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武术
沧州十大民间传统文化代表作简介
沧州十大民间传统文化代表作简介目前,我市10个项目正在积极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十大项目分别是:■ 吴桥杂技吴桥是杂技发祥地、世界闻名的杂技之乡。
吴桥杂技经历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时期,至汉唐达到兴盛。
到了明代已形成了从信仰禁忌、行规流派、行业语言、技艺传承、杂技经营“口”、“锣歌”系统而完整的行业文化体系。
清代到中华民国是吴桥杂技文化发展最繁荣时期。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历史悠久,“源于春秋,兴于明朝,盛于清代,清末民初甚为繁盛”,源于或流传于沧州的武术门派众多,有劈挂、八极、燕青等52个拳种。
涌现了丁发祥、霍元甲、王子平等大批名人义士。
沧州市政府已举办七届“沧州武术节”。
沧州市1992年12月被正式命名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
■ 河间诗经文化《诗经》的发祥地就在河间,由毛亨、毛苌叔侄二人所传。
元代至正年间,河间路总管王思诚奏请皇帝在毛公墓前修建毛公书院。
毛公书院1928年后改称“毛公学堂”,为社会培养出不少人才。
毛公书院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没有在“十年浩劫”中幸免于难.■ 沧州木板大鼓沧州木板大鼓是全国独有的艺术曲种,它产生于清乾隆年间。
它对北方的大鼓曲产生过重大影响。
目前,仅保留下100多个曲艺小段和10多部长篇。
目前艺人仅存8人,沧州木板大鼓面临灭绝危险。
2003年6月,沧县政府投资对木板大鼓进行抢救挖掘,录制五位老艺人的18个段子。
同时,整理出7万多字的长篇木板大鼓《回龙传》。
■ 西河大鼓早在清康、雍、乾时期,河间一带有不少说唱艺人,他们根据当地的小调、民歌唱出一种新的调子,并用犁铧片击拍,这即是西河大鼓的雏形,故曰“犁铧片”,后又称“河间大鼓”。
后来马三峰对这一演唱形式进行革新,使这一曲种日臻完善,西河大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黄骅渔鼓黄骅渔鼓起源于清乾隆晚期,距今约200年的历史。
它汲取当地民歌小调的营养和精华,逐步发展演变成一个节奏明快、曲调舒畅、极具浓郁乡土气息的稀有曲种。
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沧州十大武术名人由沧州日报与市邮政局主办的“邮政杯”沧州十大武术名人、十大武术事件评选,根据群众投票、专家评审,12月1日揭晓,张之江、霍元甲等当选沧州十大武术名人,沧州人创办国术馆、“武术之乡”冠名狮城等当选十大武术事件。
现将名人和事件做简要介绍。
“国术馆之父”张之江张之江(1882—1966),字子姜,盐山县留老人庄(今属黄骅市)人。
张参加北京政变,配合了北伐胜利进军。
张重视武术,规定凡西北军均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项主要科目。
1928年,张之江创办中央国术馆。
1933年,由中央国术馆主办国术国考。
19 33年和1936年,两次率团分赴东南亚等地做武术表演,对武术的宣传卓有成效。
在抗日将领宋哲元、张自忠、傅作义、孙连仲等的部队,都有该馆、该校毕业生担任武术教官,教导各级官兵痛杀日寇。
1954年张给毛泽东写信,希望发展武术事业。
1955年2月,毛主席亲笔复函约其座谈。
接信后,张把《关于成立国家武术机构的建议》提交全国政协。
1956年,张建议贺龙元帅建立国家武术研究机构。
当年中国武协成立。
大侠霍元甲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祖籍沧州东光安乐屯,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
霍元甲融合各家之长,自创“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霍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并在比武中不战而胜,后霍元甲及其弟子大胜日本武士。
1910年6月,霍元甲在上海成立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体育团体——精武体操会(精武体育会前身)。
大刀王五大刀王五(1844—1900),真名王正谊,沧县人,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术大师齐名。
王侠义心肠,非常爱国。
他护送过因为直谏被革职的御史安维峻,还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被捕,王得知后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后被谭拒绝。
后“戊戌六君子”被斩,王冒着生命危险为谭收尸。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王率众积极参加,后清军围剿义和团,王因寡不敌众被捕,不久被八国联军枪杀。
中华武术八极拳(1)
中华武术八极拳(1)[真诚为您服务]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
;八极 ;之意,拳谱云, ;八 ;为阴阳, ;极 ;为巧妙变化趋于极远。
八极拳法之命名,即取其意。
;开门 ;之意有四:一谓 ;开门立户 ;,使八极拳法以独特风姿立于中华武林。
二谓冲破武林界固守疆域之神秘观,开门授艺开门汲取众家之长;三谓八极拳法之基础拳理为 ;六大开 ;, ;八大招 ;,具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发力原理,其劲力似开门元阻;四谓广开思路,开门入窍,悟其性,晓其理,明其用。
八极拳法始于沧县孟村镇(今孟村回族自治县)。
据拳谱载,清雍正五年,一自称 ;癞 ;之云游武林高手至孟村,见15岁之吴钟练拳刻苦,加以指教。
吴见来者身手不凡,遂留居家中,随其习艺三年,再授吴以拳术与大枪术,并赠吴拳械秘诀一卷而去。
;癞 ;与 ;癖 ;之真实姓名,何方人士,均无从考查。
雍正十三年,吴方蒲少林寺。
寺之山门内设木人木猴等诸多暗器,进寺者多被其伤,吴三进三出,无一暗器着身,遂名扬江南。
此事传入清宫,被尚武之恂勤郡王爱新觉罗?允知晓,下书召吴钟进京。
二人较技,各持殳,殳端涂白粉,以粉迹定胜负。
吴之殳挑王眉间,粉痕清晰,王未察觉,故 ;吴神枪 ;声誉京城,有 ;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 ;之谚。
吴钟之侄吴辉庭,太学生,文武兼备,征得吴钟同意,将原无名称之拳法命名为 ;开门八极拳 ;,并著拳谱,尊 ;癞 ;为一世, ;癖 ;与吴钟为二世。
吴钟无子,中年得一女,名荣,为习武,近30岁嫁于海丰习长拳者戴氏。
她遵 ;开门 ;之精神,将长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术依八极拳法之风格,提炼修改,传回孟村。
此后,求习八极拳者日增。
乾隆四十年左右,吴及族弟吴钟毓开门授艺,求艺者数十人。
除本镇吴、丁各氏外,亦有罗疃等地者。
民国十五年,吴之嫡孙吴会清,由其徒侄强瑞清协助,续撰拳谱,石印10册。
1985年,吴会清之孙吴连枝再续拳谱。
1985年1月22日,在孟村镇成立开门八极新研究会,马贤达为名誉会长,吴连枝为会长。
追忆我的父亲杨汝立先生
追忆我的父亲杨汝立先生我的父亲杨汝立先生,他于1922年9月16日出生在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乡大白头村一个武术世家,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
他就是著名的民间武杰杨积善(杨八楞)的老来独子。
他的出生给整个大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乐。
他深受祖辈父辈的爱戴和喜欢。
尽管人们都宠爱着他娇惯着他,但他自幼生性就特别听话懂事,勤劳节俭聪明孝顺很招人喜欢。
虽然年纪幼小可他的行为习惯真正证实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这一正确说法。
他自幼受着武术大师的熏陶和教诲,自然就爱上了武术运动,了解了武林中人的豪爽实在,坚强勇猛霸气十足的英雄气概。
他从9岁开始正式走上了白天上学晚上习武的艰辛长路。
习武当然就是跟从他自己的家父杨积善大师,当时的父亲对自己心爱的独生子学习武术继承武功那绝对是充满了希望和百倍的信心。
自然就对他严格要求,精心传授。
一边传授武功一边灌输武德精神那就没的说了。
我的父亲学完拳术学器械,别看他年纪小,练功非常刻苦,一练就是大半夜,冬练三九,下练三伏。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凭借着父子俩那种坚忍不拔的毅力,父子二人一练就是数十年,这就是父亲会的多练的好力气大的缘故吧。
他是怎样学文的呢?父亲9岁开始在本村跟杨梦雁先生上私塾。
当时的学费是每年五元钱,另外,每年请老师去家中吃两三顿好饭,再其它的花费就是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
再者我听奶奶说,当时孩子去读书上学必须穿着得体,端庄整洁,像个学生的样子,穿着破破烂烂老师是不会接收的,也就是说在服装鞋帽方面还要比一般孩子多费些钱。
当时,我的祖父是一个贫穷地道的农民。
只靠耕种几亩瘦地薄田维持生活。
除种田之外就是练功习武,他以武交友以武会友,长年义务带徒,从不讲代价和报酬,所以家里日子过的并不宽裕。
当时的农业又那么落后,每年拿出二三十元钱供一个学生读书就很费劲。
懂事的父亲看得出祖父供他上学不容易,自己就格外用功,一定要为家长争口气,不让金钱百花,不让光阴虚度,他刻苦学习,尊敬老师,品学兼优,总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
明清时期沧州武术兴盛原因述略
可 见 , 畿之地 和南北 要 冲的特殊 地理位 置决定 了沧州是 习武 之人 的汇聚之 地 , 如《 京 正 沧县 志》 说 :吾 所 “ 沧 技击 之风 宿著于大 河之北 , 白山黑 水之 间尤 为吾 沧镖 客肩摩 之地 , 以沧人 之特色 也 .[ ( 八, 物 武 ) 而 是 ”] 卷 人 , 术
屯范 围之 内 . 武二 十六年 , 洪 朱元璋 在全 国设 守御 千户 所 六十 五个 , 沧州 位列 其 中 , 在这 里 开始 实 行“ 寓兵 于
农” 的移 民屯 田政策 , 卷 0 志 卫 样大 量军 屯人 口落居沧 州 . 火器仍未 被 大范 围采用 的明代 , 习军 …( 9兵 二,所 这 , 在 娴 旅 的军人 多数 习武 , 这个军 人群体 的迁入 , 为沧州武 术 的兴盛发 展注入 了活力 . 就 明初 朱棣决 定定 鼎燕 京 , 沧州 作为畿 辅重 地 的地 理形胜 再次 突显 出来 . 贯通 南北 的京 杭大运 河在 明代 已 经 修通 , 穿 沧境 , 贩缯 , 粟 , 盐 、 、 纵 “ 贩 贩 铁 木植 者往来 穿梭 期 间” 除 了水 运 , . 沧州 陆 路 也是 通 达 四方 , 南北 在
沧 州“ 东滨沧 海 , 麓太行 , 西 北拒 三关 , 回九 河” “ 南 , 当燕 齐 之交 , 天下 之要 区也 ” [ ( 一l川 这 种特 殊 而 .] 卷 山 ) 重要 的地理位 置 , 使沧州 成 为了历代兵 家必 争之地 , 自古 就是军 事布 防的重镇 , 从而 也就 造就 了沧地 “ 武健 泱 泱乎有 表海 雄风 ” 的仪 范和 沧人“ 人性 劲悍 , 习于戎 马 ” 的豪放性 情 .
俊 驻 留侨 寓 沧州 , 以镖师 为职业 . 还有 一些失 意 的拳师 和落难 的侠客 , 纷纷 来沧 , 身镖局 , 也 隐 既可 以谋生 , 又 可 以 以武会 友 , 磋功 夫 . 切 这种 练武保 镖 的生计方 式有 力地激 发 了沧州人 民的 习武之 风 . 展到清 代 , 为京 发 作
沧州武术名家王志海先生酒桌上讲解通背拳和劈挂拳的实战打法
沧州武术名家王志海先生酒桌上讲解通背拳和劈挂拳的实战打
法
【名家简介】王志海家在河北沧州的沧县农村,12岁拜燕青门武术名家肖玉峰为师习武,几经寒暑,武艺日渐提高。
有一次肖玉峰跟王志海说“我虽然师从燕青门派,但武艺不及劈挂门的郭爷(沧州著名武术拳师郭长生,绰号郭燕子),我看你有出息,推荐你去郭爷那里练劈挂拳吧。
”此后不久,肖老师就去世了。
1975年,王志海给“郭燕子”的儿子、劈挂门传承人郭瑞祥写了一封长信,述说了肖老师的遗言,希望能向郭老师学劈挂。
按照一般的习惯,本门不收别门派的徒弟。
但郭瑞祥摒弃门户之见,收下了王志海。
这样,王志海开始专攻劈挂拳、疯魔棍和苗刀。
沧州的劈挂拳除加强速度和爆发力外,还将迅猛剽悍的大劈大挂与通臂拳迅捷灵活的步法结合起来。
也是这样的独特风格,让王志海在1980年的太原、1983 年的南昌、1984年的兰州举办的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上,三次上场,三次第一,名声大噪。
此后多年的国内外武术比赛中,王志海也是拿奖众多,并获得“沧州市长特别奖”。
沧州盘古王拳的当代整理
沧州盘古王拳的当代整理闫芃霖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沧州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地处河北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齐鲁,北倚京津,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处、人犯流放之所,人们习练攻防格斗之术以求生存,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
沧州武术的传承多以言传身教为主,文字记录,历史资料甚少。
沧州武术中的不少精华内容,因为传承方式有所缺失,未能完整保存并传承下来。
需要后人对其进行抢救,并挖掘整理出来。
如今,大多数门派将自己的拳术进行适量改编,广开教学与交流大门,以适应如今的比赛形式,以便更好地传承。
但,仍有一些民间拳种,没有慢慢摆脱言传身教的带徒传艺方式,也没有能利用好现代媒体与传授方式。
依然有着封闭的传承方式,练习时,不让外人观看,传男不传女等,所以最后只在人们口中所流传,消失殆尽。
青县是河北省沧州市辖区内的县级行政区域。
史志记载,中国最早,最大规模的盘古庙就坐落于青县盘古乡。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源于盘古镇,现遗存有盘古祠,青县建有盘古广场。
沧州青县的地域文化发展极具特点,盘古文化也就成为了青县的标志,盘古文化中的武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盘古王拳。
该拳在青县中的普及度高,家喻户晓,无论是健身广场还是武术赛场,都可以看到盘古王拳的身影。
青县落实武术进校园时,使用的便是该拳的简化八式。
也有不少外国友人前来进行学习盘古武术、盘古王拳,并多次被报道。
它是由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造的。
它在民间有着无穷的生命力,依靠人民,具有非常鲜明的体系。
1 盘古王拳的内容体系盘古王拳的内容丰富,主要有:简化盘古王拳八式、盘古王拳12式、盘古王拳一路、盘古王拳二路、人体十二部位功法、盘古麒麟,具体见下图1。
其内容“版块”涉及功法、套路、应用等,内容体系较为完备,反映了一般传统拳种的结构特征。
图1 盘古王拳的内容体系直观图2 盘古王拳的历史与现状盘古王拳盘古王拳是我国稀有的拳种,在过去,盘古王拳产生于民间,人们根据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想象出很多盘古开天时候的姿态和动态,以此编成拳法供人们演练。
八极拳大师韩化臣
八极拳大师韩化臣作者:安在峰来源:《少林与太极》2011年第09期八极拳第五代大师韩化臣(1887—1937年),字惠卿,直隶沧县东南罗疃人,黄埔军校武术教官,南京国术馆教练,职业武师,身强体壮有千斤膂力。
韩化臣年轻时拜张拱辰(景星)为师,习八极、劈挂,为张师入室弟子,同时也得师伯黄四海、师兄李书文奖掖。
韩化臣与师兄张毓衡,师弟马凤图、马英图一起苦练,四兄弟还将马凤图、马英图带来的盐山劈挂加以提升发展,这是八极与劈挂结合的一次飞跃。
1915年应师弟马凤图之约,韩化臣赴沈阳巡警学校任武术教习。
在沈阳,韩化臣、马凤图与“关东三老”郝鸣九、程东阁、胡奉三结为金兰,将劈挂、八极拳法传于东北,是继李书文、霍殿阁任许兰洲、任国栋军队教习之后,第二批赴东北的八极名师。
1920年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返乡,继续在恩师张景星的指导下研习武技。
后应朋友之邀,韩化臣携徒赵树德、董义文、韩洁泉、张振东到山东枣庄中兴煤矿,任护矿大队队长。
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教队员及四乡的青壮年习练老架八极拳,收下李学义、赵荣林、刘宝林等数十人为弟子,培养了大批的八极拳人才,使八极拳在枣庄一带得到广泛的传播。
韩化臣仰慕当地的十路少林拳名师杨秀山已久,经人引荐,两人相识,一见如故,结为挚友。
为取长补短,两人相互交流技艺,韩化臣用八极拳小架(架母)一趟,八极拳单拆、双拆一趟,铁山靠等诸多技艺,换得二趟、三趟、五路少林拳,掌握了少林拳的真谛,将少林拳技融入八极拳中,使其八极拳技击水平更上一层楼。
1922年,韩化臣携徒赵树德、李学义参加南京地方举办的擂台赛,获优胜。
1924年,韩化臣携徒赵树德等游广州,被聘为广东革命政府创办的黄埔军官学校武术教官。
因功夫精湛,韩化臣受到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育主任邓演达等人的赞赏,多次获嘉奖。
1927年3月,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
经韩化臣之师弟马英图推荐,馆长张之江电聘韩化臣赴南京执教。
1928年40岁的韩化臣带其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前往赴任。
沧州武术之乡
沧州武术之乡武术之乡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导,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支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2011中国城市榜之中华武术之旅”武术之乡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沧州、河南省的温县与登封市从全国88个“武术之乡”中脱颖而出,喜获“最中国武术之乡”荣誉称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沧州武术之乡。
欢迎阅读!武术之乡据悉,“2011中国城市榜之中华武术之旅”活动,是国际在线多语种网站联合打造的全球网民互动活动,涵盖了中国“武术之乡”评选和外籍“武术之星”选拔活动。
其中,“武术之乡”评选活动使用12个文种联合展示推介中国的武术名乡,吸引了10余家境外媒体参与报道。
自启动以来,经历了武术之乡报送、武术之乡地方采访、专家投票及网络投票阶段,最终共获得全球网友近154.3万张投票,并评选出包括沧州市在内的三个“最中国武术之乡”。
在整个投票活动中,境外网民投票数量占66.6%,充分显示了中国武术文化在海外网友心中的巨大魅力。
活动主办方将于10月中下旬在北京举办2011中华武术之旅“最中国武术之乡”颁奖典礼。
沧州武术之乡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声扬海外。
有“武术之乡”之誉。
沧州武术拳种流派众多,特色鲜明,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有八极、劈挂、六合、燕青(迷踪)、明堂、太祖、功力、螳螂、等52种,占中国拳种的40%。
沧州武术既有大开大合的勇猛气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讲究实战,具有钢猛剽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
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
[8]沧州武术之乡明清武科,对沧州武术发展亦有促进。
此时武举人、进士达1800余人。
1918年(民国七年),直隶督军曹锟为扩充其势力,在沧招募武士数十名到其武术营任教或当兵。
1949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视中华武术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纳入民族体育项目。
自1953 年11月,天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以后,王子平、佟忠义、王金声等被选入赴京表演团,在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等国家领导人表演。
八极拳精英列传
事隔几个月秋季的一日,位于沧县、盐山、孟村交界处的仵龙堂,来了一僧一道、俩俗四人撂场会武。其实,是大浪淀匪首肖大鹏用重金聘请来的凶僧恶道,江湖杀手,凶僧是名震江南的“铁罗汉”法号海通,恶道是山东蓬莱名扬齐鲁的“铜头铁臂”李龙镖,俩俗是名震关东的江湖杀手马云龙,马云鹏兄弟俩,此四人来沧南,名义上是以武会友,真实的目的是以其绝技致强瑞清等人于死地,给大浪淀匪首肖大鹏死亡的弟兄报仇雪恨。“铁罗汉”海通言道:贫僧行走江湖数十年,未遇敌手,耳闻沧州武林豪杰甚多,有“小梁山”之称,与众友特来一试。并赤足碾行一趟。所行之处,可挖起土来,腾出数尺,身法甚速,功深可见。当时,曹井田已79岁高龄,黄士海已69岁,张景星也有63岁,能打善斗的八极门高手,只有强瑞清、李贵章、季云龙、李书文等几位,而李书文正在津南小站练兵。众人商定,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由强瑞清较头场,季云龙对付和尚,李贵章对恶道。第二天,众人来到仵龙堂,强瑞清入场与马云龙较技,马对强边拱手报姓名,突然腾空飞起,右腿凌厉弹出,用脚尖直点强瑞清面门,而强早有准备,闪身往左一侧身,右掌横切马云龙腿上的迎面骨。“啪”的一声,马翻身栽倒。马云鹏见兄长一个照面就被打翻在地,恼羞成怒,抽出单刀便朝强瑞清顶梁恶狠狠地劈下。强用右掌沿磕击马持刀小臂,掌挟疾风,快似闪电,顺势一记“霸王挥鞭”将马云鹏打了一个桃花满地红,当时毙命。恶道李云镖见状,持剑飞身上场,直取强瑞清咽喉。此刻,李贵章早已持枪以待,大枪一抖,崩开李龙镖之剑,顺势一招“金鸡点头”,枪尖直奔李龙镖额角。李龙镖一低头,李贵章枪尖一转,扎进了他的肚子,接着,两膀一叫力,便把李龙镖挑起甩出场外。“铁罗汉”海通手持镔铁棍气势汹汹地走上场,季云龙手持尾铁鞭与海通斗在一起,只听“铛、铛”鞭棍碰击声,震耳欲聋。十几个照面,不分胜负。强瑞清惜和尚一身功夫来之不易,劝其罢手言和。海通假装同意的同时,凶神恶煞般偷袭季云龙,危急时刻,强瑞清以闪电般的速度,大枪直取和尚咽喉,海通撤棍自救,棍来枪往斗在一处。强瑞清深知碰上了强手,便决定以智取胜。他使出师傅传授给他的枪法绝技,抖动大枪左右一摆,一枪紧似一枪。此时,太阳已经很高,强背对光线,大枪抖出道道寒光,刺得海通眼花缭乱,只能招架,不能还手。强瑞清看准时机,平枪一推,“噗”的一声,枪尖扎进了和尚的喉咙,当时毙命。匪首肖大鹏等急速逃窜,强瑞清将大枪一抛,将肖大鹏穿了个透心凉,其余匪徒被众人全歼。
沧州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1 研 究对象与 研究方 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随机 抽取 3 0 0 0名普通市民 、学生、相关 专家以及 4 所沧州市大中专院校、3 中小学、30武术学校 7所 0 作为研究对象 。 1 . 2研究方法 1 . 文献资料法 .1 2 阅读体育研究方法、中华武术 、 、武术 史料 、 体育教科书 ,
州传 统 武 术 的发 展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关键词 :传统武术;八 大门派;健 身价值 ;经济价值 ;传 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 5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 722 0 )10 0- 3 08 4 6 (0 80 - 1 4 0
随着 中国的经济 的发展 ,人 民生活 水平有着 实质性的提 高, 沧州这片神州热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传统武术作 为沧州的传统文化遗产 ,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本地经 济的高速 发展 , 却面临着失传 , 有一部分传统武术面临着消亡 的危险。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06年 5月 20 2 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0日 沧州武术 被列入其中,展现了沧州武术文化遗产在我国非物质文化 中具 有举 足轻 重的地位。国家体 育总局社会体 育指导 中心为强化 《 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实施 ,具有普及面广、民族传统性强的 传统武术也提出了明确的保护意见 。中华武术作为非物 质文化 遗产 ,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从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 , 是 中华民族历史过程中 ,生活方式 ,智慧与感情的载体 ,体现 着 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念, 中国四大名著之中《 水浒 》 《 和 西 游记 》都体现着武术的精髓 ,名著 中除了政治 、思想、感情方 面的表现外 , 武术作为一种脉络在 名著 中承载和表达着作者的 思想和感情 , 蕴藏着 民 传统文化的根源, 民族智慧与文 明 族 是 的结晶。通过对沧州传统武术 的挖掘 、整理 ,为沧州传统武术 的保护 、传承与发展 ,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使之成为健身的 有效手段 ,发挥其经济价值 ,同时使不适宜发展 的传统武术得 以保护 ,使传统武术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沧州武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前景.doc
沧州武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前景发表日期:2010-9-28 16:45:34 点击数153一、沧州武术的历史渊源沧州辖境古属燕齐,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毅、勤劳、勇敢、豪迈、直爽著称。
由于地理、历史条件独特,讲武求备,尚武图存,武技广播蔚成风气,素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雄风”和“镖不喊沧”之说。
据史料记载,沧州民间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经形成,至清末民初,达到鼎盛,武乡威名远扬海外。
经历代薪火相传,到清末民初,臻至鼎盛,有“小梁山”之称。
沧州武乡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滨海贫瘠、畿辅重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多民族聚居、科考推动等复杂历史因素及侠义豪放、率真刚毅的地域品格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就地理位置而言,一是沧州地滨渤海,荒凉贫瘠,出于生存自卫、抵御外侮、反抗压迫的需要,百姓尚义任侠,武风益盛,汉代沧州知府龚遂曾劝导告戒沧州乡民“卖刀买犊,卖剑买牛”,清雍正、嘉庆年间,皇帝屡颁朝令,限制百姓习武,但为防身御侮,沧州武林门类、拳械迅速发展;二是自春秋至明清,沧州久为畿辅重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所,自公元664年齐桓公援燕伐山戎以来,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战争发生在沧州。
战事频发,生灵涂炭,故须掌握攻防格斗技以自救图存;三是沧州地处“九河下梢”,旱涝灾害严重,许多壮丁以贩盐为生,而官府缉拿甚严,民必习武事以增强反抗能力;四是沧州东部古为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既是犯军发配之地,也是叛将蔽身之所。
明清时,一些朝廷缉拿重犯,到此地隐姓埋名,授武维生,如八极门之“癞”、“癖”,功力门之“邱”,太祖门之“顺元和尚”,通臂门之“韩姓道人”,闯王刀法之“秦氏夫妇”等,都遁世传武,为沧州武术的发展做出贡献;五是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沧州、泊头、鄚州、河间、献县均为水陆交通要冲,是南北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也是官府商贾走镖要道,因此,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业兴盛。
为提高竞争实力,只有掌握高强武艺。
至清末,“镖不喊沧”已成业内常规。
八极拳略述
八极拳略述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
八极拳,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
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根据古书记载“八极”有八方极远之意。
八极拳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
一说,起源于明代,在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
二说,源于武当,是武当道士根据前人经验所创。
三说,是清代河南省岳山寺和尚张岳山创。
四说,是清代一号“癞”的云游僧人所创,但均无确切史料依据,故其起源尚有待武术史学研究者进一步研究、考查。
目前已见的记载是《沧县志》。
据《沧县志》卷八《人物·武术》所载:“吴钟,八方八门(即八极)拳术之初祖也,字弘声(1721一1802),孟村镇天方教人,八岁就学,聪慧过人,年甫弱冠勇力出众,遂弃书学技击,昼夜练习,寒暑无间,一夜方舞剑于庭中,来一道士,吴钟问其姓字,其人不答,坐谈武术,皆闻所未闻,道士留十年…罢辞去。
”据说过了二年,道士的弟子号“癖”的又来,赠吴钟《八极秘诀》一卷,并传授了大枪术之奥妙有三年之久。
吴得秘传后,苦心操练,功夫达炉火纯青地步。
雍正年间,吴只身三闯福建泉州少林寺,寺内虽有诸多暗器,却无一伤身。
因其枪法娴熟,被钦差官奖为吴神枪,当时有句“从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的说法。
吴钟于乾隆年间,在河北老家沧县城南孟村镇设场,使八极拳广为流传。
故有“孟村八极”和“吴氏八极”之说。
八极拳法传至吴会清、李书文等人,由吴会清汇成拳谱。
在《八极拳谱》中记有:“我祖讳钟者,北方八极门拳之卓著者也。
其术受于癞,精于癖,技之高妙,为一时王公大人所许与,授徒一百五余人,一时武技号为极盛厥,后恐异术之终湮也,创八极门”。
谱中以道士为一世,吴钟为二世,吴荣为三世,李大中和张克明为四世,张景星和黄四海等为五世,李书文和吴会清等为六世,霍殿阁为七世,至今已传八、九世了。
沧州武术历史名片──八极拳研究
沧州武术历来在中华武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风格各异的拳种流派,“镖不喊沧”的赫赫武威,使得沧州武术一直誉满四方。
在沧州众多的武术拳种中,八极拳尤其凭着独特的风格和勇武的性格而独树一帜,“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吴丕清《回族武术八极拳考述》)的著名格言在武坛内外可谓长盛不衰。
基于此,本文对于沧州武术的杰出代表──八极拳进行相关研究。
一、“八极”“开门”,众说纷纭关于八极拳,一般认为其沧州武术历史名片──八极拳研究◎申国卿初传于“癞”、名始于沧州的著名武术家吴钟,近来也有“岳山八极”之说,甚至也有人进行了八极拳与“巴子拳”“吕红八下”等的对比。
“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汉《淮南子》“天地之间,九州八极”之说,但近代根据该拳出手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研究院1999年10月组织编写的《八极拳规定套路》中的相应部分即采用了与此类似的描述。
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目前,在关于“八极”和“开门”的含意上,仍然有若干不同的理解。
《孟村吴氏八极拳秘诀之谱》称:“文有太极安天下 ,武有八极定乾坤”,其实“太极”和“八极”都是古人用以解释自然规律变化现象的哲学名词,皆非武术用语。
八极用于武术,则为“八方极远”之意(吴丕清《解说八极拳》)。
吴连枝指出,吴氏开门八极拳,通称八极拳。
“开门”之意,一是开门立户,即八极拳术由吴钟开门立户,立于中华武林;二是八极拳的拳法套路系统完整,理论讲究“六大开、八大招”,讲究“六力合一”的发力原理;三是开门入窍,知其理、悟其《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及其中关于“八极”的释意吴连枝《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56少林与太极‖ 2022年第8期天下功夫沧州孟村吴氏八极拳谱秘诀之“八极薪传”“八极拳歌”性、明其德,练之有形,用之无形,顺应自然的规律,故称“开门”(吴连枝《吴氏开门八极拳》)。
常玉刚等也纷纷撰文,认同此说。
朱宝德等认为,言拳名八极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脚无所不用其极也。
河北沧州是武术之乡吗
河北沧州是武术之乡吗?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05-11-5 12:38我很喜欢搏击和格斗.对武术也很痴迷.但是我的条件不允许.我身体素质没有问题.但是家庭上不允许我这么做.而且我也没有什么时间去拜师傅什么的~如果大家谁好心,就加我QQ教我两手吧101006734提问者:真实格斗游戏人- 童生一级其他回答共20 条沧州素有“武术之乡”之称。
沧州武术起源于隋唐,盛于明清。
千百年来,沧州武林精英荟萃,豪侠云集,形成浓厚的习武...1992年,沧州市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回答者:大黑鹰- 见习魔法师三级2005-11-5 12:40沧州素有"武术之乡"之称。
沧州武术源于隋唐,盛于明清。
千百年来,沧州武林精英荟萃,豪侠云集,形成了浓厚的习武、尚武的民风。
源起或流传沧州的门类、拳械达52种之多,占全国129种门类、拳械的40%,乃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
1992年,沧州市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这是前人对深受群众喜爱的太极拳和八极拳的赞誉。
八极拳的创始人就出生在沧州孟村。
沧州武术大师在与外国拳王打擂比武中,屡战屡胜,为国人赢得了荣誉。
1903年,沧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在沪击败摆擂的美国、英国、法国拳王,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欣然书写了"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蛟"贺联赠送。
王子平---晚青十大高手之一,同霍元甲,黄飞鸿,大刀王五,燕子李三,杜心武,海灯大师,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等人齐名.沧州拳师在推动中华武术发展中做出过积极贡献。
民国十七年(1928年),沧州籍国民军陆军上将张之江任中央国术馆馆长时,大力提倡强身御侮,强身救国,沧州人入馆任教和深造者近百人。
总之,沧州与武学极其渊源,如果你真的喜欢习武,那就要先过自己这一关,我们也希望将来武学史上能有你怎么一位人物,呵呵努力吧兄台!回答者:woshisony - 助理二级2005-11-5 13:33是,他们小学的体育课都把少林拳放在重点回答者:宇雯婷- 秀才二级2005-11-5 13:58当然是了!!!回答者:aigdq - 试用期一级2005-11-5 17:08百分百是啊回答者:taojj - 魔法学徒一级2005-11-5 17:46当然是拉!这多不知道啊?知道林冲不????西~回答者:侠爱yoyo - 魔法学徒一级2005-11-5 18:26一定是回答者:czqi - 试用期一级2005-11-7 11:11是~~有好多的人会武术~~回答者:haya1983 - 魔法学徒一级2005-11-7 20:23 是回答者:100yellow - 魔法学徒一级2005-11-8 16:05当然了本人的表弟还是一个武打教练了呢呵呵回答者:bowen1234 - 魔法学徒一级2005-11-9 09:26 沧州武术八大门派素描劈挂劈挂拳分劈挂、青龙、飞虎、太淑四路。
Cangzhou Martial Arts沧州武术
Cangzhou Martial ArtsAbstruct 简介History 历史Progress 发展Prosperous Reasons 兴盛原因Cangzhou martial arts festival 沧州武术节Abstruct 简介武术是一种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Martial arts is a technology of boxing and using weapons , i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broad mass base in China,is a valuable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ccumulated in the long term practice by Chinese people,is one of the fin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沧州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沧州武术种类多达52种,武术种类颇多,但不外乎四类:散打、兵器、格斗和集体表演。
Cangzhou is one of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birthplace.The kinds of Cangzhou martial arts up to 52.In spite of its rich variety , martial arts has four main types : barehanded boxing , the wielding of weapons, combat, and collective performances.History 历史历史上人民为了反对封建盘剥和压榨,沧州民间武风益盛。
《沧州武术》系列之《明堂拳》
《沧州武术》系列之《明堂拳》一、明堂渊源明堂是一种古老的拳种,相传由孙武子所创,但已无从考究,并无记载,只是门派中口口相传得知。
沧州明堂拳种分为两支,一支是清朝咸丰年一八五六年,中叶传承西吕庄子村,张三太得到明堂拳法真传;另一支是清光绪末年,羊城西大王庄,鄢寿春所传。
张三太收徒于窎庄张德鹏,张德鹏习得明堂拳法后以保镖为生,之后镖行没落,回家归田,回乡后将明堂拳传本村张殿斌、郑守忠二人。
张殿斌因拳术精湛,功夫深厚,在沧州略有名气,得到南京国术馆邀请,但因其父母反对未能成行,后张殿斌、郑守忠师兄弟二人,在本村和邻村收徒,传授明堂拳,因年数较长,习武者达到几百众,名声在外,有辽宁的、鞍山的、沈阳等地也慕名而来拜师学艺。
张殿斌的弟子有贵州的王朝州,北京的张岚昇,辽宁的张则,鞍山王文斌,本村有齐仁合、张兴林、张兴汉、吴春峰、边金峰、翟云平、汪宝田、再往下有于树海、于树水、李耀亭、李炳祥、张国瑞、谭玉青、于海臣、王华峰等等。
其中于海臣为沧县武术协会会员,沧州市明堂拳传承人,王华峰为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教授二、明堂拳种分类拳法套路有:二路架子、四路拳、十路罗汉拳、拿法双练。
器械有:单刀、双刀、春秋刀、双手带、双钩、芜湖断门枪。
器械对练有:双刀进枪、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枪、拐子进枪、双手带进枪、棍对棍、花枪对扎。
三、明堂拳的特点动作沉稳、步法健力、手法连锁、一式多步、上下连贯、手脚并用。
拳法讲三节分明:上节颈项眼手密;中节拧腰调胯、晃肩、克膀;下节有抽丝拔簧一条腿之称,套路结构简单,攻防鲜明,拳法周密,动作无华,实用性强。
步法分为:寸步、垫步、过步、快步、箭步。
拳法有十六字诀:撞、摇、翻、冒、捆、拿、锁、靠、踢、屈、握、踹、斩、弹、跺、挫。
拳谱载,此拳须知:一胆、二力、三功、四技、讲一练基、二练艺、三练技、四练气、五练力,全面功到,缺一不可,才为明堂功成。
拳法主要论为三明:手明、腰明、腿明;三正:手正、身正、步正。
技击讲三前:手前、脚前、眼前、三护,下护丹田、中护肋、上护百会;三速:进速、退速、闪速。
23-精武忠魂守初心-职教中心
解说词
沧县职教中心民族武术专业是河北省特色专业,由国家武英级健将,影视武打明星高占坤教练领衔,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全省比赛金牌39枚、银牌68枚、铜牌42枚,历年升学率百分之百,更有世界武术冠军阚文聪等名扬世界,声冠华夏。
学校坚持“走出去”的办学理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场表演展雄风;《四大名捕》等多部影视片的拍摄传美名;庆祖国七十华诞再展龙狮精神名扬中华。
看:赛场上,拳术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旌旗鲜艳如火,猎猎做声,遮天蔽日,震撼人心;剑术潇洒飘逸、吞吐自如、剑法清晰、刚柔相济;鞭术上下翻飞,银蛇飞舞,流畅饱满、伸缩自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县古属渤海郡,渤海,荒凉贫瘠,出于生存和抵御外侮、反对压迫的需要,百姓尚义任侠,武风益盛。
清雍正、嘉庆年间,武林门类、拳械迅速发展;自春秋至明清,为畿辅重地,历代兵家必争之所。
公元前664年齐桓公援燕伐山戎以来,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战争发生在此地。
战事频发,生灵涂炭,故须掌握攻防格斗技。
地处“九河下梢”,旱涝灾害严重,许多壮丁以贩盐为生,而官府缉拿甚严,民必习武事以增强反抗能力。
东部古为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既是犯军发配之地,也是叛将蔽身之所。
明清时,一些朝廷缉拿重犯,到此地隐姓埋名,授武为生,如八极门之“癞”“癖”、功力门之“邱”,太祖门这“顺元和尚”,通臂门之“韩姓道人”,闯王刀法之“秦代夫妇”等,都循世传武,为武术发展作出贡献。
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是南北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也是官府商贾走镖要道,因此,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业兴盛,为提高竞争实力,只有掌握高强的武艺。
至清末,“镖不喊沧”已成业内常规。
明清武科,对沧县武术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此时沧州就出过武进士、武举人千余名。
沧县武术注重内外交流,外出传艺者,诲人不倦,来沧授艺者,热情接待,周游四方者,正气凛然,逐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铸就了“沧县武术”的威名。
沧县武术十余个拳种分布在全县19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各自的传统武术套路,并且每个拳械的套路各不相同。
沧县武术广集众家武技精华,充实自家门派不足。
传承文明,光大精武精神,使沧武术门类和独特的拳械技艺愈加丰富完美,诸多拳械套路在博纳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炼、改过、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家门派和拳械风格特色。
至今,遍及沧县的拳械门类有:劈挂、通臂、八极、八卦、唐拳、少林、螳螂、昆仑、燕青、六合、大洪拳、太极、武当、太祖、弹腿、地躺、象形、功力、罗汉等二十余种。
沧县传统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强身健体的特殊功效。
是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武术对人们的文化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具有历史价值,也是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文化。
发掘、抢救、发展沧县的传统武术,对沧县、沧州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沧州民风,自古淳朴、刚直、勤劳、勇敢。
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武风,历史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之雄风”之说。
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声扬海外。
古之沧州,沿渤海方圆百余里,均系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既是犯军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
明清时,一些朝廷缉拿的叛将,寻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隐姓埋名,化装僧道游侠,传艺维生。
八极门之“癞”、“癖”,功力门之“邱”,太祖门之“顺元和尚”,通臂门之“韩姓道人”,闯王刀法之“秦氏夫妇”等,为人正义,武艺高强,为发展沧州武术功劳不小。
各地武师频频来沧拜师会友,更使这里成为武林豪杰摩肩荟萃之地,沧州故素有“小梁山”之称。
源起或流传沧州的门类、拳械达53种之多,约占全国129种门类、拳械的40%,乃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
1992年,沧州市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沧州武术独树一帜,疯魔棍、苗刀、戳脚等拳械为沧州所独有。
沧州武林门类及独立之拳、械,除失传者外,计50余种,有六合、八极、秘宗、功力、太祖、通臂、劈挂、唐拳、螳螂、昆仑、飞虎、太平、八盘掌、地躺、青萍剑、昆吾剑、闯王刀、疯魔棍、二郎、苗刀、、形意、戳脚、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张、短拳、阴手枪、杨家枪等,太极、八卦遍布各地。
本版整理相关资料,为读者讲述沧州武术八大门派拳种由来的传说故事。
——编者燕青燕青拳又称秘宗拳、颜青拳、弥祖拳、迷踪拳、迷踪艺。
据史料记载,它出自少林,最早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烧火僧“紧那罗”所创。
相传,他原不在少林寺出家,曾游遍天下访遍名师。
后来在少林当了一名烧火僧,他头不剃,脸不洗,穿破僧衣,目的为掩盖起真面目。
元朝时红巾军攻打少林寺,众僧不能抵抗,紧那罗手持一条铁棍打退百万红巾之兵。
因紧那罗法号严青,久之因讹,又叫颜青拳。
燕青拳后来传到清代的孙通,在清代乾隆年间。
当时的山东泰安人孙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习数年,燕青拳艺炉火纯青,被人尊为“万能手”。
孙通因犯命案去东北避难,途中,在青县和静海县交界的大屯村和静海县小南河村分别传下燕青拳。
一支流传的具体情况是,孙通受风寒病在大屯村,幸蒙村里人照料。
为报恩孙通将燕青拳在大屯村进行传授。
当时传授的出名弟子有铜锤吕明、大刀韩七、快腿文林等人。
另一支流传的情况是,孙通去东北途经静海县小南河村,收霍元甲的曾祖父为徒。
后大侠霍元甲为改变国贫民弱的“东亚病夫”形象,广授门徒,强身救国。
后来,其子东阁远去东南亚传艺。
沧州燕青拳传人,尊孙通为一世祖师。
现在沧州所传陈善支系多称燕青拳,其他多支系多称秘宗拳,实为异名同源的拳术。
功力功力拳法分两支传入沧州境内,沧州城南十余里的尹家桥有一支,沧县高河村(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有一支。
高河村一支,据传是在清朝咸丰年间传入,当时一名游僧旅居涨沙村娘娘庙。
高河村有一个叫做尹平的人,以到处卖油条为生,在涨沙村看到僧人以掌、肘、背击树练功,并演练拳术、兵器。
尹平很崇慕,从此,每天都来,向僧人赠送油条作早餐。
僧人知其意,感其诚,就把功力拳法教授。
后尹平授徒多人,以苏连祥、许荣泰等人为上乘。
尹家桥一支,是由清朝嘉庆年间传入。
尹家桥村有一个有钱人,叫尹玉文,自幼习武,不求功名,崇拜侠义之士,经常帮助身边的穷苦人。
当时有一名邱姓僧人云游至此。
尹玉文看他慈眉善目,谈吐文雅,医术精深,别人有需要帮忙的都会毫不思索地答应。
好客的尹玉文就把邱僧留在了家中。
一天晚上,尹在后院练武,忽然听到墙边有人笑,只见邱僧非常利索地跳到尹玉文面前,对他说:“施主练武很勤奋,但是你这样只能猎取一个功名或者只能和别人争强。
”听完邱僧的话,尹玉文知道了他是一个武术高手,就叩拜求教。
邱僧感尹之德,又爱惜他的志向,就教给他功力拳、兵刃以及独斗群战的功夫。
如此,尹玉文在邱僧的指点下刻苦勤练,全部学会功力拳。
后人称邱僧为邱祖,奉他为始祖。
尹玉文获功力拳术后,遵师训在沧州授徒传播。
此支所传八代,主要传人为尹玉文传艺高桂祥,高桂祥授徒多人,以李国良、肖轩、李四功夫上乘,晚年设场授徒,其徒以李富臣为最。
李富臣授徒百人,得意者有赵清海、魏宝贵、李凌霄、王宝善、方来春、海占元等。
赵清海、魏宝贵早年随师去曹锟武术营任武术教官,魏宝贵分别在兴济及沧州城北北陈屯授徒,得意者有其子魏占林等人。
劈挂劈挂拳历史悠久,在明代中期,就流行于民间。
到清朝中期,沧州出现劈挂拳的两大支。
一支是南皮郭大发。
此人早年在京保镖,武功非凡,后为皇宫禁军护卫。
他晚年回乡,将劈挂拳法授予本县昝庄赵氏,赵氏家传三代至赵世奎。
民国七年(1918),赵世奎应招入保定曹锟部苗刀连为伍,受苗刀教练刘玉春赞赏并收为徒。
赵遵师嘱,将劈挂拳法授予师弟郭长生。
另一支,是盐山大左家村左宝梅,清朝乾隆40年,一名姓韩的云游道人留居在大左家村的古庙中。
左宝梅经常去那间庙习武,碰到道人后,二人意合,就经常交谈、切磋武功,但左宝梅都输了。
原来,这名道人是福建少林寺的僧人,多年习武。
因为反清,寺庙被火烧了,他在外四处逃走,化装成道士来到此处。
左宝梅非常佩服道人,就拜他为师,刻苦习练,尽得劈挂拳的真谛。
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任国术馆少林科科长的武术大师马英图和国术馆特聘教授、武术大师郭长生,恰是当时沧州盐山、南皮两支劈挂拳代表人物。
二人一见如故,相互切磋技艺,使长期分离的两大支劈挂拳“破镜重圆,合为整体”。
继之,二位先辈对原来的劈挂拳重新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劈挂拳“神韵倍增,面貌全新”。
可以说这是劈挂繁衍传承中一次质的飞跃。
太祖太祖拳法,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靠此技打下宋朝天下,其拳法传于后世,立太祖门,称太祖拳。
明戚继光《纪效新书》载:“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
”这套拳法在清朝康熙中期传入沧州。
据拳谱记载,当时一个云游僧患病于沧州街头,被宋公收留,请医调治。
这名僧人病愈后,为了报答宋公的相助之恩,把宋公的次子宋平收为徒弟,传授他太祖拳六年。
宋平学成武功后,僧人就辞行了,临走时告诉宋家父子他叫顺元和尚,后人尊其为太祖门沧州第一世祖。
宋平传子宋义德,义德昼习文、夜练武,十分刻苦,硬、软、轻、气四功于一身。
相传有一天,几位亲朋聚于宋家客厅饮茶聊天,一只燕子打食喂雏,一块燕粪掉入茶杯,义德纵身一跃,抄住燕子。
从此,他的武艺和“燕子宋三”之绰号名扬于街巷,向其求艺者也越来越多。
乾隆四十七年(1782),河南开封习洪拳者邢殿帮来沧拜宋为师,并定居沧州。
邢殿帮为人忠厚,天资聪颖,勤奋刻苦,技艺娴熟,从此在沧州开门收徒传艺。
他的弟子王永贵在沧州衙内任班头代守备,以大刀著称,以沧授徒众多。
到清末民初,太祖拳法流传更快。
太祖门人在沧城及运河沿岸授徒很多,有“沿河两岸太祖拳”之说。
第八代传人盛玉龙,1988年时已83岁高龄,在锦州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中获金牌。
至今太祖拳法已传九代。
查滑查滑门,兼有查拳、滑拳、洪拳、炮锤、弹腿等拳种,有“查滑洪炮腿”为一家之说。
查拳在沧州有传说,起于唐朝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率军讨逆,他军中有回纥部落精兵数千,功劳显赫。
皇帝准回纥部落首领马路坤丁在中原授拳,后来皇帝亲自去查看他教拳的情况,为纪念就把马路坤丁拳改为查拳。
查拳,也有人称之为回回拳。
约于清末传入沧州。
据传人回忆,当时,沧州马文通习此拳,授予刘化龙。
刘化龙又传马云龙、沙宝兴、尹凤元、冯长生、冯振清、张长安等。
马、沙等传胡万通、王子平、吕桂荣、刘振江、刘云山、张宝安等。
而滑拳是为了纪念回族将领滑宗歧。
滑拳传入沧州的说法有多种,其中之一是:清光绪年间,回族沙茂林(原籍无考)在沧州一带贩盐谋生。
一夜,雨宿南城洞,受寒染疾。
城内潘家楼回民富户刘成章,早出南门练武时,见而怜之,接入家中诊治多日。
一日自在家中演练正酣,忽听有人高喊:“好功夫!”急收式,见沙走来,二人攀谈,知沙身怀绝技,遂择“主麻”(星期五)吉日,在清真寺行拜师大礼。
自此滑拳传入沧州。
沧州习滑拳者,多为回族,大都集中于沧州市区东南部回族聚居区。
66岁的武师王元祥出生于武术世家,为沧州滑拳第五代传人的代表。
八极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
始于沧县孟村镇(今孟村回族自治县)。
据拳谱记载,清朝雍正5年,一自称为“癞”的云游武林高手来到孟村,看见15岁的吴钟练拳刻苦,就加以指教。
吴钟见来者身手不凡,就把他留在家中,并向他学了三年武术。
后来“癞”辞别,又过了两年,一个自称是“癞”的徒弟的人奉师命访师弟吴钟,这个人叫作“癖”,“癖”教给吴钟拳术和大枪术,并赠给吴钟一卷拳械秘诀,随后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