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
外滩:上海的城市名片
外滩:上海的城市名片作为上海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外滩是一座位于黄浦江畔的观光和商业区,也是上海的城市名片。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向外滩,目睹这个现代化都市的楼群与历史建筑完美融合的壮丽景色。
本文将介绍外滩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吸引力,带您一同探索这座城市的灵魂。
外滩的历史始于19世纪,当时上海是中国最具活力和贸易氛围的港口城市之一。
外滩曾是上海最早的繁华商业区之一,是不少外国银行、大型企业和豪华饭店的聚集地。
外滩的历史建筑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末的“黑暗时代”和20世纪初的“黄金时代”。
“黑暗时代”始于1843年,当时上海成为中国开埠城市之一,许多外国势力涌入该市。
外滩开始崛起,各类建筑涌现出来,包括招商局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和中国银行大楼。
这些建筑展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如新文艺复兴、装饰艺术和新古典主义。
外滩成为了欧洲列强在华商业利益的象征,也见证了上海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过程。
然而,从1930年代到1940年代,外滩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
在这个被称为“黑暗时代”的时期,由于战争和社会不稳定,外滩的繁荣逐渐衰退。
许多外国公司和机构撤离,外滩的商业氛围逐渐疲软。
外滩的建筑也受到了损毁和破坏,许多历史建筑被毁或改造,留下的建筑石头被用作新建楼房的材料。
然而,改革开放后的上海逐渐恢复了外滩的繁荣。
上世纪80年代,外滩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改造,且在1993年完成后,外滩焕然一新。
修复后的外滩以其迷人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再次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
外滩是一个建筑艺术的宝库,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都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历史价值而闻名。
比如,招商局大楼展示了新文艺复兴和装饰艺术风格的结合,其建筑顶部的圆顶和钟楼是外滩的标志性元素。
汇丰银行大楼则展示了新古典主义建筑的风格,其石雕、圆梯和内部装饰都彰显出豪华与庄严。
在黄浦江的对岸,外滩的景观更是无与伦比。
浦东的高楼大厦在夜晚点亮,与外滩的灯光相映成趣,形成了一个壮观的城市天际线。
上海外滩特色文化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特色文化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是上海城市风貌的代表,这里汇聚了众多独具风格的建筑。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也折射出上海百年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
金融大楼群:
外滩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一众金融行业的办公大楼,其中最著名的有淮海中路的华资大厦、永安百货大楼和永安大厦等。
这些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建筑恢宏壮观,彰显了上海浓厚的金融气息。
外白渡桥:
横跨黄浦江的外白渡桥是远近闻名的地标。
这座双层石拱桥融合了东方传统与西方建筑风格,桥面上的华丽浮雕饰件将其装点得精美非凡。
浦东发展银行大厦:
屹立在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的浦发大厦是上海现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这栋69层的办公大楼设计大胆新颖,呈螺旋上升的弧形立面极富动感。
夜晚,大楼璀璨的灯光在江面上投射出迷人倒影。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独特的展品陈列和建筑外形吸引着众多游客。
巨型的柱廊式入口,宛若从古希腊建筑中穿越过来的遗韵。
镌刻在墙面上的众多图腾展现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
在外滩,各色文化遗产交相辉映,见证了这座城市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不断绽放新的活力。
徜徉于此,恍若穿梭于不同的时空,饱览百年沧桑留存的精神印记。
外滩有哪些建筑
外滩有哪些建筑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著名的滨江大道上拥有许多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不仅展示了历史的痕迹,也承载着城市发展的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外滩上的几座知名建筑。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外滩的地标建筑——上海外滩大楼。
坐落在外滩一号的上海外滩大楼是一个俯瞰黄浦江和陆家嘴的高层建筑。
这栋建筑高约70多米,是外滩的象征之一。
上海外滩大楼建于1929年,是当时建筑风格的典范。
它以装饰艺术风格为主,外立面镶嵌着金色的装饰图案,给人一种华丽而又独特的感觉。
这座建筑不仅是上海市区的地标性建筑,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除了上海外滩大楼,外滩的建筑中还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独特风格的建筑物。
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渔阳饭店。
渔阳饭店坐落在浦东南路,建于1934年,是一座具有西班牙复兴式风格的建筑。
建筑外立面使用了大量的彩色玻璃,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
渔阳饭店是外滩上少数保存完好的老建筑之一,在它的大厅里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氛围。
另一座值得一提的建筑是外滩十八号,也称为“江海大楼”。
它是上海最早的高层独立办公楼之一,目前已有近百年历史。
外滩十八号由两栋楼组成,外立面以仿古风格为主,给人一种沧桑而庄重的感觉。
这座建筑的设计既考虑了当地气候的特点,也充分展示了当时的建筑风格。
外滩十八号见证了上海的城市演变,是外滩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这些历史建筑,外滩还有一些现代化的建筑物,如金茂大厦和中信泰富广场。
金茂大厦是一座超高层建筑,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
建筑的两侧呈弧形,给人一种流线型的美感。
而中信泰富广场则是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建筑,拥有许多名牌商店和高级酒店。
这些建筑物的出现,使外滩的建筑风格更为多元化。
总的来说,外滩上的建筑物不仅呈现了上海的城市历史,也展示了时代的变迁。
从上海外滩大楼到渔阳饭店,再到外滩十八号,这些建筑物见证了上海从一个渔村小镇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巨大变化。
而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如金茂大厦和中信泰富广场,更是展现了上海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雄心壮志。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
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
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
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
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
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
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建成于1913年。
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
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
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
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
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
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
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保护类别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上海作为中国最具现代化特色的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
这些建筑带有浓厚的文化遗产色彩,是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见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建筑,上海市将其划分为多个保护类别。
本文将介绍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以及它们所属的保护类别。
一、民国建筑民国建筑是上海历史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多建于1912年至1949年间,展现了民国时期上海城市文化的繁荣与风貌。
上海市将许多民国建筑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以确保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1. 徐汇区石库门建筑群徐汇区的石库门建筑群是上海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建筑群之一。
这些建筑以精美的石库门建筑风格为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上海市政府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加强维护和管理。
2. 虹口区四行仓库虹口区的四行仓库是上海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座建筑群包括四座独立的仓库建筑,建于20世纪初,以英国哥特式风格为主。
四行仓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风格,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西洋建筑西洋建筑是上海历史建筑中的又一重要类别,早在19世纪末,上海就成为了西方列强的租界。
这些租界留下了大量西洋建筑,体现了当时的国际化氛围和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被上海市列为保护对象,以传承历史记忆。
1. 上海外滩建筑群上海外滩是国内著名的观光景点之一,也是西洋建筑的代表。
这里保留了大量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沿海的西洋建筑,如交行大楼、外滩18号等。
外滩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被上海市列为特殊保护区域。
2. 老外滩风貌保护区老外滩风貌保护区涵盖了外滩地区及其周边的一些街区,旨在保护这一区域的历史建筑风貌。
这里保存了大量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如英租界大楼、俄租界大楼等。
上海市政府通过严格保护,确保这些建筑的原汁原味得以保留。
三、近现代建筑近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上半叶至今的建筑,这一时期是上海建筑发展的关键时期。
上海市对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近现代建筑进行了保护,以传承这段特定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历史记忆。
追溯100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你都认识吗?
追溯100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你都认识吗?外滩(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
外滩⼜名中⼭东⼀路,全长约1.5公⾥。
东临黄浦江,西⾯为52幢风格各异的⼤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接下来就让我们⼤家去认识⼀下百年的万国建筑吧!中⼭东⼀路1号:亚西亚⼤楼位于上海市延安东路外滩,中⼭东⼀路1号,上海解放后由上海市冶⾦设计院使⽤,⼀般也叫'冶⾦设计院⼤楼',⽽年纪稍⼤⼈仍习惯称它为'亚细亚⼤楼'。
此楼建成于1916年,⾼7层,是当时外滩最⾼的⼀幢建筑,且⼜取得中⼭东路1号的门牌,故当时也有⼈称它为'外滩第⼀楼'。
现在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
亚细亚⽕油公司中⼭东⼀路2号:上海总会上海总会⼤楼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座著名建筑,位于上海外滩2号。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创设于1861年。
1864年建楼。
建于1910年以前是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华尔道夫酒店外滩天⽂台外滩天⽂台由西班⽛建筑师阿托奴博(ATONOBO)设计,在全球仅有两幢,⼀幢就是外滩⽓象信号塔,另⼀幢在挪威。
圆柱形的建筑雄伟挺拔,线条简洁,风格优雅。
室内装饰采⽤16世纪意⼤利⽂艺复兴时期的均衡式风格,华丽⽓派,古典优雅。
1993年10⽉,在外滩综合改造⼯程中,被整体向江边移动了22.4⽶,⽴于现址。
天⽂台中⼭东⼀路5号:⽇清⼤楼建于1921年,2006年被改造成⾼级餐厅。
经过整修后的外滩5号,成为集世界国际著名餐厅、酒吧为⼀⾝的顶级综合消费楼。
中⼭东⼀路6号:中国通商银⾏建于1906年,2006年投资3000万美元改成了外滩6号,采取的仍旧是顶级服装品牌旗舰店加⾼档餐饮的模式。
中国通商银⾏⼤楼中⼭东⼀路7号:泰国盘⾕银⾏泰国风格建筑中⼭东⼀路9号:轮船招商总局⼤楼建于1901年,现在是外滩唯⼀的独栋的单⼀时尚品牌(夏姿·陈服饰)精品旗舰店。
上海外滩导游词介绍
上海外滩导游词介绍上海外滩,作为上海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位于黄浦江畔,是中国最有名的商业街之一。
外滩的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历史背景吸引了无数游客。
作为一名导游,我将为您介绍上海外滩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一些必游的地点。
上海外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上海成为了一个国际贸易港口,吸引了许多西方国家的商人和领事在此定居。
外滩也成为了这些外国商人和领事办公和生活的地方。
因此,外滩上的建筑多为西方风格,融合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如罗马柱、新古典主义、哥特式等。
上海外滩最著名的建筑当属外滩十三行,它是一排具有浓厚欧洲风情的建筑。
这些建筑以黄山石作为基础,优雅而华丽。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外滩大楼,它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建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
外滩大楼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纽约曼哈顿的摩天大楼。
这些大楼高耸入云,透露着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是上海外滩的标志之一。
除了外滩大楼,外滩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建筑,如外滩石库门建筑群。
石库门是上海独特的建筑风格,结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
这些石库门建筑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上海的主要住宅形式,现在被保护为历史建筑。
上海外滩也是一个购物天堂。
在外滩附近的南京东路和人民广场附近,您可以找到各种时尚的购物中心和品牌店。
这里有国际品牌和中国本土品牌,满足各种购物需求。
此外,您还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从中式传统菜肴到国际化的料理,应有尽有。
在上海外滩,您还可以搭乘黄浦江游船,欣赏夜晚的外滩美景。
夜晚的外滩灯光璀璨,与高楼大厦相映成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沿着外滩步行,您还可以欣赏到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如陆家嘴金融区、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此外,在外滩的尽头,您还可以看到上海浦东新区的天际线,展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繁荣和现代化。
总结起来,上海外滩作为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和商业的地方,吸引了无数游客。
它不仅是一所美丽的风景线,还是了解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上海外滩都会给您带来独特而令人难忘的体验。
上海外滩古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古建筑介绍上海外滩古建筑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观之一。
位于上海黄浦江畔,外滩地区是上海最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地方之一。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展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外滩地区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也是上海发展的缩影。
这里的古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风格,展现了上海作为一个开放、国际化城市的独特魅力。
上海外滩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当时,上海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投资者。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外滩地区开始兴建一系列西式建筑,如俄式、罗马式、哥特式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外滩十大建筑之一的外滩公共租界署大楼,该建筑建于1921年,是上海最早的摩天大楼之一。
这座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风格,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它成为了上海传统和现代文化的象征,也是外滩地区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建筑是外滩公园。
这座建筑建于1909年,是上海第一个公共公园。
它以其优美的花园和壮丽的景色而闻名。
公园内有一座古老的钟楼,钟楼上刻有“上海市”四个字,象征着上海人民的自豪和荣耀。
这座建筑是上海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外滩地区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
除了这些知名的建筑,外滩地区还有许多其他古建筑,如外滩俄国领事馆、外滩警察局和外滩主教府等。
这些建筑都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展示了上海的多元文化和国际化水平。
外滩地区的古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座建筑,更是上海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
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承载了上海人民的梦想和希望。
上海外滩古建筑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历史遗产,更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上海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这些古建筑通过其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在探索上海外滩古建筑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繁荣。
这里的每一座古建筑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传奇,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外滩著名建筑
外滩著名建筑上海的外滩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标之一,也是国内外游客必访之处。
这里的著名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外滩的几座著名建筑,深入探讨它们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外滩最具特色的建筑——外滩十三行。
作为外滩的代表,外滩十三行见证了上海近代商业的兴衰。
它最初是由外国商人于19世纪末兴建,集聚了当时最著名的商号。
这些建筑总体上采用欧式建筑风格,包括了典型的哥特式、新文艺复兴、巴洛克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商业发展的象征,也是各国早期投资在中国的见证。
如今,这些建筑已成为行人们拍照的热门背景,同时也是外滩历史文化的载体。
其次,外滩还有一座备受瞩目的建筑——云南北路22号。
这座建筑群是由保利地产开发,并结合了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和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
整个建筑采用大理石和花岗岩等高端材料,在彰显现代奢华的同时,也强调了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与保护。
云南北路22号是上海近年来的新兴地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品味建筑之美。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外滩建筑是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作为一座五星级豪华酒店,它是外滩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尔道夫酒店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现代艺术气息,又融合了上海的传统元素。
酒店的室内设计精美,融入了上海灵感,给人一种宜人而奢华的感觉。
这里的客房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是旅客们享受奢华生活的理想选择。
除了这些著名建筑外,外滩还有许多其他建筑值得一提。
例如,中国银行大楼是一座独特的建筑,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
黄浦公园展览馆是外滩另一个著名建筑,它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同时展示了现代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外滩以其著名建筑群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
这些建筑既是上海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城市发展的见证。
无论是外滩十三行的浪漫与商业氛围,还是云南北路22号的奢华与尊贵,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这些建筑不仅给上海增添了独特的城市风貌,也成为了展示上海国际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上海外滩
陈毅广场
外滩一瞥 十里南京路尽头的陈毅广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将举行隆重热烈的广场音乐会。陈毅广场涌泉:位于南京东路外滩,陈毅塑像南面。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内圈椭圆的现代化喷水池。水柱随着声音喷射,时高时低,池底安装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随着灯光的变换,条条水柱辉映出红,黄,蓝,绿的光束,为外滩增添了瑰丽的夜景。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开始对外开放。 外滩旧景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
现在我们见到的外滩大楼大都经过改建,但基本风格不变。1992年国庆节前,又完成了外滩综合改造一期工程。现在的外滩防汛墙呈厢廊式,高6.9米,宽15.4米,可抵御千年一遇的潮水。厢内能停放300多辆汽车,厢面是绿化景点和沿江步行道。路面比先前拓宽一倍,有8快2慢10个车道,外滩历来是上海的旅游热点,除能观赏中外罕见的“万国建筑博览”外,还可领略外白渡桥与吴淞路闸桥的丰姿,黄浦公园的俊巧,防洪墙的设计匠心,以及大楼与江水交相辉映的胜景。浦江夜游更有一番情趣。加之这里交通发达,购物方便,历史掌故丰富,旅游设施完备,使人流连忘返。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外滩一瞥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位于浦西,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除了高楼大厦外,还隐藏着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
这些建筑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与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见证。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许多别具一格的建筑,每一个都拥有独特的魅力。
黄浦江畔的外滩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也是上海历史建筑的集中地。
这里的建筑以西洋建筑风格为主,充分展示了上海作为国际贸易港口的繁荣时期。
外滩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独有的建筑形式,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特点。
这些建筑多为三层或四层砖木混合结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是近代上海城市建设的重要遗迹。
上海展览馆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中国也享有盛誉。
它建于1955年,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展览馆,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玻璃穹顶建筑。
展览馆的设计融合了中华传统建筑和现代科技,透明的穹顶为整个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这座建筑的历史和特色使其成为了上海重要的文化和艺术场所。
南京路步行街是上海的购物天堂,也是一片历史建筑的海洋。
在这个百年商业街上,众多历史建筑保存完好,每一座都蕴含着精彩的故事。
中共一大会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座,这座建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修建于1921年的这栋砖木结构建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党组织机构遗址之一,承载着革命历史的重大意义。
远离闹市的儿童公园,是上海最古老的现代主义建筑之一。
这座建于1924年的公园将现代建筑与中国园林艺术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公园内的建筑和设施都充满童趣和创意,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游乐场所。
儿童公园的历史和独特设计,使其成为上海不可或缺的文化景点。
上海滩的影视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当属《花样年华》中的“甜品店楼梯”。
这个楼梯位于老上海的一间派出所旁边,是一段充满忧伤和遗憾的爱情故事的见证者。
这段镜头给了观众无尽的遐想和回味,也成为了上海历史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不仅仅带有历史意义,更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们是建筑师的杰作,是城市的名片,更是故事的载体。
上海外滩的历史建筑与现代化发展
上海外滩的历史建筑与现代化发展上海外滩,地处黄浦江畔,是上海最具标志性和历史意义的地区之一。
这里集聚了许多具有迷人历史背景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同时也统领了上海的现代化发展。
从历史建筑到摩天大楼,外滩见证了上海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首先,外滩的历史建筑是上海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片土地上,保存着许多见证上海百年发展历史的建筑,如外滩十景之一的“老洋房”,其中包括各类西式建筑,如弗兰克·费尔德设计的英国领事馆大楼,以及公共租界时期的老建筑群。
这些建筑物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是上海近代城市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历史与现代融合的象征。
其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外滩也逐渐迎来了现代高楼大厦的崛起。
作为上海的门户与城市名片,外滩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建筑师与设计团队,他们借助现代建筑技术与理念,创造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建筑。
比如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中信泰富等摩天大楼,它们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上海现代化发展的实力与雄心,也增添了外滩的国际化氛围。
将这些历史建筑与现代化楼宇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外滩独特的城市景观。
无论是沿江长廊上的钟鼓楼、浦东世纪广场的观光隧道,还是黄浦江边的广场和码头,都成为游客与市民享受夜景的热门地点。
夜幕降临时,上海外滩的灯光璀璨,摩天大楼与历史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富有现代气息与浓厚历史底蕴的画卷。
外滩的历史建筑与现代化发展不仅为上海带来经济繁荣,也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游客们可以尽情漫步在外滩的河畔长廊上,欣赏历史建筑的风貌与细节,感受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同时,他们也可以登上现代摩天大楼的观景台,俯瞰整个上海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这种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旅游体验成为外滩独有魅力的体现。
在历史建筑与现代化发展的融合之中,外滩也充分展示了上海作为一个开放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
这里不仅有来自全球各地的闪耀大厦,还吸引了众多国际品牌的入驻,形成了一个集购物、休闲、文化与创意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上海外滩的历史性建筑群分析
上海外滩的历史性建筑群分析外滩历史性建筑群包括了22个建筑物,大部分建筑修建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展现了当时上海繁荣的商业和金融氛围。
这些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风格,突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物之一是外滩十八号,也称为“信托大厦”。
这座建筑高22层,是外滩最高的建筑之一,修建于1923年。
它是上海最早的摩天大楼之一,采用了新古典主义和拜占庭式的建筑风格,设计优雅庄重。
信托大厦是外滩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象征之一另一座备受瞩目的建筑是外滩15号,也被称为“公交大厦”。
这座建筑修建于1929年,是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建筑师在设计时采用了多种建筑风格,包括哥特复兴式和巴罗克式。
外滩15号曾经是上海最高的建筑之一,并且是中国第一家超高层建筑。
这座建筑物在20世纪初期的上海商业和金融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除了这些著名的建筑外,外滩还有一些其他的历史性建筑物,如渣打银行大楼、中国银行大楼等。
这些建筑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是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滩的历史建筑群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许多老旧的建筑可能需要进行翻新和维修,以保证其长期的保存和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和开发也需要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考虑到城市的增长和需要。
这需要政府和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合作和协商。
总的来说,上海外滩的历史性建筑群是上海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
这些建筑物不仅仅是城市风景的一部分,也是上海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继续发展这些建筑,将有助于更好地展示上海的历史和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并提升上海的国际形象。
上海北外滩建筑介绍
上海北外滩建筑介绍
上海的外滩,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心脏。
位于浦东的北外滩,则是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
北外滩(ShanghaiBank),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东起杨树浦港,西至东晓南路,南临黄浦江,北至川杨河。
外滩历史街区以石库门建筑为主,始建于1887年的“北外滩”是这一地区最早的开发项目之一。
北外滩(BankofthePiccadilly),是上海浦东新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上海市南浦大桥北端西侧,东起东晓南路,西至东晓南路与川杨河交汇处。
北外滩历史街区是上世纪初中国工业文明和城市建设的缩影。
“北外滩”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
北外滩(BankofthePiccadilly)范围内现存近代历史建筑120余幢,其中优秀历史建筑38幢。
街道两侧保留有20余幢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近代优秀历史建筑。
包括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海关税务司公馆、上海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等。
—— 1 —1 —。
CityWalk6外滩建筑图鉴
CityWalk6外滩建筑图鉴清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1843年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指定包括上海在内的五个口岸为对英国“开放”的通商口岸,随后加入瓜分“蛋糕”的还有美国、法国等列强。
但为什么是上海?恰恰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出海口的优越地理位置与巨大商贸发展潜力让英国殖民者一眼相中,而在那个当下,上海也在苦痛中迎来了世界贸易新秩序和城市发展新理念。
一早就抢走了优秀地段的英国人,短短数十年已将黄浦江岸发展得有模有样。
几年之间,外国洋行纷纷迁入这里,走私鸦片、开展航运和进出口贸易,地价暴涨,俨然一条纸醉金迷的金融街。
19世纪末时,外滩不再是黄浦江边的滩地纤道,一条宽阔平坦并铺设了草坪的堤岸大道逐渐形成,马路一侧的多廊柱建筑群勾勒出黄浦江的曲线。
现在的外滩建筑大多已经历过多次更新。
第一代外滩建筑是以2-3层的中西合璧小楼为主,多为设计师凭空想象绘出草图。
由于地价升值,后期的建筑越建越高,19世纪末,职业建筑师开始参与外滩建筑的翻新,折衷式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逐渐成为主流。
1910年代至抗战爆发之前,是上海的“黄金时代”,也是今日外滩形成的时期。
第一代外滩建筑留存至今的只有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和位于福州路17号的旗昌洋行北楼。
一直说外滩1-33号,照理说应有33栋建筑,但我实际拍摄下来只有24栋,因为那消失的9块门牌号正是缘于外滩建筑历次变迁中的地产兼并。
总之,没有外滩的city walk就称不上是完整的上海city walk,上海的近代历史发展正是从这片滩地开始的。
外滩1号建成于1915年,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
建成时共7层,1939年加建至8层。
之后大楼产权转让给英荷壳牌石油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遂称为“亚细亚大楼”。
建筑整体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局部装饰带有巴洛克的特征。
外滩2号第一代建筑建成于1865年,是外滩第一幢有古典柱式的建筑,外墙用红砖砌成,沿外滩的立面为三层敞廊。
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勘察设计和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勘察设计和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优秀的历史保护建筑。
以下是一些上海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勘察设计和文物保护单位:
1. 豫园: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是一座明代园林建筑,也是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豫园进行了精细的勘察设计和文物保护,保留了其原始的建筑和庭园布局。
2. 外滩: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早期是上海殖民地时期留下的建筑群,包括平民居民楼、商铺和银行等。
外滩的勘察设计和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重视,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
3. 朱家角古镇:朱家角是上海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镇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和独特的水乡风情。
朱家角古镇进行了勘察设计和文物保护,保留了众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街巷布局。
4. 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是上海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和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
博物馆建筑本身也是一座历史建筑,经过精细的勘察设计和文物保护,保留了建筑的原始风貌。
5. 静安寺:静安寺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拥有丰富的文物和古建筑。
静安寺进行了细致的勘察设计和文物保护,保留了寺庙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
上述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上海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历史保护
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在勘察设计和文物保护方面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工作态度。
参观上海外滩建筑观后感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参观上海外滩建筑观后感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参观上海外滩建筑观后感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参观上海外滩建筑观后感一、前言上海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地区之一,位于黄浦江畔,是上海的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
这里汇聚了众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从一个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历程,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载体。
参观外滩建筑,旨在深入了解了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人文价值,从而更好地把握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
同时,通过参观,我们也可以领略到建筑师们的匠心独运,感受到不同文化在上海的交流碰撞。
这次参观活动,让我们有机会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建筑,亲身体验上海的历史变迁。
在欣赏建筑之美的同时,我们也将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探寻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
二、外滩建筑的历史与文化外滩建筑的历史沿革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畔,是上海最重要的历史地标之一。
它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上海作为一个开放的通商口岸,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政府官员前来。
随着外国社区的不断扩大,外滩地区逐渐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在这一时期,外滩地区建设了许多具有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如新古典主义、巴洛克、装饰艺术等。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当时建筑设计的前沿潮流,也反映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繁荣和活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包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海关大楼、和平饭店等。
外滩建筑的独特文化内涵外滩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独特文化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1)亚西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亚西亚大楼曾被称为“外滩第一楼”,因为当时它确为外滩地区最高的一幢大楼。
亚西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七层,竣工于1916年。
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面为巴洛克式,六、七层有爱奥尼克双柱,整幢建筑平面呈回字形。
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
亚西亚大楼原址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后来转让给美商旗昌洋行。
1891年旗昌洋行停业,一度归轮船招商局所有,后又几经易主。
1913年由麦克信恩公司投资,重建了新大楼,故原名为麦克信恩大楼。
1917年,大楼被英商亚西亚石油公司收购,遂名亚西亚大楼。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石油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
世界三大石油垄断组织,美孚排名第一、亚西亚排名第二、得士古排名第三,纷纷看上中国的市场,并分别于1900年、1907年和1914年在上海设立公司。
外国石油公司采用卖油送油灯的促销手法,很快在上海打开了销路,抢占了中国市场。
亚西亚石油公司的油产品销售数量,占当时中国的四分之一。
1950年,亚西亚大楼由华东石油公司接管。
此后大楼分别有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丝绸公司使用。
1996年房屋置换,该楼成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办公楼。
原有西文名称:McBainBuilding,AsiaPetroleumCompany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当您一走进上海总会,就能看到一条长达34米的酒吧吧台,这条大理石吧台黑白相间,豪华、壮丽。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二楼30 0多平方米的餐厅中竟无一根柱子。
早期的上海总会旧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英国式的改进建筑,兴建于1864年。
该建筑除保存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在二楼和三楼还增加了宽敞的长廊式内阳台。
1905年总会筹备重建,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塔朗特(T.Tarrant)设计,1909年奠基,由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1910年竣工启用。
新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六层,底楼高26.9米,十分引人注目。
外观是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第三、四层中间有爱奥尼式列柱,顶层南北两端有塔楼。
墙面装饰和塔楼式样具有巴洛克特征,内装潢由日本设计师参照日本帝国饭店装饰风格完成,有“东洋的伦敦”之称。
上海总会,原来是外国人、达官富商寻欢作乐的场所。
当时实行对会员开放,只有外国领事馆人员、工部局﹑巡捕房上层人员以及军官、外商洋行等外籍职员才有资格当会员。
即使有中国人,也多为买办之流。
太平洋战争期间,上海总会关闭,抗战结束后恢复。
1956年,大楼曾交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19 71年改为东风饭店。
原有西文名称:ShanghaiClub,BritishClub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4号)如果有人要问,上海哪幢大楼最早采用框架结构?那就是有利大楼!有利大楼建于1922年,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
大楼设计采用新文艺复兴时期特征,以正门为轴线,两侧建筑对称,外墙装饰吸收了巴洛克的艺术风格。
大楼高六层,转角处有一小塔楼,使用变形的古典柱式,整个建筑布有丰富的雕刻装饰图案。
1860年,大楼原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房屋,属天祥洋行。
洋行主营进出口贸易兼保险。
1918年洋行倒闭,房产被保安、保家两保险公司收买,被改称为“联合大楼”。
1922年,大楼被拆除重建。
1937年抗战,华商保险业纷纷内迁重庆,有利银行购得了大楼的产权,由此该大楼被称为“有利大楼”。
解放后,大楼分别由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地质矿产局使用。
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的办公楼。
原有西文名称:UnionInsuranceCompany,UnionBuilding,TheMercantileBankofIndia,London&China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日清大楼是一幢六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日本近代西洋式建筑。
大楼1925年建成,由德和洋行设计,外貌简洁,整幢大楼分为三段。
一、二层为第一段,三、四、五层为第二段,顶层为第三段。
五、六层之间有较深的挑檐,窗框周围饰有浮雕。
属欧洲复古主义风格。
因大楼原属日清汽船会社所有,故称为“日清大楼”。
十九世纪末,上海与国外的贸易逐步兴旺,航运业日盛。
1907年由日本大阪商船会社、日本邮船会社、大东汽船会社和湖南汽船会社合股组建了一家较有实力的轮船公司,取名日清汽船会社。
日清汽船会社当时为国内水运的主要公司之一。
1945年日本战败,日清汽船公司由中国政府接管。
日清大楼也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
建国后,大楼归海运局使用。
原有西文名称:TheNishinNavigationCompany元芳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开办的第一家银行。
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成立,行址为外滩6号。
该楼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东印度式”建筑,原是一家拍卖行。
因银行建筑对安全性能有一定的要求,1906年对旧楼进行了翻造。
改建后的大楼为假四层,砖木结构。
外形是具有维多利亚哥德式风格的市政厅式建筑。
外装饰带有浓厚的欧洲宗教色彩,底楼和二楼的窗户都是并列的落地长窗,窗框上端为扇形,顶楼正面对称并列的五个尖顶上原来都有十字架(现已被拆除)。
中国通商银行开办时由官商合股,采用汇丰银行的管理模式,早期的业务单据都使用英文,还聘请了洋人大班,并加入外商银行的同业公会。
历来的股东包括:李鸿章、杜月笙和张啸林等人。
1903年因出现大量通商银行伪钞而发生过挤兑事件。
抗战期间通商银行迁往内地。
20世纪20年代,通商银行为扩充业务,还购入隔壁外滩7号原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因大楼西侧有元芳弄,故名元芳大楼。
该楼高四层,顶部两侧有方窟窿,外观为三段式,系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
通商银行历来采用官商合股的模式,1954年公私合营,1956年并入中国人民银行。
现房产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
原有西文名称:TheImperialBankofChina,CommercialBankofChina北电报公司大楼(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
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
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
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
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
这楼是现在的盘谷银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公司所用。
轮船招商总局(又名旗昌洋行,中山东一路9号)大楼建于1901年,系英商玛孔逊洋行设计,是一幢高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
外貌为新文艺复兴式,各层间都有明显的腰线。
底层是石砌的外墙,门窗为拱形木结构,第二、三层正面原有古典柱式外廊,后被改为房间。
外墙采用红色花岗岩石料,门斗上设凸出的阳台,内部楼梯曲折,木扶手和栏杆雕花显得十分精致。
这里原来属美商旗昌洋行,主要的业务是经营长江航运。
1867年后,与英商太古洋行在业务竞争中失败,被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收购。
招商局原是官商合办,1930年国民党接收后改为国营。
解放后大楼交上海港务监督局等单位使用。
原有西文名称:ChinaMerchant’sSteamNavigationCo.汇丰大楼(中山东一路10~12号)汇丰大楼在外滩西洋建筑群中是一幢较为突出的作品。
1923年,当时的英国人曾称之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间最华贵的建筑”。
该楼原是英商汇丰银行的办公楼。
汇丰银行是英国在华最大的金融机构,1864年创办于香港。
1865年,汇丰银行在上海设分行,最初是租借外滩1 9号中央饭店的房产,即今和平饭店南楼,1874年收购了海关南面的外国体育俱乐部的地产和草坪,建造了一幢三层楼的英国式建筑作为行址。
1921年,汇丰银行业务发展顺利,原三层的大楼也显得陈旧,房屋不够使用,准备重建,以每亩4千两白银购买了南面外滩10号美丰洋行和11号别发洋行的房产,连同老楼,占地面积大大增加。
重新建造的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英国德罗洋行施工。
为求吉利,奠基时传说请风水先生择日,并埋下了大量的各国金币。
汇丰大楼建筑风格属新古典派希腊式,平面呈方形,楼高五层,二至四层有六根罗马科林斯式柱,五楼中间有半圆形希腊式穹顶,高二层,整幢大楼显得古朴、典雅。
大门内有高近20米的穹顶大厅,上层四周呈八角型,每个方向的壁面及穹顶均有彩色马赛克镶嵌组成的大型壁画。
画面的内容分别是汇丰银行设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八个城市分行的建筑。
主画面是象征该城市的女神。
穹顶壁画的内容是希腊神话中巨大的太阳和月亮,并有太阳神、谷物神、月神相伴左右。
外圈的12个星座分别对准穹顶下的八幅壁画。
仰头看去,壁画五彩缤纷,雄伟亮丽,令人叹为观止。
汇丰银行大楼1921年5月5日奠基,1923年6月13日竣工。
当时的造价为1000万元,据说占外滩所有建筑造价的一半以上(当时海关、沙逊、中国银行大楼尚未建造)。
太平洋战争后,该楼被日本横浜正金银行占用。
抗战胜利后,汇丰银行迁回。
新中国成立后,大楼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收买并作为市政府办公楼。
1 995年市政府迁往新址。
现大楼使用单位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原有西文名称:HongKongandShanghaiBankingCorporation海关大楼(中山东一路13号)上海海关大楼自建成以来,一直是代表象征上海的主标志性建筑之一。
早期的外滩海关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官衙式建筑,建于1 857年,三进楼房,中间有天井厅堂,两边是厢房,牌楼式的大门。
1891年,上海道台对旧海关建筑进行重建,由英国人设计,国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施工。
1893年底,一幢中间五层高的哥特式方形钟楼,两边为对称的三层尖顶副楼的江海北关建筑落成。
到1 923年,原江海北关已不敷使用,相邻的汇丰银行大楼重建完工,外滩的其它大楼也多次重建。
于是决定再次拆除重建新楼。
新楼由公和洋行设计,于1927年12月19日建成。
大楼的主建筑面对黄浦江,高8层,上面还有三层楼高的钟楼,共11层。
外观设计采用希腊新古典风格,框架式钢筋结构,东面底部二层基座使用大量花岗石砌成。
正门入口有4根希腊多立克式柱,形成门廊,进入大门是海关大厅,巨大的天然大理石柱上布有贴金花纹,近大门中央有一个正八角形穹顶,顶部八个侧面各有一幅不同的帆影海事彩图,精美无比。
原有西文名称:CustomHouse海关大楼最着名的是那四方形的钟楼,大钟有四个钟面,直径各为5.3米,当时为亚太地区之冠。
紫铜的时针长2.5米,重36公斤,分针长3.16米,重60公斤。
钟楼内有3个钟锤,最大的重2吨,另2个各重1吨。
钟发条用0.01米粗的钢丝组绞,长达156米。
每次上发条需要4人操作,花1小时才能完成。
大钟用二种钟声报时,每15分钟,由4口小钟敲出有节奏的音乐声,每逢准点,十几吨的大钟被准时敲响,声音浑厚雄壮,回音可达10秒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