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春天的景色?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用一两句话说说动画的内容,无形中训练了一年级学生的口头作文。

其二,探索新知1. 学生自由读古诗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特设置了由易到难的两个问题。

①必做题:从这首诗里你看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面向全班学生)②选做题:试着说说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2. 识生字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自由发言,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学生教读。

村居题目的意思

村居题目的意思

“村居”这个题目的意思可以有多重解读。

一方面,它可以被理解为“乡村居所”,即乡村中的住所或居住地。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指居住在乡村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包括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例如,在小学教材中有一首名为《村居》的七言绝句,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生动地展示了乡村闲适的生活。

又如,“清平乐·村居”中,“村居”作为标题,也是指“乡村居民的生活”。

因此,“村居”题目的意思可能因上下文和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说,它通常与乡村生活和居所相关。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之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之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之村居原文、翻译、注释、断句及赏析《村居》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村居》的原文、翻译、词语注释、断句、赏析及作者简介,供大家收藏学习。

【原文】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翻译】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词语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断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整首诗抓住了春天典型的景物和春日里孩子们的活动来写,写出了春天赋予人们的无限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这首绝句就像一幅画,前两句写绿草、飞鸟、杨柳、炊烟等静态景物,突出地描绘出春日村居的宁静。

后两句写儿童归家,放飞风筝的动态,动静结合,除了进一步深化主题之外,更增添了一种宽松和谐的美感与生活气息。

诗人那种悠然自得而又略带闲愁的心境,也就在这样幽雅的景物描写中随意流出。

【作者简介】高鼎(1828年~1880年),字象一,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有《拙吾诗文稿》。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创作背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

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说课稿 附[共三套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说课稿    附[共三套说课稿】

《村居》说课稿一、说教材《村居》是人教部编版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古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春景图。

这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如诗如画的意境,深切体验了春天带的快乐。

这首诗歌内容简短,意境深远,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本课的目标设为(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

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2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

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二、说学情2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

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三、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1.创设情境《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

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二)说学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原文及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为大家准备了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高鼎,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醉:迷醉,陶醉。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2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学(2)1-古诗二首《村居》教材理解

2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学(2)1-古诗二首《村居》教材理解

《村居》教材理解一、写作背景清咸丰年间,政府政治腐败。

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高鼎怀才不遇,和众多的心高志远却失意人生的读书人一样——苦闷彷徨。

一天,在朋友的邀请下,郁郁寡欢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闷。

乡村的二月是最生气勃勃的季节。

阳光娇艳明媚,空气清新润朗。

泥土中散发着绿草的清香,鹅黄淡绿的草儿被风儿梳理得柔顺鲜润。

蓝天碧空如洗,把整个田野映衬得更加亮丽生动。

莺儿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听到它们发出悦耳得鸣叫声,高鼎得心情一下子变得轻盈愉快起来。

他沿着堤岸漫步。

河边的杨柳像善舞的女孩子,在春风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盈得曼舞;一会又用她们那柔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草青、水静、柳绿、莺飞,好一幅江南乡村风景图啊!高鼎完全沉醉在这美好的春色中了。

“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听到了孩子们的嘻笑声。

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放学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暖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

已经有一只风筝飞上天空,那是孩子们自己用纸糊成得老鹰风筝。

高鼎被乡村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笑声所感染,举头凝望天空中随风高飞得风筝,他发现:风筝竟有着与乡村山水及孩子们的欢笑声一样的悠游自在!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他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诗兴大发,随即吟诵出了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村居》。

一瞬间,他领悟到了陶渊明为何会放弃功名,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向往和热爱起这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

二教材分析《村居》是2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材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材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材理解《村居》教材理解一、写作背景清咸丰年间,政府政治腐败。

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高鼎怀才不遇,和众多的心高志远却失意人生的读书人一样——苦闷彷徨。

一天,在朋友的邀请下,郁郁寡欢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闷。

乡村的二月是最生气勃勃的季节。

阳光娇艳明媚,空气清新润朗。

泥土中散发着绿草的清香,鹅黄淡绿的草儿被风儿梳理得柔顺鲜润。

蓝天碧空如洗,把整个田野映衬得更加亮丽生动。

莺儿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听到它们发出悦耳得鸣叫声,高鼎得心情一下子变得轻盈愉快起来。

他沿着堤岸漫步。

河边的杨柳像善舞的女孩子,在春风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盈得曼舞;一会又用她们那柔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草青、水静、柳绿、莺飞,好一幅江南乡村风景图啊!高鼎完全沉醉在这美好的春色中了。

“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听到了孩子们的嘻笑声。

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放学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暖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

已经有一只风筝飞上天空,那是孩子们自己用纸糊成得老鹰风筝。

高鼎被乡村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笑声所感染,举头凝望天空中随风高飞得风筝,他发现:风筝竟有着与乡村山水及孩子们的欢笑声一样的悠游自在!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他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诗兴大发,随即吟诵出了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村居》。

一瞬间,他领悟到了陶渊明为何会放弃功名,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向往和热爱起这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

二、教材分析《村居》是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村居》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村居》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村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村居》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乡村气息的田园风光图。

全文仅二十个字,却巧妙地运用了叠词和拟人手法,传神地描述了儿童在春日里放飞风筝的情景。

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感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述的情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神奇。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卡片。

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教师播放春天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象。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是哪个季节的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春天是什么样的?”3. 教师引出课题:“春天是那样的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村居》。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作品。

”教师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高鼎,清代著名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

他的诗歌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村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写出了春天田野的美景和儿童们快乐的心情。

(三)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 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正确。

2. 指名读古诗,正音。

3. 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4.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画。

(草儿吐绿、莺儿啼鸣;杨柳摇曳;儿童放风筝。

)学生边看边读出相关的诗句。

5. 细读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长”和“飞”写出了什么?你能找到意思相近的词吗?引导学生体会“草的快速生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之村居》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之村居》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识字、写字
图文结合
入情入境
朗读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 ,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板块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 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进行朗读,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在 读通顺、读出节奏感之后再进行联系生活,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就是 引导背诵。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逐步使学生体会七言诗二、二、三的停 顿,同时体会古诗诵读时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从而做到在读正确的基础 上读出节奏。在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再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情,达到熟读 成诵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悟诗中的意 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3、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 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 朗读古诗。
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 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 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
在课前预习中已经安排学生对生字进行圈画,在这节课来看,学生 圈画的效果不是很好,预习没有到位。预想的是对课堂上生字的认读打 下了基础,实际效果不是很好,以后还有强化预习。在朗读古诗时,拂 堤杨柳中拂堤字音学生读错的比较多,这时候我只是领读了几遍,而没 有单独拿出来再强调一遍。在单独出示诗句的时候,还是不能脱离拼音 。在习惯养成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在课堂上学生的坐姿、举手、回 答问题等课堂表现前半节课表现较好,而写字的正确姿势需要进一步加 强训练。习惯养成不能单单看这一节课的表现,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强化 训练。另外需要加以关注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说课稿
《村居》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主要知识点包括:诗句的朗读与背诵、字词的认识和理解、诗句的翻译、诗意的体会等。具体来说,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字词: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村居》这首古诗;掌握诗中的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会古诗的基本分析方法。
1.教学重点:诗句的正确朗读和背诵;字词的认识和理解;诗句的翻译和诗意的体会。
2.教学难点:对古诗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对诗意的深入理解和表达;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为后续的古诗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乡村景色中,引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游戏化学习:设计有趣的古诗接龙、填空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与同事交流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古诗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足;
2.学生对诗句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困难;
3.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环节匆忙。
应对措施: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参与度;

村居古诗文二年级下册

村居古诗文二年级下册

村居古诗文二年级下册《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衍生注释:1. “草长莺飞”:描绘了春天里小草生长,黄莺飞舞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长”读“zhǎng”,表示生长。

2. “二月天”:指农历二月的时候,这时候正是初春,天气开始变暖。

3. “拂堤杨柳”:“拂”是轻轻擦过的意思,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擦着堤岸。

“醉春烟”:春烟指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杨柳似乎陶醉在这春天的水汽之中。

4. “散学”:放学。

5. “纸鸢”:风筝。

二、赏析:这首诗就像一幅美丽的春日乡村画卷。

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初春世界。

你看啊,小草一个劲儿地长,黄莺欢快地飞着,杨柳就像喝醉酒了似的,在那春烟里摇摇摆摆,多迷人的景色啊。

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从写景一下子转到写人,那些小孩子,放学回来得早,急急忙忙趁着东风放风筝呢。

诗人就这么几笔,既写出了春天的美景,又描绘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整个画面充满了欢乐的气息,让人看了心里就觉得特别舒畅。

三、作者介绍: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及民间生活,风格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很适合大众阅读。

他虽然不像一些大诗人那么出名,但是他的这首《村居》却流传很广,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四、运用片段:我和小伙伴们去乡下奶奶家玩,那时候正是春天。

我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色惊到了,这不就是高鼎诗里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吗?小草绿油油的,鸟儿欢快地叫着。

下午的时候,我们看到一群小朋友放学后在田边放风筝,我就对小伙伴说:“你看,就像‘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样呢,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这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诗里的世界,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衍生注释:1. “碧玉”:这里用来比喻柳树嫩绿的新叶,就像碧绿的玉石一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村居》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村居》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村居》《〈村居〉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村居》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乡村春景图,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生动地刻画了儿童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自然,充满了童真童趣,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但是,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儿童的羡慕之情。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认识“莺、拂、堤、柳、醉”等生字,会写“村、居、童、散、忙”等生字。

3. 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体会儿童放风筝的欢乐,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识字、写字。

2. 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儿童的欢乐。

(二)教学难点1. 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的含义。

2. 想象法: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诗中的画面。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儿童的欢乐。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村居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村居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村居》原文及赏析》【摘要】二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对小朋友们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小学为大家整理了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村居》原文及赏析,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高鼎,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醉:迷醉,陶醉。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居》教材理解
一、写作背景
清咸丰年间,政府政治腐败。

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高鼎怀才不遇,和众多的心高志远却失意人生的读书人一样——苦闷彷徨。

一天,在朋友的邀请下,郁郁寡欢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闷。

乡村的二月是最生气勃勃的季节。

阳光娇艳明媚,空气清新润朗。

泥土中散发着绿草的清香,鹅黄淡绿的草儿被风儿梳理得柔顺鲜润。

蓝天碧空如洗,把整个田野映衬得更加亮丽生动。

莺儿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听到它们发出悦耳得鸣叫声,高鼎得心情一下子变得轻盈愉快起来。

他沿着堤岸漫步。

河边的杨柳像善舞的女孩子,在春风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盈得曼舞;一会又用她们那柔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草青、水静、柳绿、莺飞,好一幅江南乡村风景图啊!高鼎完全沉醉在这美好的春色中了。

“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听到了孩子们的嘻笑声。

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放学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暖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

已经有一只风筝飞上天空,那是孩子们自己用纸糊成得老鹰风筝。

高鼎被乡村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笑声所感染,举头凝望天空中随风高飞得风筝,他发现:风筝竟有着与乡村山水及孩子们的欢笑声一样的悠游自在!
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他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诗兴大发,随即吟诵出了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村居》。

一瞬间,他领悟到了陶渊明为何会放弃功名,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向往和热爱起这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

二、教材分析
《村居》是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三、教学价值
本课是由一首七言绝句、一幅孩子们放风筝的插图、5个要求会认的字和3个要求会写的字、一个多音字“散”构成的,课后还有三道练习题。

本课的七言绝句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而课文中的插图正好配合了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可以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

反过来这首诗正好把这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跃然纸上。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精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学生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另外本课还要求学生掌握两个多音字“散”和“长”,“散”是在诗中出现的,而“长”怎是在课后的读一读中配合一首小儿歌一起呈现的,通过儿歌的朗读,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长”字两个读音的不同含义。

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则注重了孩子们词语积累。

给相同的词语连线,则是让学生了解诗中个别词语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学
生理解和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

四、地位作用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的古诗。

这首古诗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而且篇幅短小,内容生动,边学习边让学生回忆假期的愉快生活,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呈现了一方游戏的天地,让孩子们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另外,本课的古诗教学是在一年级下册刚教学完,《春夏秋冬》这一板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板块的几首诗都是吟咏四季的经典之作,诗人以清新活泼、明朗晓畅的语言描写四季的瑰丽风景,抒发了诗人醉心自然、寄情自然的情感。

学生已经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从古诗中得到启发,得到了美的享受。

学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村居》这首古诗的,学生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体会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古诗的教学从一年级下册写景的古诗到本册的《村居》,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同时也为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上册学习描写劳动场景的田园诗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

认识1个偏旁“火”。

认识多音字“散”和“长”。

2、通过图文结合、乐文结合、动静结合,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5、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

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六、方法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自主地学习。

所以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游戏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氛围。

例如:1、导入部分,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每一个苹果的后面都藏着一首我们学过的古诗,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苹果后面的古诗就可以获得这个苹果。

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了所学过的古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学生读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选择与本文内容比较相符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诵,让他们的读书声和音乐声融合在一起,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

同时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诗的语言美。

3、复现巩固过程中,把古诗的内容改写成小散文,而且散文中包括本课中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换个语言环境识记生字,同时也进一步感悟古诗的内容和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二)朗读品味,读中感悟
读是最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

在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对于古诗的教学,重在朗读,在读中感悟。

所以在读时我们可以分步进行。

1、多种形式自由读。

如齐读、分行读、表演读、合作读、比赛读、评读等等,由自己小组自己选择来读。

2、展示读。

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适当时加上教师的示范读。

3、想象读。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加入音乐,让学生闭眼边读边想象,进一步在读
中感悟诗的语言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师中我们就要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学习。

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词句质疑、借助图画去解疑,还有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通过自读自悟获取知识、情感体验等环节,都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如:1、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次复现”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

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在读的同时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进行标注。

然后小组同学通过图文对照,自己解决问题。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行古诗所对应的画面,这样学生就在回报与讨论中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我的一点看法
另外,课程标准中指出,低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达到课标中的要求讲好古诗,我们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知人知世
(1)把握不同时代的不同诗歌风格
(2)把握作者创作诗歌时的心境与处境
(3)了解作者创作诗歌时的社会背景
2.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2)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

(3)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

(4)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3.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只有做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悟。

(五)一点建议
在教学本课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部分学生把柳树画成了黄色,这就说明学生对于早春二月理解得不是很透彻。

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老师可以把歌曲《村居》教给学生,这样不仅加深了巩固,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