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常见法律纠纷解决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常见法律纠纷的解决

新农村建设中常见法律纠纷的解决

新农村建设中常见法律纠纷的解决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建设新农村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但在建设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法律纠纷,如何解决这些纠纷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设用地纠纷新农村建设中建设用地纠纷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耕地保护政策的限制,建设用地的供应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民为了获取土地资源,常采取自行出让、非法占用和恶意毁坏等手段,从而引发建设用地纠纷。

对于建设用地纠纷的解决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先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建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利用现有的不良土地资源,如荒地、废弃地等,减少对耕地和生态用地的影响。

2.国家政策出台,加强对违规占用建设用地的监管力度。

对于违规占用和破坏建设用地的行为,应当及时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3.制定土地征收补偿规定。

对于征收农民的土地或房屋,政府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补偿。

如公开征收、协商补偿等。

4.设立专门的司法机构处理农村土地纠纷。

确定专责部门来负责农村土地纠纷等农村法律事务,加强司法体制的建设。

村务管理纠纷新农村建设中,很多的权益微弱、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理解不能问题,加上村委干部现实利益的偏向,往往会权利受损,引发村务管理纠纷。

比如一些农村公共事务不公平,资金不透明等情况。

对于村务管理纠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村规民约。

建立和完善村级规章制度,加强村级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水平。

2.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形式。

采取多种形式,如民主选举、村民会议等,让农民参与村务管理和讨论村务,推进农村民主化。

3.加强村干部培训。

加强村干部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提高村干部的法律水平和职业素养,从源头预防村务管理纠纷的发生。

乡村建设施工纠纷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建设施工纠纷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由于一些乡村施工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施工资源不足等原因,导致了施工质量不高、工期延误等问题,进而引发建设质量不达标和工程拖延的施工纠纷。

浅议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及调解技法

浅议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及调解技法

浅议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与调解技巧庄浪县赵墩乡综治办陈永福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基层矛盾纠纷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因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林权改革、村务管理、征地拆迁、婚嫁家庭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发生,是基层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挑战。

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的特点并及时正确化解处理,是基层维护稳定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本文以庄浪县赵墩乡实际为例,就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及调处化解技巧作了具体阐述。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及特点(一)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1、土地矿山林权等权益类纠纷。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深入开展,此类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是目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多由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等引发,群体性、对抗性为其主要特点。

2、婚姻家庭邻里纠纷。

由婚姻家庭引起的矛盾纠纷是我乡农村的主要矛盾纠纷,主要因离婚、解除同居或赡养、继承、财产分割引起的婚姻家庭纠纷和因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引起的争吵打架形成的相邻关系纠纷等,多在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些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与当事人受教育水平、生活阅历、家庭状况等诸各方面因素有关。

3、经济债务、劳资类纠纷。

此类纠纷主要集中发生在春节期间,特别是务工人员工资发放、民间债务偿还等问题而引发矛盾纠纷,有的处理不好极易引起打架斗殴、损坏他人财物等事件,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另外,也有一部份纠纷是因违法行为而引发的经济纠纷,比如一些人因参与“六合彩”赌博活动引发的“债务”纠纷。

4、村务管理类纠纷。

主要在惠农资金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村公益事业经费开支等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生。

有部分村社干部个人利己思想作祟的原因,也有村务管理民主化、透明度不高的原因。

可能引发个别群众或是部分群众集体的矛盾纠纷。

5、人身损害赔偿类纠纷。

主要由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因处理不当或群众对处理工作不理解引发,或因发生伤害案件,被害人一时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当事人又不想预付医疗费用,从而引起被害人家属、亲朋好友对当事人的过激行为,致使产生新的矛盾纠纷。

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与调和的思路和方法

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与调和的思路和方法

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与调和的思路和方法农村矛盾纠纷是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给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有效化解与调和农村矛盾纠纷,提升农村社会稳定水平,需要探索思路和采取相应方法。

一、加强社会管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农村矛盾纠纷的化解和调和需要依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

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严格落实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责任,增强基层党组织对矛盾纠纷化解的指导力和组织力。

同时,要提升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咨询,增加矛盾纠纷解决的渠道和方式,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农民权益保护与合法权益宣传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是化解和调和农村矛盾纠纷的基础。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民权益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民维权的机制和渠道,及时解决农民的合理诉求,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合法权益的宣传,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他们合法权益守法维权的能力,减少农民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加强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与规范土地问题是农村矛盾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化解与调和农村矛盾纠纷,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与规范。

政府要改革土地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和土地准入的管理,规范和引导土地利用,减少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矛盾与纠纷。

此外,要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和宣传,提高农民的土地意识,促使农民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土地权益,减少农村矛盾纠纷的发生。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与调和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丰富农村文化内涵,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

同时,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增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需求和文化娱乐,减少农村矛盾纠纷的发生。

村级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村级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村级矛盾纠纷化解方案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村级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正确处理和化解村级矛盾纠纷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村级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和化解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村级矛盾纠纷的特点1.多发性:农村地区的社会关系复杂,资源分配不均,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因此村级矛盾纠纷层出不穷。

2.多样性: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性质各异,既有人际关系的矛盾,也有土地纠纷、资源争夺等方面的矛盾。

3.隐蔽性:很多村级矛盾纠纷都是在村民之间私下发生,不容易察觉和化解,因此需要加强化解机制和手段。

二、村级矛盾纠纷的原因1.利益分配不均:农村地区资源有限,土地、水利等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了村级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

2.缺乏法律意识: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相对较弱,很多矛盾纠纷都是因为不懂法律而无法得到合理化解。

3.政府管理不到位:农村地区的基层政府管理水平和能力有限,导致村级矛盾纠纷处理不及时和不得力。

三、村级矛盾纠纷化解方案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纠纷解决能力。

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和纠纷解决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2.建立健全村级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完善农村地区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起多元化、专业化的纠纷解决渠道,包括法律咨询、调解仲裁等,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3.强化基层治理,提高基层政府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加强基层政府解决村级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4.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引导村民自我管理和调解矛盾。

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村委会等社会组织,引导村民自我管理和自行解决矛盾纠纷,增强村民的自治意识和纠纷解决能力。

5.提高农村村民的综合素质,增强村民的自我约束和道德意识。

通过开展文化教育、道德讲堂等活动,提高农村村民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村民的自我约束和道德意识,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村级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村级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村级矛盾纠纷化解方案村级矛盾纠纷是指在村级组织中因各种利益冲突、意见分歧等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这些矛盾纠纷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化解,就会对村级组织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村级矛盾纠纷的化解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村级矛盾纠纷的化解方案,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不同类型的村级矛盾纠纷及其解决方案1.经济利益纠纷经济利益纠纷是村级矛盾纠纷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这种纠纷主要是由于土地流转、分配问题、经济项目开发收益分配等引起的。

为了化解这类纠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村级经济纠纷调解机制,设立专门的经济纠纷调解委员会,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负责对经济纠纷进行调解和解决。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化解经济纠纷,避免出现暴力冲突。

(3)建立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土地流转、经济项目收益分配等具体规定,公开透明,避免引发矛盾。

2.人际关系纠纷在村级组织中,人际关系纠纷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一些村民之间由于个人恩怨或者意见分歧而产生纠纷。

为了化解这类纠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村民委员会或村规民约等组织,定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

(2)建立村民冲突调解机制,培训一批专业的冲突调解员,负责对人际关系纠纷进行调解。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理性对待纠纷,避免情绪化处理矛盾。

3.文化信仰纠纷由于村民信仰、传统习俗等不同,也容易引发一些文化信仰纠纷。

为了解决这类纠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尊重和保护村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建立宗教活动场所,满足村民的宗教需求。

(2)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文化节庆等方式,增进不同文化信仰背景的村民之间的理解和和谐。

(3)建立宗教信仰纠纷化解机制,设立宗教纠纷调解委员会,由有关宗教团体负责人、村民代表等组成,负责对文化信仰纠纷进行调解。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农村矛盾纠纷案例。

农村矛盾纠纷案例在农村社会中并不罕见,这些矛盾纠纷往往涉及土地、房屋、财产、人身安全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村矛盾纠纷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

1.土地纠纷。

在农村地区,土地纠纷是最为常见的矛盾之一。

例如,A村和B村之间存在土地边界争议,两村村民因土地使用权问题发生纠纷。

又如,某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因流转协议不明确导致与承租方发生争执。

这些土地纠纷案例常常需要政府部门或法律机构介入,通过调解或诉讼解决。

2.房屋纠纷。

农村房屋纠纷也是常见问题,比如,某村民在建房过程中与邻居发生纠纷,因建房位置、高度等问题产生矛盾。

又如,某村民家中房屋因邻居违法建设而受到影响,引发纠纷。

这些房屋纠纷案例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或社区调解解决,以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3.财产纠纷。

在农村社会中,财产纠纷也时有发生。

比如,某村民家中财产遭到盗窃,引发与邻居或他村村民的纠纷。

又如,某农民因担保他人借款而引发债务纠纷,影响了家庭生活。

这些财产纠纷案例需要依法维护当事人的权益,通过司法途径或协商解决纠纷。

4.人身安全纠纷。

农村社会中,人身安全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矛盾之一。

比如,某村民因家庭暴力问题向村委会求助,需要及时介入解决。

又如,某农民在外打工期间遭遇意外伤害,需要及时得到社会救助。

这些人身安全纠纷案例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多方合力解决,保障村民的人身安全权益。

总结。

农村矛盾纠纷案例涉及土地、房屋、财产、人身安全等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法律机构、社区组织等多方合作。

通过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农村常见纠纷解决100例

农村常见纠纷解决100例

农村常见纠纷解决100例农村征地纠纷经典案例[案情」原告:徐xx。

原告:王xx(徐xx长子)。

被告:灌南县汤沟镇沟东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沟东村委会)。

原告徐xx是灌南县汤沟镇沟东村7组农民,于1985年2月与灌云东辛农场职工王比学结婚。

婚后生两子,长子王xx(1985年12月生),次子王二宝(1989年6月生)。

徐xx婚后户口一直未迁出。

1990年灌南县统一调整土地时,被告沟东村委会分给两原告责任田1.52亩,王二宝因属计划外生育未分地。

1992年8月17日,江苏汤沟酒厂扩建,征用被告418.16亩土地,两原告的责任田也在征用范围内。

被告在将土地补偿费分发给各农户时,以原告徐xx的丈夫属农村户口,原告应在其丈夫处分地为理由,仅发给两原告青苗补偿费388.80元,不发给两原告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合计10181.60元,且没有安排徐xx就业,造成原告母子生活确实困难。

后徐xx多次找沟东村委会要求给付土地补偿费,未果。

为此,原告徐xx、王xx于1992年10月29日向江苏省灌南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江苏汤沟酒厂扩建,征用我母子两口土地1.52亩,土地补偿费等被被告非法截留,要求被告给付。

被告辩称:原告丈夫是农村户口,按县委有关文件规定,原告应在其丈夫户籍所在地分责任田,因而土地补偿费不应发给原告。

「审判」灌南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两原告户口一直在被告处,并在被告处分得责任田,现被告以原告徐xx丈夫也是农村户口为理由,确定两原告不应在本村分责任田,无法律依据。

被告将土地补偿费均分到农户,唯截留了两原告的土地补偿费,显然违反了《民法通则》关于公平原则的规定。

两原告土地被征用后,没有被安排就业,生活确实困难,应得到作为其生活补助的土地补偿费,被告应如数发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灌南县人民法院于1993年10月26日作出判决:被告灌南县汤沟镇沟东村委会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给付原告徐xx、王xx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10181.60元。

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的方法与经验

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的方法与经验

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的方法与经验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矛盾与纠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农村矛盾与纠纷的处理,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也事关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有效解决农村矛盾与纠纷,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的方法与经验。

一、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基础条件为了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首先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升基础条件,为争议解决提供良好的环境。

这包括:1. 加强基层治理。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工作模式。

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方面的改善,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3.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对农村矛盾与纠纷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纠纷解决机制,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二、加强农村冲突预防与化解为了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预防和化解冲突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经验:1. 加强信息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村矛盾与纠纷处理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和遵守,增强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2. 建立冲突预警机制。

建立农村冲突预警机制,通过收集信息、分析研判,早期发现矛盾纠纷,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化解,防止冲突的发生。

3. 发展农村组织和农民合作社。

通过发展农村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帮助农民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减少农村矛盾与纠纷的发生。

4. 加强调解与协商。

建立健全农村矛盾与纠纷调解机制,鼓励各方通过协商、对话等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冲突的升级。

三、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农村法治建设是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的重要保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加大对农民的法律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盖房民事纠纷的案件

农村盖房民事纠纷的案件

农村盖房民事纠纷的案件近年来,农村盖房民事纠纷案件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这些纠纷主要涉及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建筑质量等问题,给农村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某村庄的农民小明是一位勤劳的农民,他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了一栋新房。

然而,不久后,他发现自己的房子出现了严重的房屋质量问题,墙体出现裂缝,屋顶漏水严重。

经过调查,小明发现他的邻居小红在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导致了房屋质量问题。

于是,小明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小红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这个案例反映了农村盖房民事纠纷的一个主要原因,即缺乏对建筑质量的监管和管理。

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专业的建筑监理机构和人员,很多农民在盖房过程中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一些施工人员也存在技术水平低下、违规操作等问题,导致房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

因此,加强对农村盖房过程中的建筑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解决农村盖房民事纠纷的关键。

除了建筑质量问题外,农村盖房民事纠纷还涉及到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房屋产权的确权工作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土地纠纷和房屋产权纠纷时有发生。

一些村民在盖房时使用了他人的土地,引发了土地纠纷;一些村民在房屋产权登记时出现了问题,导致房屋产权纠纷。

因此,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管理机制,加强土地和房屋产权的登记和确权工作,对于预防和解决农村盖房民事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农村盖房民事纠纷,我们还可以从法律意识和法律服务方面入手。

加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让他们知晓自己的权益和责任,有助于减少民事纠纷的发生。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纠纷解决服务,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纠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农村盖房民事纠纷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广泛,原因复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村盖房过程中的建筑质量监管和管理,完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管理机制,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施工中的法律纠纷解决途径和程序

施工中的法律纠纷解决途径和程序

施工中的法律纠纷解决途径和程序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各种法律纠纷,如合同纠纷、质量纠纷等。

为了维护施工方和业主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纠纷,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了解相关的解决途径和程序。

本文将介绍施工中常见的法律纠纷解决途径和程序,以供参考。

一、协商解决纠纷在施工过程中,双方发现有法律纠纷时,首先应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

协商是一种简便、迅速的解决纠纷方式,可以减少纠纷的进一步升级,维护双方的关系。

在进行协商时,双方应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并尽量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协商无果,双方可以考虑其他的解决途径。

二、仲裁解决纠纷仲裁是一种独立、公正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在施工中的纠纷,双方可以协商选择仲裁来解决。

仲裁的优点是程序简便、效率高,可以快速解决争议。

双方可以约定由特定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也可以通过协商选择其他仲裁方式。

在仲裁过程中,双方应遵守仲裁机构的规定,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认真参与仲裁程序,并接受仲裁结果。

三、诉讼解决纠纷诉讼是一种通过法院判决解决纠纷的方式。

在施工中如果无法通过协商或仲裁解决纠纷,双方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法院处理。

诉讼的程序相对较为复杂,需要起诉、开庭审理等环节,耗时较长。

但诉讼有其法律约束力,可以强制执行判决结果。

双方在进行诉讼时应明确自己的诉讼请求,并提供充分的证据和材料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四、法律顾问解决纠纷在施工中遇到法律纠纷,双方可以寻求法律顾问的帮助。

法律顾问是专业的法律咨询师,可以提供相关法律意见和建议,指导双方解决纠纷。

法律顾问可以帮助双方了解法律规定和程序,评估纠纷的合理性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并协助双方进行协商、仲裁或诉讼等程序。

五、预防和减少法律纠纷的措施除了解决法律纠纷的途径和程序,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施工方和业主可以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合理规范施工过程,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关工作记录、证据收集等工作,以备纠纷发生时使用。

农村农田土地违法纠纷如何解决农民违法使用土地带来的纠纷

农村农田土地违法纠纷如何解决农民违法使用土地带来的纠纷

农村农田土地违法纠纷如何解决农民违法使用土地带来的纠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农村农田土地违法纠纷日益增多,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如何妥善解决农民违法使用土地带来的纠纷,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强化执法力度、完善土地管理机制以及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首先,在解决农村农田土地违法纠纷中,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农民普遍对土地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导致对土地使用权、流转权等问题存在认识偏差。

相关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当加大法律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组织培训班、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土地法律法规的知识,使其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农村法律顾问队伍,为农民提供咨询和法律援助,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强化执法力度是解决农田土地违法纠纷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执法中,往往出现执法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违法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

对于农民违法使用土地的行为,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形成威慑效应。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执法机制,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确保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第三,完善土地管理机制是解决农田土地违法纠纷的基础。

现行的土地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权属不清晰、流转制度不健全等,为农田违法行为埋下了隐患。

因此,应当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划分,建立健全土地登记、流转和交易等制度,降低违法成本,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同时,建立起健全的土地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农田违法行为的情况,加大违法治理力度。

最后,加强社会治理也是解决农田土地违法纠纷的重要途径。

通过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违法行为监督和管理的机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解决农民违法使用土地带来的纠纷。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村级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中的作用。

宅基地法律纠纷的案例(3篇)

宅基地法律纠纷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王某,男,40岁,汉族,农民。

李某,男,45岁,汉族,农民。

两人同属某村村民,居住在相邻的两处宅基地上。

2000年,王某与李某的宅基地相邻地界发生纠纷,双方多次协商无果,最终引发诉讼。

二、案件经过1.纠纷起因王某与李某的宅基地相邻,地界为一条水沟。

2000年,王某在自家宅基地上新建房屋,需要拓宽地基。

王某认为,拓宽地基后,自家房屋将更加美观,居住条件也将得到改善。

于是,王某未经李某同意,擅自拓宽了地基,将水沟填埋,使自家房屋地基扩大了1米。

2.双方协商王某拓宽地基后,李某认为自家宅基地受到了影响,且自家房屋的安全也受到威胁。

李某多次与王某协商,要求王某恢复原状,但王某不予理睬。

李某无奈之下,向村委会寻求帮助,希望村委会协调解决纠纷。

3.村委会调解村委会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决定将此事提交至人民法院。

4.诉讼过程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恢复原状,拆除拓宽的地基。

王某答辩称,拓宽地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且拓宽后对自家房屋有利,不同意拆除。

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了审理。

三、法院判决1.法院认为(1)王某未经李某同意,擅自拓宽地基,侵犯了李某的宅基地使用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2)王某拓宽地基后,对李某的宅基地使用权造成了影响,李某有权要求王某恢复原状。

2.法院判决(1)王某拆除拓宽的地基,恢复原状。

(2)王某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四、案例分析1.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在本案中,王某未经李某同意,擅自拓宽地基,侵犯了李某的宅基地使用权。

2.在处理宅基地纠纷时,应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

本案中,法院依法判决王某拆除拓宽的地基,保护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3.对于宅基地纠纷,当事人应主动协商解决,避免矛盾升级。

在本案中,王某与李某在纠纷发生后,多次协商无果,最终引发诉讼。

法学中的土地法律纠纷解决方法

法学中的土地法律纠纷解决方法

法学中的土地法律纠纷解决方法在法学领域中,土地法律纠纷是一种常见而且复杂的问题。

由于土地的重要性,土地法律纠纷可能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等。

为了解决这些纠纷,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涌现出了多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介绍法学中的土地法律纠纷解决方法,包括诉讼、调解、仲裁和协商等。

一、诉讼诉讼是解决土地法律纠纷的一种常见方式。

当纠纷各方无法通过自愿协商解决问题时,他们可以将争议提交给法庭,通过司法程序来裁决。

诉讼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起诉、答辩、证据交换、庭审和判决等。

通过诉讼程序,法官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证据,作出公正的判决,解决土地法律纠纷。

二、调解调解是一种通过第三方中介帮助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解决方法。

在土地法律纠纷中,调解可以由法院、地方政府或专门的调解机构进行。

通过调解,当事人可以自主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调解的优势是快速、灵活,并且可以减少司法资源的消耗。

尤其对于一些关系比较密切的当事人,调解可以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关系。

三、仲裁仲裁是一种独立的、非司法的纠纷解决机制。

在土地法律纠纷中,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程序选择一个仲裁员或仲裁组织来裁决纠纷。

仲裁通常比诉讼更加迅速,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另外,仲裁的结果具有约束力,可以强制执行。

因此,对于一些复杂的土地法律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作为一种高效的解决方式。

四、协商协商是解决土地法律纠纷的一种灵活、自主的方法。

在协商过程中,当事人可以直接进行谈判,寻求共识和磋商。

协商的方式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协商的优点是强调当事人之间的合作和共赢,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关系。

然而,协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些复杂的纠纷,当事人可能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综上所述,法学中的土地法律纠纷解决方法多种多样。

诉讼、调解、仲裁和协商等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对于土地法律纠纷,解决纠纷的方式不仅影响当事人的利益,也关乎司法效率和社会秩序。

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与调和的思路和方法

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与调和的思路和方法

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与调和的思路和方法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矛盾纠纷也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来化解和调和这些矛盾纠纷。

本文将从农村基层自治、法律援助、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和调和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加强农村基层自治农村基层自治是农村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村委会、合作组织等基层组织的作用,让农民参与到决策、管理和监督中,实现了农民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维护。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农村调解机构,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村调解队伍,及时处理和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提高化解纠纷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农村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和服务,有效化解和调和矛盾纠纷。

要加强对农村地区法律援助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援助服务。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民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养,增强他们自我维权的能力。

三、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干部是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他们既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也是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者。

因此,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要注重培养和选拔政治过硬、工作能力强、道德品质好的农村干部,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干部队伍的纪律教育和规范管理,确保干部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以确保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作出积极贡献。

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矛盾纠纷的产生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

因此,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其生活水平,又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农民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要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新民居建设操作指引讲座

新民居建设操作指引讲座

【关键词解析】调查结果确认权
调查结果确认权是指实施征收土地的国土资源局会同村 委会、被征土地的农户对被征土地四至、地类、人均耕地、 种植种类、附作物种类、附作物数量等现状进行实地调查 的结论,对调查结果因涉及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各自利 益,而给予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分别对调查结果签字确认 的权利。调查结果确认权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 地管理的决定》第14项新赋予农户的一项权利即“对拟征 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须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 确认”。行政机关实施征地不仅要保障集体经济组织的权 益,还要特别保障被征地农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坚决 杜绝只有集体经济组织的签字盖章,没有农户签字确认的 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实施征地机关,在不履行被征地农户 对调查结果确认的情况下进行征地行为。
【法眼点睛】
拟征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包括对土地权属、地 类、年产值以及青苗和地上附着物等的确认,调查 结果确认权是被征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维护土地权 益的前提。是实施征地机关的法定职责。其中对于 地类的定性尤为重要,我国土地有着详细的地类划 分,比如耕地就分为水田、旱田、菜田等。不同的 地类由于其用途的不同补偿标准就不同。对于被征 土地的地类认定,直接影响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标准。 如果市县政府国土部门未履行向农户进行调查结果 确认程序,依据国务院28号决定应属于违法行政行 为。以村委会签字确认代替农户签字确认的做法剥 夺了被征地农户的调查结果确认权。
【纠纷解析】 本案所反映的问题是实施征地机关, 未将调查结果告知被征地户并签字确 认,只给予集体经济组织签字确认权, 显然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被征地主体--农户的签字确认。高某对此可以依法 要求征地机关告知土地调查结果,对 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可以向 行政机关提出异议,也可以直接向征 地批准机关提出纠正申请,要求纠正 下级机关的违法行为。

宅基地纠纷处理原则及调解

宅基地纠纷处理原则及调解

宅基地纠纷处理原则及调解“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

这句在我国农村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客观地反映出长期以来宅基地问题一直是农村生产生活中最具普遍性、复杂性、最棘手的问题,它是农村社会各种矛盾的焦点和诱发不稳定因素的导火索。

因此,如何妥善解决好农村社会日益突出的宅基地问题,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对于基层国土所来讲,既是职责所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下面,我就农村宅基地纠纷的种类、处理的原则及调节方法与技巧,谈一下自己浅薄的看法与建议。

一、农村宅基地纠纷的种类及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纠纷起因很多,情况复杂。

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有积怨斗气的、有胡搅蛮缠的……主要表现有侵犯权益、界址不清、遗产归属、私自买卖、擅自批划和实施旧村调整改造规划不彻底、不公正这六大类。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土地整理为目的的旧村改造、居民点搬迁等相继实施,社会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多,由此也引发了土地权属争议的明显上升,尤其是农村宅基地纠纷表现更为突出。

以修武县周庄乡为例,虽然全乡仅有16个行政村,2万余农业人口,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间,我们周庄国土所受理的50余起信访案件中,宅基地纠纷就有43起,占到信访总量的86%。

如此之多的宅基地纠纷,不仅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而且还牵扯了各级政府的大量精力,同时,又给农村的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

为此,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国土部门解决宅基地纠纷刻不容缓。

二、农村宅基地纠纷处理的原则。

多年的基层实践工作使我摸索出,在多数宅基地纠纷处理过程中,不能单靠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解决,这样有时候不仅无助于纠纷的妥善解决,甚至还会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我总结了农村宅基地纠纷处理的原则: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站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确保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以调解处理为目标,以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为保障,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最终实现解决纠纷的妥善方法。

农村常见纠纷解决100例

农村常见纠纷解决100例

农村常见纠纷解决100例引言农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石,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公等原因,农村常常会出现各种纠纷。

这些纠纷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

因此,解决农村纠纷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100个有关农村常见纠纷的解决方案,旨在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1. 土地纠纷1.1. 农民土地权益纠纷的调解和解决方法 - 建立农村土地纠纷调解机制,通过调解解决农民土地权益纠纷。

-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和确认工作,确保农民土地权益得到保护。

- 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1.2. 村民土地流转纠纷的解决方法 - 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和登记工作,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

- 加强对土地流转价格的监管,防止恶意压价和不公平交易。

- 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农民解决土地流转纠纷。

1.3. 农村宅基地纠纷的解决方法 - 完善宅基地制度,明确宅基地的权益和使用范围。

- 加强对宅基地规划管理的监管,防止滥用宅基地和侵占宅基地。

- 引导农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宅基地纠纷。

2. 劳动纠纷2.1. 农民工拖欠工资纠纷的解决方法 - 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 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

- 加强监督和惩治,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2.2. 农村劳动用工纠纷的解决方法 - 加强农村劳动用工监管,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 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 建立农村劳动用工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及时解决纠纷。

2.3. 雇佣农民工违法纠纷的解决方法 - 加强对雇佣农民工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治,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 关注农民工工资和待遇情况,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

- 健全农村劳动用工关系纠纷处理机制,加强调解和仲裁工作。

3. 经济纠纷3.1. 乡村产权纠纷的解决方法 - 健全农村产权保护制度,明确产权界定和保护范围。

解决农村宅基地纠纷有哪些好方法

解决农村宅基地纠纷有哪些好方法

Hesitation can certainly avoid the possibility of doing something wrong, but it also loses the chance of succes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解决农村宅基地纠纷有哪些好方法1、农户之间发生宅基地权属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尊重历史,相互谦让,协商解决问题。

2、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任何一方或双方可到当地乡(镇)政府或土地管理所等受理机关提出处理申请。

3、如果乡镇不受理,当事人双方可直接向县政府或国土局申请,若符合受理条件,可指定受理或直接受理。

受理机关对受理的宅基地权属争议,可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4、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处理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后30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一、解决农村宅基地纠纷有哪些好方法1、农户之间发生宅基地权属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尊重历史,相互谦让,协商解决问题。

双方协商成功,最好签订协议。

双方达成的协议,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村民的合法权益。

2、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任何一方或双方可到当地乡(镇)政府或土地管理所等受理机关提出处理申请。

申请处理时,应以书面形式写明:申请人、对方当事人的名称、地址;申请处理的事项、具体要求和理由,并附争议地块示意图;有关证据及其来源,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或地址。

受理机关接到处理申请后,应在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决定受理的,应当在10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

对方当事人应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内提交答辩文书和有关证据;逾期不提交答辩文书的,不影响作出处理决定。

受理机关决定不受理的,应当在决定后1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如果乡镇不受理,当事人双方可直接向县政府或国土局申请,若符合受理条件,可指定受理或直接受理。

受理机关对受理的宅基地权属争议,可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律障碍分析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律障碍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 村 法 制 的演 进 。 目前 ,我 国农 业 正 处在 由 自给 自 大 战 略 决 策 ,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 农 ” 问 题 指 明 了 方 向 。为 贯 彻 足的 自然经济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转变和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为 三 落 实这 一 重 大决 策 , 须加 快 全面 小 康 社 会 的建 设 步 伐 , 强 农村 业的转变过程 中,农村经济还相当薄 弱,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 必 加
四、余 论
死刑作为一种 刑杀工具 在经济犯罪 中的出现 ,是一个难 以 是其 生命 空间的萎缩性与 内部 的不 和谐性。 相信 只要我们对生 理性对待 的问题。然而 ,经 济犯罪 中死刑 生命空 间现状 的解读 命持 有应有的姿态 , 并且理性 对待经济犯罪 中死刑 的存 废问题 , 并不能 当然地 使我们确信我 国经济犯罪 中存置 死刑比其他西方 那么我们 对此所作 出的努力 与探 索是会有意义的 。毕竟 ,在人 国家经济 犯罪 中没有存 置或很 少存置死 刑会有 更多的合理性 。 类历 史上 ,刑罚发展的总趋势是从 严酷走向轻缓 ,而一 系列的
总而 言之 ,经济 犯罪 中死刑 的存废 问题 ,仍是一个没 有理
了应 有 的方 向。事 实上 ,适 用死 刑制 裁经 济犯 罪 ,不但 成本 性对 待但又必须理性对待 的问题 ,对其 之思考将是长期的 ,甚
至是永无 止境 的。就其存置 的生命空间 而言 ,我们既要看到死 刑在经济 犯罪中的存置 尚有一定 的生命空间 ,但更不应忽视 的
着 眼 于 形 而 上 的 分 析 ,应 当 承认 死 刑 在 经 济 犯 罪 中 的存 置 在 价 国际 公 约 又 对 死 刑 的 适 用 又 做 了严 格 的 限 制 。 目前 ,我 国 已经

农村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化解与社会稳定保障

农村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化解与社会稳定保障

农村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化解与社会稳定保障随着农村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农村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农村管理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

这些纠纷一旦得不到有效的化解,就有可能对农村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农村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的矛盾纠纷,确保社会的稳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农村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矛盾纠纷的化解与社会稳定的保障。

一、加强政策宣传农村管理方案一旦出台,就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对政策进行宣传,让农民了解政策的内容和目的。

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主动与农民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政策的好处和意义。

只有农民真正理解并认同政策,才能减少纠纷的发生,并为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在农村管理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应当注重农民的权益保护。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权益受到侵害。

同时,建立健全的农民维权机制,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

三、完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农村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矛盾纠纷难以避免。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矛盾纠纷处理机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处理能力,确保纠纷能够及时得到化解。

同时,还要注重发挥群众自治和调解的作用,通过和谐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党组织在农村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党组织在农村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党员干部应当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地方党委决策部署上来,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领导保障。

五、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为农村管理方案的顺利执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素质提升的投入,通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发展动力,减少农村纠纷的发生。

六、注重农村社会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对于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宅基地使用权的含义
《物权法》第152条规定:“宅基地 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 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 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地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 权利和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宅基地使用权是特定主体对于集体 土地的用益物权。
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每户只能申请 一处宅基地。
土地被全部征收,同时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撤销建制的,土地补偿费应 全部用于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安置。
[案例] 张某生于1995年12月,系某村村民。2003年12月,某开发区
管委会因建设需要,征收耕地145亩,其中张某所在第4村 民小组被征50亩,获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210万元。 在对该笔款项分配时,按1994年承包土地人口平均分配, 每一承包人口分得1.2万元,张某因在1994年土地承包调 整时尚未出生未获分配。张某父母为索要征地补偿费而依 法起诉。 被告村委会辩称,该笔土地款是4组村民开会研究分配的, 是村民自治。征地时县国土局、开发区是按1994年承包土 地人口计算的,不是按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员计算的。土 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人或使用者对被征土地的投入和收 益造成的损失的补偿,安置补助费的对象是被征土地的使 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对新增人员不予考虑。因此刘某不应 享有该款的分配权。 2004年6月30日,法院审结此案,判令被告给付刘某土地补 偿费、安置补助费共计1.2万元。
(2)依法转让房屋所有权时一并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的 权利。当事人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 管理部门申请使用权变更登记,由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更换土地证书。
(3)在宅基地空闲处从事种植以为收益的权利。
(4)在宅基地空闲处修建生产生活需要的小型建筑物、 设施的权利。
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义务
(1)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宅基地的义务。宅基地使用权人只 能在划拨的宅基地上建造住宅,不得擅自变更用途,更不 能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新划拨的宅基 地,使用权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建房。违反这一义务的, 土地所有人有权收回土地使用权。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的计算
5.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统一年产值倍数,应遵循保证 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则,在法律规定范围 内确定。
6.按法定的统一年产值倍数计算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能 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导 致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应当 提高倍数。
土地征收
土地征收是一种发生在国家和农 民集体之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 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 批准,并给农民集体和个人补偿 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 国家所有。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的计算
1.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 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2.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 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
3.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 农业人口数计算。
4.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 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 4~6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 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 产值的15倍。
刘某系4组村民,虽然没有承包土地,但其作为集体 经济组织的一员应当享有平等分配的权利。村民 的自治权不能对抗公民的生存权和财产权,对刘 某要求村委会给付征地款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 支持是正确的。
二、宅基地相关法律问题
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和
义务 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转让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条件
(1)没有宅基地。凡无宅基地的、因国家或乡 (镇)建设需要另行安排宅基地的、在农村落 户需建住宅而无宅基地的公民,均可向村民 委员会或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划拨宅基 地。
(2)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确需 使用耕地的,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3)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 定的标准。
[法律分析]
这是一起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案件。
农村集体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即属于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的全体成员共同共有,征收农村集体土地, 必然导致土地所有权的变更,使集体组织的每个 成员丧失土地所有权,由此所获得的补偿,应归 全体成员共同享有。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是 对被征土地给予的补偿,属集体经济组织共有财 产。
7.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按30倍计算,尚不足以使被 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8.经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当地人民政府公 布的最高补偿标准执行。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的分配
按照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 户的原则,土地补偿费应在农村集 体经济组织内部合理分配。具体分 配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条件
(4)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划拨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5)经法定程序批准。宅基地使用申请人应当先向村民委员
会或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用地申请,经村民代表会或 者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人民政府批准。
其中,需要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土地的, 报乡级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使用耕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 审核,经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县级 人民政府批准。
(6)丈量划至、发证确权。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 由村主管机构派专人丈量、划清四至,发给《宅基地使用 证》,确认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
(1)为保有住宅而长期使用宅基地的权利。宅基地和 房屋联为一体,不能分离,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 使用权也紧密相联。房屋所有权不发生变动,宅 基地使用权也不发生变动。
新农村建设对村民提出的新要求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 要树立法律意识 要培养法律思维 要善于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
法律具有“定纷止争”的社会功能
古代商鞅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以分
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 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
分已定也。
一、征地补偿纠纷的处理
土地征收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