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简述
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简述四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和脑瘤。
这些疾病都涉及到脑部血液供应的问题,但具体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这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一、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发生血流受阻或破裂导致的脑缺血或脑出血,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常见的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
1.1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可以分为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和脑血管阻塞两种情况。
1.1.1 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大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包括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言语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
临床上需与全身性疾病和颈椎病相鉴别。
1.1.2 脑血管阻塞脑血管阻塞是指大脑血管内形成血栓或栓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限。
常见症状有突发性头痛、呕吐、偏瘫、语言障碍等。
需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相鉴别。
1.2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
常见症状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需与其他引起颅内出血的疾病相鉴别,如颅脑外伤和动脉瘤破裂等。
二、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因小动脉、小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
与脑卒中相比,脑出血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病死率较高。
临床上常见的脑出血形式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出血等。
2.1 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患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脑部血管壁的病理性改变,最终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临床特点为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偏瘫等。
2.2 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出血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局部扩张形成的血管畸形,当动脉瘤破裂时可引起脑出血。
临床表现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似,但在出血前常有剧烈头痛或发作性头痛等先兆症状。
三、脑梗死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脑梗死发病率较高,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血管阻塞的部位可分为大脑动脉病变所致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梗死以及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脉滴液,每天一次,14d为一个疗程,比对组采用单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4d为一个疗程,其余治疗相同。
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检测。
结果:治疗组与比对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率、血液流变学都有显著的差异。
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血栓通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其突发性强,病变速度快,易导致残疾,甚至死亡,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很大的威胁。
最近几年,人们不断的寻找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法,在众多的研究中,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方法成为大家研究的主要方法。
血栓通的主要优点是活血化瘀、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们所选择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都小于24小时,诊断结果为脑梗死,并且经过头颅mr或头颅ct确诊。
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我们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了两组。
治疗组30例,女性10例,男性20例,年龄55-82,平均年龄64.2岁。
比对组30例,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67.6岁。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治疗组为轻度12例,中度13例,重度5例;比对组为轻度15例,中度11例,重度4例。
两组经过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发病距离用药开始时间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治疗组:血栓通注射液450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 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4d为一个疗程。
益气通络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益气通络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关键词】益气通络活血汤;气虚血瘀;急性脑梗死2008年1月-2009年6月,笔者对60例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益气通络活血汤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中风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和“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3]。
1.2 纳入标准年龄40~80岁;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辨证属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病程1周内;首次发病或过去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肢体肌力小于等于Ⅳ级;患者知情,同意参加临床研究并且能够口服汤药者。
1.3 排除标准昏迷患者;典型脑栓塞者;合并急性脑出血或其他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消化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病患者;接受溶栓、降纤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共纳入观察60例,为2008年1月-2009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5岁,平均(65.8±8.5)岁;合并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10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2例,内囊梗死8例,丘脑梗死2例,脑叶梗死5例,脑干梗死2例,小脑梗死1例;Fugl-Meryer 功能评分平均(21.70±4.03)分。
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3~79岁,平均(66.5±8.7)岁;合并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12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4例,内囊梗死6例,丘脑梗死3例,脑叶梗死4例,脑干梗死2例,小脑梗死1例;Fugl-Meryer功能评分平均(22.98±4.45)分。
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降纤酶
治疗前 治疗后 P
表4将治疗组及对照组分为轻、中、重三组,再次比较,表明治疗 组重型及中型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有意义。与国内文献报道接近。
表4 不同病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x±S)
轻 型 中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n=14 n=12 n=21 8.92±2.89 8.50±4.64 21.35 ±4.31 13.85±8.91 型 对照组 n=22 22.63±4.99 15.0±9.47 重 型 治疗组 对照组 n=10 n=5 37.00±4.83 34.2±13.65 29.2±10.49 27.60±7.30
表1 表明治疗前两组比较,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均无 差异,P>0.05。 表1 治疗前两组各种指标比较(t或x2检验) n 性别 年龄 发病时间 男 女 36 13 30 11 >0.05 3h 6h 12h 4 21 29 4 16 24 >0.05
治疗组 49 对照组 41 P
60.87±9.45 59.00±10.76 >0.05 (19)
(32)
结
论
• 降纤酶为高效单组分抗栓、溶栓制剂, 它具有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并可引 D-二聚体的变化,促进t-pA的释放,抑 制血小板及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管阻 力,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 • 与对照组相比,血纤维蛋白含量下降明 显,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D-2 聚体含 量增高,说明降纤效果有效,肯定。 •
给药方法
治疗组应用降纤酶治疗,于发病第1、3、5天分别 给予10Bu、5 Bu、5 B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点, 同时根据病情应用脱水、降压药物,对照组用安 慰剂治疗,用药期间避免应用其它抗凝、溶栓、抗 血小板药物如东菱克栓酶 、速避凝、蚓激酶、 Ticlid等药物。
四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常用中药输液的成本-效果分析
四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常用中药输液的成本-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评价常用于急性脑梗死的四种中药输液的成本-效果。
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
A组给予注射用血塞通粉针0.8g,ivgtt,qd;B组给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0.5g,ivgtt,qd;C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40ml,ivgtt,qd;D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ivgtt,qd,疗程均为15天,观察四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 A、B、C、D四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90.00%、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治疗成本分别为1827.00元、813.00元、1986.00元、1506.0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9.58、9.38、22.07、16.73。
结论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塞通葛根素银杏达莫丹红成本-效果分析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等。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预后欠佳,大多留有后遗症。
笔者通过对本院神经内科常用的四种治疗脑血栓、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以期找到最经济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用药合理性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经CT或MRI扫描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
120例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60.5岁,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0~7d。
病例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者;(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
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近日,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的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脑血管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治疗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首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振华教授致开幕词。
赵教授指出,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他强调,本次会议将为与会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提高脑血管病的诊疗水平。
接下来是精彩的学术交流。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分别就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康复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特别是在脑卒中防治方面,多学科联合开展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议还邀请了国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分享国际上脑血管病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与会者还参观了相关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展示,进一步了解了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在会议期间,与会者还就脑血管病防治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一致认为,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衔接,是解决脑血管病防治难题的重要途径。
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推动我国脑血管病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会议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和朋友,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脑血管病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近日,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北京圆满落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脑血管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会议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国脑血管病的诊疗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就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医学综述论文范文汇总_综述医学论文范文
医学综述论文范文汇总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HAMD评分的影响。
方法:将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心理护理。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HAMD评分和疗效评定。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7.8%,对照组治愈率为57.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有益。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心理护理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1年内抑郁的累计发病率在40%左右[1],它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2],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3]。
资料与方法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
入组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脑梗死诊断标准[4],经颅脑CT或MRI确诊;②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公布的CCMD-2-R抑郁诊断标准[5];③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17分以上;④病程>14天;⑤无意识障碍、失语、严重的智能障碍及精神病史。
入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针刺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2.67±10.09岁;其中脑梗死35例(77.8%),脑出血10例(22.2%);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平均21.4±5.2分。
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3.77±11.51岁;其中脑梗死37例(82.2%),脑出血8例(17.8%);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平均20.5±4.9分。
两组在性别、年龄、卒中分型、抑郁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接触患者,尽可能让患者倾诉其内心的痛苦与烦恼,减少其心理压力。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_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
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二、脑卒中(一)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1.发病急骤。
2.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4.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脑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5.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6.C T应作为首选检查。
7.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二)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4.多有高血压病史。
5.C 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三)脑梗塞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或M 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塞。
(6)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血清CA724、CA199、CEA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C EA + C 9 + CA 2 和 C 7 4 + C A1 9 74 A 2 EA
望 。肿瘤标 志物是指 特征 性存在 于恶 性 肿 瘤 细 胞 或 由恶 性 肿 瘤 细 胞 异 常 产 生 的
物 质 或 是 宿 主对 肿 瘤 反 应 而 产 生 的物 质 。 这些物质存 于肿瘤细胞 和组织 中 , 也可进 入 血 液 和其 他 体 液 , 当肿 瘤 发 生 、 展 时 , 发 这 些 物 质 常 明显 异 常 , 过 测 定 其 存 在 或 通 含 量 可 辅 助 诊 断 肿 瘤 、 析 病 程 、 导 治 分 指 疗 、 测复发或 转移 、 断预 后。迄今 所 监 判
p t n swi e e r li a cin i p c f me a ai t e t c r b a r rt n a to t - h f o b l y d o d i ta r nn re" tr t - o i s n rme a r ca i a l g a ey ah c n n l a r
血 清 C 74 C 9 、 E A 2 、 A19 C A检 测 的 临 床 意 义 分 析
王素英 苑 瑞 琴
483 50 0河南 鹤 壁 市第 二人 民 医 院
摘 要 目 的 : 讨 C 7 4 C 19 C A 探 A2 、 A 9 、E
检和住 院患 者 18 9 0例 , 年龄 2 0~7 O岁 , 经 未 经 任 何 治 疗 和病 理 明确 诊 断 的 6 8例 为 胃癌 组 , 中 男 4 其 O例 , 2 女 8例 , 中 腺 其
神 绛 科 杂 志 ,0 6,9 6)3 8—3 1 2 0 3 ( :8 9. 7 樊东升. 同型半胱 氨酸 脱 管疾病 J . j m j 中华 神 经 科 杂 志 ,9 9 3 ( ):4 2 8 19 ,2 4 2 7— 4 . 8 李 保 华 . 利 忠 , 克 义 , 脑 梗 死 高 毛 工 等 j d
尤瑞克林联合血塞通治疗78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血塞通治疗78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尤瑞克林与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
研究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血塞通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尤瑞克林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26.9%,总有效率为93.6%;复方丹参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11.5%,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尤瑞克林与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中应用。
标签:注射用尤瑞克林;血塞通粉针剂;急性脑梗死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饮食谱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成为脑部疾病中的常见病。
其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血流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1]。
现对于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活血化瘀、建立侧支循环、保护缺血半暗带等药物治疗。
我院研究了应用尤瑞克林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于我院住院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4例,女72例,年龄42~79岁,平均(593±3.2)岁。
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2]在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得到修订并广泛应用,所有患者根据诊断依据均行CT或MRI检查得到确诊。
所有患者治疗前排除严重出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单纯腔隙性脑梗死、既往有脑梗死并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血液等其他系统严重原发疾病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依从性差,不能依据试验治疗方案进行者。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8 例,两组发病年龄、性别、既往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治疗临床论文
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治疗的临床体会433200湖北洪湖市中医医院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55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常较高,过高的血压可导致病情时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有效地控制血压对稳定患者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就我院自2004年5月~2007年5月收治4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高血压治疗的临床体会作一总结。
资料与方法46例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64.5±8.5岁,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其中基底节出血在26例,丘脑出血11例,脑叶出血9例,入院时收缩压180mmhg的34例,其中>200mmhg 的12例,舒张压105mmhg的30例。
治疗方法:本组均给予20%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止血、保护脑细胞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
对于收缩压105mmhg 的患者,先行脱水降颅压,静脉注射速尿20mg,1~2次/日,动态观察血压变化,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口服卡托普利片25mg,3次/日,尼莫地平片20mg,3次/日,对于血压特别高,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20mmhg的患者,在脱水降颅压的同时应进行降压治疗,如一般降压效果不理想者可应用硝普钠50~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也可选用酚妥拉明持续静滴维持。
上述几种方法均需缓慢降压,3~5天内达到理想水平,维持血压在160/100mmhg左右的水平,不能降得太低。
结果4例出血量大的患者在1周内死亡,其余患者在血压控制后,病情平稳。
讨论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是机体对疾病的反应,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占位效应,加上周围脑组织水肿使颅内压升高,延髓受压引起血管舒缩中枢调节功能障碍,使血压升高,严重的高血压常预示病情危重,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可使血肿扩大,加重脑组织受压、移位,危及生命,此时积极控制血压对防止再出血、挽救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耳针疗法对中风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耳针疗法对中风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 观察耳针疗法对中风后肩痛及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风后肩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
治疗组给予耳针(肩、神门、皮质下)结合体针(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对照组给予普通体针针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上肢活动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简易上肢活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针疗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的上肢活动功能,提高其生活治疗。
关键词:耳针疗法;中风;中风后肩痛中风后肩痛,是脑卒中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另外,由于肩痛影响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可导致焦虑、抑郁等症状,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
因此, 及早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对防治肩痛至关重要。
本研究采用耳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肩痛具有显著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02月28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收治中风后肩关节疼痛患者80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查,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每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分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病情稳定后,不伴有完全性失语,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患者;②偏瘫侧出现自发性肩部疼痛不适症状,或偏瘫侧肩部外展或上举过程中出现疼痛不适而抗拒动作的患者;③意识清醒,无严重认知障碍者④同意接受本组治疗,并可以追踪的知情同意者。
⑤年龄在40-75岁之间,男女不限;⑥就诊前l周内未服用中西药镇痛剂;⑦无影响功能恢复的其它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三)颈动脉、椎动脉动脉瘤(四)其它 一、本分类参照《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1986年)》、《脑血管疾病分类(中山医科大学一院建议稿,1993年)》、《脑血管疾病分类大纲(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建议稿,1993年)》和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成都)代表讨论意见,1996年6月又经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全体委员及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组部分专家讨论,再后由王新德教授整理成此《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二、按病程发展又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病后3周内症状消失)、性卒中和完全性卒中。
本分类仅列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它未列入。
三、括号内数字指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二版《国际疾病分类》的编号。
四、增加“无症状性梗塞”,以适应影像学检查日益广泛应用的需要。
五、分类中去除了“脑供血不足”和“脑动脉硬化症(440)。
六、国内提出的“混合性卒中”,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故暂不列入此次分类。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发作。
21可表现为颅内动脉系统和 或椎2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1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
二、脑卒中(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11发病急骤。
21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31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41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颅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51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61CT应作为首选检查。
71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二)脑出血 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它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1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昂丹司琼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所致呕吐论文
昂丹司琼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所致呕吐论文摘要: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对后循环脑梗死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后循环脑梗死伴眩晕及恶心呕吐症状者60例,随机分设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昂丹司琼止呕),记录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有效人数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良反应未增加。
结论使用昂丹司琼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呕吐效佳且安全。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呕吐;昂丹司琼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近年来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部分后循环脑梗死可引起严重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既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了误吸、内环境紊乱的风险,有可能成为进展性脑梗塞的诱因,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了致残率。
昂丹司琼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呕吐用药,具有药效强且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昂丹司琼用于治疗化疗、术后、内科系统疾病等所致的严重恶心呕吐,已有很多的研究,但对后循环脑梗死所致的严重呕吐研究较少。
我科于2010年2月~2013年8月使用昂丹司琼注射液治疗后循环脑梗死伴严重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的患者,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4.7±8.6)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l5例,年龄(55.3±8.3)岁。
两组资料比较,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执行[1]。
1.3纳入标准①急性起病,经头MRI诊断为小脑梗死或脑干梗死;②均出现以恶心、呕吐为主的胃肠道损害症状,多伴有明显眩晕;③暂无手术治疗指证。
1.4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抑酸、补液治疗。
RCA分析在脑卒中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 2012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8 期Medical Information. Dec. 2012. Vol. 25. No. 8临床医学RCA 分析在卒中患者跌倒床中的用程蕊,梁喜芳(广省阳江市人民医院神内科,广阳江 529500)摘要:目的运用 RCA 分析法,找出卒中住院患者生跌倒床的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方法对 4 例患者跌倒床的床料采用RCA 分析,找根本原因。
果造成患者跌倒床的根本原因有理人配置不足、健康教育知率低、高危病患无管理意、病房安全管理施不完善。
结论采用RCA 分析法是防患者跌倒床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卒中; 跌倒床; RCA 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 RCA)是一种量构探 3.1.1 年因素年是神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床的著因素,程序[1],是一种流程分析方法学,是一种回溯性医不良事件分析生跌倒床的 4 例患者平均年 73.3 ,年偏大是一个重要特工具,方法将分析重点放在整个系及程的改善方面,而不是征。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随着年增而逐步衰退。
如力下降、认限于个人行上的[2],是管理工具,可用在仸何管知功能减退、感反能力下降等,均易致跌倒床事件的生。
控系上,它可以助找到高事件的根源,理清事件的本 3.1.2 疾病因素卒中可致知功能减退以及感反能力不,何会生,并找到防事件再度生的方案。
卒中患者因运佳,肢体肌力下降,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平衡功能受损等易致患者、感、平衡功能障碍。
跌倒床事件常有生。
将 2011 年 6 跌倒床等安全事件生。
月~2012 年 4 月在我院神内科病房生意外跌倒床的 4 例患 3.1.3 药物因素卒中患者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患者使者行 RCA 分析,旨在加理人的安全理防范意及探有用降血压药物,使体位改致低血压;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物效的防方案,道如下:使血糖降低;以及使用静催眠物、抗焦物、利尿、血管扩1 料与方法张剂、肌肉松物等均可引起跌倒床。
疏血通注射液论文复方丹参注射液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疏血通注射液论文复方丹参注射液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给予疏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常规综合治疗①控制患者过高的血压,但切忌血压过低导致脑灌注不足;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常规应用头孢三嗪3.0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③给予适当的脱水剂,如20%甘露醇150 ml,每日2~3次静脉滴注;④脑保护治疗,应用胞二磷胆碱0.75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2.2 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
均为1次/日,共用14 d。
2.3 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均为1次/日,共用14 d。
2.4 疗效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平均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6%~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5%。
2.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各组间数据采用t 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检验。
3 结果3.1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7.5%。
明显优于对照组66.7%,详见表1。
注: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副作用治疗期间无一例局部瘀点、瘀斑、广泛皮下出血及颅内出血、再梗死。
4 讨论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病。
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1-08-18T15:02:34.5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陈忠伟[导读] 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情况进行疗效判定。
陈忠伟(黑龙江省海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57100)【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3-0047-0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奥扎格雷钠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1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两组经进行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奥扎格雷钠辅助治疗。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4.8%,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显效率为42.2%,总有效率为80.0%。
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7.8,P<0.01;x2=8.1,P<0.01)。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性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用药安全,可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死老年2009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对4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外加用奥扎格雷钠辅助治疗,并以同期45例常规治疗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91例患者,年龄≥60岁,均根据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诊断,且经头CT等证实,并排除合并心房纤颤、严重心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出血性疾病等患者。
91例患者均于发病后2日内入院治疗,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46例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63~78岁,平均(66.3±5.2)岁;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1例,丘脑梗死患者5例,基底节梗死患者18例,脑叶梗死患者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24例,合并糖尿病者9例;合并冠心病者3例。
对照组45例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62~79岁,平均(65.8±5.4)岁;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例,丘脑梗死患者7例,基底节梗死患者15例,脑叶梗死患者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21例,合并糖尿病者6例;合并冠心病者4例。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1996年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至今仍被作为我国脑血管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对脑血管病分类认识的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进行更新修订。
本文参考了脑血管病国内外相关诊治指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指南共识专家委员会反复讨论,修订而成,供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1. 突发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符合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一般在24h内(多数不超过1h)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2. 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未发现相应急性脑梗死证据,为影像学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条件行DWI检查时,头颅CT/MRI常规序列未发现相应梗死灶,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无法得到影像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为时间界限标准。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要点】:1. 急性发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可为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
2. 头颅CT/MRI证实脑部相应梗死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或在24h内导致死亡。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附1:由于病因学不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3.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 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5. 原因未明的脑梗死:附2: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临床过程复杂。
1. 脑分水岭梗死:2. 出血性脑梗死:(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要点】: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发作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2)患侧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收缩压比健侧低20mmHg 以上,或锁骨上窝可闻及动脉杂音;(3)血管成像检查发现锁骨下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超声或DSA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液逆流至患侧锁骨下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
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l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二、脑卒中
(一)蛛网膜下睦出血
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1.发病急骤。
2.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4.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脑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5.腰穿脑脊渡呈血性。
6.CT应作为首选检查。
7.垒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二)脑出血
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
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4.多有高血压病史。
5.C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灌多古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三)脑梗塞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桂性脑梗塞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无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
(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
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
血性脑梗塞。
(6)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
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3.腔隙性梗塞
(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
急性起病。
(2)多无意识障碍。
(3)应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世轻偏瘫、共济失调世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5)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无症状性梗塞
为无任何脑及视网膜症状的血管疾病。
仅为影像学所证实,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作为临床诊断。
三、脑血管性痴呆
1.符合第四版《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痴呆诊断标准。
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既往和近期有卒中发作史。
4.病程波动,呈阶梯佯进展。
5.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
6.Hachinski缺血量表记分≥7分。
7.CT及MRI证实脑内多处性皮层或皮层下缺血性改变。
四、高血压脑病
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常有明显的血压升高,特别是舒张压,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和体征。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