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明确问题的目的和方向,让学生思考的同时能够向期望的方向前进。
当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时,可以问:“从这段课文中,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提问应当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当学习一篇古诗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中有哪些诗句是最令你感动的?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提问要具有激励性和鼓励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受到肯定和鼓励。
在学习一个生僻字时,教师可以问:“谁能够用这个生僻字造一个句子?”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和引导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尽量避免答案的单一化,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表达机会。
在讨论一个故事情节时,教师可以问:“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候, 教 师 要做 好榜 样 , 在 课堂 上提 出 的问题 是 自己精 心 钻研
出来 的 、 能够 牵 一发 而动 全身 的关 键 问题 ; 是能 够启 发 学生 从 各 个角度 去 思考 的开 放性 的大 问题 ,而 不 是只 有一 种答 案 的 小 问题 ; 是能 够发 散 学生 思维 的 问题 , 而 不是 简单 的 问 题。 教 师挖 掘 有效 问题 , 设 置 提 问的情境 , 巧 问问题 , 学 生才 敢问、 会 问 。这 样 坚持 下去 , 学 生 才能如 愿地 提 出有 质量 的 问题 , 而 不是 要 么不 问 , 要么 乱 问一气 。 学 生会 问了 , 才能 真 正 掌握 学 习的方 法 , 而 这正 是语 文教 学追 求的 目标 。 ( 责编 莫彩凤 )
的主 旨 , 了解刘 老师 的理 想 。
二、 紧 扣重 点字 词发 问
除 了从课 文 的题 目入 手 ,我 们还 要 教会 学 生从 文 章 的 重 点 字词 入手 。 这 种 紧扣词 句发 问的方 法是 最常 见 的方 法 , 遍 布语 文 老师 的课 堂 。 跟 以往不 一样 的 是 , 我们 要 把提 出 问 题 的权 利 交给 学生 ,教 会学 生 品词析 句 ,从 文字 的细 节感
观 念 转变 得不 够彻 底 , 学 生也 不会 提 问 。因此 , 除 了在课 堂
中让 学生 问 ,教师 还得 教 会学生 提 问 。怎样 才 能提 出 有效 的、 重要 的 问题 ?怎样 问才能 问到 关键 ?教 师要 怎 样 引导学 生提问, 才能 在 有限 的时 间提 高课 堂的 效率 ?
学生 , 教 师 就能 在课 堂上 了解 更 多的 信息 。 爱 问是 学生 的 天
性, 只是 他 们的 这 一特性 因教 师 的灌输 失 去 了光芒 。 让 学 生
让学生学会提问
让学生学会提问“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因为,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
教师与其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1、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教学时教师应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情境,对学生应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要运用激励性语言,消除学生怕问的心理障碍,学生提出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做出合理的评价,即使学生提出“傻问题”,引发哄堂大笑,教师也要耐心疏导,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动脑。
教师要把学生的提问,特别是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视作珍贵的礼物,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大胆发问。
2、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由于年龄特征,小学生要想抓住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本质,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刚开始时,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只能提一些浅显的问题,没有思维价值,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让学生从模仿、提出小的问题入手,指导学生即使自己懂了的地方也可以设计问题来考考同伴。
3、留给质疑时间,使学生能问。
实际教学中,在揭示课题后、例题教学中、分组讨论时、全课总结前留给学生充分的质疑时间,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不解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我们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不是一种点缀,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课堂上必能出现高层次思考的提问。
只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能够做到充满疑问的走进课堂,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再带着更多的新的问题离开课堂,实现生动活泼的创造性发展。
4、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善问。
如何在四年级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
如何在四年级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在四年级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鼓励学生提问呢?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们感到在这个环境中,提问是被欢迎和鼓励的,不会因为提出的问题简单或者“奇怪”而受到嘲笑或批评。
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们:“今天的课堂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老师期待听到你们心中的疑问,每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
”这样的开场能让学生们放下心理负担,敢于提问。
其次,教师自身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无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都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肯定。
用微笑、点头或者鼓励的话语,如“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你能想到这个问题,说明你认真思考了。
”来回应学生。
这种积极的反馈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提问是有意义的,从而更愿意主动提问。
为了让学生们更有提问的欲望,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
比如,在讲解一篇课文时,可以先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背景,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提出各种问题。
例如,在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时,先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大潮的壮观,然后问他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们是不是有很多问题想问呢?”此外,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深入思考,就被教师匆匆带入下一个环节。
所以,在提出问题或者布置阅读任务后,要留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让学生们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疑问,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提出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提问的机会,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告诉他们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关键词、重点段落、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去思考问题。
同时,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如理解性问题、批判性问题、创造性问题等。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提问的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水平来设计问题,不能太过简单或者太过复杂,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回答。
其次,提问要多样化。
语文课堂上的提问可以是直接提问,也可以是间接提问,可以是开放性问题,也可以是封闭性问题,可以是引导性问题,也可以是评价性问题。
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提问要适时。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氛围,适时地提问,不能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也不能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
适时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参与度。
最后,提问要引导。
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不仅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更要让他们明白问题背后的道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总之,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运用提问的艺术,让提问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有效提问
善 于提 问是 在学生有 主动提 问意 识基础
“ 好奇 ”是学生 的天性 ,好 奇心是 创新 的潜
教 师 的提 问要有启 发性 ,要抓 住关键 之 上的更高要求 ,是敢问 、会问 的进一步提 高。
在 动力 ,是创新 意识 的萌 芽。强烈 的好奇 心 处。引起学生对 教学内容中矛盾之处 的注意 , 引导学生把问题表述清楚 明白, 使 问题明 朗 , 会 增强人 们对外 界信息 的敏感性 ,对新 出现 从而 产生疑 问。例如 :在 《 猫》 一 课 中引导 引导学 生提 出经 过思考讨论 仍得不 到答 案 的 的情 况 和新发生 的变化及 时作 出反应 。发 现 学生 提出 问题 : “ 为什 么作 者说猫 老实却 又 问题 。
题 、回答 问题 。
老师 和学生 的一问一 答。 因此 ,要让小学 语 每个 学生 的提 问投 以微笑 、关 注和点 头。引 紧张感 ,能 为推动学生 主动思考 问题 和发现 文课堂 真正活起 来 ,必须 在语 文课 堂教学 中 导学生敢 于对 教师 、书本上 的观点提 出质 疑 , 必须 进行创造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 自由的思考问题。 我是从 以下几点培养学 生有 效提问的。
点。在小 学语 文教学中只有会提 问题 的学 生 , 从 宽松和谐 的环境 中发现 问题 、提 出问题 。 在课堂 上 由学生 自己提 问,再 由学生通
才有 可能关注 知识方 法及其研 究过程 。在 小 在课 堂上教 师要给学 生一种心 理上 的安 全和 过 思考来 自行解决 ,由于提问者 和回答者在
部知识 ,并非 轻而易举 的事 。因此 ,复 习时 教 材 ,夯实基 础 ,面向全体 学生 ,优差 生兼 学 生对初 中阶段所学 知识进行 归纳 ,总结 ,
谈怎样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
,
4 ③:
势 利 导 及时组织 讨论 表扬 爱 问 善 思 的 同 学 的探 索 精神 这 样 学 生 不 但获 得 了渴望 获 得 的知 识 而且增 大 了提 问的胆量
。 。
, ,
,
“
”
吕
,
曰
3
,
练 习 后 教师 提 问 做 这
道 题 的 依据 是 什 么 ? 你
: “
会提 些 什 么 问 题 ?
、 。
,
边 重 合 ; 有 的说 从 三 角 形 的 一个 顶 点 到 它 的 对 边 作 不 出垂线等
。
:
怎样 指 导 学 生 学会提问 呢 ?
。
一 培养 橄 问 的勇 气
“
`
”
教 师对 问 题 提 得 好 的 同学 给 予 表扬 并 抓 住 这 一
,
敢 问 是 一 种 良好 的心 理 行 为
。 ”
, ,
,
“
”
。
要培 养学 生 爱 问 的 习 惯 最 重 要 的 是 培养爱 思 考 的 习
)令 (S
X
)
说 积 7 0 比被乘 数 3 5 0 小 错 了 ! 话 音一 落 又 有一 : 个 学 生 问 老 师 是 不是 乘 法 计算 出 来 的 积 总 比 被 乘
“
,
: “
,
”
,
②
矗
5 =
一
”
是
一
(
(
:
)
一 9、
矗(
)
、
数 大 呢 ? 对 于 这 偏 离 老师 提 出的 问题 作 为 教 师 应 因
。
出间 题 比解 决 间题 更 重 要
让学生学会提问
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学生的渠道,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教学的基本情况。
其基本作用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反映教师讲的是否全面,知识点有无遗漏;就某一节课教学内容讲,学生提问的分布点可以反映教师教学的深度是否适当;从学生所提问题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可以反映教师课堂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从学生对教师解答内容的质疑,可以反映教师就某一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解答是否一致,从而反映教师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准确,思维活动是否前后一致;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解答学生是否容易接受还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等。
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的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恰当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一步一步的掌握教学要点,理解教学内容,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有一定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策略和手段。
学生往往是围绕老师事先准备的一连串的问题来学习,因此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的机会。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是学习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教师应如何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问题、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一、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连思考问题的时间也没有,问题也就无法提了;二是教师充当了“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只要象“听众”一样被动地听即可,那也就自然无问题了;三是教师割裂了教与学的统一性,强调“灌输、塑造学生”,学生只要模仿、听话即可,角色定位限制了学生的提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
教师 只有教给学 生提 问的方法 , 学生 才能爱上 提 问 , 不 畏惧
提问。
、
突 出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新课 改下的素质教育 明确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 以往 的教学 中, 我们采取的是教师讲 、 学生听 , 教师 问 、 学生答的方式 。这种方 的。 问题 的提问是否正确都没有 思考过 , 没有发挥 自己的主体能动
中心 。
关键点上 提出问题 , 提 出 自己质疑 , 说 明学生真正深入 了课文 , 同
1 . 了解 问题 的结构
时这也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和宗旨。 如, 《 孔 乙己》 一文可 以引
我们平常所 提的 问题 主 要包 含三 个方 面 , 即问题 的疑 项 、 指 导学生在描述 “ 七个铜板 ” 上设问 : 作者为何要这样细致的描述?目 向项 和应答项 。 疑项 主要指整个 问句所包含的疑问对象 、 疑问词和 的是什么 ?从而总结 出动作描述的意义。 语气语调 。 这 个相当于构成句子 的骨架 , 也就是我们应该从哪里开 始设问 , 用什 么样 的句子 。 指向项 就是这个设 问所要让我们应答的
当时写作的背景 , 让学生 自己去整体感悟课 文 , 提 出 自己疑 惑的地 些常规的提问的方法 。 可 以说 几乎 每篇 文章 可以这样设 问: 本文写
方, 这些 疑 问处 , 可 以 让 其 他学 生 解 答 。这 样 调 动 了学 生 的 参 与 意 了什么 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作 者的写作 意图是什 么?
进行思维关照 的过程 。 根据这一认知现象 , 我们把问题分为 : 设问 、 问, 到训练学生提问 的方法 , 最后形成学生 主动思索 的习惯 。
识。 有利 于学生 自主思索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学会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学会提问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学会提问导语:语文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学会提问一、问题设计力求“精准”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么空洞浮泛,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要么浮光掠影,学生无需思考就能迅速回答,这些提问都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学生也不能通过提问启发思维、促进学习。
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契合性和艺术性的紧密结合,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跟随着进行方向和范围的突破。
如果思考程度不深,则问题不能为学生提供思维启迪的作用,如果问题过难,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如《小英雄雨来》一文的教学中,可紧紧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一中心句进行设问:谁来告诉我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作者多次强调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互动讨论,学生对雨来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意图也更加清晰明确。
由于课堂氛围并不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志,所以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当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思维习惯,精心设计、巧妙使用,让课堂提问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
二、把握合适的“度”课堂提问的切入点和契合点非常重要,教师所提问题必须切合当时的话题核心,必须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向,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才能起到作用。
而要达成这些目标,其核心就是要把握好提问的“度”。
首先是难度。
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需要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完全是“是”或“非”、“对”或者“不对”的问题,这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但事实上,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无效提问,简单回答是、否,好与不好,这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也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语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让学生投入到文学思考中去,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在预习中提问题“预习是自求了解的过程。
”在学生掌握了预习课文的基本方法,能够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后,就要求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开始时,我们“强制”每个学生都要质疑。
最初,可以从不易理解的,或根据语境不理解的词开始质疑。
检查预习时,对质疑有意义的学生,加以表扬,以形成榜样。
长此下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会提高。
(一)在字词上提问。
在预习时,我们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在不懂、不认识的字与词语边打上问号。
接着需要借助工具书来学习。
现在小学生可以查阅的工具书种类比较多,有《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等。
可是现在有不少学生都懒于请教这些无声的老师,对一些词语一知半解也就过去了。
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在预习中积极动手翻查工具书,让他们尝到使用工具书的甜头,进而养成经常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如: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问学生“囫囵吞枣”的意思时,不少学生都能回答,接着问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有位学生很自豪地说是通过昨晚预习时查字典得知的,我就对这位学生的做法作了肯定。
希望大家都能向这位学生学习。
然后在课堂中,我们让学生动手查一查“囫囵”的意思,学生查出后便立刻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
(二)在课文内容上提问。
在预习时,我们让学生在不理解的句子前打上问号。
在预习《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时,有个同学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个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在听什么?为什么只有一个听众?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中心与重点。
可见学生的感悟能力在预习中也得到了培养。
如何让学生学会在语文课上提问
如何让学生学会在语文课上提问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曲靖655000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
具体该怎么做呢?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首先,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批注。
第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第四,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问题的情境。
第五,把课堂提问拓展到课后练习问题的拟就。
标签:语文课;提问;策略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已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但是,要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一位一线的语文老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思考,我有许多感触。
我觉得,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让他们充分调动起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其中就包括让他们充分享有”提出问题”的权力和机会。
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
这里所说的提问,我认为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发问,也应该包括让学生拟定课后练习的问题。
美国的司马贺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理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一个人能否用平常的语言把问题陈述出来,并通过对问题的陈述产生对问题的内部表征的理解。
”我认为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学会提问,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强化他们作为学习主人的意识,慢慢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一种”去问题化的教学”,即不带任何问题走进课堂,正襟危坐地听教师提问,在教师的提示和帮助下解决所有问题,最后心中毫无疑问地走出课堂。
这个过程看似圆满,事实上隐藏着极大的弊端。
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火花、问题意识,包括创造力都在其中消磨殆尽。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我们教师就应该当好教学的”主导”。
具体该怎么做呢?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 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在学习每篇文章之前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充分预习。
这个预习不是简单的查查生字就完了,我提出的预习要求是:阅读、思考、质疑。
怎样诱导学生学会提问
怎样诱导学生学会提问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我们现在的课堂大都是问答式的课堂,课堂上总见老师不停地问,学生就不停地答,而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提问质疑,而有些学生看似听懂了但却又似懂非懂,问他有什么问题吧又说不出来,怎样才能诱导学生学会提问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营造民主又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
答错、问错如果能理解与原谅,那孩子对以后的学习可能就会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相反地,如果课堂是一种紧张又严肃的环境,那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障碍,也不敢去表达了,当然就不会主动发问了。
二、鼓励学生常提问题,提有价值问题。
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聚焦课题自主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中进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尽量让孩子多思考与课题有关问题,或与学习方法有关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聚敛中运行,虽然课堂是安静的,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落实了重难点。
学完知识,继续让学生提问,一方面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能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启迪学生思维,增长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留给他们提问的机会。
实际教学中,有时我们面对只有少数学生在积极思考,而很多的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忽视了“提问”,很少让孩子质疑,即使让学生质疑了,老师还是让学生步入了自己设计的教学轨道,学生的质疑是没有实效的。
因此教师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并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而且只要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逐步增强,提问的积极性和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要努力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提问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提问能力一、创设氛围,让学生有疑敢问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某种情景或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
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质疑是探求知识的开始。
小学生年龄小,很容易被情绪左右。
当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时,思维特别活跃,积极思考,愿意表达,主动参与。
反之则处于被动地位,消极地坐听。
这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提问的情绪,创设愉快学习的氛围。
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要给予鼓励,则下次他们就会更积极地提问。
当学生提问不正确时,得到纠正和指导,而不是斥责,则下次他们还会去试着提问题,积极思考。
当学生有了问题后,不敢举手,脸上现出犹豫之情时,教师和颜悦色的鼓励,会促使学生迈开大胆发言的第一步。
当你的班级里消灭了陪坐生,消灭了提问发言的死角时,你的班级就形成了课堂上的最佳学习状态。
为了巩固这种状态,我把学生分为几组,优差生搭配,以好带差,由优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问题提得好的就可以得到奖励,充分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我运用成功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上榜挂大红花,为了争取这一荣誉,学生们积极预习,熟读,读透课文。
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同时也得到了思考、质疑后的新发现,学习充满了乐趣。
二、教方法,让学生有疑会问让学生学会提问题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质疑和提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提问,互相答问的习惯,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将创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这一要求突出强调了阅读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其实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学会操做阅读过程。
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
读书要动脑子,动脑子要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脑子就动起来了。
教学中,教会学生提问,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斑斓的阅读春天中走过一个个充满灵气和创意的“哈姆雷特”。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际中的几点体会:一、从预习入手,教会学生提问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光听讲不融化不会成才,惟有取得了自学的本领才能成才。
”可见,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
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由、充分地提问,没有数量的限制,更无形式的要求。
此外,我要求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作上标记,以此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同时,自然而然地对自己所提的问题作出评价,也借此培养学的提问能力向个性化发展。
二、从文章课题入手,教会学生提问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的提炼、主旨所在,犹如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
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通过课题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例如,教学《草帽计》时,我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有学生问:“文章写的是谁运用了草帽计?什么是草帽计?为什么运用草帽计?”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作了铺垫。
让“学会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推波助澜
让“学会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推波助澜学会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促进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推波助澜,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推动学会提问呢?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鼓励。
学会提问是一个主动的行为,需要学生敢于对自己的疑惑和困惑进行提问,而不是一味地等待教师的指导和答案。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且尊重他们的问题。
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鼓励他们勇敢地探索和思考,不要怕犯错。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自觉地学会提问。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会提问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文本的逻辑结构、推理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词语的深层理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提问,还可以提出更有深度、更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是有力的推动。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学习相关的话题来提出问题,并自主地进行研究和探究。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培养提问的习惯,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怎样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
怎样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怎样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相信通过这些文字的阅读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一:一、创造环境,让学敢于发问“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
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
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
其问题在于我们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
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同时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
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
如何指导学生提问
如何指导学生提问吴忠市利通区东塔第四小学王乾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倡"疑思问",他自己则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甚至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观点,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新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真正的进步。
当学生头脑中有了问题,就会使其在认识上产生矛盾,从而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
由此可见,提问是引发思考的起点,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
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渠道。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一、感染学生提问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害怕提问的心理,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
另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教学中,老师还是偏爱于学生正确的答案,而冷落学生的错误答案。
于是,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不爱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会解题、能考高分就行了。
于是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去感受提出问题,自然也不会去深入思考,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
若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
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敢提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上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
“博学、勤思、善问”这是古今教育活动中永恒的话题。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求自己和学生善怀疑、多提问。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写道:“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博士也曾经说过:“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出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使之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形成师生激情互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活化、优化。
大量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中小学生的提问意识的确比较薄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不能自觉质疑,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变得沉闷、苦涩,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作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使学生学会质疑。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情感、激发兴趣,让学生“敢问”“想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教书先生的架子,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朋友关系。
要培养学生对待新事物的思维敏感性,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想不通、有怀疑的就要问,敢于对老师、学生、教材甚至权威质疑。
面对学生大胆的猜测,疑问和反对,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迎接,保护其积极性,无论对错都要首先肯定其积极动脑勤于思考的一面,决不可直接否定或嘲讽,而应调动其他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做出正负两方面的评价,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确实有过人之处,至少还引出了一个让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对其他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就是学生想问的源泉,小学生是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年龄,极富有表现欲,只要寻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加以恰当的运用就可以紧紧的拉住学生的心,是他们不断的因好奇而问。
二、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会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众所周知,波尔由于改变了提问方式(从问光是什么?转到问光表现为什么?)从而创立了著名的量子力学理论,所以掌握提问方法是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善于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及不同的课程类型中学会提问,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其一、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
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
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
其二、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及初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因此离不开字、词、句的质疑。
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进行质疑,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
如:在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话“谁读了这个故事也不能不被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所感动。
”一个学生读完之后便问:“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什么美好的品质让人家不能不被感动?”这个问题贯穿了文章的线索,起到了“画龙点睛”之作用,学生提出来有效的帮助我完成了课堂既定内容,当然也给全班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主要问题,要求提问围绕中心,抓住要点,有思考价值。
其三、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形式。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在设计导语时,我往往采用这种问答形式引入课文。
这些问题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的形式。
其四、让学生有意识的寻找文本中的矛盾和纰漏。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学生如果能抓住这组矛盾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思考。
他思考就会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
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抓住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
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
让学生质疑,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
任何本领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训出来的,质疑能力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一般地讲,课前预习可以有效的引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及时恰当的疏导,可以帮助学生产生一连串的问题,从而掌握课文大意,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面对学生已知见解,老师不失时机的催化鼓励,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做深层探究,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理解,进一步挖掘文章的中心,开发学生的思维。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好问。
做到学中问,问中学,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使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学生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一旦养成,将对他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