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幼儿遵守规则的策略
区域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区域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小班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以及学会自我管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规则,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游戏体验法游戏体验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幼儿掌握规则。
通过适当的游戏,例如角色扮演或者竞赛游戏,孩子们可以在娱乐的过程中体验到遵守规则的乐趣。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奖励和惩罚以体现规则对行为的影响,让幼儿体验到遵守规则的好处。
2. 规则指导法在幼儿园内的各种活动中,老师需要向幼儿仔细说明规则,并告诉他们违反规则的后果。
在一些游戏和体育活动中,老师可以提前向孩子们介绍规则和玩法,并进行模拟演练,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规则。
3. 情境引导法情境引导法是通过模拟情境来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例如,教师可以将一组各种形状的积木放在桌子上,并告诉幼儿只有按照规定的积木摆放方式才能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可以通过实践来体会规则对行为的限制和约束。
4. 区域管理法区域管理法是指在幼儿园教室或者其他区域设置符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规则,例如规定某一区域只能进行已经确定好的游戏或活动,这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区域管理法,幼儿可以学会遵从规则和做出正确的选择。
示范引导法是通过老师的示范来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例如,如果老师发现有孩子不按照规则做事,老师可以示范正确的做法,并给予表扬和奖励。
这样,孩子们会学会遵守规则,并在实际生活中行动。
通过以上的策略,幼儿园老师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和行为水平,还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为小班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幼儿班级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基础。
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幼儿教师多种策略的配合和实施,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培养策略。
1. 制定班规
首先,幼儿教师要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的班规,例如保持安静、不打架、不说脏话等。
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制定班规,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的参与和尊重,从而更有责任感和遵守意识。
2. 示范
幼儿班级规则变成自己的规则需要时间,这时候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模仿和表演正确的行为规范,让幼儿们观察和模仿,从而导致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空间布置
布置特定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可以对幼儿规范行为起到很大的帮助。
例如,将教室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学习或活动目的。
同时,在每个区域上标注清晰的标识和规则,让幼儿们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遵守什么规则。
4. 游戏引导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想方式之一,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按规则行动。
例如,在小游戏中设置规则,让孩子们理解游戏规则并尽可能的遵守。
5. 表扬和奖励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表扬和奖励是必不可少的。
当幼儿好好遵守班级规则时,老师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
这样可以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哪些是正确的,这可以增强他们的遵守规则的意识。
总之,培养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是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意不断实施各种不同的策略,不断引导幼儿遵守规则,让其能够在团队中良好地相处,有礼貌守规矩。
这样不仅能为幼儿们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而且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增强幼儿规则意识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增强幼儿规则意识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增强规则意识:1. 明确规则:在每个区域活动开始之前,清楚地向幼儿解释规则。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幼儿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积极示范: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做榜样,展示如何遵守规则。
当幼儿看到教师遵守规则时,他们更容易模仿和接受。
3. 可视化规则:使用图片、标志或图标来表示规则。
例如,在图书区域,可以贴上“安静阅读”的图片;在玩具区域,可以贴上“共享玩具”的标志。
这样的可视化提示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4. 积极强化:当幼儿遵守规则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知道遵守规则是正确的行为。
5. 解决问题:当幼儿违反规则时,避免简单地惩罚,而是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规则很重要,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改正错误,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6.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和规则。
例如,可以扮演交通警察,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
7. 合作游戏:组织合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遵守规则。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
8. 持续的监督和反馈:教师要持续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这有助于幼儿不断改进和增强规则意识。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增强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要记得每个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指导。
使幼儿遵守规则的策略
使幼儿遵守规则的策略第一,明确规则和期望。
幼儿需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被禁止的行为,以及期望他们应该如何行动。
确保规则简单明了,并使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
可以通过绘图、图片或示范行为来帮助幼儿理解。
第二,制定一套奖励体系。
幼儿往往对奖励有很大的动力。
可以设立一个奖励系统,如奖励图表或奖励卡片,每次幼儿遵守规则时,都给予他们一个奖励。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特殊待遇或赞扬。
鼓励幼儿努力遵守规则,同时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第三,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
幼儿往往会模仿身边的人的行为,所以身边的成年人应该成为良好的榜样。
成年人应该积极示范遵守规则,并用肯定的态度和语言强调合适的行为。
这将鼓励幼儿模仿并学习这些行为。
第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幼儿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依赖他人的指导和监督。
可以通过教导幼儿使用计数法来帮助他们等待和延迟满足感。
例如,当幼儿想要一件东西时,可以告诉他们先数到10再决定是否要。
这样能帮助幼儿学会延迟满足,进而控制自己的欲望。
第五,建立清晰的日常例行公事。
规定特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常规活动,比如起床、吃饭、洗澡、睡觉等。
这种结构化的安排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
第六,提供合适的替代行为。
当幼儿违反规则时,不仅要明确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还要指导他们选择适当的替代行为。
比如,当幼儿想要争抢玩具时,可以教导他们用沟通的方式与他人分享玩具。
第七,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
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能帮助他们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明白他们应该如何行动。
要保持耐心和冷静,使用简单的语言和示意动作来与幼儿交流。
第八,设置良好的环境条件。
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规则遵守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要确保环境安全、整洁,同时提供足够的工作和娱乐设施,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此外,要保持稳定和一致的规则,以减少幼儿的混乱和困惑。
第九,与家长合作。
家长是幼儿学习规则和行为的主要引导者。
有效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意识和行为的方法
(二)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 记忆规则
1、利用游戏法帮助幼儿记忆规 则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的最佳途径。 所以我们经常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记忆常规。如:在练习按一定顺序排序 这个常规时,我们利用“戴帽子”的游戏来训练。我们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动物 头像的卡片,并告诉他们每一个动物都有自己特别的帽子,然后老师出示该种动 物的一种特征的帽子问幼儿应该戴在那位动物的头上?
参考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人人都知道规则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规则呢?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 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可以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由约 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在活动中 没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 做什么,一切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来决定。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呢?
4、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以他人的规范言行给幼儿以榜样示范作用 的一种方法。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激发人们的动力去实现自己的 人生目标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幼儿园我们除了教师是幼儿的模仿榜样外我们还 应善于捕捉一些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们学习模仿从而形成良好的常规。
如:有一次我请小朋友排队喝水时发现地上有很多小玩具,我并没有责备他 们而是亲切地说:“地上躺着的这些小玩具好象在哭,他们可能是玩累了就想回 到自己的家——玩具篮子里去睡觉了,你们谁能帮助他们回家呢?”小朋友听了 我的话都自觉地走到玩具篮子旁将玩具放回篮子里。
请几个小朋友来当该动物的朋友帮它戴帽子。戴对了的小朋友就站在动物的 身边手拉手一起跳舞。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按一定顺序来排序还学会 了帮不同的动物戴帽子。
2、利用口诀法帮助幼儿记忆规 则
幼儿园教师如何教育幼儿遵守规则
幼儿园教师如何教育幼儿遵守规则幼儿园教师如何教育幼儿遵守规则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作为幼儿园教师,要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并不容易,但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积极的教育环境。
本文将探讨如何教育幼儿遵守规则,并分享一些建议和实践经验。
一、了解幼儿特点与需求1. 了解发展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自制力有一定限制。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生理需求来制定适当的规则和期望。
2. 培养积极行为:鼓励幼儿表达和分享情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机制,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规则与期望1. 明确规则和期望:教师应该与幼儿明确规定的行为准则,例如不用手打人,不乱丢垃圾等。
规则应该简洁明了,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并且与幼儿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2. 示范与示例:通过模拟和示例行为,教师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规则和期望。
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模拟遵守规则的正确行为。
3. 奖惩机制:对于遵守规则的幼儿,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幼儿,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提供反思的机会、限制一定的活动时间等。
三、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1. 建立信任与亲近: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纽带。
幼儿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时,更容易遵守规则。
2. 提供积极的引导: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让他们学会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3. 个性化教育: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以激发他们遵守规则的兴趣和动力。
四、家校合作1. 家长的参与:幼儿园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班级规则的建立和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小班幼儿尤其需要对班级规则有清晰的认识,以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和班级中的学习活动。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小班幼儿的班级规则意识。
1. 游戏形式的班级规则宣传活动小班幼儿喜欢和他们喜欢的人一起玩游戏。
教师可以将班级规则转化为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宣传班级规则,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班级规则。
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规则写在卡片上,让幼儿猜测这个卡片的规则内容,然后解释规则。
也可以通过棋盘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班级规则。
2. 奖励制度的建立小班幼儿喜欢获得奖励,利用奖励制度可以激励幼儿遵守班级规则。
例如,教师可以制作“规则小红花”,每当幼儿遵守规则时,就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之后可以将这些小红花换成小礼品或特别的待遇。
还可以设计每周点名表彰最遵守规则的幼儿,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和尊重的力量。
3. 利用角色扮演活动营造生活环境幼儿通过扮演他们感兴趣的角色来学习和了解规则,例如:类似刑警、消防队员、医生、护士等好人形象,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掌握班级规则和紧急情况的应对策略,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提高幼儿的班级规则意识。
4. 互动学习的创设绘本、游戏等都能开展互动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学唱歌曲和儿歌,并根据内容讲解班级规则;将学习内容进行互动式学习,让幼儿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建立他们的班级规则意识,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对规则内容的了解和记忆,也增强了其参与学习的兴趣。
5. 身体力行班级规则必须要在有效的引导下,也需要广泛的实践。
教师应当示范正确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规则的内容和领悟规则的重要性,让幼儿亲身体验、模仿、参与,并造成典范、引导和参照,巩固规则的内容,最终刻下班级规则的铭记。
6. 家园联动的教育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可以了解并配合幼儿园的班级规则,并在家中给予幼儿相应的引导和约束。
中班社会教案遵守规则
中班社会教案遵守规则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知道不遵守规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自我约束能力,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遵守规则。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热爱集体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纪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
2. 培养幼儿在各种情境下遵守规则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让幼儿学会自我约束,自觉遵守规则。
2. 培养幼儿面对诱惑时,能够坚持遵守规则。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幼儿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游戏互动:设计相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
五、教学准备:1. 情景道具:如交通标志、公共场合的设施等。
2. 图片素材:关于遵守规则的图片。
3. 游戏材料:如棋类、拼图等。
4. 教学PPT:包含相关规则的图片和文字。
一、导入:讲解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规则,规则的作用是什么。
二、基本概念:介绍规则的定义,让幼儿理解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
三、实例分析: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如模拟交通场景,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的意义。
四、讨论交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遵守规则的经历和感受。
五、游戏互动:设计相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
如“遵守规则的”游戏,幼儿需要按照规则完成任务。
六、情景练习:设置不同情境,让幼儿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遵守规则。
七、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让幼儿了解不遵守规则产生的后果。
八、互动讨论:让幼儿分析不遵守规则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九、总结提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在家庭中实践遵守规则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1. 了解规则的种类:家庭规则、学校规则、社会规则等。
2. 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遵守规则。
幼儿园教师如何教育幼儿遵守规则的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教师如何教育幼儿遵守规则的方法与策略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育幼儿学会遵守规则。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本文将介绍针对这一主题的方法与策略,通过从简到繁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帮助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幼儿园教师如何教育幼儿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方法。
1.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这些规则和期望应该简单明了,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安静听讲”、“有序排队”等规则,并告知他们如果遵守这些规则会有怎样的好处。
这样,幼儿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为,以及期望中的好处。
2. 建立积极的行为激励机制除了制定规则和期望外,教师还需要建立积极的行为激励机制。
幼儿通常更容易受到积极的激励和认可而改善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和鼓励等方式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让他们在遵守规则和行为端正方面有所收获。
3. 制定承担责任的机制除了积极的激励,教师还需要建立起一套责任承担的机制。
当幼儿违反规则时,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并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制定相应的罚则。
要求幼儿向园长道歉、整理教室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幼儿明白违规行为会带来的负面后果。
4. 营造良好的行为环境教师还需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行为环境来帮助幼儿遵守规则。
教师可以设置游戏规则、制定活动流程、布置环境等等,让幼儿在各种情境中都能够接受正确的行为指导。
维持环境的整洁和秩序也能增强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教师可以有助于幼儿建立规范的行为品格,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基础。
在文章的结尾,笔者想分享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我认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幼儿遵守规则时,需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启发幼儿自主意识和行为规范。
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习得规则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内在的行为认同和自我管理能力。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学习与成长非常重要,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下面是一些培养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策略。
1. 设立明确的班级规则:在班级中明确并贴出规则,例如"保持安静","排队走路"等。
这些规则应简明扼要,并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适合幼儿理解。
2. 用游戏和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规则:通过角色扮演、音乐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参与进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违反规则的后果,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 建立奖惩机制:设立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幼儿遵守规则。
对于遵守规则的幼儿给予赞扬和奖励,对于违规的幼儿进行适度的惩罚,以此来引导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 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引导和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控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可以通过设立小分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和监督,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5. 增加实践机会:提供多种实践机会,让幼儿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班级规则。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老师或是家长,根据规则来指导其他幼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6. 老师的示范和引导: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自己遵守班级规则,成为幼儿遵守规则的榜样。
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并给予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建议。
7. 家园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可以通过家园沟通、家庭作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班级规则,并与家长共同约定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规则。
8. 定期总结与评估:定期总结和评估班级规则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肯定和鼓励幼儿遵守规则,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通过明确规则、游戏故事、奖惩机制、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实践机会、教师示范和引导、家园合作以及定期总结与评估等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幼儿班级规则培养意识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提高他们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
下面是一些小班幼儿班级规则培养意识的策略:1. 制定明确的规则: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并向幼儿解释每一条规则的内容和意义。
规则要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遵守。
规则可以和幼儿一起制订,使幼儿在过程中参与增加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
2. 重视规则的教育:在班级日常教育活动中,要时刻重视规则的教育,通过故事、游戏、社交活动等形式,向幼儿传递规则的重要性。
可以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违反规则的后果,帮助他们理解规则的意义。
3. 培养合作精神:班级是一个团队,幼儿需要学会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集体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遵守规则,不干扰其他人的参与。
4. 激励和奖励机制:幼儿在规则培养中需要得到及时的激励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品或者鼓励的话语,对遵守规则的幼儿予以奖励和表扬。
也要向幼儿解释奖励的原因和目的,帮助他们理解规则和奖励之间的关系。
5. 持续监督和记录: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持续的监督和记录。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记录表,记录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规则表现,并及时和幼儿及家长进行交流和反馈。
这样可以让幼儿及家长了解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错误,同时也可以增加幼儿对规则的重视程度。
6. 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和支持非常重要。
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传递班级的规则内容和培养策略,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关注和遵守规则。
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监督和记录工作,增加家长对幼儿规则培养意识的关注和支持。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培养意识需要全员参与,包括教师、幼儿和家长。
通过明确规则、教育引导、激励奖励、持续监督和家园合作等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规则意识,提高纪律和团队意识。
区域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区域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幼儿阶段是孩子形成基本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规则意识不仅对于个人行为的规范有着重要作用,还是社会交往和自我约束的基础。
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是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策略,帮助教师有效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1. 制定清晰的区域规则:在区域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明确规定区域活动的标准和规则,并与幼儿进行明确的沟通。
例如,禁止推搡、抢夺玩具,保持安静等。
这样有利于幼儿建立起准确的规则认知。
2. 培养幼儿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幼儿自行设置规则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例如,在搭建积木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决定不得大声喧哗,以避免干扰其他人。
3. 模拟情境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社交行为的规则与意义。
例如,在银行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扮演银行职员,引导幼儿排队、等待、礼貌交谈等行为。
4. 引导幼儿参与制定区域规则:在区域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组织小班幼儿集体讨论,引导他们参与制定区域规则。
这样的参与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对规则的认同度。
5. 规则的重复和强调:在区域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应不时重复和强调规则,使幼儿不断受到规则的引导和制约。
例如,在游戏中强调“我们要一起分享玩具,不可以单独霸占”。
6. 竞赛和奖励机制:设立奖励机制可以激励幼儿遵守规则。
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或者设立小奖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并遵守规则。
7. 规则故事的讲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规则故事,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塑造,让幼儿深入理解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例如,讲述一个小动物因为不守规则而遇到的麻烦,从而引导幼儿明白规则对于个人和他人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让幼儿在规则的引导下,养成守规矩、尊重他人、自我约束的好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规则作为园方对学生行为的要求,能够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增强自律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班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培养规则意识,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建立统一的规则标准在小班幼儿中建立统一的规则标准,并将其贯彻执行是培养规则意识的第一步。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规则,并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向幼儿解释和演示规则的要求和意义。
2.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遵守规则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可以设立各种小组活动,鼓励幼儿通过合作、分享等方式达到预定的目标。
教师应及时肯定幼儿遵守规则的行为,让他们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获得满足感。
3. 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幼儿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遵守班级规则。
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整理自己的教具、听从教师的指导、按时完成任务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规则制定的活动,让他们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4. 加强班级规则的宣传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班级规则的宣传教育,让幼儿形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可以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张贴规则标语,定期组织班会或家长会,向幼儿和家长宣传和解释班级规则。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课堂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生动有趣地传达规则要求。
5. 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推动幼儿主动遵守规则。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鼓励幼儿互助合作,让他们感受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班级评比、班级表彰等方式鼓励和激励幼儿遵守规则。
1. 合理设置规则规则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不能过于苛刻或宽松,要使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
2. 温和而坚定地执行规则教师在执行规则时应坚持原则,但也要注重方法。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在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一、家庭教育:1.亲身示范: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会深刻影响孩子。
因此,家长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做到言传身教,示范遵守规则的行为,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模仿。
2.讲述规则的重要性: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实例等方式告诉孩子,规则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利益,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3.奖惩机制: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孩子遵守规则,同时也要适时地进行惩罚教育,让孩子明白不遵守规则会带来的后果。
4.家庭规则制定:家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共同制定一些家庭规则,涉及到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从小养成规范行为的习惯。
二、学校教育:1.规则宣传:学校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各种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2.规则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规则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遵守规定,让学生明白规则的存在意义。
3.规则实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规则实践活动,比如模拟交通安全演练、防范欺凌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规则的作用。
4.规则考核:学校可以设立规则考核制度,对学生的遵纪守规进行评定,激励学生规范行为,纠正不良习惯。
三、社会教育: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2.社会互动交流:学校可以邀请社区警务人员、交通安全人员等来开展讲座、宣传活动,向学生介绍各类规则和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行为。
3.社会服务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家长应该做好榜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学校要注重规则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引导,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规则意识。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1.建立清晰的规则:幼儿需要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
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的语言和图示来传达规则,例如使用简单的图片展示正确的行为方式。
2.设立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奖励和惩罚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有效手段。
合理的奖励可以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动力,而适度的惩罚则可以让幼儿意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
3.规则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到的规则应该保持一致,这样幼儿才能够理解并且习惯遵守规则。
幼儿园和家庭应该保持沟通,并且在规则上达成一致。
4.示范与引导: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教师可以模拟正确的行为,或者通过角色扮演来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方式。
5.提供适当的解释和理解:当幼儿违反规则时,教师应该及时提供解释和理解。
教师可以耐心地和幼儿进行沟通,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违反规则是不被接受的。
6.提供机会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幼儿应该有机会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师可以在每天结束时,让幼儿回顾自己的行为,并且讨论他们认为哪些是符合规则的行为,哪些是不符合规则的行为。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规则和自我监控。
7.培养合作意识:规则意识也包括尊重他人的规则和合作。
幼儿应该被教育在集体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的规则,并且学会合作。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协商和解决冲突,这将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
总之,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建立清晰的规则、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示范与引导、提供解释和理解、提供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机会以及培养合作意识,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培养幼儿班级规则意识是教育幼儿遵守班级规则、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内容。
通过培养幼儿班级规则意识,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水平,培养自律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协调地成长。
以下是一些培养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策略:1.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制定明确、简明的班级规则和制度,例如排队、举手发言、保护环境等。
规则要简单明了,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向幼儿解释,并反复强调。
2. 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在制定规则和制度时,可以让幼儿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参与制定规则,可以增强幼儿对规则的认同和遵守意愿。
3. 班级会议和讨论:定期举行班级会议或讨论,让幼儿对班级规则进行讨论和反思。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小班对话,让幼儿表达对规则的理解和看法,共同制定或修改规则。
4. 示范和模仿: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到言行一致,做幼儿的良好榜样。
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些具体的行为,例如如何按时到达、如何安静等,让幼儿模仿。
5. 奖励和鼓励:及时给予幼儿表现良好者一定的奖励或表扬,可以是口头表扬、小礼物或星星奖励等形式。
奖励要适度,不过多,使幼儿形成对规则遵守的积极态度。
6. 提供引导和支持: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幼儿,要耐心地进行引导和支持。
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情感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幼儿改正错误的行为。
7. 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班级的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要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让幼儿感受到班级规则对他们的便利和利益,增加对规则的遵守意愿。
8. 家校合作: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加强家校互动。
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班级规则和制度,让家庭成员一同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
通过以上的培养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增强对班级规则的遵守能力,培养社会性行为和合作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教育幼儿品德和素质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下是几种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1.制定明确的规则:制定适合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的规则,规则要简单明了,包含清晰的行为要求和规范。
规则可以涵盖个人卫生、社交交往、安全保护等方面,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并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幼儿。
2.示范和引导: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理解规则的内容与意义。
教师可以模拟幼儿周围的情境,演示正确和错误的行为,并对幼儿进行解释和讨论,帮助幼儿明确规则的约束,并将之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3.积极激励和奖励:对于幼儿遵守规则和表现良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通过称赞、鼓励语言、小礼物等方式。
通过正向激励形成积极的反馈,让幼儿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好处和收获。
4.教育故事和角色扮演:通过故事、图画故事书等形式,将规则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到违反规则的后果和遵守规则的好处。
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遵守规则和做出正确行为的过程,增强其对规则的认知和理解。
5.规则的反复强化:规则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反复强化来巩固和深化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教师可以定期进行规则的复习和总结,可以适时进行规则的再解释和说明,帮助幼儿不断巩固规则意识,并在实践中运用规则。
6.家园合作:规则的培养不仅限于幼儿园的教育,家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幼儿园与家长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培养。
幼儿在家里的教育和经验也能够对其规则意识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家庭和幼儿园可以互相配合,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总之,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采取多种策略综合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规则的明确制定、示范引导、积极激励和奖励、教育故事和角色扮演、规则反复强化等方式,培养幼儿对规则的认知和遵守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引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引导策略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通过区域活动,幼儿能够以自由活动的方式,充分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以下是一些引导策略:1.明确规则:在进行区域活动前,教师需要给幼儿明确规则和目标。
例如,在动画区域活动中可以告诉幼儿:“在动画区域,我们要轻声说话,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争抢玩具。
”2.演示示范:教师可以通过行为示范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比如,在幼儿涂鸦区域,教师可以亲自示范使用涂鸦用具的正确方法,如如何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鸦、如何轻柔地在纸上涂鸦等。
3.反馈和强化:当幼儿遵守规则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强化。
可以使用肯定的语言和表情,如“你们玩得很好,很合作!”或者给予一些小奖励,如发放小星星、表扬卡等。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并激励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4.认可与赞赏:当幼儿能够遵守规则并正确地使用区域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认可和赞赏,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同时也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
5.规则讨论: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规则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以及规则的作用。
可以询问他们在区域活动中有没有碰到过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以此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6.参与制定规则:在幼儿较为成熟时,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
通过让幼儿参与讨论和决策,可以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并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7.合作共享:在一些需要和其他幼儿共享资源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和分享。
例如,在搭建积木区域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一起合作搭建大型积木建筑,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分享积木,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参与和享受游戏。
总之,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明确规则、示范、反馈、强化、认可与赞赏、规则讨论、参与制定规则和合作共享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并提高他们在区域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帮助小班幼儿培养班级规则意识的策略:1.明确班级规则和目标:在教室中贴出班级规则和目标的海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写出让孩子能理解的规则,如“尊重他人”、“分享玩具”,并通过图片等形式进行辅助说明。
教师可以定期和孩子讨论这些规则,并鼓励孩子们一起参与制定和改进规则。
2.建立积极的行为奖励制度:制定奖励制度,以激励孩子们遵守班级规则。
设立星星或勋章墙,每次表现良好的孩子可以得到一个星星或勋章,一定数量的星星或勋章可以兑换一份小礼物。
这样的奖励制度可以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通过积极的奖励来强化他们的行为。
3.制定清晰的日常活动规则:在每个日常活动之前,教师应向孩子们明确说明规则和期望,如排队时要站直、上课时要静坐听讲等。
并通过引导和示范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行为。
4.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鼓励孩子们在班级规则执行中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我们要排队?”或者“为什么要轮流分享玩具?”然后引导孩子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5.角色扮演游戏:利用角色扮演游戏来教授和巩固班级规则意识。
在小组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轮流扮演老师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模拟和演练班级规则的执行和遵守。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班级规则。
6.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班级规则。
将班级规则和目标纳入家庭教育中,与家长一起共同培养孩子意识和遵守班级规则的能力。
定期和家长进行反馈和交流,及时解决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通过以上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培养班级规则意识。
这些策略不仅可以引导孩子们遵守规则,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师如何引导宝宝理解和遵守规则
幼儿教师如何引导宝宝理解和遵守规则引言: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者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还要注重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师如何引导宝宝理解和遵守规则的方法与策略。
一、为什么宝宝需要理解和遵守规则培养宝宝理解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则的存在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稳定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其次,规则的遵守能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与他人共处的能力。
最后,规则的理解和遵守也是培养孩子团体意识和社会化适应能力的必要条件。
二、创设积极学习环境1. 温暖而友好的氛围幼儿教师应在课堂中创造出温暖而友好的氛围,与宝宝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喜欢,他们才会更愿意接受规则的引导和遵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肢体语言、表情和声音的把握,让宝宝感受到关怀和爱。
2. 游戏和互动游戏是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和培养遵守规则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规则的游戏,引导宝宝参与其中,通过互动与竞争培养其遵守规则的习惯。
例如,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需要按照游戏规则进行合作,激发他们对规则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三、创设规则教学策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引导宝宝理解和遵守规则。
1. 清晰明确的规则规则应该清晰简明,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明确表达。
例如,可以使用简单的口号或图片来说明规则的内涵。
同时,教师要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使规则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宝宝理解和记忆。
2. 规则的意义解释教师不仅应该告诉宝宝规则是什么,更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宝宝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
例如,教育宝宝不可以随意打其他小朋友,可以告诉他们“我们不打别人,因为打人会让别人受伤并感到疼痛,我们要友好地相处”。
3. 规则的积极反馈幼儿教师应该在宝宝遵守规则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通过奖励机制让宝宝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略:《一日生活中幼儿常规的管理》廖莹一、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二、让幼儿预知一日生活的安排三、让幼儿参与教室规则的制定(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孩子对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
所以,在环境的创设上应着重体现幼儿的参与。
只有在他们参与下建立的常规要求,才能被其接受。
幼儿在一种有限制但又有相对自由、有序的环境里,才能欢乐、满足。
)(谈规则并不是对幼儿创造性的否定和压抑,规则是人定的,幼儿在认识规则的前提下,能够对规则提出异议并试图改变规则,这是幼儿发挥创造性的重要时机。
如果幼儿要求改变规则时,成人不要轻易干预,因为这一过程正是建构规则意义的过程,是发展社会性交往的时机。
幼儿对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会有更多的认同,当他们在规则游戏中获得了一定的自由感和成就感后,很容易沉浸在游戏的情境和秩序中,在一种高度忘我的状态中获得发展。
)四、用环境指引幼儿行为(《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和常规要求要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五、环节过渡紧凑,有序减少幼儿无谓等待时间六、及时评量所进行的活动《孩子看待规则和权威的阶段变化》在教育儿童对规则和权威的认识上首要的应该是循序渐进,也可以采用先外化后内化的方法,先为孩子立定规范,再逐步内化和理解规范。
此外,同伴之间的影响非常重要,在与同伴交往的经历中,儿童能够懂得合作,学会相互尊重,发展对不同道德原则、社会规范的认识。
《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实践构想》心理学研究表明,“凡人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和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养成。
”由此可见,幼儿期是人的安全情感的奠基期,也是接受安全教育的黄金期。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陈莉宁夏教育2003 12有准备的环境便于为幼儿培养良好的环境。
除了要为幼儿准备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以外,成人对幼儿的爱,(情感的建立是基础)会使他们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心理体验,促使幼儿更乐意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做,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这都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浅谈对幼儿规则教育和行为问题》乌兰托娅1、规则的提出要有艺术(1)、正面提出的艺术“东西为什么会撒了?怎么玩才不会撒?”这种正面提出规则的方法,幼儿从情感上容易接受。
而且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不守规则的后果,更能理解教师所讲的道理。
(2)、活动前提出规则教师只有把要求提在前头,幼儿才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教师语言的艺术教师应该用简明、浅显的语言在幼儿注意力最集中时提出规则。
当幼儿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时,教师首先应该想到:幼儿有没有理解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2、教师要以身作则3、坚持一贯才有效《游戏与儿童道德的养成》鲁玉霞游戏能使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游戏是有规则的,儿童世界的游戏规则和成人世界有着惊人的相似,好多规则可以说是社会规则的预演和模拟,儿童如果参与游戏必须遵守规则。
《浅析入学前规则意识教育》李妙玲规则意识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一、热爱、尊重幼儿和严格要求幼儿相结合原则二、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三、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原则规则意识的培养:一、认识、理解教育环境中的有关规则二、在活动中确立和培养规则三、利用榜样教育幼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榜样具有正确、积极、典型的特点(心理学有关研究证实,通过榜样示范,学习者的态度、行为方式、动机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
王小明榜样示范法的心理学研究浙江教育科学2007,(4))四、利用教师的评价,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常规成为幼儿的内在需要》李正琼采取以下四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一、自定规则自定的规则能让幼儿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因此,在引导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和养成规则行为时,教师应该强调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
(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培养龚燕刘娟学前教育研究2009 1)}二、自选常规行为动作三、自觉遵守常规环境暗示四、让幼儿自我反省《幼儿常规培养的策略》韩静一、建立良好的常规习惯让幼儿进入集体,适应集体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良好开端。
二、适时讲解示范给幼儿以正确概念三、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四、重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常规的习惯《幼儿规则意识的引导策略》王庆文一、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萌生规则意识游戏是幼儿学习社会生活及其规则的特殊方式。
一般来讲,游戏过程中,幼儿所关心的是游戏能否顺利进行,自己是否玩得开心。
因此,如果游戏中的规则来源于他们当时游戏的需求,关系到当前游戏活动的进展或终止,关系到每一个游戏玩伴的切身利益,他们就可能主动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从而在这种寻求“平衡”利益的过程中萌生规则意识,升华出属于幼儿自身生活世界的“规则”。
但如果游戏中的各种规则是教师制定的,来源于成人生活世界而不是幼儿生活世界,那么,这种规则对幼儿而言,就可能成为一种“约束”或“无关”影响。
当幼儿沉醉于游戏活动时,更可能出现教师们所各种“不听话”“不守规则”现象。
这时,教师若能利用幼儿喜欢与老师一起游戏的心理,以合作者的姿态出现,就能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转变角色,幼儿根据自己觉察到的新变化重新对活动作出调整,从而萌生出规则意识和各种活动规则。
二、让幼儿在自己解决争执中萌生规则意识其实,合理的争执过程实际上是幼儿间观点碰撞的过程,也是幼儿充分展现自我、努力赢得自我在另一个主体的主观意识中的地位的过程。
正是在争执甚至是“较量”的过程中,争执双方才逐步感受和认识到对方的存在,感受和认识到自我以外的他者的利益存在。
没有争执,就难以寻求双方都认可的规则,一个人始终处在自我的包围之中,是不可能萌生出规则意识的。
因此,相信幼儿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他们之间的争执,是促使幼儿萌生规则意识的重要前提。
下面这则案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三、引导幼儿进行规则迁移四、让幼儿在情绪体验中学会角色互换,理解人际交往中的规则正确的方法是,教师应该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幼儿情感丰富、感受敏锐的特点,从情感体验人手,让幼儿在情感体验中转换角色,体验角色;在不同的角色交往中,使人际交往的规则逐步深人幼儿的心灵。
《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培养》龚燕刘娟学前教育研究2009 11、通过图标暗示,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陈央儿用隐性规则引导幼儿有序活动学前教育研究2004 6)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一些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则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常常出现行为上的偏差,这时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标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规则。
所谓图标就是把规则画成趣的画面,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途径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幼儿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
2、通过体验后果,让幼儿增强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幼儿幸福人生教育之三——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意识的培养》王晓燕幼儿教育1、明确每一阶段的原则2、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
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幼儿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
3、注意语言暗示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的,就不能用请示的语言说出来,禁止幼儿做的事情,就不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
4、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
《中英幼儿教育中“规则意识”培养之比较——兼对幼儿“规则”教育的几点思考》孙瑞权由皮亚杰关于规则与儿童道德的理论阐述及其启示得出,对于幼儿的规则教育,我们的落脚点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或促进“规则内化”,而不是单纯地把幼儿视为执行规则的工具以此来获得所谓“高效”的教育过程。
毕竟“学会生存”和“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等一系列先进的国际教育终身教育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养成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自我意识,是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想到的,毕竟这会使他们“自主地”“、自觉地”发展并将会终生受益。
《追小猪所引发的思考反思规则教育》梅凤娣学前课程2008 6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启发幼儿少说“不”。
《美国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指出:“在一个安排妥善的环境中,是不会有许多个‘不’字的。
必要的‘不’字也会有明确的规定,儿童能够懂得这些规定,成人也能够执行。
”我们在关于幼儿的记录中经常发现这样的句子,“我不乱跑”“我不逃跑”……这些“不”字,在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方向,使幼儿的实践缺乏目标感,规则变成了太多的限制而失去了指引作用,甚至会引起大班幼儿的反感。
幼儿有强烈的被鼓励、被肯定的需要,在讨论中,我们不妨多给幼儿一些正面教育,加深幼儿对积极事物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张艳娟我们应该正本清源,还常规教育以应有的作用。
1、避免给幼儿强加不必要的规则。
蒙台梭利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现,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避免蛮横无理地强加各种任务,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12-117).”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常规教育是在教师的民主而不是强制的方式下实现的。
2、形成积极主动的记录意识反思我们在实施“规则教育”时的很多行为,都是高高凌驾于孩子们的行为之上,浸润在孩子们所有的活动之中,像一只看不见的茧,束缚了孩子想伸出去探索和触碰的触角。
(规则之泛、规则之多,反思规则教育的合理性)我们还有很多的习惯,比如我们不允许孩子们在沙地上打滚,因为这样会把自己弄得很脏;我们不允许孩子们在雨中奔跑,因为这样会感冒;我们也不允许孩子们玩刀子剪子等锐利的器具,因为这样很危险等等。
其实,这只是一种直觉上的担心,是不很理智的情绪上的忧虑。
没有人去考虑这种管制带来的恶果——有多少孩子的创造意识、自我独立的精神在我们的规则教育中消蚀!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要耗费多少的心力、时间和资源去弥补今天留下的遗憾……(让孩子去做,但要教给孩子安全实施的方法,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