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

合集下载

谭嗣同

谭嗣同

1898.9.5光绪帝表示支持新政,召见谭嗣同
9.18夜访袁世凯 9.21西太后发动政变 9.24浏阳会馆被捕,愿以死报国 9.28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年仅33岁
经典语句
我自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使。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故居
英勇就义
Thanks for listening!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1865-1898) 汉族 湖南浏阳人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 的政治家,思想家,维 新志士。

主张中国要昌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
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 办工厂,该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生平简介
出生于1865.3.10
10岁时从师于欧阳中鹄,受到爱国主义启蒙。
反感八股文,与大刀王五成为挚友。 1884年离家出走,游历甘肃,新疆,山东等 地,观察风土,结交名士。开阔视野,使思 想富有斗争性。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妥
协无能而退让。中国战败,签《马关条约》。 1895.5.2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举人上书, 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谭嗣同义愤填膺。 1897著作《仁学》 1898.3创办维新团体南学会,创办《湘报》

谭嗣同的三首古诗

谭嗣同的三首古诗

谭嗣同的三首古诗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梦梅,号禹梅,晚号满庭芳,湖南湘潭人,清末革命烈士,辛亥革命的先驱之一。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革命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在政治上积极参与革命运动,而且在文学方面也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下面将分析谭嗣同的三首古诗,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首先是《题火焚船》:黑立空场日射丹,明天火照半城残。

惜哉乘风船即焚,生平事业也如空。

这是谭嗣同1898年焚船自焚前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通过描绘船舷起火的壮丽场景,表达了谭嗣同宁死不屈的抱负和坚持革命的决心。

全诗以黑白对照、反衬手法展示燃烧着的船舷,烈火映照天空、照耀半个城市,突出了谭嗣同个人事业的终结和代表性思想的继承。

其次是《焚椟诗》:残灯照影荧荧斜,瑶井镔铁弟兄家。

黄土覆顶无一事,主忧臣念漠然斯。

这首诗写的是谭嗣同发动湖南保皇起义后,他在被追杀途中,途经兄长家时写下的。

诗以残灯照影的形象描绘出兄弟的境况,利用反衬强烈表现出他们无依无靠的悲凉。

诗中的黄土覆顶无一事抒发了谭嗣同对祖国沦亡的深触,以及对自己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决心。

最后是《仲午颂》:车轮驰捷马蹄转,双阙双楼接近边。

事殷身冉六年学,国未真除恶果先。

这首诗写的是谭嗣同即将赴京应举时的心情。

诗中以车轮驰捷、马蹄转的景象描绘了谭嗣同怀着希望和憧憬奔赴京城的情景,展示了他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

诗中的事殷身冉六年学表达了谭嗣同为事业奋斗的艰辛以及他在革命道路上所获得的知识和成长。

最后两句国未真除恶果先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的信心。

谭嗣同的这三首古诗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了他作为革命家的担忧、决心和期望。

他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对个人事业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这反映了谭嗣同作为一位革命者的忠诚和为国家民族利益不懈奋斗的精神。

谭嗣同写的诗

谭嗣同写的诗

谭嗣同写的诗《晨登衡岳祝融峰》
年代:清作者:谭嗣同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道吾山》
年代:清作者:谭嗣同
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冬夜》
年代:清作者:谭嗣同
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

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

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

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桂花五律》
年代:清作者:谭嗣同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河梁吟》
年代:清作者:谭嗣同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江行》
年代:清作者:谭嗣同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

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

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

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角声》
年代:清作者:谭嗣同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

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

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

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谭嗣同简介及其思想分析

谭嗣同简介及其思想分析

谭嗣同简介谭嗣同(1865一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

湖南浏阳人。

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

后为新疆巡抚刘锦堂幕僚,曾往来于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数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

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

旋奉父命, 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

曾游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

同年底重抵南京,闭户养心读书, 成《仁学》2卷。

(①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仁”,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仁”的作用,故称其哲学为“仁学”。

“仁”是万物之源,它“以通为第一义”。

②而“以太”则是沟通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桥梁。

由于“以太”“不生不灭”,所以就肯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静止的、停顿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思想,从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

③并且认为封建“名教”是维护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封建网罗。

对秦汉以来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尤为猛烈,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

④在批判专制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以及变法等主张。

)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

1898 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

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

当宫中后党密谋政变,光绪帝传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时,即“拔刀以救上自任”。

谭嗣同原文及翻译

谭嗣同原文及翻译

谭嗣同原文及翻译《谭嗣同》一文是梁启超描写的爱国英雄谭嗣同的经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谭嗣同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谭嗣同梁启超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

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

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

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初,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

及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君拟旨,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传上言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令查出引入上谕中,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

君退朝,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

”至二十八日,京朝人人咸知懋勤殿之事,以为今日谕旨将下,而卒不下,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

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

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

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初二日复召见。

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曰:“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曰:“旷代之圣主也。

”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曰:“然,固有所闻。

”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

”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仆与足不同受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谭嗣同的爱国故事

谭嗣同的爱国故事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谭嗣同的爱国故事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更多⼉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为国捐躯,不只是在战场上才有。

那些为使祖国富强起来和恶势⼒⽃争的义⼠,同样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

清朝末年,发⽣过⼀次不成功的改⾰运动,叫戊戌变法。

谭嗣同等六君⼦就是为变法⽽死的义⼠。

谭嗣同从⼩就痛恨外国势⼒侵略中国,决⼼为祖国富强⽽奋⽃。

他和康有为等⼈提出变法的主张,却遭到了封建顽固派的激烈反对。

谭嗣同看出变法的艰难,对朋友们说:“就是杀⾝灭族,我也不会改变主张。

中国只有闹到新旧两党流⾎遍地,才有希望。

不然真是要亡国了。


1898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谭嗣同成了主要助⼿。

不料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维新⼈⼠。

康有为等⼈逃⾛了。

谭嗣同没有跑,他说:“各国的变法,没有不流⾎⽽成功的。

现在中国还没有⼈为变法⽽流⾎,这是国家不能强盛的原因。

如果要有⼈流⾎,就从我开始吧!”
谭嗣同被捕以后,毫⽆惧⾊,在监狱中写诗:“我⾃横⼑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他被押到刑场受刑前,⼤声喊着:“有⼼杀贼,⽆⼒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笑迎死亡的义⼠,⼼⾥装着祖国。

他⾃动⾛向死亡,因为他知道⾃⼰的死,有多⼤价值。

谭嗣同

谭嗣同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历史评价
千古罕见真贵族
再过数百年,人们也很难想象,我中华居然出过这样的人类骄子。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840年、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洋夷,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5000年所未有;那拉氏乾纲独断,发动政变,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行开天辟地之壮举。

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超前见识羞今人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

”——也就是说,二千年来,无非上面是强盗,下。

永远的谭嗣同

永远的谭嗣同

永远的谭嗣同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他是近代中国冲破封建罗网的领导者和积极推行变法维新的勇士,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

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著作《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解放思想的一个典型。

对谭嗣同,我至今还是很敬佩,他实际上是开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先河的先驱者,我很敬佩这个大丈夫,诗缨簪礼之家,投身现实,却被现实步步紧逼,以至到了生死抉择的地步,我喜欢看他们那些记事或抒怀的文字和诗词,那些诗词和他们的命运完美融合,让我知道我生在何等优雅而高尚的民族和文化里,苍天之下,他们的身影清瘦坚毅,看似柔弱,心里藏着的却是最刚强的勇气,精神里蕴着的却是最无私的牺牲。

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高尚的人,我想,中国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在一个无法建立起技术世界,把人从自然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国度,牺牲,就是保持存在与前往繁荣的唯一道路。

中国的变革,是从谭嗣同他们开始的,而谭嗣同的选择,就是中国变革的精神,方式,代价的全面呈现,到今天也没有丝毫差错,这个精神是--舍我,这个方式是-由民撼君,这个代价是-头颅,至今如此,没有丝毫变化。

谁要不相信,就可以再来试试,看代价会不会有到来的一刻。

谭嗣同最可贵的,是他的大智和大勇。

大智是他在那么早的时代里,就能预见到中国必经的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革,预见到不变革可能引起的后果;他的大勇是他以小民之低微,却敢和皇上论天下,和袁世凯谈兵变,和律法做挑战,敢把变革付诸实践,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最后,又自觉选择死亡,以自我牺牲的代价来完成人格的自尊和责任体系,来引领后者。

谭嗣同的名词解释

谭嗣同的名词解释

谭嗣同的名词解释谭嗣同,字云长,号梁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之一,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

在辛亥革命中,谭嗣同以其勇气和牺牲精神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敬仰。

他的一生注定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他的名字代表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首先,我们来解释谭嗣同的名字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谭,是指他的姓氏,也是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

在中国,姓氏既是家族的象征,也是个人身份的标志。

嗣字代表着继承,传承家族血脉的意义。

同,则是他的名字,取自《诗经》中的一句话,“兄弟具官,无咎无誉”。

这个名字显示了谭嗣同对于诗文的热爱和才华。

谭嗣同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的一个古老家庭,他的父亲是地方上的官员,家境富裕。

从小,谭嗣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养成了优秀的性格和刚毅的品质。

他也在学生时代展示出非凡的才华,特别是在文笔方面。

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与进步青年团体,开始了他的革命探索之路。

辛亥革命是谭嗣同人生的转折点。

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变革,旨在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谭嗣同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这场运动,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了浴火重生。

他积极组织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并积极筹备武装起义。

最后,他和其他革命志士一起,在广州发动了起义,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外族统治。

然而,这次起义遭遇到了强敌的镇压,谭嗣同不得不投身激烈的战斗中。

最终,他在光复军阵亡,年仅32岁。

谭嗣同的牺牲并没有被人们遗忘,相反,他成为了辛亥革命的象征之一。

他的名字被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那个时代无数革命烈士的代表。

谭嗣同的故事让人们不禁思考革命的意义和个体的价值。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者应该具备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除了在历史上对谭嗣同的描述和纪念,他的名字在当代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很多街道和学校以谭嗣同的名字命名,旨在纪念他的英勇和精神。

谭嗣同的精神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的人们。

他的坚定信念和为人民利益奋斗的精神,昭示着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谭嗣同介绍ppt演示

谭嗣同介绍ppt演示

时州等“才新 务十︑所常政 学日民言任︒年 堂记权皆中他初 真︾等当文首︐ 正等学时教先接 成含说一习加受 了有由派︐强了 培民此之协了倾 养族而民助时向 维主乘权任务维 新义风论总学新 志意扬︐教堂的 士识波又习中湖 的的︐多的维南 机书日言梁新巡 构籍益清启派抚 ︒发恢代超力陈 给张故︐量宝 学︒实在︒箴 生他︐教自的 ︐还胪学己邀 向把举中担请 他︽失大任︐ 们明败力了回 灌夷”宣分到 输待︒传教湖 革访孔变习南 命录子法︐协 意︾改革又助 识︑制新安举 ︐︽︑理排办 使扬平论唐 1898

• 政治

• 19世纪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改革等,使更多的民众获得了选举权和参政权,政治民主化 进一步扩大。英、美等国实现了文官制度改革,整顿了吏治,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从而保证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日趋完善。这些国家都为中国人建立资本主义 制度提供了示范。

)
)
(
……
)
(
(

上书创刊
新会学使 政等堂黄 ︐︐︑遵年 使又南宪 湖倡学︑月 南导会学︐ 成开︑政谭 为矿主江嗣 全山办标同 国︑︽的回 最修湘支到 富铁报持湖 朝路︾下南 气︐︐︐︐ 的宣以与在 一传及唐巡 省变延才抚 ︒ 法年常陈 维会等宝 新︑倡箴 ︐群办︑ 推萌时按 行学务察 1897 2
社会背景 • 民族危机的加深。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德、意、日、俄和葡萄牙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 区进行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豆剖瓜 分之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

谭嗣同简介_谭嗣同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谭嗣同简介_谭嗣同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谭嗣同简介_谭嗣同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篇一:谭嗣同简介谭嗣同简介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他是“千古罕见的真贵族”:再过数百年,人们也很难想象,我中华居然出过这样的人类骄子。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840年、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洋夷,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5000年所未有;那拉氏乾纲独断,发动政变,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行开天辟地之壮举。

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他超前的见识羞今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

”——也就是说,二千年来,无非上面是强盗,下面是奴才;上面是霸道,下面是苟且;上面是披着儒家外衣的狼,下面是披着儒家外衣的犬;上面指鹿为马,下面难得糊涂;上面黑,下面厚??,主子使唤奴才,奴才献媚主子。

“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

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

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通义也。

”——也就是说,领袖也好、官员也罢,不过都是为民办事的,税收是老百姓雇佣你们为我办事的钱。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的生平简介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的生平简介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的生平简介说道谭嗣同,熟悉中国近代史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包括他在内的“戊戌六君子”参加变法失败后被杀。

自古以来,想要变法都要付出代价,而谭嗣同也被梁启超成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谭嗣同的相关资料吧!谭嗣同的生平简介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最激进者。

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后来参与领导了发生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后怀着“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决心为变法而牺牲,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

虽然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是虚假的,但是他用博爱、平等、自由来冲决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常,在旧中国那个史况下,在激烈的反封建专制主义这点上,有它突出的进步性。

谭嗣同的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

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

谭嗣同介绍演示通用课件

谭嗣同介绍演示通用课件
益。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谭嗣同的成就
学术成就
开创变法维新思想
谭嗣同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经典, 同时吸收西方先进思想,提出了 系统的变法维新理论,为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倡导科学精神
他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提倡 以实证的态度对待知识和问题, 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推 动作用。
政治成就
参与维新变法运动
作为维新派的核心成员,谭嗣同积极 参与推动变法,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 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努力推行。
后世的评价
高度赞扬
后世对谭嗣同的评价普遍较高。他被视为民族英雄,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思想和行 动被认为具有前瞻性和勇气,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的评价
重新审视
在现代,人们对谭嗣同的评价开始重新审视 。一些学者认为,谭嗣同的思想和行动虽然 具有历史意义,但也存在局限性。他的对传 统的抵制态度可能导致文化上的断裂,对中 国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 有人认为他对现代化的追求过于急功近利, 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利家庭背景ຫໍສະໝຸດ 010203
父亲
谭继洵,官至清政府户部 郎中
母亲
徐氏,传统女性,对谭嗣 同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兄弟姐妹
共有兄弟八人,谭嗣同排 行第六
教育经历
童年教育
在家接受传统启蒙教育,打下扎 实的文化基础
青少年时期
就读于浏阳著名书院“玉潭书院” ,接受新式教育,结识志同道合的 朋友
赴日留学
1884年,谭嗣同赴日本留学,学习 军事和政治,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谭嗣同介绍演示通用课件
目 录
• 谭嗣同简介 • 谭嗣同的成就 • 谭嗣同的思想 • 谭嗣同的影响 • 谭嗣同的评价

谭嗣同

谭嗣同

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 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 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 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 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 及于难。 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 “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 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 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 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 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 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 “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 就戮。呜呼,烈矣!
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 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 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 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为世 称“戊戌六君子”之一。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 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 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 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初十日,就被捕了。被捕的前一天,有 几位日本志士苦苦劝他去日本,谭嗣同不 听;再三劝他,他说:“各国变法,没有 不经过流血就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 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是国家不富强 的原因啊。有流血牺牲的,请从谭嗣同开 始吧。”终于没有离去,所以遭了祸。 谭嗣同已经被囚在监狱里,在牢房墙壁 上提了首诗,说道“望门投宿思张俭,忍 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 胆两昆仑。”在八月十三日这天,在刑场 上被害,享年三十三岁。就义的那天,围 观的达万人,谭君慷慨激昂,神情没有丝 毫改变。当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谭君喊 刚毅上前来说:“我有句话……”刚毅走 开不听,于是从容就义。啊!壮烈呀!

谭嗣同

谭嗣同
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
翻译:
今年四月,决定国家大计的诏书已经下达,谭嗣同由于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光绪皇帝宣召,恰巧生大病,不能去。到七月,谭嗣同才带病进见皇帝,他回答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意,皇上破格提升他,赏赐四品卿的官衔,做军机处办理文书的官,和杨锐、林旭、刘光第共同参预新政,当时号称“军机处四大臣”。参预新政的人,就像唐、宋的“参知政事”,实际上是宰相的职位。皇上想重用康有为先生,可是皇上害怕西太后,不敢实行自己的意旨。几个月以来,皇上有什么事情要询问,就命令总理衙门传达圣旨,康先生有什么事情要陈述启奏,就只能写在呈给皇帝的奏书里。自从四大臣进入军机处以后,皇上和康先生的意见才能略微沟通,皇上决心要进行大改革了。可是西太后和那些反对变法维新的顽固派的忌恨也更加深了,不到十天,戊戌政变就发生了。
1898年3月,他又与唐才常等人创建了维新团体南学会。南学会以联合南方各省维新力量,讲求爱国之理和救亡之法为宗旨,“演说万国大势及政学原理”。为了加强变法理论的宣传,他还创办了《湘报》,作为南学会的机关报,由他任主笔。由于对湖南新政的尽力,使他以“新政人才”而闻名。光绪《明定国是诏》后不久,就有人向光绪帝推荐谭嗣同,光绪帝同意召见。8月21日,他抵北京。9月5日,光绪下诏授给他和林旭、刘光弟、杨锐四品卿衔,参预新政。次日,光绪又召见他,表示自己是愿意变法的,只是太后和守旧大臣阻挠而无可奈何,并说:“汝等所欲变者,俱可随意奏来,我必依从。即我有过失,汝等当面责我,我必速改。”光绪帝变法的决心和对维新派的信赖使谭嗣同非常感动,觉得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已经在握。他参政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已是剑拔弩张。慈禧太后等人早有密谋,要在10月底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发动兵变,废黜光绪帝,一举扑灭新政。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要袁带兵入京,除掉顽固派。袁世凯假惺惺地表示先回天津除掉荣禄,然后率兵入京。袁世凯于20日晚赶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密报西太后。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他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但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谭嗣同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他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1899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墓前华表上对联写道:“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的故事

谭嗣同的故事

谭嗣同的故事
谭嗣同,清末民初著名的爱国者和革命家,他的一生经历跌宕
起伏,充满传奇色彩。

谭嗣同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就
饱读诗书,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聪颖好学,深得父母的宠爱。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中,谭嗣同却对国家的命运
和人民的疾苦充满了深切的关怀和思考。

年少时的谭嗣同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坚定的意志。

他曾经
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出路。

他在日本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革命者,一起探讨国家的命
运和未来。

这段经历使得他的爱国情怀更加坚定,决心投身革命事业。

谭嗣同回国后,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成为了革命党的一员。

他奋发图强,为了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努力。

他曾经在南
昌起义中担任要职,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革命的
道路充满坎坷和艰辛,谭嗣同也历经了许多磨难和挫折。

谭嗣同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影响
了许多后人。

他在革命事业中英勇无畏,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让人们铭记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家。

谭嗣同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之心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牢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之奋斗不息。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谭嗣同这样的英雄人物,我们才能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现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

谭嗣同

谭嗣同

谭嗣同谭嗣同【谭嗣同】(1865-1898),中国近代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

字复生,号壮飞,清·巡抚谭继洵之子。

湖南省浏阳人。

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

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各地,吸收新学知识,结交名士。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成稿。

1897年在湖南协助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

1898年8月以徐致靖荐,被征入京,任四品衔军机章京,参与戊戌变法。

9月政变发生,被捕入狱,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他从“日新”变化思想出发,抨击封建专制及其纲常名教,提出“革去故,鼎取新”,认为“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具有冲决封建网罗的斗争精神。

他继承王夫之“道不离器”的观点,认为“道必依于器而后有实用”。

并借用当时物理学名词“以太”表示世界本原,认为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关联、变化和结合,都是“以太”的作用。

但又把以太的“用”称用“仁”,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把佛教思想奉为真理,还主张“吾贵知,不贵行”、“贵中和”等。

能诗,所作富有爱国精神,风格雄健。

联语多有诗意,人称“隽才”。

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

家无儋石;气雄万夫。

——谭嗣同自题北京居室莽苍苍斋(此联题北京寓所“莽苍苍斋”。

上联“儋石”,“儋”通“担”,指少量米粟。

上联谓其资财不富,不屑治理家产。

化用《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

”下联“气”,指浩然之气。

联语奇峰突起,一语宕开千层浪,生活虽清贫却有常人难比的英雄气慨,爱国志士之胆识豪气跃然纸上。

联语豪爽明快,恢宏豪迈,以致康有为一见大为惊奇,称它“露圭角而无静穆之致”。

其意即如纯洁的美玉,有棱有角,锋芒锐利。

此联悬于居室,可想见作者时时警示自己的苦心。

谭嗣同的诗句

谭嗣同的诗句

谭嗣同的诗句
1、《狱中题壁》谭嗣同〔清代〕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翻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在逃亡中投宿时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

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自仰天大笑,慷慨赴死,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2、《潼关》谭嗣同〔清代〕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翻译: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流的黄河流入辽阔的草原还嫌太束缚,秦岭山脉进去潼关以后就再也不知道何为平坦。

3、《有感》谭嗣同〔清代〕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翻译:世间没有什么事物能抵得过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应当面对苍天痛哭一场才罢休。

四万万人民啊一起痛哭吧,辽阔的远方哪里还有中国的疆土!。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资料简介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资料简介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资料简介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戊戌六君子之一。

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戊戌六君子谭嗣同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戊戌六君子谭嗣同资料简介谭嗣同是清朝末期的有名维新派政治家以及思想家,在很多遗传至今的历史文献之中都有对谭嗣同的介绍,谭嗣同的相貌英俊,其祖上世代为官,早期在其父亲的逼迫下,谭嗣同曾经多次赴京赶考过,但是因为厌恶当时的科举制度,所以谭嗣同屡次落榜。

然而这并不是谭嗣同简介里面透露给我们最主要的信息,最主要的是在自己目睹了清朝政府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之后,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去救国救民,他发愤图强,为了可以时刻激励自己,谭嗣同甚至直接给自己改名叫“壮飞”,以此来时刻勉励和提醒自己。

在1894年的时候,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当时的清军败得相当的惨烈,甚至签订了一系类的丧权辱国,割地赔偿的协议,在这样的情况下,谭嗣同感到异常悲愤,但是同时也是这种悲愤让他明白了再多的词藻除了可以表达心情之外,根本无法起到任何救国的作用,所以谭嗣同提出了变法的主张,这是谭嗣同简介之中提到谭嗣同决心变法的主要原因。

另外,通过谭嗣同简介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个信息,那就是谭嗣同是湖南维新之风的首位创始人,为了可以让他的维新变法获得成功,他曾北上游学,结识了一些同样拥有变法精神以及爱国热情的有学之士,梁启超,康有为等就是在当时结识的。

谭嗣同的精神说起谭嗣同,想必没有人不熟悉这个拥有一腔爱国热血却无力保护国家的英雄,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人,更是首个为了国家变法流血的英雄。

当然,这些美誉离不开谭嗣同的精神。

首先,从他一生的经历和处事态度来看,他的精神无疑是体现在他可以为了国家不顾一切,甚至是失去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正是对他这一精神的最好体现。

当时,明明可以逃跑的谭嗣同,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毅然站上了断头台,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为变法而流血的人,他的这一爱国精神一直是值得中华儿女学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嗣同
《谭嗣同》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一、教学目的:学习本文通过对话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了解一些文言常用词语;了解谭嗣同为了变法图强而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的变化。

难点: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和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时数:阅读课文三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字词正音:觐ì(朝拜皇帝)擢ó(提升)懋à(勤勉)朕è(皇帝自称)崐恸ò(极悲哀)劾é(揭发罪状)榻à(狭长而较矮的床)擘ò(•大姆崐指)谒è(拜见)箧è(小箱子)杵ǔ(姓)臼ù(舂米的器具)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崐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宣传家和学者。

光绪二十一年(年)跟随其师康有为公车上书,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崐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范文写作发表《变法通议》,《西政丛书》,后主讲崐长沙时务学堂,为维新变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光绪二十四年(年)入京,参与康有为的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后逃入日本。

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与《新小说》,崐热情介绍西方社会科学,提倡小说界革命,对当时知识界有很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由日本回国,曾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但
坚决反对崐袁世凯称帝,并策动自己的学生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年冬他脱离政界,专事著述。

他以报刊为园地,变革了传统的文学语崐言,创造了一种新的散文体裁,即新文体,这是文言文的一次大解放,不崐但冲击了恹恹无生气的桐城派古文,而且成为五四时期文体改革的先导。

崐他还有许多有相当影响的文学理论著述,如《饮冰室诗话》,热情地赞颂了当崐时的新诗派;《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高到文学之最上乘崐的地位;《丽韩十家文钞序》,深入论述了文学与民族的关系。

本文是用新民体写的,因而文字浅显易懂。

时代背景:戊戌变法,又叫戊戌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

作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则是康有为、梁启超。

康、梁谈笑风生变法,得到要巩崐固清朝统治、急于从慈禧太后手中将国家权柄夺过来的光绪皇帝和帝党官僚的崐支持。

戊戌年(年)月日,光绪帝宣布变法。

•封建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崐和后党官僚感到这是对他们的最大威胁,立即采取措施,派*诈阴险的荣禄署崐理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董祥福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袁世凯的新练崐陆军)以重兵来控制北京政局,月日发动政变百度,新政只维持了天,•史称崐百日维新。

解题:本文节选自《戊戌政变记·殉难六烈士传》中的《谭嗣同传》。

该书写于崐年,即戊戌政变的当年,记载了戊戌政变是始末详情。

六烈士是谭嗣同、崐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是维新崐运动中的左翼,他所著《仁学》一书,猛烈地抨击了二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崐在当时是一部思想敏锐、富有战斗性的著作。

《谭嗣同传》一书,简练而生动崐地记录了他的一生,并详述了他的学术思想。

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崐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前面两句借张俭、•杜根因得罪统治者被迫逃亡和崐忍死的遭遇表现维新派人物当时的处境;后面两句表现作者对顽固派的蔑崐视,说明维新志士无论去留,其品格都像昆仑山一样高大。

)谭嗣同临刑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本文是传记,先概述后详叙,全文以叙述为主,在叙述中也穿插了一些生崐动具体的描写和议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叙述的事件和描写的情景都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层次清晰。

传(传记)是一种文体的名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通常由别人记崐述。

但也有自己记述的称作自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记述翔实的史实
为崐主(本文、史记、汉书),二是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思想汇报专题精崐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文学描写。

写好传记的三个条件:掌握材料,熟悉人物,运用文学手法。

今年四月⑴,定国是之诏⑵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⑶荐,被征⑷,决定事已经下达由皇帝宣国是:国家大计。

是通事适大病,不能行。

至七月,乃扶病入觐⑸,奏对称旨⑹,召患重病去应召才带病朝见皇上回答皇上的话很合皇上的大病:名作动,患重病皇上超擢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⑻,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心意破格提升官衔的处一起预新政,犹唐、宋之参知政事⑼,实宰相之职也。

皇上欲大用康就像实际上是重先生,而上⑽畏西后⑾,不敢行其志。

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太后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询问的事则令总理衙门⑿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传达圣旨陈述上奏的事就把它写在的书信里⒀而已。

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⒁欲这以后意见才能稍微沟通决心要少通稍行大改革矣。

而西后及贼臣⒂忌⒃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实行重大*臣们怕得更加厉害不到变法发生而:表转折而:表顺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