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硕士伤寒论论文
论文题目: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姓名:张金超
学号:20110931024
专业:中医临床基础
学院:基础医学院
2011年12月8日
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张金超(20110931024)
摘要:葛根芩连汤来源于《伤寒论》,原方用于治疗桂枝汤证误下,导致表邪入里化热,热邪下迫大肠所致下利不止。

本方既能清热止利,又能散表邪而退热,现常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过敏性紫癜、急性脑梗塞、痤疮、黄带的治疗。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幽门螺杆菌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过敏性紫癜;急性脑梗塞;痤疮;黄带
葛根芩连汤是经典古方之一,来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第34 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芩连汤的组成为: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用于治疗桂枝汤证误下,导致表邪入里化热,热邪下迫大肠所致下利不止。

葛根辛凉,既可解散肌表之邪,又能升津液、起阴气而止利;黄芩、黄连苦寒,清里热、厚肠胃、坚阴止利;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四药相配,既能清热止利,又能散表邪而退热,为表里双解之利,但以清里热为主要作用。

葛根芩连汤药味较少,作用明确,是中医药的经典方剂,也是临床常用的方剂。

本文将其近5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急性肠炎
周仕昌[1]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5g,黄连3g,黄芩6g,金银花10g,木香6g,茯苓10g,马齿苋10g,扁豆衣10g,荷叶10g,法半夏8g,竹茹8g)治疗急性肠炎120例,12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72例,女48例;年龄15~78岁。

患者均于夏秋季节发病,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每日腹泻3次以上,伴恶心呕吐,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

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5个/HP,可见红细胞;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120例患者均有效,其中治愈102例(85.00%),有效18例(15.00%)。

龙洁儿等[2]将2006年5月~2008年8月门诊、急诊及住院的急性肠炎湿热型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2组起病6小时~4天,均有饮食不洁病史,以腹泻为主,大便呈水样便或稀烂便,泻下急迫,色黄浊,多则每天20余次,少则每天7~8次,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或脉滑数。

治疗组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处方:葛根、救必应各30g,黄芩、车前草、槟榔各15g,黄连10g,甘草1g,每天1剂顿服,三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予思密达每次1包,每天3次,三天为一疗程。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2.2%。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 溃疡性结肠炎
张士军[3]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治疗组治以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疏风清热,予葛根芩连汤、香连丸合桑菊饮加减治疗。

处方:葛根20g,黄芩、黄连各15g,甘草6g,木香12g,桑叶12g,菊花、杏仁、连翘、桔梗、芦苇、薄荷、白术各10g。

加减:湿重于热者加厚朴、陈皮、苍术燥湿宽中,挟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以消食化滞;身热加金银花、蒲公英、贯众;便血者加仙鹤草、茜草、白及;夏季盛暑之时发生泄泻,证见泻下如水,自汗面垢,烦渴尿赤,可加藿香、香薷、扁豆衣、荷叶以清暑化湿;脘痛甚加延胡索、枳壳、乌药、白芍药。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

对照组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每次
0.2g,2次/d,症状缓解后,每次减为0.1g,2次/d。

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d,共观察3个疗程统计疗效,治疗期间不再给予任何相关药物。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王家华[4]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用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

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每次1g,每日1次;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加生理盐水100mL,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

中药组:在西药组用药的基础上口服加味葛根芩连汤(葛根30g,黄芩15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30g,薏苡仁30g,木香9g,藿香9g,黄连12g,冬瓜仁30g,甘草6g,每日1剂,分3次口服),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两组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故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3 幽门螺杆菌性胃炎、溃疡
于彦芳[5]选择门诊病例感染幽门螺旋菌性胃炎、溃疡各100例接受中药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旋菌。

病例选择:一月内没有接受过链制剂或抗菌素治疗,未服用过非幽体类消炎药或皮质激素,有消化道症状,胃镜证实有胃炎、溃疡者,没有严重的心、肺、肝、肾损害者,符合中医证型的。

所有病例具有上腹疼痛病史不同程度的具有胀饱、呢逆、口臭、恶心、大便改变、反酸、烧心等症状。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观察组。

两组各100例。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明显的疗效。

对慢性胃炎、溃疡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对幽门螺旋菌的清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4 慢性结肠炎
齐国有等[6]应用葛根芩连汤为主治疗慢性结肠炎106例,治法清热解毒,固肠止泻,药用葛根、黄芩、黄连、白头翁、黄柏、秦皮、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等,对慢性结肠炎有治愈或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总有效率为99.06%。

说明葛根芩连汤可以用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

5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高晓村[7]将61例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加服葛根芩连汤合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汤剂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湿热证候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BUN、Scr及24h尿蛋白定量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治疗后FBG均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故葛根芩连汤合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能延缓湿热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对糖尿病肾病有较可靠的疗效。

仝小林教授[8]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血糖水平,选用不同剂量的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湿热蕴脾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其应用葛根芩连汤辨证施治治疗糖尿病时,在糖尿病重症期,如临床症状明显,血糖持续居高不下的情况用量宜大葛根30~120g,黄连30~60g,黄芩15~45g,汤剂荡之;血糖控制稳定期用量宜小,葛根15~30g,黄连9~15g,黄芩9~15g,甚至可做丸剂缓图。

采取中病即减的方法,根据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辅助参考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在大剂量峻急猛攻,直挫病势,截断、控制病情以后,待病势缓解,如血糖控制平稳,适时调整用药剂量甚至改丸药以稳定病情。

当然,组方配比关系的改变,治疗方向亦随之改变。

6 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由于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大面积、大剂量照射治疗造
成肠功能紊乱、肠粘膜水肿及渗出,常表现为腹泻、腹部阵发性痉挛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粘液血便,伴里急后重等症状,属于中医“泄泻”等范畴。

魏开建[9]将2003年6月~2005年11月入院诊断为放射性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氟哌酸,每次2粒,每日3次;思密达,每次1包,每日3次。

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汤治疗。

药物组成:葛根15g,黄芩9g,黄连9g,甘草3g。

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

均以2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临床治愈的病例中可以发现,治疗组的临床治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故葛根芩连汤可以用于放射性肠炎的治疗。

7 轮状病毒肠炎
孙小琴[10]等收集17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大便镜检为水样或有少许黏液,外周血象正常,大便检测轮状病毒均为阳性。

随机分为两组。

中药组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药用葛根10~15g,黄芩炭5~8g,黄连3g,车前子5g,茯苓10g,麦冬10g,芦根15g,荆芥炭5~8g,焦三仙各10g,焦白术5g,枳壳5g。

呕吐者加用生姜3片。

水浓缩成100mL,分3次口服,日1剂。

西药组用蒙脱石散每次1/2包~1包,1日3次;整肠生或妈咪爱口服。

观察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2.9%。

西药组总有效率82.3%。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伍向滨[11]将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且中医辨证为湿热泄泻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58例。

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每腹泻一次给服ORS液50~100ml,视其脱水程度调整补液量,并视患儿病情予以静脉补液、补钾、纠酸,有伴随症状者予对症处理。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9g,甘草3g,黄芩6g,黄连6g。

发热者加用柴胡6g、金银花5g;腹痛者加炒白芍6g;里急后重者加木香3g;呕吐者加半夏5g;大便酸臭者加山楂、神曲、麦芽各6g;湿重者加薏苡仁9g。

每日1剂,水煎服,100ml早晚分服。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西药结合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葛根芩连汤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8 急性脑梗塞
徐进友等[12]通过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味合五苓散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和中医证候的影响,验证其治疗急性脑梗塞湿热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口服或鼻饲葛根芩连汤加味,药用:葛根30g,黄连5g,黄芩20g,炙甘草5g,猪苓12g,茯苓12g,泽泻20g,白术12g,桂枝8g;对照组予降颅压、降纤、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剂、脑保护剂等西药。

然后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IB、D-D的水平,观察中风急性期始发状态的证候分布以及治疗前后中风证候量化分值的改变。

结果:①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②治疗组治疗后FIB、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③治疗组治疗后中风症状明显好转且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5)。

表明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可减轻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机体纤溶活性,使急性脑梗塞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9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血管炎,属于中医“血证、肌衄、葡萄疫、发癍”等范畴,于影[13]将17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7例。

治疗组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葛根30g、黄芩15g、黄连15g、甘草15g、蝉蜕20g、犀角6g、赤芍15g。

水煎服,日2次,早晚各1次,5d为1个疗程。

对照组:(1)口服强的松,2m(g/kg·d),分3次口服(2)VitC1.0~
2.0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5d为1个疗程(3)对症治疗。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1%,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葛根芩连汤用于过敏性紫癜时,方中黄芩、黄连清热解毒;葛根升阳透疹,发表解肌清热;犀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赤芍凉血,活血化瘀;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解痉;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疏风散热消癜之效。

10 其他
张士卿教授认为痤疮是由湿热、痰瘀、热毒内蕴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好发于颜面部,证型以湿热内蕴多见;葛根芩连汤是阳明经方,颜面部系阳明经循行部位,故选方以葛根芩连汤为主方,随证加减,同时注意饮食调摄,每获良效[14]。

王显杰[15]以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黄带45例,总有效率为98%。

故葛根芩连汤还可用于湿热型痤疮及黄带。

综上所述,葛根芩连汤主要作用为清热利湿,故临床上辨属湿热性质的疾病均可考虑应用其加减治疗,现不仅广泛应用于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幽门螺杆菌性胃炎、溃疡,慢性结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还可以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过敏性紫癜,急性脑梗塞,痤疮,黄带的辨证治疗。

参考文献
[1]周仕昌.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急性肠炎120例[J].蛇志,2008,20(2):160-161
[2]龙洁儿,欧阳博文.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肠炎疗效观察.新中医,2010,42(6):24-25
[3]张士军.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中医学报.2010,25(5):970-971
[4]王家华.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62
[5]于彦芳.葛根等连汤治疗幽门螺旋菌的研究.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6]齐国有,齐晓霞.葛根芩连汤和白头翁汤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106例[J].陕西中医,2006,26(9):1055.
[7]高晓村.葛根芩连汤合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治疗湿热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北京中医药.2009,28(9):718-719
[8]赵林华.仝小林教授运用不同剂量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验案.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249-251
[9]魏开建.葛根芩连汤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6):13-14
[10]孙小琴,姜润林.葛根芩连汤治疗轮状病毒肠炎85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4):236
[11]伍向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现代医院.2011,11(9):43-44
[12]徐进友,伍德明.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湿热型58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9,40(1):17-31
[13]于影.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174例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3):59
[14]任耀全,吴丽萍2,陈延平.张士卿教授应用葛根芩连汤治疗痤疮经验.中医儿科杂志.2009,5(5):5-6
[15]王显杰.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黄带45例.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