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发展经济学讲义四大纲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第一部分:导论一、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提高社会福祉等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强调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分析。

二、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发展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许多国家刚刚摆脱殖民统治,面临着重建经济和社会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发展经济学这一学科。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

三、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1. 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主张通过自由市场、私有产权和对外开放来实现经济增长。

2.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如市场失灵、资本短缺、技术落后等,需要政府干预和引导来实现经济发展。

3. 新制度主义发展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4. 新增长理论:关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张通过教育和研发投资来提高经济增长率。

四、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1. 定性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2. 定量分析:利用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3.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4.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强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2024年发展经济学课件(含多款)

2024年发展经济学课件(含多款)

发展经济学课件(含多款)发展经济学课件引言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繁荣。

本课件将介绍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发展经济学的知识。

第一部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发展与发展经济学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改善。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学科,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繁荣。

1.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的扩大,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福利的提高、教育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进步。

1.3贫困和不平等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如食物、住所、教育和医疗等。

不平等是指收入、财富、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差异。

发展经济学关注如何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部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2.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僵化和不平衡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来实现经济发展。

2.2依赖理论依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对外部发达国家的依赖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减少对外部发达国家的依赖、推动南南合作和建立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来实现经济发展。

2.3新古典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不当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和推动自由贸易来实现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发展经济学的主要议题3.1贸易与全球化贸易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加强国际合作来促进经济发展。

3.2农业、农村发展与城市化农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发展对于减少贫困和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040090课程中文名称:发展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Development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考核方式:考试开课专业:经济学开课学期: 6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上机8小时)总学分: 3二、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讲述发展中国家资本如何积累,人力资源如何开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如何进行,人口在部门之间如何流动,发展的优先次序如何选择等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掌握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具有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并能够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掌握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经济增长模式,并掌握四种经济增长模式的优缺点,通过经济增长理论的学习,能够分析我国适合的经济增长模式。

2、了解资本匮乏阻碍经济发展的几种理论以及促进资本形成的几种理论,并能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3、掌握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闲置的状况和原因以及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分析我国的人口问题。

4、掌握三种人口流动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和方式以及解决城镇失业人口的对策建议。

5、了解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农业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并能联系我国实际指出我国工业化和农业进步的方式和途径。

6、掌握经济发展中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并能联系我国实际思考梯度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等相关问题。

7、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能够联系我国实际思考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4学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概念,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展经济学兴起和演变的过程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6学时)四种经济增长模式;哈罗德-多马模式、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式和新增长理论基本含义及优缺点。

研究生发展经济学讲义四大纲

研究生发展经济学讲义四大纲

研究生发展经济学讲义四大纲人力资本理论与人类发展第四讲人力资本理论与人类发展 (1)一、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观察 (2)二、内生增长机制 (2)内生增长机制 (2)报酬递增理论与专业人力资本理论 (2)新增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3)三、人力资本理论框架 (3)人们应对失衡的能力 (3)理论框架 (4)四、人类时间价值研究 (4)人类时间价值概念 (4)人类时间价格提高的测度 (5)研究人类时间价格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意义 (5)五、发展的目标仍是克服贫困问题 (5)发展成就与贫苦现象 (5)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和基本对策选择 (5)六、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6)当代技术基本特征与主要贡献 (6)发展中国家技术风险管理 (7)七、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政策 (8)知识与福利、经济增长的关系 (8)知识的获取 (8)知识的吸收 (9)“人力资本理论”属于所谓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范畴。

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而言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源泉内生化,故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本部分研究新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同时介绍联合国开发属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等涉及衡量人类发展水平的指标。

最后,按照联合国开发属的观点,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知识开发、引进、利用以及技术创新途径,争取尽快赶上发达国家。

本部分的参考书为:(1)W·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潭崇台等:《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3)联合国开发属:《1999年、2000年、20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一、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观察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按照他的长期观察,土地、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下降,这可以通过租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变化、它们与其他投入物价格比价的变化予以说明。

舒尔茨认为,采用传统经济学理论不能解释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经济学家没有把所有用于生产的资源考虑在内,这些没有被考虑在内的资源中有一些新资源,它们已经替代了土地等。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evelopment Economics课程编号:131507007学时:48 学分:2.5适用对象: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

发展经济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我们所关注的是狭义的发展经济学,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

从学科性质上讲,发展经济学正发展成为一个真正进入跨学科交叉领域,成为处理发展中国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科学范式。

通过该学科的系统学习,以期回答发展经济学的两大基本问题:其一,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贫穷,其落后的根源和障碍是什么?其二,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赶上富裕发达国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从落后形态过渡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及为此应该采取的战略与政策。

它主要涉及一些长期经济问题,如经济行为方式的转变,投入要素的开发与积累,以及经济结构的转换与调整。

依据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结合当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的一些重大的带有“热点性”的经济社会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辩明理论是非,从而正确认识与理解当今发展中国家现状,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思潮和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逐步形成正确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判断力和思维决策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提升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经济发展概览1.基本内容:发展经济学简介。

发展中国家的概念。

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与前沿。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发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上。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理解广义与狭义的发展经济学的含义;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特征;理解发展目标的含义、经济发展的实质;掌握发展水平的度量方法;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方法。

发展经济学简要大纲

发展经济学简要大纲

经济起飞: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实现基本经济和生产方法上的剧烈转变,是突破不发达经济的停滞状态,摆脱贫困境地,向增长发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

判断经济是否起飞的主要标志,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程度。

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开始实行工业化发展战略,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经济起飞的条件:a.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经济起飞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必须大规模地增加储蓄,提高资本积累率和生产性投资率,使资本积累率要达到10%以上,以便为经济增长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

这是经济起飞和增长的必要条件。

b.建立起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在起飞阶段由于需要投资的产业很多,而资金又十分有限,要实现经济起飞,就要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具有联系效应的产业,建立起主导产业部门。

c.要进行制度的、社会的、政治的变革。

经济起飞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体制)、社会结构、政治法律制度及意识形态,因此必须进行这方面的变革,使之能适应经济起飞的要求并促进起飞顺利实现。

刘易斯拐点:在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中,由于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因而即使在城市非农产业中获得就业机会的劳动者,工资是略高于平均工资且固定不变的。

然而随着非农产业的不断增长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最终会使剩余劳动力枯竭,非农产业所需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工资也开始上升。

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出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被经济学家称为“刘易斯拐点”制度的含义:为了在交换中建立秩序,和减少不确定性,而特意设计的,决定交易和生产成本,以及经济活动的获益性和可行性的行为规则。

制度构成:正式制度:指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制度: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是那些对人的行为的不成文的限制,是与法律等正式制度相对的概念。

发展经济学第四讲

发展经济学第四讲

行为模式,如果这些行为模式受到政策干预的搅扰,就会产生预料不
到的负效应
蒙古国概况 蒙古国地处中俄之间,地广 人稀,总人口247.54万 (2002年),每平方公里人口 密度只有1.6人。经济以畜 牧业和采矿业为主,畜牧业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以 轻工、食品、采矿和燃料动 力工业为主。蒙古国属典型 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 温可达—40℃,夏季最高气 温达35℃。
未来,蒙古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克服以下几个困难: 1、国民经济的拉动很大程度上依赖矿产的出口,因此国际商场上矿物价格的变 化对蒙古国经济有很大的影响。未来蒙古国应当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增加其 他带动经济的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 2、1990~2001年底,蒙古吸收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4.81亿美元,建 立外资企业约2 000家,其中合资企业占71%,独资企业占29%。就投资規模而 言,资本额为1万~5万美元的占60%,这表明前来投资的多为中小型企业。外 国大企业的投入对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就业和技术扩散。因此蒙古 国政府应当 为外企投资创造优良的环境,吸引跨国大公司。 3、蒙古国确立了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国民经济结构,因此必须要最大限度的发挥 私营企业的潜能,鼓励企业家创业。 4、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防止经济发展的果实被少数人获得。
保障公 平,增 加国内 消费
培养企 业家的 积极性
保护弱 势产业, 优化产 业结构
朝鲜概况
• 朝鲜战争之后,在1950年代 和1960年代,朝鲜政治稳定, 外交上和苏联、中国等国家结 盟,朝鲜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国有工业占有绝 对控制地位,经济发展较快, 但7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水平 逐渐与韩国产生落差。又由于 朝鲜的经济是以苏联为中心的 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环,结构单 一,因此8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 在冷战失利之后处境日益艰难。 90年代,连年天灾,朝鲜经济 陷入衰退,进入“苦难行军时 期”。

《发展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发展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概论课程代码:ZX1009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2学时:36(理论学时:22;实验实践学时:14)面向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以及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初步了解如何利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进行学术研究,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学学科全貌并进而激发他们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现实问题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它们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2.了解中国经济改革历程,了解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中国的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对中国经济改革历程以及经济现实了解的情况,考察学生利用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中国问题的能力。

2.考核形式: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考勤和课堂表现等;第二部分是课堂报告;第三部分是随堂测验。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三种考核形式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30%和4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发展经济学》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人口和经济发展 4 2第二章结构变化与城市化 3 2第三章规模报酬递增与经济发展 3 2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 3 2第五章贫困与饥荒 3 2第六章不平等与经济发展 3 2第七章制度与经济发展 3 2第一章人口和经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马尔萨斯与贝克的人口理论;掌握什么是人口红利以及人口转型;了解中国的人口转型过程。

教学重点:人口红利与人口转型教学难点:贝克的人口理论;质量与数量的权衡。

发展经济学研究生

发展经济学研究生

产业结构调整
01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其更加 合理化和高度化,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2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旨在促进特定产 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土 地等方面。
03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市场、技术等因素的变 化,企业将生产活动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 区的现象。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 将关注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推动低碳、循环、绿色发展。
发展经济学将研究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清洁能源、低碳交 通、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发展经济学将研究如何应 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发展经济学将关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研究如何通过贸易、投资、金融 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同时,研究还将关注区 域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探索如何通过区域合作实现经济的协同发展 。
贫困问题研究
贫困线
贫困线是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困程度的标准,通常以人均收入或消费为基础来确定。
贫困率
贫困率是指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困程度的重要指标。
减贫政策
减贫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旨在减少贫困人口、改善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的政策措施,包括教 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01 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是指通过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 等措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教学大纲-发展经济学

教学大纲-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发展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偏重于理论和政策措施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观点带有探讨的性质。

一些理论及经济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采用案例教学对本课程具有可行性,着重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发展经济学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农业问题、工业问题、人口问题、资本问题及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等问题。

学会运用理论及经济模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习能分析发展中国家政策措施出台的意义,并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能运用经济学中的图形分析方法分析经济问题。

3. 能运用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分析工具。

4. 能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经济学理论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讨论课、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其它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因而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但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线。

该课程涉及的经济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较多,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学知识以及金融学有关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学等专业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案例分析课,以使学生更好的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2.课后作业的内容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与目的和要求课程编号:015107课程中文名称:发展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Development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考核方式:考试开课专业:经济学开课学期:6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8小时)总学分:3《发展经济学》,它不同于一般的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大多以发达国家的经济情况为出发点,针对发达国家特有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它是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窕对象,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途径为目的一门经济学科。

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和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和困难、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在教材中要着重理解概念的区别,要熟悉教材,并且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以及如何解决发展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积极思考,注意多种形式的结合。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是考试课,但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考试方法包括:论述,案例分析,计算,协作性作业,论文等。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和分析方法3.发展经济学的渊源和产生背景4.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演变说明和要求:基本要求: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发展经济学的渊源和产生背景。

古典、新古典和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思想、发展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重点与难点: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古典、新古典和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思想。

第二章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1.经济发展及其度量2.经济增长3.经济增长趋势与其极限的争论说明和要求:基本要求: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经济发展的度量。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总学时:45学时(理论课:40学时实践课:5学时)—.性质与地位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首先出现在西方国家,并且成为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后来逐步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并且越来越广泛地开展起来。

发展经济学总结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形成关于发展的理论,为思考、分析和解决诸多的相关问题提供思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比较系统地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3.掌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条件、过程及其规律,以及相应的经济发展的特点。

4.在掌握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言(3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第三节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第二章工业化前的社会经济与社会(3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现实的不发达状况是怎样形成的,传统社会究竟具有哪些基本的经济特征和文化特征,它们的发展趋向又是如何。

第一节传统农业的特点与演变第二节传统乡村工业的特点与演变第三节传统文化的特点与演边第三章工业化与现代经济的兴起(6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内涵和基本内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哪些发动因素。

了解各种不同的工业化类型。

第一节工业化与现代化第二节工业化的发动因素第三节工业化的限制因素第四节工业化的类型第四章现代工业建立与发展的基本条件(6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展中国家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物质条件以及这些基本物质条件如何逐步得以形成和完善。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4.3 中国经济的增长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2
5.1 资本与经济发展
5.2 资本形成的来源
第六章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6.1 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
4
6.2 教育与人力资本
6.3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6.4 中国的人口资源开发与就业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7.1 自然资源与环境
2
7.2 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
3.掌握利用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13.3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发展的利弊
4.掌握内向发展战略局限性
第十四章 增长与分配战略
2
14.1 增长与分配理论、战略
14.2 中国的增长与分配战略
1.掌握增长与分配的关系,及对经济 发展意义
2.了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 3.掌握便增长便分配战略的内容
第十五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五、 教材及参考书: 1.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仇恒喜等,发展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4 3.毕世杰,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张东辉,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5.托达罗,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6.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7.(美)吉利斯等著,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张培刚等,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9.Malcolm Gillis,Dwight H Perkins,etc.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英文影印版). 六、说明:
4
15.1 制度功能、中国制度变迁
15.2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发展经济学讲义四大纲人力资本理论与人类发展人力资本理论与人类发展 (1)一、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观察 (2)二、内生增长机制 (2)内生增长机制 (2)报酬递增理论与专业人力资本理论 (2)新增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3)三、人力资本理论框架 (3)人们应对失衡的能力 (4)理论框架 (4)四、人类时间价值研究 (4)人类时间价值概念 (4)人类时间价格提高的测度 (5)研究人类时间价格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意义 (5)五、发展的目标仍是克服贫困问题 (5)发展成就与贫苦现象 (5)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和基本对策选择 (6)六、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6)当代技术基本特征与主要贡献 (6)发展中国家技术风险管理 (7)七、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政策 (8)知识与福利、经济增长的关系 (8)知识的获取 (8)知识的吸收 (9)“人力资本理论”属于所谓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范畴。

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而言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源泉内生化,故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本部分研究新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同时介绍联合国开发属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等涉及衡量人类发展水平的指标。

最后,按照联合国开发属的观点,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知识开发、引进、利用以及技术创新途径,争取尽快赶上发达国家。

本部分的参考书为:(1)W·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潭崇台等:《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3)联合国开发属:《1999年、2000年、20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一、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观察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按照他的长期观察,土地、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下降,这可以通过租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变化、它们与其他投入物价格比价的变化予以说明。

舒尔茨认为,采用传统经济学理论不能解释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经济学家没有把所有用于生产的资源考虑在内,这些没有被考虑在内的资源中有一些新资源,它们已经替代了土地等。

由此,可以引申出一种经济增长假说,人力资本的存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经济社会从这些新型资源中获得的收益就不断提高。

人力资本的使用,使经济社会进入报酬递增时代。

在经济学理论发展上,人力资本概念成为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概念,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对自然资源的替代问题,而且可以用来解释其他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经济增长现象。

二、内生增长机制内生增长机制假定资本是唯一生产要素,资本边际产出不变,为常数a,产出与资本存量成,某种比例,如:Y=aK [1]再假定经济社会储蓄率不变,人口不变,资本没有折旧,社会储蓄均用于增加资本存量,有如下情况:ΔK = s·Y = s·a·K [2]整理成:ΔK/K = s·a假设产出与资本存量成比例,则有ΔY/Y = s·a [3]至少,[3]说明,储蓄越高,产出越高,没有极限。

这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储蓄率与增长率无关的结论根本不同。

在新增长模型里,人均产出,f(k),人均储蓄,s·f(k),均为直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储蓄不仅仅局限在物质资本方面,将其扩展为人力资本,则方程式[3]内涵的关系可以存在。

新增长理论把知识、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进经济增长过程,于是资本收益率可以不变或呈现递增趋势,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经济增长率可以长期递增。

因此,可以说,新增长理论的理论基础就是人力资本理论。

内生性增长,主要体现在五种思路上:(1)知识外溢与边干边学,(2)内生的技术变化,(3)线性技术内生变化,(4)开放经济中的内生增长,(5)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报酬递增理论与专业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也有两种属性:一种是投资,一种是提供服务,前者按照沉没投资价值计算,后者按照提供服务的贴现值计算。

计算前者时,可以假定资本是同质的;但是计算后者就不能认为它们是同质的,而是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导致资本的收益率不同。

人力资本研究最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资本异质性问题,指出这种异质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投资动力。

同时,也指出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不加区别的资本总量概念的危害性,即掩盖了这一重要的增长因素。

专门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1)报酬递增理论破坏了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核心公理——收益递减,某些经济现象必须予以重新解释。

(2)重新唤起了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利润)价值的性质的争论,这种争论最终要改变对于剩余价值分配问题的意识形态观念。

(3)事实上,无论如何解释问题,报酬递增提高了人类的经济福利。

(4)可以证明的是,大自然不是报酬递增的源泉,它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具有经济体系内生性质。

(5)报酬递增形成于专业化和专业人力资本的共同作用。

(6)人力资本形成离不开教育,个人通过对自己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过程),会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

在此,教育实际上在发挥着“工作效应”和“配置效应”。

(7)人们后天获得的配置能力,是人力资本发挥实质性作用——产生报酬递增效应——的外在表现(的一种特定形式)。

(8)“专业人力资本”概念包括了与报酬递增现象有关的各种形式的人力资本。

新增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新增长理论的产生被认为是增长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融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府制定发展政策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第一,把人力资本引入增长模型,指出收益递增的可能性,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第二,技术进步的内生性理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政府制定技术开发政策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到知识外溢问题,政府应该通过制度促使技术创新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一致,即对知识重新的私人成本给予必要的补偿。

第三,政府制定合适的公共教育政策有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第四,对外开放有助于先进知识的吸取,对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五,和新古典增长理论重视政府对商业周期调控作用不同,新增长理论更强调重视政府在促进技术创新基础方面的作用,如扩大公共教育投资、保护知识产权、激励新思想形成等。

三、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一般均衡理论对分析经济现象、经济问题非常有用,所有市场取向的经济活动几乎都可以借助该理论进行研究。

该理论假定,任何时候经济社会总是处于均衡状态,而不管经济条件的变化。

这是因为,只要假定信息和交易成本为零,任何失衡都是可以瞬间恢复的。

不难看出,这是该理论的缺点:因为恢复均衡需要时间,而且信息和交易成本也不为零。

不过,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公正指出:“如果不区分理论和分析属性和事实的差距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一事实是人类并不总处于均衡状态中,而且他们不能瞬时恢复均衡。

”(P43)1舒尔茨除了发现人类并不总处于均衡状态且不能瞬时恢复均衡外,还发现传统的一般均衡理论没有扩展用于分析人体恢复均衡的最优行为。

于是,开始研究个人的“应对失衡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经济价值。

这一研究为后来形成的人力资本理论做出积极贡献。

1舒尔茨:“应对失衡能力的价值”。

载《报酬递增的源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人们应对失衡的能力根据观察可以发现,人们总是在自觉地重新配置资源以适应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其配置资源的效力则取决于人们自身的“配置能力”。

舒尔茨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这种能力是可以后天获得的,教育和经验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形成,同时成为量度这种能力的尺度。

至于这种能力的经济价值,取决于经济事件和人力资本存量两个因素:前者成为这种能力的需求曲线,后者成为这种能力的供给曲线。

理论框架第一,假定客观上存在着(因经济失衡导致的)重新配置资源的经济激励,人们尽自己所能来应付这种激励。

这里,“尽自己所能”意味着人有发现特定经济失衡并预估其性质以决定是否采取行动的能力;“激励”意味着可能从资源重新配置的活动中取得的预期收益,即进行应对失衡活动的经济收益。

第二,对上述能力的需求取决于经济失衡的特性。

对于特定的失衡,存在一条需求曲线,其纵坐标衡量激励的程度(以能力回报率表示),其横坐标测度资源被重新配置的程度:被重新配置的程度越低,激励程度(能力回报率)就越高,随着资源被重新配置的程度提高,激励程度(能力回报率)就趋于下降,即资源被重新配置的程度提高,激励程度(能力回报率)就越低。

第三,对上述能力的供给,取决于某一时点上特定形式人力资本的存量以及能力回报率引致的存量增长时的成本和那里增长率。

这类似于反映企业边际成本的产品供给曲线。

第四,上述能力的供给可以源于多种渠道:例如,短期内可以通过移民增加;再如,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后,个人积累的经验、技术也会增加这种能力的供给;又如,只要激励存在的时间足够长,人们还会通过教育投资以形成更多的人力资本存量来增加上述能力的供给。

第五,教育与经验对于资源培植的影响是积极的、重要的。

这一命题是通过在上述能力供给增加方面的观察得出的。

在上述能力供给增加方面,教育是一个具有极强解释力的变量,也是可以验证的、测量的。

“教育事实上既具有收入效应,又具有价格效应。

随着受教育程度上升,人们的收入会增加,并且当他们的收入上升时,作为价格效应影响的结果,他们时间的价值也会上升。

”2四、人类时间价值研究人类时间价值概念之所以对人的生命赋予极高价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的行为(结合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既能够改变价值总量,也能够改变资本存量,而价值和资本则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反映人的价值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证据就是,在现代国家随着人们劳动时间的不断减少,而劳动收入(无论是按照单位时间计算的绝对数量,还是在与其他生产要素对比而言的相对数量)则不断上升。

这在经济理论上,被称为人类时间价值不断提高的现象。

可以按照经济学的供求规律对人类时间价值决定进行分析:对人类时间需求的产生影响的主要变量包括:(1)可再生的有形资本存量及其提供的服务价格——对改变人力资本的相对价格产生影响;(2)家庭对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个人服务的需求;(3)技术进步带动的生产方式和消费2舒尔茨:“应对失衡能力的价值”。

载《报酬递增的源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P50。

方式的变化。

对人类时间供给的产生影响的主要变量包括:文化水平、高等教育、工作经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如健康、移民等。

人类时间价格提高的测度舒尔茨认为,在研究人类时间价格变化问题上,不用什么经济学理论,只用一些实际数据,就能予以很好地说明。

舒尔茨的观察是:(1)在生产自然资源的产品和提供劳务时,直接以资本和劳动替代自然资源。

(2)在工业生产领域,以资本、劳动替代自然资源产品。

(3)在家庭生产中,类似替代也发生了。

(4)在最终消费领域,朝着自然资源节约方向发展。

“……关键的经济问题就是自然资源、劳动和可再生资本之间的相互替代的可能性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