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艺术性赏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01 年, 莎士比亚把它重新改编, 把一段中世 纪的复仇故事, 改写成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悲 剧, 哈姆雷特的形象也成为著名的艺术典型之 一。
首先, 莎士比亚使个人悲剧更鲜明地具有了社 会悲剧的色彩。哈姆雷特不再是特定的哈姆雷 特, 而是社会中的千千万万的哈姆雷特。
在《哈姆雷特》剧中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使 哈姆雷特由个人的悲哀联想到人民的痛苦、社 会的黑暗, 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 的时代”, 他很想解放丹麦这所“牢狱”,“负起 重整乾坤的责任”, 把个人的为父复仇同社会 的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
然而这种肯定人的作用的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 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接触到父死母嫁的黑暗 现实之后, 他怀疑“人”的价值。就在上述那 段肯定“人”的独白后半段, 却说“可是在我 看来, 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人 类不能使我发生兴趣”
他慢慢地悟出悲剧不是某个家庭或者少数一些 人的, 而是属于整个社会的。
他认识到“丹麦是一所监狱”, 乃至全世界是 “一所很大的牢狱, 里面有许多监房、囚室、 地牢; 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认识到“时代 整个儿脱节了”, 并最终决定承担起这个“重 整乾坤的责任”。
其次, 哈姆雷特在剧中实现了从苦闷的思索到 勇敢的行动的超越。当他获悉父王突然驾崩, 叔叔克劳狄斯突然登基, 他从德国返回丹麦, 又 发现母亲匆匆改嫁, 便疑窦顿生, 精神忧郁, 决 心弄清此事。
他夜上露台观看鬼魂, 他父亲的亡魂告诉他克 劳狄斯谋杀自己的罪行, 并嘱咐他复仇。从此, 他便处于沉思延宕、忧郁痛苦之中。
为了进一步弄清真相, 哈姆雷特巧妙地安排了 一场“戏中戏”《捕鼠器》, 证实鬼魂的话是 真的。但是他却一再犹豫。这时奸王阴谋借刀
杀人, 派遣哈姆雷特去英国, 让英王除掉王子, 哈姆雷特识破阴谋, 半路逃回。这成了他实现 超越的直接条件, 此时, 他彻底超脱忧郁, 立志 报仇, 最终把愤怒的剑刺向克劳狄斯, 从而也真 正地由一个思考型的人变成了一个行动型的人。
《哈姆雷特》艺术性赏析
一 《哈姆雷特》的传承与超越
《哈姆雷特》约写于1601 年。取材于12 世纪 末丹麦编年史家沙克索·格兰马迪克斯的《丹 麦史》中关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传 说, 二者的情节也基本相似,
1576 年一位法国作家把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 写进了他的作品, 16 世纪末伦敦舞台上曾多次 上演过莎土比亚同时代剧作家据此改编的戏剧。
而且, 哈姆雷特是“一定阶级和倾向的代表”, 它以独特的方式在行动, 具有鲜明的典型的性 格特征, 这是前代同名作品所不具备的。由此 可见,莎士比亚是把主人公的命运同时代的命 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wenku.baidu.com
其次, 莎士比亚加强了《哈姆雷特》的悲剧力 度。沙克索的《丹麦史》记载了哈姆雷特的不
幸遭遇及他在复仇过程中的曲折经历, 故事的 结尾是哈姆雷特烧死了自己的仇人, 报了父仇, 取得了王位。
在从思考到行动的发展过程中, 他逐渐认识到, 为父王复仇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 而是关系到 整个国家, 整个社会的问题。
开始时, 哈姆雷特对世界、对生活充满了纯洁 美好的向往, 他觉得“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 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 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 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 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在英国文艺复兴最繁荣的时期, 莎士比亚的人 生观和世界观也经历了从形成到发展深化的过 程, 后期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无疑集中反映 了莎士比亚世界观的成熟与超越。
在早期创作中, 莎士比亚相信人性善良, 相信 “爱”的武器可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并 把这看成是改变现实邪恶和创造美好世界的巨
大力量, 戏剧冲突也往往是由恶人悔改、好人 宽恕而得到解决的。
这个大团圆结局符合“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 的喜剧公式, 可以说是一出悲喜剧。而莎士比 亚笔下的故事结局则是哈姆雷特在同仇人比剑 中以双方共同毁灭而告终, 是地地道道的悲剧, 它产生的悲剧效果以及它的悲剧力度远远超过 了《丹麦史》中有关王子复仇的故事和同题材 的其他文学作品。
首先, 哈姆雷特实现了从个人到国家的超越。 哈姆雷特把个人的仇恨升华为对国家的忧虑, 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承担 起为父报仇, 拯救丹麦的神圣使命。
在中期的悲剧创作中,“他向我们展示的却是 人类的自私与丑陋, 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与血腥 的关系,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人性堕落, 情绪泛 滥的画面”。
写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的《哈姆雷特》就 是这样一幅刻画人性有限的代表作, 这一时期 英国已从“快乐英国”的“黄金时代”笔直地
堕入了“黑铁时代”, 专制政体的进步性已经 丧失殆尽,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 人 与人之间只有金钱利害关系, 极端个人主义盛 行。
这一时期正当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 期, 这时的英国建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进一步促 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英国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 富强的景象。
因此他早期的创作充满愉快乐观的浪漫色彩, 以喜剧居多, 即使创作悲剧, 如《罗密欧与朱丽 叶》, 也是以主人公之死换来的两家和好为结 局。
哈姆雷特在其父被害之前是一个具有文艺复兴 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青年。他在当时人文主义 思潮的堡垒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时, 深受人文 主义思想的陶冶,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这出 戏剧中发现, 哈姆雷特在其言谈举止中处处闪 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哈姆雷特的女友奥菲利亚对他的发疯这样感 慨:“啊! 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殒落了! 朝 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 瞩望的一朵娇花; 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 举世瞩目的中心, 这样无可挽回地殒落了! ”从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哈姆雷特具有文艺复兴时 期良好的人文素养,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他能超 越个人仇恨, 升华到忧国忧民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