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历史英雄——谭嗣同PPT课件
碧雪丹心谭嗣同.ppt.
![碧雪丹心谭嗣同.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3d4925580216fc700afdd9.png)
谭氏家风:善良对人 刻苦读书
谭嗣同出生於北京 长居浏阳会馆
就义於北京 菜市口
浏阳大夫第
谭嗣同墓
二、志趣性格
1、儒而不腐 读书广博 ,独立判断 ,厌恶科举。 2、侠气刚毅 “壮飞” 精通剑术、拳术,擅长骑马射箭 。曾出塞打 猎,在险峻山路上连跑七天七夜,行程千里。 结交江湖侠士大刀王五,通臂猿胡七。 终生好友, 共谋大事。
这样的经历造就了谭嗣同独特的生死观: 生,本身没有足够的快乐,所以他并不 迷恋; 死,是随时可能发生,因而也不是值得 特别恐惧的事情,有时候甚至还是对痛苦 人生的一种解脱。
哲学层面,用近代西方物质不灭规律来说 明生死的同一性。 人,包括躯体和灵魂两部分。躯体由“筋 骨血肉”等物质组成,它的生与灭只是物质 成分的聚和散,转换了一种形态,所以“生 固非生,灭亦非灭”。
道德层面: 1、一个有个性的读书人——君子人格 “杀生成仁,舍生取义”;“请自嗣同 始!” 2、一个臣子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感恩意识 3、一个儿子 “谭生才气横天下,不忍逋 逃累老亲” 。 ——孝道原则
心理层面:童年少年经历产生的深远影响 12岁,白喉席卷北京,“五日三丧”—— 母亲、二姐和大哥; 谭嗣同“气息奄奄,生死莫卜”,昏死三天 复醒,父亲因此给他取字“复生”; 继母虐待,“受厄家庭,毫无生人之趣”; 25岁,二哥嗣襄突然因病去世。
剑胆琴心谭嗣同
一、家世生平
谭嗣同,字复生 ,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封建 官僚家庭。祖父谭学琴,县衙门小吏,积累了财富,乐意 助人 “逋券累累,塞椟溢笥”遗言后人读书。 父亲谭继洵为官清廉,体恤民生 . 母亲徐五缘出身贫寒,勤劳、善良、刚强。影响谭嗣 同没有纨绔习气 .其母逝后,为父妾所虐,倍受孤苦,受 封建纲常伦理的毒害极深。
我心中永远的英雄----谭嗣同
![我心中永远的英雄----谭嗣同](https://img.taocdn.com/s3/m/a490911014791711cc79178d.png)
我心中永远的英雄——谭嗣同——11级信息班欧阳前程“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首让人热血沸腾的《狱中题壁》似乎把我的思绪前回答了那个动乱的时代,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他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热衷于改革不计个人得失的政治家,他临危不惧,崐视死如归,千方百计关怀同志,认识到变法必须流血,超越了历史上主张革新崐的政治家的认识。
我作为浏阳人为他的壮举深感自豪,正是有了他们这些敢于为民族大义不惜牺牲自我的时代前沿者,才没有使我们的民族完全的沦丧,保住了我们中华民族仅有的一份名族魂!!谭嗣同——他就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谭嗣同一生的政治实践虽然很短暂,过程却是波澜壮阔,影响也甚为巨大。
在谭嗣同有限的三十四个春秋中,他的政治活动大概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其一、三十岁以前,谭嗣同基本上是在传统士家子弟的旧路上踯躅。
在父亲的设计之下,他不得不研习八股、参加科举以此来求取功名,由于他志不在此,期间的四次科考他都名落孙山。
谭嗣同便将他的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四海游历,广交朋友之上,同时谭嗣同开始接触西学,对于中国的政治形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所以这一时段的谭嗣同基本上将自己的政治实践游离于全国政治中心之外,亦可以说是其一生政治生涯的理论积蓄期;其二、三十岁以后的谭嗣同迎来了他个人政治生涯的黄金时段。
甲午之战是促成谭嗣同投入激进的维新政治实践的直接动因,这段时间里,由于他在地方维新运动中的出色表现,使他成为继康、梁之后全国最具威望的维新派领袖,并以此得到光绪帝的青睐,而进入领导全国维新运动的核心机关。
在短暂而激烈的政治实践(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谭嗣同的政治理想人格不断的强化,但是由于他内心深处的政治功利主义倾向并未有减少的趋势,这使得他的人格上的理想化和现实性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强烈。
儒家圣人观造就了谭嗣同的政治人格,于是便有了谭嗣同心中的“圣君情结”,在时代变革的风云之际,就会产生受命感、成圣王感、破坏感和改造感。
谭嗣同《潼关》ppt课件(15页)
![谭嗣同《潼关》ppt课件(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f4dfa54bcd126fff6050b3d.png)
小组合作 探究诗歌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
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 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修辞关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 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 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 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 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人物典故 ——剑胆琴心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 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 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 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 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 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 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 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 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 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 “戊戌六君子”之一。
意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久远 簇cù:簇拥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拘束
由诗入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 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 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 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到巍峨险峻, 不知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 真令我赞叹佩服!
师生互动 分析诗歌
作者关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 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 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 《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 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高二语文ppt课件 谭嗣同传课件
![高二语文ppt课件 谭嗣同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8943ccf8c75fbfc77db2b2.png)
5.文言句式 (1)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判断句,“乃”表判断) (2)胡乃荣之私人(判断句,“乃”表判断) (3)为父妾所虐(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4)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被动句,“被”表被动) (5)而君亦为陈公所敦促,即弃官归 (被动句,“为„„ 所„„”表被动) (6)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被动句,“斩”,译为“被斩 首”) (7)弱冠,从军新疆(省略句,“军”后省介词“于”)
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判断动 此乃 . 词,“是” 丁宁而去副词,“就” (3)乃乃 . 直出密诏示之曰副词,“于是” . 君乃 扶病入觐副词,“才” 至七月乃 .
志也结构助词,的 未能尽四方之 . 初,君之始入京也用于主谓之间, . (4)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乎代词, . 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 代指“阴谋”
(8)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 (省略句,“与”后省 宾语“君”) (9)时南海先生方倡强学会于北京及上海 (状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于北京及上海”应在动词“倡”之前) (10)乃谋大集豪杰于湖南(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湖 南”应在“大集豪杰”之前)
(11)语以南海讲学之宗旨(状语后置句,“以„„宗旨” 应在动词“语”之前) (12)君不之信(宾语前置句,应“君不信之”)
1.字音辨识 溯 (sù )江 . 衍绎 (yì ) . 入觐 (jì n) . 参劾 (hé ) . 倜 (tì )傥 (tǎnɡ) . . 桑梓 (zǐ) . 恸 (tò nɡ)哭 . 家书一箧 (qiè ) . 记纂 (zuǎn) . 擘 (bò )画 . 颐 (yí )和园 . 就戮 (lù ) . 种臼 (jiù ) .
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 哉快哉!”这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 一些人“望门投宿”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 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 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 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 而我呢, 自赴一死, 慷慨激昂; 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 浩然肝胆之气! “ 去留肝胆两昆仑 ” ,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 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
谭嗣同介绍ppt演示
![谭嗣同介绍ppt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dd470c036edb6f1aff001f83.png)
时州等“才新 务十︑所常政 学日民言任︒年 堂记权皆中他初 真︾等当文首︐ 正等学时教先接 成含说一习加受 了有由派︐强了 培民此之协了倾 养族而民助时向 维主乘权任务维 新义风论总学新 志意扬︐教堂的 士识波又习中湖 的的︐多的维南 机书日言梁新巡 构籍益清启派抚 ︒发恢代超力陈 给张故︐量宝 学︒实在︒箴 生他︐教自的 ︐还胪学己邀 向把举中担请 他︽失大任︐ 们明败力了回 灌夷”宣分到 输待︒传教湖 革访孔变习南 命录子法︐协 意︾改革又助 识︑制新安举 ︐︽︑理排办 使扬平论唐 1898
• 政治
• 19世纪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改革等,使更多的民众获得了选举权和参政权,政治民主化 进一步扩大。英、美等国实现了文官制度改革,整顿了吏治,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从而保证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日趋完善。这些国家都为中国人建立资本主义 制度提供了示范。
)
)
(
……
)
(
(
•
上书创刊
新会学使 政等堂黄 ︐︐︑遵年 使又南宪 湖倡学︑月 南导会学︐ 成开︑政谭 为矿主江嗣 全山办标同 国︑︽的回 最修湘支到 富铁报持湖 朝路︾下南 气︐︐︐︐ 的宣以与在 一传及唐巡 省变延才抚 ︒ 法年常陈 维会等宝 新︑倡箴 ︐群办︑ 推萌时按 行学务察 1897 2
社会背景 • 民族危机的加深。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德、意、日、俄和葡萄牙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 区进行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豆剖瓜 分之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
18《谭嗣同传》课件 (用)
![18《谭嗣同传》课件 (用)](https://img.taocdn.com/s3/m/0a291165caaedd3383c4d3b2.png)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借谭嗣同还魂,树一有血有肉有情有爱 之人,铮铮铁骨与柔情似水,真英雄耳。其妻 曰:“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 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水”意思就是:今 生把你遗忘,来世再续前缘。谭嗣同为英雄被 铭记,被妻忍痛忘记今生之情,其实,两者一 样刻骨铭心。)
(二)介绍谭嗣同撰述《仁学》的 由来及其在湖南从事新政的情况。 需次:挨着次序,等待补官。 冥探:深探。 心法:思想方法。 衍绎:发挥。 提倡桑梓:(在)家乡提倡(新 学)。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三)介绍谭嗣同北上从事新政的情况。 国是:国事,国家大事。 大病:名词活用作动词。患重病。 入觐:朝见皇上。 超擢:破格提拔。 少:同“稍”,稍微。 锐意:意志坚决,勇往直前。
第五段介绍谭嗣同被捕及就义的情况。 重点字词:擘画:(谋划,商量) 竟日:(竟,终;整天) 及难:(赶上灾祸) 系狱:(被扣押在狱中) 春秋:(年岁) 问题讨论:(1)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做了哪 些事?
一是劝梁启超出走以图将来,二是要梁启超设法 营救康有为,三是把书籍文稿交托梁启超,四是 与侠士(大刀王五)谋救光绪帝。
解读课文 (一)介绍谭嗣同的出身、性情, 交代其初学新学的情况。 倜傥:豪爽洒脱。淹通:深通。故 操心危,虑患深:语出《孟子· 尽 心上》,内云:“独孤臣孽子,其 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意思是说,受疏远的大臣和地位卑 贱的儿子,经常操心着危难的事, 深深忧虑着祸患的降临,所以能通 达事理。
引进介绍西方文化, 发起领导了“诗界革 命”、“文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和戏 剧改良运动,成为 “五四”文体改革的 先导,创造了一种新 的散文体裁“新文 体”,将小说提高到 “文学之最上乘”的 地位。作品结集为 《饮冰室文集》。
谭嗣同《潼关》ppt课件(15页)
![谭嗣同《潼关》ppt课件(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f4dfa54bcd126fff6050b3d.png)
小组合作 探究诗歌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
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 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修辞关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 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 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 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 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人物典故 ——剑胆琴心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 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 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 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 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 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 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 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 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名人评价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 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 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 志锐。
北京西城区政协主席杜灵欣:作为近代中国 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的 思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他敢于担当、勇于 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 化改革需要的一种精神传承。
潼关
谭嗣同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诗意。பைடு நூலகம் 2、感知少年谭嗣同 冲破束缚,
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谭嗣同的历史事迹和 本文写作背景。
《谭嗣同传》课件
![《谭嗣同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15c9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d.png)
谭嗣同在推行新政时,注重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这启示我们在改革中,需 要注重实际效果,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 义。
对个人信仰的启示
个人信仰的力量
谭嗣同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信仰而死。 这启示我们,个人信仰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支撑和行为导向具 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信仰,并在实践中不断强 化和践行。
1877年进入浏阳县 学,开始接触西方文 化知识。
02
谭嗣同的改革思想
改革背景
清朝末期社会矛盾激化
传统制度的弊端
农民起义、外国侵略、官僚腐败等问 题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 发展,需要进行改革。
民族危机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被瓜 分的危机。
主要改革思想
01
02
1884年进入官场,任刑 部候补郎中。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捕入狱,不久 被处决。
家庭背景
01
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为清末著 名官员谭继洵。
02
兄弟姐妹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 是其妹谭嗣婉,也是一名革命家 。
教育经历
幼年时在家中接受传 统教育,学习四书五 经等儒家经典。
1884年考中进士, 同年进入刑部任职。
总结词
评价谭嗣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
详细描述
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全面 评价谭嗣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探讨他在中国近代史上 的重要性和意义。
04
谭嗣同的诗歌创作
诗歌风格特点
01
02
03
情感真挚
谭嗣同的诗歌情感真挚, 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 自然的深刻感悟。
谭嗣同《潼关》ppt课件(15页)
![谭嗣同《潼关》ppt课件(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f4dfa54bcd126fff6050b3d.png)
情感关
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 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 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 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 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 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 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 诗。
拓展延伸 感知作者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 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 “戊戌六君子”之一。
诗意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久远 簇cù:簇拥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拘束
由诗入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 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 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 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到巍峨险峻, 不知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 真令我赞叹佩服!
人物典故 ——剑胆琴心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 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 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 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 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 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 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 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 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小组合作 探究诗歌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
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 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修辞关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 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 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 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 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谭嗣同《潼关》ppt课件(15页)
![谭嗣同《潼关》ppt课件(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f4dfa54bcd126fff6050b3d.png)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 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 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 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 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 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 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 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 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 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 “戊戌六君子”之一。
诗意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久远 簇cù:簇拥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拘束
由诗入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 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 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 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到巍峨险峻, 不知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 真令我赞叹佩服!
诵读赏析 当堂演练
“壮矣,维新欲杀贼而未回天,终成国恨; 快哉!喋血屹昆仑以昭肝胆,长醒吾民。
—— 余德泉评价康有为
欣赏潼关景 诵读潼关诗
/10/29
.
16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名人评价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 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 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 志锐。
北京西城区政协主席杜灵欣:作为近代中国 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的 思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他敢于担当、勇于 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 化改革需要的一种精神传承。
《谭嗣同之死》PPT精品教学课件
![《谭嗣同之死》PPT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921fd1a0116c175f0e48a1.png)
梁 启 超 简 介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 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他是中国近代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 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 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 方面。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 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 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 中举人。1890年,他拜康有为为师,受康有为 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 术,并一直追随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是康有 为的得力助手。
这里以杜根比林旭等同时被捕的人, 意思是期望他们能侥幸脱险,将来继续 推行维新变法。。
我自横刀向天笑
横刀:指横放在脖子上的刀。向天笑:表示 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
去留肝胆两昆仑
去:出奔。指康有为、梁启超;留:指自己。
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 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写了谭嗣同被捕前后的哪 些事?
愿每一个菇凉都不在委曲求全,不适合请潇洒的转身。 习惯了周末的时候,坐在电脑前,手机里播放着常听的歌曲,双手在键盘上敲打着心情,当然我不知道这心情是好,还是坏,只是说不上来的感觉,就像飘浮于蓝天中的白云,浮浮沉沉。什么时候,有了这种空洞的心际,什么时候缺少了一份关爱,努力的在过往的岁月里寻觅可以清晰可见的记忆,努力的去寻回原本属于内心欢快的声音,却总是无处可寻。 习惯了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日子,却也习惯了和友人朝夕相伴的情怀,在这喧嚣红尘中,我曾努力的让自己有一天可以远离这人情深海,却又因为情到深处而跌落,我渴望可以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却又同时期待,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和你从青丝走到白丝,我不求有一天,我们双宿双飞,生死与共,只求这一生自身可为真爱而追寻。
中国近代英雄人物ppt课件
![中国近代英雄人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544354dd36a32d72758164.png)
诗两首
除夕感怀(内顾何曾足肝胆) 除夕感怀(年华世事两迷离)
内顾何曾足肝胆,论 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 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霜阵北,谈 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 简生来忧患中。
年华世事两迷离,敢 道中原鹿死谁。①
自向冰天炼奇骨,暂 教佳句属通眉。②
无端歌哭因长夜,婪 一,华表一对,镌刻联语:"亘
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
山奔赴若波涛"。
1958年兴修水利,华表及石围板全部
被撬走。1983年9月,墓地复原并整修,
拜台的下方增筑护坡,并修85级水泥砖石
踏步的山径,方便上山凭吊。?
9
六君子
缅怀谭嗣同的文献节选
谭嗣同目睹时艰,自鸦片战争、甲午 战争以后,东西方帝国主义者步步侵 犯,得寸进尺;清朝廷腐朽昏庸,因 循守旧,苟且图存,生机已尽,他才 甘愿以自己的流血牺牲唤起沉睡的民 族。千百年来,那些以天下为己任, 忧国忧民,临大节而不辱,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的忠义节烈之士,从来都被 后来者奉为最高的楷模。他们身无寸 铁,手无缚鸡之力,有的只是满腔碧 血,一片丹心。但是为了变法、改革, 为了革命,他们上下求索,万里奔波, 披荆斩棘,含辛茹苦,为国家民族耗 尽毕生心血,直到最后一息,有的更 是慷慨赴义,从容就死。
中国近代英雄人物
1
简介:
谭嗣同(1865—1898),汉族, 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 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 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 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 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 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 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 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 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 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 君子”之一。
谭嗣同《潼关》ppt课件(15页)
![谭嗣同《潼关》ppt课件(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f4dfa54bcd126fff6050b3d.png)
情感关
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 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 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 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 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 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 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 诗。
拓展延伸 感知作者
小组合作 探究诗歌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
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 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修辞关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 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 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 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 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 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 “戊戌六君子”之一。
诗意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久远 簇cù:簇拥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拘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诗入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 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 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 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到巍峨险峻, 不知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 真令我赞叹佩服!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名人评价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 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 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 志锐。
北京西城区政协主席杜灵欣:作为近代中国 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的 思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他敢于担当、勇于 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 化改革需要的一种精神传承。
34 谭嗣同.ppt
![34 谭嗣同.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e54ad1caaedd3382c4d312.png)
~
義始之國變,康的,瀏
。!所未法不有政激陽 主﹄以聞,避為治進縣 要隨不有無追主家的人
。。
) , 字
1.
孔之仁曰無可言是是元仁
、間不耶者極仁無亦,,
論 墨 , 同 。 有 於 者 亦 仁 從 從 仁 , 則 。 而 三 無 不 從 也 二 二
孔曰能孔,。可二。從從
、墨調與曰能不從無兒人
墨。變耶:為知人,。,
抗困名是年制。則 拒妻軛酷來其又其 ,,民焉,下況教 在兄,矣三而名已 仁弟父。綱不者為 尚朋以君五能,實 有友名以倫不由之 少各壓名之奉人賓
,
倫必亦禮夫 常嚴猶,禮 皆立倫不, 原等常特依 於威親別仁 仁而疏為而 。苛,標著
持自識, 之亂而仁 也而刻則 。有繩自 禮,之然 與不,有
焉黔乃在皆遂君 。首並,三各臣
?器之器 (體道于于;能果 (也中而 短立。禮倫麗見非 興,有後 書而故樂紀于。空 算所所有 用道征,心麗言 學以謂實 報行,伐有思於而 之馭道用 貝,用,忠,耳已 義是矣, 元器也有孝有目, )器。果 征存;治友仁,必
)
4.
·
敘固盛言 不血更四以天 書既道
上無美新 新氣?時運不 變,
論 ) 往 而 必 , 不 草 不 行 新 報 , 用 變 不 無 極 三 新 木 新 ? , 貝 道 也
善斯 性以已 設性 ?情 善太立 之無
性 ,
性
故亦 也有而 詞性 可
曰善 。相論 。, 也
:, 成之 皆 ;
皆生 相, 使 無
性與 愛性 人 性
也形 之一 物 可
。色 能以 歸 言
,
何為而別之惡天 也也有欲世
不誰可有,者地 。。天為俗
可用名所與,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6
2. 爱国意义。
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面对着19世纪末帝国
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挺身而出,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呼吁“保
国”,反对“瓜分”,是近代中国摸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场爱国运
动。尤为可贵的是,他们把自己的政治要求汇入到救亡运动中,使
变法运动与救亡运动结合起来。对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维新运动带有全民政治运动的性质。
3. 启蒙意义。
维新派在中国最早创办近代报刊,把旧式书院和私塾逐渐转变
为近代学校,广泛建立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社团。他们大力提倡西
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
打开了知识分子的眼界,使他们重新认识世界,为后来人们接受新
2021
3
人物事迹
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 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 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 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代表著作《仁学》、《寥天一阁文》、 《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后人将其著作编为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夫人李闰在他就义后取“忍死须臾待 杜根”之意自号“臾生”,做悼亡诗:
闰
盱衡禹贡尽荆榛,国难家仇鬼哭新。
饮恨长号哀贱妾,高歌短叹谱忠臣。
已无壮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后尘。
惨澹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
2021
思想扫除了一些障碍,这种思想影响不会因政变而消失。一批地主
阶级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思想,卷入到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旋涡中,
这正是维新运动的群众基础。戊戌变法之后,人们追求的社会目标
有了明显的变化,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人才已不单向官僚阶
层聚集,转而向其对立面转化。戊戌思潮过后,不仅大量的青年学
生大批地倒向革命阵营,相当数量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也退出了封建
官僚集团,另择他途。
2021
7
Thanks for listening
2021
8
5
人物影响
自感“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 因旧所能挽回者”,必须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 度实行改革,才能救亡图存。
这是一次国民的自省,是民族的一次觉悟。 1. 进步意义。戊戌变法颁布的法令虽然绝大多
数都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但它 表明历史走向是进步的。在政治上,维新派深 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主张设立议会,限制过 重的皇权,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逐步变封建专 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最终 失败了,但他们的宣传、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 革命的发展。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这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我心中的历史英雄 谭嗣同
人物简介 人物事迹 人物影响
2021
1
我心中的历史英雄
谭嗣同
2021
2
人物简介
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 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 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 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 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 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 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 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 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