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知识点大全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汇总
1、狭义货币:M1=通货C+活期存款Dd+其他支票存款+旅行支票2、广义货币:M2=M1+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M3=M2+Dn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存款;M4=M3+L 银行与金融机构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即期交易);储藏手段;支付手段(跨期交易);世界货币。
4、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和商品经济一样,都是以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
5、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主体、信用标的、信用载体、信用条件6、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7、信用工具: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是贷者与借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工具。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
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要求信用标的具备可转让性,以充分满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这就要求信用标的物由标准化的、可精确定价的和可广泛接受的载体来承载,这个载体就是具备充分流动性的信用工具。
8、主要的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作为典型的直接信用,具有交易直接而迅速、交易费用低等特点。
此外,商业信用在一点程度上扩大了商品交换渠道,调剂了商品市场,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缺陷】:1--授信规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限制;3--商业票据接受性有限;4--信用链条具有不稳定性。
(2、银行信用: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银行信用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等优势,它大规模地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1.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 货币的类型:实物货币、代币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 货币供应量- M0、M1、M2、M3等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区分。
- 货币乘数和存款创造过程。
3. 利率与金融市场- 利率的决定因素和种类(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 金融市场的功能、分类(初级市场、二级市场)和金融工具(股票、债券、期货、期权)。
4. 金融机构-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角色和功能。
-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主要业务(存款、贷款、支付结算)。
5.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监管金融机构。
-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直接信贷控制。
6.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的特点和主要工具(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 资本市场的特点和主要工具(长期债券、股票)。
7. 外汇市场与汇率- 外汇市场的功能和参与者。
- 汇率制度的分类(固定汇率、浮动汇率、管理浮动汇率)。
- 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
8.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 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
9.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的类型: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
- 风险管理工具:衍生品(期货、期权、掉期)、风险分散、风险转移。
10. 金融创新与监管- 金融创新的动力和产物(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加密货币)。
- 金融监管的目的和方法(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市场监管)。
11. 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 金融稳定的维护和金融危机的防范。
12. 金融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详细
金融第一章货币制度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领域中被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储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层次划分标准按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
流动性:某项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包括变现的方便程度和变现所需要的成本(1)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M0(2)狭义货币M,现金+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M, M+准货币;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货币层次划分意义(1)具有不同流动性的不同层次的货币是引起经济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越发达, 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就越密切。
(2)经济的繁荣与萧条是通过货币数量的变动表现出来的;货币数量的改变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通过将货币分成不同的层次, 制定相应的指标;可以考察具有不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对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央行观察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本位货币(1)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辅币,有限的法偿资格)(2)是最后的支付手段金本位制的特点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金准备制度的存在意义:(1)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2)作为调节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 ( 3)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金本位制即以金币作为本位币。
特点:(1)单位货币规定为一定数量一定成色的黄金;(2)发行并流通于市场的是金币;(3)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融化;(4)币值中的其他货币可以自由的与金币平价兑换;(5)黄金与金币可以自由的输入输出;( 6) 金币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
我国的货币制度(1)我国的法定货币名称是人民币,单位是“元” ,辅币是“角”和“分” 。
(2)人民币是唯一合法通货,禁止外币、金银流通,大陆只允许流通人民币。
(3)人民币坚持经济发行的原则。
(4)金准备制度(为了保证国际支付)。
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缺点:(1)纸币发行不受准备金限制及贵金属的约束,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使得货币发行的弹性很大,其成败依赖于人为因素。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四、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六、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但是,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八、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九、“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
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货币金融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货币金融学概述1. 货币金融学的定义货币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货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货币的产生、发展、运行规律以及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
2. 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内容(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2)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3)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4)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5)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二、货币与货币制度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一种广泛接受、用作支付手段、价值储存和计价单位的特殊商品。
2. 货币的职能(1)交换媒介:方便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2)价值储存:保值、增值。
(3)计价单位: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3. 货币制度的类型(1)金属货币制度:以金属货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2)信用货币制度:以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3)法定货币制度:以政府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1. 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交易的市场。
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等。
2. 金融工具概述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包括货币、债券、股票、衍生品等。
(1)货币市场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回购协议等。
(2)资本市场工具:如债券、股票等。
(3)外汇市场工具:如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
(4)衍生品市场工具:如远期合约、掉期合约、期权等。
四、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1. 金融机构概述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业务的特殊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2. 金融机构的类型(1)存款性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等。
(2)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3. 金融机构的业务(1)存款业务:吸收公众存款,为公众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2)贷款业务:向企业、个人提供贷款。
(3)投资业务: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
(4)结算业务:为客户提供资金清算、支付结算服务。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1. 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货币金融学资料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狭义货币,通常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
这里的现金是指流通中的通货。
活期存款,在国外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的代表,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2)广义货币,通常由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
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的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
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和对未来货币流通的预测都有独特作用。
(3)准货币,也称亚货币。
一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包括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
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所以,也称为近似货币。
3.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什么?货币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答:(1)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动性划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2)迄今为止,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已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
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做“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现金)的便利程度和买卖时的交易成本。
根据资产流动性不同,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层次:M1=C+D,M2=M1+S+T,M3=M2+Dn,M4=M3+L。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产生:社会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信用货币1.传统信用货币两种信用形式:一是银行债券二是纸币2.现代信用货币三、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二)流通手段职能(三)贮藏手段职能(四)支付手段职能在银行存钱属于支付手段职能(五)世界货币职能四、货币数量的界定(一)狭义的货币量:现金加活期存款(三)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划分的一般性标准应该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一般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成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一)基本公式M1=C+Dd(M1表示第一层次,C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Ds表示储蓄存款,Dt表示定期存款,Dn表示其他所有存款,L表示除存款以外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二)货币层次划分依据: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包含三重要求:1、不受损失2、及时转化3、现实购买力六、货币制度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包含四个方面: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角”“分”为辅币单位。
七、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大阶段。
金属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符合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制度信用货币本位制八、金银复合本位制九、金本位制的特点:1.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还,国家对铸币有法定的样式和含金量规定。
(最主要的)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贷款行为。
二、信用形式(信贷信用体系中,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信用。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1.证券:是对发行人未来收入与资产的索取权。
2.债券:是债务证券,他承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中进行定期支付。
3.利率:是借款的成本或为借入资金支付的价格(通常表示为借入100美元所支付的年利息战100美元的百分比)4.股票:代表持有者对公司的所有权,是对公司收益和资产的索取权是公司筹资的重要手段。
5.外汇市场就是货币的兑换产所,是资金跨国转移的中介市场。
6.汇率:用其他国家货币表示的一过货币的价格。
7.货币:在商品或服务支付以及债务偿还中被广泛接受的东西。
8.经济周期:经济总产出的上升和下降运动9.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货币持续供给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10.物价总水平:一个经济社会中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
11.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在一年中所产生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中两项不应归于这个指标(①对过去所生产的商品的购买,如梵高的画,股票或债券的购买②中间商品,因为会造成重复统计)12.总收入:指一年中生产要素在生产商品和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全部收入,总收入与总产出是相等的。
13.一级市场:是筹集资金的公司或政府机构将其新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等证券销售给最初购买者的金融市场。
14.二级市场:是交易已经发行的证券的金融市场。
两种组织形态(1.交易所2.场外市场)15.金融市场的结构:1.债务与股权市场2.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3.交易所和场外市场4.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16.交易成本:金融交易中所消耗的时间和金钱17.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上,交易一方对另一方缺乏充分了解,以至于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18.逆向选择: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
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后果即制造信贷风险的潜在借款人,往往是那些积极寻求贷款并且最有可能获得贷款的人。
19.道德风险:交易之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问题。
金融市场中的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从事不利于贷款人的活动的风险,因为这些活动增加了贷款无法偿还的概率,所以贷款人可能决定不发放贷款。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一、货币需求及其构成:一是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需求。
二是对可转让大额存单和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等高流动性证券的需求。
三是对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和抵押贷款等的需求。
四是对各种形式的信用卡(贷记卡)的需求。
五是对国债和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的需求。
六是对在线支付的需求。
二、货币供给:包括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M0)指流通中的现金,即货币当局持有的、以纸币或铸币形式存在的金属货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硬币”。
广义货币(M2)指M0加上准货币(M2)再加上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的存款货币。
其中, M0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M2是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在途资金;M2包括了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1、储蓄存款:在物价稳定,经济繁荣时期,居民和企业会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多收储蓄存款利息,此时银行增加的存款数量就称为“货币供给量”。
2、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个人和单位的零散闲置资金,商业银行需要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储户把钱存入商业银行后不办理任何存款业务,只是规定什么时间才能取回。
这种存款因无法计算利息,所以叫做“活期存款”。
3、定期存款:存款人与银行预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支取本息的存款。
定期存款一般分为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年、 18个月、 2年、 3年、 5年共9种,按存期不同,定期存款的利率从0.35%至4%。
4、可转让大额存单:由商业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大额存款凭证,具有较强的变现功能,但没有固定期限。
它既可作为质押品获得贷款,又可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5、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商业银行根据客户提出的申请签发的、允许其在限额内使用支票或汇票进行结算的账户。
该类账户实际上起着支票账户和汇票账户的双重职能。
6、其他存款:除了上述几项外还应扣减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临时存款。
如保证金存款、清算备付金存款、农村合作基金会存款等。
7、准货币:指未被冻结的存款,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小额信贷存款、邮政储蓄存款、财政部门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等。
货币金融学重点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重点知识点 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大小的工具。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1.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想象或观念的货币)2. 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必须具有完全的排他性3.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货币自身的量必须能够计量,价值尺度职能的技术规定——价格标准。
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也称交易媒介,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或媒介的职能。
特点: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2.不需要是足值的货币三、价值储藏价值储藏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被人们保存、收藏时所执行的职能。
特点:货币作为储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储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
四、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所执行的职能(作为债务清偿的工具)。
特点:1.货币作为价值形式独立存在,单方面发生转移。
2.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是交换的媒介物。
它虽然仍反映交易双方的买卖经济关系,但更多地反映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
3.货币作支付手段使生产者活动余地更大,它可以先买后卖。
4.潜藏着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的可能性。
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形成经济主体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一.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货币性“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在不损失价值的前提下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取决于交易成本和转换的便利程度)二、货币层次的一般划分1.第一层次:狭义货币 M1=C+D 货币的四项职能货币层次的划分C (Currency)指流通中的通货,包括硬币和纸币D(Demand Deposits)表示活期存款,指可以签发支票的存款类别。
M1是狭义货币供给量,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服务的直接购买能力,是央行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2.第二层次:广义货币 M2=M1+S+TS(Savings)表示银行储蓄存款T (Time Deposits)表示定期存款M2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直接和潜在的购买能力,有把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点从M1向M2转移的趋势。
2024年货币金融学知识点详解
商业银行
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为 主要业务,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非银行金融机构
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 基金公司等,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 和服务、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
创新银行业务
02
如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高端金融服务,以及互联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
金融工具的种类
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外汇等。
金融工具的特点
具有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等基本属性;不同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发展趋势
金融市场的监管
包括市场准入监管、交易行为监管、信息披露监管等方面,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 资者利益。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 2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通过提供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交易成本等方式,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 长。
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加和财富积累,为金融发 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需求。
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形成 了紧密的互动关系。
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呈现全球化、电子化、综合化等趋势;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和 监管模式。
03
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
金融机构的类型与职能
中央银行 作为国家的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 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政策性银行 由政府发起并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 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金融学重点归纳
货币金融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 是以信用为保证, 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制造的信用凭证, 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格雷欣法则: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 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被人们收藏、熔化或输出, 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将充斥市场。
3.货币制度: 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4.信用: 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基准利率: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6.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拆合多少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7、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拆合多少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8、直接金融市场:以证券类金融机构为核心, 通过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债权或产权来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
9、间接金融市场: 以存款类金融机构为核心, 通过存款类金融机构向资金盈余者出售金融工具, 向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所形成的市场。
10、货币市场: 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借贷或短期信用工具买卖所形成的供求关系的总和。
★11.同业拆借: 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为解决临时资金困难, 调剂头寸所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
12.票据贴现:票据持有者将未到期票据转让给贴现银行, 以取得资金的行为。
13、金融远期: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 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14.金融期权: 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合约。
15.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基金受益凭证聚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 进行多元化证券组合投资, 将投资收益按基金份额进行分配的金融机构。
16、政策性银行: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 为贯彻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 以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和长远利益为目标, 在特定的业务领域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专业性金融机构。
17、中央银行:18、货币需求: 指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 对货币需求的量的总和。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货币金融学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所发挥的一种功能,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交易媒介,是使所有的商品得以交换的功能。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后,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偿还债务或进行单方面价值转移时所具有的功能。
5、世界货币:当商品职能越出国境,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就会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这就是世界货币职能。
三、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划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1)M0(现钞)、(2)M1(狭义货币=现金+活期存款)、(3)M2(广义货币=M1+准货币,所谓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注:稳定物价,控制M0、M1四、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为了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作出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五、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基本内容)1、货币材料:是整个货币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2、货币单位3、货币种类4、法定支付偿还能力5、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6、发行准备金六、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3)跛行本位制:指国家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银币不能,只能以固定比例兑换金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4、金本位制的崩溃5、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形式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包括商品的赊购赊销和预付货款两种类型。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 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 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四、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目前, 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五、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 亦称主币, 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六、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 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八、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 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 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否则视为违法。
九、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 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但是, 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十、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十一、“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十二、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
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均可自由铸造, 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 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 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 而银币充斥市场, 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 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三、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 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货币金融学重点 精讲
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3、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4、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5、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6、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
7、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8、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9、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0、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1、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2、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3、外汇——是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14、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
15、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并无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货币金融学知识重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货币:○1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一般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
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接受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以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
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概括的讲,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足的金属作为后备。
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不兑现本位制,是指不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货币金融学
一、名词解释(完全):16个1、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组成。
2、货币化率:是指一国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商品与服务的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通常用M2/GDP来表示。
这个比重越高,说明一国的货币化程度越高。
3、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4、金融工具:就是可用来投资或投机以获取利润的有价证券(主要是),如股票,债券。
5、特里芬难题:是指以单一国别货币(如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将面临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
6、格雷欣法则:当两种实际内在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另一种则成为劣币。
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会退出流通,被储存起来,而劣币充斥市场。
7、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不再愿意持有有价证券,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8、电子货币:是计算几介入货币流通领域后产生的,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要求资金快速流通的产物。
9、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10、金融创新: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需要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与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
1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国库券、公债等)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2、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13、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1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指由若干个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一、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结果。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货币的演变1、实物货币:以实物作为货币,如牲畜、布帛、贝壳等。
2、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如金、银、铜等。
3、纸币: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如人民币、美元等。
4、电子货币:以电子方式作为支付工具,如信用卡、电子钱包等。
三、信用与金融市场1、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是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金交易的场所。
3、金融市场的结构:金融市场的结构是指构成金融市场的各组成部分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4、金融市场的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四、货币供给与需求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的货币量。
2、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动机而形成的对货币的客观需求。
3、货币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均衡状态。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2、金融调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调节经济中的货币数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
3、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从中央银行到经济部门的中间环节或途径,包括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两个传导机制。
货币金融知识点整理货币金融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实用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货币、信用、银行、国际金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货币金融学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整理。
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同时也是价值的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狭义货币:M1=通货C+活期存款Dd+其他支票存款+旅行支票2、广义货币:M2=M1+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M3=M2+Dn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存款;M4=M3+L 银行与金融机构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即期交易);储藏手段;支付手段(跨期交易);世界货币。
4、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和商品经济一样,都是以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
5、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主体、信用标的、信用载体、信用条件6、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7、信用工具: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是贷者与借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工具。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
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要求信用标的具备可转让性,以充分满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这就要求信用标的物由标准化的、可精确定价的和可广泛接受的载体来承载,这个载体就是具备充分流动性的信用工具。
8、主要的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作为典型的直接信用,具有交易直接而迅速、交易费用低等特点。
此外,商业信用在一点程度上扩大了商品交换渠道,调剂了商品市场,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缺陷】:1--授信规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限制;3--商业票据接受性有限;4--信用链条具有不稳定性。
(2、银行信用: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银行信用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等优势,它大规模地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能广泛地动员社会资金并进行全面的资金分配,不仅能提供信用,还可以创造信用。
(3、国家信用:政府通过财政部门向国内外各类主体举借债务而形成的信用。
既包括财政以债务人身份所形成的债务,也包括以债权人身份所提供的信用。
国家财政部门弥补赤字的方法主要是举债。
政府借债包括外债和内债:①举借外债的形式包括向国外政府借款、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向国际银团借款和发行国际债券等。
②内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发行国债,国债包括政府公债券(长期国债)和国库券(短期债券),其中国库券是主要形式。
(4、消费信用:商业银行或专门的消费信用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的以大型耐用消费品为抵押的贷款。
消费信用按信用对象不同可分为卖方信用和买方信用。
卖方信用是信贷机构对商品批发或零售商融通资金,以使其有能力对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服务;买方信用是信贷机构直接对消费者提供融资,以使其能一次性向销售商购买消费品,然后按协议定期向信贷机构偿还贷款利息。
当前主要的消费信用形式是买方信用。
(5、国际信用:国际银行信贷;出口信贷;市场信贷;政府贷款;补偿贸易;国际租赁;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9、信用工具的特征:1、偿还性:指信用工具按照其偿还期限要求偿还的性质。
2、风险性:投入的本金和所获得的收入遭到损失的可能性3、流动性:短期内变现少受损失的能力,活期有完全流动性,定期存款流动性弱。
4、收益性:收益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增值的基本目的。
安全性与偿还性成反比,与流动性成正比;收益性与风险性和偿还性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
计算:名义收益率:票面利息/票面金额;即期收益率:规定利息/信用工具市场价格;实际收益率=[(1+名义收益率)/(1+通货膨胀率)]-110、典型信用工具:(1、短期信用工具:①票据:商业本票、商业汇票、支票、银行汇票、信用证、信用卡②国库券(2、长期信用工具:①股票②长期债券11、利率计算题:I:利息、P:本金、r:利率、n:期限S:本利和单利的计算:I=P·r·n S=P(1+ r·n)复利的计算:S=P(1+ r) 的n次方I=S-P实际利率的计算: r=R-I=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现值=未来值/[(利率+1)的n次方]12、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这种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在产品市场上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在货币市场上由货币的供给和货币的需求决定的,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利率决定于货币市场供求的均衡水平。
关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各自的变动,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性变量,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
忽略了投资和储蓄因素,是有缺陷的。
13、利率的决定原理:投资储蓄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IS-LM模型。
IS(使投资与储蓄相等的利率和所得不同组合的轨迹)是减函数;L(需求)M(供给)是增函数。
14、利率的作用:利率是国家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在调节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对微观经济的影响:约束企业资金使用;改变个人金融资产结构;影响租金水平的变化。
(2、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1、调控整个经济社会信货规模。
(中行提高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是全国信贷规模收缩)2、调整国民经济结构(采取差别利率)。
3、调整经济增长节奏(经济过热时提高央行基准利率)4、平衡国际收支(逆差时提高利率,使国内经济降温,物价回落,出口增加吸引国际资本。
内衰逆差并存时,降长期利率,提短期利率)15、利率市场化:指利率市场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
意义:我国的市场利率管制存在弊端。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动因:入世后的现实需求;能提高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运行的调控效率,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关键;能推进我国相关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抑制金融“脱媒”现象泛滥。
16、中央银行的性质: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与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17、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即国家赋予央行的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2)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为政府融通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的各项活动;实施货币政策,维持金融稳定、货币价值稳定、对金融业实施监管;(3)银行的银行,即中央银行充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保管存款准备金、改变准备金率。
18、央行货币政策目标:(1)物价稳定,即在经济运行中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相对稳定;(2)充分就业,即凡有工作能力并愿意工作者均能较易寻到适当工作;(3)经济增长,即由生产资源充分利用引致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诸指标衡量的增长率;(4)国际收支平衡,即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之后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的状态。
19、央行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三大法宝):1、再贴现政策,具有警示性效应;2、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迅速但容易有负面作用;3、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买卖证券和票据,控制货币供应量。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
(5)直接信用控制,如信用分配、利率限制、流动性比率;(6)间接信用控制,如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20、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即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种中间环节相互间的有机联系或因果关系、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和实际变量的途径。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1)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途径;(2)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途径。
货供增,利率降,投资增,国民总支出增,国民总收入增【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名义国民收入的基本决定力量。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货币供应量是决定性因素。
即货供增,人支出增,收入增。
21、商业银行就是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并在经济生活中起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
22、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是银行经营的基础。
由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存款、借款、发型商业票据或金融票据)组成。
【资产业务】:就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
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贷款资产、证券资产【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不用或少用商业银行自己的资金,而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它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主要有:结算类、代理类、信息咨询类以及其他类等:特点风险较小。
信托租赁风险高。
23、商业银行的管理:【三性】经营方针:1、盈利性。
是基本方针,从损益表中反映。
2、安全性,会面临信用、市场、外汇、内部、政策风险。
3、流动性即变现能力。
24、商业银行管理理论:①资产管理。
②资产管理办法:资信评估6C原则品德、能力、资本、担保或抵押、环境、连续性;多样化资产;重流动。
③负债管理: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
优:保持流动性,变被动为主动,提高竞争力。
缺:通胀,增加银行负担,经营风险。
④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协调有效。
25、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金融中介业务收保险费,投资债券股票贷款)、投资银行(帮助公司销售证券的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为本企业内部筹融资金、促进技术改造和进步)、金融租赁公司(通过融资性租赁开展业务)、信托投资公司(受托代管理、经营经济业务)。
26、金融市场(人们通过各种金融资产交易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的功能:①媒介资金融通,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②具有支持规模经济的功能;③价格发现;④降低交易成本;⑤调节宏观微观经济。
27、金融市场的分类:(1)按融资期限【货币市场】:贴现市场(票据贴现,利息支付)、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市场、银行间拆放市场。
【资本市场】: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公司、政府债券)(2)按融资方式【债券市场】【股权市场】(3)按交易工具分为外汇、黄金、衍生金融市场。
28、欧洲货币市场存在的作用与后果:【积极】:解决国际资金供需矛盾,促进国际化;扩大信用资金来源;部分解决某些国家收支逆差;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进口生产设备技术;大跨国公司扩大投资,促进国际间生产与贸易发展。
【消极】: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因素;加剧西方通货膨胀;不利于其国内金融政策推行。
29、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
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