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材特点 精心筛选案例

合集下载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的策略 ——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22页PPT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的策略 ——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22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四)教师及时引导评 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 际习惯。
语文园地教学
一、教材特点
语文园地是学生学 习语文的乐园。
二、教学建议
㈠创设情境,让学生 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语文实践活动 。
㈡、引导学生发现语 言规律。
字 词 句
㈢延伸拓展,激发学 生创造性地学语文、用 语文
㈣重视语言积累
不人为地拔高要求 不进行繁琐的讲解 只要学生能够读流利、背正确 达到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要求
三、教学建议
㈠ 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让学生乐于交际。
1、设计场景,创设表演情境
2、渲染语言,创设生活情境 3、利用多媒体,创设交际情境
㈡要实现双向互动,让 学生敢于交际。
1、在合作中和应 对能力,让学生善于交际。
1、倾听能力 2、表达能力 3、应对能力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的策略 ——谈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把握教材特点 优化教学策略
谈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学
瓯海区实验小学 陈玉荣
口语交际教学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 式的动态语言实践。
二、教材的编排
内容安排:
《有趣的游戏》、《我们的画》、 《这样做不好》、《我会拼图》、 《该怎么办》、《小兔运南瓜》。

紧扣教材 构建精彩语文课堂

紧扣教材 构建精彩语文课堂

紧扣教材构建精彩语文课堂作者:贾敏燕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5年第01期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编者精心选择的,也是为学生健全发展提供的依据,再加上语文学科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堂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挖掘教材,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课改以来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打破传统教学单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正确的情感态度,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五壮士的品质和精神”。

然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相关的视频,并组织学生说一说阅读和观看后的感受,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学生形成坚强不屈、顽强抗争的精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了不起的女孩》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主人公战胜疾病、克服学习困难的拼搏精神,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结束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组织学生“写读后感”,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而且对学生健全思想品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挖掘教材,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科的价值,进而为学生正确情感态度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立足教材,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语文价值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方面。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确保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学特色课程教材第七册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特色课程教材第七册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特色课程教材第七册教学案例分析在小学特色课程教材第七册中,有许多精彩的教学案例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教学案例进行详细的评析,探讨它们在小学特色课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案例一:《探索科学奥妙——化学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简单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现象和原理。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深入探讨实验原理。

教学效果: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个教学案例充分利用了小学生天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通过化学实验带给学生们身临其境的体验,不仅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间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二:《舞动童心——舞蹈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舞蹈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感和节奏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基础舞蹈动作和舞蹈表达。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基础舞蹈动作,通过模仿和创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展舞蹈风格。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基础舞蹈动作,增强了他们的动感和节奏感,通过舞蹈表达,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舞蹈课程作为小学特色课程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这个教学案例很好地结合了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舞蹈动作和表达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舞蹈的艺术形式,学生们的童心也得到了舞动。

案例三:《信步大自然——户外探索课》教学目标:通过户外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了解。

教学过程: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的奥妙,激发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学生深入了解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树立了环保意识。

发挥教材范例作用提升学生核心能力

发挥教材范例作用提升学生核心能力

发挥教材范例作用提升学生核心能力作者:刘淦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7年第1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了“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的论断。

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教材作为范例的应有作用,使教材文本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导致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

那在阅读教学中,究竟怎样运用教材,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呢?一、感知理解,发挥教材范例的研究资源作用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这种能力要通过长期、系统、扎实的训练,才能形成。

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教材文本的特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言语形式与写作特点进行深入感知,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如,在教学《“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时,教师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意识到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谋篇,分别从沙滩、公园、街市三个板块介绍了香港作为“东方之珠”的风采。

理解并掌握这个“例子”总起与分写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

首先,在教学总起段落时,教师要求学生圈画出文中所提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学生在初读语段后,迅速提炼出课文总起段落紧扣了“迷人的沙滩”“热闹的公园”“繁华的街市”三个方面来写。

接着,教师顺势追问:作者在课文总起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个方面呢?不少学生面面相觑。

此时,教师引领学生将总起语段与分写内容联系来看。

这样,学生迅速意识到总起语段所选择的内容与后来分写的内容一一对应。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总起语段的构思与选择,与文本的整体构思紧密相连。

借助这篇课文的“例子”,教师有效地引领学生从文本内在的逻辑联系入手,洞察了总—分—总结构的创作密码,积累了阅读方法,历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拓展补充,发挥教材范例的情境渲染作用文本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和范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这一范例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为了表达效果,常常会故意对相关的情节与描写进行留白处理。

“分析把握教材重难点提高集中教育活动成效”研究案例

“分析把握教材重难点提高集中教育活动成效”研究案例

“分析把握教材重难点提高集中教育活动成效”研究案例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重难点往往决定了学生学习的难易程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会组织集中教育活动,通过分析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来提高教学成效。

本文将以某中学英语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分析把握教材重难点,提高集中教育活动的成效。

一、教材重难点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困难和疑惑的内容。

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在某中学的英语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教师们发现学生在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比如说,学生在英语的时态和语态等语法知识上经常出现错误,而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往往对文章中的细节和推理问题无法准确把握。

这就成为了教材重难点的主要内容。

二、集中教育活动设计针对教材的重难点,某中学的英语教师们决定组织一次集中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设计集中教育活动时,教师们首先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安排、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等。

教师们还精心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比如说复习课、小组讨论、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们还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了特殊的辅导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三、教学成效评估集中教育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对教学成效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他们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组织考试和测验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科学的评价。

通过评估发现,学生在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比如说,在语法知识方面,学生们的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更加准确,错误率明显下降;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们的细节把握和推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阅读理解成绩明显提高。

这充分表明集中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四、完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集中教育活动的实施和效果评估,某中学的英语教师们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教学体系,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优秀案例——心中有标,行之有向

新课标优秀案例——心中有标,行之有向

新课标优秀案例一心中有标,行之有向“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研之愈远”。

为聚焦变革重点,解锁新课标,第二小学分学科进行了2023版新课标集体学习。

老师们研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明确新方向,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内涵,努力打造优质课堂。

一、语文•研修共成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落地以后,二安镇第二小学语文教研组在杨欣如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学习,杨欣如组长从“实施新课标的要求”“新旧课标的对比”“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等方面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将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一)综合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喜欢的、趣味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轻松学习,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游戏为基础,增强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ai、ei、Ui等韵母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带领学生做“字母搭配”的游戏,将字母a、i、e、U分别做成卡片分发给学生,学生以及组合搭配并读出所组合的韵母,这样可以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新知识。

(二)合理运动多种方法教学1.课前导入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J在课堂上也是如此,课前的导入环节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环。

正因如此,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在课前导入上花费很多心血,因为教师明白好的课前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设计具有丰富趣味性的课前导入,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导入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寻找答案。

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导入法给学生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种种细节,激发了学生对该节课的兴趣。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课上不仅了解了更多的历史文化,还更加认真地学习和思考。

“求同存异”,开启阅读新境界——比较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求同存异”,开启阅读新境界——比较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教学·策略“求同存异”,开启阅读新境界———比较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文|潘婷慧一、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注重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培养。

由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和课堂特性的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

比较式阅读是通过整合知识要点、发挥文本价值,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探寻到文本内部、不同文本间的共性或个性,深化对内容的理解,领悟作者情感,获得新的思维视角。

二、比较式阅读的运用教师要注重分析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构思,有效实施比较式阅读教学法,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

(一)同一文本同一文本的比较式阅读能让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有更好的比较思维,并深入思考、提炼表达,驱动学生自主探究,顺应了新课标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1.关键词句的比较教材中的课文是基于学生发展规律精心筛选的,每一篇文章都独具特色,文本的语句、表达、用词等多方面都经得起反复推敲。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即使看不到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境,也能通过推敲文字、揣摩语言感受到,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换词、删词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式阅读理解,让学生欣赏到荷花之美,体会到叶圣陶朴实简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案例1】师:同学们,课文中的泡泡提示语夸赞作者“挨挨挤挤”“冒”用得真好!多媒体出示以下两个句子: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②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个句句子写得更好。

生:第一个句子用了“挨挨挤挤的”,这样写更好,写出了荷叶又密又多,非常繁盛的样子。

师再出示以下两个句子。

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师:用“长”替换文中的“冒”,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生:不可以。

深入践行“用教材教”的理念

深入践行“用教材教”的理念

深入践行“用教材教”的理念作者:周岩军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18期摘要:“用教材教”要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使教材成为开放的资源,成为备课设计的基点,因地、因人、因时制宜,活用教材,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用教材教” 教学理念“用教材教”的理念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当做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凭借,使教材原本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而且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要被教材所束缚,因地、因人、因时制宜,活用教材,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

教者应站在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努力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者的设计理念及教学思想,在把握其特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合理地“改造”教材,或重组教材,或精心取舍,或巧妙拓展,或大胆改动,或读写结合等,使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如《螳螂捕蝉》教学片段:默写四组词语:(1)蝉悠闲,自由自在;(2)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3)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4)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

然后老师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并指导复述,要求学生最好能用上默写的词语。

完整地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

学生质疑后讨论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由此感到少年是智劝。

课文表演:教师先练读对话,再联系当时情境写台词。

教师指名学生上台做“吴王”和“少年”,其他人做导演。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得新颖独特,虽然改变了课文的“序”,但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并匠心独具地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综合板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真正达到了以简驭繁、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聚焦文本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聚焦文本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聚焦文本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作者:卢巧波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11期一、背景分析语文教学,教什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中,老师们在“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上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其实“教什么”比“如何教”更重要。

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研究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即选择什么内容进行教学。

这是一线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倪静川名师工作室本次活动就是围绕“教学内容的选择”这一主题开展。

倪老师确定教学内容为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琥珀》,请三位工作室成员包括笔者,同课异构,研讨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的。

二、案例研究《琥珀》这篇课文选自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创作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是其中的《玻璃棺材》一文改写而成。

全文分三部分:琥珀的形成、琥珀的发现和琥珀的特点。

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条理清晰,将真实和想象巧妙结合起来,具有趣味性。

这篇文本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一篇说明文,也是非常吸引人的科学小品文。

我抓住文本的特点选择了教学内容,从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小品文的趣味性两方面入手,选择“研读严谨的推测”和“发现生动的表达”两部分,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

【教学片段1】研读一种推测师:默读课文,找出句子,琥珀到底有什么研究价值?生: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

生:我认为能从琥珀中猜测出以前的事情。

师:是否可以将“猜测”替代“推测”呢?生:我感觉是不可以替代的。

生:我觉得“猜测”可以替代“推测”,句子能读得通。

(师并未急着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师:我们从那块琥珀推测到一万年前详细情形。

琥珀的特点是真实描写,详细情形是想象描写。

那么,你能说说想象的依据吗?生: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是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时间很长。

生: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是依据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温度肯定很高。

……师:你觉得能把“猜测”替代成“推测”吗?为什么?(问同一位学生)生:我现在认为不能替换了,因为推测要有理有据,有科学依据。

课堂导入的典型案例

课堂导入的典型案例

课堂导入的典型案例“一个成功的课前导语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的一半。

”课前导语力图以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形神兼备、声情并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出大量感性、形象、直观、有趣、新颖、多样的教学素材,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的以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中来。

<一>诗词导入法古典诗词及现代诗,构成了我国诗教传统的重要内容。

以诗词引出教学内容,是常见的导语设计之一。

精心筛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诗词作品,通过抑扬顿挫,激情洋溢的诵读,使课堂气氛诗意盎然,激情澎湃,使授课内容充实、醇厚,对学生可以起到文史相长,才学并进的效果。

案例设计:讲述中国近代史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可以引用清朝杨昌俊的七绝对比唐朝王之涣的《出塞》诗。

既可以让学生温习古代文史知识,又引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

同时,可以让整个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唐朝王之涣《出塞》诗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而清朝杨昌俊却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那么,为何唐时春风不渡玉门关?为何清时引得春风渡玉关?其实,这是与清朝后期的一位民族英雄密切相关的,那就是左宗棠……”在两诗的对比中很快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满腹疑问,迅速融入教学情境中。

<二>音乐导入法以世界名曲,中国古典名曲等高雅音乐的倾听,进入美妙的音乐世界,再转入课堂教学情境,是历史情境教学相对独特的导入设计之一。

案例设计:比如讲述中国近代史新文化运动时,以《梁祝》一曲为导入曲,在袅袅乐音中娓娓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奇故事,再通过梁祝的婚姻悲剧,使学生思考并分析封建制度的罪恶。

由此启迪学生总结出梁祝婚姻悲剧的根源:①封建等级制度:“三纲五常”、“门当户对”、“三从四德”(男尊女卑)②封建家长专制③包办婚姻④迷信愚昧(化蝶)。

由此自然引出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亦引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何要进行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历史、社会背景。

把握教材特点,精准组织教学

把握教材特点,精准组织教学

把握教材特点,精准组织教学作者:欧凤兰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1年第09期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重点运用双线的结构来组织单元文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语文要素,符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渗透设计,让语文要素在无形推进当中进行落实,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好语文要素,并落实好呢?文章将重点展开分析,促使学生顺利完成语文要素的落实实践任务,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深入挖掘语文要素,确立科学教学目标(一)有效解读教材,明确合理教学目标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单元导读中所呈现出的语文要素,变成了教师解读教材、确定科学合理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要素,有效对教材内容实施解读,明确教学目标。

如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五单元主要是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

这两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这一单元的主题“留心观察”。

编者所设定出来的单元语文要素即:体会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经过仔细观察,把所观察到得写下来,综合这两篇文章内容可以了解到,两位作者都是在实际生活当中经过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下的自己所观察所得。

在进行教材解读、明确教学目标时,教师带领学生仔细对课文内容实施阅读,掌握作者所观察的角度,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一来,结合文章内容呈现语文要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带来有力的条件。

(二)良好对比联系,保证目标符合认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更加注重单元文章内容和主题间的联络,相同一个单元中的课文、单元间、不同册的教材中都互相联系。

由此可见,确定教学目标过程中不能单纯局限在某一篇的课文中,要从单元视角、从教材序列出发展开横向对比。

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及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出现了“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这一语文要素,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从多维感知入手、结合对比联系的方式,保证目标符合认知,贯彻落实语文要素。

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
也不能 用“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让学生知 道……;使学生认识……”等句式来表述 。
《桂林山水》: 学生能在课文中找出运用比较写法的句子,并 能说清楚用“什么”和“什么”来做比较。
*行为动词规范恰当 “说出、读出、背诵、找出、写出”; “说一 说、 划一划、写一写、读一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准确认读“郁、澈、湛”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森、 郁、葱”等13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森林、郁郁葱葱、 湛蓝、甜润、盖房”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填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重点句子的含义。 3.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2)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对象学 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是达成教学 目标的重要载体。 在尊重教材,兼顾学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 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重新筛选与整合,包 括调整、增删、具体化和其他转化,从而形成符 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
整合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应从教材实际和教学对 象的实际出发。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 确定教学重点,首先要找出那些是教学对象已 知晓的旧知识,或以旧知识做基础的,这部分知 识他们容易接受。然后找出教学对象过去没有接 触过的,甚至一点也不了解的全新知识,就是教 学的重点。
古诗词三首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句的意 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 童》。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和快乐。
风筝
*导入引课
稳定学习者的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设法 激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灵活取舍,大胆创新--语文教材新用教学案例(云南丽江唐玉娥)

灵活取舍,大胆创新--语文教材新用教学案例(云南丽江唐玉娥)

学习了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法,本人在前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充分践行了新课程的理念,挣脱了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对语文教材的运用,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进行了大胆创新和灵活取舍。

具体可以用“精”、“深”、“新”、“实”四个特点来概括。

一、精教材,只是一个媒介,或者说是一种教学资源。

我们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教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和发挥,取决于如何通过教材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照本宣科,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必修四的文言《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课文容量大,篇幅长。

用传统课型至少要4节课左右才完成一课,照单收货肯定不行。

必须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大胆取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重点选的是“完璧归赵”情节,《苏武传》重点放在“劝降”上。

而这些部分是体现人物性格最集中的片段。

材料的处理体现了“精”的特点。

在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我把集中品味分析“文中触动读者心灵和体现读者情感脉络的语句”的内涵作为本堂课的重心。

我先让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再通过课件展示出来,然后先让学生读,老师再范读。

老师范读时配乐朗读,声情并茂,将学生自然带入悲愤的情景中。

然后让学生结合相关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同时将知识和方法等诸多任务的落实都链接其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方法・分析句子结构,弄清主干与句间关系・抓关键词语,通过语境分析揣摩句意・分析句子的表达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抒情手法),揣摩其表达效果・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明确其结构上的作用・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情感。

通过这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学生理解了文意,把握了情感,掌握了方法,提升了能力,培养了人生观和道德观。

又如在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时,选取的探讨切入点也是“体现和揭示不同阶段的爱的本质的语句”。

我先让学生对不同层次的爱都有了理解,然后再结合探究两个问题,便达成了学习目标:①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母亲就一定温和,父亲就一定严厉吗?②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的爱应该达到什么高度?你能达到吗?材料的处理做到了“精”,就相当于抓住了教材的重心,教学重点的突破和完成有了保障。

精心筛选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精心筛选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精心筛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者:刘南娇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4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44-011.运活教材资源翻开品德书,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场景和寥寥无几的文字。

拿到教材老师们感觉到品德课好看不好教。

所谓"好看",是指教材呈现出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身边的生活事件。

学生有兴趣,喜欢看。

而"不好教",则是觉得没什么可教的,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教起。

有的时候,老师们干脆就把它上成看图说话,那样只会干巴巴的表述图意,说些无关痛痒的大道理,根本就谈不上"实效"二字。

所以教师必须能够真正地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充实教学内容搜索和学生息息相关的资料。

例如《名字的来历》一课,教材呈现在师生面前的就是一幅图和一小段话,共一页的内容,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关于自己姓名的来历、意义的对话,下面是一段小资料,介绍了几种姓氏的来历。

看上去,这些都是死知识,课堂上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实现教科书的"激活",就是让教材成为一种"活性因子",让教材内容活起来、动起来,能够与作为生命体的学生发生相互作用。

所以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必须以你所教的学生为对象,围绕教材内容一搜集各种姓氏的来历,让对话的对象调查自己的名字的意义。

这些都是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

又例如《同学之间》为我们提供的图片内容"一个同学不小心把另一位同学的笔盒摔坏了,面对这一问题,几个小朋友展开了争论",其实,这就是一个范例,一个源头,从这一个例子引发本班同学身边的真实事例,也就是以教材内容为范例,挖掘引出学生真实的生活资源,这样才能让教材中有学生,学生中有教材,教材才能在儿童的心灵中运转起来,构成学生学习的一部分。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融合点探索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融合点探索

教法探讨一、精选案例内容,切准教材应用视角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内容,教师围绕教材展开教学设计时,需要有延伸意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案例筛选,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全新感知机会。

这些真实的生活案例具有典型性、触动性,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巨大支撑力。

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切准教学应用视角,精心筛选生活案例内容,为学生学习思维带来激发动力。

如教学统编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世界的特点,学生会对网络虚拟性有一定认知。

这时教师给学生列举生活案例:有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名字叫丽丽,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同学们大多不喜欢和她一起玩。

自从学会了网络聊天,丽丽有机会便找网友交流。

在与网友交流中,丽丽一改平时的沉默,变得相当活跃,网友数量与日俱增。

经过一段时间交往,丽丽和一个网名叫“最懂你”的人聊得很投机。

后来,这位网友约见丽丽,丽丽一去不回,最后找到的是她的尸体……这个案例对学生触动很大,大家都为丽丽感到惋惜。

教师借此发动学习探究:互联网能够让人和人的关系更亲近吗?网上交往可以当真吗?学生开始热议,并逐渐达成共识。

教师列举生活案例,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对社会、对网络缺少基本的了解。

透过这个案例,学生心灵受到震动,也为课堂教学带来助力支持。

二、优化案例设计,关注生本思维特点有了生活案例,如何利用案例教学,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生活案例与教材内容有一定契合性,教师在教学应用设计时,需要充分关注文本生本思维对接,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案例投放时机、案例打开形式、教师引导方式、思考问题设计、学习形式筛选等,这些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净化操作,以提升案例操作效果。

在学习《师生交往》相关内容时,当涉及师生矛盾处理这个问题时,教师给学生列举了生活案例:五年级两个男生打架了,班主任将两名学生都叫到办公室。

在调查过程中,一个男生霸气十足:“谁叫他骂我的,骂我就不行,我就得揍他。

小班教材筛选教研活动(3篇)

小班教材筛选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教材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效果。

为了提高我园小班幼儿的教育教学质量,我园特开展了一次小班教材筛选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筛选出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优秀教材,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教材筛选的认识,明确教材筛选的标准和原则。

2. 通过集体研讨,筛选出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优秀教材。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四、活动地点我园多功能厅五、活动人员1. 小班年级组全体教师2. 教研组长3. 教务处负责人六、活动流程1. 教研组长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2. 教师分组研讨,筛选教材3. 各组代表汇报筛选结果,进行讨论4. 教研组长总结发言5. 教务处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七、活动内容1. 教研组长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教研组长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强调了教材筛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材。

2. 教师分组研讨,筛选教材根据活动安排,小班年级组教师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三套小班教材进行筛选。

在筛选过程中,教师们结合教材的内容、编排、图片、活动设计等方面,对教材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3. 各组代表汇报筛选结果,进行讨论在分组研讨结束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代表们分别介绍了自己小组筛选出的教材,并阐述了选择该教材的原因。

其他教师针对汇报内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 教研组长总结发言教研组长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筛选教材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和努力。

同时,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教研组长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说明。

5. 教务处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教务处负责人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次教研活动组织有序,教师参与度高,筛选出的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的精读教案设计案例分享

的精读教案设计案例分享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种大背景下,优秀的精读教案设计案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优秀精读教案设计案例?优秀的精读教案设计案例应该如何设计?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优秀的精读教案设计案例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在指导学生进行精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课文内容,并加深对课文、对语言的理解。

二、精心的教材筛选教师应从数量众多的教材中精心挑选适合自己班级的教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教材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不易过高或过低;二是教材的内容与班级教学计划相结合,具有实际应用性;三是教材的内容表达清晰简洁,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详细的教学流程设计在教学流程设计方面,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并为每个环节制定详细的教案。

在精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巧妙地设计语言游戏,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失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精读教学的核心,精确、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是精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优秀的精读教案设计案例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码字、指读、单句翻译、剖析、模仿等,既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则,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文化知识。

五、积极开展交流互动在精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交流互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展示答案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积极思考,积极交流,共同探讨语言及其文化内涵。

优秀的精读教案设计案例不仅仅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精心选择的教材,更需要有详细的教学流程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交流互动。

只有采用这些较为完善的措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和能力,进而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

依托教材巧梳理,读写结合提能力

依托教材巧梳理,读写结合提能力

依托教材巧梳理,读写结合提能力发表时间:2019-01-25T11:07:55.6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2期作者:赵玲[导读]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东关小学724300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

仔细推敲每一篇课文都有读写结合点,或结构、或表达、或遣词造句等,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表达。

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依托教材,梳理单元教材所蕴含的语文要素,寻求统一的、有机结合的读写结合点,就能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就能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顺利实现从阅读到习作的迁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要素表达能力一、同中寻异,读写互补,凸显价值树榜样现行语文教材,大都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材编排的。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名人风采”这一主题选编课文,同是表现名人风采的文章,在言语形式及表达方法上却不尽相同:《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以书信的形式展开叙述,从容而舒缓的语言娓娓道来,给孩子以人生启迪。

《钱学森》一文按时间顺序为我们呈现了钱学森心系祖国的心路历程,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詹天佑》一课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鞋匠的儿子》则通过参议员情感变化和林肯富有智慧的语言描写,双线交织,凸显林肯的个人魅力。

结合学生的习作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大多的学生对怎么表现人物特点、怎么塑造人物形象或认识不清楚,或缺乏有效的方法,以致下笔很难。

鉴于此,整体观照,求同存异,以“读名人、说名人、写名人、学名人”四个板块将知识、能力、情感有机融合,打通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通道,由点到线及面,做到言意兼得。

引导学生将阅读指向写作,读写互补,在读中揣摩作者是怎样写的,在读中辨析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教材特点精心筛选案例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对初中物理案例式教学活动进行了初步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案例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有序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中广泛运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态势,并在各自教学领域中展现出自身独特的教学风采和引人瞩目的喜人效果。

案例式教学方法作为众多教学改革方法中的一种,以其精炼性、概括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在推进有效教学活动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案例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重难点等方面的知识,选取具有高度概括、精炼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补充、讲解,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充实,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掌握。

本人现根据教学实践体会,阐述自己在案例式教学中的做法和措施。

一、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实时出示案例,实现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及时掌握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中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等方面开展的,案例式教学同样如此。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能够在课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等相关要素知识,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设置一些能够有效反映教学内容精华和注意点的物理问题,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
活动,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解答,实现对物理教学知识点内容的掌握。

如在“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复习知识教学时,教师根据这一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向学生出示了“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在自由游动。

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云中游动。

请说出此问题看到的鱼和白云是怎样形成的?”问题案例,又如在物态变化知识学习中,设置“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为什么会冒白气?自然界中的雨、雾、雪、霜是如何形成的”等生活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在学习解题过程中,对各种物态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教学内容和要求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和掌握,为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打下深厚的基础。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紧密结合教学要求,选取典型实例,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深刻认识到,教材中每出示的一个例题都是针对和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等内容进行展示和设置的。

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针对性,可以说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因此,教师在选取教学案例时,要抓住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物理问题实例,进行物理知识要点内容的及时补充,使学生能够在进行典型性问题解答过程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掌握和有效解答。

例题:密度为0.9×103kg/m3质量为8.1kg的石蜡,(1)放入足量水中,石蜡受到的浮力多大?(2)若放在密度为0.8×103kg/m3足量
煤油中,浮力是多少?(g取10n/kg)
此例题是教师在教学“浮力”内容时,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所设置的一道典型性案例问题。

第(1)问中由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石蜡漂浮在水面上,因此浮力等于重力,第(2)问中石蜡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石蜡完全浸没在煤油中,先计算出石蜡的体积,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算出浮力。

教师在这一例题设置和解答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在进行问题解答时,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站在新的高度审视教学内容和解答物理案例问题。

三、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设置综合问题,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能力培养作为物理及其他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和重要目标。

新实施的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创新思维三大学习能力的要求。

作为教学方式之一的案例式问题教学更应遵循新课标内容要求,在进行问题设置和讲解过程中,将学生能力培养放置和设置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实践、思考解答的活动时机,使学生能在解答典型问题中实现学习能力和效能的有效提升和进步。

如在“欧姆定律”内容教学时,教师依托实验教学这一有效载体,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________,电压表表的读数________;当滑片p向b端滑动时,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若
使r中的电流最大,滑片p应滑到______端,若使r两端的电压最小,滑片p应滑到_____端。

”综合性实验问题,让学生进行问题实验探究,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数据收集、思考分析,实现了对电学知识内在特性的有效掌握,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学习能力和品质得到切实提升。

总之,案例式教学作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方式之一,在推进教学活动进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展现巨大的推动作用。

广大初中物理教师要紧扣教学理念要求,创新教学活动形式,将案例式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布置和实施,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林潭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