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杨文芝校长发言稿(部分)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涯教育实践与探索——高考改革促进高中教育回归学生发展本位
杨文芝(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
(说明:本文由重庆南开中学明黎根据笔记和照片整理,为演讲的部分内容,不妥或错误之处,请杨校长海涵。

仅供群内老师交流学习,请勿外传。

谢谢大家!)
一、高考改革与学生现状
高考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办法,因此我们做教育首先要考虑高考。

2014年,国家以国务院的名义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足见中国对高考的重视程度。

我简单理解这个《实施意见》,第一,“两依据”、“一参考”是我们现在要了解的。

“两依据”,语数外高考+学业水平考试。

依据之一,高校在招生的时候要看语数外三科的高考成绩;在另外的6~7门课当中,学生可以任选3门,这3门的成绩依据是学业水平考试。

“一参考”,是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综合性的评价,包含了身心健康、个性发展、思想品德,以及社会实践等等内容。

第二点,管办评分离。

第三点,在未来高考这样的一种评价和考试办法下,那么我们的学生可能面对的就是高一选课、高三选考,换句话说是身在高一、心在高三。

因为要在政史地理化生6门当中选择3科参加未来的学业水平考试。

一个依据是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发展方向、大学里想学的专业,第二个依据是看大学对学生的要求,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可能看重学生的某门学科。

那么学生在高一选课的时候,就要去想未来高三的时候我报的学校、专业是什么?大学对相关学科的要求是什么?所以我说我们的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心却要在高三那儿才行。

二、面临的挑战
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学生。

从学校来说,就是学校的应变力,学校怎么提供选择。

比如课程要做相应的改变,组织机构要做相应调整,比如我们实验中学正在做的就是组织机构扁平化,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我重点想说的是关于学生面临的挑战——就是他的选择。

很显然未来新的高考评价方案,一定考验着学生的选择力。

学生的选择力体现在哪里呢?一个是选课。

学生从高一开始选课上,高一选哪几科,高二选哪几科,每门课要达到何种水平;学业水平考试将要考哪几科,大学要读的专业需要参考你高中三年哪几科的学业水平成绩;不光如此,学生还要去看他未来大学专业的学习,甚至未来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他的职业选择方向,这是对他人生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考量。

这些问题,学生从现在就要开始考虑。

三、生涯教育经验
去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校长在我校举行的“全国首届高中学生成长指导高峰论坛”上说到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发现确实还缺乏研究。

他说高中生处于一个充满生机和矛盾的年龄,高中阶段的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中,高中在人生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探索期。

探索期的发展任务是通过学校、社团活动来探索自己的生涯目标和职业偏好。

高中阶段也是一个孩子生理、心理的快
速发展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疑问、困惑和矛盾。

同时,董奇校长的研究说,高中阶段也是一个孩子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身体、心理和大脑的快速发展,所以他要急需了解很多非学科知识,就是学科学习之外的东西。

生涯教育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可以帮助学生做什么呢?可以让学生慢慢地去找寻自我、找人生的方向,而不是定位在职业教育,说要去找一个什么工作,远远到不了,他就是去寻找一个方向。

实验中学的生涯教育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

从2005年开始,学校请来了第一个生涯讲座,就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切入了生涯讲座,开启了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和积累;2006年开始成长测评;到2008年成立“健康乐园”;2009年有了第一位生涯规划师,也就是专业的生涯教师;2010年学校拿出初一、高一各1门必修课开始上生涯课,初中叫“学习智慧”,高中叫“生涯规划”,以达到实验中学全覆盖,百分之百进入生涯教育;2011年学校出版了教材,以及成立“生涯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来加大生涯教育的研究力度;2013年进入关于生涯教育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也就是体验式学习;2014年成立了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让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2015年开展了生涯教育的校本模式研究。

以上就是实验中学生涯教育十几年的发展过程,提供给大家参考,让大家少走弯路。

四、3+3
(一)三个建设
每个学校的文化和历史是不一样的,师资甚至家长资源也不完全一样,所以我想生涯教育应该是基于学校文化的研究,来研究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生涯教育模式。

实验中学自己的校本生涯教育模式,首先是在校长办学理念之下的顶层设计、机构保障,然后是有这样的一个资源聚合以及系统实施的过程,这是一个校本的模式。

说说生涯课程建设,2011年的时候做了一个课程群,是为了满足同学个性化的需要,同时能够让学生有选择性。

这个是完全看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以及老师的教学风格特点。

我们18位老师,他们有人喜欢看电影,有人喜欢做实验,都根据自己不同风格来选择开设不同的生涯课程。

第二个建设,叫做团队建设。

一个人走路太辛苦,而且太孤独,我们一定要有团队,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闯难关,一起享受成就。

实验中学专业的生涯师资团队建设也是一步步地来的,从5位专职心理教师发展到专兼职的18位生涯教师团队,像物理老师、政治老师、化学老师,他们在教着自己的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还愿意承担生涯课,一定要有强大的师资来支撑,有专业性的保证。

第三个建设,资源建设。

生涯教育不同于学科教学,它不是传授生涯知识的,它不是高考学科,你讲知识学生也不爱学。

那么讲什么?我们大量开发了生涯教育的资源,首先是校本教材,以及对校本教材的改造,为什么把第一本改为第二本?生涯教育是孩子和老师们在活动中共同去探讨、体验,在课堂上跟老师去探讨人生话题的时候,慢慢地去感受的。

生涯,你不去感受它,它不会存在。

还有实验室的建设,有了5个生涯探索实验室。

还有大量的社会实践基地、职业场所,供学生去见习,获得职业体验。

(二)生涯指导三进阶
还有一个“三”,是指生涯指导三进阶。

第一个是大家都有的——心理咨询室,2008年我们把心理咨询室改为“健康乐园”的目的是,我们希望学生来到这里不是治疗,而是从原来应答式的服务——你来我这儿,我来给你咨询解决你的问题,到发展性的、预防性的教育;到了2014年把“健康乐园”又改为“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这反映了理念的变化,就是关注每一个孩子个性化的成长。

在经过十几年不断的摸索、实践和研究,形成了实验中学生涯教育的特色,就是系统系、专业性、整体性的研究。

这个案例作为优秀案例,得到了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认可。

五、体会和反思
大家知道生涯教育是舶来品,传入中国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台湾做得比较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也会走很多弯路。

以下想跟大家做三个分享。

第一个是资源聚合,刚才我说到,生涯教育一定不是学科教学,不是知识传递,同时生涯教育也绝不是学校教育单方能解决的。

生涯教育跟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它一定要家庭、社会大大的参与才可以。

所以,我给它取的名儿叫“生涯社区”。

就是生涯教育一定要把家庭和社会的资源聚合在我们学校的教育里面去,实现学生的生涯发展。

比如,在座的老师都是教师,你的孩子要了解多种职业,从哪里了解?家长有绝对优势。

你想想,一个班40多个学生的家长,可能有20多个职业,我做个一个事,初二学生的生涯课“职业永随”,我们600多个学生,被90多个家长带到了90多个企事业去做“职业永随”,这是我们老师和学校做不到的,这是家庭的第一个优势。

第二,我们教师只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状态,但家长比老师更了解学生,从一出生是什么性格,为什么他现在做这件事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式,家长比老师有优势了解孩子的过去,同时说句实话,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比您更加上心和期待,这是家庭的第二个优势。

第三,中国的特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包括他的大学专业选择、工作选择甚至恋爱婚姻选择,家长参与学生人生选择所占的比重相当相当大。

同时,家族也会给孩子提供很多资源。

另外,社会能给孩子们提供大量的工作、职业以及生活场所。

所以,我们做生涯教育,一定不要忘记把家庭和社会资源融入学校,共同组成一个“生涯社区”。

第二,顶层设计。

生涯教育不是几个生涯咨询老师的事情,它是在学校整个教育层面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生涯不是额外加进来的一件事,在这儿我用一个“生涯加减法”的比喻。

首先谈谈减法,我们的生涯老师在开展这个工作的时候,应该去看在我的学校,有哪些学生活动、哪些社团,哪些是很好的资源只不过没有融入生涯教育的理念,你去影响组织者融入生涯教育理念,渗透进去,这才是高效的。

当然,也一定要有特殊的生涯活动的。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生涯教育的几个途径。

第一,生涯课程,当然不是所有学校都像我们学校一样开设一个生涯的必修课,完全可以利用班主任老师的班会时间,培训班主任老师,影响班主任老师具有让学生毕生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生涯GPS”是实验中学的生涯活动体系,在这个活动体系里,大家看看是不是有一些您的学校也有,比如艺术节、电影节、
话剧节,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的,比如十八岁成人冠礼,我们去想想十八岁是人生中的什么阶段呢?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什么?面对的生涯困惑是什么?如果我们在成人礼的时候,融入这些人文关怀,我想孩子就不会觉得又在给我做教育。

所以我说生涯教育的顶层设计要有,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考虑加减法,当然加法也要有,比如“N年后的我”“职业影随”之类的生涯活动,因为是别的学科没有的,所以还是要有一些生涯主题活动。

最后一点,全员育人。

在国家高考改革的形式下,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教育也在悄悄地改变着。

从简单地关注学业发展,是不是能够让我们去关注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也就是从高考的评价,也就是从三科语数外再加三科学业水平还有一个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这是不是一个信号,在告诉我们高考也在关注着孩子的综合素质。

那么国家在研究青少年的核心素养,甚至到未来的课程变化中,要融入到每个学科怎么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这儿是不是也就可以慢慢地过渡到“育人”,这是我期待的。

最后跟大家分享这样几句话:
如果我们的教育本质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是帮助孩子实现梦想;
如果我们的关注点不仅是脚下眼前每一天,而是学生的未来明天无限远;
如果我们教育的根本手段不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一粒火种;
那么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就不再是升学,不再是一张重点初中、高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仅仅是人生中的某一站,我们最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幸福人生。

这就是实验中学这么多年做生涯教育的一点感受,最后我们希望孩子在寻自己、做自己、活自己的路上幸福地走着。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