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及项目论证报告

合集下载

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调研报告

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调研报告

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调研报告引言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个行业不仅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调研报告将针对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进行细致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行业概述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是指通过先进技术和高科技手段生产制造各种类型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行业。

这些船舶和装备包括军舰、商船、科考船、海洋石油平台、海底管道和海洋勘探设备等。

这个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力量和科技创新都有着重要意义。

发展现状技术水平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高技术的应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例如,船舶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潜水器材制造技术和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进步。

这些技术的提升使得中国在这个领域拥有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海洋经济的兴起,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海洋能源开发、深海资源勘探和远洋渔业等领域对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持续增加。

这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产业链完善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产业链支撑。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

从研发设计到核心零部件制造再到整机制造,整个产业链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这为中国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竞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面临问题市场竞争激烈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是一个全球性的竞争市场,各个国家都在这个领域争夺市场份额。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制造国家,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

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加强自身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技术瓶颈制约虽然中国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有一定的技术实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

船舶调研报告

船舶调研报告

船舶调研报告船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意义船舶调研是为了了解船舶建造、维修及航行情况,评估船舶行业的发展潜力与瓶颈,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和发展策略。

本次调研通过分析船舶建造、维修及航行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为进一步推动船舶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等方法,选择了多个港口和造船厂进行调研,并与船舶行业相关企业和专家进行了座谈。

调研过程中,我先是深入了解了船舶的建造过程和技术要求,通过走访造船厂,了解了船舶建造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创新情况。

然后,我进行了船舶维修情况的调研,考察了一些船舶修理厂和维修设备供应商,了解了船舶维修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最后,我分析了船舶的航行状况和运输需求,通过走访港口和邮轮公司,对船舶航行状况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船舶建造方面,当前船舶建造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需要持续创新提高船舶的性能、安全性和环保性能。

此外,建议船舶厂家加强研发和技术引进,提高船舶设计和建造的效率和质量。

2.船舶维修方面,船舶维修市场需求量大,但目前维修技术仍有待提高。

建议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维修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以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3.船舶航行方面,船舶运输市场需求逐年增长,其中包括货运、旅游客运和邮轮等。

建议加强港口设施建设,提高港口的卸货效率和运输能力。

同时,还要加大对航行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性。

四、改进方案与发展策略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和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船舶建造技术水平和质量。

2.加强船舶维修技术培训,引进先进的维修设备,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3.加大对港口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港口的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4.加强对船舶的安全监管和管理,提高航行安全性。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船舶行业的调研,我们对船舶建造、维修和航行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和发展策略。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会议时间:XXXX年XX月XX日会议地点:XX大学XX楼XX会议室参与人员:XX教授、XX院长、XX企业代表、XX行业协会代表等经过论证,我们认为以下两个问题需要解决:1.格式问题2.缺乏专家签名以下是我们的论证报告:一、明确培养目标能力本位”是中专人才的重要特征。

为了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的人才,我们将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来培养: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共同整合为职业能力。

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任务书明确了这些目标。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岗位引导、能力多元”的。

我们优化了由企业、行业、XXX和学校多方教育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并通过市场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我们在校内以“建筑展示楼工区式”模拟的建筑施工现场实训基地为依托,校外则提供真实建筑施工现场为后盾,培养学生具备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招投标等多元能力。

我们还为新生提供认知实和工学交替顶岗研究等实践机会,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完整清晰的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体系是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分析和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及能力模块实施的。

我们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等岗位职业资格能力融入课程中,生成了建筑工程施工研究领域课程。

我们的课程体系以“建筑工程施工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建筑工程土石方、混凝土、砌筑等施工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为模块。

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按照建筑工程管理能力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能力形成分为三个大的模块:专业基本技能研究模块、专项技能研究模块、综合技能形成模块。

第一模块是专业基本技能研究模块,旨在为学生提供仿真情景的基础知识研究和基本技能训练环境。

关于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关于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关于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电气工程系根据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的工作部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和企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船舶电气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社会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与同类性质的高职院校领导、专业主任和教师进行了交流,查询了有关国家和江苏省水运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关资料。

经过以上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掌握国家水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江苏省水运产业发展的现状,掌握江苏地区船舶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重点掌握海船电子电气员的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和能力标准;企业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在知识、素质以及能力结构方面的要求;企业主要设施、设备、电气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为在示范专业建设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现场考察、深入访谈、数据查询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现场考察包括深入5-7家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水运企业,对企业电气技术管理流程、岗位设置、设施及技术的现状进行考察;深入访谈包括走访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水运企业和有关高职院校,深入了解江苏地区水运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并就水运企业职业能力标准等进行交流;数据查询包括收集并归纳近三年航运企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人才招聘渠道;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航运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经过调研,我们认为:(1)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催生世界航运业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使得国际贸易呈爆炸性增长态势。

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水运,占贸易总量的90%。

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世界航运中心也经历了由欧洲-美洲-亚洲的战略转移。

目前,在我国长达3.2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已自北向南形成了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三大港口集群,正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链条”中,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当今世界正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修造船业也正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们应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紧跟时代发展,为中国成为世界修造船中心,进军高科技,培养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为社会服务,为中国和世界修造船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修造船基地50年代开始从西欧转向日本,70年代转向韩国。

日本以1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韩国以9年时间超过欧美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而我国自1995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第三的地位。

中国造船业在“十五”期间实现了令世人惊叹的跨越式发展。

进入2009年,中国造船接单量占全球7成份额,已超过日本和韩国,中国距离世界修造船中心的地位已越来越近。

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制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政策》中首次明确规定:推进船舶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用5年时间,力争造船成本、建造周期、劳动生产率等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与先进造船国家抗衡的产业基础和规模,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力、规模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军民品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产业技术、配套能力、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全面进步,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到2010年,船舶工业整体竞争力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船舶生产国。

三大造船基地的造船产量达到世界总量的20%以上,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

到2010年,国产船用设备的装船率要达到80%以上。

青岛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拥有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以青岛港为龙头,辐射整个山东半岛。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把山东建设成为蓝色海洋经济区。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规划要求,把青岛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修造船基地,相信青岛在不久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知名的航运和修造船重要的港口城市。

为适应当前大好形势,抓住机遇,我院按照企业和社会需求,适当调整专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青岛的建设做更献。

关于-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电气工程系根据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技术示专业建设的工作部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和企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船舶电气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社会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与同类性质的高职院校领导、专业主任和教师进行了交流,查询了有关国家和省水运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关资料。

经过以上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1、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掌握国家水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省水运产业发展的现状,掌握地区船舶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重点掌握海船电子电气员的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和能力标准;企业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在知识、素质以及能力结构方面的要求;企业主要设施、设备、电气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为在示专业建设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2、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现场考察、深入访谈、数据查询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现场考察包括深入5-7家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水运企业,对企业电气技术管理流程、岗位设置、设施及技术的现状进行考察;深入访谈包括走访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水运企业和有关高职院校,深入了解地区水运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并就水运企业职业能力标准等进行交流;数据查询包括收集并归纳近三年航运企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人才招聘渠道;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二、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1、航运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经过调研,我们认为:(1)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催生世界航运业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使得国际贸易呈爆炸性增长态势。

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水运,占贸易总量的90%。

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世界航运中心也经历了由欧洲-美洲-亚洲的战略转移。

目前,在我国长达3.2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已自北向南形成了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三大港口集群,正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链条”中,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船舶调研报告

船舶调研报告

船舶调研报告
《船舶调研报告》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船舶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以及竞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和战略规划。

首先,我们对船舶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船舶行业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

由于船舶运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国家开始加大对船舶行业的投资和支持,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我们调查了市场需求情况。

从调研数据来看,船舶运输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海运和内河运输两大领域。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海运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内河运输市场也因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

然后,我们对行业竞争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船舶行业中,竞争不仅来自国内企业,还来自国外企业。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船舶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

同时,船舶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也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当前行业发展的大形势下,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同时,企业也需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益。

综上所述,《船舶调研报告》对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我们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船舶行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家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的深入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从人才需求的角度,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人才需求与海洋工程建设的规模密切相关。

随着国家加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海洋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相关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也在增加。

例如,海底油气开发需要相关的海洋工程船舶和装备,海底光缆铺设需要专业的光缆敷设船舶等。

这些工程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因此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人才需求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

目前,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关键时期,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不断涌现,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性能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就对相关领域的研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船舶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工程背景和设计能力,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意识。

因此,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需要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以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人才需求也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随着国家对海洋工程建设的重视,相关的政策和规划也在不断出台,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例如,国家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大对海洋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人才的需求。

随着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造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但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一些传统工种的需求逐渐减少,而对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则不断增加。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及项目论证报告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及项目论证报告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及项目论证报告12008 3为了及时准确的把握船舶行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各企业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情况,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定期的市场调查计划,每年对全国各地的造修船企事业单位进行一次大型的市场调查,了解和把握今后几年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并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为今后就业、招生、教学改革等工作提供依据。

据预测,由于世界经济和海运量稳定增长,以及大量老龄船舶需要更新,国际造船市场受新增需求与更新需求的双重推动,在未来几年内新造船成交将保持较高水平。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量的大幅增加,中远、中海、中外运等国内主要船东对新船的需求也十分旺盛。

此外,海军建设需要提供大量舰船装备,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勘探平台、采油平台及浮式生产储油(FPSO)船等海洋工程船舶的市场需求十分强劲。

因此,进入二十一世纪年后,我国船舶工业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随着世界造船中心的转移,亚洲造船份额逐年增加。

而在亚洲,我国相对日本和韩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明显,在技术、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

我国紧紧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迅速扩大了造船能力,在短短十年间建设了大量修造船基础设施,使我国在2000年就具有了建造30万吨超大型船舶的能力,并于2000年与伊朗签订建造5艘30万吨超大型油轮的合同。

除了历史悠久的十大造船集团外,又有上海外高桥、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所属的船务工程公司等二十几家大型造船基地相继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新增加大型船台和造船坞二十几座,引进钢材予处理流水线几十几条,2006年造船总吨位突破150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

2007 底,渤海船舶重工40万吨造船坞投入使用,将建造世界上最大的三十九万吨矿沙运输船。

同时,我国非常重视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船舶配套产品的开发,船舶CAD/CAM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早在90年代初就开展了高附值船舶产品的研制和开发,2002年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终于承造了我国第一艘大吨位天然气运输船,目前第一艘船已投入使用。

船舶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

船舶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
因此 , 在考试 内容 的选 择 上应 紧扣 时代 脉搏 , 培养 和考 察创 新 精 神 、 合 素 质 。命 题 要 突 出 能力 考 综
核 , 有 利 于 学 生 发 表 自己 的见 解 , 发 个 人 思 要 激
装 配实训 室 , 舾装 实训 室 , 焊接 实训 室等 。结合专
业课 中课 堂教 学 的相关 内容在 实验 室 内进行 现场 教学 。通 过这 样 的实 践 教 学 , 学 生 初 步 带 入修 将 造船 工作 领域 , 中培 养 对 所 从 事 工 作 的认 识 和 从
其次 , 用多 种实 习模 式 , 采 提高 实 习质量 。就
实 习模式 而 言 , 致可 分 为 : 中实习 、 大 集 分散 实 习 、
地考 核学 生 的实 践 能 力 , 同时 增 进学 生 间 的相 互
配合 与 分工协 作 , 比较有 效 的测试 方法 。 是 3 )考试 命 题合 理化 。在 专 业课 程 考试 中 , 很 多 高校都 设立 相关 科 目的试 题题 库 。学生 一旦 死 记硬 背这 些题 型 , 在考 分上 拉不 开距 离 。所 以 , 这
要求 , 践教 学 内容就 一定 要体 现 高新 技术 、 实 现代
管 理理念 和 现代 经济 活动 特征 。 首先 , 展实 践 教 学 和 培 养 动 手 能力 的第 二 开 课堂, 鼓励 和 引导 学 生 进 行 实 践 l 。组 织 或 帮助 3 ] 学 生组成 科研 小 组 , 学 生参 与部 分科 研工 作 , 让 使
3 加 强 实践 训 练 , 高 实训 质 量 提
目前 , 国船 舶 工 程 院校 的实 践 教 学 体 系所 我 面 临 的主要 挑 战来 自于 教学相 对 滞后 于迅 速发 展

船舶领域调研报告

船舶领域调研报告

船舶领域调研报告船舶领域调研报告一、引言船舶是人类最早用于水上交通工具,随着社会发展,船舶作为运输、旅游、军事、渔业等领域的主要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船舶领域的调研,了解目前船舶行业的发展状况,探讨未来船舶发展的趋势。

二、船舶行业的发展1.1 船舶制造船舶制造是船舶行业的核心领域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船舶制造技术也不断更新。

目前,船舶制造使用的材料、设计理念、制造工艺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型材料的应用,如轻巧化、抗腐蚀性能的提升,使得船舶在性能和使用寿命上取得了巨大的提升。

1.2 航运业船舶的主要用途是进行航运。

近年来,全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航运业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中国,航运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外贸规模快速增长,使得航运业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1.3 船舶维修与管理船舶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需要定期的维修和保养。

船舶维修与管理包括对船舶的机械、电子、船体等方面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随着船舶的规模不断扩大,维修与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船舶维修与管理的技术和工艺也在不断发展。

三、船舶发展的挑战船舶行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2.1 资源短缺船舶制造需要大量的资源,如钢铁、燃料等。

然而,随着全球资源的匮乏,船舶制造和运行成本不断上升,对船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2 环境问题船舶的燃料主要是化石燃料,因此船舶排放的尾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船舶行业需要寻找更环保的替代能源,并改善船舶排放标准。

2.3 安全问题船舶在海上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海盗袭击、船舶碰撞等。

船舶行业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船舶运输的安全性。

四、船舶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船舶行业面临的挑战,有一些趋势值得关注。

3.1 船舶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船舶智能化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引入智能装备和系统,提高船舶的自动化程度,可以降低船舶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并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调查报告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调查报告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调查报告1. 引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技术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报告旨在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进行调查,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培训等方面内容。

2. 就业前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毕业生可以在船舶建造、海洋工程、海洋装备制造、港口管理等领域找到工作。

同时,部分毕业生还可以进入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

3. 专业课程设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实践课程则包括船舶结构设计、海洋工程施工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4. 实践培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通常会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项目。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亲身参与船舶设计、制造和海洋工程施工等实际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专业发展趋势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数字化技术应用、绿色环保和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关领域对数字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相关技术,提高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也促使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发展绿色环保技术。

另外,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为航运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6. 结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就业前景的专业。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培训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未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需要关注数字化技术应用、绿色环保和自主创新能力等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船舶专业调研报告

船舶专业调研报告

船舶专业调研报告船舶专业调研报告一、引言船舶专业是指以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运输与经营以及相关技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本调研报告对船舶专业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通过对个人采访、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总结出了船舶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二、背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航运业是保持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重要支柱。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全球航运业占据了国际贸易运输总量的80%以上。

船舶作为海洋运输的重要工具,在货运、渔业、能源开发、军事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船舶专业以其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

三、调研结果1. 就业前景航运业是一个全球化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船舶工程师、船舶技术人员和船舶管理人员。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船舶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5%以上。

船舶专业毕业生可以在造船厂、船舶设计院、船级社、船舶公司、港口管理机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

此外,一些大型外贸企业也需要船舶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国际贸易及相关岗位。

2. 薪资待遇船舶专业属于高薪职业之一。

根据调研数据,船舶专业的就业薪资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逐步提高。

船舶设计师、船舶工程师和船舶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最为突出,年薪可以达到30万以上。

3. 发展趋势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船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未来船舶专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船舶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创新。

船舶设计师和船舶工程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应对新型船舶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挑战。

(2) 船舶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船舶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船舶设计和制造的发展趋势。

(3) 船舶运输的节能和环保。

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船舶专业需要关注船舶运输的节能和环保技术。

四、结论船舶专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

调研结果显示,船舶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薪资待遇优厚,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下,船舶专业将持续受到重视和需求。

关于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关于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关于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关于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电气工程系根据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的工作部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和企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船舶电气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社会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与同类性质的高职院校领导、专业主任和教师进行了交流,查询了有关国家和江苏省水运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关资料。

经过以上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1、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掌握国家水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江苏省水运产业发展的现状,掌握江苏地区船舶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重点掌握海船电子电气员的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和能力标准;企业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在知识、素质以及能力结构方面的要求;企业主要设施、设备、电气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为在示范专业建设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2、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现场考察、深入访谈、数据查询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现场考察包括深入5-7家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水运企业,对企业电气技术管理流程、岗位设置、设施及技术的现状进行考察;深入访谈包括走访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水运企业和有关高职院校,深入了解江苏地区水运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并就水运企业职业能力标准等进行交流;数据查询包括收集并归纳近三年航运企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人才招聘渠道;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二、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1、航运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经过调研,我们认为:(1)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催生世界航运业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使得国际贸易呈爆炸性增长态势。

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水运,占贸易总量的90%。

开展专业调研及论证

开展专业调研及论证

宁波中策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车间
三一重工车间
欧琳厨柜车间
二、专业研讨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会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一项关 键性工作,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成果和特色所在。
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确定; 影响后续教学计划制定工作,包括课程结构分析、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中典型产品(服务) 的选择,技能考核项目的确定,专业课程标准的
三一重工”6S”管理-船舶行业 “6S”管理-学校的教学管理
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安全 (SECURITY)
清洁 (SEIKETSU)
素养 (SHITSUKE)
校园文化
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企业6S模式
学生学习过程 企业6S模式
系日常教学管理 企业6S模式
学生如同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感受企业文化
企业要求
相对职业技能而言,企业更看重“肯吃苦、勤 钻研、善沟通、能协作、易适应”等职业素养。
学校要求 提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三种素质 ★技能 ★思维 ★品德
五种能力 ★资源合理支配 ★人际关系处理 ★信息获取利用 ★系统分析综合
★多种技术应用
专业调研收获 明确毕业生就业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和职业素养要求
+ 人员组成
+ 调研范围
+ 调研内容
+ 具体操作
+ 调研报告 教 师: 专业负责人 专业教师 招生就业教师
专业调研项目组
企业专家: 人力资源人员 生产一线技术人员
毕业学生
一、专业调研内容及做法
+ 人员组成 + 调研范围 + 调研内容 + 具体操作 + 调研报告

关于船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船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船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船舶项目是指建造、修理、改装和拆除船舶的一系列工作。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对海上运输的需求增加,船舶项目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本报告旨在对船舶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确定该项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二、市场调研1.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全球船舶市场在近几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

主要推动因素包括全球贸易的增加和对更大、更现代化的船舶需求的增加。

2.竞争分析:虽然船舶项目市场具有潜力,但也面临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中国、韩国和日本等船舶制造业强国。

这些国家的技术和产能都非常先进,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需求预测:根据市场调研和分析,未来几年全球船舶项目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主要需求来自航运公司、海洋工程公司和国家海军等。

三、技术和资源评估1.技术评估:船舶项目需要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

我们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并与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高校保持密切合作,可以提供先进的船舶设计和制造技术。

2.资源评估:船舶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工程资源。

我们公司已拥有一部分现有的工程设施和设备,并且可以通过投资和合作来获得更多的资源。

四、财务分析1.投资评估:船舶项目的投资规模庞大,包括土地和设备购置、工程建设、研发投资等。

通过初步估算,项目的总投资额为X万元。

2.资金筹措:船舶项目的资金筹措可以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方式来实现。

我们公司已与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贷款支持。

3.收入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通过分析船舶制造和修理行业的相关统计和数据,我们预计项目的年销售收入为X万元。

4.成本评估:船舶项目的主要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购、人工成本、设备维护和运营成本等。

通过对行业成本的分析,我们预计项目的年运营成本为X万元。

五、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船舶项目市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受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环境的影响。

船舶专业调研报告

船舶专业调研报告

船舶专业调研报告一、引言船舶专业是海事工程学科下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关注船舶的设计、建造、修理和管理等方面。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海洋经济的崛起,船舶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报告将对船舶专业进行调研,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

二、船舶专业的学习内容船舶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船体结构设计、船舶动力系统、船舶机械和电气设备、船舶工艺与管理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数理、材料和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并能够掌握船舶的设计与建造流程。

此外,船舶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学生需要进行海上实习和船舶工程实验等实践活动。

三、船舶专业的发展趋势1. 环境友好型船舶的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船舶行业也面临着环境压力。

未来,船舶专业将更加注重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船舶设计和船舶动力系统的绿色化。

2. 智能船舶的兴起: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船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未来船舶专业将更加关注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船舶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效率。

3. 船舶工程管理的重视:船舶工程管理是船舶专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未来,船舶专业将更加注重培养管理人才,提升船舶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4. 远洋航运市场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远洋航运市场呈现出较大的潜力。

未来,船舶专业的毕业生将有更多就业机会,包括船舶设计师、造船工程师、船舶管理师等职位。

四、船舶专业的就业前景目前船舶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对船舶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

船舶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船舶设计、船体制造、船舶工程管理和船舶检验等领域就业。

特别是在国际航运公司和造船企业,船舶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同时,船舶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船舶工程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此外,一些专业背景较广的船舶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转行,从事与工程、物流和海事法律相关的工作。

五、结论船舶专业是一个具有较高就业率和较好发展前景的学科,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实践能力的专业。

船舶工程调研报告

船舶工程调研报告

船舶工程调研报告船舶工程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船舶工程领域发展迅速,为适应不断增长的海洋交通需求和经济发展要求,船舶建造和维修工作日益重要。

为了解船舶工程领域的最新动态,本次调研着重考察了船舶建造、维修与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研目的通过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船舶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

三、调研内容1. 船舶建造工艺与技术调研中了解到,船舶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新型建造材料,如高强度钢材、复合材料等,以提高船舶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在工艺方面,引入了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建造质量。

2. 船舶维修与改造船舶维修是船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调研中发现,目前船舶维修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包括焊接、涂装、电气设备维修等。

在船舶改造方面,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是对船舶进行改进和升级,以满足新的行业要求和环保要求。

3. 船舶技术研发与创新船舶技术研发与创新是船舶工程领域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次调研中了解到,当前船舶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重点包括船体结构设计优化、船舶动力系统改造、船舶安全与环保技术等方面。

四、问题与建议1. 船舶建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船体结构设计优化、新型建造材料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建议各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研发合作,提高船舶建造技术水平。

2. 船舶维修和改造工作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建议相关企业和机构加强维修工艺研究,推动维修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3. 船舶技术研发领域需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科研项目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

五、未来发展趋势1. 高效船舶建造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船舶建造过程中。

2. 船舶维修工艺将进一步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对航行安全的影响。

3. 船舶技术研发将继续以提高船体结构强度、改进船舶动力系统、提高船舶安全与环保性能等方面为重点,为推动整个船舶工程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及项目论证报告12008 3为了及时准确的把握船舶行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各企业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情况,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定期的市场调查计划,每年对全国各地的造修船企事业单位进行一次大型的市场调查,了解和把握今后几年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并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为今后就业、招生、教学改革等工作提供依据。

据预测,由于世界经济和海运量稳定增长,以及大量老龄船舶需要更新,国际造船市场受新增需求与更新需求的双重推动,在未来几年内新造船成交将保持较高水平。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量的大幅增加,中远、中海、中外运等国内主要船东对新船的需求也十分旺盛。

此外,海军建设需要提供大量舰船装备,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勘探平台、采油平台及浮式生产储油(FPSO)船等海洋工程船舶的市场需求十分强劲。

因此,进入二十一世纪年后,我国船舶工业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随着世界造船中心的转移,亚洲造船份额逐年增加。

而在亚洲,我国相对日本和韩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明显,在技术、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

我国紧紧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迅速扩大了造船能力,在短短十年间建设了大量修造船基础设施,使我国在2000年就具有了建造30万吨超大型船舶的能力,并于2000年与伊朗签订建造5艘30万吨超大型油轮的合同。

除了历史悠久的十大造船集团外,又有上海外高桥、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所属的船务工程公司等二十几家大型造船基地相继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新增加大型船台和造船坞二十几座,引进钢材予处理流水线几十几条,2006年造船总吨位突破150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

2007 底,渤海船舶重工40万吨造船坞投入使用,将建造世界上最大的三十九万吨矿沙运输船。

同时,我国非常重视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船舶配套产品的开发,船舶CAD/CAM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早在90年代初就开展了高附值船舶产品的研制和开发,2002年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终于承造了我国第一艘大吨位天然气运输船,目前第一艘船已投入使用。

目前,我国造船业初步形成了三大中心区的格局,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大连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大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的形成,奠定了我国冲刺世界造船大国和强国的硬件基础。

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是中国东北经济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其造船业的发展在我国造船业区域布局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应该充分利用辽宁区位优势,形成以大连为中心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造船基地,这是确保我国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的重要战略部署。

辽宁省工业基础好、配套力量强、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的天然优势。

同时,辽宁大陆海岸线全长2178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2%,港口物流业也十分发达,大连的粮码头、石油码头以及客运量均位于全国前列。

相关产业的发达为辽宁造船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辽宁造船业本身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是辽宁省最具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之一。

辽宁造船业作为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行业,历经改革开放后20余年的发展,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其产品进入包括希腊、挪威、美国、英国等航运大国和日本、韩国、丹麦、意大利等主要造船国在内的五大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船舶量500多万吨。

推进辽宁船舶工业发展,促进船舶工业与区域经济的更紧密结合,是辽宁船舶工业腾飞的必由之路。

辽宁将进一步提高船舶工业的含金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格局。

年造船能力,2010年形成600万载重吨,2020年形成1000万载重吨。

大连船舶重工已跻身世界前5位,改变了一直由韩国把持着的手持订单总量前7位的固定座次,是中国船企第一家、第一次挺进5强。

大连船舶重工正在继续深化改革,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竟争力,向建设中国最强最大、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打造中国造船工业的新型“航空母舰”,从而始终站在中国造船工业最前列这一宏伟目标迈进。

作为辽宁省另一大造船总装厂的渤海船舶重工(与我院毗邻),是我国集造船、修船、钢结构加工、冶金设备和大型水电设备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现代企业和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在科技开发的支撑下,经营、生产工作连创佳绩,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持有多艘4.6万吨非成品油船、4.9万吨成品油船、17.4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苏伊士最大型原油船、29.7万吨和32万吨VLCC船、39万吨矿沙运输船,以及小型LPG船和双体船舶等建造合同,生产任务已排到2015年。

被誉为中国修船业“航空母舰”的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去年将总部从南方迁入大连,并大手笔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30万吨浮船坞。

目前,以大连中远船坞为旗舰的400多家修船企业在修船总量、工业产值、单船吨位修理等指标中均名列国内外前茅。

在不远的将来,大连一定会以高效的修船能力,优质的修船服务和修船品牌,跻身于世界一流的修船基地。

目前,辽宁船舶工业已经形成军品与民品、造船与修船、船舶与配套、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非船、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向着腾飞之路不断前进。

总之,船舶工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基础,加快发展船舶工业对加强海军武器装备建设、振兴装备制造业、扩大机电产品出口、解决劳动力就业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辽宁发展船舶工业的地理区位优势、工业基础优势、骨干和配套企业优势,决定了辽宁有必要、也有可能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船舶制造基地。

加快发展辽宁船舶工业,将辽宁船舶工业做强做大,打造一流的船舶制造、修理基地,不仅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更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中央领导为我国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做出许多重要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系列关于发展船舶工业的英明决策;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壮大船舶工业实力”;国务院通过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我们明确了今后发展的目标、方向。

中国造船总量连续多年徘徊在世界第三位,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劳动力。

船舶工业与其它行业有很大区别,就是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非常高,船舶工业是劳动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中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造船产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提出将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其根本保证措施之一就是高技能人才培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低劳动成本的明显优势,但是劳动力素质不高,严重缺乏造船高技能人才。

因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在21世纪仍然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具有很大的社会需求。

预计10年内,我国的造船产量将翻番,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造船大国,这一形势将直接影响到本专业社会需求情况和发展前景。

中国将成为世界造船业的主要基地已经为时不远,如果正常发展,这一时间将在2015年前后。

国内外专家都对此观点表示认可。

这个跨越意味着在今后的10余年间,中国造船业将从位居多年之久的同业老三,跃居第一。

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不仅数量领先,还要数量与质量领先,“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不仅要达到数量第一,还要实现质量第一。

世界第一,应该是质与量的整体第一。

而且只有注重质量,才能获得良好效益。

而一旦建造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我国必然会在发展高技术船舶方面打开新的局面,批量承接订单,获取规模效益。

无疑,这些都需要有大批熟练掌握现代船舶建造技能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高职人才作保证。

总之,目前我国造船业面临国内国际大好的发展机遇,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今后可以预见的十几年里,船舶工业对造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人才市场非常看好。

从具体情况看,我国近百家大中造船企业,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很大的船舶工程技术高技能人才需求,例如渤海船舶重工、山海关船厂、大连造船厂、大连新船重工、天津新港船厂、新河船厂、青岛北海船厂等。

根据调查结果,船舶工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突出的结构性供求失衡问题。

(1)技工队伍总体数量不足。

熟练技工的数量严重短缺,大批老年熟练技工陆续到了退休年龄,由于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新员工数量又在减少,大部分工作靠临时工来完成,仅以某大型船舶总装厂为例,临时工、外包工、外协队伍技工数量是在册职工总数的一倍多。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么一大批外来技工群体作支撑,要想完成船舶产品总量、总产值和销售收入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是,过多使用临时工、外包工,特别是在技术岗位上使用,由于他们素质相对要差得多,会造成船舶修造质量差、周期长,甚至严重质量事故,使竞争力大大下降。

(2)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

据对辽宁船舶工业部分企业人教部门人员调查显示,认为高级技能人才短缺的占70%,调查显示:初、中、高级工人员比分别为50:40:10,而发达国家则为15:50:35,可见,船舶工业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

(3)技术工人年龄偏大。

调查显示:技术工人队伍平均年龄,高级技师46,技师43,高级工40,中级工35,初级工30。

高技能人才呈现青黄不接。

究其原因,企业的人才战略缺乏长远眼光;几年来的持续减员分流出现隐性断层,年龄断层、技能水平断层的现象已开始凸现;技能人才得不到合理补充和有序接替,一线技术骨干和高技能人才缺乏,补充来源数量小、素质低。

新世纪,我国船舶工业已全面步入黄金季节。

《中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区域为我国未来船舶工业的三大造船基地。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环渤海湾区域船舶造修船业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大部分船舶行业企事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全国船舶类院校较少。

未来三至十年对船舶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呈现出非常火爆的市场需求形势。

通过对环渤海湾地区(含辽宁地区)主要造船企业集团未来十年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调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需求为600余人;大连中远集团需求为300余人;渤船重工需求为600余人;山海关船厂需求为200余人;天津地区需求为400余人;青岛地区需求为500余人。

总计需求2600余人。

环渤海湾地区造修船基地未来人才需求的调查情况如下:环渤海湾地区造修船基地未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企业集团大连船大连中渤船山海关天津地区青岛地区舶重工远集团重工船厂船厂船厂年度及人数集团2007年 60 30 60 30 40 502008年 70 30 70 30 40 502009年 70 30 80 40 40 50三年合计 200 90 210 100 120 150十年需求 600 300 600 200 400 500我们对高职所有毕业生进行了认真调研,通过对毕业生现工作单位、从事岗位、工作变更情况、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和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调查,并请其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对未来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与企业界人士就本专业的内涵、能力结构、生产一线人才素质和规格进行了研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