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热止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热止利

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葛根24g 炙甘草6g 黄芩9g

黄连9g

上4味,以水1600ml,先煮葛根,减400ml,再下诸味,

煮取400ml,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解表清热止利。

(主治)

主证:发热,项背强急,喘而汗出,口渴,下利多恶臭,肛门灼热感,苔黄,脉促或滑数。

副证:小便短赤,或心下痞,或心下悸。

(临证加减)

1.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中毒性痢疾:用葛根芩连汤加藿香、苏叶、钩藤、广犀角等,配合局方至宝丹为主,治中毒性痢疾全

部治愈。[中医研究院学术论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2.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婴幼儿腹泻:用葛根芩连汤加六一散、车前草等。[福建中医药,1964,td,:18]

3。葛根芩连汤加味或黄连粉治疗痢疾:以葛根芩连汤加味,或单用黄连粉治疗一般性痢疾,其治愈率几乎100%。[中华

志,1973,(5):295]

4.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菌痢:方用葛根9g,黄连、甘草、黄芩各4.5g。每日工剂。[江苏中医,1960,t5,] .

5。加味葛根芩连汤配合腹部电热吹风治疗4,JL病毒性肠炎:钵方为葛根、板蓝根、乌梅、茯苓各lOg,黄芩、白术、石榴皮

各6g,黄连、炙甘草、藿香(后下)、草豆蔻(后下)各3g。每,日l剂,水煎3次,分4—6次服。忌生冷、鱼腥、油腻等食物。

用电热吹风,男性顺时针,女性逆时针方向回旋吹熨,避免烫伤,

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f2,:23]

6。《伤寒论》对泄泻下利的辨证施治:

(1)表邪人里:太阳病初起发热、恶寒、无汗而见下利,用

葛根汤;表邪未尽,误用攻下,邪热人里成热利,用葛根黄芩黄

连汤;少阳火郁不伸,邪热内迫阳明,下趋大肠,为太少合病,

用黄芩汤;外证未除,屡用攻下,损伤脾阳而下利,用桂枝人

(2)肠胃实热:燥实不去,旁流不止,用大承气汤;湿热郁遏,热迫血分,灼伤阴络而致热利,用白头翁汤。

(3)少阳里实:少阳气火内迫阳明而致下利,用大柴胡汤。

(4)中阳不运:太阴病脾胃虚寒之下利,用理中汤。

(5)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真阳衰微之下利,轻者用四逆

汤,重者用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阳虚水泛之下利,用真武汤;

脾肾阳虚,寒湿中阻,络脉不固,统摄无权,以致大肠滑脱下

利,用桃花汤。

(6)阴虚下利:少阴病阴虚化热,邪热下泄之下利,用猪肤汤;少阴病阴虚水热互结,水湿渗于大肠之下利,用猪苓汤。

(7)寒热互结:寒热结于心下,脾胃之气升降失常而致痞证

下利,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寒热错杂之下

利,用乌梅丸;寒热错杂格拒之下利,用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连

黄芩人参汤。[时珍国药研究,1996,《l,:8~9-1

7.本方去葛根、甘草,加郁金、香豆豉。治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名黄连黄芩汤。[吴鞠通]

8.本方去葛根、甘草,加石膏、黄柏、淡豆豉、山栀子、

麻黄。主治外感表证未解,里热已炽,症见壮热无汗,身体拘

急,面赤目赤,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昏谵语,鼻衄,脉滑数

或发斑者,名三黄石膏汤。[伤寒六书,外台秘要名石膏汤]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

芩黄连汤主之。(34)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释义] 本条宜分二段读,从“太阳病”至“表未解也”为第一段,其下利仍以表

证为主。从“喘而汗出者”以下为第二段,说明表证误下后,病邪入里化热,热迫肠道

而下利。

太阳病,桂枝证,本当汗解,而误用下法,是反其道而行之,故曰“医反下之”。

惟其误用下法,致伤胃肠,因而下利不止。此时下利属性为何,当据证而辨。从后文

“脉促者,表未解也”来看,说明虽经误下,而表证仍在,邪正相争仍较明显,故其下

利仍以表证为主,治法当以解表为要,结合治利。第二段是说表病误下之后,病情发生

变化,表证不复存在,即令尚存轻微之表证,亦在次要地位,而以肠热下利为主,揣摩

后文“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可得其详。盖误下之后,见“喘而汗出”,而不

言“表未解”,知外邪入里化热,热邪逼迫,使大肠传导太过,此热性下利之由来。肺

与大肠为表里,且热性炎上,肺气受其熏蒸,故见喘象;蒸于体表,逼液外泄,是为汗

出。病情如此,恰与苦寒清热,坚阴止利之葛根芩连汤相合。本条下利,与葛根汤证下利不同:其一,彼证未经误治,而起病便是太阳伤寒,因

外受之风寒同时内犯肠道而下利,故曰:“太阳与阳明合病”;此证仍表证误下后,外邪

入里化热,热逼大肠而下利。其二,彼为太阳表实无汗,此为热邪在里,喘而汗出。

[选注] .

成无己:桂枝证者,邪在表也,而反下之,虚其肠胃,为热所乘,遂利不止,邪在

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下利脉迟微,邪在里也。促为阳盛,虽下利而脉促

者,知表邪未解也。病有汗出而喘者(指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为自汗出而喘也,

即邪气外甚所致。喘而汗出者,为因喘而汗出也,即里热气逆所致,与葛根黄芩黄连

汤,散表邪,除里热。(<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程郊倩:夫桂枝证误下,而桂枝证不罢者,仍从桂枝例治表,表解而利自止,此有

表有里,只宜解表之一法也;若脉促加以喘而汗出,热壅于膈,心肺受伤,胃气不清可

知,虽未成痞,而客气微欲动膈矣,则无取桂枝之和营卫,仿泻心汤例,用芩连而加葛

根,鼓舞胃气以清散其邪,此有表有里只宜清里之又一法也。(<伤寒论后条辨。辨太阳

病脉证篇))

汪苓友:本太阳桂枝证,医人不投桂枝汤,反用药下之,成注云:“虚其肠胃,为

热所乘,遂利不止”。按此亦非胃肠虚证,乃胃有邪热,下通于肠而作泻也。脉促者,

(脉经)云:脉来数时一止复来日促,此为阳独盛之脉也。脉促见阳,知表未解,此但

言表,乃阳明经病,非犹太阳桂枝证之表也。喘而汗出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