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阅读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宋]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②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多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
②迁流:迁徙、流放,诗人此时被远遣到巴蜀任职。
③齐优:曲意承欢、讨好人的齐国优伶。
1.颌联________以喻写悲愁之多,以________暗写时光流逝。
2.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同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江声不尽草木秋2.(1)同:都借孙权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异:①辛词以“无觅孙仲谋处”表达遗憾和失落之情;②陆诗以“何须似仲谋”表达激愤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
“江水不尽”用流水的奔流不息,来写“英雄遗恨”之多之绵长;“草木秋”写秋天到来,草木零落,表现时光的流逝。
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注意填空时,第一处填写“不尽”“江声”或整句均不得分;第二处填写“秋”或整句均不得分。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
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
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
此联表达的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遗憾。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阁①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②。
(注)①此诗作于太和知县任上,快阁在太和县东澄江边上②传说阮籍作“青白眼”。
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③与白鸥盟:语出《列子黄帝》,后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自称“痴儿”,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对待政务是敷衍之态,已厌烦至极。
B.颈联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
即为友人远离,自己已无弹琴的雅致。
C.只因美酒,诗人才“青眼”相看,一个“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
D.尾联既照应了登快阁所见美景,又写出了作者归隐的希冀,表达了对人生忘机的超然洒脱。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这首诗表达的感情: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C.“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是错误的。
“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所以一个“横”表现出诗人对美酒的喜爱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诗人自称“痴儿”,并且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而且作者登上快阁是为了放松心情,所以首联表现出诗人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颔联写了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澈、夜月清明,表现了诗人对这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颈联写到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理解《书愤》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理解《书愤》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泽中:陆游所住三山别业,南为鉴湖,北为大泽。
①张巡,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共守睢阳,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坚守数月,城破被害。
《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
’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①上林苑、洛阳宫,代指皇宫。
14.(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感慨自己年迈力衰,远离朝廷,无人欣赏,只好让天地鉴明孤忠。
B.诗人抚今追昔,想起苏武和张巡的经历,为二人落得如此下场愤慨不已。
C.颈联承上启下,呼应前文对自身惨境的描写,为尾联抒发报国之情作铺垫。
D.尾联写自己的心志并不随年华老去,即使死去也要成为鬼雄,爱国至诚。
15.(6分)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B 15.(1)用典抒情。
颔联借苏武困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张巡死守城池,嚼齿吞牙,不屈而死的典故,表明自己有他二人那样孤忠品格,有天地可鉴。
(2)借景抒情。
蒙蒙细雨,飘落草地,清冷夜月,静照残垣,更显宫殿建筑荒芜。
“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出凄清而又破败的景色,表达诗人的伤感之情。
(3)直抒胸臆。
前面让天地鉴自己的忠心,最后表明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报国之心仍壮的情感。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为二人落得如此下场愤慨不已”错。
颔联是首联的补充,为了表明诗人耿耿孤忠,不减苏武张巡二人,有天地可鉴,并不是为他们愤慨不已。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1)用典抒情。
颔联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
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③试新茶④。
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
②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
③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④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景色,“风细柳斜斜”为读者形象地展现了“春未老”的图景。
B.下片中的“咨嗟”意为叹息,与李白《蜀道难》中“侧身西望长咨嗟”所流露的情感相同。
C.“寒食后”点明时间,此时正是清明时分,可以另取榆柳之火,以此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D.全词情景交融,通过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表现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内心活动。
2.“超然”一词是如何贯穿全词的?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B【解析】李白的“咨嗟”既是对蜀道之难的感慨,又饱含着对友人的劝诫和对国事的隐忧;而本词中的“咨嗟”则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和欲归不得归的无奈。
2.①台名“超然”:作者将楼台拟名“超然”,并登台作此词;②景色“超然”:作者登临超然台上远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烟雨笼罩千家万户,一片超然脱俗之景;③心境“超然”:清明无法归乡,词人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调适解脱苦闷;“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3点6分)【参考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秋风紧,平碛雕行低,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辇。
青家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臭。
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平碛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
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真切生动地描写了边塞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2.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兴(其六)【明】刘基①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
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
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
漫说②汉庭思李牧,未闻郎暑遣冯唐③。
【注】①刘基,元末明初诗人,此时罢官闲居乡里,后辅佐朱元璋。
②漫说:别说,不要说。
③郎中署长冯唐向汉文帝说起赵国良将廉颇、李牧之贤,将被罢官的魏尚比作李牧。
文帝大喜,恢复了魏尚的官职。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狼”,天狼星,旧时以之喻贪残侵掠,本诗以“射天狼”比喻铲除残暴、平息战争。
B.“狐鸣”喻指民众反抗力量兴起,“凤”喻指稀世祥瑞,诗人反用此典,感慨世道混乱。
C.“雕戈”“画戟”为古代兵器,诗人借感慨古老的兵戈不能平定天下,直斥统治者腐朽。
D.诗歌前三联展现出一幅战乱不止太平无望的肃杀凄惨图景,表露对元朝腐朽统治的失望。
4.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借典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乙卷(古诗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及选文特点初探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1)这个人如果返回晋国,必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 曹君就是第一个(首先、首当其冲)了。(反=返,诛,首,
句意2分)
(2)在壶里装进黄金,再用食物把壶装满,在上面盖上玉 璧,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倒装句,充,遗,句意2分)
2、紧扣教材,拓展认知。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报任安书》
《韩非子》一书由55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 自韩非,多数篇名即主旨。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 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 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 韩非虽口不善辩,然下笔汹涌,鞭辟入里;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 活泼之态。
溪上作 陆游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 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 末俗凌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绍兴人物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
新课标II卷(古诗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
【自命题】王国维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 境界。”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①全诗境界在于梅花与诗人合二为一。写梅花脱略形迹,着意写神, 从不同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 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②所谓“真景物”,不只正面写梅花的“疏影”之轻盈和“暗香”之 悠然,还借清浅的湖水、黄昏的月色来烘托,借白鹤的偷偷窥探,粉 蝶的倾心销魂来衬托,充分显出梅花超凡脱俗的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春江花月夜》
近三年新课标卷 默写名篇名句 统计
• 2022年新课标Ⅰ卷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劝学》 (2)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关雎》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2022年新课标Ⅱ卷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相》 (3)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临安春雨初霁》
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 断句的三处为: E F G
• 难点在第一处,“夫为人所陷 而欲胜 敌”
(这一句虽有9个字,但语意连贯紧密,不可中间断开。古文中多有长句子,比如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一句,有12字之多呢。)
• 第二处,“不亦难乎”(“乎”句末语气词) • 第三处,“臣故曰无术焉”(“焉”句末语气词)
• 原文: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 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
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 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4.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宋·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全国通用十年2024_2025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古代诗词阅读含解析
【2024年】
一、(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由,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看法。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但其生活也令人艳羡。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钦佩之情。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1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眼的实力。
上阕写衰翁的居住环境在山野,室内陈设着文木制作的几案,小巧的窗户饰着纱,说明主子虽在山野也特别讲究,让人感到他是个富于生活情趣的雅士,故可推知其为隐士;下阕写衰翁话桑麻、种柳浇地,也可理解是为农夫。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憧憬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担当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14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实力。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但其生活也令人艳羡”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由,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逍遥自由,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艳羡。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由。故选C。
全国卷高考古诗文必背诵64篇
全国卷高考古诗文必背诵64篇【高中14篇】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1、《荀子·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024届高考古诗文阅读杜甫专练(含答案)
高考古诗文阅读杜甫专练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2.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文言词义演变律古今一脉(词义延续) 古今一脉(词义延续) 形声。 说文》 立容直也。 端,形声。《说文》按:立容直也。故其本义为 引申为端正、正直。此意古今一脉相承, 直。引申为端正、正直。此意古今一脉相承,仍为 现代语言常用。 现代语言常用。 古今异变(词义变化) 古今异变(词义变化) 例文: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 因喑不能言。 例文: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喑不能言。 形声。本意:断首而死, 殊,形声。本意:断首而死,此义现代汉语已 不用,只在“殊死”等词有继承。 不用,只在“殊死”等词有继承。
语境为经;词语为结
古代诗歌阅读
知人论诗 感象悟诗 谭艺品诗 作家经历 激活想象 立足理论 时代背景 探究寓意 二次创作
精读诗作 功在题外
古代诗歌三大艺术元素
艺术语言 诗歌意象 艺术手法 工巧凝练 景语情语 网状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探究-基本思维流程
思想感情提炼法 感知语言— 想象) 再现意象 再现意象— 分析) 感知语言 (想象) —再现意象 (分析) —生发内蕴 (抽象)—概括认识 生发内蕴— 抽象) 概括认识 生发内蕴 艺术技巧发现法 主题形式对照—凸显写法特征 凸显写法特征—明确艺术手法 主题形式对照 凸显写法特征 明确艺术手法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 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文言组句规律(断词法)
组句法:省略、倒装、 组句法:省略、倒装、跳宕 例文: 例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 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格式律:句式、修辞、 格式律:句式、修辞、复句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 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湖南卷) (2007湖南卷) 湖南卷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 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 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 忮之故也( 忮之故也(忮(zhì):嫉妒、侵害)。 :嫉妒、侵害)。
文言用字法(析字功)
本意原则
夫良药苦于口, 而饮之,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 己疾也。 于耳,而明主听之, 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 。(2007湖南卷) 湖南卷) 也。( 湖南卷
臆度原则
礼者, 生死者也。 人之始也,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 人之终也,终始俱善, 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 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 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浮天水送无穷树 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思路:景象←→情感→手法 景象(水送树、云埋山) 情感(感伤、愤懑) 景象(水送树、云埋山)→情感(感伤、愤懑) 情感(感伤、愤懑)→写法(水树景、云山景) 情感(感伤、愤懑) 写法(水树景、云山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
基本思维过程与模式
感知与联想——定位词义 感知与联想——定位词义 —— 分析与推演—— ——疏通文意 分析与推演——疏通文意
感知语境—联想词义 推析词义 感知语境 联想词义—推析词义 定位词义 联想词义 推析词义—定位词义
文言综合阅读实例
庄子《大宗师》 庄子《大宗师》开篇段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 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 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 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 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 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 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 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 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 天乎?故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也。(略改动) 。(略改动 天乎?故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也。(略改动)
诗歌阅读范例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 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浮天水送无穷树 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1.对照明确思路 思想(宋金关系)——景物(船背驰、自飞鸥) 景物( 对照明确思路 思想(宋金关系) 景物 船背驰、自飞鸥) ——虚实相生(实写景,虚写意) 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 实写景,虚写意) 2.分析解读意象:各背驰、亦难为 分析解读意象: 国土沦丧的痛苦和无奈; 分析解读意象 各背驰、亦难为——国土沦丧的痛苦和无奈; 无拘 国土沦丧的痛苦和无奈 自在飞——国家统一、南北自由来往的渴望期盼 国家统一、 管,自在飞 国家统一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思路: 思路:内容←→旧意→新意 传统送别(个体情感、路途艰辛) 传统送别(个体情感、路途艰辛) 诗中送别(今古只悲欢?别有人间难!) 诗中送别(今古只悲欢?别有人间难!)
诗歌阅读范例
初入淮河四绝句(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古 今 贯 分 析 推 演 通 解 密 语 句
精 研 词 语
文 言 文 阅 读
文言文阅读知识架构与工具
基本词汇(古今同异) 基本词汇(古今同异) 训诂工具(六书理论) 训诂工具(六书理论) 语法工具(词法句法) 语法工具(词法句法)
古代汉语规律探究
用字法、演变律——析字功) 析字功) 遣词规律(用字法、演变律 析字功 组句法、格式律——断词法) 断词法) 组句规律 (组句法、格式律 断词法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探究-基本鉴赏方法
——诗歌散文对照互释 诗文互译法 ——诗歌散文对照互释 ——调动生活积累体味 以意逆志法 ——调动生活积累体味 ——探究形象所含意蕴 意象抽离法 ——探究形象所含意蕴 ——凸显特征明确思路 对照映射法 ——凸显特征明确思路 ——多层分析组织答案 条分缕析法 ——多层分析组织答案 ——理论术语鉴赏表达 艺海拾贝法 ——理论术语鉴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