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骑楼的思考
骑楼的设计理念
骑楼的设计理念骑楼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其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生活方式。
骑楼是一种在长街上建造的建筑,形式为一排连续的门廊,以供行人遮雨、避阳和交流。
在设计骑楼时,有几个主要的理念被考虑和融入其中。
首先,骑楼的设计理念之一是注重城市的活力和社交交流。
骑楼常常位于繁华的商业街区或市中心,为行人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休息和见面的场所。
骑楼上的门廊能遮雨挡阳,使行人能够舒适地穿行于繁忙的街道上,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和休息的机会。
骑楼的设计考虑到人们的日常需求,使得城市街道更具活力和社交氛围。
其次,骑楼的设计理念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审美观念。
骑楼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与其他建筑形成了和谐的关系。
骑楼通常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和手法,如横梁、斗拱和雕刻等,这些都是中国建筑的独特符号和表现形式。
这些元素和手法的运用使得骑楼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此外,骑楼的设计理念还关注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骑楼采用开放式的门廊结构,使得人们能够与自然环境更加接近。
骑楼上的植物和花卉增添了一抹绿意,使得城市街道更加生动和宜居。
骑楼上的门廊也为行人提供了遮雨的功能,保护他们免受恶劣天气的侵扰。
骑楼的设计在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最后,骑楼的设计理念还注重了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骑楼作为一个建筑形式,不仅仅是一条门廊,更是一个能够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空间。
骑楼的设计考虑到行人通行的需求,使得行人能够顺利穿行且舒适度较高。
同时,在设计上也注重了美学的要求,通过使用传统建筑元素和优雅的比例,使得骑楼更加美观和吸引人。
总而言之,骑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性和生活方式。
骑楼设计注重城市的活力和社交交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审美观念,关注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这些理念使得骑楼成为中国城市街头的独特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也传承和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浅议小公园骑楼“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理念
一座城市的发展根脉来源于其地域文化的深层结构,建筑是表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海洋文化是汕头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集中了大量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近代骑楼建筑,作为汕头城市人文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公园历史街区骑楼不仅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汕头城市繁荣的海洋商贸活动,是这一历史时期汕头城市的风貌特色和民俗风情的生动写照,具有丰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小公园历史街区骑楼作为汕头城市发展的物化成就,见证了汕头海洋经济和海洋移民历史,其背后蕴含着汕头城市的海洋文化精神,顺应天然,“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理念在小公园历史街区骑楼建筑设计和建造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一、汕头小公园骑楼的起源与形态骑楼建筑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廊与“坊”廊,与更早期的干栏式建筑也不无关系。
国外骑楼最早见于古代希腊,16世纪后半叶,南欧地中海沿岸城市也广泛分布有骑楼建筑。
广东是我国的近代骑楼主要的发展地区,汕头作为开埠城市和侨乡,是广东骑楼建筑比较集中的地区。
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在汕头内海北岸,汕头市区西南角,在清乾、嘉年间,这作者简介:郑松辉,男,(1963-),广东汕头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研究馆员,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45区域历史里就已形成了集市,开始了建设布局,有着行业相聚、商居有分的雏形功能分区。
小公园历史街区骑楼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广东省推动城市改良运动,制定了测绘、规划、建筑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方法,各市镇根据汕头都市发展模式纷纷成立市政部门负责推动城市改造。
在1922-1926年间,汕头市政厅提出市政改造计划,利用大量侨资,拓宽马路、扩展市区,广建店铺洋行、茶楼酒馆以及文化设施和民居,汕头小公园一带建设格局基本形成,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的街区充满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街道特色和浓郁的商业氛围,成为汕头骑楼文化的典型代表,尽显“百载商埠”汕头的个性魅力。
骑楼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骑楼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骑楼是马来西亚独特的建筑形式,在马来西亚许多城市的历史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参加了一次骑楼社会实践活动,我对骑楼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深化,并且对马来西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骑楼社会实践活动,我对马来西亚的骑楼有了更加具体和直观的了解。
骑楼在马来西亚主要分布在槟城、马六甲等地,这些地方都曾经是马来西亚的重要港口和贸易中心。
骑楼是建筑物与人行道之间的过道,起到遮阳和保护行人的作用。
骑楼通常由木材、石头或砖块等材料构成,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
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我深深感受到骑楼作为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其次,骑楼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更加了解了马来西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马来西亚历史悠久,多元文化交融。
在活动中,我们参观了马六甲的骑楼区,听讲解员介绍了马来西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化遗产。
我们了解到,马来西亚曾是一个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多个族群组成的殖民地。
这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也体现在骑楼上,我们看到一些骑楼上有着中式的装饰,如龙雕和剪纸等,而另一些则有着马来风格的图案和色彩。
对于我来说,这次活动不仅是对骑楼的学习,同时也是对马来西亚的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感悟。
再次,骑楼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了我对城市规划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兴趣。
通过参观骑楼区,我发现虽然有些骑楼得到了保护和修缮,但也有很多骑楼面临着破损和衰败的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了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认识到,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
最后,这次骑楼社会实践活动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社区和社会的联系。
骑楼区通常有着浓厚的社区氛围,人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交流和娱乐。
通过和当地居民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对骑楼的喜爱和重视。
在社区中,骑楼不仅是建筑物的一部分,更是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的中心。
论文:对骑楼历史文化街区整治的思考
对骑楼历史文化街区整治的思考---金棕榈文化商业广场建设评析姓名:何玲玲对骑楼历史文化街区整治的思考---金棕榈文化商业广场建设评析”摘要:海口市是全国105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深远的华侨文化底蕴,骑楼老街作为海口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口南洋华侨文化的符号,名列我国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现存保护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之一。
海口政府就保护文化遗产打响的第一炮就是将海口解放西路工人文化宫旧址改建为5万平方米“金棕榈文化商业广场”,我个人觉得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从而也引发了我对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的担心.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对现在整治骑楼的方案的担心,还有我认为把骑楼文化街区改建为步行街更好.引言: 据人民网海南视窗报道:“‘十二五’期间,海口将加快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重点完成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和府城传统建筑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建设集旅游、观光、展览、休闲于一体的人文旅游胜地。
据了解,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约47亿元,整治范围约121.3公顷。
该项目选址位于南渡江西段入海口的南岸,北起长堤路、南抵文明中路、东至文明横路、西至龙华路。
主要包括得胜沙路,中山路,解放路,博爱北路等.现在正建设的就是把海口解放西工人文化宫旧址改建为5万平方米的”金棕榈文化商业广场”下面是我对这个方案的几点担心:一,担心折腾得不伦不类:项目开发方海南容大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黎照兴介绍,金棕榈文化商业广场一期改造,将在文化宫现有的地块上,通过拆除海口市工人影剧院及文化活动大楼等旧建筑物,建设新工人文化宫。
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规划停车位近600个,建设有展览馆、小吃城、电影院、商场等设施.在我看来这就是在复制大陆城市,这么好的文化资源不利用真实暴殄天物。
再看看现在如此现存保护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现在成了卖洗衣粉、宠物、窗帘和电缆的地方。
经营得好,这里本可以成为海口旅游的又一亮点的。
关于骑楼建筑文化的几点体会
关于骑楼建筑文化的几点体会骑楼是一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我国岭南(包含海南岛)与福建等地区。
骑楼这个的名称来源于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它的沿街部分二层及以上部分出挑至街道边缘,底层用砖柱支撑,形成一个处于室外与室内之间的过度空间,宽度大约在3到4米左右,这空间就是骑楼。
临街建筑的骑楼贯通起来,可以形成长长的走廊式人行通道,长度可达到几百米甚至一千米以上。
从建筑体量方面看来,建筑骑跨在人行道之上,因而取名骑楼。
骑楼建筑特别适应于炎热多雨地区,曾经在近代时期广为流行于岭南,成为岭南建筑的代表性建筑。
不太为人所知的是,骑楼是西方舶来品,该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那里的人们为了躲避强烈的地中海阳光,在建筑的入口处建立了一个廊子,形成最早的骑楼建筑。
骑楼建筑近代在文艺复兴之后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后来被西方殖民者传至炎热多雨的东南亚。
19世纪前后,随着民间下南洋运动的兴起,这种建筑形式逐渐被南洋华侨带回家乡,流行于广东与华南沿海一带,与本土原有建筑结合成为新的本土流行建筑风格。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长久封闭的大门被坚船利炮打开,岭南近代建筑被西洋建筑文化影响越来越深,技术也越发成熟。
骑楼的发展也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影响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革新等若干阶段,最终于20世纪初形成了成熟的骑楼建筑文化。
骑楼建筑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产物,其空间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能够满足居住与经商的要求。
骑楼在两广、福建、海南,赣南分布很广,例如在广州的顶级商业区里,基本都是骑楼建筑,梧州的骑楼城也很出名,整个岭南地区还有很多其它著名的骑楼街区,本文就不一一列举。
骑楼建筑是临街建筑,也是独户式联排住宅,一栋楼就是一户人家。
每栋建筑的开间一般在4米到6米之间,常见进深大约10到20米,楼层一般是2到3层左右。
在平面布局里,一层平面主要包括前厅、楼梯、卧室与厨房等房间。
骑楼老街的心得体会
骑楼老街的心得体会骑楼老街是中国南方城市的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它是由一排排的骑楼建筑组成的老街区。
骑楼老街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城市都有,比如福州、厦门、泉州等等。
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我曾经到过福州的骑楼老街,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骑楼老街的历史骑楼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的福州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许多商人在这里落户,建造了许多骑楼建筑。
骑楼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的特点是在房屋前面建造一条长廊,形成一个类似于走廊的空间,这条长廊被支撑在柱子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骑楼建筑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商人们的住宿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商业交易的场所。
骑楼老街的特点骑楼老街的特点是一排排的骑楼建筑,这些建筑都是由砖木结构建造而成的,外观上看起来非常古朴典雅。
在骑楼老街里,你可以看到许多老式的商铺,这些商铺里出售着各种各样的商品,比如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纪念品等等。
在骑楼老街里,你还可以看到许多老式的建筑,比如古庙、古宅等等,这些建筑都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骑楼老街的文化骑楼老街是福州的一个重要文化景点,它不仅代表着福州的历史文化,还代表着福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在骑楼老街里,你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比如舞狮、打鼓、唱戏等等。
这些活动都是福州人民的传统文化,它们代表着福州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豁达。
骑楼老街的旅游价值骑楼老街是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它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在骑楼老街里,你可以感受到福州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你可以品尝到福州的特色小吃和美食,你还可以购买到许多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
在骑楼老街里,你可以拍摄许多美丽的照片,留下美好的回忆。
骑楼老街的未来骑楼老街是福州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它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在未来,福州市政府应该加强对骑楼老街的保护和管理,保持其历史文化的原貌,同时还应该开发一些新的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在未来,骑楼老街有望成为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品牌,为福州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海南骑楼建筑的发展及对其保护的思考
浅谈海南骑楼建筑的发展及对其保护的思考摘要:海南海口骑楼街区可算海口年岁最高的历史街区,自骑楼建筑风格流入海南以来,近代骑楼建筑构成了海南建筑的特色种类之一。
由于历史和人为破坏等原因,现在的骑楼老街遭到许多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骑楼建筑文化的维修需要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字:骑楼,南洋风格,年久失修,历史文化一.延续了一百六十多年的骑楼故事i[所谓骑楼,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才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
我国传统意义上一般多指我国南方地区,无论城镇乡村,人民大众为满足使用、安全、舒适等要求,于面街出入口部分楼层或屋顶要素“骑”在人行道上,左右绵延成公共敞廊的建筑或建筑群。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
海口骑楼老街建筑保留规模大、保存完好,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海口的骑楼一般是2至5层建筑,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延街立面经常在各层窗台以下的墙面或檐口窗楣等处加以丰富的装饰纹样或浅浮雕,所有的装饰与纹样自下而上逐渐丰富,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海口被设为对外贸易出口,《天津条约》签订后,海口成为中国沿海十大通商口岸之一。
海南当时正是南洋的商贸中心,底层设敞廊的骑楼建筑在此流传。
海口的骑楼建筑与海南的自然条件有机结合,同时与形成了地道的“南洋”风格商业街。
海口骑楼建筑风格呈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中国传统建筑成分,又有对西方建筑店铺的立面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细部装饰,并且还有明显地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影响的拱券和图案。
海口骑楼的华丽壮观,在我国及东南亚都是绝无仅有的。
如今海口的骑楼建筑连绵,二、三层楼则“骑”在人行道上,骑楼街的柱廊让行人避免阳光辐射和突然而来的暴雨。
海口骑楼老街为不仅承载了海南的历史文化,也为海南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ii按人类学分析,影响海口骑楼建筑的人口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1)英法等国殖民人士。
从折中主义角度看厦门骑楼的美学价值
从折中主义角度看厦门骑楼的美学价值
厦门,一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现代化城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而作为厦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骑楼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建筑爱好者的目光。
从折中主义的角度来看,厦门骑楼所展现的美学价值无疑是令人称赞的。
从建筑外观来看,厦门骑楼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西方建筑的元素。
在结构上,骑楼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悬挑结构,利用木质或石质的墩柱支撑建筑物,使得建筑在外观上表现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而在装饰上,骑楼的飞檐翘角、雕花栏杆等元素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而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骑楼则采用了西方建筑常用的砖石和水泥,使得建筑更加坚固和耐久。
这种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使得厦门骑楼不仅在外观上充满了美感,同时也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建筑领域的融合与创新。
从建筑功能来看,厦门骑楼也展现出了折中主义的美学特征。
骑楼不仅可以作为商业街区的主要建筑形式,同时也为行人提供了遮阳避雨的便利。
在厦门的气候条件下,遮阳避雨的需求十分迫切,而骑楼的设计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骑楼的独特设计理念,使得建筑不仅具有了经济功能,同时也兼顾了人文关怀,让人们在享受购物的乐趣的也能感受到建筑所带来的舒适和美好。
厦门骑楼所展现的美学价值符合了折中主义的美学观。
它不仅在建筑外观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同时也在建筑功能和历史文化方面展现了折中主义的美学特征。
厦门骑楼无疑是一种被人们称赞的建筑形式,它所体现的折中主义美学必将为后人所喜爱和传颂。
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
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广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建筑遗产。
而广州骑楼作为城市的独特建筑表现形式之一,也成为了广东风情的代表之一。
骑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常见于广州老城区,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功能特点。
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一方面体现在其建筑风格上。
骑楼的外观造型主要以中式和西方风格相结合为主,展现出广州城市的多元文化氛围。
骑楼的外立面常常采用木质结构和砖石填充,注重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建筑师们注重细节的雕琢和装饰,如雕花、彩绘等都是骑楼设计的重要部分。
这些精心设计的装饰元素不仅彰显了建筑师的艺术才华,也为广州的城市风景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另一方面,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也体现在其功能特点上。
骑楼以其独特的构造形式,能够为广州城市的气候和社会生活提供便利。
作为一种有盖的过街通廊,骑楼在雨天和炎热的夏季提供了良好的遮挡和避暑之处。
人们可以在骑楼下休息、交谈、买卖商品等。
骑楼的一端通往街道,另一端通往室内空间,起到了连接不同空间的作用。
骑楼上方通常设置有一楼,用于商业、居住或办公等功能。
这种垂直分区的设计理念,既充分利用了空间,也使得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
设计骑楼还考虑到了人的尺度和视觉感受。
骑楼设计注重通风、采光和空间比例的合理布局,确保人们在骑楼内部能够感受到宽敞舒适的氛围。
骑楼的高度、宽度和长度都经过精心计算和调整,保证行人在骑楼中行走时不会感到拥挤或局促。
骑楼的设计还注重保护行人的隐私和安全,使得行人在骑楼中行走时能够感到自在和舒适。
总的来说,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建筑师对于环境、功能和人的关注和理解。
骑楼既是城市的标志,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设计,广州骑楼为城市提供了便利和美感,也展现了广州城市独特的魅力和风情。
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不仅在于其建筑风格和造型,在于其功能特点和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广州建筑文化的精髓与智慧。
海南骑楼旅游开发价值的思考
郑伟 :海考
郑 伟
( 海 南经 贸职 业技 术 学院
【 摘
海南 海 口 5 7 1 1 2 7 )
要】 骑 楼建筑承载 着海南 的历 史 ,见证着 海南的发展。本 文从 旅游 学的角度 ,以旅 游吸引功能 的形成
。
楼仍 发 挥着 其商 业 聚集 的功 能 , 为人 们经 商 、 居 住所 用 。 ( 一 )商 用。骑楼 聚集 地 区 曾经是 十里洋 场 ,洋烟 、 由骑 楼 建筑 组 成 的 骑楼 街 ,其商 业 用 途 、民居 作用 与观 洋 酒 、洋 布 、洋 油 充 斥 街 头 。名 流 汇 聚 ,商 贾 云集 ,车 赏 价 值 等 功能 ,一 直延 续 到 现在 ,成 为 人们 体 验 和 回 味 水 马 龙 。港 口聚集 着 密 密 麻 麻 的客 货 船 只 、来往 搬 运 的 过 去辉 煌 与繁 荣 的最好 活化 石 , 尤 其在 侨 乡众多 的两 广 、 工 人 。而得 胜 沙 ,在那 个 时代 的辉煌 不 亚于 上海 的外滩 。 福 建 、海南 等 地 ,形成 了独 特 的骑楼 文化 情结 。 ( 二 )民用 。骑 楼 的一 楼 一 般 作 为商 用 ,但 二 楼 以
一
海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 上 则 往 往是 家 庭 住 房 。 随处 可 见 的八 仙 图 、三 星 图 、童 ( 一 )具 有 历 史承 载 性 。海 口骑 楼建 筑 历 史 文 化街 子 挑 担 等 等 ,既 充满 了生 活 趣 味 ,又 寄托 了美 好愿 望 , 区 以其 悠久 的历 史 文 化 和浓 郁 的南 洋 骑 楼 风格 在 首 届 中 以及依 然居 住在 其 间 的老人 家 ,满满 的是 生活 的气息 。 国历 史 文 化名 街 评 选 中荣 获 “ 中 国十 大 历史 文化 名 街 ” ( 三) 公用。 骑楼 不仅 有单 边外 廊 , 甚 至扩展 到 双边 、
融安骑楼街实践感悟
融安骑楼街实践感悟来到社会文化考察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去过文革博物馆,也听过不少关于文化考察方向的讲座,走过不少地方。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走访荣安骑楼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骑楼是一种怎么样的建筑。
一般来说,骑楼的楼房是向外伸出,能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另外,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是可以通行,方便了在烈日或暴雨中没有带伞的人们。
作为岭X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艺术相结合演变而成的一种商住建筑形式,它不仅仅是城市生态的一部分,记录着城市成长的过程,生动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文风貌,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个经典符号。
说句实话,虽然生活在广X,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却是从来没有留意过这种特色建筑一骑楼。
所以,当有机会走到老城区好好地看看这些历史淘涤下来的建筑,我们都兴高采烈,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慢慢走进骑楼的历史风韵中。
我们可以看到,汕X现存的骑楼大多数破败不堪,有的甚至整个楼层都坍塌了。
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现在的痕迹来想象骑楼之美,想象出当年它辉煌的时候,多么让人心醉心折。
其实,有些骑楼的主体建筑还是完整的,只是有些破败了。
窗边秀美的雕花,洋溢着哥特式建筑特有的美丽;楼檐美丽的浮雕和装饰,透露出当时工艺的高超,那都是我们现在无法重现的美丽。
现在它们都已经破败了。
这是多么让人伤感啊!毕竟这些美好的历史留下的痕迹,我们已经无法再现了,如果连保留都做不到,那么,以后我们要如何回忆那段历史的芬芳?我们知道,东X现在的骑楼主要分布在振X路、大X路、和X 路、维X路、中X路、中X路等。
其中振X路、大X路之前已进行“穿衣戴帽”工程,重新装饰了一番,地上也铺上石砖。
中X路、中X路等就保留了骑楼的原样。
骑楼里现还经营了—些特色商铺如炭画铺、海味店、照相馆等。
最近—段时间,为配合城市发展而进行的旧城改造,平定里、平乐坊等已被拆除,振X路上的几十米范围骑楼很多也被拆或损毁。
关于骑楼的保护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历史文物保护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讨论。
广州永庆坊骑楼改造工程感想与收获
广州永庆坊骑楼改造工程感想与收获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广州永庆坊骑楼改造工程是一项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通过对广州永庆坊老城区的改造,既保留了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又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与活力。
骑楼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骑楼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进行骑楼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特殊的城市景观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骑楼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和历史的见证。
在骑楼参观中,我深受启发,意识到骑楼作为建筑的一种形式,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功能需要,更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座骑楼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背后的历史,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我对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骑楼是城市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
在活动中,我发现许多骑楼都巧妙地利用了周围的自然资源,如阳光、雨水等,从而实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同时,骑楼还为行人提供了有遮阳、避雨的舒适体验,增添了城市步行的便利性和愉悦感。
另外,骑楼也是城市社交与文化交流的场所。
在实践活动中,我看到很多骑楼下沿街设有小吃摊、咖啡馆等商铺,吸引了许多人们在这里休憩、交谈和品味美食。
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居民提供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社交场合。
最后,我认为保护传承骑楼文化是我们每个城市居民的责任。
骑楼作为城市的独特标志和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而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提高对骑楼的重视和尊重,避免破坏和乱堆杂物等行为。
总的来说,通过参与骑楼社会实践活动,我进一步深入了解了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骑楼文化将得以延续,为城市增添无穷魅力。
广州骑楼建筑及其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分析
广州骑楼建筑及其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分析广州是中国南方城市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骑楼建筑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骑楼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征,下面将从历史、功能和形式三个方面对广州的骑楼建筑进行分析。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广州的骑楼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法建筑风格,是西洋建筑与南方传统建筑相互融合的产物。
骑楼建筑是当时外商经营商店的标志,在广州的商业街、码头一带尤为常见。
这些骑楼建筑为当时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一个通风透气、遮阳避雨的空间,成为商贸繁荣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因此,广州的骑楼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广州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
其次,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广州的骑楼建筑主要用于商业和居住。
商业骑楼一般设于底层,作为商店门面或者过道,为人们提供了集中购物的场所。
而居住骑楼则主要设于上层,作为住宅或者办公场所。
这种分层的功能布局使得商业与居住得以相对独立,既能满足商贾的经营需求,又能保护居民的生活安宁。
而且,骑楼建筑的楼下商店多是面向街道开放,形成了街坊邻里关系的社会空间,使人们感受到亲切和归属感。
最后,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广州的骑楼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征。
首先是骑楼建筑的外观。
骑楼建筑在设计上采用欧洲建筑的风格,多为两层连体建筑,采用石砌墙面、铸铁栏杆等装饰,给人一种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感觉。
其次是骑楼建筑的结构。
骑楼建筑采用了独特的桁架结构,使得建筑物的墙体变薄,楼层空间得以释放,增加了建筑的透明感和轻盈感。
而骑楼建筑的顶部则采用了拱形建筑或者充满艺术感的雕塑,使建筑更加优美。
总的来说,广州的骑楼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征。
它的历史意义、多功能性和独特形式使得它成为广州的象征之一、骑楼建筑的出现不仅为广州的商业和居住环境提供了方便,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通过对广州骑楼建筑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建筑与人们审美心理的互动关系。
骑楼老街的心得体会
骑楼老街的心得体会骑楼老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位于中国的福建省。
我有幸在一个周末去参观了这个古老而迷人的地方,并且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进入骑楼老街,我就被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这里的建筑都是用木头建造的,而且都有一种独特的装饰。
骑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就像是一条走廊,连接着两边的房屋。
这种结构不仅美观,而且还能为行人提供遮阳和雨天的保护。
在骑楼下,有一些小商店和摊位,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
这里的食物特别有名,尤其是当地的特色小吃。
我特别喜欢吃当地的糕点和面食,味道很美味。
在骑楼老街上漫步,我发现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相对慢一些。
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面生活,不忙碌于工作。
在街上,我看到很多人坐在骑楼下交谈或者打牌。
这种轻松的氛围让我感到放松和愉快。
我也注意到,这里的居民非常友好和热情。
当我询问一些问题时,他们总是乐于助人,并且热情地向我介绍他们的家乡。
除了建筑和人文氛围,骑楼老街还有很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在我的旅行中,我参观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和一座历史悠久的祠堂。
这些建筑不仅给人们带来宁静和庄严的感觉,而且还展示了福建的传统艺术和文化。
在祠堂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器物和文物,这使我更加了解了当地的历史。
总的来说,我的骑楼老街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既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又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这里,我体验到了不同于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宁静与放松。
我也结识了很多友善和热情的人们。
我相信,骑楼老街将继续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和体验,这将会成为他们难忘的记忆。
广州骑楼建筑及其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分析
广州骑楼建筑及其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分析一,广州骑楼的建筑特色。
1、骑楼建筑的平面特点和立面造型特征:传统骑楼建筑平面的基本特点是面宽小、进深大。
平面首层前部为人行道,一般深3-4米,后部为商店,二层以上为住宅,住宅前部突出于商店,跨越人行道上部。
在立面造型上,广州骑楼的总体风格可用中西合璧来概括,一般分为三部分:廊部、楼部、楼顶。
廊部以梁柱式为多,也有少数为券柱式。
梁柱式由横梁和柱式组成,带明显中西合璧的痕迹。
其净高一般为4-6米,也有的高达8米。
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
两层以上为楼身,一般为住宅。
楼身临街立面处理为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称为洋式店面。
临街墙面的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角、阳台铸铁栏杆等,融合西方的建筑装饰风格,加上多道腰线与线脚的融会贯通,使墙面层次清晰,富有变化。
色彩则以当地盛产的贝灰的白色和调加的米黄色为主,色调淡雅,清新和谐,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骑楼楼顶建有山花和女儿墙。
山花是在立面上的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是屋顶的重点装饰部分。
山花两边的矮墙,便是女儿墙,出现在天台边缘以及檐上以上的位置。
女儿墙图案相对简单,主要强调实用性。
2、广州骑楼建筑的分类:骑楼建筑总的立面造型特征为“中西合璧”,主要有中国传统式,以南华路、同福路、万福路、德政路、起义路还有零星保存;古罗马券廊式,以新亚大酒店为代表;仿哥特式,以爱群大厦为代表;仿巴洛克式,龙津西路有存;南洋式,万福路有存;现代式,以越华路的广州大厦为代表等六种形式。
二,广州骑楼建筑的审美心理结构分析。
(一)关于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是美学研究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
英国经验美学家夏夫兹博里曾试图用“内在的眼睛”或“内在的感官”来解开审美心理之谜。
至现当代,人们普遍形成共识是:主体在对对象感知时,已事先具有一定的心理结构。
建筑审美活动的实践表明,在建筑审美活动开始时,审美主体绝不可能以一个空白的头脑去被动地接受审美对象的审美信息,而是用事先具有的审美心理结构去主动地接受审美信息,关注建筑的审美属性。
岭南建筑艺术分析之骑楼浅析
岭南建筑艺术分析之骑楼浅析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骑楼是岭南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骑楼是近现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产物,主要出现在广州等岭南地区,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两旁,建筑临街面的底层用柱子架空,底层的墙面部分往里掏空两米左右。
这样,便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
如今骑楼已成为岭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也是一种独特而深具人情味的民居建筑。
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马蹄似的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在楼房与楼房之间,跨着人行道而建的,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的这条自由步行的长廊,就是骑楼。
骑楼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
在闽南语中叫它“亭仔脚”,在我们广东话中也可以引伸为“露台”。
骑楼下一面向街敞开,另一面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骑楼自由选购商品。
店铺后面是工厂、货仓、生活用房,楼上一般住人。
这类建筑也可能受“干栏式”建筑的影响。
商住结合,内外有别,方便实惠。
另外,骑楼临街立面统一平整、仅有些内阳台显示了“挖空”的情趣。
有的楼顶矗立着尖顶塔楼,有的正面墙顶挑出拱形雨篷。
这些奇特的造型,为单调、平整的天际线增添了情趣。
骑楼这种建筑模式延伸到现在,普及到乡镇,扩展到工业。
我国现代的工业园区,专业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建筑小区,一般都是类似这样的建筑群。
它是西方建筑文化与我国建筑文化,是城市建筑文化与乡村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也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体现。
从建筑美学上看,骑楼的高和宽尺度宜人,符合审美比例;其窗楣、廊柱、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呈现出纷繁多姿的风韵;骑楼外墙上各式各样的中西装饰构件浮雕图案有上万个,其装饰的密集精美程度在国内和东南亚都无以伦比。
广州永庆坊骑楼改造工程感想与收获
广州永庆坊骑楼改造工程感想与收获最近,广州永庆坊进行了一次骑楼改造工程,整个区域焕然一新,给人一种焕发生机的感觉。
我有幸亲身参与了这次改造工程,深切地感受到了城市更新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首先,骑楼的改造使得永庆坊这片老城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原先陈旧破败的骑楼得到了翻新,外墙涂上了明亮的颜色,更显出活力和时尚感。
同时,新的商铺、餐厅和咖啡馆纷纷开业,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消费和观光。
整个永庆坊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广州市的一处新的网红打卡地。
其次,骑楼改造工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魅力。
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师们保留了原有的骑楼风格,融入了现代的元素,使得整个区域既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又展现出了时尚和现代的氛围。
我在这里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感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让我对城市更新和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参与骑楼改造工程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建筑设计和规划的知识。
在改造工程中,我亲眼目睹了设计师们如何将建筑风格与环境融为一体,如何利用空间和光线,使得整个区域更具有吸引力和舒适感。
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知识,对城市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参与改造工程,让我对建筑设计和规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总的来说,参与永庆坊骑楼改造工程,让我感受到了城市更新的力量和魅力,让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美好景象,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建筑设计和规划的知识。
这次经历让我对城市建设和更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希望永庆坊的骑楼改造工程能够为广州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和机遇,也希望我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学习和成长,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永庆坊骑楼改造工程越来越好,成为广州市的一处新的亮点和风景。
岭南骑楼建筑的保护性思考
岭南骑楼建筑的保护性思考摘要:骑楼街是较有特色的岭南都市建筑景观。
它随着中国城市近代化而产生、发展。
其功用和建筑风格与岭南气候、人文等环境相联系, 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岭南建筑面貌。
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旧城改造)的推进而日渐被淘汰。
因此, 有必要把它列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加以重视和保护。
关键词:岭南骑楼建筑保护性思考Abstract: QiLouJie is a distinctiv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lingnan city. It with China’s urba n modernization and production, the development. Its function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the south of the climate, th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such as associated, reflected an era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appearance. Today with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urban renewal) into the increasingly be eliminat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clude it in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protection.Key words: lingnan building or protective thinking1.岭南骑楼的起源骑楼这种建筑形式出现于2000年前古希腊,其产生一方面是缘于古希腊对公共生活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和其地中海气候有关。
骑楼的半室外走廊特骑楼这种建筑形式出现于2000 年前古希腊,其产生一方面是缘于古希腊对公共生活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和其地中海气候有关。
骑楼——一种诗意的连结
骑楼——一种诗意的连结走进骑楼世上有了人类,便有了建筑。
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文·霍尔曾说过:“建筑是一种诗意的连结”。
穿越历史而来的建筑,记载着城市的沧海桑田。
品读老建筑,是普通人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最直接、最浪漫的方式。
骑楼是在楼房前跨过人行道而建的建筑物。
在商业街道较为集中,多为2-4层,骑楼建筑并肩联立而建,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也就是骑楼街。
街面的繁华贸易与内向的封闭市井生活各自成型:骑楼下行人自由通行,适合南方地区避雨遮阳之需,地层则是商栈或店铺,骑楼檐廊是人行道,而骑楼上则作商号写字楼或货栈,开展商贸活动十分方便;骑楼的背后是内街,民宅大门一般开向内街内巷,内街成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厅”,充满浓郁的人情味。
这种有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大大适应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骑楼第一站骑楼的起源有人说骑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的“敞廊式商业建筑”;也有人认为宋代出现的“檐廊式”沿街店铺是它的原型。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广州骑楼是早期的南越地区干栏式建筑的发展和改进。
或者说,骑楼是由竹筒屋根椐南方地区避雨防晒,结合西方外廊式建筑文化与商业经营需要发展而来。
骑楼的构成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
在每座骑楼建筑的楼顶,都可以看到山花和女儿墙。
山花是在立面上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
骑楼建筑中的山花,成为屋顶的重点装饰部分,如今装饰新上下九一带骑楼,便是仿照当年的山花设计。
骑楼第二站女儿墙山花山花两边的矮墙,便是女儿墙,又称“压檐墙”。
出现在天台边缘以及檐口以上的位置。
女儿墙图案简单,强调实用性。
在广州骑楼建筑中,凹阳台最为常见,设在骑楼立面中部,它由栏杆或其它胸墙围起来,栏杆呈直条状或方块状,偏重实用性装饰。
下图为“凹阳台”骑楼的分布骑楼遍布世界许多地区,以广州及五邑地区为主中心,以琼雷西翼、台湾东翼为次中心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也有骑楼的身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亚骑楼式建筑风格主要为南洋建筑,而最早的南阳骑楼建筑起源于“店屋”,下店上住的“无脚基”基本模式,其规定和建筑标准如楼层高度、地基材料、牌匾位置等等,使户户相连的街区赋予了秩序和公共性,形成适合炎热多雨气候的建筑空间形态而流传至今。随着外来文化的锲入,不同风格的元素甚至会混搭在一起,共同装饰同一间店屋,使骑楼沿街立面或多或少的染上了西洋风,留下别样的混血魅力,多种浅色,或粉、或黄、或纯白的涂料粉饰,在热带的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清新亮丽。附图1,2,3
1)同一栋建筑在新增骑楼的设计是按照整栋建筑的长度、柱距、高度为框架,对较长的建筑、均匀的柱距在设计中根据建筑柱距的差异、起始位置的不同以及店铺邻接面的宽度等,区别对待,以避免设计的单调、呆板、虚假。
通常骑楼建筑骑楼底部分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而加建骑楼的细节设计上做细节。附图8、9、10
2)不同建筑的新建骑楼,因适当兼顾上部立面的建筑风格,采用相应的加建方案,在骑楼的楼顶、楼底的细节设计可谓大同小异。
随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地应用,提供了更加经济、坚固、多样的建筑方案,而富人商住的分离,普通商户为主导的街区,骑楼建筑的装饰符号变得简化单调,建筑在特色上逐渐淡化了以往的繁复细缀的装饰风格。附图4,5。而上世纪末千城一面建造的年代,有影无形的经典骑楼建筑彻底被颠覆,首层羞羞答答的廊道即无法满足商业步行空间的功能,也失去了骑楼建筑的独特之美。
二、骑楼街的再生
骑楼街的复兴一方面回归遮阳避雨建筑自然属性,另一方面还原公共性,为步行者提供专享空间。整体上呈现具有时代感的骑楼形态。
恢复原有骑楼建筑的风貌,另一方面是将普通建筑改造成骑楼式建筑,改造做法无非两种情况。一是首层商业后退,在其店面前留出廊道,装饰骑楼底部柱廊、规范商业牌匾,简单地粉饰楼身,修饰楼顶女儿墙,保持骑楼建筑的完整性,不用再兴土木。但是,损失了寸土寸金的店铺,使招商面积缩水,商业利益损失较大,难以推行。另一种是结合人行道增加柱廊,将首层空间扩大形成外廊,借用骑楼建筑楼底部和顶部的基本法则,打造商业街区修复设计新模式,这种做加法的方案,难度在于让“嫁接”上的构件更加自然、和谐。
新建"骑楼"的思考
结合三亚市解放路(示范段)综合环境建设工程项目设计
三亚解放路(示范段)作为全国城市“双修”的试点项目不同寻常,第一次实践双修工作要求,一切都在实验、探讨和积累之中。如何让城市修复工作突破洗面粉饰式的简单化,体现其工作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我们始终的设计之问。
设计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文化根基和孕育环境,更新、修复项目也是如此,树立城市修复为地域文化繁荣铺路的理念,正本清源,挖掘留存已久的建筑经典词句,讲符合现代生活的语言。
如立面中又拱窗,骑楼可采用拱形柱栅垂板(兼做空调机风口)。
附图1附图2
附图3
附图4附图5
附图6
附图7
附图8
附图9
附图10
1、取与舍原则
骑楼是适用于店铺毗连的区域,需要根据商业的分布,视一层店铺和两层店铺采取不同的骑楼形态。针对街区中各建筑的功能特点,甄别是否增加骑楼,如办公建筑等无对外开放的功能,没有必要硬性附和,一概而论。新建骑楼建筑形式采用简约风格,侧重比例尺度、控制性线脚的建筑美学原则。
2、建筑一体化原则
传统骑楼式建筑通常是由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组成,通常柱距4米,底层通廊4米宽,首层净高5~6米。而新增部分实际是在原有建筑首层加建外廊,主要元素为骑楼底和楼顶的设计,列柱的距离和高度基于现状建筑的框架,并与其上部设计不无关联。按照骑楼的常规比例,对于大于7.2米宽的结构柱网,在两柱之间增加一个柱子,骑楼的柱距可以做到大于等于3.6米,一层骑楼高度一般为一层层高加0.9~1.2米,两层骑楼高度一般为一~二层层高加0.6~0.9米。比例尺度与建筑整体相协调。而建筑语言则简洁、明快、实用,与上部形式呼应。
三亚建筑特色明确提出热带滨海建筑风格及南洋建筑特色,敞廊、低窗、开敞、通透,沿街必须有骑楼,这些环境、气候、文化要素,无疑成为此次城市修复更新改造的重要建筑语言。
三亚城市建设的历史中南洋建筑可谓举足轻重,独树一帜,南洋风是三亚文化的象征之一,余韵留存。说到南洋建筑就绕不开骑楼,骑楼成为三亚城市商业区特色的一个经典,其建筑形态有较为成熟的定式,而城市双修中的新增“骑楼”则是在原有建筑中加建一至二层外廊,无法严格遵循骑楼建筑的章法,如何使新增外廊更加接近骑楼式建筑,必须解读骑楼建筑的由来与演变,结合现代商业行为模式以及实施的快、好、省的原则,以寻求适宜的设计方案。
解放路(示范段)现状零乱无章,原有的建筑形态与功能则是各不相同,有学校、酒店、办公、住宅等,有骑楼的建筑不足一半,整体街区空间形态并未充分体现出三亚商业建筑风貌特征,附图6。街区修复难以使传统的骑楼商业街得以延续,只能力求在现有不同功能的建筑底层店面空间上做些文章。
三、加建骑楼的思考
传统“无脚基”标准下的建筑叠加一脉相承,自然而纯粹,城市街景丰富而特色鲜明。而现状建筑是建于上世纪的混搭时代,在其上“嫁接”的骑楼需遵循几个原则,既抓住骑楼特色又需兼顾整体和谐,把握南洋建筑美学的基本法则,删繁就简,避免千篇一律,提升解放路(示范段)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后退较大或二层有出挑的建筑,可采取相应的整合处理方式。一是二层通体设计,尽可能削弱原有二层立面形式的干扰,,沿二层出挑的界面做二层高柱廊;二是在二层的墙体与玻璃不同材料的转折处增加线脚,与首层新增柱廊形成整体,折衷处理。附图8
3、大同小异原则
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经济实力、建造年代的不同,传统骑楼形式往往多种多样,即使同一街区的形制也大同小异,与小型店面的十分应景,有着浓重接地气得自然民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