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往往作为同一术语使用,都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映象。

心理现象包含的内容: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心理现心理状态——注意、心境、激情、犹豫、灵感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二、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的形成阶段1、萌芽阶段(古代心理学思想)2、独立形态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即(1732—1879)1879年德国心理学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的多样化阶段(主要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20、30年代)这个阶段是心理学派别林立的时期,因而又叫繁荣阶段(二)西方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2、行为主义;3、精神分析学派;4、认知心理学;5、人本主义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主体因素2.教师:主导因素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第三节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 50年代)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 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 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有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人所公认, 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 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 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 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 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同时,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不少心理学家开始把学校和课堂看做 是社会情景,注意研究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随着信息科学与 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的研究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 能力的有机结合。 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 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被称作智力量表,世界上最著 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智力测验中引进了一个重要概念——智商(IQ),智商是智 力商数的简称,是用来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相对指标。 IQ一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智力的差异 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故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 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个体间的差 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稳定的平均数比较时所表现出来 的差异。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 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

3、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仁者见智。 2 对研究内容的把握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3 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定位模糊。 4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独特性和创新性不明
显。
4、发展中关注的研究领域
1 教与学的动力的深入研究。 2 教与学的策略的研究。 3 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研究。 4 创造性及其培养研究。 5 专家系统及专家型教师研究。 6 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研究。 7 教与学评价研究。 8 教育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10 网络教育心理学研究。 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心理学研究。 12 教育人性化与教育生态化的研究。
学校心理学。指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 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
教育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 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
教学心理学。一般涉及知识、情感和动作技能 方面的教学。加涅1969年首次提出, 1978 年美国格拉塞《教学心理学的进展》的出版, 标志着学科的正式独立。
2、发展趋势
1 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 转变。
2 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 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
3 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 观和整体观的结合。
4 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 、完善。
5 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 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综合。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以自我的发展为基础,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 段会面临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危 机的过程,个体的自我需求与社会规范之间往往存在冲突, 因此,教育应该培养个体应对危机且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Thorndike)(美):
第一章:绪论
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 1913~~1914年该书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
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 、《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 学的创立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之父”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教育经验总结 法
(12)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 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 研究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教育经验总 结法
结语
谢谢大家!
第一章:绪论
练习题
(1)教学系统五要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教学过程三侧面: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3)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环 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 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 、效果律)及个别差异理论对教育心理学 研究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绪论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s——50s末)
20s和30s: 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维果斯基(前苏联):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 弗洛伊德(奥地利)→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
第二节 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三、成熟时期(60s—70s末)
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 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 段的改进。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方便学习的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

333-教育心理学(最全最完美)

333-教育心理学(最全最完美)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这里了解一下即可。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记住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以及其后扩展三本书标志着西文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体系的确立。

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了解一下即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同样是作为了解。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12年西南名词: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残废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它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稳定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要各发展两大方面。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

认知发展是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规律:1、认知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抽象发展。

2、认知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3、认知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像、言语和注意等心理因素,思维是认识的核心,认知心理的诸因素的发展时序不一。

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

构成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发展是多层次和不同步的,认知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多阶段和多种水平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上面有点乱,因为这里不是重点,大家把我写的这些话背下来就行了,这里一般出名词解释。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伯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柳工,这个独特的模式包括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

其结构包括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心理特征系统、自我调控系统这五个系统。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XXX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旨在探讨学生研究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

3.教育心理学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XXX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从西方引进,1924年XXX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研究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别性。

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XXX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别。

是前苏联心理学家XXX提出的。

4.XXX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⑴感知运动阶段(——2岁)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⑵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入手下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5.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内容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艺术。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学习者在本章应着重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确立标志;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在对教育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我国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科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国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较流行的有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2)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尽管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考察,上述界说揭示出了教育心理学的以下基本含义:(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3.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具体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

1)五要素①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是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研究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

2)三过程①研究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教学后的检测和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是XXX。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概论—各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概论—各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3、心理动力系统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多选)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同,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6、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星期。

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已,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固定持久。

7、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8、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9、意识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0、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笛卡儿-----唯理论,洛克-----经验论11、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2)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入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旨在理解学生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合)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教学过程的五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主要包括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个大的方面,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三种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是主体因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有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基本心理特性;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测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联系实际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

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发展的心理理论和教育策略。

2. 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的关联: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婴儿或幼儿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

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个体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个体差异的教育策略和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学生心理 三.教师心理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五.学习心理 六.教学心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01
02
教育心理学 的基本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育心理 学的发展
01 教育心理学的基 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拥有独 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Q&A
学科范畴:是心 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交叉学科。
学科性质: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中间科学。
学科作用:以应 用为主。
0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巩固练习
1、在宏观上,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子系统过程。下列不属于该系统过程要
素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育机构
D.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A.理论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D.边缘性学科
3、【判断】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 相互作用过程展开 的,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
巩固练习
4、1898年《动物的智慧》一文公开发表,该文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之父,他是心理学家( )。
A.桑代克
B.斯滕伯格
C.卡特尔
D.华生
5、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相互作用形成系统。

该系统包括:
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1968年乌申斯基出版《人事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此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学习心理。

行为主义占主要地位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
60年代掀起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观察法、(最基本普遍)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测验法。

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被试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