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教案苏教版
【配套K12】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1.2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3
我们怎样学地理
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离是它们之间实地距离的多少分之一?
米。
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
其他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
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
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后加以说明:由此可见,同一个比例尺有
①强调比例尺是个分式,从分式的比值大小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即分子
就同一地区地图而言,同学们,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易与混淆,只有通过多练习才能掌握
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内。
江苏省泗阳实验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2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
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总结作业情况利用身边常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利用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疑问,启发学生绘制简单示意图,表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及不同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通过读图分析巩固积极思考尝试用以有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利用身边知识举例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海拔高度(米)1.平原:〈2002.高原:〉5003.山地:〉500 坡度较陡4.丘陵:〈500 相对高度〈200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了解海底地形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配套K12】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的地理知识。
2使学生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完成活动要求,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阅读材料理解社会生产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联系实际列举出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现象。
通过仿照举例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生产的原因。
列举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不同风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明白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知所想。
教学过程一、解开地理之迷(1)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2)世界的名胜古迹(3)台风天气(4)我国众多的民族(5)火山、地震现象等。
激发学生关注地理的兴趣。
播放海尔兄弟动画片主题曲后:板书:一、解开地理之“谜”2.设问: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昔日的海洋如今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为什么日月星辰每天都绕地球东升西落?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3.问;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关心的地理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或课后继续找寻答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发言。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所知所想。
3.提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地理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过渡:没有地理知识能否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板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2.问:如果没有天气预报行不行?为什么?据一个例子好吗?3.鼓励学生列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1.思考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苏版地理初一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与大洋》教案
苏版地理初一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与大洋》教案彭晓珠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够在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把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3)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适应,培养用图能力。
(4)zk5u中考资源网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特点,明确亚欧、亚非、亚洲、北美洲和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2)把握七大洲、四大洋名称、相对位置、面积的大小和分布特点。
难点: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各大洲、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地球依旧水球?”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问:你觉得那个星球应该叫“水球”依旧“地球”?新课讲授(一)世界海陆分布1、展现“人类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所拍照的卫星照片”,然后,指着照片问,蓝色代表什么?棕色代表什么?让学生对比两图,然后提问:两幅图中的陆地面积大依旧海洋面积大?2、展现“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问:人类是如何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呢?专门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且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专门落后的情形下。
(指导学生看书中的阅读材料回答)3、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能够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奉献。
目前我们差不多明白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那么分布的情形是如何样的呢?(展现“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依次展现“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水陆半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让学生观看得出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5、活动:同学们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二)七大洲四大洋(图画图话,理清概念,归纳提升)1、陆地与海洋的差不多概念学生依照老师出示的下面两幅地图,讨论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差不多概念:大陆、岛屿、大洲、半岛、海峡、海、大洋。
2、七大洲(1)认识七大洲的名称由来、大小及轮廓形状。
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第1章第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时:2 主备:张正荣审核:地理组班级:姓名:【教与学目标】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运用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的划分并能够归纳纬线和纬度的特点【教与学过程】【课堂预习】自主学习本课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题。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的球体半径千米周长约千米,相当10万个跑道总长表面积约平方千米,相当于730亿个足球场总面积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地球仪上用不同的、、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和名称。
地轴地球仪绕转的轴南北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对着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对应的点叫南极。
三、纬线和纬度1、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叫赤道,纬度为°。
所有与赤道的圆圈叫纬线,是最长的纬线。
纬线指示方向。
2、为了区分纬线,而给每条纬线标上不同的度数,称。
北半球纬度称北纬,用表示,南半球纬度称南纬,用表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即°纬线)。
【导学展讲】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储备,尝试讲解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P4页图1.2,分别从地球的半径、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方面说出地球的大小。
2、阅读课本P5页图1.4,区分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南北极点、地轴、经纬线、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下面问题,组内进行讨论或实验,合作探究,最终达成一致答案。
★1、在下面的空格上标上适当的纬度度数:赤道:;南极:;北极:;南极圈:;北极圈:;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2、阅读课本P6页图1.6,①纬线有何特征?②归纳南北半球纬度变化规律。
【师生点评】先由各组推选学生代表回答上述问题,同组其他同学可做补充,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和其他各组同学一起进行点评。
点评穿插于上面每个环节中,最终教师归纳总结出标准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优秀范文十篇 (新版)苏教版
A、原料产地B、能源产地C、市场
知识点四:风土人情与地理
分享一下你所了解的各地风俗习惯
二、达标反馈,人人过关
1、改错:下面一段话中有四处错误,请改正并解释原因
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那里气候寒冷,雨量很大。男子传统
打扮是身着长袍,头戴头巾,长袍多为灰色,十分紧身合体。
学习归纳: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读“地理与生产建设”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4)、水稻是喜水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
5)、小麦是耐旱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
6)、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揭开地理之“谜”
1、自主学习:
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构建框架
知识点一:
说一说——解开地理之谜
浏览课件中的地理之谜,并自己举例还知道哪些地理之谜
知识点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找出这些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常生活包源自衣、食、住、行,服饰与地理
饮食与地理
住房与地理
出行与地理
知识点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1 (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3.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地球形状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采取合作探究、讨论、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同时注意强调科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示能力。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的使用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地球仪和经纬网的使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思考地球形状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角色扮演,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地球形状及认识过程和方法。
3.环球航行就能证明地球是球体3.学生放飞思维,谈自己对这一问吗?题的看法。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4.学生观察地球仪,提出问题。
一、地球的形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小幽默导入新课。
两支军队正在激战,一名士兵突然转头就跑,长官大声质问:为什么撤退?士兵回答:报告长官,地球是球形的,我从地球的另外一面绕到敌人后面去偷袭!“问:地球真的是球形吗?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1)首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宣读自己的资料。
(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正面评价,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追问”,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
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认识地球1.学生在领会这一幽默后,讨论回答教师提问。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宣读资料。
(2)小组讨论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推荐学习]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2.2陆地和海洋教案2
学生指图反复练习
A南极洲 B.非洲 C.亚洲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 C )
A.北美大陆 B.非洲大陆 C.亚欧大陆 D.南极大陆
6.面积最大的大洲 ( A )
A.亚洲 B.南极洲、 C.非洲
7.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C )
A.乌拉尔山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大高加索山脉
8.下列大洲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 B )
C.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和东半球 D.海洋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和西半球
2.在地球仪上,假如把地球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那么陆半球上的陆地 ( B )
A.占据陆半球的一半多一点 B.占据陆半球的一半少一点
C.占据陆半球的全部地表 D.与海洋各占一半
3.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 A )
A.南极洲 B.亚洲
4.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 A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9.下列各组大洲中,以运河为分界线的是 ( B )
A.欧洲和非洲 B.南美洲和北美洲
C.欧洲和亚洲 D.亚洲和北美洲
10.读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图2.1 -1)
回答: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
在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
分布在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在南极地
三、四大洋
阅读教材:
⑴了解海师用多媒体投出东西半球图和南北半球图,反复识记四大洋的位置
练习:
作业:填充图册
教后追记:
利用竞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观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会说服与被说服。
海陆分布
课题
[学习资料]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1.2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1
我们怎样学地理初一地理组
初步
、在第一节课学生对地理产生兴
还是复杂,不管是纸质的,还是挂在墙
地理知识不可能一次完全记住,也不能说过耳就忘,还必须学会思考,如何将这息综合,怎样让这些信息真正成为自己的,真正得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
,各种现象的分布,联系、对比,要找到其中的规律,一
胆问,多假设,还可以借机鼓励有潜力,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
有记录员、有发言人,进行野外旅行所携带物品的竞赛(强调
地图是学习地理不可少的工具,是学好地理的助手,学会离看地图,地理课的内容。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3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2.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
(学生活动)
3、.认识本初子午线;区别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引导学生继续找出: 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 片“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 圈。
(提问)
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认识地球
课题
认识地球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
使用者
初一备课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
学习和导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线、经度、东西半球。
教学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
教学过程
展示地球仪
(学生活动) 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填写下表,比较经线、纬线的特点
纬线
经线
形 状特征
指示方向
长度分布
度°的确定
划分半球的界线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 经线”.
1.经线的定义.
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的地理知识。
2使学生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完成活动要求,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阅读材料理解社会生产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联系实际列举出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现象。
通过仿照举例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生产的原因。
列举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不同风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明白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知所想。
教学过程一、解开地理之迷成了高耸的山峰?为什么日月星辰每天;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二、地理与日常生活活表对天气预报作用活动题。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可能四、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图片。
民族服装,它们与地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节总结地理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常识性和知识性学科。
地理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板书设计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解开地理之谜二、地理与日常生活三、地理与生产建设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2019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苏教版1.1地球和地球仪 (共66张PPT)
3.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是 葡萄糖 ,它是人类的主要供能
物质,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 16 kJ 的能量。 4.油脂在人体内主要作为备用能源,每克油脂完全氧化约放出 39 kJ 的能量。 5.维生素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多数在体内不能合成。缺乏 维生素A 会引起
20° 40° 60° 80°
N向南度
90°
南北半球的划分
划分界线: ——赤道 北半球的范围: 0º——90ºN 南半球的范围: 0º——90ºS
判断哪个半球? 中心点?外围线?
北极点
北半球
赤道
南极点
南半球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º-30º 中纬度:30º-60º 高纬度:60º-90º
90 N
东经用E,西经用W
20ºW和160ºE划分 东西半 球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度
经度
度数划分起点
赤道
本初子午线
标注度数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0—90o
0—180o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 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西
渐增大
逐渐增大
代号
南纬S、北纬N
划分半球的界线
赤道划分了南北 两半球
东经E、西经W
20ºW和160ºE的经线圈 划分了 东西两半球
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 90 S
0
60 N
0
30 N
0
0
0
30 S
0
60 S
特殊的纬线:
66.5ºN
23.5ºN 0º
23.5ºS
66.5ºS
90ºN
苏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计划
苏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计划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的时间计划。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计划,方便大家学习。
苏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4 海陆变迁教案2 (新版)湘教版
海陆变迁
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思考:为什么有的国家多火山地震
2.演示六大板块的组成、分布,移动方向,引导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观点。
2.识记六大板块的名称,并在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指出它们的移动方向。
3.展示“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播放火山地震的录像。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火山地震带、海洋扩张、萎缩的成因。
问大陆漂移假说
还不能
图”问
.分析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一、板块构造学说
二、火山与地震
地震,中国是否多火山地震?中国哪些地区
拉张边界——张裂拉伸——裂非大裂谷、日本多火山地震等自然现
布在这里。
播放世界
本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认识到地球自诞生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今天的海陆分布及其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一幕。
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汩汩涌动,生生不息,造就了地球表面的千姿百态,崎岖不平;地球外部风、沙、流水,日晒雨淋,常年不断,削平了高山,填平了峡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球就是在这些力量共同的作用下,不断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人类面前。
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
2.主要观点
四、火山与地震
1.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2.防震减灾
教学反思。
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2 (新版)湘教版
生疏地球教学过程老师指导同学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提出与地球仪有关的问题。
2.引导同学观看地球仪,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2.同学对比地球仪,总结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表示方法。
3.重要经线、纬线的地理意义。
3.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完成地球仪模型。
4.创设情境,利用经纬网定位。
4.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互测把握状况。
一、纬线和纬度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创设疑问,导入新课:谁能告知老师,足球的气门芯位于足球表面的什么位置?2.以教室中座位的横排和竖列为例,说明参照坐标建立的重要性,承转到经纬网的教学。
3.引导同学通过分析、制作地球仪回答下列问题,老师则随着同学的回答,完成一幅包含主要纬线的示意图。
纬线圈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线圈是哪一条纬线?相同度数的两条纬线是如何区分的?高中低纬度是如何划分的?哪一条纬线可以将地球分为南北相等的1.同学会有五花八门的回答,但由于足球表面没有相应的参照,无法恰当的描述气门芯的位置。
老师可以由此导入经纬网的教学。
2.引导同学查看地球仪上纬线的特点及纬度的变化规律。
3.通过读地球仪,在自己的乒乓球上描绘出赤道、300N、300S、600N、600S、900N、900S纬线。
同学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出纬线和纬度的基本特点。
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越向南北两极纬度数越大,纬线圈越小到南北极点缩小成点两个半球?板书: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南北半球分界线二、经线和经度老师指导同学活动1.呈现大地球仪中老师用醒目线绳标示的经线,由同学说出经线的基本特点板书:经线和经度2.老师引导同学在地球仪上找到00经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打算,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
板书:本初子午线(00经线)3.引导同学将其中的两根线绳移动到00经线两侧200经线上,问:这两条相同度数的经线是如何区分的?4.引导同学将两根线绳分别移动到西经1800和东经1800。
苏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 课程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通过苏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环境;- 掌握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地球表面的主要地貌;- 了解地球上的气候、植被和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 研究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地理研究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3. 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实验:开展地理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和体验;- 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真实的地理环境;-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研究效果。
4. 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教学计划将采取以下评价和反馈机制:- 日常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积极参与程度;- 作业和考试: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互动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报告。
5. 教材和资源准备本教学计划将使用苏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作为主要教材。
为了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教学素材,我们还将准备以下辅助教材和资源:-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实验器材和材料:为地理实验活动准备必要的器材和材料;- 实地考察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供真实的研究环境;- 互动讨论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讨论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6. 教学参考与自我拓展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深度,本教学计划建议教师参考以下方面的内容进行自我拓展:- 地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 其他地理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 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话题。
江苏省丹阳市横塘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4 地形图的判读1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及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新授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
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
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第11页“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江苏省丹阳市横塘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2 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手电筒若干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新授1、地球的自转[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
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教师]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提问]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演示]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讨论]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
[推荐学习]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的变迁教案
课题
海陆的变迁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
使用者
初一地理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
一、学习和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4. 板块张裂的地方常形成 (A)
A. 裂谷 B. 岛弧 C. 海沟 D. 海岸山脉
5. 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这说明 (B)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
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
(1)科学依据
(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大陆漂移说的形成。
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精神的培养
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创设场景 引出问题
在南极洲的地下发现了煤炭和石油说明原因?
(二)、阅读教材 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 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
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引起的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教案苏教版
序言
【教材分析】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
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说。
三、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成因
今后每节课前都进行“地球人考察”活动,屏幕显示“方舟计划”,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但,
亿)普
应有的力量,使“方舟计划”不需要实行,让我们和地球和谐发展。
四、装上地理头脑
举例一: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学生七嘴八舌:
1.尊重自然规律。
举例二:听老家姑姑谈家乡变化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
4.
以上
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
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
2
点。
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你能说出历都有哪些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教师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
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2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作业设计: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下节课带来,并比比看谁做的。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
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
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
(1
(2
请同学们画出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
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1
(2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的纬
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
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
(l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