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上善若水》PPT课件
合集下载
《老子》四章ppt课件
➢ 要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
➢ 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 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如鲲鹏一
般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翱翔于天地之间,绝云气,负青天。
➢ 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道长存。
任务活动一:字斟句酌解文意
安稳,稳定 持守,守成 征兆,苗头
中国文人的儒道互补
儒家: A.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 强调 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B.侧重“人道“与“入世“,但同时具有超然通达心态。
道家: A.偏重哲学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B.侧重“天道“与“出世“,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心态。
“自知者明”启示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 的优势,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与与需 求;更要看清自己的和缺点和不足,知道 自身存在的缺陷,全面了解自我,才能给 人生以合理定位,才能合理规划自我,才 能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
“自胜者强”要求我们有强大的内心:人生辉 煌时而不自傲,人生低谷时不垂头丧气,压力来 临时能够直面挑战,遇到挫折能够直面风雨…… 一个能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 强者。
同“判”,分离 、分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谋划,出主意解决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于未有,于未乱:状
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 语后置。于,在
状语后置
未有:没有发生
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 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 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 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 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 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 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 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如鲲鹏一
般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翱翔于天地之间,绝云气,负青天。
➢ 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道长存。
任务活动一:字斟句酌解文意
安稳,稳定 持守,守成 征兆,苗头
中国文人的儒道互补
儒家: A.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 强调 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B.侧重“人道“与“入世“,但同时具有超然通达心态。
道家: A.偏重哲学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B.侧重“天道“与“出世“,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心态。
“自知者明”启示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 的优势,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与与需 求;更要看清自己的和缺点和不足,知道 自身存在的缺陷,全面了解自我,才能给 人生以合理定位,才能合理规划自我,才 能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
“自胜者强”要求我们有强大的内心:人生辉 煌时而不自傲,人生低谷时不垂头丧气,压力来 临时能够直面挑战,遇到挫折能够直面风雨…… 一个能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 强者。
同“判”,分离 、分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谋划,出主意解决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于未有,于未乱:状
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 语后置。于,在
状语后置
未有:没有发生
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 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 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 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 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 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老子》四章-ppt课件
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 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
2、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思想,请分别举出你 所知道的儒、道代表人物,思考儒道有何不同?
道: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 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 “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 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 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2.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 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 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的结论 是: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 来的道理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天下万物 生于有, 有生于无
学思并重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字伯阳,春 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 位历史名人之一。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 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思考: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阐述了什么观点?
排比论证,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 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来的 ,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无为”“ 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做 好小事,慎终如始,才能成就大的事业。同时, 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
精彩亮剑 1、本文体现了什么写作特色?
四 章
物细微时容易散失。事情未发生时就做,祸乱没
2、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思想,请分别举出你 所知道的儒、道代表人物,思考儒道有何不同?
道: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 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 “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 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 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2.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 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 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的结论 是: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 来的道理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天下万物 生于有, 有生于无
学思并重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字伯阳,春 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 位历史名人之一。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 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思考: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阐述了什么观点?
排比论证,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 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来的 ,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无为”“ 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做 好小事,慎终如始,才能成就大的事业。同时, 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
精彩亮剑 1、本文体现了什么写作特色?
四 章
物细微时容易散失。事情未发生时就做,祸乱没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长春版 共21页
文章翻译
夫唯不争,故无尤。(8)
注释: (8)故无尤:尤,通“忧”,忧患。
作品细读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作品分析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 者,道教的经典。本章以自然界水的无私品质来喻述道义,教化民 众,以此来歌颂“道”的功用。老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们,应该像 水一样,具有水的品格和美德。
问题探究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3、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
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名句积累
• 知人者智, • 胜人者有力, • 大直若屈,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文章翻译 (4)居善地,(5)心善渊,(6)与善仁,(7)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注释: (4)几于道:几,接近。几于道,接近于道。 (5)居善地:居,居住。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当友好讲。居善 地,即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低下的地方和位置。俗话说:“人往 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6)心善渊:心,心志。善,形容词。渊,本意是清澈见底的深 潭。这里形容人要心志无私清廉可鉴。 (7)与善仁:与万物接触,与人交友要采取友好的原则。
作品分析
老子在这篇文章中,用具体可感的形而下的普通平凡的大自然形 象“水”来比拟抽象的形而上的“道”,是更高层次的象征。老子弘 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游走于社会的我们,应如 水一般,利万物而不争,心存包容,与己与人都是无比快乐。海纳百 川的胸襟难能可贵,学会看淡功利钱财更是不容易。人境虽然逼仄, 但只要心境平和,浩渺无涯,尘世的点滴不快又怎会影响到我们。
《老子》四章 ppt课件
彰显。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爱自我夸张吹牛的人,反而没有
功劳,不会长久。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 注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 从而盲目自大自满,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 真相得不到彰明。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 什么?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行走不稳
自我夸耀
自我夸耀 wù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名作动,
长久
同“形”
建立功勋
之,故有道者不处。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
人们常常 厌恶他们
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为,做
课文研读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丧失立身之基的 人能够长久 。
死而不朽的人就是 长寿。有道之人身 死而道长存,这就 是寿。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
时候容易持守。
显露迹象
安:安稳,稳定;
同“判”,分离 散失
做
持:持守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解决
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形容 同“蔂”,土筐 极高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动手去做的
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爱自我夸张吹牛的人,反而没有
功劳,不会长久。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 注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 从而盲目自大自满,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 真相得不到彰明。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 什么?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行走不稳
自我夸耀
自我夸耀 wù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名作动,
长久
同“形”
建立功勋
之,故有道者不处。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
人们常常 厌恶他们
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为,做
课文研读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丧失立身之基的 人能够长久 。
死而不朽的人就是 长寿。有道之人身 死而道长存,这就 是寿。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
时候容易持守。
显露迹象
安:安稳,稳定;
同“判”,分离 散失
做
持:持守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解决
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形容 同“蔂”,土筐 极高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动手去做的
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小古文100篇066 《上善若水》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 可以示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不出户,知天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 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 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 有关水的“七善”,我在这里引用苏辙的注解。苏辙是苏轼 的弟弟,其父苏洵,三人合称「三苏」。
❖ 第一,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 ❖ 第二,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 ❖ 第三,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 ❖ 第四,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 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 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 出岳润民田。”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 处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及天。”
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
❖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及取无以损为为
足其天为至之道学
以有下而于又日日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不出户,知天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 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 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 有关水的“七善”,我在这里引用苏辙的注解。苏辙是苏轼 的弟弟,其父苏洵,三人合称「三苏」。
❖ 第一,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 ❖ 第二,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 ❖ 第三,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 ❖ 第四,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 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 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 出岳润民田。”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 处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及天。”
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
❖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及取无以损为为
足其天为至之道学
以有下而于又日日
《老子二章之上善若水》PPT课件
作品分析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 里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 风尘,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 蒸腾气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汇入大江 大海。水有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德。
作品分析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 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 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 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 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课文阅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问题探究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3、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
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名句积累
• 知人者智, • 胜人者有力, • 大直若屈,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注释: (8)故无尤:尤,通“忧”,忧患。
作品细读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作品分析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 者,道教的经典。本章以自然界水的无私品质来喻述道义,教化民 众,以此来歌颂“道”的功用。老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们,应该像水 一样,具有水的品格和美德。
文章翻译 (4)居善地,(5)心善渊,(6)与善仁,(7)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注释: (4)几于道:几,接近。几于道,接近于道。 (5)居善地:居,居住。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当友好讲。居善 地,即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低下的地方和位置。俗话说:“人往 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1)概要
The Doorway whence issued all Secret Essences.
何谓“道”?
•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 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 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 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 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 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 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 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 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 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The greatest virtue is like water. Laozi compared his philosophy of "nonaction" to water,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jungle law.He said,"Water nourishes everything but contends for nothing."(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weaker than water.Yet nothing is stronger than water when it comes to breaking something strong."(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 强者莫之能胜 ) Water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weak winning over the strong.Water is invincible because it desires nothing and contends for nothing.
何谓“道”?
•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 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 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 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 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 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 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 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 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 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The greatest virtue is like water. Laozi compared his philosophy of "nonaction" to water,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jungle law.He said,"Water nourishes everything but contends for nothing."(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weaker than water.Yet nothing is stronger than water when it comes to breaking something strong."(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 强者莫之能胜 ) Water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weak winning over the strong.Water is invincible because it desires nothing and contends for nothing.
《上善若水》小学古诗文PPT课件
❖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及取无以损为为
足其天为至之道学
以有下而于又日日
取事常无无损损益
天,以不为、
、
下
无为
பைடு நூலகம்
。 事。
,
“为学日益”,什么叫学问?学问。是靠
知识、经验,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 今天懂一点,明天再懂一点,后天又懂 一点,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的收获,这 就是做学问。
善信也。 ❖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 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 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 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 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 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 老子高明的地方。
“为道日损”,学道与做学问相反,是 要丢掉,日损就是一天丢一点,明天再 丢一点,什么都要放下。 所以学问是加法,修道是减法
六、《道德经》的智慧
❖ 3、懂得迂回的智慧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 惑。
❖ 4、看破福祸相倚 ❖ 5、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 ❖ 6、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 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
❖ 上善若水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天长地久。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出户,知天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及取无以损为为
足其天为至之道学
以有下而于又日日
取事常无无损损益
天,以不为、
、
下
无为
பைடு நூலகம்
。 事。
,
“为学日益”,什么叫学问?学问。是靠
知识、经验,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 今天懂一点,明天再懂一点,后天又懂 一点,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的收获,这 就是做学问。
善信也。 ❖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 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 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 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 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 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 老子高明的地方。
“为道日损”,学道与做学问相反,是 要丢掉,日损就是一天丢一点,明天再 丢一点,什么都要放下。 所以学问是加法,修道是减法
六、《道德经》的智慧
❖ 3、懂得迂回的智慧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 惑。
❖ 4、看破福祸相倚 ❖ 5、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 ❖ 6、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 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
❖ 上善若水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天长地久。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出户,知天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高中语文 《老子》八章课件 (共51张ppt)
】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
2020/6/16
14
2
15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 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混杂的音调,会使人听觉 失灵;各种各样的佳肴,会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会使人 心情放荡纵情;稀缺的 ,会使人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 只追求能吃饱肚子而不去追逐声色之娱。所以,要摒弃物欲的 诱惑而去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
2020/6/16
12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八章 上善若 水
问题二:在本章中,老子强调的是水的哪种品质?
夫 唯 不 争,故 无 尤。
2020/6/16
13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八章 上善若水
• 大邦者下流。【第六十一章】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章】 • 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真实的话不美,美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
的人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学识的人知识未必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未必有
真知。圣人的心不会想着去占有别人的东西,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
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他(已经)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却更丰富。
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法则,是帮助而不争夺。
2020/6/16
26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二十四章 企者不 立
问题一:前两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问题二:”企“、”跨“比喻哪些做法?联系文段,这段话阐 述了什么思想?
2020/6/16
14
2
15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 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混杂的音调,会使人听觉 失灵;各种各样的佳肴,会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会使人 心情放荡纵情;稀缺的 ,会使人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 只追求能吃饱肚子而不去追逐声色之娱。所以,要摒弃物欲的 诱惑而去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
2020/6/16
12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八章 上善若 水
问题二:在本章中,老子强调的是水的哪种品质?
夫 唯 不 争,故 无 尤。
2020/6/16
13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八章 上善若水
• 大邦者下流。【第六十一章】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章】 • 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真实的话不美,美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
的人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学识的人知识未必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未必有
真知。圣人的心不会想着去占有别人的东西,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
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他(已经)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却更丰富。
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法则,是帮助而不争夺。
2020/6/16
26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二十四章 企者不 立
问题一:前两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问题二:”企“、”跨“比喻哪些做法?联系文段,这段话阐 述了什么思想?
【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64张PPT)
任继愈《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
“不要把‘无’的地位、作用过分夸大。……没有 墙壁、梁柱、砖木的‘有’,也就没有供起居的空间, 只是一片空旷的开阔地,虽有空间(‘无’),却不能居 住。有与无互相依存,相得益彰。”
【经典之用】
『学习任务』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 活中,请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 样正确对待“有”和“无” 呢?
【经典之用】
参考示例2:现在有些人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在意“有”,去占有, 去拥有,去享有,而恰恰忘记了“无”的作用。各种欲念把心都 装满了,所以生活会很焦虑,很痛苦。人的一生不能一直都想 “有”,还一定要有“无”。如果换个角度把心放空,去掉杂念 私欲,做什么事情都刻意给自己的心灵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留 出“无”。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没有多余的有形物质,人 生会变得更轻松美好。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是指车轮上的车条。 无:车毂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
的中空处。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埏埴:和泥(制作陶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户牖:门窗。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说大意】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 方(来安装车轴),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合黏土做成器具, 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具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 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 “有”给人便利,“无”让它们发挥了的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部分。 “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连接轮毂的木条。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6.1《老子》四章课件(51张)
①两者思想相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强调只有从小处开始积累,才能完成大事。荀子《劝 学》中“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强调从小处积累的重要性。
②两者结论不同。
老子主张“无为”“无执”,强调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 树立信心,坚定意志,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某件事。
1.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企者 跨者 自见者 自是者 自伐者 自矜者
无依靠虚增 增大步伐难持久
不立 不行 不明 不彰 无功 不长
1.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会 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老 子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 地,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
,争水 ,
四两太 象仪极 生生生 八四两 卦象仪 。,,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他 认 为 “ 道生万物”,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及演变的过程,天地 万物都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 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概括这一章蕴含的道理? 应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知晓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更要了解自己,不狂妄自负;同时坚定生活信念,保持旺盛的生 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归”,从而“死而不亡”。
2.概括这一章的特点。 运用对偶句和排比,增强气势,层层递进。
显露迹象
同“判”,分离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死而不朽的人就是 长寿。有道之人身 死而道长存。
老子《上善若水》 课件
老子出生地— —太清宫
传说中老子羽化升 仙之处——老君台
• 《老子》被俄、日、德、英等 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 译出版,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其 著作《老子》,也叫《道德 经》,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 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 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 只有5 000余字,却几乎涉及 了当今社会的所有问题——这 也就是前几年美国《纽约时报》 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的原因之所在。
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3)
在物质上,他强调“知足”与“寡欲”,进一步 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无私心时 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使人与人 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他 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这种 消极无为的态度决定他对人生的看法,在老子看来, 圣人应该是一个处处不与人争,不为人先,守柔处下, 少私寡欲,绝学弃智,完全处在自然状态,只有这样 的人才能在复杂的现实中保全自己的生命,无忧无虑, 达到精神上的最高境界。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 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And if men think the ground the best place for building a house upon, If among thoughts they value those that are profound, If in friendship they value gentleness, In words, truth; in government, good order; In deeds, effectiveness; in actions, timeliness- In each case it is because they prefer what does not lead to strife. And therefore does not go amiss.
《〈老子〉四章》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的辩证——正反对立、一物两面、条件转化
最叹服的是哪一组辩证关系? 选取生活中的一组辩证关系并简要阐释。
“道”之内涵
个人修养之道: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是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 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道长存。
勾连现实
17岁的泳坛天才少女叶诗文在12年伦敦勇夺两块金牌,那是她的高光时 刻,也同样是巨石投湖,扰乱了天才少女平静的心--伦敦奥运会之前叶诗 文年纪小,体能好,有目标,是冲击别人的心态,每次都能实现反超但伦 敦后,她的心有了负担,觉得自己已经是奥运冠军,是世界纪录保持者, 因此必须要赢,只有拿第一名,才算是正常发挥。在之前漫长的时间里, 她一直在被教育和训练着如何去赢别人,但却没有人告诉她,如何去面对 自己的心魔。在完成职业生涯的全满贯后,这种对输的恐惧达到了一个峰 值,崩塌也开始发生。多年后,再次谈起那次输的经历,她回忆起当年的 心态:我确实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前面一被对手拉开了,就开始紧张,觉 得不行,一定要比他们快。但一到仰泳,我的意志力就开始动摇。想到后 面还要靠自由泳追那么远,我就没办法坚持了,一下子就崩了。
——材料来自《人物》专访《东京不见叶诗文》
文意疏通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
安:(事物)安然未生变。 微:细微。
持:持守,保持。
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兆:征兆,显露迹象。
合抱:两臂围拢的粗细。
谋:谋划,解决。
毫末:毫毛的末端。
泮:同“判”,分离。
累土:一筐土。累,通“蔂”,土筐。
文意疏通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常于几(jī )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 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最叹服的是哪一组辩证关系? 选取生活中的一组辩证关系并简要阐释。
“道”之内涵
个人修养之道: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是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 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道长存。
勾连现实
17岁的泳坛天才少女叶诗文在12年伦敦勇夺两块金牌,那是她的高光时 刻,也同样是巨石投湖,扰乱了天才少女平静的心--伦敦奥运会之前叶诗 文年纪小,体能好,有目标,是冲击别人的心态,每次都能实现反超但伦 敦后,她的心有了负担,觉得自己已经是奥运冠军,是世界纪录保持者, 因此必须要赢,只有拿第一名,才算是正常发挥。在之前漫长的时间里, 她一直在被教育和训练着如何去赢别人,但却没有人告诉她,如何去面对 自己的心魔。在完成职业生涯的全满贯后,这种对输的恐惧达到了一个峰 值,崩塌也开始发生。多年后,再次谈起那次输的经历,她回忆起当年的 心态:我确实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前面一被对手拉开了,就开始紧张,觉 得不行,一定要比他们快。但一到仰泳,我的意志力就开始动摇。想到后 面还要靠自由泳追那么远,我就没办法坚持了,一下子就崩了。
——材料来自《人物》专访《东京不见叶诗文》
文意疏通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
安:(事物)安然未生变。 微:细微。
持:持守,保持。
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兆:征兆,显露迹象。
合抱:两臂围拢的粗细。
谋:谋划,解决。
毫末:毫毛的末端。
泮:同“判”,分离。
累土:一筐土。累,通“蔂”,土筐。
文意疏通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常于几(jī )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 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6.1《老子》四章 课件(共6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 进行论证。
3.怎样理解“有”和“无”?
“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 发挥作用。正如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子的作用;有了器具中空 的地方,才具备器皿的作用;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 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是老 子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启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虚的作用。我们要辩证地 看待二者的关系,不要过于狭隘,要兼顾双方。
——《史记》
成书经过
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 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 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 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
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 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 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 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 德经》。
能显明。见:同“现” 彰:彰显
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自伐:和“自矜”都是自我
夸耀的意思。 (5)处:为,做。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译文: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 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 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 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 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
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
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
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懂得规律
3.怎样理解“有”和“无”?
“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 发挥作用。正如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子的作用;有了器具中空 的地方,才具备器皿的作用;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 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是老 子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启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虚的作用。我们要辩证地 看待二者的关系,不要过于狭隘,要兼顾双方。
——《史记》
成书经过
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 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 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 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
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 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 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 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 德经》。
能显明。见:同“现” 彰:彰显
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自伐:和“自矜”都是自我
夸耀的意思。 (5)处:为,做。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译文: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 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 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 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 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
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
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
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懂得规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长版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
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劳民
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
,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
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
得 ,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求无不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
谷王”;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能“不行而知, 不
见而明, 不为而成” , 因而最能体现“道”的精神, 故曰“上善若
水”。
作品分析
老子以水喻道, 虽未必最终让人明其“道”,但却为“道”创造 了一个可以比附的物象——水。水将虚幻的“道”具体化感性化 了。水这一物象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迪。自然界中的水极珍贵又 极平凡, 极寻常又极奇崛。它静若处子, 怒似金刚, 柔弱无骨, 却能 无坚不摧。它能以渊深的胸怀虚己纳物, 和顺娴静得人人皆可亲近 。可一旦怒发, 则横空肆掠, 一逞其雄, 雄威震天, 真是“看似寻常 最奇崛”! 引得诗人们对它那样钟情, 争先恐后地用美丽的诗句去 赞美它。
作品分析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里 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风 ,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蒸腾 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汇入大江大海。 有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德。就像老子在《上善若水》所说的“善于滋润 物而不与万物争私利;处世俗之人不愿处的低位甘做人梯而谦居下位; 万物接触采取友好慈善的准则”。
作者简介
《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分上 、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子,则 《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 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语言朴 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老子》四章课件44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问1: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
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
➢ “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 ➢ “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省自身,把握
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
➢ “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 ➢ “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
对偶排比 层层递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自知、自胜 自足、强行
加强自我修养
小结
自知自胜 知足强行
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
广告文案宣传 案例三
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研读文本
明确字音。
毂(gǔ) 埏埴(shān zhí)户牖(yǒu)
矜(jīn) 赘(zhuì) 强行者(qiǎng)
泮(pàn) 累土(léi)
几成而败之(jī)
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三十辐共一毂gǔ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思考: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 无相生”的观点。
当其无,有车之用 当其无,有器之用 当其无,有室之用
实体的“有”,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
“无”,才是发挥作用的关键。
故有之以为利,
“有”与“无”是辩证统一、互相依
无之以为用。
存的,二者缺一不可。
问: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无 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
6.1《老子》四章课件
高中语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部分。 “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连接轮毂的木条。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高中语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高中语文
【《老子》其书】
《老子》一书共81章,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 又叫《道德经》。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 有人认为《道德经》《易经》和《论语》是对中国人影响 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高中语文
【《老子》其书】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当时社会开出了一剂与儒家截然相反 的“药方”——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以“天 道”驾驭“人道”,用“无为”实现“有为”。
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文
【经典之用】
参考示例2:现在有些人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在意“有”,去占有, 去拥有,去享有,而恰恰忘记了“无”的作用。各种欲念把心都 装满了,所以生活会很焦虑,很痛苦。人的一生不能一直都想 “有”,还一定要有“无”。如果换个角度把心放空,去掉杂念 私欲,做什么事情都刻意给自己的心灵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留 出“无”。之后你会发现,本来生活中没有多余的有形物质,人 生会变得更轻松美好。
高中语文
【探究内涵】 企者——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 跨者——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才最合适
高中语文
【探究内涵】
企立、跨行
自见、自是 自伐、自矜
高中语文
恶果
根源
本质 余食赘行 令人厌恶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部分。 “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连接轮毂的木条。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高中语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高中语文
【《老子》其书】
《老子》一书共81章,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 又叫《道德经》。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 有人认为《道德经》《易经》和《论语》是对中国人影响 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高中语文
【《老子》其书】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当时社会开出了一剂与儒家截然相反 的“药方”——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以“天 道”驾驭“人道”,用“无为”实现“有为”。
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文
【经典之用】
参考示例2:现在有些人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在意“有”,去占有, 去拥有,去享有,而恰恰忘记了“无”的作用。各种欲念把心都 装满了,所以生活会很焦虑,很痛苦。人的一生不能一直都想 “有”,还一定要有“无”。如果换个角度把心放空,去掉杂念 私欲,做什么事情都刻意给自己的心灵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留 出“无”。之后你会发现,本来生活中没有多余的有形物质,人 生会变得更轻松美好。
高中语文
【探究内涵】 企者——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 跨者——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才最合适
高中语文
【探究内涵】
企立、跨行
自见、自是 自伐、自矜
高中语文
恶果
根源
本质 余食赘行 令人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