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济债务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经济债务问题
市场总体需求饱和必然导致市场总体产能、商品过剩,积压商品导至融资借贷产生第一批负债;政府配套投入无法收回形成第二批负债;生产萎缩工人失业支出大于收入,透支和借贷催生第三批负债。

借贷无论谁欠谁都纠结在金融行业,企业、工人、政府交错复杂三角债务最终汇集到银行等金融业,收不回贷款无法兑付存款。

最后的发展只有两条途径:1、银行等金融业倒闭经济崩溃,回到需求强劲的起点。

2、供给侧产业创新使消费更替升级、压缩过剩产能。

中国经济到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利润期,企业处于盈利与亏损边缘,是负债高发期。

薄利企业经不起负债拖累,一旦有企业亏损就会连累其他企业负债,形成链锁三角债务并不断传递、范围扩大,一旦有企业倒下将拖累其他企业成倒闭潮,造成国家经济崩溃。

高成本、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造成低利润,企业多、规模大、利润薄形成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发展。

原因是传统产品需求饱和滞销,没有新兴产业替代过剩产业、资金没有好投入投入,微溥利润使企业抵抗负债能力低下。

一、交错复杂的三角债务:
负债催生借贷、融资产生金融市场的链锁三角债务不断扩大,无论借贷还是融资只要经过几轮传递最终会转嫁到百姓头上,到头来还是要老百姓买单,资金层面上都汇集到银行债务。

老百姓透支消费或进入股市的资金最终形成负债或蒸发消失,当企业萎缩就业机会减少,百姓透支消费债务还不上、股市资金蒸发消失,企业赚百姓钱、百姓从企业挣钱的良性循环被打破。

百姓没有工作机会挣钱、企业无钱雇用工人生产赚钱,形成经济市场到处缺钱的恶性循环。

政府和企业协同完成经济发展,政府为企业创造发展机会和良好环境,企业为政府创造更多的收入,这是一个互为发展共同生存的循环。

企业是经济核心、百姓是核心的拥者、政府是操控杆、国家是规则制定者。

规则是要实现企业、百姓、政府在经济运行中处于平衡良性循环,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经济发展减速甚至崩溃。

政府往往为了经济发展进行超出经济能力超前去做企业发展条件,形成政府资金缺口具大,需要国家在可控通胀情况下增发货币处理。

企业间的三角债务来爆发于起初的经营不善者,企业都是产业链上的一员,同行业处于竟争关链上,上游行业和下游行业处于服务和被服务关链上。

经营不善企业入不敷出,产生负债传递到关链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上游负债企业再拖累工资形成购买力下降,从而转嫁到下游企业商品滞销形成积压负债,购买力下降同样影响平行同行回收资金困难成债务。

一旦形成三角债务企业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不能停止生产经营,一旦停止则新账不能掩盖旧账就需要偿还债务。

产业链负债运转是不正常运转,出现有企业不能背负债务运行倒下,直接牵连到上游相关企业失去资金。

但这种受连累倒下企业都是局部区域性的,倒下企业多少取决于届时市场利润多与少,利润高则能弥补一部份负债还不至于倒闭或者倒闭的企业数不多,利润薄则经不起负债拖累倒下的企业较多。

这是企业商品链条的三角债务,被连累相关企业倒下还是局部区域性的,虽然不会对经济造成坍塌式破坏,却是经济崩溃的前兆,经济坍塌主要还是由金融行业崩溃引起。

企业商品链三角债务、企业与工人三角债务、企业与政府间三角债务最终都会经过银行借贷纠
缠在一起,银行是所有三角债务纠缠结点。

商品未饱和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获得工资大于消费支出,形成工人存款而企业和政府借款,商品饱和商品积压企业欠发工资则收入小于支出存款消失,连基本生活开销也需要从银行取出款。

政付配套投资需要企业偿还,企业负债无法偿还政府投资,表现在银行无法收回贷款也就无法支付存款,银行缺钱造成整个经济体处处缺钱形成金融危机。

银行缺钱倒闭直接造成资金消失经济崩溃,企业缺钱倒闭形成缺货,从需求饱和又重新回到商品短缺的需求旺盛,经济又重新倒回到起点,商品价格又回落到初始状态,这是经济规律自由发展的结果。

如果国家干预,缺钱时增发货币增加流通资金则经济将免于暂时崩溃,这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

国家增发货币补救缺钱只是临时止痛药却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商品饱、增加需求这个根本问题,只有新产品、新消费替换老旧产品、旧消费重新建立旺盛需求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产销利润与商品价格:
国家税收和政府配套费用、服务性收费等为了对经济结构剖析方便都归到利润范畴,以下分析中为了简单明了就不再列出描述,凡提到利润就包含有政府配套费用、服务性收费等。

利润分显型利润和隐型利润,显型利润是各种交易中产生的价格增长,隐型利润是被整体市场价格拉高的增长,库存地块价格增长。

无论显型还是隐型利润都由四部份组成:1、企业和经销商自身消耗;2、企业和经销商获得剩余价值;3、工资上涨部份;4、国家税收和政府配套费用、服务性收费等。

商品价格由三部份构成:第一部份由国家拍卖自然资源的价格;第二部份是经过各环节加工凝聚的人工工资;第三部份是企业附加在上面的利润。

绝大部份商品价格主要是由凝聚人工工资构成的,第一轮加工的资源成本、工资成本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上,不会形成物价上胀。

例如加工生产一斤大米:稻谷1.5元、机械费0.1元、工资0.5元、电费0.1元、房租费0.5元,成本费每斤2.7元,若每斤2.7元价格在市场销售,这样市场上物价永远不会上胀也不会降低。

进行资金投入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这种生产是不存在的,就算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企业也要安排一定的利润维持运转。

所以企业在出售产品时会将自己所得利润加到销售价格上,每加工一次就需要在成本价格基础上增加一次,物价上胀是企业利润的产物,没有利润也就没有价格上胀。

物价上胀并不会增加物质数量,无论加工多少次累积的劳动成本、利润有多高,物质数量不增加反而可能损耗减少,商品成本价升高形成消费水平提高,只是消费了更多劳动成本。

无论消费水平有多高,只是商品价格增加即GDP增加,价格中增加劳动工日才是增加的价值,价格中的利润则虚价值,如大米经过深工增加工日价值才是增加消费的价值,而价格利中润部份则是虚拟的。

可是每次加工生产都必须产生利润附加价格,这部份价格是虚的,形成虚拟价格的还有被高物价拉高的自然资源价格,如地块、矿藏等现时价格比5年前高出许多。

生产总值增加是前后时间对比值,后者大于前者为增加、后者小于前者为减少,生产总产值包含利润虚拟价值在内。

产品价格与经济增胀、通货膨胀关系,GDP增加就是产值总额相对于同期相比或环比增加,包括四部份:1、对商品增加新工艺加工,增加劳动成本提高价格,产品数量不变情况下增加生劳动成本产值,如将大米进行深加工以增加价格;2、企业附加到成本价格上的利润,每加工一次增加一次成虚拟产值;3、保持相同实物购买力增加的工资,每加工一次工资增加一次;4、扩大规模增加的
产量价值,新增项目或新投资项目产生的总值增加。

第1点、深加工增加人工成本价格,产品数量不变增加了产值金额,如一斤大米成本价格2.7元,再进行每斤0.3元深加工,成本就变成每斤3元,所有流通大米每斤增加0.3元,也就是市场大米总价值增加11.11%。

第2点、企业附加到价格上的利润增加了人们购买成本也成为产值,产品数量不变增加产值虚拟金额,如一斤大米3元成本价格再增加10%利润变销售价格为每斤3.3元,产品数量不变每斤增加0.3元虚拟产值金额,市场大米销售量每斤乘以0.3元后成虚拟总产值。

第3点、随着价格不断上涨同样数额工资购买不到同数量物品,购买力下降必须加薪才能请到工人劳动。

如前段时间大米售价每斤3.3元,330元工资能买100斤大米,现在大米增加10%利润后售价为每斤3.63元,购买100斤大米需要363元,工资必须要从330元涨到363元才保持相同购买力,在劳动量投入不变情况下增加了虚拟产值金额。

第4点、新建、扩建项目在不同时间段投入,消耗原材料单价不同,投入时间越晚价格成本越高,产品量不变则投入越晚构成产值金额越大。

生产总值增长也就是投资规模增长和物价价格增长的总和,处在正常情况下产供销形成价格必须是逐渐增加的,也就是GDP增长,当然逐年减少就是GDP通缩。

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胀,主要是价格附加利润和深加成本而增加的价格,这一上涨拉动同时段工资和投资项目成本上涨,这两类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利润空间大、深加工环节多、货物品种多则通货膨胀率高,如1990~2000年期间企业利润在10%以上,通货膨胀率也处在10%以上。

利润导致工资上涨,随着工资上涨造成商品价格增加出口竟争力下降、导致利润减少,当出口减弱后投资和内需成主导经济动力时,便产生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发展态式。

因为产品价格绝大部份由工资垒积构成的,工资因为企业利润被拉高,又不能被人为降下来,这种垒积增加不会人为停止更不能人为倒退降低。

利润与价格相互关联,就好象年龄增长一样不断垒积到危险程度后死亡却不能降下来,价格追逐利润而利润催生价格上涨,这就是商品价格与产销利润之间的关系。

三、商品价格渐变与突变:
从上分析商品价格不断变化,不是增加就是减少即不是通胀就是通缩,不是静止的。

价格增长还是降低取决于供给需求变化和利润增加,总体来说供给小于需求价格就上胀,供给大于需求在危机阶段价格会降低。

供给等于需求产品的成本销售价,这是一个平衡价格,但加上企业利润后销售价格也就大于成本平衡价,销售价格也是上胀的。

供给小于需求价格就上升,但需求会逐渐下降,上升与下降的交叉点就是平衡点,加上利润的销售价处于平衡点不稳定,只是昙花一现。

商品价格上升是一个渐变过程,当需求远未饱和时需求强劲,物以稀为贵价格就上升,商家是利益追逐者,价格高时扩大生产规模,劳动力需求增加,整个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需求逐渐饱和时利润减少价格回落,需求接近饱和时价格停止增长成为过剩产能,这时扩大生产规模达到极限,利润非常微薄甚至没有利润,生产规模萎缩,不再需要增加劳动力,整个经济萎蔫不振。

各种价格几乎不再增加,利润微薄并且没有深加工项目,企业几乎没有利润,通货膨胀率非常低。

这就是产品价格上涨到尽头,虽然企业几乎没有利润空间,但不能采取压缩生产来减少资金压力,生产运行中新债替换旧债还可以继续生存,若压缩生产或停产这种负债循环被打破,欠款变成负债,
讨债追债随即找上门,根本无力还债,整个市场缺钱是主基调。

若政府出手进行货币投放增加投资项目,一方面生产总值GDP上去了,另一方增加了资金流动性,也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形成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势态,但我们不要认为高增长低通胀是经济向好,其实是快到崩溃边缘的前兆。

高增长低通胀危险局面维持不了多久,渐变到头必然发生突变,突变有两种:第一种是就业减少需要从银行支取存款消费,银行因借贷和工人透支贷款无法收回资金而不能兑现存款人取款,于是银行无钱倒闭导致无数大小企业停产倒闭、失业后购买力下降导致积压产品滞销。

由企业、工人和政府纠结的银行倒闭消失,失去资金来源,经济完全瘫痪。

企业停产、工人失业、商品积压,生产销费等一切都又回到发展起点,因缺钱商品价格低廉,因物资缺乏需求强劲。

第二种是国家干预下不让其发展成危机,因为缺钱国家采取货币投放进行基建项目建设,这些项目不需要发行国债借钱也不需要融资,最好是国家直接增发纸币以缓解缺钱局面。

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要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是商品、服务升级,以新商品、新服务更替旧商品、旧服务,类似于经济危机后的一切重新再来,形成强劲消费需求。

消费升级换代产生需求不是打破旧价格体系而是在旧价格体系基础上升级,物价不是回落降低,新商品、新服务因物以稀为贵重新获得高价利润。

升级消费是靠提高物价再获得利润,靠新商品、新服务稀有性获得强劲需求,人们手上靠国家增发货币保持有购买力,由此形成高等级高消费。

新商品需要高技术作支撑、新服务需要创新为前提,当经济到了高增长低通胀接近崩溃时新商品、新服务完全滞后,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新商品、新服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并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我国已经在早些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和开发,在经济出现疲软前兆时就已经进行资金投放。

如2015年就建立起国家为主企业为辅的风险投资基金,而且基金规模非常庞大,2015年规划四纵四横高铁网,次年又规划八纵八横高铁网、城际轻轨建设等;紧接着提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海棉城市建设、脱贫工程等;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存活时间;鼓励企业创新、压缩过剩产能。

这些都是围绕两个问题:1、在经济市场上投放资金,推迟经济崩溃到来的时间,为新商品、新服务的研发、开发争取时间;2、设风险投资基金和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就是尽量缩短研发、开发时间。

四、产销发展与政府配套: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也就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政府、企业、劳动构成三角互动关系。

从商品生产到消费还会经过经销商销售环节,部份生产企业延伸到销售环节,无论是经销商还是生产企业只要进入销售渠道都成为商品经销商。

经销商与生产企业共同分享出厂价格与消费者之间的利润价差,前面讲到产品价格也就是消费者采购价格是出厂价格加上经销商利润后总价,经销商实际是商品生产中的一个特殊环节,利润是出厂成本价与消费者采购价之差。

经销是特殊生产环节,获得利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企业让利出来的部份利润,如大米出厂价每斤2.7元而消费者采购价每斤3元,利润每斤0.3元,厂商获得每斤0.2元经销获得每斤0.1元;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经过运输贩运赚取地区差额利润。

地区差额利润不是企业让利而是不同区域自然形成的不同经济体差异,人们生活处于密切关联条件形成互通有无交换构成市场经济体,不同地域人们生活关联程度不同,互通有无交换程度差别而形成价格差。

由于地区性经济体差别使经销商分划为贩运与零售两部份,贩运降低了不同区域存在的需求饱和程度不平衡问题,零售解决消费者采购灵活和方便问题。

地区之间价格差形成的利润与生产企业产生利润存在差别,前者来源于不同地区而后者来源于生产。

高价格地区生产不足,生产充足的低价格地区相当于一个大生产企业产出商品,地区差别利润也就可以看成是地区生产利润,不过这些利润被贩运者获得,零售商只能得到本地产销价格差利润。

前面讲述产品价格是由自然资源和人工成本累加构成,产生地区物价高低的另原因是政府出让自然资源价格高低、不同地区劳动力成本高低即工价高低。

但这种价格差别不是很大,若差别较大很快出现生产厂向低价地区迁移、低价劳动力向高价劳动力地区流动,差距很快就会缩小。

地区间相隔距离也是形成价格差的主要原因,相隔距越远人们交流越困难越容易形成地区阻隔产生价格差别,随着交通条件改善运输时间缩短,远距离地区价格差距会越来越小。

货币是抽象的特殊商品代表任何物和事,正是货币抽象性、任意性成了互通有无最好的中间交换商品,货币成为流通中必不可少的转换器,缺少货币量将阻碍各自所需的交换活动,货币过量将失去商品代表性。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经销商,存款一方相当于生产企业、贷款一方相当于消费一方,银行和储户得到收益即利息相当于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分到的利润。

货币在储户、银行、借贷方等环节上流动,对应着商品企业、劳动者、消费者环节上流动的实物商品,二者正好是反向循环。

另一种特殊产品叫固定资产,与货币这种特殊资产一样,只是一个随借贷交易流动而另一个不随租赁交易流动,如房屋出租、地皮出租等,他们都会随交易产生利润,也是物价上涨中的一部份。

一般他们的利润周期都是接月计,也有接季度或接年计,与工厂生产商品一样,有几天出产商品也有几个月出产商品,也就是利润周期几天、几个月不等。

无论按天、按月还是按小时,计本质都一样就是产生利润,周期越短利润频率越高,比同值利润拉动物价上涨次数越多、幅度越大。

凡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企业、单位等离都不开货币牵连,政府需要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协调管理、交通道路等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

政府需要有大量运作资金,为经济发展进行消耗,需要从税收、资源出让、国企利润等得到资金补充从而形成收支循环。

凡是涉及到资金运作即凡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企业、单位都被钱绑在一起,银行是经营钱的地方,于是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企业、单位都补拉到银纠缠在一起。

经济到了高增胀低通胀即到崩溃边缘,因为消费疲软企业回收资金困难利润低,流动金费大量压在积压商品上,最缺的就是钱。

各方缺钱最终会汇聚到银行债务,反过来银行缺钱辐射到各行各业也包括政府。

当银行无法支付储户存款而倒闭,更多国家是注入资金救助银行,进行大幅度货币投放,这种救助不是最隹办法,虽然可避免经济彻底崩溃但将会对经济造成伤害。

经济条件薄弱的企业已经大批倒闭,而且不能消除需求饱和产能过剩根本问题,倒闭潮过后将迎来通货膨胀。

五、供需失衡与负债漫延:
经济发展动力与速度源于供给与需求程度,物以稀为贵销售价格高生产经营利润回报大,供给远小于需求时生产规模发展迅猛生产总值增加很快,这是经济发展上升期,但上升的速度随着需求减弱呈下降趋势。

供给基本满足需求接时接近平衡点,利润少、资金投向渠道少,大量资金只能选
择投向传统行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总产值越来越高,形成高增胀低通胀发展态势,这叫上升期即将走到结束,也到了经济崩溃边缘。

供给与需求平衡就达到由上升转向下降的拐点,当供大于求便进入下行通道,下行速度越来越快。

处于供需拐点上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利润,盈利企业利润也非常微薄,个别经营不好的企业出现支出大收入便拖欠货款。

没有盈利好项目接纳富裕资金,一部份资金继续投入过剩产能行业,另一部进入银行和股市。

因为产能过剩商品积压滞销利润减少,亏损企业越来越多、各行业资金越来越吃紧,拖欠货款越来越严重,拖欠传递范围越来越大,相互交错构成三角债务。

市场流通资金分流到银行和股市越来越多,进入实体经济产业越来越少,生产规模增速越发放慢,这时经济减速非常明显,这段时期叫供需失衡期。

下行初始阶段最明业标志是经济增速不断下降,过剩产能越发凸出,物价增速放缓即通胀逐渐消失,经济处于中高速增长物价低通胀态势。

随着经济走势疲软,经济增长继续减慢、物价增速继续放缓,企业利润越来越少。

在没有深加工产生情况下物价上胀来源于企业利润在价格上附加,到了物价上胀为零时企业总体利润就为零。

当企业总体利润为零时并非所有企业都没有利润,一部份企业仍然存在微薄利润还在支撑经济维持,另一部份已经处于负利润的亏损状态,这就是经济下行到了零点。

企业负利润并不表现为负债而是拖欠货款,当企业停产或倒闭后新债还旧债的拖欠循环被打破,欠款变成了负债,盈利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被拖垮。

盈利企业同样处于负债经营的链条中,会被负债企业拖欠货款成为负债传递的一员,于是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主体之间传递形成三角债务,影响范围越来越大。

经济增胀零点就是到了崩溃边缘,零点以下企业总体为负利润经济为负增长,也就是经济进入到通缩阶段,经济通缩的最低点就是经济危机谷底,危机的极限就是经济体轰然倒下。

经济崩溃边缘并不表示经济会即刻倒下,只有负债传递到银行等金融行业并形成严重影响或银行倒下时才会倒闭。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货币经销商,货币是抽象商品,经销抽象商品与经销实物商品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区别在于货币抽象商品比实物商品在经济运行中更加重要,是货币主导商品生产消费。

货币只是人们在互通有无交换过程中的中间转换物,通过货币交易能实现人们最终需要的任何物品,货币不是最终的消费物品只是实现得到最终消费的中间产物。

原本货币是实现获得任意消费品产生的中间产品,正因为货币能实现任意想要的东西,所以人们对货币需求渴望比获得实物需求更加渴望强烈,本应该货币围绕实物交易需求转,实物交易操控货币运行,但反过实物交易需求围绕货币转,货币交易操控实物交易,货币引导实物易手,主要是货币商品的任意性决定的。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决定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一切经济活动围绕货币运转,也就是围绕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运转,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操控着社会整体经济。

企业、工人、政府主要三个主体各自内部经济活动和相互之间经济活动都纠结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上。

当经济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时,经济下行阶段就到了谷底,经济崩溃就到来了,银行无钱支付存款之时就是银行倒闭之日,庞大经济体将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一遍混乱。

经济体倒塌经过一段时间混乱之后一遍萧条经济发展慢慢又回到原点,因为企业倒闭商品短缺需求强劲产生具大的需求增长动力,由于危机时资短缺、处处缺钱。

所以经济重新开始的强劲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