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区域选择(doc 8页)
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及我国西部吸引外资对策
浅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及我国西部吸引外资的对策摘要:长期以来,fdi在我国的分布极不平衡,引资上的差距导致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差距。
本文分析了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异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吸引外资的对策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对策一、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差异的现状1、fdi在我国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fdi在我国东、中、西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地区实际利用fdi 的比重在80%以上,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fdi高度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
至2004年,我国实际利用fdi金额累计达6388.21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为5418亿美元,所占比重高达84.81%;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fdi金额累计分别为752.25亿美元和217.96亿美元,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11.78%和3.41%。
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4.79%、8.05%和7.1;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5%、6.5%和8.5%。
2、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增速加快,东西部差距缓慢减弱随着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区域布局开始优化。
2008年西部地区实际吸收外资66.19亿元,同比增长79.84%,增幅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占全国总量的7.16%,西部吸收外资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1年1-8月,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3.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14%,低于全国平均增幅1.57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4.21%,高于全国平均增幅6.5个百分点。
总体来说,尽管西部地区实际利用fdi增速加快,东部地区实际利用fdi比重在缓慢地下降,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利用外资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制约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因素1、基础设施落后,区位条件不利西部地区的区位劣势使其处于不利的fdi竞争环境。
跨国公司为什么选择在中国投资
讨论:跨国公司为什么选择在中国投资?经济人口环境因素(一)成本因素古典区位论认为成本最小化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标准。
包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工资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沿海城市成为廉价劳动力。
中国的人口红利得以充分的展现。
这些劳动力不仅工资需求小,对福利要求更是低得让外资欣喜若狂。
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血汗工厂”大行其道,“合理合法”。
对外资有足够的吸引力。
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来讲,劳动力需求旺盛,劳动力优势就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了。
除了传统的生产成本外,中国的交易成本也是跨国公司考虑的问题。
在寻找原材料和服务、搜寻商品市场、雇佣劳动力、谈判合同成本时,外商直接投资趋向于成本低的地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体系较完善,政府的工作效率较高,这也是跨国公司选择中国投资原因。
(二)市场因素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开放了,市场经济道路让中国对各类先进商品的需求迅速放大。
对这个人口最大国来说,许许多多的中高档商品生产力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其的需求刚刚进入初期。
因此,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这是吸引跨国集团来华的巨大原因。
而在当时,中国生产许多商品的能力还很差,而国外企业在中国的知名度高。
跨国企业在极度饥渴的中国市场中,可充分利用手中资源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狠狠切下一块。
(三)集群效应集聚效应也是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集聚效应是指由于经济活动和相关生产设施的区域集中而形成的正的外部性以及规模和范围经济。
一个区域之所以对外商直接投资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可以得到特定的服务设施和熟练劳动力,具有良好的区域形象以及大量产业的集中等。
而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投资市场都是外商所期盼的。
技术自然环境(一)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政治制度、政治稳定性、政策连续性、社会秩序、文化环境等都是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政治稳定性决定了投资的大环境,稳定的政治环境可以减少海外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减少海外投资的预期风险。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进行投资,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最早聚集在沿海地区,如广东、浙江、上海等地。
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也受益于国际贸易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的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实施,外商直接投资逐渐向内陆地区转移,如四川、湖南、河南等地。
这些地区通过提供便利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此外,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贸港的建设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
其次,我们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的注入,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外国企业的入驻促进了中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以汽车行业为例,众多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设立工厂,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零部件制造、物流和金融业。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
然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发达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过于集中,导致资源和产业布局不均衡。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过分竞争外商直接投资,导致各地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甚至出现赔本经营的情况。
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监管和管理,防止一些违规行为和不当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总体而言,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外商直接投资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空间分布江苏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其中以南京市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最高。
江苏省吸引外资的主要行业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
制造业是江苏省的主要产业,也是外资投资的重点领域。
在制造业中,电子信息、机械、化工、汽车和轻工等是外资投资的主要方向。
此外,江苏省的房地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其中以南京市和苏州市的房地产领域吸引外资最多。
二、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因素分析1. 区域优势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都非常高。
此外,江苏省有发达的水路、空路和铁路交通体系,与全球市场联系紧密,这些区域优势为外资企业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发展条件。
2. 强大的产业基础江苏省的制造业、房地产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产业非常发达。
江苏省拥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了大量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产业基础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商机和发展前景。
3. 开放型经济政策江苏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等方面的政策非常优越。
江苏省实行开放型经济政策,对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4. 人口优势江苏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江苏省的人口数量较多,教育水平较高,这些条件无疑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招聘条件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综上,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制于区域和产业优势,政策和市场策略也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外企在中国投资战略演变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以来外企在中国投资战略演变历史沿革!【导言】尽管所有在华跨国公司都提到中国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经济转型、经济增速下滑所带来的扰动,但是从中长期战略的角度,考虑到中国城镇化进程仍未结束,中产阶级正处于壮大的趋势,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重申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并未改变,中国仍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重点布局的区域。
【正文】第一章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历史回顾跨国公司作为推动当今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必定会引起诸多学者的探讨。
在华直接投资的外资企业是指在中国直接或间接投资的外来公司或个人组织。
投资的形式包括出口、设立公司、寻找合作代理等。
外商对华投资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外商对华投资呈现了鲜明的阶段性特点。
系统的概述外来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一方面,有助于总结历史教训,彻底明白经济上的独立是以政治独立作为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对未来外商在华投资与经营提供风向标,使外商明白中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19世纪末至21世纪,中国是外商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也是许多跨国公司投资的热土。
现阶段在吸收外来投资建厂的同时,我们需要对过去外来企业在华投资的历程进行详细的概述,以便为未来如何吸收外来资金进行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本文首先对在华跨国公司在华的发展进行概述,时间跨度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在分析的同时吸取各阶段发展的特征共性,做出外商对华投资发展的轨迹模型,我们发现当前外商对华投资正处于从调整阶段至稳步的过渡期。
一、1949-1978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概况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华外资企业根据形势纷纷将企业资金外移。
以上海为例,1949年5月,上海外资企业为910家。
其中,属于英、美、法、瑞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有685家,雇佣工人5万多人,资产总值估计约为5亿美元;属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为225家,但多数是小工商企业,资产很少,职工数也不多。
新中国成立时期,国家鼓励华侨回国投资建厂,积极引导投资方向的问题,政府制定投资条例。
第7章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
作用:
1、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中国经 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3、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4、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和完善
(四)中国利用外资的负面效应
外商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促进作用 是不可否定的。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 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本的积累,国内资金短缺状况 已得到缓解,目前出现了庞大的银行存贷差额, 闲置资金不断增加,外汇储备逐年攀升,过去资 本与外汇的双缺口已被双剩余所取代,此时外资 作为资金补充的功能越来越小。
2、超国民待遇的不平等竞争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资企业贯彻“税负从轻、优惠
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普遍地给予外资企业税收优 惠待遇。如所得税方面,外资企业名义税率是15%,实 际只有11%,在一些地方仅有7.5%;内资企业名义税率 为33%,实际为22%,国有大中型企业则高达30%。超国ຫໍສະໝຸດ 待遇引起的不公平竞争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很
公共工程,如高速公路建成-收费)
(三)中国利用外资的作用
现状:截至2005年,中国共实际利用外资8091.3 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224.3亿美元。2005 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达638.1亿美元(未包括对外 借款),是1985年的28.2倍,1995年1.7倍。外资 大量进入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 作用。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 增加值18976.7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28.6%;实现进出口总额8317.2亿美元,占全国 的58.5%;其中出口额4442.1亿美元,占全国的 58.3%,与1999年相比提高了12.8个百分点,比 1991年则高出了31.5个百分点。
跨国投资微观区位选择(经济中心区)
(以中国为东道国,分析跨国投资微观区位选择的具体原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集中于经济中心区的区位选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的存在,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已成为必然趋势。
这不仅为作为东道国的中国带来机遇,也为外资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英国学者邓宁的折衷理论优势明确地指出区位优势是跨国企业是否进行直接投资的关键因子,从微观上讲,选择何处投资才是跨国公司的重中之重,因为还关乎到跨国投资的命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选定合适的投资区位,是跨国公司为了长期利益的存在和市场发展的首要之选。
跨国投资中,经济中心区是一个相当优势的选择,因为跨国投资与在母国投资不同,投资并不十分了解投资国各地的情况,也不可能进行十分周全的区位论证。
因此,跨国投资在寻求当地原材料和供应商,确定市场机遇,招募高水平劳动力等方面均需要具备较高的摸索成本,这便促使投资者仿效东道国已有的投资格局,以减少因不了解情况而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增加,这时经济中心区便成为跨国投资者的首选。
1979-1985年的合资企业投资数据,我国的外资投资区位也是集中于经济中心,这些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400家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等科技和技术成熟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抓住市场前景广阔的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这两个地区分别以深圳、上海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水平。
其实,跨国投资将区位选于经济中心区的原因不单如此,还综合考虑了各种需求下的区位条件优势。
例如,传统工业生产地带的基础。
技术型人才和高水平劳动力,市场前景广阔,交通便捷度和教育信息,以及最重要的政策环境,在这些因素里,个跨国投资各取所需,这也是跨国投资最感兴趣的资源和条件。
一般来说,生产成本最低和利润预期最高的区位很容易成为投资地同时人口密集和相对高水平收入以潜在的销费市场也很受跨国投资者的青睐,这就要求跨国投资者对技术型人才和劳动力的选用做出了抉择;市场环境方面对于投资者至关重要,信息的汇集,消费的能力以及潜在的商机和利益,可是决定着跨国公司在该中心区的发展命脉;传统的产品(产业)地带先天条件较好,良好的基础设施,这样的环境很有利于跨国投资在一定时间稳扎稳打,立于一席之地;政策环境和交通、教育能够看出跨国投资者更激烈的反应,政治稳定,再加之对外资的优惠鼓励政策,可以减少投资的不确定性,减少海外投资的预期风险,交通便捷有利于市场产品输出,更好地与总部联系,加深国际信息交流,教育信息可以助跨国投资者在科研技术与产品研发上一臂之力,减少企业的远行障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第一节引言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外商直接投资(IFDI)重要吸收国。
不仅如此,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快速融合也使中国成为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来源国[1]。
中国OFDI的初始规模非常有限,但在过去十年间迅速攀升。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2年“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景(Voss et al.,2009)。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0a)的报告称,中国在未来三年内将发展成为最具潜力的OFDI来源国。
实际上,截至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所有发展中国家里最大的OFDI来源国。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属于五大海外投资国之一,占各国对外总投资的5.1%(MOFCOM,2009)。
图5-1展示了中国OFDI的激增过程:从1991年的9.13亿美元戏剧化地增长到2009年的565亿美元,再持续增长到2012年的880亿美元。
同时,中国的OFDI存量从1991年的54亿美元也增长为2009年的2458亿美元。
图5-1 中国OFDI的流量和存量值本章主要分1991~2003年和2003~2009年两个阶段来考察中国OFDI的发展情况。
[2]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对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那时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致力于中国海外业务的发展。
中国OFDI制度从中央审批体系逐渐演变为一个更加透明和自由的体系。
[3]Cheung和Qian(2009)指出,政府不仅将OFDI的决策过程从政治导向体系变为经济导向体系,而且将审批权力向地方政府下放。
更重要的是,政府对海外投资项目进行了经济扶持。
快速的经济发展加快了中国的国际合作。
大量研究表明,政府对OFDI的补贴是基于国家长远利益的考虑,尤其是在自然资源领域(Xiao and Sun,2005;Yao et al.,2010;Yao and Sutherland,2009)。
外商投资的选择:外商独资企业(WOFE) 或代表处(RO)?
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大陆进行投资,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
是该设立外资代表处还是独资公司呢?这两种业态究竟有何区别?那种更适合目前的公司现状?代表处,英文名为Representative Office,简称RO。
外商独资(商业)公司,英文名为Wholly Foreign Owned (Commercial) Enterprise,简称WFOE。
此两种公司均为外商在中国境内(港澳台除外)设立商业组织的业态方式,他们具体有如下区别:1、功能与作用不同这两种组织形式,最大的不同也就是功能不同,从而导致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代表处,作为国外的企业在中国的先头兵,一般主要作为联络业务和市场推广而存在。
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国外的母公司,在中国大陆境内做一些联络性、准备性、辅助性的工作。
代表处本身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不拥有完整的经济功能去从事普遍意义的商业活动。
代表处不能直接以其名义和供应商或客户签合同,不能申请独立的进出口权,不能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不能独立雇用员工、不能在银行开信用证账户等等。
代表处的开支必须来自国外母公司的汇款,代办处也很难有收入(特殊的代表处除外),有收入也很难申请获得发票。
针对商业公司的代表处而言,其一般在以下几个情况中设立:1、外商到中国投资的初期,对市场还并不是很了解。
通过设立代表处,雇佣少数的员工(一般在10个以内),初步试探市场,发掘商业机会、拓展企业形象、建立合作伙伴联系等。
2、已经和国内企业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但针对此行业而言,国内的供应商可以直接和国外的母公司联系,包括合同的签署和货品的交付,都可以直接和国外母公司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立代表处,作为监督和日常联络存在。
外商独资企业,则和一般的企业一样,具备完整的公司职能,可以履行所有一般公司可以履行的职责。
包括独立签合同、招聘、申请进出口权、开各种发票、开立各种账户、融资等所有业务。
从公司形态功能来说,外商独资企业的适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将大大优于代表处。
(完整版)国际经济合作考试题
《国际经济合作》复习资料(一)一、单项选择题1 国际经济合作是选项中哪两类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活动( D )。
A 大国与小国 B弱国与强国C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D 不同主权国家2 国际直接投资的核心是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业拥有( B )A 资产所有权B 控制经营管理权C 有效控制权D 分让派息权3 下列内容中还可称为“商业秘密”的是( D )。
A 专利B 商标C D 专有技术4 谈判招标是一种( D )A 公开招标 B竞争性招标C 选择性招标D 非竞争性招标5 在下列内容中被称为金融租赁的是( A )A 融资租赁 B经营性租赁C节税租赁 D销售式租赁6 国际发展援助中的财政援助和技术援助是( D )。
A 援款的流通渠道B 援款的使用目的C援款的使用方向 D援助的方式7 股票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有的下列选项中的有价证券( A )。
A 股份B 优先权C 认股权证D 债券8 FIDIC合同条款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格式是( C )。
A 工程咨询合同B 工程服务合同C 施工合同D 交钥匙工程合同9 在国际经济合作的具体方式中,国际劳务合作主要研究(C )A 国际资本转移B 国际资源转移C 劳动力的国际转移D 国际信息转移10 下列理论中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是( A )。
A 关税同盟理论 B国际分工理论C 要素集聚理论D 空间经济理论11 国际投资环境从表现形式分为( B )。
A 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B 硬环境和软环境C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D 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12 在国际债券市场中将外国债券称为“扬基债券”的是( A )A 美国债券市场 B日本债券市场C欧洲债券市场 D 英国债券市场13 在补偿贸易XX贷和结算是非常重要的,下面选项中属于结算方式的是( C )A 银行信贷 B出口信贷C对开信用证 D 进口信贷14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既是一种劳务合同有时一种( B )。
A 国际贸易合同B 技术转让合同C 投资合同D 合作生产合同15 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美国发展援助的重点地区是( D )A 非洲 B阿拉伯地区C 东南亚D 拉美和中东16 国际经济合作的原则之一是( A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摘要: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居首位,同时也正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其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表现出新的特点。
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投资规模、投资区域、投资行业、跨国并购,并用主流与非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来解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特征;投资理论;跨国并购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现象的研究,创立了许多国际投资新理论。
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市场控制理论分散风险理论、提高公司形象理论、国家利益优先取得理论等非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之间投资的动因。
文章在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之后,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各特征现象。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情况分析从2002年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成倍增长,流出流量从27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559.07亿美元(2006年开始将金融类直接投资列入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较上年增长111%,是2007年的2.11倍,而累计净额(存量) 平均增长率达到133.01%。
其中,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二位,2006年在发展中国家位列第一,在全球国家(地区)排名中居第13位。
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565.29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发展中国家首位。
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同比增长20%,达到680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1990年起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中前10大来源国之列。
2006年超过巴西,在发展中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新加坡。
2008年在全世界排名12位,在所有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中排名第2位,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比例已升为1:2,到2008年末累计存量达到1839.71亿美元。
第四章中国利用外商投资
中国利用外资从政策优惠的吸引转变为竞争秩序和投资环境的吸引;
由“ 超国民待遇” 和“ 非国民待遇” 转变为国民待遇; 由注重
吸引资金转向注重引进技术。
第四章中国利用外商投资
中国利用外资的演变趋势
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有两次重大的转变, 一是“ 引进来” 从“ 量 ” 到“ 质” 的根本转变; 二是由“ 引进来” 向“ 走出去” 的 根本转变。根本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发展和利用外资发 展所决定的。 中国利用外资正进入一个新阶段,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 在全球蔓延, 中国利用外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四章中国利用外商投资
表 1979––2004年中国批准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年度
总计
1979-1982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2003 2004
项目数(个)
508941 920
3073 7273 37011 22347 34171 41081 43664
金额单位:亿美元
合同(协议) 外资金额 10966.08 49.58 63.33 65.96 912.82 623.80 827.68 1150.70 1534.79
1、合作方式较为灵活;
2、中外各方的投资一般
不折算成出资比例,利润 也不按出资比例分配; 4、合同中确定:各方的 权利、义务,包括投资和 提供合作条件、利润或产 品的分配、风险和亏损的
1、可以组成法人,也可以组成非法人的经 济实体(联合管理委员会); 2、利润分配和风险负担 3、投资回收和合作期限:合作期满,全部 固定资产归中方所有;
项目
金额
41473
630.21
37871
747.68
27514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行 注册登记 的。其次 ,投资区域 比较集中。
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 , 并不意味着外国 直接投资平均分布在全球。外 国直接投资的 接受 国非常集 中,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 英 国、德 国、荷兰、比利时 和印度 国家 ,它
们 占世界总额的 5 4 . 7 %。发达 国家对发展中
如, 韩国跨 国公 司对华投资 的首要动机是利
直接投资通常发生在资本和技术密集行业 ,
跨国公 司在一个 国家 内的选址 。接近市场 , 满足 消费者需 求 的思 路 和追逐 市场型 的跨 国公司行 为相吻合 。资增长速 度大 大超过 其他方 面 的投资 ,以 3 . 4 %的 比例增长 , 而销售额 以 2 . 5 %的比例增 长, 员工 以 1 . 7 %的比例增长, 美 国大公 司 1 1 % 的专利 是在母公 司 以外的海 外分 支机构 进
两个层次上 : 一是跨 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
区位选 择。各 国间劳 动力 成本 和技能 的差 异, 以及相关或辅助性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对跨国公 司区位分布和选择有重要影响。例
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 一 ,跨国公司对外
以节约成本 , 增加利润 ;并且认为跨国公司 对外直 接投资 的区位选 择取 决予交 易成本 的高低 。C u r v e s 认为与当地公司不同外商面 临着很 高的搜 寻成本 ,如 寻找 当地 生产投 人、辨认当地 市场潜力 、招聘技术人员以及 管理多元化的生产体系等方面的成本 , 它们
投 资中最关键的是投 资对象国的区住 选择。二十一世纪 以来 , 跨 国公 司对外直接投资呈现 出新的特点,表现在新型研 发型投 资的 出现 ,产业技 术含量越 高。区域 集
中度越 高。本文用 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竞 争优势理论和产业经济 学理论 来分析跨 国公 司对外直接投 资行为和 区位选择 的变化趋 势。
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1 3 1 研 究 目 的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国 在 利 用 外 资 .. 我
和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上 取 得 了 巨 大 的 成 就 , 加 速 了 我 这 国 经 济 发 展 , 我 国 经 济 日益 融 入 全 球 化 。 从 实 践 使 但 上 , 用 外 资 与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在 结 构 上 有 着 一 定 的 利
差 异 。 用 外 资 和 对 外 进 行 直 接 投 资 对 一 国来 说 , 利 是 资 本 双 向 流 动 的 过 程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别 是 加 入 特 W TO 以 后 , 国 在 利 用 外 资 和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方 面 我 都有 很 大的发 展 , 据联 合 国贸 发会议 2 0 根 0 6年 世 界
择 的 制 约 作 用 , 不 是 单 向考 察 投 资 主 体 ( 业 ) 也 企 对
行 直 接 投 资 时 的 区域 选 择 研 究 。 其 实 证 研 究 的 方 法 主 要 是 : 通 过 问卷 调 查 的 方 式 , 察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① 考
的 动 机 、 策 过 程 和 因 子 ; 利 用 系 统 的 数 据 和 统 计 决 ② 模 型 , 示 外 商 投 资 与 各 种 区 域 特 征 变 量 之 间 的 关 揭
12 1 ..
国外 研 究 现 状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 方 企 西
投资 报告 , 国 ̄2 0 中 0 5年 吸 引 外 资 7 2亿 美 元 , 次 4 仅
于 英 国 和 美 国 , 次 成 为 全 球 第 三 大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再 接 受 国 。 此 同 时 , 国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累 计 净 额 已 达 与 中 52 0 7 . 6亿 美 元 , 计 成 立 境 外 投 资 企 业 9 9 0多 家 。 累 0 十几 年 的利 用外 资 与对 外 直 接投 资 对 我 国社会 、 政
FDI在我国省际间的分布与集聚
FDI在我国省际间的分布与集聚【摘要】FDI(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三大地区各省市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在考察了我国FDI省际间时间、规模分布差异化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FDI地区集聚化的原因:在FDI的流向选择过程中,也会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和高成本,采用“跟进策略”是外国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FDI地区分布集聚一、引言FDI在我国三大地区各省市的分布总体上是不均匀的,存在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体经济规模愈大,其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就越多。
因此,评价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把经济规模考虑进去显然更加合理。
本文在此采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绩效指数来衡量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一个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绩效指数越大,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该地区越集中。
仿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做法,定义我国某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绩效指数为: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份额与GDP占全国的份额之比。
二、FDI在我国的时间规模分布首先,在FDI进入中国的初期,主要集中在广东和福建两省。
据统计,在1983—1986的4年中,这两省年均FDI流入量占全国FDI流入总量的60%以上。
而在1989年前,中西部地区的比重均为5%左右。
其次,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吸引FDI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FDI逐渐开始从最初集中的区域流向了其他各省市,由南部沿海地区向东南、东部沿海以及内陆中部城市扩散。
这些区域包括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苏和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辽宁。
截至1990年,这些省市年均签约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量均超过100个。
而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的FDI在1993—1995年间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FDI在较为集中的大省中,除了江苏以外,其余的广东、福建、浙江、山东、辽宁省的地理集中指数均有减少,尤其是广东和辽宁省更为明显。
这说明广东和辽宁省内的FDI投向从集中转为相对均衡,即从个别城市向其他的城市扩散。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
外商 直接投 资 的 区位选择 是 一个 复 杂 的过程 , 大 在 多数情况下 , 外商首先选 择其要投 资 的国家 , 然后 再具体 确定 国内建 厂地 区 和厂址 。因此 , 商直 接 投 资 区位研 外 究实 际上包括 国别选 择 和国 内区位 选择 两个方 面。而这 里要研究 的是 国内 区位选 择 问题 , 即外 商在 华直 接投 资
他强调市场结构 的非完 全性 和垄断优势 。
上东部地 区有邻 近港 、 、 澳 台地 区的地理 优势 和交 通便利
等条件, 这一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实现 了超常的发
展, 而且 成为迄 今 三大 区域 中利 用外 商 直接 投资 最 多的 地区。从 19 以来 的情 况看 , 19 20 95年 在 95 O4年外 商来
后, 随着外商对 华直 接 投 资 的较 快增 长 和规 模 的空前 扩 大, 外商直接投资 已成 为我国利用外资 的主要形式 。 ( ) 一 外商直接投 资高度 集 中于 东部沿海地 区
东部 沿海 地 区是我 国实行 对外 开 放最 早 的地 区, 加
司才得 以充分 发挥 企业 优 势提 高竞争 力 , 效地 与 当地 有 企业竞争。c 金德 尔 伯格 在坶 默 的基 础 上进 一步 研究 , ・
20 年 中国已成 为全 球最 大 的 F I 受 国 ,0 5年 上半 02 D接 20
曲的低 效率的市场结构 。其有 四种 因素与 内部 化决策有
关: 产业 特定 因 素 、 区特定 因素 、 地 国家 特定 因素 和企业 特定因素 。
3区位优 势理论 : 优势理论分析起源于韦伯提 出 . 区位
[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 资; 区位 选择 ; 经济发展
[ 中图分类号 ] 805 F3 . 9
国家产业调整积极支持的管理策略
国家产业调整积极支持的管理策略(一)创新产业组织,处理好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就不可能实现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必须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着手。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规模小且布局分散、行业集中度低,行政性垄断和过度竞争并存,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低等现实状况,要实现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从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根据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进入、退出壁垒,引导产业组织合理化。
对那些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为国家提供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战略工具的行业,如宇航工业、原子能工业等,要严格控制企业的进入。
对要求进入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符合国家各项要求的才准予进入,审批权由国家直接控制。
对那些规模经济显著,具有区域自然垄断性质和社会公益性质的产业实行进入管制,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自来水工业、煤炭工业等。
提高这些行业的进入壁垒,可以避免因企业的过度进入而导致过度、低效率的竞争。
对占大部分的竞争性行业,如食品工业、印刷工业等,则要大力降低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
这样,有助于形成有序、有效的市场秩序。
其次,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部分企业,由于自身融资能力的限制和创新风险的存在,普遍缺乏科技创新投资的热情,在相关制度安排尚不甚完善的条件下,将会出现“创新投资不足”的现象。
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支持基础研究与开发,以及私人部门的创新投资。
另外,增加教育投资,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
再次,深化企业制度改革,以产权改革为切入点,重塑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微观主体,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建立统一、完善、有序的全国性市场体系,为企业平等竞争创造条件,维护竞争秩序。
完善企业并购机制,为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的并购创造条件,在一段时期内允许并鼓励适度市场垄断的并购行为。
(二)优化外贸结构,推动本国产业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往高端转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于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愈加凸显。
第九章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本章主要探讨的问题: 1、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没有变化?有什么 变化? 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 3、国际间接投资于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 展的作用有何不同?应分别采取何种态度?
第二节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程序
一、立项和可行性研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应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1)、项目的基本概况; (2)、产品生产安排及其依据; (3)、物料供应安排及其依据; (4)、项目地址选择; (5)、技术设备和工艺过程的选择; (6)、生产组织安排; (7)、环境污染治理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8)、建设方式、建设进度安排; (9)、资金筹措; (10)、外汇收支程 合营企业合同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合营各方的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 表的姓名、职务、国籍; (2)合营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范围和规 模; (3)合营企业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合营各方的出资 额、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出资的缴付期限以及出 资额欠缴、转让的规定; (4)合营各方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比例; (5)合营企业董事会的组成、董事名额的分配以及总 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 和聘用办法; (6)采用的主要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及其来源;
三、积极扶持国产品牌,保护民族工业
四、提高引进外资技术含量的对策 (一)、保持市场的竞争性。 1、形成国内竞争者。 2、形成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 3、形成与进口商品的竞争。 (二)、加快反垄断立法。 (三)、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 1、有利于我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2、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我国服务业水平的提高。 五、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一)、发展再教育工程,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 平 (二)、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创新工程,提高外资 的利用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区域选择(doc 8页)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区域选择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
从90年代初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国,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达到450亿美元之巨,到90年代末期,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英国的第三大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国。
截止2002年6月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05180个,合同外资金额7892.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98.02亿美元(外经贸部外资司统计)。
1.趋势和区位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这些华人资本比较强调血缘关系和历史上的经济文化联系,在投资区位上的选择高度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
广东福建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窗口,加上地理位置优越,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建设中具有显著的特点,带来了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个高潮。
1984年我国东部地区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占全国各地区的96.73%,其中,广东就占73.42%。
90年代以来,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日渐形成,欧美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不断抢占中国市场。
与港澳台投资企业相比,虽然欧美日在华投资也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但在投资区位的选择上,他们更集中在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中部沿海地区,以及环渤海湾为中心的北部沿海地区。
上海作为我国传统的沿海工业发达城市,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特别是在1990年国家对浦东新区进行的开发开放,吸引了大量技术、资金密集型大资本以及金融资本的进入,带来了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个高潮。
尤其是9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景明朗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进入大发展阶段。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60家进入上海。
为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跨国公司纷纷将研发中心与地区总部一起迁入上海,以更快捷地实施本土化战略。
有关学者在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变化进行研究时发现,在1983—1999年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南部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由73.3%下降到43.5%,减少了29.85%;而中部沿海(上海、江苏、浙江)所占的比重则由3.8%迅速提高到24.5%,增加了20.7%。
南部沿海地区减少的外商投资份额,约有69.5%转移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重点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明显的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
为什么80年代和90年代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不同的区位特征,为什么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出现了由广东福建到上海江苏一带明显的区位转移?本文试图依据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对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为不分散研究的重点,本文选择广东作为80年代外资流入的典型地区,选择上海作为90年代及21世纪初跨国公司及其他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典型区域进行分析。
事实上,福建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和广东相近的特点,江苏、尤其是苏南也是外资近几年选择的重要区域。
而且,不仅是跨国公司,即使是台资,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由福建、广东北上上海、苏南的趋势。
2.区位选择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学不断发展,许多研究又指出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外商出于降低信息成本动机的一种理性抉择。
与国内投资者利用外资相比,外商缺乏对东道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足够了解,因此外国投资者十分关注选择特定区位以降低信息成本。
其中一种情形是投资于边境地区,更广义地应包含所有沿海沿边地区,它们是国际交往的必经之路,外商易于了解当地的民族风情和政治经济特点,对其直接投资有助于减少信息费用。
另一种情形是投资于一国的中心城市和地区,中心地区由于长期积累的区位优势往往更易于收集和发送各种信息。
改革开放初期外商选择沿海省区及90年代以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一些大都市或主要城市所在地,选择北京、上海、广州作为主要投资地,说明在这些地区投资都有降低信息成本的作用。
2.市场因素外资企业在选择制造业子公司区位时,一般把市场规模的大小看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因为如果外资企业把制造业工厂选择在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将可以接近消费者和要素市场,从而减少运输成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并获取集聚规模经济效益。
一般说来,一个地区的市场规模大小可以用其经济总量规模如GDP来进行衡量,也可以用该地区的经济腹地的经济总量和市场容量进行衡量。
改革开放初期,港台商人投资于广东福建应该说考虑了市场因素。
只不过当时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来料加工、来料装配等,产品基本出口外销,其市场不是国内市场而是国际市场。
而90年代欧美日在华制造业的投资立足点是国内市场,因此更多地考虑当地的市场规模和经济基础。
上海在经济腹地方面,拥有国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整个长江流域,面积为80万km2,人口近4亿,都可以算作是上海的腹地。
而且,上海属全国性的城市,其辐射面可以到达全国,因此,从更广义来说,全中国都是上海市场的可及范围。
上海优越的区位条件正是外资企业占据大陆腹地的理想选择,外资企业通过叩开上海的市场大门,便可奠定自身在长江流域乃至中国的地位。
3.集聚效应集聚效应也是外商直接投资区域选择的重要因素。
外商制造业投资倾向于选择在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和产业配套程度较好的地区,就是为了获取集聚经济效益。
因此,一地区的经济基础、基础设施状况、产业配套能力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欧美日跨国公司的投资相当程度上受市场规模和集聚经济效果的影响。
集聚效应一方面体现在城市规模经济效益方面,另一方面体现在行业规模经济效益方面。
大量的相关企业在地域上相互集中在一起,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提高管理和办事效能。
欧美日在华制造业投资向上海及长江三角洲一带集中,主要就是看中了这一带拥有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集聚经济状况。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的集聚效应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为工业基础。
上海经过40年的建设,到90年代初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并形成了规模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
二体现在完善的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外资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三是良好的金融环境。
金融保险业的外商投资是上海过去增长最快的一个产业,自1993年底外资金融保险机构逐步进入后,上海正加速成长为一个国际性的金融商贸中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逐渐形成,特别有利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通讯、电子、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最后,上海研究机构众多,人才云集,拥有高度的研究开发能力,又是信息集聚中心,这对于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机构特别有利。
总之,上海的集聚效应是十分明显的,对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进入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率先进入后,会带动其他相关企业相应跟进,而且其示范效应也会带动其他跨国公司的进驻,集聚效应又进一步放大。
当然,随着外资对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的增多,珠江三角洲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
珠江三角洲在上中下游配套的生产体系与地区性整合方面,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集聚效果特别明显。
羊健(1997年)的研究认为,日资企业投资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时,除了考虑生产成本、投资基础设施及地区优惠政策以外,也正是考虑到这种集聚效应。
4.政策因素一般说来,实行比其他地区更为优惠的外资政策是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相对地说,大型跨国公司更注重的是对市场的占领,更注重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其对优惠政策的敏感度弱于中小投资者。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并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赋予广东福建以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分别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这些区域性的优惠政策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确实起到了吸引外资,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来华投资的重要作用。
优惠的外资政策也为跨国公司90年代进入上海提供了契机。
80年代,上海根据国家的外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地方法规。
1990年国家又作出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并相应制订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应该说,浦东的开发是跨国公司投资上海的重要激发因素。
以此为契机,上海大规模引进外资,加紧向外向型经济功能转变。
据统计,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前3年,上海利用外资年均增长为3.46%,而在开放后的3年上海利用外资年均增长达165.56%;截至1997年,浦东新区在上海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协议总额中的比重高达30.1%(熊世伟,2000年)。
因此,政策因素对影响跨国公司对上海的投资热情,对近几年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上海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5.地理位置与文化联系地理位置与文化联系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催化剂和黏合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投资的效果。
80年代,广东外资的大量注入,首先是同广东优越的地理区位,尤其是与毗邻港澳和靠近台湾密切相关的。
广东的区位优势最主要表现在直接毗邻香港、澳门两个国际性自由港,特别是毗邻香港这个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粤港澳的直接相连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推动和促进经贸合作与技术交流。
同时,广东邻近台湾与东南亚等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也容易受到经济先进地区的传导和辐射,产生传递效应。
港澳台与广东不仅地域上相邻,而且香港与广东语言相通,不少投资者与当地有着血缘、亲缘、地缘等一系列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资本成为海外华人进入广东的一个工具,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回避市场风险。
大量海外华人资本尤其是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资本在80年代占到中国直接投资的约2/3,这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基于华人社会网络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商业联盟体系。
独特的区位优势、融汇中西的海派文化也是上海吸引跨国公司的潜在因素。
从区位因素来看,对外,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部,处于太平洋经济辐射的中心,是连接东亚、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经济的枢纽。
对内,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黄金水道的交汇点。
同时在文化环境上,上海是中国最早向世界开放的城市,具有悠久的对外开放历史。
对于上海来说,上海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作为一个金融、贸易和产业中心,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如果说,中国与西方商业文化(规则)最接近者,则非上海莫属。
正是这种融汇中西文化的人文环境,使上海成为联系海内外客商的纽带,在上海吸引外资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力,发挥着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