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极点、赤道、纬线、经线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和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上的基本要素。

2.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样的?从而引出课题。

2. 讲授新课地球的形状讲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和教材中的图片,总结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展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大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地球仪展示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包括地轴、南北极点、赤道、纬线和经线等。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地轴、南北极点、赤道、纬线和经线,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讲解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及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一些重要的纬线和经线,如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并说出它们的度数和意义。

3.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以及纬线和经线的特点等。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评价。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掌握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纬线、经线的特点。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如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了解地球的椭圆形形状,认识地球的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特征。

2. 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学生学习地球仪的概念,了解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3. 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学生学会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要素,掌握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了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仪的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教师讲解地球的椭圆形形状,介绍地球的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特征。

3. 介绍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教师讲解地球仪的概念,阐述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4. 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要素。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附: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生在学习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方面掌握较好,但在识别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方面仍需加强。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今日将正式进入地理学问的学习——从熟悉地球开头。

由于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

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头。

对于备课,预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

还有的老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由于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要把一节课应付下来,每个老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许多老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习、反思,我打算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熟悉地球的过程是个简单的熟悉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奇——张衡的推想——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同学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其次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

由于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索让同学怎么能坚固把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埋伏的危机。

老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圆满、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观赏这句话。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老师认为教案要越具体越好,甚至连同学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同学是如何回答呢?)假如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久不行能是我们的同学。

虽然课后的反思或许不肯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圆满,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掌握地球的知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掌握地球的知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一、《地球的认识》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b.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c.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b.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b. 讲解: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椭球体)、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

c.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认识。

d.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其特点和意义。

e.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二、《地球仪的使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

b. 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操作和读图技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仪的基本操作b. 地球仪的读图技巧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演示法、指导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b. 讲解:讲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c.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d.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熟悉其基本操作。

e.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球仪上的地图,掌握读图技巧。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地球的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 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b.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运动。

b. 讲解: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如方向、周期等。

七年级上《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七年级上《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主备课人:孙婧丽时间:2012.9.17一、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2、借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的含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3、培养观察、想象、空间思维能力和认真学习的态度及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二、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上经线纬线的特征。

难点: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三、预习内容:1、关于地球:(1)地球的形状(2)看图1.1尝试说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3)地球的大小;(4)识记图1.2,并用三种方式(平均半径、表面积、最大周长)表述地球的大小。

2、关于地球仪:(1)地球仪、地球仪的组成部分?(2)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3)地球仪如何转动?(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3、关于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认真看书,完成下表:经线纬线概念圆弧情况长度指示方向度数数量4、利用经纬网定位:认识经纬网并说出经纬网的用途。

四、合作探究:1、根据图1.2完成活动“认识地球形状与大小”的第2题;2、读图1.8、1.9、1.11完成“认识经线和经度”的活动题;3、结合地图册完成“利用经纬网定位”活动的第1题五、自由展示:1、活动“认识地球形状与大小”的第1题2、活动“认识纬线和纬度”的第2题六、教学流程:1、课堂上老师引课之后,让学生预习3分钟,之间可以安排学生抽题。

2、然后学生讨论5分钟,每组把自己的内容抄在黑板上。

3、学生展示,小组可以对别的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老师也可以适时点评。

4、老师进行总结。

《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2. 地球仪图片3. 地球结构示意图4. 教学视频或动画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3. 课堂讲解:介绍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以及地球仪的制作原理。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操作地球仪,了解地球各洲的分布。

5. 小组讨论:讨论地球仪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地理导航、气候变化研究等。

6.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培养保护地球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简易地球仪,并标注出自己所在的城市。

2. 调查家庭成员对地球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建议,整理成报告。

3. 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或动画,加深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环节:观察学生对地球仪的操作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地球仪的基本认识。

2. 小组讨论环节: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地球仪实际应用的理解。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地球仪绘制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地理展览馆或地理实验室,加深学生对地球科学的理解。

2. 开展地球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教学资源1. 地球仪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地球仪的形状和结构。

2. 地球仪图片:用于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仪的细节。

3. 地球结构示意图:用于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一、教案主题:《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3. 通过地球仪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地形等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难点: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国家和地区名称的识别。

四、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2. 教学PPT3. 地图4. 彩笔、直尺等绘图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PPT,详细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识别经纬线、如何查找国家和地区名称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操作实践,尝试识别经纬线、国家和地区名称。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如校园地形调查或地球仪制作比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并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终结性评价则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地球仪知识掌握的程度。

八、教学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给予更多的时间和帮助;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拓展内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王爷府中学导学案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的】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学习重点】经纬线的特点;经纬网的判定方法。

【学习难点】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时安排】3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通览全文(P2页----P4页),至少两遍。

2、结合地图册思考下面的问题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证据加以说明?你能够通过什么数据来表述地球的大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指出地球的地轴和两级。

熟悉一下,怎样制作地球仪。

二、合作学习1、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壮举。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1)、2)、3)、4)、5)、3、地球的形状: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4、赤道周长是__________千米,平均半径为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是______平方千米。

5、地球的模型是6、地轴:北极:南极:纬线:经线:三、课堂展示1、小组展示2、教师进行评价、适当补充、点拨提示。

四、课题反馈1、_______是地球仪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_______,与其相反的一点叫________.3、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_______.4、赤道周长是__________千米,平均半径为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是______平方千米。

5、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壮举。

6、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附学后记】二课时主备:姜小杰审核:初一地理组时间:2009-9-05课题:纬线和纬度【学习目的】了解并熟记纬线的概念及纬线的三个特点;知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理解纬度的确定方法、表示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出品人:审核人:时间:10、13●研究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通过研究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研究:(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二)导学部分: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匀称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和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毗连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二、协作、探讨、展现: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熟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3、从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6图 1.10、图1.11)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不是相称?(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小结:完成下列表格纬经线线定与地轴并且环绕地连接两极并与纬义球的圆圈。

线相交的半圆。

圆弧状况长长度,最长,所有长度度往南北极逐渐收缩,最后成一点。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案__第1课时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案__第1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4、知道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以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1、纬线的特点以及维度的划分。

2、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纬度的大小与位置的关系【学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并且在课本上做标记。

2、在合作探究时,要积极主动,多交流,多思考,多发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阅读课本P2图1.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葡萄牙航海家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做。

二、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是最大的纬线圈。

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或课本P6图1.62、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长度,最长;都指示方向。

3、纬度的划分:以作为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做。

赤道以北的纬度称为,用字母“”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用字母“”表示;(二)合作探究·研讨1、地球仪上能划多少条纬线?2、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3、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4、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出现在哪个地区?5、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它们的度数各是多少?6、看课本P6阅读材料,赤道纪念碑位于哪儿?(三)拓展延伸·巩固1、看课本P7图1.8,看看地球上的南半球和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赤道以北是,赤道以南是;也就是说,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陆丰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陆丰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1 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知道纬线和经线以及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纬线和纬度以及经线和经度的特点。

3.运用地球仪,熟知经纬网的构成,并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检查预习】预习相应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准备上课回答.【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地球仪1.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按照时间进行排序:2.地球的形状是______。

但是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出发,经过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洋,1521年到达群岛,向西穿过洋,绕过非洲南端的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5.认识地球仪(利用地球仪和P5图1.4)(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

(2)准确指出地球仪上的地轴、南极、北极、纬线、经线。

(3)观察图1.4: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

与赤道平行的这些线叫线,与这些线相垂直的线叫_________线。

知识点二、纬线和纬度1.纬线的概念:与________垂直,并且绕地球一周的________形状:________2.纬线的特点: 长度:_____指示方向:________方向以北为北纬,字母代号________3.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为界以南为南纬,字母代号________4.最大数值:________5.变化规律:从________向两极逐渐增大至________知识点三、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特点2.经度的划分知识点四、利用经纬网定位1.概念: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______和______交织成的网。

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_______________,广泛应用于______、航海、______、交通以及______等许多方面。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地球和地球仪的思考。

1.1.1 利用图片展示地球和地球仪的图像,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外观。

1.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地球仪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3 简介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知识点讲解2.1 地球仪的构造和制作原理2.1.1 地球仪的构造:地球仪由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组成。

2.1.2 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制作的,通过缩小地球的尺寸,将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呈现在地球仪上。

2.1.3 地球仪的分类:地球仪可以根据制作材料、尺寸、用途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2.2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2.2.1 放置地球仪:将地球仪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支架和底座,使地球仪保持平衡。

2.2.2 观察地球仪: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国家等。

2.2.3 查找地理位置:使用地球仪上的经纬度网格和地图索引,查找地球上的具体地理位置。

2.3 地球仪的应用领域2.3.1 教育领域:地球仪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

2.3.2 科研领域:地球仪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如气候研究、地质研究等。

2.3.3 日常生活:地球仪也可以作为家居装饰品,增加居室的文化氛围。

三、教学内容3.1 地球仪的构造和制作原理3.1.1 地球仪的构造:介绍地球仪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

3.1.2 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以及如何将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呈现在地球仪上。

3.1.3 地球仪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地球仪,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2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3.2.1 放置地球仪:讲解如何正确放置地球仪,以保持其平衡。

3.2.2 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2. 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3. 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和解释地理位置信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2. 利用地球仪进行地图阅读和定位,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2. 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3.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难点:1.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理解和应用;2. 地球仪上地图的阅读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地球仪和地球模型;2. 地球仪使用说明书;3. 相关地图和图片;4. 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2. 地球仪(若有条件)。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引起学生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的兴趣;2.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地球仪是什么?Step 2: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10分钟)1. 讲解地球的扁平形状和赤道、极点等基本概念;2. 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展示地球的经纬网和各个洲际分布。

Step 3: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地球仪的定义和制作原理;2. 展示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地图、地形等要素;3. 强调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Step 4:地球仪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网,讲解经纬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 教授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和解释地理位置信息;3. 进行地球仪操作实践,如查找某个城市或国家的位置。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地球仪进行地图阅读和探索。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让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认识了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并学会了使用地球仪查找和解释地理位置信息。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第三节地球和地图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一、自主预习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① 、② 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图1-1(二)、地球仪1.地球仪的概念: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④ 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2.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旋转,这个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作地轴。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⑤__ ___,与北极相反的另一点叫⑥__ ____。

4.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⑦___ __的大圆圈,叫作赤道。

(三)经纬网1.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⑧__ ___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考纲解读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理解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使用经纬网的主要作用。

培养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水平。

重点提示经线纬线的规律及度数的判断学会判读各种形式的经纬网掌握经纬网的应用地轴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纬度。

纬度是一个线面角,即纬线上一点与地心的连线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了区分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经度是一个二面角,即某经线与地心构成的平面和本初子午线与地心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概念东西半球:以⑱___ 20°W 和60°E _为界,20°W 向东至160°E 为⑲___东半_球 20°W 向西至160°E 为⑳____西半球3.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作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人们能够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探究提升1. 小组讨论1(1)地球上什么范围能够看到北极星?(2)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有什么关系?(3)有哪些重要的经线和纬线?它们分别是什么界线?2. 侧视经纬网图 小组讨论2图12(1)图中横线(直线或弧线) ,竖线(直线或弧线)一般表示什么?虚线一般表示什么?(2)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的经(纬)度间隔有什么特征?利用图12甲,乙加以说明。

七上学案(全)

七上学案(全)

地理七年级(上)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2012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第一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借助地球仪,展开空间想象去识记。

一、学习目标: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线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纬线的特点。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学习任务一: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表面积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

2、读图 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 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P3的阅读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4、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 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_ _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

学习任务二:掌握纬线的特点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____。

2、观察地球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________3、读P6图1.11,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_____方向。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 _ __。

赤道以北称___ __,以南称 _______。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______;中纬度范围:;高纬度范围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1.知道地球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以及经纬度划分的方法。

理解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实质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2.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熟练判读经纬度及东、西、南、北半球;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计算距离。

一、地球
1.形状:①。

2.大小:平均半径②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

2.两极:地轴穿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纬线
(1)概念: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
指示方向:③方向。

形状:圆圈。

长度:不相等,④最长,向两极递减,两极点最小,为一点。

相互关系:相互平行。

(3)几条重要的纬线
赤道:南北半球的界线,即南北纬度界线。

南北回归线:⑤带与⑥带的界线,即太阳直射范围的界线。

南北极圈:⑦带与⑧带的界线,即极昼、极夜范围的界线。

(4)纬度
概念:某地纬度,就是该地的地球半径(该地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划分
以赤道为起点,向南、北各作90°,赤道以北为⑨,以南为⑩。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4.经线
(1)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
指示方向:方向。

形状:。

长度:相等。

相互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3)几条重要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经度界线。

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东西经分界线。

20° W和160° E:半球的界线。

5.经纬网
(1)概念: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
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确定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方向;计算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距离。

1.用哪些数字能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根据下图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东半球和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探究一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互动探究] 1.如何判别经纬线、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请说出图中A点的经纬度。

2.如何根据一个点的位置判断其所处的半球?
探究二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互动探究]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A、B、C、D四点的准确位置。

(2)A点在D点的什么方向?
(3)假设一架飞机从A点起飞,沿着30° S纬线圈飞行,最终能飞回A点吗?如果这架飞机沿着10° E一直向北飞行,它能飞回A点吗?
2.一个人从赤道出发向东、南、西、北方向依次走10千米,能否回到原地?为什么?
3.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弧长约是多少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对应弧长大约是多少千米?
甲、乙两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明地球自转的方向。

(2)A点位于B点的方向。

(3)若一架飞机从C地飞往D地,沿最近路线的飞行方向
是。

(4)图中B点的对趾点的坐标是。

参考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②6371③东西④赤道⑤热
⑥温⑦温⑧寒⑨北半球⑩南半球南北半圆
东西东西
基础学习交流
1.地球赤道半径约6378千米,极半径约6357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所以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国际上规定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20° W和160° E。

20° W以东,160° E以西为东半球,即20° W~0°~160° E为东半球;20° W以西,160° E以东为西半球,即160° E~180°~20° W为西半球。

思维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互动探究] 1.在地球仪和地图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又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在横平竖直的经纬网图中往往表现为“横纬竖经”。

沿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加的是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即东经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或者自东向西度数逐渐减小),西经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减小(或者自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

赤道为0°纬线,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所以北纬是自南向北度数逐渐增大(或者自北向南度数逐渐减小),南纬是自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或者自南向北度数逐渐减小)。

图中A点的经纬度为(20° S,150° W)。

2.通过经度数看东西半球:西经度小于20°在东半球,大于20°在西半球;东经度小于160°在东半球,大于160°在西半球。

通过纬度数看南北半球: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探究二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互动探究] 1.(1)A(30° S,10° E)、B(30° S,30° E)、C(50° S,10° E)、D(50° S,30° E)。

(2)A点在D点的西北方向。

(3)从A点起飞,沿着30° S纬线圈飞行,能飞回A点。

沿着10° E一直向北飞行,不能飞回A点。

(4)AB、CD距离不相等,AC、BD距离相等。

2.不能。

因为赤道和其他纬线上经线之间的间距不同,同样10千米的距离在赤道上跨的经度比在其他纬线上小,所以当此人向西行走10千米时,只能到达出发点以西的经线上。

3.纬度相差1°的经线弧长约是111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对应弧长约为111千米。

基础智能检测
1.B
2.A
全新视角拓展
3.(1)图略(逆时针方向)。

(2)西南
(3)先向正北方向飞行,到达北极点后沿经线向正南飞行
(4)(30° S,135° W)
思维导图构建
①地球仪②经纬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