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理论阶段管理的发展(doc 8页)
企业战略的发展阶段
企业战略的发展阶段1.早期战略思想阶段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战略的重要性,并形成早期的战略思想。
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总结了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三种观点。
20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六大类,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战略管理的首要职能。
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
1938年,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提出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创造组织的效率,而战略管理工作则应注重组织的效能,即如何使企业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关于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
19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Kenneth R. Andrews)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与社会责任。
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则是企业内部因素。
他还主张企业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身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2.传统战略理论阶段进人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全球性竞争加剧,人们也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管理理论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
这时,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1962年,钱德勒(Alfred D. Chandler, Jr.)分析T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论点。
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而企业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内容摘要:管理科学有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战略管理。
其中,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
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有效地实施和控制,以便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变过程,探讨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战略战略管理演变发展趋势面对当今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战略已成为影响企业实际利润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企业都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战略问题,以至人们把当今时代称作“战略制胜”和“智力经营”的时代,有效的战略管理可以为企业赚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笔者在阐述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时,分析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时间并不长,自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仅有半个世纪,从时间跨度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的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
钱德勒在这本著作中,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论点。
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他被公认为环境——战略——组织理论的第一位企业战略专家。
在此基础上,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认为,首先,在制订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造成的威胁。
其次,高层经理人应是战略制订的设计师,并且还必须督导战略的实施。
再者,战略构造模式应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关键在于指导原则,优良的战略应该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2.3 基于网络关系视角下的战略管理理论
•
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以及企业 网络论和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将诞生于企业内部 环境的组织资本、蕴育在企业内外部网络关系中的 社会资本视为知识经济条件下、适应企业组织网络 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
本章思考题
• • • • 1、什么是战略管理? 2、企业战略可划分为几个层次? 3、战略管理与职能管理的异同? 4、总结战略管理过程的三个阶段。
二、从竞争到超越竞争
• 德—博诺(De Bono,1996)超越竞争理论 • 默尔(Barrington Moore)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合 作演化理论 • 达韦尼 ( D’ aveni )提出的超级竞争模型 • W· 钱· 金(W. Chan Kim)和莫博涅( Mauborgne ) 蓝海战略理论
结束
2.1.2 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
• • • • •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以来 战略规划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竞争理论 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理论 分化阶段——百家争鸣
(一) 战略规划阶段 • 一、钱得勒“结构跟随战略”假说(Chandler, 1962)钱得勒从案例研究入手,给出了企 业战略的定义,分析了企业成长方式与 结构变革的关系,得出了“结构跟随战 略”假说。 二、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范式(AnthonyAnsoff-Andrews Paradigm)。 战略管理就是高层管理者研究、制定、实 施和控制组织的长期目标、成长方式与组织架 构的过程 。
(二)战略管理阶段
随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修改、调整原 有战略,或者制定新的经营战略。 战略管理不一定限于完全被动地承受动荡 环境的影响,单纯做出战略的反应和调整。它 还具有积极的作用,即战略管理具有“预应” 性质:通过制定、实施创造性的战略,能够主 动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迎接环境的挑战。(Fra bibliotek)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企业战略理论阶段管理的发展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企业战略理论阶段管理的发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及演变过程出发,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为早期战略思想、传统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及动态竞争战略理论等四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理论基础及特点,指出这一过程是动态的,是不断重复和更新的,企业管理者要以此为依据,进行动态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关于企业战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认为,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管理者负责,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计划。
自从安索夫的战略定义提出以后,西方战略管理文献一般便将战略管理分为两大类: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
1972 年安索夫在《企业经营政策》杂志上发表了“战略管理思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 ”的概念, 1979 年他又专门写了《战略管理论》一书。
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有利于人们自觉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竞争战略理论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动态战略理论阶段。
一、早期战略思想阶段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
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总结了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三种观点。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方,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企业应连续不断地注视内部及与外部的事件与趋势,以便必要时及时做出调整,因此它是研究企业如何动态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战略管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以安德鲁斯和安索夫为代表人物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的。
它分析了企业组织的优势,劣势和环境给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威胁(即SWOT分析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如何制定战略。
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整套基本的思路和程序,特别是SWOT分析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战略形成的重要性。
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组织内部结构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势必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尽管这一时期各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但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战略制定主要是建立在分析和推理之上,因此其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未来环境进行可靠的预测,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加以贯彻执行。
这一前提与经营环境相对稳定的特点相适应。
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主观地运用该理论进行推测很难随环境变化及时地做出战略决策。
其次,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只是方向性和框架性的,SOWT法也没有给出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具体方法,因此显得有些空洞,抽象,可操作性不强。
二、以竞争定位理论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成了以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分析方法,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他认为,特定产业的竞争性质由五种力量决定: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替代产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内容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发展阶段以及其演变过程,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对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战略管理演变过程发展趋势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核心管理,其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进行规划。
并发扬其内部能力将这种规划和决策变成现实,以及在实现过程中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阶段企业发展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长期的全局性经营目标,有效地组织利用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和能力,使之适应外部环境条件,指导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总谋略和总方针。
企业发展战略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广为流传,目前是管理学中日益成熟的一个分支。
企业管理经历了从生产管理到经营管理、再到战略管理三个阶段的发展。
生产管理是与早期简单的卖方市场相对应的,这时期还不存在以竞争战略为核心的战略管理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
随着生产厂家的不断增多,市场产品越来越丰富,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要考虑的问题由生产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
企业经营管理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的需求为重心,营销、生产等企业职能得到了平衡发展。
经营管理是战略管理的前奏,但经营管理并不强调竞争,它只是对企业活动中各职能的一种分离和规范。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各个职能部门独立行事、协调性差的缺点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企业战略管理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与企业管理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经济学等到其他学科相比较,产生比较晚。
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1、萌发阶段:萌发于20世纪30年代,30年代之前的企业管理主要是以提高企业内部生产效率,源源不断提供低落价的,标准的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及发展
够激励企业管理人员力争使企业价值最大, 并相应地使管理人 员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 会计在报酬计划中的作用 有效的报酬计划应当向管理人员提供激励, 促使其为企业 价值最大化服务。 而最能衡量企业价值的应是股价变动。 所以理 论上应将管理人员的报酬与股价相联系, 但实际上企业多采用 的是以会计盈利为基础的报酬计划。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很 多公司不是上市公司, 不能公开发行股票, 其企业市场总价值的 变动情况难以观察衡量; 二是许多管理人员负责的仅是企业下 层单位, 它们的市场价值更是难以判定# 三是即使是上市公司, 由于一部分股票价格是管理人员不能控制的行为所决定或影响 的, 仅仅依据股价波动来奖惩管理人员, 可能会导致不公平。 所 以在通常情况下, 盈利数对股东而言确实是个很好的替代数, 它 可以计量且常常被认为比股价更能直接衡量管理人员的业绩。 当然报酬可以部分与股价挂钩, 而股价也是与会计盈利相关, 管 理人员可以通过操纵盈利数据来影响股价。 不管怎样, 会计数据 都是报酬计划中最重要的参数。 毋庸置疑, 会计在制定报酬计划 及监督其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 报酬计划对会计的影响 既 然会计 盈利 被用 作确 定支 付给 管理 人员 报酬 的重 要基 础, 管理人员对所计算的会计利润数字和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就 会十分关心。 换句话说, 报酬计划会影响经理人员的会计政策选 择。 很明显, 如果管理人员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盈利的计算, 那以 盈利为基础的分红计划就不可能存在了, 所以管理人员对会计 政策的选择应受到限制。 但由于成本和监督成本的存在, 管理人 员对会计政策的操纵是不可能根除的。 于是出现了我们通常所 说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 由于报酬与所陈报的收益直接相关, 因 中取得的领先地位等。 超越竞争的理论标 志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 丰富, 也体现其日益动态化的新趋势。 从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 现阶段战略 管理理论研究呈现出以下新特征: 适应企 ’( 注重理 论的动 态化分析 , 业内、 外部环境下连续化、 动态化的发展 情况, 更加注重分析研究外部环境、 企业 质量、 战略、 组织能力和内部系统间的相 互关联及动态适应。 提升。 强调战 $( 强调从实践中探索、 略构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 成功 的企业必须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要正 确处理思维与行动、 控制与学习的关系。 应在实践中获取有益的理论源泉, 实施 “走一步, 看一步 ” 的滚动研究方法。 将不再 )( 各学派 之间有 整合趋势 。 是某一主流学派一统天下局面, 各理论学 派之间互相渗透、 互相借鉴将成为另一个 新的发展趋势。 *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 +
企业战略理论阶段管理的发展
企业战略治理理论的进展从企业战略治理理论的进展历史及演变过程动身,将企业战略治理理论的产生与进展分为早期战略思想、传统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及动态竞争战略理论等四个时期,并分析了每个时期的理论基础及特点,指出这一过程是动态的,是不断重复和更新的,企业治理者要以此为依据,进行动态企业战略治理研究。
,美国闻名战略学家安索夫认为,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操纵、有意识的正式打算过程;企业的高层治理者负责打算的全过程,而具体制定和实施打算的人员必须对高层治理者负责,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打算。
自从安索夫的战略定义提出以后,西方战略治理文献一般便将战略治理分为两大类: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
1972 年安索夫在《企业经营政策》杂志上发表了“战略治理思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战略治理(strategy management) ”的概念, 1979 年他又专门写了《战略治理论》一书。
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治理,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打算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治理业务。
企业战略治理关于企业进展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企业战略治理理论的进展历史,有利于人们自觉加强企业战略治理、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企业进展具有积极作用。
企业战略治理理论的进展,能够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早期战略思想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传统战略理论时期;第三个时期是竞争战略理论时期;第四个时期是动态战略理论时期。
,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专门精彩的战略思想。
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总结了早期战略思想时期的三种观点。
20 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治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六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治理活动,并提出了治理的五项职能:打算、组织、指挥、协调和操纵,其中打算职能是企业治理的首要职能。
这能够讲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
1938 年,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治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治理和战略要紧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
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历程梳理及浅析
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历程梳理及浅析自从1965年美国战略学家安索夫发表了《企业战略理论》使“战略”这个概念首次进入企业领域以来,伴随着企业战略环境的日益动态化和复杂化,企业战略理论也逐步萌生并发展了起来。
传统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石在于假设企业环境可以认知、竞争过程可控,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动荡不安、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社会价值观急剧转变,企业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影响自己的环境因素也变得越来越不可控,全球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逐步增加,战略管理理论也随之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
从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看,战略管理理论大致可以区分为“理性”战略理论,“非理性”战略理论和“综合”战略理论。
其中,“理性”战略理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环境为基点的古典企业战略理论,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现代战略理论和以资源、能力与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非理性”战略理论被统归为后现代战略理论,而新兴的“综合”战略留念则是融合了“理性”战略理论和后现代战略理论净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以环境为基点的古典企业战略理论1.形成原因:20世纪60年代之后,关税壁垒逐渐打破,国际市场逐步放开,全球性经济发展初现端倪,许多欧美国家面临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科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带来了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到了7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的频繁动荡以及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以分析外部环境为核心、使企业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古典企业战略理论应运而生。
2.主要理论:古典企业战略理论主要包括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认为,首先,战略形成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要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其次,高层管理者应是战略制定的设计师,并应督导战略的实施;第三,战略形成的模式应是简单、非正式并易于执行的;最后,“分析性”的战略制定和“管理性”的战略实施应是两个独立的阶段。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安索夫等学者 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亨利·明茨伯格等学者将其发展 至创立期,并提出了战略形成的五种基本模型;进入20世纪90年代,企业战略管 理开始进入发展期,出现了多种战略管理流派,如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 派等;进入21世纪,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逐渐成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 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内涵和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明确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分析外部环境 的机会和威胁,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并实施战略计划,同时对战略实施 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这些理论主要的问题包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制 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绩效,以及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未来的企业战 略管理理论将更加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4、创新与变革:在动态复杂的商业环境下,创新和变革已成为企业持续发 展的关键。未来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研究如何推动企业的创新与变革。
5、人才与组织: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组织是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未 来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人才开发和组织设计,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 落实。
பைடு நூலகம்
2、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经营管 理中开始如何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强调 企业需要在产品开发、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同时还需要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动向,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竞争策略。
参考内容
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是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下,为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进行的 全局性谋划。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战略管理的 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演示旨在回顾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内涵 与思想,分析实践应用,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 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
战略管理的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速度是非常迅速的,从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到现在仅仅70 多年的时间,它就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而且仍有加速的趋势。
当然,对于企业战略理论发展历程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式,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有人将其划分为早期战略思想阶段、战略理论丛林阶段和竞争战略理论阶段;有人将其划分为孕育期、形成期、鼎盛发展期、竞争战略主导期和战略研究反思发展期等。
这些划分都依据了各自不同的标准。
这里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并循着这条发展脉络对各个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进行比较详尽的介绍,希望能为企业界及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演进线索。
一、早期战略思想阶段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时间跨度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
企业战略的思想是随着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在18-19世纪,伴随着产业革命及其扩散,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泰勒、法约尔以及马克斯·韦伯。
这一史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研究侧重于组织内部活动的管理,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还没有涉及到组织活动的效果问题——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
一般认为,真正为企业战略下定义的第一人是钱德勒,他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这一定义虽然侧重于企业成长方法和资源管理,但为企业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传统战略理论阶段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的时间跨度是20 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全球性竞争加剧,人们也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管理理论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
这时,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便占据了主导地位。
1965年,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的著作《企业战略》,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趋势
1、战略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 用
战略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五力模型可以帮助企 业分析行业竞争格局,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SWOT分析可以协助企业明确 自身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可以 帮助企业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绩效指标,从而更好地衡量和管理战略实施 效果。
这个时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已经相当成熟,开始形成了多个学派和多种理论体 系,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企业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地思考 和应对各种问题,战略管理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趋势
当前,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着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趋势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将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可以通过研究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发掘更为普 遍适用的战略管理理论;同时,可以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如经济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以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战略管理理论。 此外,将有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实践者共同参与到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中 来,推动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 20世纪80年代):成熟期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科学等都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在这种 情况下,企业开始寻找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战略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核 心内容。
4、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 今):完善期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和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企业战略的发展阶段
企业战略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初创阶段是一个企业创立之初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企业通常只有一些基本的创意和愿景。
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在初创阶段,企业的关注点主要是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
此阶段还包括建立组织结构、制定运营和财务策略等方面的工作。
2.成长阶段:成长阶段是企业从初创阶段向扩张和发展的阶段过渡。
这个阶段的企业通常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基础。
在成长阶段,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为此,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市场拓展和产品发展战略。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和生产能力。
3.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企业在此阶段已经稳定运营并且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成熟阶段,企业需要通过维护现有业务,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保持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4.衰退阶段:衰退阶段是企业运营不再具有竞争力或者市场需求不再存在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考虑退出市场或者重新定位业务。
企业需要评估现有业务的可行性,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可能需要进行重组、合并或者收购等战略调整。
如果企业无法在这个阶段找到新的增长点或改变市场竞争态势,可能需要考虑停止运营。
在不同的阶段,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来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
战略的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洞察力、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行动,并随时调整战略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摘要: 战略是一种布局和取舍。
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及演变过程,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近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企业战略观念的新发展,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理论基础及特点,介绍企业战略发展趋势。
关键字:企业战略、发展、战略资源战略原是军事术语。
“战略”源于古代兵法,其含义“将军”,意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
因此,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的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一、早期理论的发展与研究: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首次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认为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都必须考虑战略因素,并提出组织与环境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竞争战略分析的基础。
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商业史学家小钱德勒出版《战略与结构》一书,他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此目标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在该书中钱德勒首次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并随企业战略的变化而改变,从而确立了“环境—战略—结构”这一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分析方法。
一般认为企业的宏观环境因素有四类,即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以及技术环境。
政治和法律环境,是指那些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以及其运行状态。
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等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及演变过程出发,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为早期战略思想、传统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及动态竞争战略理论等四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理论基础及特点,指出这一过程是动态的,是不断重复和更新的,企业管理者要以此为依据,进行动态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关于企业战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认为,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管理者负责,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计划。
自从安索夫的战略定义提出以后,西方战略管理文献一般便将战略管理分为两大类: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
1972 年安索夫在《企业经营政策》杂志上发表了“战略管理思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 ”的概念, 1979 年他又专门写了《战略管理论》一书。
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有利于人们自觉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竞争战略理论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动态战略理论阶段。
一、早期战略思想阶段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
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总结了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三种观点。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一种现点。
20 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六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二种现点。
1938 年,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
此外,他还提出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创造组织的效率,其它的管理工作则应注重组织的效能,即如何使企业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关于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三种观点。
19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
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则是企业内部因素。
他还主张公司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二、传统战略理论阶段1965 年,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的著作《企业战略》,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
从此以后,很多学者积极地参与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理论学派。
1. 设计学派。
这一学派是以安德鲁斯教授及其同仁们为代表。
设计学派认为,企业战略的形成必须由企业高层经理负责,而且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过程,它既不是一个直觉思维的过程,也不是一个规范分析的过程;战略应当清晰、简明,易于理解和贯彻。
2. 计划学派。
计划学派是以安索夫为杰出代表。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规范化的过程。
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
3. 定位学派。
其杰出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
定位学派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结构分析;二是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分析。
4. 创意学派。
创意学派认为战略形成过程是一个直觉思维、寻找灵感的过程。
5. 认知学派。
认知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是基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和建立概念的认知过程———其中后者是战略产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而在哪一阶段取得进展并不重要。
6. 学习学派。
学习学派与以往学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认为战略是通过渐进学习、自然选择形成的,可以在组织上下出现,并且战略的形成与贯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7. 权力学派。
权力学派认为,战略制定不仅要注意行业环境、竞争力量等经济因素,而且要注意利益团体、权力分享等政治因素。
8. 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认为,企业战略根植于企业文化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观念,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将企业组织中各种有益的因素进行整合以发挥作用的过程。
9. 环境学派。
环境学派强调的是企业组织在其所处的环境里如何获得生存和发展,其所起的作用不过起到了一种让人们关注环境因素。
10. 结构学派。
结构学派把企业组织看成是一种结构———由一系列行为和特征组成的有机体;把战略制定看成是一种整合———由其它各种学派的观点综合而成的体系。
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及演变过程出发,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为早期战略思想、传统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及动态竞争战略理论等四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理论基础及特点,指出这一过程是动态的,是不断重复和更新的,企业管理者要以此为依据,进行动态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关键词:企业战略;战略管理;动态竞争关于企业战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认为,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管理者负责,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计划。
自从安索夫的战略定义提出以后,西方战略管理文献一般便将战略管理分为两大类: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
1972 年安索夫在《企业经营政策》杂志上发表了“战略管理思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 ”的概念, 1979 年他又专门写了《战略管理论》一书。
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有利于人们自觉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竞争战略理论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动态战略理论阶段。
一、早期战略思想阶段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
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总结了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三种观点。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一种现点。
20 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六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二种现点。
1938 年,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
此外,他还提出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创造组织的效率,其它的管理工作则应注重组织的效能,即如何使企业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关于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三种观点。
19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
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则是企业内部因素。
他还主张公司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二、传统战略理论阶段1965 年,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的著作《企业战略》,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
从此以后,很多学者积极地参与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理论学派。
1. 设计学派。
这一学派是以安德鲁斯教授及其同仁们为代表。
设计学派认为,企业战略的形成必须由企业高层经理负责,而且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过程,它既不是一个直觉思维的过程,也不是一个规范分析的过程;战略应当清晰、简明,易于理解和贯彻。
2. 计划学派。
计划学派是以安索夫为杰出代表。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规范化的过程。
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
3. 定位学派。
其杰出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
定位学派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结构分析;二是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分析。
4. 创意学派。
创意学派认为战略形成过程是一个直觉思维、寻找灵感的过程。
5. 认知学派。
认知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是基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和建立概念的认知过程———其中后者是战略产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而在哪一阶段取得进展并不重要。
6. 学习学派。
学习学派与以往学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认为战略是通过渐进学习、自然选择形成的,可以在组织上下出现,并且战略的形成与贯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7. 权力学派。
权力学派认为,战略制定不仅要注意行业环境、竞争力量等经济因素,而且要注意利益团体、权力分享等政治因素。
8. 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认为,企业战略根植于企业文化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观念,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将企业组织中各种有益的因素进行整合以发挥作用的过程。
9. 环境学派。
环境学派强调的是企业组织在其所处的环境里如何获得生存和发展,其所起的作用不过起到了一种让人们关注环境因素。
10. 结构学派。
结构学派把企业组织看成是一种结构———由一系列行为和特征组成的有机体;把战略制定看成是一种整合———由其它各种学派的观点综合而成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