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真题讲解专项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讲解专题讲义一.微观部分
关于完全竞争市场的问题以及答题要点总结:
回顾历年真题,相关的高频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1.
思路:抓住下划线标记的4个题眼,逐一突破之。
首先必须明确:市场机制分为价格机制和数量机制!!
(1)下面先从“市场期”,“短期”,“长期”3个方面分析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实现过程。
a)在市场期,价格只能调节需求量,使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被如数分配给意愿以这样价格
购买的消费者,出清市场。
既不存在短缺,也不存在过剩。
因此,在市场期,价格机制仅仅限于分配产品的作用。
b)在短期内,价格机制具有一定的资料配置作用,它可以调整需求,也可以调整供给。
在
厂商根据价格调整供给时,实际上是通过调整对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来实现的。
(可以结合以下图形对短期均衡的过程做简要描述)
c)在长期内,价格机制的作用就更为明显和重要,它可以通过调整所有要素来实现产量的
改变。
(可以结合以下图形对长期均衡的过程做简要描述)
总结:价格机制的作用在于根据产品价格,即产品的相对稀缺程度来调整产品的供给量,使产品的市场供应量与其需求量相适应,也保证社会上有相对充分的资源用于人们需要的产品上面。
一旦某种产品的需求达到相对充分的满足的状态,即达到长期均衡态,如果信息是充分的,就不会有更多的资源用于该种商品的生产,剩余资源就会流向更需要的行业。
这样,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在引导追逐利润的厂商行为的同时,把资源引导到符合社会需要的地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对数量机制的归纳:
功能:在供给无限制的萧条经济中,价格机制失效,数量机制引导市场供求自动的趋于平衡。
实现过程:
a)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净存货大于零->企业减产->供求均衡;
b)产品市场供小于求->净存货小于零->企业增产->供求均衡;
c)产品市场供等于求->净存货等于零->企业不改变产出->供求保持均衡。
描述:当供大于求/供小于求,都使得非意愿净存货不为零,这说明了企业当前的生产决策与社会需求不协调,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的损失,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势必调整当前的生产决策,结果是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的实现。
(3)市场机制的主要缺陷
思路:该题可以从微观和宏观2个大角度展开,微观中围绕“市场失灵”以及“蛛网模型”的动态效率评价展开,而宏观中围绕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展开。
a)各个市场主题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具有盲目性,可能造成市场失灵,导致资源不合理的配置。
公共产品,外部经济(不经济)都会导致市场失灵。
同时,市场机制在静态下对资源最优配置,而从蛛网模型中可以看出:一旦市场价格背离了均衡价格,即使有可能恢复均衡,但在此过程中会持续经历周期性的波动,以及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是竞争性市场无法克服的难题。
b)当市场机制不受上述干扰达到供求均衡时,仍有可能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社会总产出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造成资源的大量闲置,这是从宏观角度上看市场机制的又以缺陷。
2.对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评价
答题思路:“评价”是个中性词,如果这样问,你需要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进行回答,说明哪些情况下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的,哪些情况下效率是低下的。
而如果问的是“说明完全竞争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则只说正面,不谈负面的。
(1)从静态角度,评价市场效率的2个标准:
a)厂商是否最节约的使用稀缺资源?
b)产品是否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
对于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是:P=SMC=LMC=SAC=LAC
用标准a来判断:
a)由LMC=LAC和SMC=SAC可知,短期内SACmin,长期内LACmin,说明资源在厂商内部得到充分的利用;
b)整个行业实现最大产出,行业内保留下的厂商都是富有效率的,资源在行业内得到有效的配置。
用标准b来判断:
由P=LAC=SAC可知,均衡时厂商利润为0,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价格信号反映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偏好程度,引导资源在不同行业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是消费者所愿意接受的产品。
(2)从动态角度,蛛网模型说明了完全竞争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并非完美无缺。
(你需要加上对蛛网模型的描述,关键是图+最后那段话)
(3)一些扩展的缺点:(锦上添花的东西,酌情添加)
a)从“产品差异”的角度,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b)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总需求仅代表高收入者的需求;
c)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厂商规模过小,无法达到“规模经济”。
3.完全竞争VS其他市场结构的效率评价和对比分析
答题思路:这类问题也有其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答题框架可依,回答时需要注重思路的逻辑性,多通过图形来论证,这里将“垄断竞争”VS “完全竞争”的框架列出,其余请大家自行归纳。
问题: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结构对比分析?
答:
(1) 分别对两个市场结构下定义;
(2) 就需求曲线的不同而展开论述;
(3) 均衡态的对比,P (垄竞)> P (完竞)并且Q (垄竞)<Q (完竞)。
“过剩生产力”
导致了效率的差别,造成的原因是:垄断竞争市场厂商数量过多,规模过小。
(4) 垄断竞争市场的优点:产品差异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满足
程度即福利水平。
二.宏观部分
“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政策效应以及效应的影响因素”专题模板
1. 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扩张的财政政策为例)
思路:本题中未说明用哪种模型来进行分析,注意到我们的3种模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递进的演变关系:
产品市场的均衡 ——> 产品+货币市场的均衡 ——> 产品+货币+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45度模型 ——> IS-LM 模型 ——> AD-AS 模型
需求模型 ——> 需求&供给模型
我们对宏观财政政策的影响作用也可以借助该渐进的关系进行分析。
请牢记宏观的书上P279的图11-19(图甚至比语言更重要!!)
a . 财政政策的定义:
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及影响就业和国名收入的政策。
Q
b.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
(1)产出增加;
(2)利率上升;
(3)价格水平上升。
一般性的传导机制:
c.作图进行分析
(1)由上图,G增加使得总需求需求上移至AE2,图中产出效应为Y4Y1,但产出增加是否如此,还需取决于其他情况;
(2)由中图,G增加使得IS1右移至IS2,使得利率由i1损至i2,总产出增加至Y3,产出效应应该是Y3Y1,但是产出效应是否如此,还需取决于其他情况,由于挤
出效应,中图显示产出效应Y3Y1<上图中的Y4Y1;
(3)由下图,政府增加购买使得总需求曲线右移至AD2,政策效应如何取决于AS 曲线的形态。
i)若为AS3,则产出增加至Y3,价格水平维持P1水平,产出效应为Y3Y1;
ii)若为AS2,则产出增加至Y2,价格水平上涨至P2,产出效应为Y2Y1;
iii)若为AS1,则产出效应为0,价格水平上涨至P3,政策效应为价格改变P3P1。
d. 单独使用IS-LM模型来分析,由于货币市场的影响而使扩张财政政策产生不同的效果。
对IS-LM曲线,如经济处于LM陷阱区,则产出效应最大化而挤出效应最小(为0)。
(原因:h —>无限大,L2充足)
如经济处于LM 一般区,则产出效应下降而挤出效应上升,i 在一定程度上上升;
如经济处于LM 古典区,则产出效应为零而挤出效应最大,i 的涨幅最大。
(原因:h =0,L2=0)
2. 利用IS-LM 曲线分析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以及影响政策效应的因素。
思路:本类型题目指明了使用IS-LM 模型,则需要在IS-LM 模型本身做写文章,在论述过程中重点从图形展开论述,公式和图形是法宝。
答题的框架架构如下:
(1) 语言阐述IS-LM 模型的内容(产品&货币市场相互影响)
(2)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名词解释(同上题)&一般效应的传导机制(同上题)
(3) 数学公式:⊿Y/⊿G=⊿Y/⊿A=1/(bk/h+1/d)
(4) 作图分析,说明a,b,k,h 的变动对Y 和i 的影响。
以上为LM 一般区内a,b,k,h 的
变动对⊿Y 影响的讨论。
(图+文字解释)
(5) a. 古典区(图)⊿Ymin 原因;
b. 陷阱区(图)⊿Ymax 原因;
(6) 指出,由于IS-LM 模型存在以下缺陷:
a. 萧条经济的假设;
b. 仅从静态角度,缺乏长期&动态分析
c. 封闭经济,未引入对外开放因素。
从而,在IS-LM 曲线中未反映出的影响因素有:居民可支配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时间因素等九大因素。
(相见《宏观》P78之九大因素)因此,IS-LM 模型对政府政策效应的解释力度并不是最强的,需要放宽条件将模型改造为AD-AS 模型对政策效应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点到为止即可)
3. 利用乘数原理刻画(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和结论成熟的条件。
思路:先解释财政政策,再解释乘数原理,通过数学推导得出不同税制下的不同乘数
i
效应,最后说明成立的条件。
(1)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收支的变化影响经济总量,其主要手段有:a.政府购买;
b.转移支付;
c.税收。
(2)乘数原理的定义:自发性支出引起的一系列支出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按自发性支出的一定倍数增加。
(3)开放经济中总产出的表达式:
Y=C+I+G+(X-M)
其中:C=C0+cYd;
I=I0 (不考虑i的变动)
G=G0 (政府支出水平与总产出水平无关)
X=X0
M=M0-mYd
Yd=Y-T+R(总额税情况下T=T0;比例税情况下T=T0+tY)
联立以上方程得:
a.在总额税的开放经济中:
⊿Y= ⊿G/(1-c+m)
⊿Y= ⊿R(c-m)/(1-c+m)
⊿Y= -⊿T(c-m)/(1-c+m)
各个财政政策工具的政策效应大小依次为:⊿G>⊿R>⊿T
b.在比例税的开放经济中:
⊿Y= ⊿G/(1-(c+m)(1-t))
⊿Y= ⊿R(c-m)/ (1-(c+m)(1-t))
⊿Y= -⊿T(c-m)/ (1-(c+m)(1-t))
各个财政政策工具的政策效应大小依次为:⊿G>⊿R>⊿T
各个财政政策工具的政策效应大小顺序不变,但作用强弱取决于t的大小(4)乘数原理对财政政策效应的扩张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无供给的限制,即在一个相当萧条的经济中,自发性支出增加不影响价格水平。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些内容是我2003年考研时刘东老师帮我划的,不知道现在是否试用,拿出来供大家参考,避免大家看一些不考的东西,多绕弯路,另外由于梁东梨老师被我们称为“东邪”所以没敢去他那划重点,宏观部分可以参考微观思路,有些东西是不看的,废话不说了,大家准备好书和笔开始咯:
这里先说下总的思路:书中的数学推倒部分一般不做要求;对一些理论的评价不考;一些特别复杂的图形也不用去死记,因为不会让你画的;与实际相联系的也不怎么要求,例如:第八章第六节均衡价格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等。
)
第一章稀缺资源配置只看前两节
第二章也不用怎么看
第三、四章每章最后一节不考
第五章第五节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参数估计不要求
第六章第二节中极端等产量曲线条件下的最低成本不考
第八章第六第七节不要求
第九、十、十一各章最后一节对理论的评价是不要求的,这之中一些复杂的图形也不用记
第十三章第五节不考
第十五章只考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