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蔡”,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通过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课前:出示阅读资料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十分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
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
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
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于今天的休克或假死)。
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
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
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
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
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
他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一、揭题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齐读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1、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正音骨髓扎针(用针刺下去念“zhā”)男女生读骨髓肠胃皮肤(身体部位)扎针敷烫服汤药(治疗方法)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谁能用一句话更简炼地说)1+1 (蔡桓公生病了,扁鹊多次劝其治疗,他都不理睬,最后病死了)4、小结①故事中有两个人,一人是扁鹊,是个名医,板书:名医另一个是蔡桓公,板书:蔡桓公,分解范写“蔡”字,正“桓”音,讲的是蔡桓公生了小病,扁鹊医,结果蔡桓公病死了。
②听着听着,你有什么想问吗?三、认识名医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人文主题为“金秋时节”,教材围绕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
课文编排《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个水面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几种声音。
篇章页的插图描绘了金秋时节两个孩子骑着自行车在道路上畅行的画面,视野宏阔,意境深远。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套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
其中,《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
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选材灵活,写法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自己的生活。
本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运用借助注释、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并能留心观察身边的景物,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能通过已有的方法和同伴互助的方法认识3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29个词语。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习作 写日记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日记的格式和写日记的方法,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能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练笔,培养学生用文字记录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习作题目:写日记2. 教学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学会写日记,内容包括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运用日记格式进行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和写日记的方法,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能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日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的趣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学习日记格式:教师讲解日记的格式,包括日期、天气、正文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确日记的写作格式。
3.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的人、事、物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素材,并进行分享。
4. 指导写作:教师通过讲解、示例等方式,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日记格式进行写作,强调写作要真实、生动、具体。
5. 练笔环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现场练笔,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交流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日记作品,进行交流分享,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2. 板书内容:- 日记格式:日期、天气、正文- 写作方法: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运用日记格式- 写作要求:真实、生动、具体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学生按照日记格式,记录一次自己的生活经历,要求真实、生动、具体。
2. 家长参与:家长鼓励孩子观察生活,记录日记,并进行指导和评价。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分重要的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忧考⼩编整理了⼩学三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灰雀教材简析《灰雀》这篇课⽂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
全⽂共13个⾃然段。
第1⾃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常喜欢公园⾥那:只灰雀。
第2—10⾃然段讲有⼀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
⼩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
第11~13⾃然段讲第⼆天,列宁果然⼜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以⼈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的教育过程,⼜写了⼩男孩⼼理认识过程。
⼈物的内⼼活动外化为语⾔,⼆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起。
1.理解课⽂内容,懂得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体会列宁对孩⼦的教育过程及⼩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字新词。
3.培养学⽣创造性思维能⼀.学习⽬标1、认识“桦、胸”等5个⽣字。
会写“郊、散”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物的语⾔及神态描写中,体会⼈物的⼼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1、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四、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课前准备1、⽣字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秋天的雨》部编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秋天的雨》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它是我们感受秋天、学习观察大自然的重要篇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描绘秋天的雨,以及这样的描绘如何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秋天的美。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通过提问和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对秋天的雨有了自己的感,也鼓励学生们观察大自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慢,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辅导他们,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此外,对于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学生们普遍感到有些困难。我意识到,在讲解隐喻和象征时,需要用更直观、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观察与想象的结合,教师可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观察进行想象,如“秋天的雨是什么声音?它会带给大自然哪些变化?”
-写作技巧的运用,教师可提供一些描写秋天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将技巧应用于写作实践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秋天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秋天吗?在秋天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过下雨的情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秋天雨的观察和感受的兴趣,让我们一同探索秋天的雨带来的变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秋天的雨》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自然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感受,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倾听他人意见的素养;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符合新教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如句型结构、修辞手法等,能够初步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过阅读理解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等。
1. 知识与能力识字写字: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笔画顺序正确书写汉字,掌握生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鼓励学生积极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句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能够把握句子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通过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本内容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能够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文明,学会倾听和表达。
阅读拓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提出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期待。
回顾旧知:通过复习上一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整体感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课题语文园地一
教
学目标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四季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
课程
整合
点
语文主题丛书第一本国风雅韵
教学重点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课时安排 3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2.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词汇、短语和句型,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语言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其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型,以及需要深入体会的课文内涵,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提问学生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和看法,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呈现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新词,确保学生理解。
通过举例、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难点词语和句型。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朗读与背诵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分组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相关的讨论和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等。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写作、口语表达等。
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辅助教学。
同时,结合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判断等,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抄写、背诵、阅读理解等。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能够仿写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描绘、仿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珍惜时间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灰雀》。
2. 语文园地:包括“字词句运用”、“阅读欣赏”、“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
3. 综合实践活动:观察大自然,感受四季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仿写句子。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关爱他人等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新单元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语文园地: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四季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 板书内容:(1)课文学习:《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灰雀》(2)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阅读欣赏、口语交际、习作(3)综合实践活动:观察大自然,感受四季变化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拓展知识面。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正常朗读词语和句子。
(2)学生能理解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和体验道理。
(3)学生能使用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和体验道理,做一名善良、勤奋、有毅力、有耐心的孩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有效学习,日积月累,追求卓越,是做人的重要标志。
(2)培养好习惯,减少坏习惯,让生活更健康快乐。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日积月累》2、学习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体验。
3、朗读练习,初步训练学生语音语调。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日积月累》的意义。
2、通过课文,认识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对自己和周围的人及环境的影响。
3、学习如何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如何改变坏习惯,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日积月累”这个词汇的兴趣,看看学生能否从中了解到什么内容,通过自我讨论来了解学生对“日积月累”一词的初步理解。
2、学习课文1)初步了解《日积月累》这篇文章(1)听课文,学生大声朗读,初步理解(2)课文导读:本文介绍了一个小学生怎样通过日积月累,不断努力,取得了进步和充实的生活,养成了好习惯,拥有了自信和快乐。
同时,介绍了我们如何向其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
2)全面理解课文,深化对“日积月累”和文章中所述好习惯的理解。
(1)询问学生理解,简单的课文分析。
(2)跟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梳理文章结构,总结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并进行解释,确保孩子能够全部理解文章。
3、意义/教育意义通过讨论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和它对自己周围的人以及环境的影响,引发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进一步强化日积月累、勤勉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4、语言表达和口语练习(1)"日积月累"用笔画体现(2)语音语调通过跟读,朗诵课文的方式进行训练五、教学组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实验、游戏表演等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贯通、练习与应用。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电子教案
第二单元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
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4.古诗三首本课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朗读和理解古诗,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1. 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进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本课作者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绪。
重点是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1.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体会作者情怀。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作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珍视贴近自然的童心。
6.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1.分析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2.借助图片、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雨的美好。
7.*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
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
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
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二》,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
2. 句子学习:学习本单元的优美句子,理解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
3. 段落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经典段落,理解段落大意,培养学生的段落概括能力。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语文园地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训练: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
3. 阅读理解:布置阅读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语文园地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讲解写作技巧,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二》2. 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3. 阅读理解、写作训练七、作业设计1. 词汇练习:抄写、默写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2. 句子练习:仿写本单元的优美句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篇1教学目标:1、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产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4、背诵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搜集关于春天的图片、歌曲,也可以自己拍摄一些关于春天的照片。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春天的优美诗句和描写春天的诗,谁来汇报给大家听一听?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跟春天相关的资料,大家想了解一下吗?(教师朗读与春天相关的诗句和小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板书课题:《春风带我去散步》,学习“带”字,解释“带”的由来,会意由来,并让学生举例组词说明“带”的字意:书包带、鞋带、腰带、彩带、绿化带……区别“袋”与“戴”。
学习步,注意步的写法下半部分少一点。
二、新授讲读课文、随文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不认识、易读错的字随手注音,听清长句子的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圈画出来的生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或书后的认字表认读几遍。
3、是谁带我去观赏春天的美景的?指名读课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指导朗读,尤其是要读好感叹句。
“春天来了!”要读出欣喜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欣喜,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之后而产生的由衷的喜悦,初读时就应该将这种喜悦结合自身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学习学习风铃的铃,强调铃的最后一笔是点。
“格外”一词,格外是什么意思?“格外”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特别)并识记“格”字。
区分唤和换。
4、对,是温暖的春风,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小朋友们终于盼到春天了,终于可以到大自然里去尽情地玩耍了。
接受到这样的邀请,“我”高兴吗?“我”是怎样做的?(指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识记“脱、厚、套”。
5、春风都带我去哪散步了?我们都看见了什么?6、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汇报。
1)我们来到山脚下,我发现了一丛丛淡紫色的二月兰。
认读:淡、兰、丛。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二单元-秋天的雨(教案)
秋天的雨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生字,首先,老师想请孩子们看到生字卡片,一起读一读<会认字>。
请看到ppt的二类字,小火车们开起来,小火车哪里开?<会写字>声音真洪亮,给你们点赞。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第六课,感受秋天带给我们的美丽。
一、新授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1/2-4/5)那么各部分讲了什么呢?第一自然段:①首先来看第一部分,请孩子们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清凉、温柔、无声无息),就像是一把------钥匙。
Q: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A:因为它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Q:打开大门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课文从哪三个角度描写了秋天?)第二至第五自然段:②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用铅笔圈画出出现的颜色,以及对应的事物。
注意:颜色用方框,事物用圆圈。
<抽生>板书:(板贴)黄色银杏红色枫叶金黄色田野橙红色果树紫红、淡黄、雪白菊花③具体看句子:⑤秋天的雨除了颜色很多,气味也很(好闻)。
男生读读第三自然段,大家一起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中的水果,用波浪线画出来;找出形容香味的词语,用横线勾画出来。
梨子---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苹果、橘子----香甜这些味道,都(躲.)在小雨滴里。
这里有一个字用的很好,是——(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出示句子:“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那香味勾住..”。
Q:小朋友被谁勾住了?(香味)Q:你在什么时候会被什么勾住A:在游乐园会被好玩的游乐设施勾住..Q:谁能给“勾住”换个词语?(吸引)⑥女生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大家一起找找这里面出现的动物和植物,用圆圈画出来。
Q:在这一段中,同样也藏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大家来找一找。
<勾画>第五自然段:⑦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带给大地的——带给小朋友的——。
这一个自然段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再来有感情地第一读第五自然段。
三、完成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词,可结合注释和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懂古诗描写的情境,说一说《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对秋天的描述和表达情感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词,可结合注释和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懂古诗描写的情境,说一说《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对秋天的描述和表达情感的异同。
情境任务:秋天的散文是美的,秋天的现代诗是美的,秋天的诗也是美的,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里,去品味秋的韵味,撷取秋天古诗的明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秋天的散文是美的,秋天的现代诗是美的,秋天的诗也是美的,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里,去品味秋的韵味,撷取秋天古诗的明信片。
二、品秋日的韵味学习古诗一《赠刘景文》(一)知诗人,解诗题:1.介绍诗人故事: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给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赠”“刘”。
(“赠”字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曾—赠,就是送的意思。
)3.补充诗人资料,老师补充。
4.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借助书上拼音认读,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5.指名读诗,教师相机强调生字读音。
“残”是平舌音,“犹”读二声,“橙”是翘舌音,“橘”读二声。
6.结合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好停顿。
7.学生模仿读,读出韵律、节奏。
指导学生注意“二二三”式的停顿。
(二)多方法理解诗意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你圈出来。
指名汇报:荷尽、晴雨、菊残、傲霜、橙黄橘绿。
2.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1)我用的办法知道了“荷尽”的意思是。
(2)我用的办法知道了“擎雨盖”的意思是。
3.课件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
(1)知道书写“菊”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组【单元教学内容】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
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理解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书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
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达成要求: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
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5 灰雀学习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
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5、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3、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4、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5、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
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
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
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板书: 5、灰雀(惹人喜爱)列宁男孩教育知错就改6 小摄影师学习目标: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
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
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1、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2、检查朗读情况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四、总结:1、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
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6、小摄影师小男孩高尔基扔纸团请进来忘胶卷给胶卷热爱崇敬关心爱护7 、奇怪的大石头学习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4.认读要写的字。
5、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
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三、好问精神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
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四、巨石之谜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五、读后感想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