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和颜色 教案3

合集下载

2.4光和颜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2.4光和颜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例题2:请解释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向上游动。
答案: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度比入射角度小。因此,当我们从空气中观察水中的鱼时,实际上看到的是折射后的光线路径,从而产生了鱼向上游动的视觉错觉。
例题3:请解释为什么镜子里的人像是左右颠倒的。
答案: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在平面镜中,光线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然而,由于我们习惯于从左到右阅读,所以当我们将视线与镜面垂直时,我们看到的反射光线路径与实际光线路径相反,从而产生了左右颠倒的人像。
其次,我会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我使用了讲授法结合实验演示,但是有些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理解不够深入。我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可能的改进措施包括更多地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案例研究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再次,我会反思媒体的使用。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和图片,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然而,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多媒体的注意力大于对课堂内容的关注。我需要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而不是让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能的改进措施包括更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例如,在关键概念上使用动画和视频,而在实验演示时则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参与。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光的反射: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漫反射是指光在粗糙表面上的反射。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为常数,称为折射率。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浙教版.doc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浙教版.doc

第四节光和颜色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感觉:声音一一“听”等知识点后,继续学习有关“看”方面的知识。

山于小学的常识学习,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学生己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光源的理解还是较弱的、对同一介质的理解还是欠缺的。

也就是说光直线传播的前提条件他们根本不知,要不断的强调。

如果有条件,在室外有阳光的地方探究“大树光斑”实验、在暗室里探究“物体的颜色”实验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课。

本节在讲述过程中参插了好多探究实验,并一步一步深入,是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

处理的好,这节上起来会很有意思。

教学目标:1、能从儿个物体中找出何种物体是光源。

2、理解光的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X108米每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知道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理解光的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X1O S米每秒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难点: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复色光和单色光的区分课时:2课时知识点(板书设计)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2、光的传播: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真= 3X10千米)4、光的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单色光和复色光)5、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6、紫外线和红外线: 新课:设置情境:一幅美丽的日出阳光图,激发兴趣。

『师』多美丽的阳光呀,它是谁发出的呀?『生』太阳『师』那你知道我们周围还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引出课题:第四节光和颜色大量图片,让学生来选择“哪些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教师纠正)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它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让学生思考后,设计实验小实验:1、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师』从以上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垒土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

《第1节感受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初步学会用光路图形象表示光现象的物理方法。

2、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2、知道什么叫光的色散。

3、知道光源的概念以及光的传播速度。

4、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2、知道什么叫光的色散。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片。

各种光源(蜡烛、手电发等)、水槽、玻璃砖、平面镜、光的色散演示仪、三棱镜、带圆孔的硬纸板,红、绿、蓝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红、绿、蓝三块有色玻璃,红、绿、蓝、黑四种纸屏。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新课讲解:一、光源问: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自身发光)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些物体,判断是否是光源)提问: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浙教版七下2.4.1光和颜色课件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下2.4.1光和颜色课件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新知讲解
2.光源的分类 光源是指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自然光源 像萤火虫、发光的星体、水母、灯笼鱼等都属于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像手电筒、点燃的蜡烛、激光等都属于人造光源。
新知讲解
二、光的传播 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 播。
新知讲解
1. 光线 (1)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
注意: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光线
新知讲解
平行光线(太阳光)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新知讲解
思考与讨论 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 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什么道理?
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B ) 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 检查一块木板是否平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 看过去 D. 日食、月食的形成
课堂练习
3. 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 C. 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D. 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步枪瞄准
新知讲解
解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 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当眼睛看到瞄准 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 表明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
步枪瞄准
新知讲解
2.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 (1)小孔成像
①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 等大、缩小的像。 ②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 的大小与光屏距小孔远近有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第4节-光和颜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第4节-光和颜色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片。

各种光源(蜡烛、手电发等)、水槽、玻璃砖、平面镜、光的色散演示仪、三棱镜、带圆孔的硬纸板,红、绿、蓝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红、绿、蓝三块有色玻璃,红、绿、蓝、黑四种纸屏。

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设疑激趣: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为什么有的是红色、有的是蓝色、而有的又是黑色,夏天雨过天晴,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带上蓝色的有色眼镜看物体会是什么样子?新课教学光源:设问:哪些物体能够自己发光?哪些是人照的?哪些是天然的?学生举例归纳: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为:人照光源、天然光源。

人照光源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设问:光发出后是如何传播的?直线、曲线?在水中呢?玻璃中又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1: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观察并得出结论:光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实验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是怎样传播的?注意:可以在最后使光斜射到水面或玻璃面上,让学生观察到:虽然光在空气、水中、玻璃中传播的路线都是直的,但在空气与水、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以加深对“光沿和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讲述光的折射现象打下伏笔。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三点一线”,射击、站队、栽树。

光速演示:闭合开关整个教室几乎同时被照亮。

设问:是离灯近的地方和远的地方,哪个先被光照亮?光传播需要时间吗?讲解光速:光在不同的物质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每秒达3×105千米,相当于每秒钟围绕地球赤道七圈半;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在水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为真空中的3/4。

设问:光在一年可以传播多远?L=9。

4608×1012千米。

打雷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百米比赛时,记时员,是见到发令枪冒烟就记时,还是听到枪声记时?设疑:光速是如何测出来的?谁最先测出来?请同学们下去查找有关资料,下节交流。

《第二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理解光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透射、吸收等光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能将所学的光的基本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如光源、光线及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和感受等。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特性和传播原理,特别是关于颜色是如何通过光来表现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不同颜色的光如何产生及其在不同物质中发生的复杂的光学反应,包括颜色的折射、反射等。

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互动探究来理解这些概念。

三、教学准备教学前,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光源、棱镜、各种颜色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等,以及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同时,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实验指导材料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操作。

此外,教师还需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课堂互动问题,为了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探索和交流的环境,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必须确保所有设备都经过安全检查,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指导。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教师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课堂互动问题,有助于在授课过程中更自如地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

这样的准备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还能让学生在一个活跃、开放和有深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交流。

在互动和探索中,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这样,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有效,既教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1. 导入话题: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通过展示多彩的图片或短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讨论并理解“光”和“颜色”的概念。

2.4光和颜色(第1课时)(教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2.4光和颜色(第1课时)(教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和互动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时,可以使用教学软件模拟光线的传播路径,让学生通过操作软件来观察光线的传播规律。
3. 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在线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实验,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时,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线操作,观察彩虹的形成过程。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光在空气和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 请解释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请说明光的折射定律,并举例说明。
4. 请描述光的色散现象,并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5. 请解释颜色的三原色理论,并说明颜色混合的原理。
答案:
1. 光在空气和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3×10^8 m/s和2.99×10^10 m/s。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光学的故事》:一本介绍光学发展历史的书籍,讲述了从古至今光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和发明。
- 《色彩的魅力》:一本关于色彩应用和设计的书籍,探讨了色彩在艺术、设计、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 《光学实验手册》:一本包含光学实验的书籍,提供了多种光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
- 《光的奇迹》:一部介绍光学现象的纪录片,展示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的奇妙之处。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对于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讲解的深入性和直观性,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和颜色》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和颜色》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科学教案——1.4 光和颜色温州十二中何建国徐海青【教学目标】(一)认知与技能1、确认什么是光源,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使学生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知道在不同物质中光速不同,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6、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完成“阳光下的树荫中圆形光斑成因”的探究活动。

2、学会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大量的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我国光学的发展等知识的介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并能解释某些现象难点: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验所需器材学生准备:根据作业本P3制作的小孔成像装置【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预设】(一)什么是光源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揭示课题:我们能看见物体就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

学生举例:那么光从哪里来?我们周围哪些物体会发光?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归纳: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学生评价: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些物体,判断是否是光源。

介绍:人造光源漫长的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二)光的传播提问:你是怎么来区分白天与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它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学生举例:(可用图片展示)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雨中车灯的光束;演示实验:(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注:让光通过“水雾”效果非常明显)(2)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学生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施教教师:教材章节:第一章第四节课题名称:光和颜色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何种物体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

教学重点:光源、光的传播教学难点:光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教学〔实验〕器材:厚玻璃板、激光器教学过程:备课组意见记录及个性化备课第一课时引入1、引课:请伸出你的手,看见五个手指吗?“伸手不见五指”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因看不见?〔没有光〕现在有光吗?〔有〕请你闭上眼睛,还能看见吗?〔不能〕什么原因?〔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对,我们能看见物体就必须有光从那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

2、提问:〔1〕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2〕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自身发光〕〔3〕什么叫光源?3、小节板书:【一】光源:能自身发光的物体4.练习:请看这四个物体:太阳、电灯、蜡烛、萤火虫、月亮、钻石。

你能说出那些是光源吗?5.讲解: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什么原因?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那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因此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因此就看到了。

6.实验提问:请看老师手中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光在远处会打出一个亮点〔演示〕。

请大伙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么样传播的呢?你能不能举例或用实验证明?7.回答举例:可能沿直线传播。

如: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太阳从云层中出来的光束8.学生实验:〔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3〕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9.教师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发出的光束垂直向厚玻璃砖表面投射,观看传播情况。

10.小结板书:空气、水、玻璃这些我们都叫介质。

光在空气、水、玻璃等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4光和颜色(第1课时)_教学设计

1.4光和颜色(第1课时)_教学设计

光和颜色(第1课时)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光源,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学会光线的画法;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光速的应用;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三、教具PPT课件、蜡烛、火柴、激光灯、玻璃砖、水、牛奶、烧杯、玻璃水槽、镜、三棱镜、红色玻璃纸、绿色玻璃纸、白纸、手电筒、绿叶、橘子(黄皮)。

四、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对光有哪些了解,学生个别回答。

教学意图:通过问题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的水平,对接下来的教学有一个准备。

师:什么是光源?(1)光源ppt02活动: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分析它们之间各自发光的特点,并思考,哪些属于光源?定义: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你可以帮它们分类吗?(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附)点击“进入人造光源发展史”ppt12 返回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Ppt03(2)光的传播演示1: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演示2: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演示3: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结论: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按直线传播的。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光和颜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讲义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光和颜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讲义

教育辅导讲义
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注: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光线是直的。

(3)实例
①小孔成象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实像与虚像:
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虚像一般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②影的形成:光照不到的区域
思考:当你走近路灯并远去的过程中,影子的长短将如何变化?
③日食和月食
(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步枪瞄准.
思考:射击时瞄准,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尖星、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了,这是什么道理?
射击瞄准时的基本要领是:左眼闭,右眼睁,透过缺口看准星,对准目标三点成一线.
2、激光准直等
练习2:
1.彩色电视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的太阳光是最单纯的光
教研主任签字: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第四节 光和颜色 讲义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第四节 光和颜色 讲义设计

一、光源:自身会发光的(正在发光)的物体。

例如:火焰、太阳、闪电、萤火虫、烛光、正在发光的电灯、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思考:月亮、宝石、镜子、电影屏幕等,也会亮的,它们是光源吗?光源的分类:二、光线的传播1、光源发出的光会在什么物质中传播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那么光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呢?3、光在透明物质及真空中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1)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传播路径是怎么样的?(2)一束激光射到水中,传播路径是什么样的?(3)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传播路径是什么样的?如何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注意: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但光是真实存在的。

三、光直线传播的现象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被挡住,形成暗区,所以产生了影子。

当人远离路灯时,影子会怎样变化?拓展:医生给病人做外科手术时,为了使手术部位得到良好照明,必须使用无影灯。

它是由十多盏灯组成。

医生的手或器械,在一个灯发出的光照射下可能产生影的区域,被其他灯发出的光照亮,于是便产生“无影”的效果。

2、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的像的性质:3、日食,月食4、光线准直(3)排直队要看齐思考: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什么井底观天比在井外观天范围小呢?并用光路图表示。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四、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为3×105千米/秒。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更小1光年= 9.46×1012千米光年是长度单位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五、光的色散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

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你可以观察到七色的光。

光都可以用眼看见吗?六、看不见的光七、物体的颜色1、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纸板上,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3、分别使用红、蓝、绿、黑四种颜色的纸屏,直接接受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观察纸屏上分别出现什么颜色的条纹?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就是由三原色混合而成。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3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3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什么是光源,能确认生活中常见光源。

2.明白光在同一种平均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能列举出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并进行说明。

3.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4.了解光的色散,明白白光是复色光。

5.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明白他们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6.了解物体的颜色是如何样形成的。

二、能力目标:1.提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有序探究,得出结论或作出说明。

2.学习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主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愉悦,逐步养成乐于摸索,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学习适应。

重点与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物体颜色的形成。

教学预备手电筒、牛奶水、玻璃杯、激光教鞭、玻璃砖、小孔成象演示装置、课本P22图1-30、P23图1-33实验装置、橘子。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设问:在一个黑暗的教室中间能否看清黑板上的标题?摸索:人什么缘故在乌黑的房子里看不见物体?小结:人要想能看见物体必须有光射到眼睛里。

只有五彩缤纷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新课学习:1.什么是光源?提出问题:你明白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能发光吗?(要求学生举例子)学生举例:太阳、电灯、燃烧的蜡烛、手电筒、月球、钻石、荧火虫想一想:你们所说的物体差不多上自己能发光的吗?(要求学生作出判定)小结:光源:通常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且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摸索:月亮是光源吗?刚才我们讲到的哪些是光源?钻石是光源吗?黑板上的字能看到是光源吗?小结: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能看到的物体并不一定是光源。

引入: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于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同样光源发出的光也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水在水中也能看到物体;空气:看见各种物体;玻璃透过玻璃能够看到物体。

那光在这些物体里是如何向四周传播的呢?2.光的传播:实验探究:光斑实验a:打开手电筒,将一束光射向屏幕,上面形成一个圆形的光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光和颜色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感觉:声音――“听”等知识点后,继续学习有关“看”方面的知识。

由于小学的常识学习,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光源的理解还是较弱的、对同一介质的理解还是欠缺的。

也就是说光直线传播的前提条件他们根本不知,要不断的强调。

如果有条件,在室外有阳光的地方探究“大树光斑”实验、在暗室里探究“物体的颜色”实验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课。

本节在讲述过程中参插了好多探究实验,并一步一步深入,是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

处理的好,这节上起来会很有意思。

教学目标: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何种物体是光源。

2、理解光的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108米每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知道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
理解光的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
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108米每秒
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难点: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复色光和单色光的区分
课时:2课时
知识点(板书设计)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的传播: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真=3×10千米)
4、光的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单色光和复色光)
5、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
6、紫外线和红外线:
新课:
设置情境:一幅美丽的日出阳光图,激发兴趣。

知识点习题小结
『师』多美丽的阳光呀,它是谁发出的呀?
『生』太阳
『师』那你知道我们周围还哪些物体能发光呢?
引出课题:第四节光和颜色
大量图片,让学生来选择“哪些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教师纠正)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它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
让学生思考后,设计实验
小实验:
1、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师』从以上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资*
『师』那我们用什么来直观地表示光呢?
为了形象地表示光地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我们叫做光线。

(划书)
思考: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什么道理?
2、光的传播: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展示教学课件: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3×10千米,这个举例相当于围绕地球赤道转7圈半(非常快!);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光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为真空的3/4。

3、光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真=3×108千米)
光年: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千米。

所以光年是一个距离的单位。

(划书)
『师』为什么夏天雷雨时,我们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学生思考
探究活动: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书P21)
提问: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详见《科学探索者》P119
观察: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

不断地调整镜子地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你可以观察到七色地光。

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讨论
『师』这是因为水把光分解成为七种颜色,在通过镜子反射出去地缘故。

早在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已经做过这个实验(书P22),从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师』那么,彩色光带上的颜色分别是按何种顺序来排列的?
红橙黄绿蓝靛紫
展示教学课件
『师』这一实验还能表明什么?(书P22)
展示教学课件
提问:草是什么颜色?
苹果是什么颜色?
它们的颜色会变化吗?
『师』你一定会觉得这些问题很奇怪,它们的颜色不是很明显的吗?
小实验(书P23)
『师』你注意过没有,在不同颜色的光线下,物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吗?
学生讨论
思考:
1、在暗室中,把红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将光照射到绿色植物上,植物将会是什么颜色?
2、将玻璃纸换成绿色,然后照在黄色的橘子上,橘子将变成什么颜色?再用绿光照射绿色植物,植物将呈什么颜色?
学生讨论
5、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
顺便讲述“三原色”(课后阅读知识)资源&网
『师』前面,我们在白光的色散现象实验看见的彩色光带的颜色依次是?
『生』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如果我们把非常灵敏的温度计放到彩色光带的红光以外,温度计读数会上升。

这说明什么?『生』这说明这里也有光的辐射,只是人的肉眼看不见。

『师』我们把这种辐射的光线叫做红外线。

例如:电视机或家用电器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会发光的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会发出不同的红外线,从而实现家用电器各项功能之间的转换。

(书P22图片1-31)
『师』同样,如果我们把感光胶卷放到彩色光带的紫光以外,竟会发现胶卷被感光。

这又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这里也有光的辐射,只是人的肉眼看不见。

『师』这里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你能猜想出它的名字吗?
『生』这种光线叫紫外线。

讨论紫外线的利弊?
6、紫外线和红外线:
练习题:
1、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熄灭的灯 C镜子 D夏夜飞舞的萤火虫 E钻石 F点燃的蜡烛 G人 H明亮的月亮
2、下列不能用来直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小孔成象 B影子的形成
C镜子成像 D日食和月食
3、当我们把一张带三角形(边长为5毫米)孔的硬纸片置于太阳下时,在纸片下的地面上看到的光斑形状是()
A当纸片离地面很近时,较远时是圆形
B一定是圆形 C一定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D一定是三角形
4、画图:眼睛位于E.F两点时通过小孔看到的视野范围。

E
5、书中是以什么实验来说明白光是复色光的?又是如何规定单色光的?
6、白光能够反射()色光;不透明的物体会()与自身颜色不同的色光,而()与自身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何色光,则物体呈()色。

7、填写组合后显示的颜色:
紫绿白橙

绿
布置作业:
1、必做:作业本、课后题相应内容
2、选做:有兴趣了解更多的同学自己回家在晚上时观察点日光灯和白纸灯时衣柜里的衣服会显示不同颜色;再用红色、绿色、蓝色等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将光照射到衣柜的衣服上,将会是什么颜色。

并做好记录。

教后反思:
教这节内容时,最大的遗憾就是学校没有给予暗室。

好多在暗室里的实验,白天在普通教师里根本不能很好的完成。

最后,只能布置回家自己观察。

而课堂上只好运用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不过,也可在早几天先布置下去回家观察。

对颜色的三原色和光的三原色易混淆。

单色光和复色光的区分是较难区别的。

教参只要求学生知道红色激光是良好的单色光就可以。

光的色散实验的光源用教室内的投影仪代替手电筒更好。

当然,有现成的太阳光最好。

资源&网手电筒在做这些光学实验的效果都不如意。

探究阳光下的树叶光斑时,最好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再分析原理更易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