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doc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南国风的特点,如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音调等。
2. 通过欣赏和演奏南国风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学会用乐器演奏南国风的代表性音乐元素,如琵琶、二胡等。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奏南国风的音乐作品,深入理解南国风的音乐特点。
2. 难点:如何用乐器演奏南国风的代表性音乐元素,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南国风的音乐作品,包括音频和视频。
2. 准备乐器(如琵琶、二胡等)和相关设备(如音响、话筒等)。
3. 提前布置教室,确保环境舒适、整洁。
4. 安排小组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演奏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音乐风格?2. 教师介绍南国风情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
3. 简单介绍南国风情,包括南方地区的风俗、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1. 欣赏《彩云追月》,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轻快、活泼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2. 欣赏《茉莉花》,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柔美、清新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和声、音色等元素。
3. 欣赏《采茶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欢快、明亮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结构、配器等元素。
(三)拓展探究1. 请学生思考南国风情中除了音乐还有哪些方面也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比如舞蹈、戏剧等。
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准备在课堂中与大家分享。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南国风情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南国风情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如要求学生继续收集南国风情的相关资料,或尝试创作一首具有南国风情特色的歌曲等。
高中音乐《飘逸的南国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听《弥渡山歌》、《对鸟》,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听、演唱并分析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会演唱《弥渡山歌》,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准备,课初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课中结合课件中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
采用引导、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中,重视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和情感体验,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二、学生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真正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学生对民歌不怎么排斥,也不怎么兴趣的情况,重组和整合了教材,溶入了较为著名的民歌《小河淌水》、《猜调》等,采用与西北民歌歌词的风格对比、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民歌来感受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飘逸的南国风》是本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因而这节课一方面感受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讨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对第二单元起到一个总结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1)聆听并演唱体验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探究的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并通过《小河淌水》、《猜调》找到南方民歌中常用引腔的特点。
(2)演唱体验《弥渡山歌》,感受音乐情绪。
(3)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4)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分析当地方言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飘逸的南国风
民歌体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对民歌有一定的认识,能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概念以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听赏、演唱、体验中感受音乐特点,并能在听赏中主动思考、想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热爱,培养学生对汉族民歌的兴趣,初步建立继承、发扬我国民歌的精神。
教学重点: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区分民歌体裁以及不同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分析: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教师的范唱,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
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冼星海曾说: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
”学习了第二单元同学们也了解了不少民族歌曲,现在老师先唱几首歌让大家答出是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民歌。
(弥渡山歌、、牧歌、掀起了你的盖头来)教学设计:一、了解什么是民歌首先让同学们分清艺术创作民歌和民歌(民间歌曲),然后来着重理解民歌的概念、体裁、特点。
二、民歌概念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日臻完美,成为人民群众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高中音乐鉴赏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教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对南方民歌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南方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2.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3.学会唱一首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歌。
[教学重点]:音乐欣赏南方民歌,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南方民歌民族的地方风格与区别。
[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跟唱方法,欣赏加强体验,以乐动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1.课前音乐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民歌?大家讲一下自己心里的民歌是什么样子的?(提问,5,6)个同学。
师:对了,民歌也称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和自己演唱的歌曲。
他是以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和加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趋完美。
★体裁分类:劳动号子: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
山歌: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民歌。
小调:各种日常歌唱的小曲师: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所以在内容上有比较鲜明的一个人民性,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很多方面。
像对劳动的歌颂,对穷苦人的同情,对爱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又有56个民族,所以我国的民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游览南方的好风光,听一听南方动听音乐。
感受一下南方的民歌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那么我考一考大家的地理知识了,有谁知道南北方的划分是什么样的吗?师:恩,对了,是秦岭淮河以南称为南方。
好现在请大家说说,南方有那些民歌?(可以说说自己家乡的民歌)生:…………(提问5,6个同学)师:今天先要带大家去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大家还记得课前放的音乐吗?有谁知道这首音乐是那里的民歌?恩,对了是云南。
一说到云南大家会想到云南的大理,丽江,都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哦。
好,那么现在就来一起随着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一、教学目标1.理解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唱响南国风格歌曲,感受南国的气息和情感。
3.了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南国风格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1.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南国风格歌曲的情感表达。
3.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南国风格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理论讲解:介绍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初步了解南国风格音乐。
3.演唱训练:选择一首南国风格歌曲,带领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和情感表达训练。
4.分组演唱: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南国风格歌曲的演唱练习,引导学生找到歌曲中的情感感受和表达方式。
5.范唱示范:选择一位学生进行南国风格歌曲的范唱,让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点评,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6.历史文化解读:通过讲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对南国风格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学生能够正确演唱南国风格歌曲,感受南国的气息和情感。
3.学生能够了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反思南国风格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中的精华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对南国风格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理论探究和实践演练,通过分组演唱和范唱示范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南国风格音乐的情感表达。
同时,在历史文化解读环节,我们也让学生了解到南国风格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中音乐《飘逸的南国风(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设计者】【教材】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五节课题:飘逸的南国风年级:高一年级一、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音乐知识,在欣赏音乐时,引学生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并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分组讨论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利用音频、视频欣赏、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等形式充分挖掘学生求知欲及学习潜力,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创设更生动高效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生成性与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飘逸、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其中一首或两首南方民歌,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通过师生互动,即兴创作的环节,鼓励、培养学生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和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尝试进行民歌创编活动。
五、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1、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教材,从人们熟知的影视剧作品的背景音乐入手,通过欣赏找出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加深对南方民歌音乐特征的理解。
高中音乐《飘逸的南国风》word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南方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2、聆听、演唱并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
3、学会唱富有特色南方民歌,深入体验民歌音乐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音乐欣赏南方民歌,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南方民歌民族的地方风格与区别。
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跟唱方法,欣赏加强体验,以乐动情。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和探究法,总结,归纳出生活条件、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
教学资源: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师:能听出这是哪里的民歌吗?(可适当的提醒: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生:南方的。
师:南方哪里呢?生:……师:你们是怎么判断的?生:伴奏乐器(葫芦丝)歌词演唱的风格师:归纳:(课件)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器乐等相关因素上。
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二、新课教学:1、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欣赏云南风光图片。
——弥渡:一个边疆小县,却是蕴藏民歌的好地方,云南很多有名的民歌如:《小河淌水》、《绣荷包》等都出自这个地方,被称为“民歌之乡”。
(课件:视频——弥渡介绍)师:众多璀璨的弥渡民歌今天我们就采撷其中的一颗——《弥渡山歌》(课件)要求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聆听。
A、属于民歌的什么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B、与其他地区的民歌相比歌曲有什么特点?生:……师:西北的民歌:高亢、豪放、粗犷弥渡的民歌:委婉、飘逸、含蓄探讨:导致民歌风格不同的原因。
——生: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旋律起伏不大,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
唱腔优美动听。
)2、浙江温州乐清民歌——《对鸟》师:(简单介绍曲子)这首民歌是一首为少年儿童增长自然知识的民歌。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案例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案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自:《石嘴山教科研网》一、课标(大纲)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因此,本节课主要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认识民歌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二、教材分析:《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建议分析:聆听音乐时,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四、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其中一首南方民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通过对比欣赏前面几课中的民歌,初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六、主要的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准备,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科目的资源,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内容:1.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2.科学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3.开拓与探究:教学目标:体会﹑体验﹑重新认识﹑认知我国南方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体会﹑体验﹑认得识﹑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体裁;学习掌握“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及“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认知我国南方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有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道别!2.检查有没有缺席学生!二.引入新课:1.教师动情地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为节音乐课建立良好的开端。
2.介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见课本第37页)3.介绍“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见课本第37页)4.恳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本课,比较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就要我们共同来到妩媚的南方民歌世界。
(出具课题)三.新课教学:1.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欣赏:①地域分析:凤庆地处滇西高原。
它的北部存有云岭和怒山,南部存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之距离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堪称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就是蕴含民歌的大好地方。
②《弥渡山歌》作品欣赏:(见课本第34页曲谱)歌词:山对山来岩对岩,蜜蜂桑叶顺山去,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岩对岩,小河隔着过不来,哥抬石头妹兜土,花轿抬起走过来。
《凤庆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启或比,直至最后两句才瞄准主题。
前面的兴、比,暗示着爱情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最后点题却整体表现了崇尚善良爱情的决意。
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歌曲的旋律抑扬顿挫、妩媚,表现手法精妙而充满著美感,富于南方山歌的独有风格。
③倾听《凤庆山歌》,体会、体验其音乐情绪。
分析《凤庆山歌》的旋律特点,深入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可以产生怎样的影响。
云南民歌所推荐:《小河淌水》《缀荷包》2.浙江民歌《对鸟》观赏:①作品分析:在我国,以对花名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对花”、“反对花”比比皆是;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大概全国仅此一首。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 飘逸的南国风
飘逸的南国风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的起源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
因此,它与人类的一切生活实践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民歌丰富多彩:有高亢的西北腔、独特的民族风、醇厚的中原韵及飘逸的南国风。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已经广泛流行“楚声”和“吴声”。
它们的风格与北方民歌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
两千多年来,这种风格被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通常,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的婉转、流畅、抒情。
南方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地区的风格特色,即民歌的旋律都与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因而最易于在本地区流行;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的表现出来;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常用同一旋律作反复。
教材中所选用的三首作品《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都因为语言特点、地域环境而表现出旋律的独特性,语言的方言性和节奏的自由性,篇幅短小而反复进行同一旋律。
三首民歌都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南方民歌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这个年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关于民歌有一定的语文知识,但是对于音乐上的感受可能有所欠缺,这是由于处于这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偏好流行之类的音乐所引起的,而对于教材里给出的民歌从审美的角度不符合他们所推崇的类型,因此,在教的过程中就应根据这一点,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前进行合理的导入,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基础上再传授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能演唱《弥渡山歌》和《幸福歌》片段,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几句《对鸟》。
(三)、将南北不同地区的同一音乐(茉莉花)进行对比,区分南北方民歌不同的风格特征。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课题: 《飘逸的南国风》课型:音乐欣赏综合课年级:高一年级教具:钢琴、音乐课件、相关设备等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酷爱之情,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进程与方式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熟悉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知识与技术目标:学会演唱其中一首南方民歌,深切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通过对比欣赏前面几课中的民歌,初步熟悉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熟悉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部份一、教师范唱《小河淌水》,设问:这是不是西北民歌?为何?师:同窗们,先听老师唱一个民歌片段,你们可否判断出它是属于南方民歌仍是北方民歌?(教师范唱《小河淌水》)(唱)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师:同窗们这种风格的民歌属于南方民歌仍是北方民歌?生:南方民歌师:为何?生:因为咱们之前接触的北方民歌比较高亢、豪爽,这种风格的民歌没有高亢起伏的感觉,比较柔和。
师:对,没有北方民歌高亢、豪爽的感觉,那么适才老师演唱的是南方的民歌。
下面咱们就来一路进入飘逸的南国风。
二、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设计用意: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听辨引进新课)(二)、新课教学一、感受南方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民歌的地域特征——《弥渡山歌》(1)、师:今天先要带大家去的是一个超级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著名的“葫芦丝之乡”、“孔雀之乡”,同窗们说,是什么地方?生:云南。
师:对了,就是云南。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飘逸的南国风》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学习主题:《飘逸的南国风》——探秘南方音乐的韵味与风格。
本课时主要聚焦于南方音乐的起源、特色及代表作品,通过音乐欣赏与知识学习,让学生感受南国风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南方音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掌握南国风的基本概念和音乐风格。
2. 技能与操作: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唱练习,学会感受并表现南国风音乐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南方音乐的热爱与欣赏能力,提高对多元文化音乐的认识与尊重。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南方音乐起源、特点及南国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及演唱练习的表现,评价其感受和表现南国风音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南方音乐的态度变化及对多元文化音乐的尊重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典型的南国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提问:“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以此引出南国风的概念及本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南方音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重点介绍南国风的基本概念和音乐风格,让学生对南方音乐有整体的认识。
3. 音乐欣赏(15分钟)播放几首典型的南国风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南国风的韵味与风格。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
4. 演唱练习(15分钟)选取一首简单的南国风歌曲,指导学生进行演唱练习。
通过演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南国风音乐的美感。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南国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6. 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南方音乐的特色和南国风的概念,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多元文化音乐。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课后布置相关题目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南方音乐起源、特点及南国风概念的理解程度。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课题:高中音乐鉴赏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授课教师: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选自人音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五节,课题为《飘逸的南国风》,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的音乐特色,例如云南弥渡的山歌,浙江方言的民歌,以及湖北的民歌。
本课主要以教材中的素材为主线,并拓展欣赏了最能代表中国民歌特色的《茉莉花》,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湖北的男女对唱民歌《龙船调》,以激发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学唱积极性。
二、设计思路:在课前设计以教师演奏一段南方色彩浓郁的古筝曲《洞庭新歌》,在投入的演奏后,提问问题,导入新课。
还以出示当地有名的风景名胜图片的形式,提醒学生本课要给耳朵来一次音乐之旅。
第一站,云南民歌,这里发挥教师的声乐特长,动情的范唱,激发学生兴趣并思考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
第二站浙江民歌,以学浙江方言,师生用方言来对对鸟,然后用方言演唱对鸟,第三站湖北民歌,教材中的歌曲是《幸福歌》没有用,而是选取了更容易学生学唱的《龙船调》,以此先学湖北方言,接着教唱,最后分男女生角色对唱。
整堂课,带领学生学方言,唱民歌,想问题,在感受、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课堂,真正融入民歌,使他们对南方民歌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和体验。
三、学情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多为民歌,距今年代久远且各地区地域特征鲜明,学生听赏起来可能会有距离感,所以在课前就思考如何能激发学生听和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一、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中国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理解、学唱,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学唱《茉莉花》、《龙船调》,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浙江方言演唱《对鸟》,并声情并茂演唱《龙船调》,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通过欣赏、分析、学唱,初步认识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具备的特点。
:飘逸的南国风-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入,音乐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许多学校将音乐鉴赏列为必修课程之一。
其中,民族音乐的学习,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为此,本教案选择了民族风情浓郁的《南风》人声版作为主要教学曲目。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南风》的旋律特点和音乐风格。
2.能够欣赏并理解人声发声的技术特点,如气息、声带、共鸣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民族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辨析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想起自己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的民族音乐,在听过的曲目中,有没有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2. 正文部分(1) 听曲鉴赏播放《南风》人声版,引导学生用听觉感受旋律所展现的风景画面、代表性的特点等,并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描述自己的感受。
(2) 人声发声的技术分析介绍人声发声的技术要点,如气息、声带、共鸣,然后放映一个有关人声发声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最后,引导学生听取同学在班内演唱段小曲,鼓励他们对其进行评论和指导。
(3) 比较分析与学生分享“南风”这首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并进行比较分析,直观感性地体会不同演唱风格的特点以及不同版版本之间的区别。
3.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南风》这一首曲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了人声发声的技术要点,并学会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对音乐进行鉴赏。
这些知识与技能不仅能够为同学在平日的生活中带来乐趣,而且在日后的高考和其他音乐领域的学习中,必将有着重要的帮助。
四、课堂思考题1.你是如何感受《南风》这首曲目营造出的“南国风情”的呢?2.在同学的演唱中,你有何注意点,有哪些指导和建议呢?3.能否推荐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结合学过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些曲目的看法和感受?五、参考资料[1] 人声发声技术要点,访问时间: 2021年9月15日 [2] 民族歌曲《南风》人声版,访问时间:2021年9月15日。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课型鉴赏课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内容“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南方地区(浙江、云南、湖北)的三首民歌,通过对方言、旋律、作品结构、创作手法等元素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2.模仿方言,模唱旋律,分析与解读作品节奏、结构,感受、体验音乐作品。
3.理解民歌与地方语言、地域环境、民众性格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民歌的价值和魅力,对我国的民歌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南方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认识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2.难点:分析民歌方言、旋律、节拍、作品结构、创作方法等方面,感受、理解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教学方法聆听感受法、演唱体验法、对比分析法、实践活动参与法。
教学用具音响系统、多媒体系统、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诵读唐诗《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并以此诗提问描写的地区及地区的风景特征。
一方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出南方风景简介。
2.通过南方青山绿水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想象身在高山之中的感受,师生互相问好。
(二)新知探究1.浙江乐清山歌《对鸟》赏析(1)学生问好后,教师演唱《对鸟》第一段,边唱边出示歌词,并提出问题:乐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设计思路:通过教师模唱,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多用方言演唱,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歌词上,也体现在演唱语言上。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感受方言的地域特色。
(2)赏析《对鸟》第一段,感受旋律、尾音、语言特点①学生活动:学念方言——吤姆、青又青、打铜铃、红间绿、抹把胭脂、擦嘴唇②学生活动:学唱旋律,其中一、二、四句开头均出现同音反复,与“吤姆飞过”重叠形式的运用形成了巧妙的互动与呼应。
③学生活动:感受、体验乐句尾音的特点,体会山歌的抒情性。
④学生活动:体会方言发音中抑扬顿挫的声调与音乐婉转起伏的旋律线条的融合。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内容:1.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2.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标:感受﹑体验﹑认识﹑理解我国南方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 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体裁;学习掌握“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及“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我国南方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教师动情地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为节音乐课建立良好的开端。
2.介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见课本第37页)3.介绍“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见课本第37页)4.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本课,比较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飘逸的南方民歌世界。
(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1.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欣赏:①地域分析:弥渡地处滇西高原。
它的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②《弥渡山歌》作品欣赏:(见课本第34页曲谱)歌词:山对山来岩对岩,蜜蜂采花顺山来,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岩对岩,小河隔着过不来,哥抬石头妹兜土,花轿抬起走过来。
《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
前面的兴、比,暗示着爱情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最后点题却表现了追求纯洁爱情的决心。
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表现手法巧妙而充满美感,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③聆听《弥渡山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分析《弥渡山歌》的旋律特点,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云南民歌推荐:《小河淌水》《绣荷包》2.浙江民歌《对鸟》欣赏:①作品分析:在我国,以对花名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对花”、“反对花”比比皆是;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大概全国仅此一首。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一篇: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1、《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2、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弥渡山歌》。
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相关准备多媒体设备、《飘逸的南国风》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导入1、请学生看地图,说说是我国的哪个省,知道哪些景点和民歌。
2、教师点评。
云南。
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云集。
民歌特别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三、作品鉴赏(一)《弥渡山歌》1、教师给学生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
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南诏铁柱南诏铁柱置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欲称天尊柱,现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
悬挂“威镇昆弥”金匾。
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五台大寺五台大寺位于弥渡县城东南40公里左右的五台山上,明初开山建殿,清壅正年间增建,光绪3年(公元1877年)重修。
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2、聆听歌曲,歌曲的旋律如何?旋律婉转、飘逸3、说说歌曲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开头的咦---哪,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
4、这是首什么题材的民歌。
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
歌词用了比兴的手法,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极具南方含蓄色彩。
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
5、再听一遍。
最新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教案设计DOC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二)、聆听、演唱并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学会演唱《弥渡山歌》,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重点:聆听、演唱三首云南民歌,感受、体验相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歌的形成和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回顾初中学习过的《放马山歌》,两首不同风格的云南民歌的对比,以此导入。
(二)、欣赏《弥渡山歌》(器乐和声乐),感受音乐情绪。
学唱《弥渡山歌》(三)、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四)、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分析其旋律与当地方言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五)、聆听并演唱《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思考这首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了解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中的文字资源,将相关的民歌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利用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放马山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音乐(《小河淌水》),配合配套课件中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
(三)、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准备。
(四)、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科目的资源,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相关知识的准备采用课前布置,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的学习方式。
(二)、对同一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的感受和理解,体验“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思考“是否同一地域只有一种音乐风格”。
(三)、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和探究法,将自己在不同渠道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总结,归纳出生活条件、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
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
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教学目标:1. 感受云南民歌风情,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2.学习《弥渡山歌》,通过分析、学唱、对比感受南北民歌的地方差异。
3.通过聆听与辨析,感受民歌色彩的脉络,并为此激发对民歌的热爱与传承。
教学重点:2、3教学难点:3教学方法:对比法、辨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音乐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课前播放的民歌是什么曲目?这首民歌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提出问题,共同解答)师:今天我们将走进的南方民歌色彩区的学习,那我们将学习哪个地方的南方民歌呢?请欣赏视频《彩云之南》3、听完提出问题,来自哪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在提问中导入本课)二、讲授新课1、展示云南风景图片,和学生探讨云南的秀丽风景、民族特点和风俗文化。
(带着对云南的认识欣赏云南民歌的情怀2、欣赏云南民歌视频3、学习《弥渡山歌》(1)带着问题欣赏歌曲提出问题:南方的山歌与北方的山歌特点上有什么不同?歌词表达了什么主题?比兴的修饰手法分别在哪里出现?(2)展示歌谱,分析歌曲。
(歌曲的'风格、歌词手法、音乐要素等)(3)对比探究,欣赏新版本的《弥渡山歌》,对于两者的风格异同之处。
(4)学唱《弥渡山歌》4、欣赏《小河淌水》,加深学生对南国音乐飘逸美的感受。
提出问题:分析《小河淌水》的音乐风格,对比与《弥渡山歌》异同之处?并总结南方民歌的特点。
三、合作指导1、聆听音乐片段,感受民歌色彩区的脉络,并说出歌曲的曲名和来自的地区与民族。
(学生聆听思考,教师巡回指导)2、总结影响民歌民族风格与地区风格形成的因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四、拓展升华1、深刻认识民歌传承的意义,2、说一说如何有效的传承民歌的发展。
五、尾声1、师总结本单元学习要点。
2、再次响起《弥渡山歌》,师生共同演唱,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中结束本课。
师:同学们,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要热爱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让我们民歌更好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教案飘逸的南国风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以下是我整理关于高中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相关信息教案栏目。
高中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体验音乐的旋律特点,能分析出人生活环境、地方方言、社会变革与民歌的联系。
2: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3:初步了解南方民歌的悠久历史传统。
教学重点从三首民歌的欣赏中感受并能探讨总结出南方民歌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几幅图片)设问:1:这几幅图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音乐文化?2:你知道这个大型歌舞的名字吗?领衔主演是谁?讨论:这几幅图是大型歌舞《云南印象》中的几个精彩画面,它反映的是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是由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
师语:《云南印象》一直向大家诠释云南这个神奇的地方原生态的美丽,同样的,一首民歌也可以展开一副特定的画卷。
二:教学内容(一)《弥渡山歌》云南民歌1:先聆听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想象一下这首歌描述的意境。
分析这首歌的旋律组成。
2:分析总结,《小》描述的自然环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歌词内容含蓄——明写景,实是以景抒情,表达爱情。
旋律组成:引腔:长音。
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
尾部:引腔再次出现,主题的思想再次强化。
这个旋律由引腔、中部和尾部三部分组成,称为“起——平——落”。
这在南方音乐中常见。
3:欣赏《弥渡山歌》,和《小河淌水》对比分析。
描述的自然环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歌词内容含蓄——明写景,比兴的手法,巧妙而充满美感。
实是以景抒情,表达追求纯洁爱情的决心。
旋律组成:引腔:两个小节的长音。
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
尾部:引腔再次出现,主题的思想再次强化。
4:风格特征:《弥渡山歌》和《小河淌水》都是云南的民歌,结构短小规整,歌词善用比兴,旋律婉转飘逸,有山歌的风格。
5:此曲注重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二)《对鸟》浙江民歌1:(展示几幅图片)设问这副图中表现的是哪一种演唱形式?南方有个“歌仙”你知道她是谁吗?2:演唱形式对唱。
(刘三姐)请同学们先总结一下对歌的特征。
节奏自由、速度稍快、即兴编词、一问一答,要求歌者双方都有丰富的自然知识和更高的对答技巧。
3:欣赏《对鸟》a 这是一首浙江民歌,采用对唱形式和方言演唱,问者和答者各唱一段,彼此轮流交替。
b共四段歌词,一、三段为问段,二、四段为答段。
c四句按“起-承-转-合”方法进行运转。
d歌曲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儿童对山歌的纯真色彩。
4:此曲注重地方方言对民歌风格的影响。
(三):《幸福歌》湖北民歌先欣赏《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好日子》片段,由歌曲的时代性导入1: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由湖北民歌手蒋桂英创编并首。
2:歌曲的内容:是歌颂解放后农民幸福生活的。
3:这首歌采用一领众合的形式,情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
4:歌曲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的领唱为歌曲的主腔,齐唱的合腔重复主腔。
后半部分的主腔直接陈述,而合腔部分以扩充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
5:此曲注重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三:回顾教学内容,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
曲目<!--?xml:namespace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流行地区音乐情绪演唱形式方言属地地域环境《弥渡山歌》云南抒情细腻独唱吴声山水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资源丰富。
《对鸟》浙江活泼亲切对唱吴声《幸福歌》湖北热烈明朗领合式楚声四:总结南方民歌的特征1:歌词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
2:结构多短小精悍。
3:旋律上多表现为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4:已形成以“吴声”、“楚声”为代表的南方风格。
五:作业布置你还知道哪些南方民歌?选一两首介绍给大家。
高中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教案二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二)、聆听、演唱并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学会演唱《弥渡山歌》,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重点:聆听、演唱三首云南民歌,感受、体验相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歌的形成和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回顾初中学习过的《放马山歌》,两首不同风格的云南民歌的对比,以此导入。
(二)、欣赏《弥渡山歌》(器乐和声乐),感受音乐情绪。
学唱《弥渡山歌》(三)、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四)、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分析其旋律与当地方言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五)、聆听并演唱《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思考这首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了解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中的文字资源,将相关的民歌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利用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放马山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音乐(《小河淌水》),配合配套课件中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
(三)、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准备。
(四)、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科目的资源,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相关知识的准备采用课前布置,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的学习方式。
(二)、对同一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的感受和理解,体验“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思考“是否同一地域只有一种音乐风格”。
(三)、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和探究法,将自己在不同渠道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总结,归纳出生活条件、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二、本课内容三、总结学习1、欣赏《小河淌水》(片段)2、回顾初中《放马山歌》(片段)两首歌曲风格迥异---板书“一、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歌”一、《弥渡山歌》器乐(欣赏)声乐(欣赏并学唱)学唱提出问题:同为云南民歌,风格特点的差异和共同点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同一个地区会形成风格如此多样的民歌?影响民歌的民族风格与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结论: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的发展变化各不相同,形成了即使是同一地域,也会产生不同风格的音乐。
问题: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二、浙江民歌——对鸟欣赏尝试用吴地方言跟着音频演唱分析:调式的变化意义(百姓的智慧)三、湖北民歌《幸福歌》欣赏学习:看36页下面的说明文字问题:看歌词,指导学生思考歌曲产生的社会背景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1、播放课件中“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文字资料并讲解。
2、播放课件中“南方民歌特征”的文字资料并讲解。
欣赏分析风格特点把握典型节奏起—平—落分析:1、地理:山川、平原、河流……2、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等等思考、讨论听讲,并与自己的答案对照思考体会风格、特色和调式的变化试唱听辩在什么地方转调体会欣赏学习思考回答思考学习并与欣赏过的作品相结合直接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
体会风格掌握主要特点利用已知的知识和可以总结、搜索的相关资料得出结论。
学生学会一、利用已知探索未知;二、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与相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进一步探索民歌风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探索民歌与方言之间的关系1、探索民歌发展的时代特点。
2、探索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体验和表现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六、拓展与探究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与教师合作演唱歌曲《幸福歌》。
七、教学评价建议(一)、能够演唱《弥渡山歌》、《幸福歌》或其它几首南方民歌,能与同学进行演唱交流。
(二)、能够尝试用方言演唱《对鸟》片段。
(三)、能够归纳总结出南方民歌的基本风格特征。
(四)、能够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进行比较,正确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
(五)、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
习题:1、通过学习《弥渡山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分析《弥渡山歌》的旋律特点,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word可编辑2、通过本课的学习,思考歌曲内容与时代特点,说说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教案设计频道我高中音乐教案 |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教案设计频道我高中音乐教案 |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