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资料6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治疗肠伤寒经验介绍
『伤寒验案』伤寒名医验案:葛根芩连汤
『伤寒验案』伤寒名医验案: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一、吐泻(患性胃肠炎)张志民医案:陈某某,男,5岁。
昨晚发烧,今晨末退次,拉稀二次,有粘液,嗜睡,抽搐昏迷,舌苔微黄,脉沉数。
系胃肠症状,病届在里。
经西医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与葛根芩连汤。
经服3剂,病愈。
(江西中医药1963l<8):21)按语:本案系太阳阳明合病。
邪留太阳则发热;邪陷阳明则吐利,胃络通心,浊热循经上扰心神则昏迷、嗜睡。
故予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紧阴止利。
二、脱肛胡献国医案:车某某,男,52岁,1984年5月6日初诊。
主诉脱肛两月余,三月前患肝硬化腹水住某院内科,经护肝、利尿、维持水电解平衡等处理,腹水消退而出院。
因便意频频,临厕努挣而使直肠下垂。
近来逐渐加剧,始则用手推后可以还纳,以后手推也难以还纳。
曾以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补中益气汤治疗月余未见起色。
诊见胸闷腹胀,烦热口苦,肢体困重,疲乏神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边尖红,苔中心黄腻,脉弦滑数。
四诊合参,当属湿热之邪阻滞肠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
治以清热化湿,疏利气机。
处方:葛根3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5克,木香5克,麻仁15克,杏仁10克。
一周后复诊,患者胸闷腹胀减轻,大便通畅,便后直肠能自行还纳。
药既对证,效不更方,宗上方调理半月,脱肛痊愈。
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北京中医杂志1987)按语;本案患者因框患肝硬化腹水,利尿后损伤律液,使肠道失润,大便秘结。
又观其脉证,一派湿热之象,故断本案为湿热下注,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有是证使用是方,不可落升提中气之巢臼,经用葛根苹连汤清利肠中湿热,并加麻仁、杏仁、木香等以润肠通便,果获良效。
三、掉眩(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陈奖文医案:李某某,男,68岁。
因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致使双下肢功能受限两年。
据诉多年来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
证见面赤声亢,头晕头痛,双下肢不听指挥。
脉弦滑有力。
处方:葛根60克,黄芩、黄连、胆星各15克,夏枯草、野菊花、地龙、败龟版各30克。
【经方临证】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大便溏泻案
【经方临证】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大便溏泻案【经方临证】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大便溏泻案案一:王某,男,50岁,形体中等偏瘦。
2012年8月30日来诊。
患者大便溏泄几十年,每日1~3次不等,因无腹痛,对其生活影响不大而不重视治疗,数月前,因腹泻加重,到个体诊所治疗,所服中药方甚大,含黄连、黄柏等一大堆药,疗效不显,故慕名来诊。
刻诊:早晨吃饭后即泻,黏而不爽,每日大便1~3次,无腹痛,多食水果则腹泻加重,如果食羊肉、辛辣等热性食物则鼻周发红、小便赤涩而热等,纳可,眠可,口不苦,偶尔有腻感,舌体胖大,无齿印,舌苔略腻,脉略细。
处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葛根30g,黄芩10g,黄连5g,甘草10g,制大黄10g,干姜10g。
煎服,每日1剂。
2013年1月14日电话随访,服药10剂,感觉甚好,药后溏泄即止。
与前医所处之方截然不同,相比之下,该方不算苦,而且处方价格相当便宜。
因距离较远,就诊不便,遂自行继续服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不仅不再溏泄,而且有时还会便干,几十年的便溏,半月治愈,对疗效相当满意。
按:《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
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一般将葛根芩连汤理解为治疗协热而利,相当于《中医内科学》的湿热泄痢,这与临床实际相符,对于湿热泄泻或痢疾,本方最为常用。
湿热泻痢,泻下急迫者有之,久患溏泄者亦多见。
中医认为久病多虚,该患者虽然溏泄日久,然其大便黏而不爽,这是湿热溏泄的主症。
患者食辛热性食物则热象显现,进一步说明了热象的存在,故予葛根芩连汤。
配伍制大黄以增强祛除湿热之功。
因黄芩、黄连等为苦寒之品,易伤中阳,故配伍干姜以顾护脾阳。
案二:李某,男,45岁,形体壮实。
2012年7月14日初诊。
记忆力下降、头部发闷数月。
患者善饮白酒,检查有脂肪肝,现已经很少饮酒,大便不成形,伴有烧心,吐酸水,纳可眠可,梦多,舌质红,苔薄少,脉数。
下肢静脉曲张多年,收缩压正常,舒张压多在90~98mmHg之间。
经方心裁(75)葛根黄芩黄连汤
经方心裁(75)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伤寒论》(34)【组成与用法】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解肌清热。
【医案】1.经期过长初诊:2005年10月27日。
时某,47岁,素有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前壁肌瘤0.8mm×0.7cm,1.0mm×0.8cm,子宫底部肌瘤1.0mm×0.8cm)、子宫内膜异位症(后穹窿触及黄豆大小痛性结节)以及子宫内膜炎病史。
末次月经10月19日来潮,至今9天未净,经量已少,血水样,有臭气。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理湿热。
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合白头翁汤加味。
葛根15g 黄芩炭10g 黄连5g 炙甘草5g 白头翁12g 黄柏10g 秦皮10g 贯众20g 椿根皮20g 萆薢12g 砂仁(杵冲)5g,5剂。
二诊:2005年11月2日。
进药一剂,阴道出血即净。
再用清热化瘀药物治疗。
2.赤带初诊:2005年8月18日。
陈某,31岁,月经8月3日~8月10日,经净后1天阴道出现咖啡色分泌物,量多,质稀如水,至8月16日带下如黄水,有异味,小腹胀,夜寐不安。
平素月经周期定期,经量中等,7天净,小腹常痛,经前乳房胀痛明显,纳便正常。
B超检查:子宫前壁有一9mm×10mm×10mm大小子宫肌瘤,前壁余肌层回声紊乱。
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前位,略小,质地中等,活动度可,压痛,两侧附件压痛。
西医诊断:(1)子宫肌瘤伴子宫腺肌症。
(2)慢性盆腔炎。
治法:清湿热,升清阳,止带。
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
葛根12g 黄芩10g 黄连5g 炙甘草6g 升麻10g 生黄芪15g 贯众15g 苍术10g 椿根皮15g 萆薢12g,4剂。
王庆国教授活用葛根芩连汤合方经验
后犯病,现饭后即泻,伴呕吐,便下脓血,粘液,一日2_6次。舌质淡,苔黄腻。王师认为此 患者为脾肾虚,湿热久羁所致,治以温补脾肾,清热利湿。处方如下:
当归309、白芍309、葛根209、黄芩159、川连159菟丝子lOg破故纸lOg吴茱萸lOg、肉豆 蔻lOg、制附片lOg、败酱草309、薏仁309、煅牡蛎159、赤石脂lOg(包煎)、干姜209、柴胡lOg。
王师认为消渴病的病机多由内热伤阴耗气所致,病程日久者多见气滞血瘀。治疗多以清热益气 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内热伤阴病机为广大中医学者所普遍认可的消渴病中医病因病机,早在《素 问奇病论》中就有:“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的论 述。《金匮要略》中也有“营气不足,燥热内生”、“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饮食,大便必坚, 小便即数。”之论述。仝小林教授认为,虽然阴虚燥热病机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是在临床上一味 的滋阴往往不能取得特别好的效果,必须将滋阴和清热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凡证见口苦口干, 口渴喜饮,心中疼热,舌红苔黄,或兼脉濡数者,均可辨证选用葛根芩连汤。若患者气阴两虚较重 者,王师多以葛根芩连汤合用生脉饮加减,加用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药以益气生津;若患 者肝肾阴虚较重者,王师多以葛根芩连汤加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加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 茯苓、丹皮等药以滋补肝肾;若患者气滞血瘀较重,王师多以葛根芩连汤合用四逆散加减,加用柴
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热止利
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热止利葛根黄芩黄连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葛根24g 炙甘草6g 黄芩9g黄连9g上4味,以水1600ml,先煮葛根,减400ml,再下诸味,煮取400ml,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解表清热止利。
(主治)主证:发热,项背强急,喘而汗出,口渴,下利多恶臭,肛门灼热感,苔黄,脉促或滑数。
副证:小便短赤,或心下痞,或心下悸。
(临证加减)1.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中毒性痢疾:用葛根芩连汤加藿香、苏叶、钩藤、广犀角等,配合局方至宝丹为主,治中毒性痢疾全部治愈。
[中医研究院学术论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2.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婴幼儿腹泻:用葛根芩连汤加六一散、车前草等。
[福建中医药,1964,td,:18]3。
葛根芩连汤加味或黄连粉治疗痢疾:以葛根芩连汤加味,或单用黄连粉治疗一般性痢疾,其治愈率几乎100%。
[中华志,1973,(5):295]4.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菌痢:方用葛根9g,黄连、甘草、黄芩各4.5g。
每日工剂。
[江苏中医,1960,t5,] .5。
加味葛根芩连汤配合腹部电热吹风治疗4,JL病毒性肠炎:钵方为葛根、板蓝根、乌梅、茯苓各lOg,黄芩、白术、石榴皮各6g,黄连、炙甘草、藿香(后下)、草豆蔻(后下)各3g。
每,日l剂,水煎3次,分4—6次服。
忌生冷、鱼腥、油腻等食物。
用电热吹风,男性顺时针,女性逆时针方向回旋吹熨,避免烫伤,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f2,:23]6。
《伤寒论》对泄泻下利的辨证施治:(1)表邪人里:太阳病初起发热、恶寒、无汗而见下利,用葛根汤;表邪未尽,误用攻下,邪热人里成热利,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少阳火郁不伸,邪热内迫阳明,下趋大肠,为太少合病,用黄芩汤;外证未除,屡用攻下,损伤脾阳而下利,用桂枝人(2)肠胃实热:燥实不去,旁流不止,用大承气汤;湿热郁遏,热迫血分,灼伤阴络而致热利,用白头翁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方有哪些?葛根黄芩黄连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方有哪些?葛根黄芩黄连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康。
(一)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与功效葛根黄芩黄连汤由葛根15克,黄芩、黄连各9克,炙甘草6克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
是主治太阳、阳明合病表里俱热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身热下利,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为其辨治之要点。
但虚寒下利者忌用。
凡属表证未解,里热炽盛之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肠胃型感冒、麻疹、小儿麻痹症、小儿消化不良、婴幼儿秋季腹泻、脱肛和带下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①呕吐,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②夹有食滞,加山楂以消食导滞。
③腹痛,加炒白芍、木香,以柔肝止痛。
④热痢脓血,里急后重者,加白头翁、木香、槟榔,以行气清热解毒。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唐·孙思邈(唐代医学家)葛根芩连汤治太阳病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者(摘自《千金方》)。
清·陈恭溥(清代医学家)葛根芩连汤,升陷邪,止热利之方也。
凡暴注下迫,或兼汗喘者用之。
本论日: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此方主之。
夫利不止者,太阳之气降而不升也;脉促者,阳气格于外,不能与阴气相接,数时一止也;论利不止,喘与汗皆虚证,独脉促,故知其因误下,而阳邪下陷;见喘,则知其有欲上升外达之势,故曰表未解也。
夫阳邪陷者,宜清以升之,方用黄连黄芩具苦坚之性,合葛根,清在下之邪热,以上升外达,甘草合中土·合芩连苦甘以化阴。
则和止而邪从外解矣,此方后人用以治暴注下迫者甚效(摘自《伤寒论章句·卷上》)。
清·陆茂修(九芝)(清代医学家)疹之原出于胃,治疗者当治胃.以清凉为主,而少佐以升达。
痧之原出于肺,治痧者当治肺,以升达为主,而稍佐以清凉。
痧于当主表时,不可早用寒泻。
疹之当主苦泻时,不可更以辛散。
大旨外达主升、葛柴之属。
109.葛根黄芩黄连汤
109.葛根黄芩黄连汤109.葛根黄芩黄连汤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
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葛根黄芩黄连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组成;葛根12克(包)炙甘草6克黄芩9克黄连9克加减;1.腹痛者,加炒白芍以缓急止痛;2.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3.便血者,加白头翁、秦皮以凉血止痢;4.兼呕吐者,加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呕;5.兼食滞者,加焦山楂、焦神曲以消食。
[功用] 解表清里。
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又甚者,均可采用本方加减治之。
1.痢疾2.湿热泄泻(鼠伤寒) 3.痧疹1.痢疾2.肠伤寒 3.中毒性消化不良 4。
胃肠炎[主治] 表证未解,邪热人里证。
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临床使用本方,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各种急性病,见有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炽之象,皆可以本方治之便消失,平均2.83天,26例粪便培养阳性者,治疗后转阴者18例,转阴时间平均为3天,阴转率69.3%C”。
2.肠伤寒肠伤寒属温病湿温范畴,其发病原因乃外邪引动伏邪,多见表里同病之证,故可以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
处方:葛根30g、黄芩15g、黄连末9g(不入煎),甘草9g,水煎,将头煎和二煎混合,分3次服,每次冲黄连末3g。
本方适用于肠伤寒的初期、增进期和极期,其主要症状为恶寒壮热(体温在38—40℃以上),头痛肢楚,腹痛泄泻,小便黄赤,脉象濡数或浮数等,再根据兼证随证加减。
结果治疗60余例,全部获愈cx。
另有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肠伤寒98例,24例由血培养确诊,其余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作诊断。
全部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基本方:葛根、黄芩、黄连、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冬瓜子、芦根、甘草,每日l剂,分2次服,病重者加服l剂。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一、古方简介【来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5g,黄芩9g,黄连9g,炙甘草6g。
【功用】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消化道出血【案例】某男,31岁,工人。
胃溃疡病史7年,3日前酒后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带暗红色血块。
检查:精神不佳,面色萎黄,口中有热臭味,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
上腹部压痛,大便潜血阳性。
脉症相参,证属湿热壅胃,胃络损伤,血溢于外。
治以清热凉血。
选葛根芩连汤加大黄、赤芍各10g,阿胶15g,三七粉3g。
服3剂后呕血便血停止,大便潜血转阴|周雅莲.葛根芩连汤新用.陕西中医,1994,(1):34]。
【按语】燥热伤阴,胃络受损是胃肠出血的主要原因,故治疗本症必须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中黄芩、黄连、大黄组成泻心汤,苦寒泻火,“方名泻心,实则泻胃”;然胃喜阴而恶燥,故选葛根为君,滋养胃阴,以补充泻心汤伤阴易燥之不足;加赤芍、阿胶、三七粉有凉血止血之功。
2.过敏性肠炎【案例】某女,50岁,工人。
以反复腹泻5年,加重月余入院。
患者于5年前因饮食不节致腹泻,经用庆大霉素治疗好转,而后反复腹泻,发无定时,迁延不止,再用抗生素治疗,其效不佳,1个月前食鸡蛋诱发腹泻加重,7呈稀水样,色黄而臭,日数10次,伴脘腹胀满,口干欲饮,食欲减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检查:体温37.5℃,脉搏94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7kPa。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疲惫,面色潮红。
舌质红绛而干,舌苔黄腻,脉滑细。
腹平软,肝脾不大,胆囊术后愈合良好。
左下腹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
大便常规示未消化食物残渣(++),脂肪球(+)。
下消化道钡透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肠炎”。
证属湿热下注胃肠,治以清热利湿。
选葛根芩连汤,加赤芍10g,生山楂、熟山楂、车前子各15g,炒麦芽20g,炒地榆30g,米壳6g,水煎饭前温服,每日2次。
葛根黄连黄芩汤医方解释
葛根黄连黄苓汤(太阳阳明解表清里)医方解释
【组成工葛根、甘草、黄苓、黄连。
(4)
【主治工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
而汗出者,此汤主之川。
(伤寒,太阳上篇7。
页)
【制服法】: 先清、葛根,内诸药煎。
(或加姜枣)
【方义】:足太阳阳明药
(1)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下陷则利。
(2)故舍娃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2]。
(3)甘草以调胃气。
(4)加苓、连以清里热。
(5)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
(病毒入肠胃道邪热而利或肠胃道有火所引发的咳。
)
注:(1)发热头痛,恶风自汗,所谓桂枝证也。
此邪在表而反下之,虚其肠
胃,表邪乘虚入里,遂协热而利不止也。
促为阳盛,虽下利而脉促,
知表未解,前证仍在也。
汗出而喘,为邪气外甚所致。
喘而汗出,为
里热气逆所致。
与此汤表散邪清里热。
脉数而止日促。
(2)葛根能升阳明清气,又为治泻圣药。
1.(C)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下列
何方主治?(A)冰解散(B)防风通圣散(C)葛根黄连黄苓汤(D)桂枝加大黄
汤
2.(A)葛根黄连黄苓汤之煎制法,以下列何药先煮?(A)葛根(B)甘草(C)黄连
(D)黄苓。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能主治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能主治引言葛根黄芩黄连汤是一种传统中医配方,由葛根、黄芩、黄连三味中药组成。
它在中医药理论中有广泛的应用,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
本文将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能主治进行介绍。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配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配方由以下三味中药组成: - 葛根:具有解表发散、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
-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抗菌的作用,适用于湿热病证以及黄疸、疮疡肿痛等症状。
-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病证、心火亢盛等症状。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能和主治葛根黄芩黄连汤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解表发散、清热解毒葛根黄芩黄连汤具有解表发散、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它能够通过散发病邪,清除体内的热毒,从而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2. 清热燥湿葛根黄芩黄连汤还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适用于湿热病证,如湿热黄疸、湿疹等症状。
它能够通过清热并燥湿,改善体内湿热的病理状态,从而起到治疗湿热病证的作用。
3. 泻火解毒葛根黄芩黄连汤还具有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心火亢盛等症状。
它能够通过泻火解毒,清除体内的热毒,从而起到治疗心火亢盛的作用。
4. 抗菌消炎葛根黄芩黄连汤中的黄芩和黄连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疮疡肿痛等症状。
适应症葛根黄芩黄连汤适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 - 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 湿热病证,如湿热黄疸、湿疹等症状。
- 心火亢盛等症状。
- 炎症性疾病,如疮疡肿痛等症状。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使用方法如下: - 每次服用剂量为20克,每日3次。
- 将药材加入适量清水煎煮,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
- 待药汤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分成3次服用。
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对本方药材有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
-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黄煌经方-葛根芩连汤方证转化思路
黄煌经方-葛根芩连汤方证转化思路Date2021年9月20日星期一黄煌教授对葛根芩连汤的方证转化思路依然按照经典方证转化、体质状态转化、适应疾病转化来展开。
01葛根芩连汤经典方证转化葛根芩连汤经典方证就一条。
《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利遂不止:提示腹泻,因为难以止住,所以这种腹泻常常暴注下迫,或长时间反复的大便色黄臭秽,粘滞不爽,或肛门灼热。
喘而汗出:喘,其实是热症状态下的呼吸困难,可以是肠热上冲所致呼吸急促。
汗出,是多汗怕热,或入夜身热有汗,或头颈部汗出如蒸,汗多黏臭,属于热汗。
脉促:提示脉率偏快,有时呈现不规则间歇。
表未解(项背强):“太阳病,桂枝证……,表未解也”。
提示有表证,主要是皮肤肌肉关节症状。
因为葛根有解表的作用。
02葛根芩连汤人的转化葛根芩连汤人的转化依然来源于经典方证,因为葛根芩连汤主药是葛根、黄芩、黄连,对应的药人特点组合后与葛根芩连汤人的一致。
葛根背:一般体格壮实,项背强,常常全身困重,尤其是项背强痛不舒,头昏困倦。
这个葛根背常常伴有痤疮。
黄芩唇:唇红,咽部充血,主要是粘膜充血。
黄连人:黄连人的特点就是油腻。
黄连人食欲旺盛。
腹泻或粘臭便。
这样的人还伴有多汗,常常是进食时大汗淋漓,或入夜身热有汗,汗出粘臭。
喘而汗出提示内热的状态。
葛根芩连汤人提示有内热,这个人群常常饭局多,饮酒多,压力大,偏肥胖,而且有腹泻倾向,实验室检查提示有三高。
03葛根芩连汤病的转化感染性疾病:葛根芩连汤有抗感染作用,针对细菌、病毒等有作用,因为这些病人感染后容易出现热性的状态,当然这个感染也有一定特点。
肠道感染以腹泻为表现,如急性肠炎、痢疾、小儿中毒性肠炎、肠伤寒;头面部皮肤粘膜感染性疾病,如麻疹、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口腔溃疡、痤疮、牙周炎、牙周脓肿等。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组成】葛根24g 黄芩9g 黄连9g 炙甘草6g【用法】水煎服【主治】外感表症未解,热邪入里。
症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舌红苔黄脉数。
【方义体会】《伤寒论》曰:“太阳病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岑黄连汤主之”。
此为误下使邪热内陷于三阳经之里,阳明之腑也。
阳明主阖,虽原系桂枝症,今则不可用桂枝汤,必须以芩连直接从里之腑而清泄之,尤虑残邪不能尽从里清,故以大量葛根透发邪热,仍由表而解。
葛根与麻桂皆能辛散走表,而葛根辛而不热、不燥,既能升津液输于太阳,又可清解内陷之邪热。
葛根与石膏共味辛而清凉,能生津止渴。
而葛根是“出而清之”,石膏则“入而清之”。
故本方证表邪未解,误下致邪陷阳明引起的热利,当以葛根为主,输津解热;配用苦寒之黄芩、黄连,清胃肠之热,燥胃肠之湿,如此表解里和,身热下痢诸证可愈。
所用甘草,意在护胃缓中,协调诸味,共为解表清里之剂。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临床应用】此方可治疗各种痢疾,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见有发热腹痛,下痢浊秽。
热灼肛门,里急后重者,下痢脓血,苔黄脉数,可加清热解毒之品治之。
病例较多,仅举治疗噤口痢一例证之:王氏,女,36岁.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已八日,病势日增,邀余诊洽.家人述,近二日仍发热,便次频频,虽量少但皆有脓血,恶心呕吐,已水食不进。
诊见:面色焦黄,两目深陷,神倦懒言,舌面干燥,脉微而数.余认为此乃噤口痢之危证.津液胃气大伤.,且表邪不解,漫热毒邪内盛.余斟酌再三,遂出以清里解表生津的葛根芩连汤,方为葛根24克、川黄连6克、黄琴12克、炙甘草6克,急令水煎温呷服,幸好饮药未吐。
一剂后,身热渐退,后重亦轻,便次明显减少,诊其脉象细略数,又给与仓廪汤以益气解表,败毒养胃,一剂后,诸证好转,以能稍量迸食。
后继以仓廪汤冲服香连散数日,症状消失。
调养月余而康复。
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肠道湿热型)急性肠炎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肠道湿热型)急性肠炎12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肠道湿热型)急性肠炎临床疗效。
方法:对120例患者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95%。
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肠道湿热型)急性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急性肠炎;肠道湿热;葛根芩连汤加味急性肠炎是临床常见多发消化系统疾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尤以夏秋季高发多发。
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治疗,反复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因此笔者开展单独采用中医药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肠道湿热型)急性肠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观察病例西医诊断参照如下标准:①起病急。
②大便次数增多,黄色稀便或者水样便,有臭味。
③可伴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见脱水。
④大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
⑤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肠道湿热证标准:①泄泻每天3次以上,泻下急迫、泻而不爽;②舌质红或淡红、苔黄或黄腻;③脘腹疼痛,灼热满闷;④腹胀;⑤恶心,呕吐;⑥发热;⑦粪黄而臭,肛门灼热;⑧口干,口苦;⑨小便黄或短赤。
凡符合上述①、②条加上③~⑨条中任何2条者,即可诊断为肠道湿热证。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
②年满18岁且愿意配合进行临床观察者。
1.3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
②年未满18岁者。
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肿瘤和精神病者。
④有严重脱水、酸中毒、休克患者;菌痢、肠结核、霍乱、炎症性肠病者。
⑤妊娠期妇女⑥治疗不配合者。
1.4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2010年~2015年门诊患者,共120例,男63例,女57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半月。
葛根芩连处方概况综述
葛根芩连处方概况综述【处方来源】葛根芩连汤,出自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处方组成与剂量】葛根30g,黄连5g,黄芩20g,炙甘草5g。
【方解】本方证是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
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偏盛之象。
表未解而里热炽,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
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
以苦寒之黄连、黄芩为臣,清热燥湿,厚肠止利。
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本方佐使。
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热利自愈。
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
本方功能解表清里,然从药物配伍作用来看,显然以清里热为主,正如尤怡所云:“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
”由于葛根能清热升阳止利,汪昂称之“为治泻主药”,故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身热下利,苔黄,脉数。
2.临证加减:(1)腹痛——白芍,缓急止痛。
(2)里急后重——木香、槟榔,行气止痛。
3.现代运用: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证属阳明里热甚者。
【现有剂型】市场销售品种,主要有葛根芩连片、葛根芩连丸、葛根芩连颗粒、葛根芩连口服液、葛根芩连胶囊。
【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种类与性质】目前葛根芩连制剂分析方法多采用不同的流动相分别测定主要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和小檗碱含量,葛根芩连配方颗粒中3种主要标志性成分同时测定尚未见文献报道。
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成分间相互干扰大,且主要标志性成分类别不同,葛根素为异黄酮C糖苷类,黄芩苷为黄酮糖醛酸苷类,小檗碱为原小檗碱类。
1.葛根素的性质:(1)理化性质:低含量的为棕色粉末,高含量为白色针状结晶粉末, mp 187℃。
葛根连芩汤——医案六则
葛根连芩汤——医案六则26胃肠型感冒——陈宝田医案谭某,男,45岁。
1960年7月6日初诊。
患者因发热41℃,多汗,口苦,恶心,头重身倦,大便溏,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曾服清热化湿方2剂,热渐退,化验为沙门氏菌属感染胃肠型感冒而入院。
下午4时身热再潮,有汗,便溏,舌苔灰黑,脉沉数。
辨证为阳明湿热未清,治以清热化湿,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葛根9克、黄芩6克、黄连3克、青蒿6克、地骨皮9克、赤芍9克、炒扁豆9、姜川朴4.5克、益元散9克,水煎服,服药5剂而愈。
论;发热41℃,多汗,口苦,恶心,头重身倦,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皆是外感表证,一见大便溏,则知葛根芩连汤证。
27发热下利——赵明锐医案患儿张某,女,10岁。
发烧咳嗽一周,每日体温维持在39~40℃之间,曾肌注青、链霉素治疗四天,并累用西药退烧剂等,有时体温稍降,但隔数小时以后又复开高,终未降到38.5℃以下。
近二、三日来又伴有纳呆、腹泻,苔薄白微黄,脉数,属于表里同病。
投以葛根芩连汤加杏仁、苏叶、前胡、麦冬。
一剂以后微汗出,体温下降到37.5℃,咳嗽减去大半,二剂后热退身凉,咳嗽停止,胃纳开,大便正常。
又给清热调补之品二剂,以巩固疗效。
《经方发挥》论;脉数为内热,经迫其腑,高热宜桂枝,下利则为葛根二黄汤,双解表里。
善治者,治其皮毛也。
28婴幼儿消化不良腹泻——赵明锐医案董某,男,1岁。
发烧、呕吐、腹泻四天,日泻十余次,稀水并挟有奶瓣,味腥臭,量多,尿量减少,伴有呕吐口干欲饮,体温38℃,脉搏每分钟120次,精神委靡,眼窝凹陷,舌质红,脉数,指纹紫。
西医诊断为消化不良,中度脱水,故先按每公斤体重80毫升静脉补液。
中医辨证为湿热,以葛根芩连汤加茯苓、乌梅、白术、泽泻等药,清泻湿热,健脾止泻。
一剂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每日仅有2~3次,稍稀,未吐,精神好转,食欲增加。
再服一剂,大便转正常,诸证消失而痊愈。
结语;葛根芩连汤治疗热泻或痢疾,不论有无表证,只要是由于内热所引起的泄泻、下痢,皆有效验。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注:“葛根黄连黄芩汤”《宋本》作“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八两葛根论中谈三两芩连二两甘喘而汗出脉兼促下利急迫内热烦散剂推荐比例:葛根8炙甘草2黄芩3黄连3《伤寒论》条文:大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不解也①·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②、(34)注:1.“表不解也”《宋本》作“表未解也”。
2.“葛根黄连黄芩汤”《宋本》作“葛根黄芩黄连汤”。
胡希恕:这个太阳病呀,本来是桂枝证,你看这个书,它提出个桂枝证,桂枝证是什么呢?桂枝汤证。
所以这个书里头呀,这一个方剂的应用,他有他一定的适用范围。
这就是某个方剂的适应证,就叫做某方剂之证,他简言之,比如桂枝汤证就是桂枝汤的适应证。
什么适应证?我们头前讲了,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类病就是应该用桂枝汤。
这个太阳病呀,他本来是桂枝汤证,就是发热、汗出,恶风这类的太阳病,那么治病的这个大夫呀,他不知用桂枝汤,而反用下法,给吃泻药,这错了。
一吃泻药呀,他里边本来没病,一吃泻药呀里边就虚了,那么这个外边这个外邪乘虚就进里头去了,所以就发生“利遂不止”。
这个外邪呀就是热邪呀,古人管这个叫协热利。
协同下药,这个热协同下药而做下利不止,这叫协热利。
那么他这个是误治造成的了,由于误治不但造成协热利,利遂不止,同时呢这个表也没解,所以这个脉促。
脉促咱们讲过了,这个寸脉浮,这个《金匮要略》上有,脉浮在前,其病在表呀。
这个表证的时候,关以前的脉是要浮的。
所以这个促脉呀,咱们上次讲了,它又迫近于上又迫近于外,就是寸脉独浮这么一种脉。
那么现在这个脉促,这证明表还没解。
他误治了,本来应该用桂枝汤汗以解之,这个大夫给吃泻药,一方面引邪入里而下利不止,另一方面表也未解,所以脉现促。
“喘而汗出者”,这个表里俱热呀,这个热呀,凡是热都往上,热涌于上,所以他人要喘。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本方出自《伤寒论》,属于和解剂-表里双解剂,对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均可加减应用。
【组成】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主治】
协热下利。
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方义】
方中重用葛根,既能发表解肌,以解在表之邪,又能升清阳,止泻利,使表解里和。
因里热已炽,故用黄芩、黄连以清里热,甘草协调诸药。
共奏表里两解,清热止利之功。
【现代运用】
1.本方简称葛根芩连汤,对于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腹痛者,加炒白芍以柔肝止痛;热痢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
3.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
里热甚者,均可加减应用。
【方歌】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注意事项】
下痢不发热、脉沉迟或微弱者禁用。
若虚寒下利者忌用。
老中医:治急性肠炎、肠伤寒、胃肠型感冒,解表清里的葛根芩连汤
治急性肠炎、肠伤寒、胃肠型感冒,解表清里的葛根芩连汤
导言:
葛根芩连汤为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清里的功效。
主治协热下利。
临床以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
苔黄,脉数或促为辨证要点。
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往期推送:清里解表治肠炎、痢疾,葛根黄芩黄连汤治放射性大肠炎
验案一则)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
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主之。
葛根芩连汤:甘草二两,葛根八两,黄连二两、黄芩二两。
此方出自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为伤寒
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的下利证的主方,黄芩、黄连清里厚肠,因里热已炽,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
方中葛根
辛甘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
而治下利,为当之无愧的君药。
本方适用于急性腹泻并伴有肛
门灼热、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的情况。
治急性腹泻名方
葛根芩连汤
解表清里
【做法】
葛根 15g,黄芩 5g,黄连 5g,生甘草 5g。
取砂锅一只,倒入药材,加水没过药材约两横指,浸泡 30 分钟左右。
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 20~30 分钟,滤取药汁。
再加入水(没过药材表面即可),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 15~25 分钟,滤取药汁,与头煎合并即可。
剂顿服尽,若腹泻不解,可再服 1 剂,更不解,加至 3~4 剂。
【注意】
若虚寒下利者忌用(需在执业医生的指导下按处方服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治疗肠伤寒经验介绍
二、病因:①由于夏季感受湿气、暑气、潜伏体内,酝酿成湿,至秋季复感寒邪内及伏邪而发。③太阴内伤,湿气停聚,复感新凉,内外相引,而病湿热。从上述看来,本病发病原因,不外内因和外因,二者在互相影响下所引起。总之还是以内因决定外因。如内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三、证状:湿温病在整个病程中,其证状是复杂的,可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①卫分证状:发热恶寒,头晕身重,苔白不渴,胸闷不肌,午后发热,状若阴虚。②气分证状:朝轻夜重,苔白腻而厚或黄厚,这是一个正局。而湿与热往往有偏重的倾向。湿偏重:凛凛恶寒,愠愠发热,头目胀疼昏重、如裹如蒙、四肢倦怠酸疼,身重难以转侧,胸膈痞满,口淡微腻,渴不饮,甚至足冷、面色黄而滞、神志略见昏蒙,苔白腻,或白滑而厚,大便不爽,小便混浑不清,脉濡而缓等证状。热偏重:一般不恶寒,发热重,汗出不解,头晕而疼,似饥不欲食,口苦渴不欲饮,或烦渴喜凉饮,胸腹热甚,按之灼手,小便短赤,舌质边尖多绛,苔多黄厚欠润,面微红,或有油垢状,大便秘,或下利,脉濡数等证状。③血分(营分)证状:状热,神昏谵语,心烦不眠,或直视发痉,撮空理缐,或笑妄发厥,舌质光红,甚而深绛而干,或者鼻衂发斑、发疹、失血等证状。
葛根黄芩黄连汤是伤寒论中的方子,伤寒论曰:“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此条是因误下表邪内陷肠热之下利。张锡纯曰:“误治之后,又纯属阳明,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故方中重用黄芩黄连化其下陷之热,而引用葛根之轻清透表者,引其化而欲散之热尽达于表,则表里俱清矣……不但取其能清外感内陷之热,并善清心肺之热……。”陆九芝对本方的认识:“葛根协芩连治不恶寒之温热……坚肠胃可以止利,所以葛根芩连又有下利不止之治,一方而表里兼清。”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方中以芩连之苦寒清肠胃之热,甘草 和肠胃之气,更以葛根疏肠胃之经络于全身,则外邪有外达之道,而腑中之机能自顺,实为阳明经退热之主方。”
1号二诊:不恶寒发热、肢节不痠疼,小便仍赤,夜能睡觉,下午微有发烧,体温38.8度,葛根黄芩黄连汤加竹叶连壳银花水煎三次服。
2号三诊:体温正常,证状消失出院。
例二:李大众男21岁三台人,28日入院。
主诉:发热恶寒,午后重,腹疼泻泄、头疼、口不渴,不欲饮食。
诊断:脉浮数,小便赤,舌苔白润,体温39。8度。
处方: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原方加滑石一两,连壳四钱,水煎三次服。
29号二诊:病见大轻,下午三点体温38.2℃,唯泻泄仍然,葛根黄芩黄连汤加滑石一两,薏米一两。
30号三诊:泻泄轻,体温早晨37.2℃,下午37.9℃,照原方连服二付。体温正常出院。
例三:王文站男14岁3号入院。因小儿神志不清,家属介绍“患病20余日,初得时发热恶寒,曾服西药发汗不愈,又服中药亦不好在此过程中,病情加重,后又服过合梅素、氯梅素数瓶亦不效,到现在神志不清,谵言妄语,昼夜大声吵闹不宁,下午和晚上加重,耳聋。这样情况已经五六天了。”
诊断:早八点体温39度,下午2点体温40.8度,按之肌肤灼热,舌尖红,舌根黄燥,口干无津,口渴欲饮,小便赤。经安新医院化验检查为肠伤寒。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原方加莲子心四钱,连壳心三钱,生石膏八钱,寸冬三钱,水煎四次送服牛黄安宫丸一枚。
4号二诊:吵闹轻安静一些,体温早晨38度,晚39 度,耳聋如故。照原方再加栀子三钱,竹叶二钱连服二剂送服牛黄安宫丸二枚。
李霦之
肠伤寒是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秋季。在1958年秋季,各地发生了肠伤寒,我奉卫生厅指示,到徐水县、安新县作防治工作,在当地党政的领导下和当地医生的支持下,对防治肠伤寒上作出了不少的成绩。在治疗上所用的方剂,是以葛根黄芩黄连汤为主方,再以中医辨证方法,随证加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说明了祖国医学不但对慢性病有好的治法,而对急性传染病,亦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就治疗肠伤寒的一点经验和体会,介绍一下,以备同道参考使用。
(3)肠伤寒常常见到溏泻之证,不可用止泻药,以清热利湿为主。湿邪不去,不可过早用滋补之药以防湿留不去。
(4)本病初期忌中药辛温发汗剂和不宜西药的平热散,阿斯匹林发汗,上述12例伤寒病人中有一例未服西药发汗,治疗比较容易,共服两剂药三天出院,其余十一例都服西药发过汗,据各个病人介绍、初服发汗药时,亦觉舒畅,约半天则身体壮热病情加重,从此可以看出肠伤寒不宜西药发汗。中药辛温发汗剂更是禁忌。
方药组成和运用方法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葛根一两,黄芩五钱,黄连末三钱不入煎,甘草三钱。水煎头煎和二煎混合分三次服,每次冲黄连末一钱。
适应证:本方用于肠伤寒的初期、增进期和极期,其主要证状:发热恶寒、头疼、肌肤壮热(体温在38度至40度以上),身重肢疼项强,腹疼泻泄,小便黄赤,脉象濡数和浮数等证状。
四、预后情况:可分为两种不同的趋向:①良好转归:无论在气分而解或者在血分而解,发热是逐步下降,有的降到常温以下(是因病后体虚之故)在体温下降的同时,口中和,食欲逐渐恢复,起居安适,精神清爽,睡眠安然等是向愈现象。大便秘结者为佳,见白如水晶白点为欲愈。②不良转归:伤阴:神昏谵语,晕厥不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缐。或者亡阳;忽然汗液大泄,剧烈吐泻,体温骤然下降到常温以下,全身清凉,同时神志还不清,昏昏欲睡,冷汗津津,呼吸气微,脉沉细有虚脱现象。或者本证后期忽然大便下血,往往有肠穿孔之患。如见到白、斑疹而热不退,反见精神昏迷者是恶兆,若屡服宣化湿热,舒畅气机之药,而干呕作恶,连连不止或满口糜烂,水不能下咽亦非善候预后往往不良。
病例摘要
例一:吕大吉,男25岁,安新三台狮子村人。
主诉:头疼头晕,发热恶寒轻,朝轻暮重,身子发沉,肢节痠疼,项背强,心烦不得眠,口发干不欲喝水。
30号诊断:面赤小便赤,大便正常,舌苔白薄体温40.3度,脉浮数,经安新医院化验检查确诊为肠伤寒。
处方: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原方加连壳四钱、薄荷三钱、银花四钱,水煎分三次服。
(5)在病期中必须禁止病人吃油腻东西和不易消化食物,以防食复,这是应注意的地方。
(6)根据临床体会:治疗本病,方剂分量要重一些,多次分服,则药力持续,易于取效。
上述经验和体会,由本人医学水平所限,难免有错误之处,希同道指正。
(本文发表在1959年6期第34页上)
加减法:头疼头晕无汗者:加连壳、蝉衣、薄荷,银花。神昏谵语者:加莲子心五钱、犀角三钱,甚重者送服牛黄安宫丸。泻泄甚者,加薏米一两,滑石一两。口渴者:加生石膏,下血者:加生地榆三钱、焦查三钱、大黄酌加。重者加汉三七一钱。寒热往来,加苍术,草果。大便干燥有腹实证状者,去黄连加大黄。二便失禁者,加生杭芍一两,栀子五钱。耳聋者,加莲子心五钱、栀子四钱。胸满闷者,加乌药、月砂。腹满者,加白叩、苍术。鼻衄者,加犀角、小蓟根。咳嗽者,加川贝、杷叶、竹茹。
祖国医学对肠伤寒病的认识
肠伤寒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在祖国医学文献里没有这个病名。但是从肠伤寒的临床证状来看.可属于温热病的范畴,更确切的说,相当于温病中的湿温病。在治疗中一般是按着湿热病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今把湿温病的定义、病因、证状简述一下:
一、定义:湿温病是温病中的一种,因病因而命名,有湿偏重和热偏重的区别。
(1)黄连有厚肠胃之作用,初期用黄连是治肠伤寒防止肠穿孔的重要关键。
(2)一般寒热往来加柴胡,关于湿温(肠伤寒)之寒热往来不如加草果,苍术好。咳嗽加川贝、杷叶不加杏仁,因杏仁有油性对湿邪不利。泻泄则加滑石、薏米不加猪苓、泽泻利小便。腹满不加川朴、枳壳、枳实,加白叩醒脾,加苍术去湿。胸满者则不加括萋,因括蒌湿润,加乌药顺胸膈之气,肺气顺胸满自除,因乌药性温加月砂佐之。
以上所述证状,在临床上并不完全这样典型,或有证状同时不见得全部出现,常常的卫分证状一出现就马上转入气分卫气证状同时存在,或者气分证状和营分证状同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要以辨证的方法分清缓急,在卫分时辛凉解表,在气分时清气,如气卫同时存在可分清气分重还是卫分重,气分重者清气为主解表为辅,卫分重者,解表为主清气为辅。营分证状清营转气,血分证状凉血清热,这是一般情况,在临床中要灵活掌握。
6号三诊:体温早晨正常,下午37。6度。竹叶石膏加减以善其后,7号四诊:早晚体温正常能进饮食出院。
结语和体会
通过临床观察,肠伤寒是属于湿温病中的一种,所以治疗原则不外乎一是芳香化湿;一是苦寒燥湿两大原则。经过症例证实,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肠伤寒是有显著的效果,我们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剂。
五、治疗原则:湿温的治疗原则初起多用芳香化湿法,湿偏重者化湿为主,清热为辅。热偏重者清热为主化湿为辅,可用辛散苦降,甚则用苦寒泄热法。化热者用甘凉清气法,痰浊内蒙用泻化痰浊法,化燥入营则清营热,热湿并重,宜清热渗湿药并用。根据临床是以葛根黄芩黄连汤为主方,结合临床其他证状加减使用。
用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