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6)记录(7)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17.天平使用和维护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必须明确天平的称量范围(量程)和感量(所能称量的最小质量);(2)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3)称量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4)称量中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直接接触砝码,取放砝码应用镊子;(5)潮湿药品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6)加减砝码应从大到小,轻拿轻放。
(7)读数时,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游码读左边)。
(8)放好,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
18. 时间的测量(任何周期性的运动的事物都可用来记录时间。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测量内容长度仪器刻度尺刻度尺量筒天平钟、表温度计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摄氏度(℃)体积质量时间温度立方米(m)千克(kg)秒(s)开尔文( K ) 3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固规则体不规积则液体体积测量方法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间接测量法(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水)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第页共 15 页使用的工具刻度尺量筒或量杯(细棉线、金属环)量筒或量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体升(L)、毫升(m L) 1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db5538581b6bd97f19ea66.png)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测量内容 仪器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长度 刻度尺 米(m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体积刻度尺量筒立方米(m 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质量 天平 千克(kg )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时间 钟、表 秒(s ) 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温度温度计开尔文( K ) 摄氏度(℃)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测量方法 使用的工具单位固体体积规则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刻度尺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不规则 间接测量法(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水) 量筒或量杯(细棉线、金属环)液体体积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量筒或量杯升(L )、毫升(m L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宜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 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一一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二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 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一一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9 .量筒的使用一一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13.体温计一一与常用温度计比较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1)放平(2)调零一一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2 / 12........................ 最新资料推荐....................(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祛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6)记录(7)整理:祛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
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完整word版)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姓名: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 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 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 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 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 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可以加热, 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 短柄向外, 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 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 并先均匀预热, 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 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 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 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 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 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使用时用外焰加热。
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 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 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 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 用来盛放试剂, 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 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 用来取用少量液体, 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 试管应竖直, 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 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aca21a5d58fafab069dc02ea.png)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科学的入门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时间的测量科学探究的经过1.擅长发现和提出问题2.针对问题,根据本人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历,建立猜想和假设3.根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经过进行评价,并与别人讨论和沟通。
观察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衍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响等特征的物体;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能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衍;细胞学讲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一样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经过叫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的经过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经过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而也被称为原核生物;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构造上,它与植物细胞类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浙江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浙江科学是人类的重要产物之一,作为一门学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初中生的学习需要,七年级是他们学习科学的起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并逐一进行讲解。
一、物理知识1.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泡时,所受到的向上作用力。
什么样的东西会浮起来,什么样的东西会沉下去?这是初中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物理学知识。
2.电路电路是用来传播电能的一种设备。
电路通常由电源、电线和负载三部分组成。
初中生需要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例如开关、电源电压、电流、电阻等等。
3.机械学机械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的学科。
初中生需要了解牛顿力学中的三定律,以及各种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原理。
4.热学知识初中生需要了解热能、内能、温度等基础概念,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不同状态的性质和变化。
二、化学知识1.物质与化学反应初中生需要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学习反应的类型,如氧化还原、酸碱反应、胁迫反应等等,还需要了解什么是化学消耗和制备反应。
2.物质分离熟悉组成物质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物质分离的方法,如升华、沉淀、萃取和蒸馏等等。
3.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初中生需要了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习化学符号和质量。
4.化学周期表初中生需要了解元素的周期特性和化学反应,以及不同元素的特点和周期表的构造。
三、生物知识1.分类学初中生需要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目、科、属和种,以及分类学的应用领域。
2.细胞生物学初中生需要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概念。
3.生态学初中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措施等。
4.遗传学初中生需要了解生物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如基因、染色体和遗传工程等。
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了七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
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初中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七年级上册浙江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浙江科学知识点浙江科学知识点一览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将接触到各种科学知识,其中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些浙江七年级上学期的科学知识点。
1.生物(1)生物分类生物是按其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态特征进行分类的。
在七年级生物学中,进行了五大类纲的分类和动植物的区分。
(2)人体器官七年级上学期,主要学习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人体器官的结构及其功能。
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保健方法,了解互联网中存在的偏方食疗方法。
(3)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
生物圈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个方面,七年级上学期,主要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固定和物种适应性等方面的知识。
2.化学(1)物质分类在七年级的化学学习中,首先了解了物质的分类,并且认识到了元素是构成分子或化合物的基础。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化学反应根据其反应性质分为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七年级上学期主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速率等知识。
(3)常见气体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同时,需要了解常见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氢气、氧气及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
3.物理(1)功和能物理学中,功和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七年级上学期,需要学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2)电的基本概念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电的基本概念是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电荷的性质、电场的形成等方面的知识。
(3)力的作用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需要力量来推动或阻止的,七年级上学期需要进行基础的力学学习,掌握物理的力学内容。
综上所述,七年级上学期的科学知识点涵盖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需要掌握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才能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铺垫。
新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6)记录(7)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 ,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4. 测量是一个将 与公认的 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准确程度)和 。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 。
3)读正确:读数= + + 。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8、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物体体积的测量测量方法使用的工具单位固体体积规则不规则 液体体积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 和测量内容 仪器 国际单位常用单位长度 体积 温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12. 温度计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正确使用注意事项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常用温度计体温计最小刻度(分度值)刻度范围一结构读数时2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省知识点
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科学知识在我们的学习中变得越来越
重要。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科学知识是他们日常学习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介绍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省的知识点,帮
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1.万有引力
(1)概念:万有引力是一种力,指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2)公式:F=G·M1·M2/d²,式中,F为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值为6.67×10-11 N·m²/kg²;M1和M2为相互
作用的两个物体的质量;d为两个物体重心之间的距离。
(3) 例子:地球和月球的万有引力补偿了地球的引力,让月球
围绕地球绕行。
2. 天体运动
(1)公转:天体围绕恒星运行的运动,如地球绕太阳公转。
(2)自转:天体围绕自身中心运动的运动,如地球的自转。
(3)季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变化使得受阳光照射的地区发生周期性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4)日食月食: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倾斜,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同一直线时,会发生日食或月食现象。
第二章:运动
1. 运动概念
(1)概念: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分类: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 速度
(1)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2)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单位:m/s(米/秒)
3. 加速度
(1)概念:速度改变的率,即速度每秒改变的值。
(2)公式:加速度=(终速度-初速度)/时间
(3)单位:m/s²(米/秒²)
第三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1. 物质的分类
(1)概念:按照物质的不同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
(2)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形状、密度等表面特征。
(2)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如燃烧、腐烂。
3.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的改变,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
(2)化学变化:物质的各种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如硫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第四章:灾害与环境
1. 自然灾害
(1)地震:地壳运动造成的灾害,可引发海啸、泥石流等。
(2)台风:一个大规模的风暴系统,强风和暴雨使人们受到伤害。
(3)洪水:雨量过多,容易引起水灾和土石流。
2. 环境保护
(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
(2)回收可再生资源,减少浪费。
(3)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
通过以上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省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