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实践活动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文化实践课在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文化实践课在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性作者:陈丽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25期摘要:文化实践课是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掌握地道汉语、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有重要意义。
文化实践课极大地激发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发展了跨文化适应能力,让每一位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欣赏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
本文在文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路径和教学效果检查方面给出建议,希望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文化实践;文化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包含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两方面。
随着关于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内涵和知识层面的探讨不断深入,呈现出许多理论研究成果。
1984年,张占一先生从功能角度将文化教学内容分为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而如何更好地进行包括知识和行为方面的文化教学,促使学生在熟悉中国文化知识基础上实现跨文化交际,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目的,因此,针对加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非常必要。
本文在文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路径和教学效果检查这几方面给出建议,希望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文化课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组织好文化课教学,使课堂教学能够简单、有效地呈现汉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体验、理解、认同中国文化,提高语言的运用与交际能力,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一直讨论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
文化课教学内容繁多枯燥,教学手段传统单一,缺乏趣味性。
目前,对于文化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关于语言课中的文化导入和文化差异。
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艺术魅力。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得以检验。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习者不同的年龄、国别、汉语水平、个人经历以及价值取向等多方面有较大差异,这些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态度等既有倾向,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结晶,它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对于理解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他们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是汉语的文化载体,学习者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的重要来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外国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学习者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获得语言知识,还可以感受中国人的情感、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融入为了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研讨、展示、体验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特点、精华内容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词、典故、名人事迹等,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
可以通过阅读传统文学作品、观赏传统艺术表演、品尝传统美食等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教学活动,如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传统音乐舞蹈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对于汉语学习的体验感和深度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融入,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幼儿园开展华文教育美篇
幼儿园开展华文教育美篇一、引言在现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幼儿园的华文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华文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会一门重要的语言,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开展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二、华文教育的重要性1. 传承中华文化华文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学习华文,幼儿们可以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体验中国诗词、传统绘画、剪纸等活动,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语言能力华文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通过学习汉字、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幼儿能够开发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习华文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能力越来越重要。
通过学习华文,幼儿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增强与华人社区和中国学生的交流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幼儿园开展华文教育的方法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应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华文学习资源和材料。
例如,在教室里摆放有趣的中文绘本、华文游戏和乐器,以吸引幼儿们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在教室里装饰中国传统文化的展板,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和体验。
2.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华文学习。
例如,可以组织诗词朗诵比赛、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华裔文化节庆等,让幼儿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3.开展与中国学校的交流幼儿园可以积极开展与中国学校的交流活动,使幼儿们有机会与中国学生交流。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互访活动、在线交流课程等。
这种交流能够增进幼儿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华文教育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开展有效的华文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和座谈会,与家长分享幼儿的华文学习情况,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浅谈新时代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新思路
浅谈新时代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新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新思路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在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已成为教育界和文化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时代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新思路,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路。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
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越发明显。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甚至是第一外语来推广。
意识形态、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等因素也在推动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发展。
新时代下,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的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新思路也在不断地涌现。
1. 引入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提高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需要引入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
在教学中引入在线教学、移动学习、虚拟实验室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学习指导。
2. 强化实践教学传统的华文教育文化教学更多地偏向于传授知识,而在新时代下,更需要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参观实地访问、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文化体验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的文化传统,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注重跨学科融合在新时代下,文化教学不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需要和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
可以将文化教学和历史教学、语言教学、美术教学、音乐教学等进行有机结合,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文化教学,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三、新时代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1. 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新时代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使命。
为此,就需要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认知和理解。
通过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和自豪地对待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好的实践方式,为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发和建设,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来传播先进文化、陶冶道德情操、渗透文化理念、凝炼优良学风、创设高雅育人环境,从而形成一套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课程化育人体系,使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化活动、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各国正在掀起一股热衷汉语学习的浪潮,各国高校对留学生都纷纷开设了汉语教学课程,学习汉语的热潮背后,是世界人民迫切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讯息。
当今社会,大学生在“汉语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大学校园中校园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对外汉语教学等目的,是想要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培养当代的学生用汉语和外语等多种口语能力进行交际,多年以来世界各国都把这个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比如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文化的传输”。
当前我们在研究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
首先,从教学对象的角度看,为什么外国人需要学习汉语?那就是因为很多不同的目的,外国人当前学习汉语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就是为了方便交际和本身便是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厚的兴趣,但是在第一种动力的支持下并不会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保持着足够的动力,只能浮于表面而不会去深入事情的更深层面去了解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再者,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我们为什么要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其实并不只是为了我们之间的交际更加方便,如果只是这样的原因,那么无需去大范围地进行外语教学,如果只是让外国人学会了汉语,同时却对着中国文化采取了蔑视和消极的对待态度,这对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是中国更好的去走入国际。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
在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实践意义也非常广泛和深远。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实践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是指古代文化遗产中,历经时间沉淀、世代相传、浸润人民生活的那部分文化。
它包含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礼仪、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
二、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1. 培养文化自信心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华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性的交流和竞争时代。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石,是我们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进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
2. 培养世界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丰富精神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价值和道德观念。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和价值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这对于小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培养优秀的人文素质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包括礼仪、道德、文学、艺术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得到提高。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方法1. 通过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传统文化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通过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逐渐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
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艺术风格和文化符号的文化体系。
它包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礼制习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三、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1.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通过教学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情操。
学习传统文化故事和经典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使他们具备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诗词、曲艺、绘画等。
通过教学,让学生接触到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学习欣赏古代文人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可以锤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观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习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方式1. 引入经典故事和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和诗词。
通过讲解和解读这些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理,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历史积淀。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也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进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根基,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医学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价值。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增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对中国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大多是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学生学习的是语言的表面知识,而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我们可以探讨一种“语言+文化”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授语言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通过教授中国古诗词、传统节日、中国名人故事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感受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方法论,这些价值观念和方法论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仁义礼智信”、“中庸之道”等思想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
中国的传统儒家教育注重“以文会友”,通过文学、诗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这对外语教学也有重要的启示。
1. 教学内容的设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在教学内容中,可以设置中国古代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可以设置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氛围;还可以设置中国传统绘画、音乐、戏曲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随着对外汉语的日益普及,对外汉语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也不断完善。
除了语言的教学,文化元素的注入越来越受到教学者和学生的重视。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文化教学的意义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文化教学旨在增强学习者对于文化背景的感知、认知和理解,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促进语言的习得。
对于对外汉语学习者而言,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掌握中文的精髓和内涵。
二、文化教学的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应该融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具体的方式包括:1. 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元素: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除了学习词汇的拼音、中文释义和例句,还要注重教学中的文化元素。
例如,学习“春节”这个词时,还要讲述中国的春节习俗、包括吃年夜饭、燃放烟花等习俗,从而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
2. 语法教学中的文化元素:在教授语法时,常常会有一些包含文化元素的语法,如“把”字句、“了”字句等。
对于这些语法,教师应该解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用法,从而让学习者可以运用这些语法更自然、更恰当。
3. 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元素: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习者自然地学习和运用汉语口语中的文化元素。
4. 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元素: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汉语的学习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状,从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同时,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汉语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文化教学的实践应用文化教学并非是单纯地将文化知识输入到学员的头脑中,而是需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和实践。
1. 实施文化实践活动:如传统中国书法、岳阳楼茶社、刺绣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语的热情。
2. 结合中外文化比较探究: 如将中文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进行比较, 比较中国和欧美餐桌礼仪, 对比中国春节和欧洲文化大集,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和异同,深入了解汉语语言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小学语文教育也逐渐偏离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核心目标。
然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小学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实践意义以及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它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等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包括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传统文化经典的背诵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实践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培养对优秀文化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这对于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孝道、忠诚、诚实等。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4.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习传统文化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背诵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三、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否还有必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积淀,是本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根基,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不可忽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语文,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下面将从语文教育、美育教育、人文教育和国学教育四个方面来探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语文教育意义。
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主题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广度。
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和发展历程,理解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内涵和特点,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养。
同时,传统文化的教育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美育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承载了丰富的美学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将美育教育融入其中。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书画等艺术形式,可以领略到古人对美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传统文化的美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个性。
再次,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人文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让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学生通过学习古人的言行和行为准则,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家国情怀、忠诚、孝顺、仁爱等美德,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此外,传统文化的教育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意识。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发挥实践活动和文化体验的作用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发挥实践活动和文化体验的作用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文化知识的灌输为主,忽视了实践活动和文化体验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和文化感受的体验。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发挥实践活动和文化体验的作用呢?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探讨1.实践活动的意义实践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适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和能力。
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深入体验和理解语文知识,在运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和技巧。
实践活动也是发展学生良好品质和个性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在合作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提升自己的意识和品质。
2.文化体验的重要性文化体验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化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历史自然环境和文学艺术及其内涵,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进而促进其艺术创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文化体验也是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的途径。
通过体验不同的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人文地理、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世界观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实践活动与文化体验的具体应用1.实践活动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常见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演讲比赛、口语训练、语言游戏、课外阅读、写作练习等。
其中,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口语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口音和语调,语言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除此之外,实践活动还可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例如与社会、科学等领域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价值感。
2.文化体验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文化体验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可包括传统文化活动、文学艺术鉴赏、实地考察等。
论开展文化活动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论开展文化活动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作者:乌登格日丽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30期摘要: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汉语和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汉语中许多语言现象和词语的语义含义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与特定的中国文化现象相联系。
语言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和教学也绝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了解。
关键词:活动;汉语教学;联系;重要性一、中国文化与汉语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播文化的媒介,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字、词汇方面,而且还涉及语音乃至于语法,文化制约语言,同时推动着语言不停地向前发展。
(一)汉字的形体构造及发音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
可以说从汉字的每一个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及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中,都能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方正、对称、均衡的美学观点;“男”字上边的“田”和下边的“力”说明在中国古代,在田地里耕作劳动的是男性;妇女的“妇”字,它的繁体字左边是代表女性的“女”,右边是扫帚的“帚”,合在一起就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作,这两个汉字也充分体现出在中国古代社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个体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状态。
汉语中还有利用谐音的习俗,比如北方人在过年时故意将“福”字倒贴在门上,意味着“福到家了”;送礼物时,情侣之间不能送“鞋”,因为与邪门的“邪”同音;给老人送礼物不能送“钟”,与“送终”同音,寓意不好;这种谐音获取意义的方式也同样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态:凡事求吉利,遇事力求逢凶化吉。
(二)古诗词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寓理载道,可以说诗词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在气质。
例如:中国伟人毛泽东的众多诗篇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传习,“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一经典诗句在情感取向上表现了儒家以“仁学”和民本思想为基础的经世致用的政治理想;“月”这一自然景物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文化意义,古人“以诗言志”,除了借月抒情,以月烘托外,还常常托月言志,表明自己的思想和政治抱负,著名的作品有李白的名篇《静夜思》、《月下独酌》、《把酒问月》。
华文教育培训之心得体会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华文教育在我国和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华文教育事业,加大对华文教育的投入,推动华文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作为一名参与华文教育培训的工作者,我有幸亲身参与了这项事业,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一、华文教育的意义和价值1. 弘扬中华文化华文教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华文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华文教育不仅是一种语言教育,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华文教育有助于加强我国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掌握华文能力成为越来越多国际人士的需求,华文教育有助于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增强民族认同感华文教育有助于增强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通过华文教育,海外华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华文教育培训的实践与体会1. 坚持以人为本华文教育培训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注重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华文教育培训要结合实际,科学设置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华文教育培训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华文教师。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华文教育培训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我国华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要加强与海外华文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文化教学实践基地(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为了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华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投入资源,建立中国文化教学实践基地。
二、意义1. 传承中华文化:中国文化教学实践基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人才:通过基地的教学和实践,培养一批具有中华文化素养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3. 提高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教学实践基地作为文化交流的窗口,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软实力。
4. 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特点1. 专业性:中国文化教学实践基地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等教育、科研资源,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中华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
2. 实践性:基地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参观、体验、研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3. 国际性:基地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邀请国外学者、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增进中外文化交流。
4. 地域性:基地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
四、实践方式1. 课程设置:基地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丰富的课程体系,包括中国历史、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
2.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民俗村等,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 专家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交流研讨: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论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实践项目:开展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创意等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国际交流:与国外高校、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学术交流等活动。
五、案例分析以某地中国文化教学实践基地为例,基地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
1. 课程设置:基地开设了中国历史、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课程,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幼儿园中华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幼儿园中华文化教育实践研究一、背景:幼儿园作为儿童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场所,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园对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因此,幼儿园中华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已成为目前教育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二、中华文化教育的意义:1、传承文化基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
将中华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可以更好地使其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祖先智慧,从而提升其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增强自身素养:中华文化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内涵,让幼儿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和表现能力,增强个人素养和自身修养。
3、培养优秀品质:在幼儿中华文化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中华经典文化的引领和内涵的传递来培养幼儿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情感、认知、价值观念,进而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个性。
三、中华文化教育的内涵:1、形式多样的中华文化体验:幼儿园可以采取主题活动、游戏体验、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在快乐中领略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样文化内涵。
2、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幼儿园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神话和民间故事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让幼儿更好的领悟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3、引导幼儿感受传统文化情感: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采用情境渗透、情感引导和情感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情感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4、培养幼儿中华文化审美素养:幼儿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引导幼儿通过诗词歌赋、中国画、雕刻艺术等多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幼儿园中华文化教育实践的策略:1、注重幼儿的感性体验和情感参与,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感受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充分发挥师幼互动和幼幼交往的作用,利用情景教学和示范教学等方式,提高幼儿对中华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浅谈文化实践活动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文化实践活动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篇:浅谈文化实践活动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浅谈文化实践活动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二十世纪末,华文教育在质和量上都呈现出一种飞跃的态势,新形势下,文化实践活动在提升教学的效果,突出教学特色,促进学科建设以及获得社会效益等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不可低估。
但是,文化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基本的乃至原则性的问题甚至未得以明确。
其教学化、规范化、科学化势在必行。
一、关于文化实践活动的形式及作用文化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课堂教学,如开设历史文化课、中国概况、旅游地理等课程。
二是校园文化活动,如学生的摄影、作文展览,演讲,中秋节、圣诞节的文艺演出等。
三是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其以汉语长期班的游教活动最具代表性。
“游教”,即旅游教学,这是一种融旅游观光和语言、文化教学、民族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其施行已久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已成为华文教育形式上的特征之一。
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文化活动最显著的成效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华文教育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为有效地调动了华裔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华文教育界非常重视而又倍感棘手的一个问题。
华文教育的主体在海外,绝大部分学生是出生在海外的华裔青少年,并且,学生的低龄化和土生华裔儿童的增加是当今华文教育的发展的显著趋势之一。
虽然华裔儿童基于血缘的作用,易于对中文产生本能的心理认同,但是这种朴素的认同并不足以构成学习中文的根本动力。
其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学习缺少相应的语言和社会环境,因而常使学习觉得难而又难。
在许多地区,这种课余的汉语学习也不在主流教育系统的要求之内,故不能对学生形成压力,周末学校的上课的时间也往往使天性爱玩的孩子觉得自己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一些学童甚至是“哭丧着脸”来上课。
至于将中文作为一种工具的意识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具备。
幼儿园华文教育实践报告
幼儿园华文教育实践报告一、引言华文教育在幼儿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本次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幼儿园华文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从而不断完善幼儿园华文教育的质量。
二、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华文教育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幼儿时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通过有针对性的华文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此外,华文教育还能够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为他们今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奠定基础。
三、华文教育实践经验及教学方法在幼儿园中进行华文教育时,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趣味互动活动幼儿对于学习最感兴趣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有趣的互动活动。
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和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例如,我制作了一套拼图游戏,每个拼图上都印有一个汉字和对应的图案,幼儿需要通过拼图将字和图案配对起来。
这种活动既能帮助幼儿学习汉字,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注意力。
2. 情境教学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我经常运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造汉字使用场景,例如在角色扮演中使用汉字进行交流,幼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实际应用,加深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3. 多媒体教学辅助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幼儿园华文教育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例如汉字书写软件和儿童汉字动画片。
这些工具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华文教育效果评估和反思为了评估和反思华文教育的效果,我进行了定期的测验和班级活动观察。
从测验结果和观察中,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1.学习成果:幼儿在华文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他们能够准确地认识和书写一些基础的汉字,并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达。
然而,还有一部分幼儿在汉字书写和语法运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论开展文化活动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论开展文化活动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文化教学应集中体现在介绍中国的文学、历史、地理、科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开设相应的各种中国文化体验课,以及举办各类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竞赛活动,是文化教学高效且必不可少的方式与手段之一,除此之外,还邀请学生们一同过春节,教学生说拜年祝福语、写春联,一起包饺子品尝饺子……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让文化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好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文化教学和开展文化活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重要因素,贯穿在汉语教学的始终摘要: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汉语和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汉语中许多语言现象和词语的语义含义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与特定的中国文化现象相联系。
语言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和教学也绝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了解。
关键词:活动;汉语教学;联系;重要性一、中国文化与汉语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播文化的媒介,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字、词汇方面,而且还涉及语音乃至于语法,文化制约语言,同时推动着语言不停地向前发展。
(一)汉字的形体构造及发音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
可以说从汉字的每一个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及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中,都能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方正、对称、均衡的美学观点;“男”字上边的“田”和下边的“力”说明在中国古代,在田地里耕作劳动的是男性;妇女的“妇”字,它的繁体字左边是代表女性的“女”,右边是扫帚的“帚”,合在一起就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作,这两个汉字也充分体现出在中国古代社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个体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状态。
汉语中还有利用谐音的习俗,比如北方人在过年时故意将“福”字倒贴在门上,意味着“福到家了”;送礼物时,情侣之间不能送“鞋”,因为与邪门的“邪”同音;给老人送礼物不能送“钟”,与“送终”同音,寓意不好;这种谐音获取意义的方式也同样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态:凡事求吉利,遇事力求逢凶化吉。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化教育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语言文字的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实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实践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文化多样性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而中学语文教学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使命。
通过文化教育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尊重、包容和珍惜他人文化的能力。
其次,文化教育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
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和同理心。
通过文化教育实践,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同理心。
最后,文化教育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中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该通过文化教育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实践的策略1. 融入文化教育元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将文化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诗歌、小说等内容来展示不同文化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
2. 组织文化参观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场馆、博物馆等,在实地参观中使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3.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可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例如,学生可以走进社区,关心社区居民的生活,收集他们的故事并进行整理和分享。
通过实践,学生将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还可以成为积极参与者。
4. 引导学生开展文化调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文化主题,进行研究和调查。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某个传统节日进行调研,了解其起源、习俗和意义,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这样的实践既增强了学生的调研能力,又增进了对文化的认识。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实践的案例1. 文化名人故事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名人故事分享,每位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文化名人,进行研究和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化实践活动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二十世纪末,华文教育在质和量上都呈现出一种飞跃的态势,新形势下,文化实践活动在提升教学的效果,突出教学特色,促进学科建设以及获得社会效益等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不可低估。
但是,文化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基本的乃至原则性的问题甚至未得以明确。
其教学化、规范化、科学化势在必行。
一、关于文化实践活动的形式及作用文化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课堂教学,如开设历史文化课、中国概况、旅游地理等课程。
二是校园文化活动,如学生的摄影、作文展览,演讲,中秋节、圣诞节的文艺演出等。
三是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其以汉语长期班的游教活动最具代表性。
“游教”,即旅游教学,这是一种融旅游观光和语言、文化教学、民族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其施行已久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已成为华文教育形式上的特征之一。
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文化活动最显著的成效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华文教育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为有效地调动了华裔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华文教育界非常重视而又倍感棘手的一个问题。
华文教育的主体在海外,绝大部分学生是出生在海外的华裔青少年,并且,学生的低龄化和土生华裔儿童的增加是当今华文教育的发展的显著趋势之一。
虽然华裔儿童基于血缘的作用,易于对中文产生本能的心理认同,但是这种朴素的认同并不足以构成学习中文的根本动力。
其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学习缺少相应的语言和社会环境,因而常使学习觉得难而又难。
在许多地区,这种课余的汉语学习也不在主流教育系统的要求之内,故不能对学生形成压力,周末学校的上课的时间也往往使天性爱玩的孩子觉得自己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一些学童甚至是“哭丧着脸”来上课。
至于将中文作为一种工具的意识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具备。
另外,华文学校本身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照搬国内传统的语文教学法。
不少老式学校仍基本采用背诵、默写、造句等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对土生儿童已熟悉的主流社会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等未加以很好的研究和借鉴,从而使学生感到难以适应,加重了他们学习中文的压力和厌倦感。
学习中文仅出于对父母要求的“被动遵从”。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论题,一再被海内外华教界提出并加以探讨。
研究华文教育多年的美国学者麦礼谦在谈到目前华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时曾说:“华教工作者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那些在.+年代已占到(美国)华校学生总数四分之三的土生儿童学习中文的兴趣。
”在此,文化活动的作用不可小视。
“借助文化的吸引力,激发学习语言的动力”,是华文教育工作者数年前即已指出的一条因应之策。
《世界日报》曾发表中文学校学生王维萱的文章,她说:“我在中文学校参加的文化课是中国结,⋯⋯我本来不喜欢上中文课,可是只有参加中文学校的人可以去上文化课,所以为了上文化课,我才愿意上中文课了。
”这种感受具有典型性。
在国内的旅游教学所安排的旅游参观,座谈访问,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联欢等各种活动,在促进华裔青少年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方面,表现出了极为显著的成效,许多原本连简单中文都说不好的孩子在参加了游教夏令营后,“已不自觉地将中国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一定要学好中文的意识更油然而生。
”孩子的这种变化往往令教师和家长感慨万分。
国内的华文院校尤其是补习类的华文学校同样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很多学生奉父母之命而来,学习缺乏动力,没有积极性。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文化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北京华文学院,音乐课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门文化实践课。
每次上课,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跟老师学唱中国民歌《挂红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
他们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很多人下了课还手舞足蹈。
又如上书法课,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去买毛笔、砚台,几个大字写下来,兴高采烈,自觉很有成就感,诸如此类。
可以想见,文化教学使这些学生感到在华生活的美好与充实。
(二)文化实践活动对于华文教育之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华文教育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说在八十年代即已露端倪,但以种种原因,曾一度沉寂。
所谓“独立”,乃相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
九十年代后期始,华文教育的学科建设问题呼声再起,且不仅仅限于语言文化教学方面的探讨,学者们开始立体地,多角度地研究华文教育,并提出不少颇有见地的见解与构想。
客观地说,鉴于目前华文教育的研究状况,建立学科的条件并不成熟。
但是,我们应有这样的学科意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注意揭示华文教育的特殊规律,据此提出其理论、原则和方法,明确华文教育的发展方向,以之促进华文教育的的学科建设。
我们认为,华文教育应具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通过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对于汉语言和中华文化的兴趣和感情,使他们具有一些民族意识和归属感。
华文教育的宗旨之一是使华裔孩子通过在华文学校的学习,能够对祖籍国和中华文化有一点认识和了解,产生一些兴趣和感情,至于他们以后是否要在这一方面有所发展,有所作为,是次一步的事情;这同时也是很多学生家长的愿望。
从这一点上说,文化教学也满足了这一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心愿。
第二个层次,是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汉语技能和相关的文化知识。
有无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对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贴近所学语言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对所学语言有切实的感受,这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第三个层次,是培养高级的汉语人才,即所谓的“汉学家”。
华文教育同任何一种国家支持下的民族语言教育一样,不可能总是停留在普通语言教学的层次上,造就出一批高水平的汉学人才是其自身的必然要求。
对于以上三个层次目标的实现,文化实践活动皆可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就国内涉侨院校目前的情况来看,除长期班外,另有短期班、夏令营的接待工作,而且数量不小,对他们的教学,主要是在第一或第二个层次上,要想收到满意的效果,文化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三)在进行汉语言教学的同时,有力地传播和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在帮助华裔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方面起到显著作用。
就学科体系而言,华文教育无疑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部分。
关于在语言教学中要不要“弘扬”中华文化,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在不同阶段有过不同的认识。
八十年代中,受学术界“汉语热”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偏重文化,以文化传播为主要目的。
九十年代中,则发生了变化,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定位于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不宜提“弘扬”文化。
但是,近两三年,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在质和量两方面的显著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这样一种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认同,已有诸多专家、学者、政府高级官员如教育部长陈至立、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以及国家汉办负责人张德鑫等,他们或撰写文章,或公开发表言论,明确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涉及到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涉及到我们在国际的地位。
”呼吁在进行汉语教学的同时,“要更加突出介绍中国文化的比重,”“要主动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推广出去,使他们不仅学到汉语言知识,还学到中华文化的传统。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在国家汉办最近下达的十项重点科研课题中,文化研究也列为其中的一项。
语言与文化并进,将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一直是华文教育秉承不移的明确宗旨,并且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就此而言,可说华文教育已先行了一步。
除此而外,华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还担负着另一个重要使命,即培养华裔下一代的健康的民族意识。
今天,很多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存有“民族认同疲惫”,“不愿作华人”的思想在一些人身上还相当严重,然而他们并不能完全、彻底地融入当地社会,这使他们感到极大的困扰。
如何完整他们的精神寄托与身份认同,华文教育无疑是最佳途径,惟因如此,华文教育又被称为“海外的希望工程”。
一般来说,华裔青少年对于中国,中华文化都有一点认识、兴趣、乃至本能的好感,如何使之强化、升华、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但有一点足堪注意,即,青少年之想法,观念的形成,往往凭借直接的观察和体验,而非说教灌输;而国外课堂上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介绍,往往失之偏颇甚至错谬,所以,实地了解中国、感受文化尤其具有现实的意义。
近年来,由中国国务院侨办组织的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大型活动更在海外华人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寻根访祖活动在华裔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是任何其它形式的教育难以企及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朱丽亚,在寻根之后写了一篇文章,文里写道:“我一直对我自己的家庭背景感到羞耻⋯⋯寻根的最大的收获是对自己感到自豪。
我是个中国人,我为此感到高兴。
”一位参加北京夏令营的美国华裔学生在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后写道:“我被深深震撼了,心中充满了一种又强又深的感情。
这种感情让我记住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四)文化实践活动促进了华文教育的产业化、市场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海外中文教育解决了办学困难的问题。
以夏令营为例。
夏令营活动涉及众多的机构组织。
目前有公费(国侨办资助)、半公费、自费等多种形式,海外侨团及国内相关机构均对此表示出浓厚兴趣,一直热心参与其中。
一些地方侨办已开始尝试走市场经济的路子,争取夏令营营员费用自理,为此他们做了更多的工作,如加强与华人社团的沟通与合作,加大在海外的宣传力度,设法降低费用,等等。
文化活动的这种市场化趋势对海外中文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十分有利。
华文教育不同于国内的常规教育,与之有关并产生重要影响的不只是政府和教育部门。
经济方面,为数众多,性质各异的各类华人社团和学生家长的捐赠及学费是学校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只有少数学校可得到来自当地政府和中国侨务部门的不多的资助,这样的经济来源显然是不充足不稳定的。
许多学校尚无固定的课室和活动场所,许多应有的工作因而不能得以顺利开展。
为解决经费问题,一些学校曾产生过建立股份制,会员制等设想,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而学生文化实践活动的市场化,一方面,可为学校带来直接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为今后的资金筹措创造一些有利条件。
目前,这种市场化的文化实践活动已在局部地区推行,其完全有可能为海外中文学校资金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持久有效的途径。
二、文化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关于目前的文化实践活动,自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文化活动本质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明确,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要更加丰富和完善,对于文化活动的意义和功能也应该做更深入的挖掘,在学术水准上更有待于提高等。
目前看来,这些问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国内汉语长期班的旅游教学上。
关于旅游教学,一般的情况是,在华学习的长期班学生平时每两周一次,由学校组织,由教授语言课的老师带领,在学校所在地区进行参观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